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病医学PPT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9483055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8.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痹病医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痹病医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痹病医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痹病医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痹病医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痹病医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痹病医学PPT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痹病痹病(一)病名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痠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二)沿革痹病的论述首见内经。素问痹论对其病因、发病、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记载。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的“历节”,即属本病范围,并提出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两张治疗方剂。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又名白虎风、痛风。又名白虎风、痛风 。圣济总录圣济总录卷十:卷十:“历节

2、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为历节风也。痛甚则使人短气汗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为历节风也。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出,肢节不可屈伸。”简称简称“历节历节”,以关节红肿,剧烈,以关节红肿,剧烈疼痛,不能屈伸为特点。多由肝肾不足而感受风寒湿邪,疼痛,不能屈伸为特点。多由肝肾不足而感受风寒湿邪,入侵关节,积久化热,气血郁滞所致。因其主要病变为关入侵关节,积久化热,气血郁滞所致。因其主要病变为关节剧痛,发展很快,又节剧痛,发展很快,又 称为

3、称为“白虎历节白虎历节”。如因寒湿偏胜,。如因寒湿偏胜,则以关节剧痛不可屈伸为主证。类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则以关节剧痛不可屈伸为主证。类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饰炎,痛风等疾患。类风湿性关饰炎,痛风等疾患。 诸诸病病源源候候论论风风痹痹候候:“痹痹者者,风风寒寒湿湿三三气气杂杂至至,合合而而成成痹痹,其其状状肌肌肉肉顽顽厚厚,或或疼疼痛痛,由由人人体体虚虚,腠腠理理开开,故受风邪也。故受风邪也。” 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诸风诸风首载独活寄生汤一直沿用至今。首载独活寄生汤一直沿用至今。其功能主治为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

4、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其功能主治为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病症分析: 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 方解: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

5、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 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风湿顽痹屈能伸。 症因脉治症因脉治痹症论痹症论不仅对风、寒、湿痹,而且对热痹之不仅对风、寒、湿痹,而且对热痹之病因、症状、治疗均予以论述,完善了痹病的诊治内容。病因、症状、治疗均予以论述,完善了痹病的诊治内容。医宗必读医宗必读对痹证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对痹证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除湿、散寒治疗,行痹应参以补血,痛主次,采用祛风、除湿、散寒治疗,行痹应参以补血,痛痹参以补火,着痹参以补脾补气。清代程国彭、林佩

6、琴也痹参以补火,着痹参以补脾补气。清代程国彭、林佩琴也赞同这一观点。赞同这一观点。医林改错医林改错提出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痹证。提出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痹证。血瘀证的辨证论治,起源于内经,形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发展于千金方、外台秘要、景岳全书、温病条辨等经典名著,但从理论到临床,从解剖到生理、病理,进行深入系统的实践,最后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诊疗体系,要首推医林改错。 王清任是我国清代杰出的医学家,其著作医林改错在气血理论、脏腑结构、活血化瘀方药的运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贡献。其对血瘀证的辨证及所创制的活血化瘀诸方对后世活血化瘀理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医林改错共载方33首,其中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7、者22首,经历代医家临床验证,绝大部分疗效显著。 补气活血法:素问.气穴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血不流。”首次提出气虚致瘀的理论。王清任充分认识到元气的重要性,并提出“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王清任认为血瘀多与气虚有关,并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者宜决之,气虚者宜掣引之”的治则,创立补气活血法。 (二)沿革 西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疾病表现以痹病临床特征为主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二、病象二、病象关节症状关节症状肢体关节疼痛、酸楚、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或肿

8、胀、麻木、重着或肿胀、变形、功能障碍,变形、功能障碍,渐进性反复发作。渐进性反复发作。全身症状全身症状时有发热、汗出、时有发热、汗出、口渴、咽红痛、口渴、咽红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全身不适等症状二、病象二、病象行痹行痹其痛游走不定,恶风寒。其痛游走不定,恶风寒。痛痹痛痹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着痹着痹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肤麻木不仁。肤麻木不仁。热痹热痹肢体关节灼痛或痛处红肿,肿胀剧烈,肢体关节灼痛或痛处红肿,肿胀剧烈,筋脉拘急。筋脉拘急。尪痹尪痹必兼关节剧痛、肿大、僵硬、变形,必兼关节剧痛、肿大、僵硬、变形,屈伸受限。屈伸受限

