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ppt参考课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9492063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9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ppt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ppt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ppt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ppt参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ppt参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ppt参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ppt参考课件(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1学习目标v1掌握中药的性能和用法的基本内容v2掌握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v3了解中医的各种剂型及其特点2 中药的炮制v 中药材在制备成各种剂型之前,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统称为炮制。v 炮制在古代叫做炮炙、修事或修治。药物炮制与否或炮制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更是确保用药安全而有效的重要措施。31炮制目的 v(1)使药物纯净,用量准确,便于贮存。v(2)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v(3)改变药物性能,增强或改变疗效。v(4)便于制剂、煎服和贮存。v(5)矫味矫臭,便于服用。42炮制方法 v 中药炮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修制法、水制法、火制法

2、、水火共制法和其他制法。5概述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阐述其药性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它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其中植物药占大多数,应用最广,故古代将中药称为“本草”。 6一、一、四气四气v1、四气的概念及起源、四气的概念及起源v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又称“四性四性”。v起源:最早见于起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录序录“药有药有酸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即有即有“寒者热之,热者寒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的论述。的论述。7 2

3、2、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v寒(大寒、微寒)和凉寒(大寒、微寒)和凉属阴属阴 凉弱于寒凉弱于寒v热(大热)和温(微温)热(大热)和温(微温)属阳属阳 温弱于热温弱于热v平性平性指药物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指药物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等,有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等,有人认为实际上平性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如人认为实际上平性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如甘草,性平,生用偏凉,炙用偏温,也是相甘草,性平,生用偏凉,炙用偏温,也是相对而言,仍属于四气范畴。对而言,仍属于四气范畴。8v3 3、四气确定的依据:、四气确定的依据: 以药物所

4、治疾病为依据;以药物所治疾病为依据;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阳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阳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药物。药物。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阴寒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阴寒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药物。药物。9v5 5四气的意义:四气的意义: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即有即有“寒者热之,热者寒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药有寒热温凉四气药有寒热温凉四气” 阳热证阳热证用寒凉药用寒凉药 阴寒证阴寒证用温热药用温热药 寒热错杂证寒热错杂证寒热药并用寒热药并用10二、五味二、五味v1 1、五味的含义:、五味的含义: 指药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

5、指药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滋味,以及药物的作用。苦、咸,五种基本滋味,以及药物的作用。除五种基本滋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习除五种基本滋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称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称“五味五味”。112 2 五味的作用五味的作用v(1 1)辛味)辛味 能散能散 发散发散 v 能行能行 行气、行血行气、行血 v辛辛散散:辛味能发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辛味能发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具有发散表邪发散表邪的作用。治疗表证。的作用。治疗表证。v辛辛行行:辛味能促进气血运行,故有行气、行血的:辛味能促进气血运行,故有行气、行

6、血的作用。治疗气滞血瘀证。作用。治疗气滞血瘀证。v辛辛香香:辛味除能散能行之外,还有芳香、辟秽、:辛味除能散能行之外,还有芳香、辟秽、开窍的作用。治疗窍闭、湿滞中焦证等。开窍的作用。治疗窍闭、湿滞中焦证等。v“辛以润之辛以润之”: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养补: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养补肺。肺。12(2 2)甘味)甘味 能补能补补益补益 能缓能缓缓急止痛缓急止痛 能和能和调和药性、和中、解毒调和药性、和中、解毒甘补:甘味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虚证。甘补:甘味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虚证。甘和:甘味有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治甘和:甘味有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治疗脾胃不和证,入复方调和诸药。疗脾胃不和证

7、,入复方调和诸药。甘缓:甘味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的作用。甘缓:甘味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的作用。治疗腹部或四肢挛急疼痛、药物或食物中治疗腹部或四肢挛急疼痛、药物或食物中毒。毒。另外,甘味还有滋润的作用,能润燥。另外,甘味还有滋润的作用,能润燥。13(3 3)酸味)酸味 能收能收收敛,收敛, 能涩能涩固涩既具有固涩既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收敛固涩作用。 可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诸证。可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诸证。 另外,酸味药还具有生津、开胃、消食、另外,酸味药还具有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安蛔等作用14v(4 4)苦味:)苦味: 能泄、能燥、能坚能泄、能燥、能坚v苦泄苦泄含义有三含义有三 v通泄

8、通泄通实邪通实邪如如, ,泻下通便,治疗便秘。泻下通便,治疗便秘。v降泄降泄降逆气降逆气如如, ,降肺气、降胃气的咳喘、呕吐等。降肺气、降胃气的咳喘、呕吐等。v清泄清泄清火邪清火邪如,清上焦之热、清中焦之热、清如,清上焦之热、清中焦之热、清下焦湿热等。下焦湿热等。v苦燥苦燥即指燥湿作用。苦温药,苦温燥湿,用于即指燥湿作用。苦温药,苦温燥湿,用于寒湿证;寒湿证; 苦寒药,苦寒燥湿,用于湿热证均属湿证。苦寒药,苦寒燥湿,用于湿热证均属湿证。v坚阴坚阴或称或称“存阴存阴”,即泻火存阴,用于火热亢,即泻火存阴,用于火热亢盛,灼伤阴液者。坚阴是泻火的结果。苦味药通过泻盛,灼伤阴液者。坚阴是泻火的结果。苦

