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4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9488452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4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4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4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4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4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4(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1鲁人版第2课(师说)资料4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一、基础积累一、基础积累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或师焉,或不焉C.君子生非异也君子生非异也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解析解析】选选D。A项项“受受”通通“授授”;B项项“不不”通通“否否”;C项项“生生”通通“性性”。3132【解析解析】选选C。习:学习。习:学习。A.老师老师/学习;学习;B.疑难问题疑难问题/

2、糊涂;糊涂;D.道理道理/方法。方法。33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吾从而师之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闻道有先后【解析解析】选选D。古今义都为名词。古今义都为名词“先和后先和后”。A.学者:求学学者:求学的人(古义)的人(古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今义);B.众人:众人:一般人(古义)一般人(古义)/大家,许多人(今义);大家,许多人(今义);C.从而:两个词,从而:两个词,动词动词“跟从跟从”和连词和连词“而而”(

3、古义)(古义)/连词,上文是原因、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今义)。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今义)。344.下列同下列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生乎吾前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何陋之有何陋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解析】选选C。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状语后项为状语后置句。置句。B项为省略句。项为省略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项为定语后置句。3536375.补写下列空缺处的名句。补写下列空缺处的名句。(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或师焉,或不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吾未见其明也。,吾未见其明也。(2)闻道有先后,)闻道有先后,_,如是而已。,如是而已。(3)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其不,其不善者而改之。善者而改之。”(4)韩愈在)韩愈在师说师说中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答案:答案:(1)小学而大遗)小学而大遗 (2)术业有专攻)术业有专攻 (3)择其善者)择其善者而从之而从之 (4)无贵无贱)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师之所存也38二、课内阅读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阅读课文,完成69

5、题。题。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嘉其能行古道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嘉:赞许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身:身体C.术业有专攻术业有专攻 攻:钻研,研究攻:钻研,研究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复:恢复【解析解析】选选B。身:自身,自己。身:自身,自己。39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犹且从师而问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尚且,还犹且:尚且,还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之:主谓

6、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其皆出于此乎其皆出于此乎 其:难道其:难道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乃:竟然【解析解析】选选C。其: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其: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40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二段古今对比,赞美第二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古之圣人”,批评,批评“今之众人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态度是不同的。指出他们在学习上态度是不同的。B.第二段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原则,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第二段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原则,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并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并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C.第二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

7、于从师的恶劣风气。第二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D.从论证方式上看,第二段立足于从论证方式上看,第二段立足于“破破”,逐层批判了,逐层批判了“士士大大夫之族夫之族”、“今之众人今之众人”和和“君子君子”,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观点。点。【解析解析】选选D。应是。应是“逐层批判了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今之众人、士大夫之士大夫之族族和和君子君子”。4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解其惑者也。译文:译文:_(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8、或不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译文:译文:_(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译文:_42答案:答案:(1)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那些疑难问题的人。(2)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

9、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谄媚。43444546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夫子贤之夫子贤之”一句中的一句中的“贤贤”用用法不同的一项是(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将哀而生之乎君将哀而生之乎 B.孔文子不耻下问孔文子不耻下问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吾从而师之吾从而师之【解析解析】选选A。生:使动用法,使。生:使动用法,使生。其他三项和例句生。其他三项和例句都是意动用法。都是意动用法。4711.对对“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孔文子孔文子”是指孔子,是指孔子,“夫子夫子”指孟老夫子孟轲。

10、指孟老夫子孟轲。B.“孔文子孔文子”是指卫国大夫孔圉,是指卫国大夫孔圉,“夫子夫子”是指孔老夫子孔是指孔老夫子孔丘。丘。C.“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的意思。请教为可耻的意思。D.“耻耻”和和“贤贤”在这里都不作形容词用。在这里都不作形容词用。【解析解析】选选A。B项正确。项正确。C项,项,“耻耻”为意动用法,以为意动用法,以为耻;下,(身份、学问)低下的人。为耻;下,(身份、学问)低下的人。D项,项,“耻耻”“贤贤”在这里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这里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812.本文明显借鉴了本文明显借鉴了师说

11、师说,其中,其中“是故贵可以问贱,贤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一句同一句同师说师说中的哪句话相应?中的哪句话相应?答:答:_答案:答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9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译文:译文:_(2)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译文:译文:_(3)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

12、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译文:译文:_50答案:答案:(1)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所了解的。(2)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问”可以少得了吗?可以少得了吗?(3)古人把)古人把“问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515253四、语言表达四、语言表达14.教师节到了,高一(教师节到了,高一(3)班的同学给老师写了一副对联,)班的同学给老师写了一副对联,老师也给同学回写了一副。请把对联中空缺的上联和下联补老师也

13、给同学回写了一副。请把对联中空缺的上联和下联补出来。出来。(1)上联:)上联:_下联:替国树才教必有方下联:替国树才教必有方(2)上联:术业宜从勤学始)上联:术业宜从勤学始下联:下联:_【解析解析】对联考查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尽量做到词性相对,对联考查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尽量做到词性相对,意义相关。意义相关。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为人师表诲而不倦)为人师表诲而不倦(2)韶华不为少年留)韶华不为少年留5415.(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面“中德文化对比中德文化对比”图的意图的意思。(不超过思。(不超过40个字)个字)答:答:_55(2)根据图的寓意,请你把)根据图的寓意,请你把“裁员裁员”“减薪减薪”两个词恰当两个词恰当地填入下面横线处。地填入下面横线处。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临经济衰退导致赢利下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临经济衰退导致赢利下降甚至亏损的困境,中国企业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降甚至亏损的困境,中国企业往往首先想到的是_,德国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德国企业可能更倾向于_。答案:答案:(1)中国人忽视自我,倾向集体生活;德国人重视)中国人忽视自我,倾向集体生活;德国人重视自我,喜欢独立生活(或:个体生存)。自我,喜欢独立生活(或:个体生存)。(2)减薪)减薪 裁员裁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