9、。气血亏虚气血亏虚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并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并见心悸、四肢乏力等。见心悸、四肢乏力等。关节痛、关节肿关节痛、关节肿胀胀关节畸形关节畸形三、病位初起在肢体、皮肉、经络久病则深入筋骨、脏腑。RA患者双手关节患者双手关节X线图片线图片关节面囊性变或骨质侵蚀性破坏关节面囊性变或骨质侵蚀性破坏椎体病变椎体病变肺间质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四、病类四、病类行痹行痹痛痹痛痹着痹着痹热痹热痹 阴虚痹阴虚痹 阳虚痹阳虚痹 气血虚痹气血虚痹 痰瘀闭阻痰瘀闭阻实证实证虚证虚证五、病性五、病性初起以邪实为主,久病多属正虚邪恋或初起以邪实为主,久病多属正虚邪恋或虚实夹杂。虚实夹杂。六、病程

10、六、病程一般病程较长,治疗较难,不一般病程较长,治疗较难,不易速效。易速效。肌肉筋肌肉筋骨关节骨关节经经络痹阻络痹阻气血运行气血运行不畅不通不畅不通则痛则痛病机关键: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病机关键: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正气不足正气不足腠理不密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卫外不固外感风、外感风、寒寒湿、热湿、热七、病因病机七、病因病机居处潮湿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涉水冒雨气候剧变气候剧变冷热交替冷热交替气血痹阻而气血痹阻而成痹病成痹病风寒湿邪乘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虚侵袭人体,流注经络,流注经络,留滞关节。留滞关节。1 1 、风寒湿热,侵袭人体、风寒湿热,侵袭人体 2 2、痰瘀交结,痹阻经络、痰

11、瘀交结,痹阻经络耗气伤血耗气伤血损阴劫津损阴劫津气血不通气血不通脉络绌急脉络绌急痹病痹病治疗不当治疗不当久服祛风燥湿久服祛风燥湿温散寒湿温散寒湿清热燥湿等药清热燥湿等药气滞血瘀气滞血瘀痰浊阻络痰浊阻络痰瘀交结痰瘀交结关节肿大畸形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屈伸不利脏腑痹脏腑痹八、诊断与鉴别(一)诊断 1发病特点:本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体育爱好者易于罹患。其病情轻重多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等有关。 2临床特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是痹病的证候特征。或游走疼痛,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沉重,肌肤麻木;或肢节掀红热痛,筋脉拘急;或关节剧痛,肿

12、大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甚著。 八、诊断与鉴别3舌苔脉象:舌质红,苔多白滑,脉象多见沉紧、沉细、沉缓、涩、濡。4辅助检查:实验室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沉、类风湿因子、抗O、C-反应蛋白和X线有的可见到关节变形等检查常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痿病 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则瘫软于床,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病却以疼痛突出。 主要需和痿病相鉴别主要需和痿病相鉴别共同点:均属肢体病变;共同点:均属肢体病变;不同点:张子和在不同点:张子和在儒门事亲儒门事亲中说中说“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病机病机病位病位痹证痹证肢体关节疼痛、酸楚、

13、麻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肌肉木重着,活动障碍,肌肉不消瘦不消瘦风寒湿三气闭风寒湿三气闭阻经络,痹而阻经络,痹而不通。不通。周身关节周身关节(包括脊柱)(包括脊柱),痿证痿证一般不疼,以手足软弱,一般不疼,以手足软弱,患肢枯萎瘦削为特征(废患肢枯萎瘦削为特征(废萎不用)萎不用)五脏经血亏虚,五脏经血亏虚,无以灌溉周身,无以灌溉周身,痿废不用痿废不用下肢下肢九、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邪 痹病的证候特征多因感受邪气的性质不同而表现各异。肢体关节疼痛呈游走不定者,属风胜;疼痛较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者,属寒胜;重着而痛,手足沉重,肌肤麻木者,属湿胜;红肿热痛,筋脉拘急者,属

14、热胜。 2 2辨虚实辨虚实 一般而言,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实者,一般而言,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实者,发病较急,正气尚胜抗邪,故痛势剧,脉实有力;虚者,发病较急,正气尚胜抗邪,故痛势剧,脉实有力;虚者,病程较长,多有气血不足,故疼痛绵绵,痛势较缓,脉病程较长,多有气血不足,故疼痛绵绵,痛势较缓,脉虚无力。本病后期多见虚实错杂,应辨明虚实,分清主虚无力。本病后期多见虚实错杂,应辨明虚实,分清主次。次。 3 3辨痰瘀辨痰瘀 各种痹病迁延不愈,证见关节漫肿,甚各种痹病迁延不愈,证见关节漫肿,甚则强直畸形,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时轻时重,昼轻夜则强直畸形,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时轻时重,昼轻夜重,屈伸不利,