9、味药通过泻火消除了灼伤阴液的火热之邪,使得阴液得以保存,火消除了灼伤阴液的火热之邪,使得阴液得以保存,故称之为故称之为“坚阴坚阴”、“存阴存阴”。与苦泄有关,而非苦。与苦泄有关,而非苦味能补阴液。味能补阴液。15 5. 5.咸味咸味 能软能软咸味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咸味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治疗瘰疬、瘿瘤。治疗瘰疬、瘿瘤。 能下能下咸味有泻下的作用。便秘。咸味有泻下的作用。便秘。 6.6.淡味淡味 能渗、能利能渗、能利即有渗利水湿的作即有渗利水湿的作用。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用。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 7.7.涩味涩味 能收敛固涩能收敛固涩。涩味与酸味作用基本涩味与酸味作用基本相

10、同,故酸涩并称。但涩味与酸味有不同之相同,故酸涩并称。但涩味与酸味有不同之处,处,涩味不具有酸味的生津、开胃、消食、涩味不具有酸味的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安蛔等作用16三、升降浮沉三、升降浮沉 1 1、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浮沉的概念:v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趋向性趋向性,是说明药物性质的概念之一。是药物作用的是说明药物性质的概念之一。是药物作用的定向概念。定向概念。17v升升上升提举上升提举 作用趋势向上作用趋势向上v降降下达降逆下达降逆 作用趋势向下。作用趋势向下。v浮浮向外发散向外发散 作用趋势向外(向上)。作用趋势向外(向上)。v沉沉向内收敛固

11、藏、泄利二便,作用趋势向内收敛固藏、泄利二便,作用趋势向内(下)向内(下)18v2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四气五味四气五味 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物的质地轻重 炮制炮制 配伍配伍19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的药性,可以指导临床正确的选择用药。 临床意义: 顺其病位。 逆其病势。20四、归经四、归经v1 1、概念: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概念: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是重要性能的重要内容。物作用部位,是重要性能的重要内容。 归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部位是药物作用的归属部位 经经是指经络与脏腑的统称,代表某一是指经络与脏腑的统称,代表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经络

12、或某一脏腑。212 2、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基础;以所治疗的所治疗的病证病证为依据依据。 3 3归经的应用归经的应用 便于临床辨证用药、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准确性。还要注意结合其它药性。22五、毒性五、毒性v1.1.毒性与毒性与“毒药毒药”的概念:的概念:v毒性毒性药物的毒性是药物的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不良影响及损害性。v毒药毒药一般指对机体发生化学火物理作用,一般指对机体发生化学火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

13、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的物质。v剧毒药物是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剧毒药物是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范围,因此治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也指毒性对机体组织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也指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 23v“毒药毒药” 广义:西汉以前,所有能治疗疾病的药物均称为广义:西汉以前,所有能治疗疾病的药物均称为“毒药毒药” 狭义:现代的毒药即为此义,指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狭义:现代的毒药即为此义,指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这些药物用的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物。这些

14、药物用的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2.2.中药毒性的分级中药毒性的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3.3.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有有毒毒中中药药所所含含毒毒性性成成分分有有生生物物碱碱类类、毒毒青青类类、毒毒性性蛋蛋白白类类、萜萜与与内内酯酯类类等等的的不不同同,作作用用于于人人体体不不同同的的系系统统或或器器官官组组织织如如神神经经系系统统、心心血血管管系系统统、呼呼吸吸系统、消化道等等,而引起不同的症状。系统、消化道等等,而引起不同的症状。24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一、配伍的含义一、配伍的含义: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

15、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同用。二、配伍的目的二、配伍的目的: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荆芥、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荆芥、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252、通过配伍,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通过配伍,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半夏配生姜:生姜抑制消除半夏之毒。半夏配生姜:生姜抑制消除半夏之毒。大黄配甘草:甘草可缓和大黄泻下的作用。大黄配甘草:甘草可缓和大黄泻下的作用。3、通过

16、配伍,可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从、通过配伍,可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从而达到全面兼顾治疗的目的。而达到全面兼顾治疗的目的。寒热错杂:寒热药物并用。寒热错杂:寒热药物并用。虚实挟杂:攻补药物兼施。虚实挟杂:攻补药物兼施。26三、三、“七情七情”: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七情”。它包括。它包括单行、相单行、相须、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七个方面。“七情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其。其序例云:序例云:“药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有单行者,有相

