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四种审题立意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9491616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握四种审题立意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掌握四种审题立意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掌握四种审题立意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掌握四种审题立意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掌握四种审题立意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掌握四种审题立意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四种审题立意方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技法之1、发散思维分析2、聚合思维分析3、逆向思维分析4、辩证思维分析发散思维分析: 用发散思维审题立意,就是将对象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力求考虑到对象中的各个要素和对象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结果,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 发散思维要求突破惯常思维的套路,要做到“想落天外”,用一种更加高远的立意使题旨得到深化与发展。例如: 一位哲学家想把一头牛赶进牛栏,无论是他在前面使劲拉,还是在后面狠狠地鞭打,牛就是死活不进栏。一位路过的农夫看见了,笑着从地上扯了一把青草,放在牛的嘴前。想不到,牛乖乖地跟着农夫走进了牛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

2、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得抄袭。 本则材料围绕赶牛,引出了几组思维要素哲学家与农夫、鞭打与青草、死活不进栏与乖乖进栏等。联系社会,可迅速找到以下几个价值点:思维要素:材料中的对象、对象间的关系、时间的走向和目的。 1、正确看待自己。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在如何对待牛的问题上,一个哲学家就不如一个农夫。 2、蛮干与巧干。做事得法,事半功倍;做事不得法,事倍功半。这位农夫抓住了牛的心理需求,便成功地把牛牵进栏中了。 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别人做一件事,强逼是不行的,哪怕你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奏效。其实我们要做的,

3、仅是举手之劳,拿出一点生活的“青草”,给别人一点甜头和希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字的文章。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而

4、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料内容及做

5、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面启示:做事一定要遵循规律,要科学的进行调查研究。发散思维(一):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发散思维(二):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才能避免失误。此外,还可以从“审时度势”、“信息与成功”、“生存法则”、“坚持不懈”等角度切入题意。必须跨过这道坎 我家有个保姆,我喊她“阿姨”,邻居们见了,也跟着喊“阿姨”。当然,我知道,这两声“阿姨”,语气是不同的。 生活中有许多像这样的“阿姨”,小区里带孩子的,家里打扫卫生的,伺候生病老人的他们在我们这个城市辛勤劳作着,但是却很少能够真正进入我们这个城市的生活。 这是横在我和“阿姨”之间的一道坎

6、,也是横在大多数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的一道坎。 在越来越离不开那些所谓“乡下人”的同时,我们却仍然习惯用地域、出身来划分人群。 这道坎,令我们在坐享他们的劳动成果时仍难免鄙夷,甚至猜忌。这道坎,令他们在进城务工之后,选择了沉默忍让,以结实而卑微的身躯承受来自身心的压力。 那些反对民工子弟进入公办学校学习的声音,那种呼吁限制外来人口进入市区的要求 这是一道令我们的城市汗颜的坎啊!背井离乡的人们,他们也是满怀梦想来追寻新生的。如果仅仅因为地域、出身的不同就扼杀他们追寻梦想的权利,那不是上海应有的胸怀。 当大多数人还无法真正抹去心中这一道坎时,正视它,才可能跨越它。 正视这道坎,对我们来说是自省,

7、勇敢面对因为我们的浅薄而造成的伤害;正视这道坎,对他们来说是鼓舞,给闯荡异乡的人们带来创造新生活的力量。 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它的存在,使我们的心胸日益狭隘,使他们的奋斗举步维艰。因为地域、出身,以及一切心灵以外的东西,都不该再成为横亘在人们之间无法逾越的阻隔。 跨过这道坎,靠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漂泊异乡的痛苦,需要宽容的心灵去理解;粗陋衣衫下的美丽,需要澄清的眼睛去发现;生活无着时的失意,需要温暖的话语去抚慰。失败时,向他们伸出扶助的臂膀;成功时,对他们绽开祝福的笑脸。跨越世俗,我们便能轻易地跨过这道坎。 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人人生而平等。 必须跨过这道坎,为了孩子渴望的眼睛。 必须跨