17、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271、单行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病。指用单味药治病。古人云:古人云:“单方不用辅也。单方不用辅也。”病情比较单纯,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它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它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提倡,对特别有效的还应进一步研究。提倡,对特别有效的还应进一步研究。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 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

18、热咳血。 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282、相须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荆芥与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荆芥与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293、相使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即在性能功效方

19、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提高主药的疗效。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捉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捉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泄痢,腹痛里急,以黄连清热燥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泄痢,腹痛里急,以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为主,木香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可增湿、解毒止痢为主,木香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可增强黄连治疗湿热泻痢的效果。强黄连治疗湿热泻痢的效果。雷丸驱虫,配伍

20、泻下通便的大黄,可增强雷丸的驱雷丸驱虫,配伍泻下通便的大黄,可增强雷丸的驱虫效果。虫效果。304、相畏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的典型实例。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的典型实例。5、相杀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由此可

21、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316、相恶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1)相恶只是两药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相恶只是两药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并非二药的各种功效全部受功效减弱或丧失,并非二药的各种功效全部受到影响,使原有功效全都降低。到影响,使原有功效全都降低。32如:生姜恶黄芩,只是生姜的温肺、温胃如:生姜恶黄芩

22、,只是生姜的温肺、温胃功效与黄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牵制而疗效功效与黄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牵制而疗效降低,这是因为生姜的温热之性与黄芩的寒凉降低,这是因为生姜的温热之性与黄芩的寒凉之性发生了冲突,但两者的功效与归经还不完之性发生了冲突,但两者的功效与归经还不完全一样,生姜还能和中开胃治不欲饮食并喜呕全一样,生姜还能和中开胃治不欲饮食并喜呕之证,黄芩尚可清泄少阳以除热邪,在这些方之证,黄芩尚可清泄少阳以除热邪,在这些方面,两药并不一定相恶。面,两药并不一定相恶。33(2)两药是否相恶,还与所治证候有关。)两药是否相恶,还与所治证候有关。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纯虚无实之证,而如:用人参治元气

23、虚脱或脾肺纯虚无实之证,而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但对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但对睥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积滞睥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消积导滞,又会加重气虚。两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消积导滞,又会加重气虚。两者合用相制而相成,莱菔子行气反而有利于人参补气。者合用相制而相成,莱菔子行气反而有利于人参补气。故故本草新编本草新编说: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更神。”故相恶配伍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故相恶配伍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可利用的一面,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利用的一面,应

2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而论。347、相反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药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如“十八反十八反”、“十九畏十九畏”中的若干药。中的若干药。(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飞丹参、玄参、细辛,芍药沙参飞丹参、玄参、细辛,芍药(2)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僧,

25、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35相恶与相反,是药物之间的相互拮抗,相恶与相反,是药物之间的相互拮抗,临床上应禁用、少用。所谓临床上应禁用、少用。所谓“相恶者夺我相恶者夺我之能也之能也”、“相反不相合也相反不相合也”。36四、配伍用药的原则:四、配伍用药的原则:1 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时要充分利用的;2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药时应

26、加以注意;3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用;用;4 4、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37五、配伍禁忌五、配伍禁忌 (一)含义:(一)含义: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副作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药物的疗效,因而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用,或降低药物的疗效,因而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本经本经

27、序例序例指出: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勿用相恶、相反者。”但但相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相恶配伍:使药物的某些功能减弱,但又有可以利相恶配伍:使药物的某些功能减弱,但又有可以利用的一面,并非绝对禁忌。用的一面,并非绝对禁忌。相反配伍:使药物产生毒副作用,危害病人健康,相反配伍:使药物产生毒副作用,危害病人健康,甚则危及生命,原则上列为配伍禁忌。甚则危及生命,原则上列为配伍禁忌。38(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1、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十九畏: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十八反八反”和和“十九畏十九畏”。394041

28、对于对于“十八反十八反”、“十九畏十九畏”作为配伍作为配伍禁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八反”、“十九畏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现代也有不少并非绝对禁忌,现代也有不少学学者持不同看法。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对者持不同看法。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对于有的相反药同用时还能于有的相反药同用时还能“相反相成相反相成”,产产生较强的功效。倘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生较强的功效。倘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痼疾。42 当前,由于对当前,由于对“十八反十八反”、“十九畏十九畏”的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

29、多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多数学者认为,现在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数学者认为,现在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研早,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研究。故凡属究。故凡属“十八反十八反”、“十九畏十九畏”的药的药对,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盲目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盲目使用。使用。43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一)含义:(一)含义: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妊娠禁忌药不是用于堕胎,主要

30、原因有:妊娠禁忌药不是用于堕胎,主要原因有:1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古代,堕胎是违反我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古代,堕胎是违反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前人记载堕胎药,主要还是从妊娠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前人记载堕胎药,主要还是从妊娠禁忌药的角度来认识、对待,而不是在寻求堕胎的有效禁忌药的角度来认识、对待,而不是在寻求堕胎的有效药。药。2用妊娠禁忌药堕胎,既不可靠,也不安全。用妊娠禁忌药堕胎,既不可靠,也不安全。3能引起堕胎是早期妊娠禁忌的主要理由。能引起堕胎是早期妊娠禁忌的主要理由。44(二)分类(二)分类:在为数众多的妊娠禁忌药中,不同的药对妊在为数众多的妊娠禁忌药中,不同的药对妊娠的危害程度是有

31、所不同的,因而在临床上也娠的危害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因而在临床上也应区别对待。应区别对待。古代对妊娠禁忌药主要提禁用与忌用,极古代对妊娠禁忌药主要提禁用与忌用,极少提慎用。近代则多根据临床实际,将妊娠禁少提慎用。近代则多根据临床实际,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1、禁用药: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禁用药: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2、慎用药: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慎用药: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45禁用药:禁用药:水银、砒霜

32、、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慎用药:慎用药: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等。附子、肉桂等。4647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概念:服药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一)概念:服药饮食禁忌是指

33、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的禁忌,又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忌口。(二)主要内容: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包括病证食忌、(二)主要内容: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包括病证食忌、服药食忌两方面。服药食忌两方面。1、病证食忌:、病证食忌:病证食忌是指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情的性质忌病证食忌是指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情的性质忌食某些食物,以利于疾病的早日痊愈。食某些食物,以利于疾病的早日痊愈。一般而言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一般而言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也有区别。48热性病

34、患者热性病患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及甘温助热的食品物及甘温助热的食品;寒性病患者寒性病患者:应忌食生冷瓜果、清凉饮料应忌食生冷瓜果、清凉饮料等;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等;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烟酒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患者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患者:应忌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49黄疸胁痛患者黄疸胁痛患者:应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应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烟酒刺激物品;脾胃虚弱患者脾胃虚弱患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

35、消化的食物;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肾病水肿患者肾病水肿患者:应忌食盐、碱过多的和应忌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疮疡、皮肤病患者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502、服药食忌、服药食忌: 服药食忌是指服某些药时,不可同时吃某些食物,服药食忌是指服某些药时,不可同时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甚或发生毒性反应。以免降低疗效,甚或发生毒性反应。古代文献记载:古代文献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常山忌葱

36、;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茯神忌醋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薄荷忌蟹肉蜜反生葱蜜反生葱柿反蟹柿反蟹51剂量:剂量:含义:含义:用药量,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每一味用药量,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也有是指在方剂中药药的成人一日量。也有是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52(二)计量单位(二)计量单位:1、古代重量单位:铢、两、钱、斤。、古代重量单位:铢、两、钱、斤。2、古代度量单位:寸、尺。、古代度量单位:寸、尺。3、古代容量单位:合、升、斗。、古代容量单位:合、升、斗。4、古代较粗略计

37、量方法:、古代较粗略计量方法:(1)刀圭:量药末专用量具,刀圭:量药末专用量具,1刀圭约刀圭约0.1方方寸匕。寸匕。(2)方寸匕:古尺一寸见方的药匙。)方寸匕:古尺一寸见方的药匙。(3)撮:三指撮取的量。)撮:三指撮取的量。(4)枚:个数。)枚:个数。53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普遍采用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现在我进位制现在我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1两两=30g1钱钱=3g1分分=0.3g1厘厘=0.03g54(三)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三)确定剂量大小的依

38、据:剂量是否得当,是能否确保用药安全、有剂量是否得当,是能否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主要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临床上主要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的具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的具体用量。体用量。在确定药物剂量时,除应注意上述因素在确定药物剂量时,除应注意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时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因地制宜宜”。551、药物方面、药物方面:(1)药材质量:)药材质量: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勿须过大;质优者

39、药力充足,用量勿须过大;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大一些。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大一些。(2)药材质地:)药材质地: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无毒药一般用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无毒药一般用量为量为310g。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量宜重。无毒药一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量宜重。无毒药一般用量为般用量为1030g。鲜品一般用量也较大。无毒药一般用量为鲜品一般用量也较大。无毒药一般用量为3060g56(3)药物性味:)药物性味: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量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量可稍重;可稍重;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量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量则宜轻。

40、则宜轻。(4)有毒无毒:)有毒无毒:无毒者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无毒者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有毒者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有毒者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57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用量: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用量:马钱子:内服剂量,马钱子:内服剂量,0.3-0.9g0.3-0.9g。 樟脑:内服剂量,樟脑:内服剂量,0.1-0.2g0.1-0.2g。 蜂房:内服剂量,蜂房:内服剂量,1.5-3g1.5-3g。(散剂)。(散剂) 蟾酥:内服剂量,蟾酥:内服剂量,0.015-0.03g0.015-0.03g。 轻粉:内服剂量,轻粉:内服剂量,0.1-0.2g0.1-0.2g。 砒