8、过这道坎,为了上海灿烂的明天。 聚合思维分析: 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对来自不同角度的复杂的信息进行收敛、聚合,为信息的归属树立一个明确的“靶子”,是一种由面到点的内聚式思维状态,又可称为内敛思维、集中思维。 对于材料作文,我们也要学会运用聚合思维审题立意,抓住主要信息,明确相关要素间的关系,最后聚合成一点。 (甲文)春,是父亲的季节,他在春天播下种子夏,是我的季节,我面临高考与人生的选择秋,是我母亲的季节,我的母亲在采摘果实冬,是我弟爷爷的季节,他在火炉旁沉思一年四季,丰富着我平凡一家的生活;感受四季,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07年福建一考生季节) (乙文)一年有四季,有春天的温暖,有夏日的

9、炎热,有秋天的萧瑟,有冬日的寒冷。但母亲心中没有季节,没有四季,有的是永恒的对子女对父亲的爱。春日融融,她却披着厚厚的蓑衣弯着腰脱秧插秧锄草施肥;夏日炎炎,人们都躲在阴凉一隅摇着蒲扇,她却顶着烈日在田间收割稻子收割鱼草;秋日,天气凉爽,人们加了外衣,她穿的单衣总是湿透粘身,她总是在山间果园疾走,采摘果子,汗湿衣裳;冬日,她总是穿着厚厚的衣服出门,回来时,总是抱着一捆脱下的衣服。她说:呵呵,做起活来就热了。可总时常听到她的咳嗽声。父亲总是骂母亲没一点季节概念。母亲看了父亲一眼,不吭一声,又转身来到厨房。看到她那单薄而瘦弱的身子,看到她那看着我们的微笑的眼神,我知道母亲心中模糊了季节,但有的是对儿

10、女对家庭对生活执著而坚定的爱。(07年福建一考生季节)例如: 元史记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唯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何不摘梨止渴?”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道:“世道如此乱,管他是谁的梨呢,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一位木匠做桌子,正面背面都做得很光滑。别人问他:“背面别人又看不到,为什么也做得这样光滑?他说:“别人看不到,我看得到。” 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关键人物及其言行,共同指向“良知”、“诚实”这一美德。逆向思维分析: 事物关系中的正与反、倒与顺都是相对的;事物间

11、可互相转化,在相反条件下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对一则作文命题,有时反弹琵琶,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去思考,关注其微小、潜在甚至相反的可能性,从而引起新的思索,产生超常构思和不同凡响的新观念,这种思维就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的核心是在“逆”,在“异”,求异要讲究科学态度,要理由充分,言之有理,是否定与创新都符合客观规律。例如: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我们可以把材料中

12、的问题倒过来思考和分析,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也可能正因为越国人赤脚、披发,鞋帽才有大市场,从而得出“鲁国人未必穷”的结论。辩证思维分析: 辩证分析就是要求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解析,实现对作文命题内在、本质、全面的分析。例如:例如: 农民种高粱,有一道程序叫农民种高粱,有一道程序叫“晒根晒根”,就是把高粱两边的根锄断,晒在日头下。,就是把高粱两边的根锄断,晒在日头下。过些时候来培上土,高粱就开始疯长,拼命的朝下扎根。夏天即使再风大雨大,高过些时候来培上土,高粱就开始疯长,拼命的朝下扎根。夏天即使再风大雨大,高粱有了结实的根,照

13、样能站住。不只是高粱,小葱秧也要摆在地上晒几天,晒得蔫粱有了结实的根,照样能站住。不只是高粱,小葱秧也要摆在地上晒几天,晒得蔫蔫的再栽,一沾水土,立马就活了过来,越发精神。蔫的再栽,一沾水土,立马就活了过来,越发精神。 运用对立统一和联系的观点:久在水土中的根易产生惰性,而晒蔫的断根,一沾水土,就会爆发出生命的潜能,这是求生的本能使然。联系人生、教育等方面,我们可以推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感悟。 再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包含了对立统一(不利环境对教育和成才具有积极作用)和一分为二(环境不是教育与成才的决定因素)等观点。练一练: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

14、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得抄袭。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 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

15、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课外演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做审题立意设计: 善于奔跑的非洲豹追捕猎物时,不是立即将其咬死,而是有意放生,然后驱逐尾随而来的豹崽追赶失魂落魄的猎物。小豹追赶一阵若停止脚步,母豹则含怒张开大嘴,毫不留情地嘶咬小豹。小豹开始惊叫躲闪,但很快领悟到母豹的意图,又抖擞精神奋力狂追那死里逃生的猎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