41、石:内服剂量,砒石:内服剂量,0.002-0.004g0.002-0.004g。58雄黄:内服剂量,雄黄:内服剂量,0.3-0.9g0.3-0.9g。硫黄:内服剂量,硫黄:内服剂量,1-3g1-3g。胆矾:内服剂量,胆矾:内服剂量,0.3-0.6g0.3-0.6g。瓜蒂:内服剂量,瓜蒂:内服剂量,0.3-1g0.3-1g。甘遂:内服剂量,甘遂:内服剂量,0.5-1g0.5-1g。大戟:内服剂量,大戟:内服剂量,0.5-1g0.5-1g。(散剂)。(散剂)芫花:内服剂量,芫花:内服剂量,0.3-0.6g0.3-0.6g。59巴豆:内服剂量,巴豆:内服剂量,0.1-0.3g0.1-0.3g。牵牛子

42、:内服剂量,牵牛子:内服剂量,1.5-3g1.5-3g(散剂)(散剂)乌头:内服剂量,乌头:内服剂量,1-2g1-2g。麝香:内服剂量,麝香:内服剂量,0.06-0.1g0.06-0.1g。牛黄:内服剂量,牛黄:内服剂量,0.2-0.5g0.2-0.5g。珍珠:内服剂量,珍珠:内服剂量,0.3-1g0.3-1g。602、应用方面:、应用方面:(1)方药配伍:)方药配伍:一般药物单味应用时,用量可较大;一般药物单味应用时,用量可较大;入复方应用时,用量可略小。入复方应用时,用量可略小。同一药在复方中作主药时,一般较之作辅药同一药在复方中作主药时,一般较之作辅药时为重。时为重。(2)剂型:)剂型:

43、多数药物作汤剂时,因其有效成分多多数药物作汤剂时,因其有效成分多不能完全溶解,故用量一般较之作丸、散剂不能完全溶解,故用量一般较之作丸、散剂时的服用量为重。时的服用量为重。61(3)用药目的:)用药目的: 临床用药时,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临床用药时,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可不同。如槟榔,用于消积、行气、物的用量可不同。如槟榔,用于消积、行气、利水,其用量为利水,其用量为615g。再如洋金花,如用以止。再如洋金花,如用以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0.30.6g,每日量不,每日量不超过超过1.5g,但若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但若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20g。即使是利

44、用药物的同一功效,也可能因为即使是利用药物的同一功效,也可能因为用药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剂量。如牵牛子,有用药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剂量。如牵牛子,有泻下之功,若用量轻,则通便导滞;用量重,泻下之功,若用量轻,则通便导滞;用量重,则峻下逐水。则峻下逐水。623、患者方面:、患者方面:(1)年龄大小:)年龄大小:小儿、老人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有所小儿、老人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不同。一般来说,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老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健全,老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

45、于对青壮年的用药量。小药物,用量应低于对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使用。六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使用。63(2)性别:)性别: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64(3)其他:)其他:体质强弱的不同体质强弱的不同。体质强壮者,对药物的耐受力较体质强壮者,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强,用量可稍大;体质虚弱者对药物强,用量可稍大;体质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用量宜轻(尤其是攻的耐

46、受力较弱,用量宜轻(尤其是攻邪药),即使是用补虚药,也应从小邪药),即使是用补虚药,也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65病程长短的不同病程长短的不同。新病对患者正气的损伤尚小新病对患者正气的损伤尚小,患,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力还较强,用量可稍者对药物的耐受力还较强,用量可稍大;久病患者多体虚,对药物的耐受大;久病患者多体虚,对药物的耐受力已较弱,用量宜轻。力已较弱,用量宜轻。66病势轻重的不同病势轻重的不同。病情急重者,用量宜重;病情轻病情急重者,用量宜重;病情轻缓者,用量宜轻。若病重药轻,药不缓者,用量宜轻。若病重药轻,药不能控制病势,病情会发展加重;若病能控制病势,病情

47、会发展加重;若病轻药重,药物也会损伤正气。轻药重,药物也会损伤正气。67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体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体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动者致密,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动者致密,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力劳动者的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力劳动者的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一些。平素嗜食辛辣热烫食物者,需一些。平素嗜食辛辣热烫食物者,需用辛热药物时,用量可稍大,反之则用辛热药物时,用量可稍大,反之则宜小。宜小。68此外,确定药物的具体用量时,还此外,确定药物的具体用量时,还应当注意季节、气候、居处环境等应当注意季节、气候、居处环境等自然条件,做到自然条件,做到

48、“因时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因地制宜制宜”。69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 用法,指中药的应用方法,内容十用法,指中药的应用方法,内容十分广泛。这里主要介绍中药的给药途分广泛。这里主要介绍中药的给药途经、应用形式、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经、应用形式、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70(一)给药途径:(一)给药途径: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粘膜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本世纪本世纪30年代后,中药的给药途径又增添年代后,中药的给药途径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

49、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了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临床用药时应怎样选择给药途径?等。临床用药时应怎样选择给药途径?首先应考虑各种剂型的特点,以充分发挥首先应考虑各种剂型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其优势。其次还需注意病证与药物双方对给药途径其次还需注意病证与药物双方对给药途径的选择性。的选择性。71(二)应用形式:(二)应用形式:无论从什么形式给药,都需要将药物加工无论从什么形式给药,都需要将药物加工制成适合医疗、预防应用的一定剂型。制成适合医疗、预防应用的一定剂型。传统中药剂型中,有供口服的汤剂、丸剂、传统中药剂型中,有供口服的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滋膏剂、露剂;供皮肤用

50、的软膏散剂、酒剂、滋膏剂、露剂;供皮肤用的软膏剂、硬膏剂、散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剂、硬膏剂、散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还有供体腔使用的栓剂、药条、酊剂等熏剂;还有供体腔使用的栓剂、药条、酊剂等等。等。本世纪本世纪30年代研制出了中药注射剂,以后年代研制出了中药注射剂,以后又发展了胶囊剂、冲剂、气雾剂、膜剂等新剂又发展了胶囊剂、冲剂、气雾剂、膜剂等新剂型。型。72(三)煎煮方法:(三)煎煮方法:中药的疗效除与剂型的类别有关外,中药的疗效除与剂型的类别有关外,还与制剂工艺有着密切关系。还与制剂工艺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采用的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采用的剂型,并且

51、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剂型,并且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医生应将汤剂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医生应将汤剂的正确煎煮法向病家交待清楚。的正确煎煮法向病家交待清楚。731、煎药器具:、煎药器具:(1)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且导热均匀,保暖性好。反应,且导热均匀,保暖性好。(2)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3)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金属元素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因金属元

52、素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效降低,甚则产生毒副作用。使药效降低,甚则产生毒副作用。74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3、加水多少:、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精确

53、,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754、煎前浸泡:、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破坏过多。一般以冷水浸泡,普通药物一般浸泡一般以冷水浸泡,普通药物一般浸泡2030分钟;种子、果实类药浸泡一小时分钟;种子、果实类药浸泡一小时左右;夏季不宜浸泡时间过长,以免腐败左右;夏季不宜浸泡时间过长,以免腐败变质。变质。765、煎煮火候:、煎煮火候:

54、煎煮火候煎煮火候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煎煮时间长短。煎药一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煎煮时间长短。煎药一般宜先用武火使药液尽快煮沸,以节约时间,般宜先用武火使药液尽快煮沸,以节约时间,后用文火继续煎煮,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以后用文火继续煎煮,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他含挥发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他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宜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性有效成分的药,宜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分钟左右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物及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物及补虚药,一般宜文火久熬,使有效成分能

55、充分补虚药,一般宜文火久熬,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溶出。776.榨渣取汁:榨渣取汁:榨渣取汁榨渣取汁汤剂煎成滤出药汁后,药渣中还含有汤剂煎成滤出药汁后,药渣中还含有部分药汁,如不经压榨取汁就将其抛弃,部分药汁,如不经压榨取汁就将其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有实验证明,从压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有实验证明,从压榨药渣中得到的有效成分约相当于原方的榨药渣中得到的有效成分约相当于原方的1/3。尤其是一些遇高热后有效成分容易。尤其是一些遇高热后有效成分容易损失或破坏而不宜久煎的药及只煎一次的损失或破坏而不宜久煎的药及只煎一次的药,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比例会更大,榨药,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

56、的意义就更大。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787.煎煮次数:煎煮次数:煎煮次数煎煮次数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也应煎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也应煎两次。因为煎煮时,药物的有效成分会首先溶两次。因为煎煮时,药物的有效成分会首先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内的水液中,然后再通过分解在进入药材组织内的水液中,然后再通过分子运动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当药材内外子运动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当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不再扩散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成分不再扩散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会继续溶出。为了充新加水煎煮

57、,有效成分才会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三次。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三次。798.入煎方法:入煎方法:入煎方法入煎方法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部分药物因其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部分药物因其性能、临床用途及药材特性不同,所需煎性能、临床用途及药材特性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尽相同。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煮时间不尽相同。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会发生变化。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会发生变化。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的先后。有的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的先后。有的药材入汤剂还需用纱布包裹入煎。药材入汤剂还需用纱布包裹入煎。80(1)先煎:先煎:如磁石、

58、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30分钟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川乌、附子等药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川乌、附子等药无论生用或制用,因经久煎可以降低其毒无论生用或制用,因经久煎可以降低其毒性、烈性,宜先煎。如制川乌、制附片也性、烈性,宜先煎。如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生用煎煮时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生用煎煮时间应加长,以确保用药安全。间应加长,以确保用药安全。81(2)后下:)后下:如薄荷、白豆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等、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成因其有效成分煎煮分煎煮时容易容易挥散或

59、分解破坏而不耐散或分解破坏而不耐长时间煎煮者,煎煮者,入入药宜后下,待他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即可。大黄、番泻叶等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其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其攻下作用更攻下作用更强。(3)包煎:)包煎:如蒲黄、海金沙等因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材质地地过轻,煎煮,煎煮时易易飘浮在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前子、葶子、葶苈子等子等药材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多的药,煎煮,煎煮时容易粘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

60、毛,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咽喉有刺激性,这几几类药入入药时宜用宜用纱布包裹入煎。布包裹入煎。82(4)另煎:)另煎:如人参、西洋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如人参、西洋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5)烊化:)烊化: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胶类药,容易粘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6)冲服:)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

61、药材,或三七、川贝母等需研末服用的药物,宜材,或三七、川贝母等需研末服用的药物,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83(四)服药方法:(四)服药方法: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径。口服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多少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841、服药时间:服药时间: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医家对此十分重视。汤液本草汤液本草云:云:“

62、药气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具体服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的需要及药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的需要及药物的特性来确定。物的特性来确定。85(1)清晨空腹:)清晨空腹: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服药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服药物能迅速入肠发挥药效。物能迅速入肠发挥药效。驱虫药等治疗肠道疾病,需在肠内保持驱虫药等治疗肠道疾病,需在肠内保持高浓度的药宜在清晨空腹时服药。高浓度的药宜在清晨空腹时服药。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

63、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夜间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夜间因频频入厕影响睡眠。因频频入厕影响睡眠。86(2)饭前:)饭前:胃中亦空虚。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肠道疾病的药饭胃中亦空虚。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肠道疾病的药饭前服用,亦可不受食物所阻,能较快进入肠道发挥药前服用,亦可不受食物所阻,能较快进入肠道发挥药效。效。(3)饭后:)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所服药物与食物混合后,可胃中存有较多食物,所服药物与食物混合后,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但某些恶心性祛痰药因其祛痰作用与其刺激后服用(但某些恶心性祛痰

64、药因其祛痰作用与其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有关,须饭前服用胃粘膜,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有关,须饭前服用疗效才好)。消食药亦宜饭后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充疗效才好)。消食药亦宜饭后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充分接触,以利充分发挥药效。分接触,以利充分发挥药效。87 除消食药应于饭后及时服用外,一般药除消食药应于饭后及时服用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物,无论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消化。此外,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此外,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

65、。如安神药用于安神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安神药用于安神安眠,宜在睡前安眠,宜在睡前0.51小时服药一次;缓下药小时服药一次;缓下药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4小时、小时、2小时与小时与1小时各服药一次。急性病则不小时各服药一次。急性病则不拘时服。拘时服。882、服药多少:、服药多少:(1)一般疾病服药: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三服。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

66、,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2)应用发汗药、泻下药:应用发汗药、泻下药:如药力较强,服药应如药如药力较强,服药应如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而止,不必拘泥于定时服药。一力较强,服药应适可而止,不必拘泥于定时服药。一般以得汗或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因汗、下太般以得汗或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因汗、下太过,损伤正气。过,损伤正气。(3)呕吐病人服药: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对胃的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对胃的刺激小,不致于药入即吐;频服,才能保证一定的服刺激小,不致于药入即吐;频服,才能保证一定的服药量。药量。893、服药冷热:、服药冷热:临床用药

67、时,服药的冷热应具体分析,区临床用药时,服药的冷热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别对待。(1)治寒证用热药:)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解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还要温覆取汗。药后还要温覆取汗。(2)治热证用寒药:)治热证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药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冷者,药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3)治真寒假热证或真热假寒证用从治法时,)治真寒假热证或真热假寒证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寒药热服者。也有热药凉

68、服或寒药热服者。90(4)一般汤药、丸散等固体药剂:)一般汤药、丸散等固体药剂:多宜温服。因为中药在煎煮过程中,许多多宜温服。因为中药在煎煮过程中,许多药物成分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药物成分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一般患者常将沉淀抛弃不服。但多数沉淀在消一般患者常将沉淀抛弃不服。但多数沉淀在消化道内经消化液作用,又可被分解而被机体吸化道内经消化液作用,又可被分解而被机体吸收发挥药效。许多汤剂沉淀物(包括有效成分)收发挥药效。许多汤剂沉淀物(包括有效成分)的析出量和煎煮后冷却的时间成正比,所以,的析出量和煎煮后冷却的时间成正比,所以,使用汤剂时,要注意趁热过滤,最好温服(服使用

69、汤剂时,要注意趁热过滤,最好温服(服时还应振荡),以免产生过多沉淀而被抛弃,时还应振荡),以免产生过多沉淀而被抛弃,造成浪费。造成浪费。91方剂的基本知识方剂:是在中医理法的指导下,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制剂形式。亦称处方。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92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常用治法:“八法”(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治法源于方剂2、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3、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

70、的主要手段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93一、方剂的组成原则一、方剂的组成原则1、君药:、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特点:“两针对”、“两大”“一少”。所谓“两针对”,是指针对主病或主证;“两大”,是指用量大,药力强;“一少”,是指药味少。2、臣药:、臣药:有两种意义。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佐药:有三种意义。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列之性的药物;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

71、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4、使药:、使药:有两种意义。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94二、方剂的组成变化二、方剂的组成变化1、药味加减的变化、药味加减的变化君药不变君药不变2、药量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药量变、药力变、君臣佐使变、功效药量变、药力变、君臣佐使变、功效变、主治变变、主治变3、剂型更换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95三、 剂型(一)、汤剂(一)、汤剂1、制法:将药物饮片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主要供内服。外用的多作洗浴、熏蒸及含漱。2、特点:优点: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特别是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

72、减,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个病人或各具体病变阶段的特殊性。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不足:服用量大,某些药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挥发散失,不适于大生产,亦不便于携带。96汤剂97(二)、丸剂(二)、丸剂1、制法:将药物研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制成球形的固体剂型。2、特点:丸剂与汤剂相比,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等。但也有些丸剂药性比较峻猛的,此则多为芳香类药物与剧毒药物,不宜作汤剂煎服,如安宫牛黄丸、舟车丸等。3、常用的丸剂: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1)蜜丸 是将药物细粉用炼制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分为大

73、蜜丸和小蜜丸两种。蜜丸性质柔润,作用缓和持久,并有补益和矫味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病,需要长期服用。98蜜丸99(2)水丸 俗称水泛丸,是将药物细粉用水(冷开水或蒸馏水)或酒、醋、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丸。水丸较蜜丸崩解、溶散得快,吸收、作用快,易于吞服,适用于多种疾病。(3)糊丸 是将药物细粉用米糊、面糊、曲糊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丸。糊丸粘合力强,质地坚硬,崩解、溶散迟缓,内服可延长药效,减轻剧毒药的不良反应和对胃肠的刺激。(4)浓缩丸 是将药物或方中部分药物煎汁浓缩成膏,再与其他药物细粉混合干燥、粉碎,用水或蜂蜜或药汁制成丸剂。因其体积小,有效成分高,服用剂量小,可用于治疗多种疾

74、病。其他尚有蜡丸、水蜜丸、微丸、滴丸等。100水丸 滴丸101(三)、散剂(三)、散剂1、制法: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内服散剂一般是研成细粉,以温开水冲服,量小者亦可直接吞服。亦有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的,称为煮散。外用散剂一般作为外敷,掺散疮面或患病部位。2、特点: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102四)、膏剂四)、膏剂1、制法: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软膏、硬膏两种。其中流浸膏与浸膏多数用于调配其他制剂使用,如合剂、糖浆剂、冲剂、片剂等。2、煎膏与外用膏剂:(1

75、)煎膏 又称膏滋,是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其特点是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口味甜美,有滋润补益作用,一般用于慢性虚弱病人,有利于较长时间用药。103(2)软膏 又称药膏,是将药物细粉与适宜的基质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用乳剂型基质的亦称乳膏剂。多用于皮肤、粘膜或疮面。软膏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外涂后渐渐软化或溶化,使药物慢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适用于外科疮疡疖肿、烧烫伤等。(3)硬膏 又称膏药,古称薄贴。是以植物油将药物煎至一定程度,去渣,煎至滴水成珠,加入黄丹等搅匀、冷却制成的硬膏。用时加温摊涂在布或纸上,软化后贴于患处或穴位上,可治疗局部

76、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如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证以及腰痛、腹痛等。104膏剂105五)、酒剂五)、酒剂1、制法:将药物用白酒或黄酒浸泡,或加温隔水炖煮,去渣取液供内服或外用。2、特点:酒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效的特性,故适用于祛风通络和补益剂中使用。外用酒剂尚可祛风活血止痛消肿。(六)、丹剂(六)、丹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丹剂没有固定剂型,有丸剂,也有散剂,每以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名之曰丹,如至宝丹、活络丹等。外用丹剂亦称丹药,是以某些矿物类药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常研粉涂撒疮面,治疗疮疡痈疽,亦可制成药条、药线和外用膏剂应用。106酒剂107(七)、其他剂型:茶剂、露剂、锭剂、条剂、线剂、(七)、其他剂型:茶剂、露剂、锭剂、条剂、线剂、栓剂、冲剂、栓剂、冲剂、片剂、糖浆剂片剂、糖浆剂、口服液、注射液口服液、注射液 108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