15、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紫暗甚或可见瘀重,屈伸不利,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紫暗甚或可见瘀斑,脉沉弦涩。多属正虚邪恋,瘀血阻络,痰留关节,斑,脉沉弦涩。多属正虚邪恋,瘀血阻络,痰留关节,痰瘀交结,经络不通,关节不利,而成顽疾。痰瘀交结,经络不通,关节不利,而成顽疾。 (二)治疗原则(二)治疗原则祛邪活络祛邪活络缓急止痛缓急止痛后期还应适当配伍补益正气之剂后期还应适当配伍补益正气之剂(二)治疗原则v寒胜者在散寒的同时,须结合助阳之品v湿胜者,在渗湿化浊的同时,佐以健脾益气之品v热胜者,以清泄郁热为主,佐以活血通络,亦须谨防过用苦寒伤阳滞湿之弊v病久入络者,本着涤痰、化瘀、养血而调理之,甚者更须配入补益肝

16、肾之品。 行行痹痹主主 症: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症: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兼次次症症:发发病病初初期期肢肢节节亦亦红红亦亦肿肿,屈屈伸伸不不 利,或恶风,或恶寒。利,或恶风,或恶寒。 舌舌 象:舌质红,苔白微厚。象:舌质红,苔白微厚。 脉脉 象:浮缓或浮紧。象:浮缓或浮紧。 治治 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方 药:防风汤加减。药:防风汤加减。 防风、秦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防风、秦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麻黄、杏仁散寒宣肺,达邪外出,是取肺主皮毛之意;麻黄、杏仁散寒宣肺,达邪外出,是取肺主皮毛之意; 葛葛根根解解肌肌祛祛邪邪;赤赤茯茯苓苓淡淡渗渗湿湿邪邪;当

17、当归归养养血血活活血血,舒舒络柔筋,以取络柔筋,以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之理; 肉桂温阳,取补火温阳以增散寒之功;肉桂温阳,取补火温阳以增散寒之功; 生姜、大枣和中调营;生姜、大枣和中调营; 甘草一则通经络,利关节,二则调和诸药;甘草一则通经络,利关节,二则调和诸药; 唯唯黄黄芩芩一一味味是是为为反反佐佐,防防其其辛辛温温过过甚甚,化化火火伤伤血血耗耗气气之弊。之弊。 酸酸痛痛以以肩肩肘肘等等上上肢肢关关节节为为主主者者,可可选选加加羌羌活活、威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 酸酸痛痛以以膝膝踝踝等等下下肢肢关关节节为为主主者者

18、,选选加加独独活活、牛牛膝膝、防己、萆薢通经活络,祛风止痛。防己、萆薢通经活络,祛风止痛。 酸酸痛痛以以腰腰背背关关节节为为主主者者,加加杜杜仲仲、桑桑寄寄生生、续续断断、淫淫羊羊藿藿、巴巴戟戟天天壮壮腰腰强强肾肾;若若见见关关节节肿肿大大,苔苔薄薄黄黄,邪邪有有化化热热之之象象者者,宜宜寒寒热热并并用用,投投桂桂枝枝芍芍药药知知母母汤汤加加减。减。痛痛痹痹主主 症: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症: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 痛减。痛减。 兼次症:并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兼次症:并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 不热。不热。 舌舌 象:舌质淡红,苔白而薄腻。象:舌质淡红,苔白

19、而薄腻。 脉脉 象:弦紧,或沉迟而弦。象:弦紧,或沉迟而弦。 治治 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方 药:乌头汤加减。药:乌头汤加减。 方方中中以以乌乌头头、麻麻黄黄温温经经散散寒寒,除除湿湿止止痛痛;芍芍药药、甘草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并能利血通痹。甘草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并能利血通痹。方见于方见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原文:篇。原文:“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原方组成:麻黄、原方组成:麻黄、芍药、黄芪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蜂蜜二升。原法以各三两、甘草三两(炙

20、)、川乌五枚、蜂蜜二升。原法以蜜先煎乌头取汁,各药另煎取汁,后和合同煎。今法以蜜蜜先煎乌头取汁,各药另煎取汁,后和合同煎。今法以蜜先煎乌头一小时,然后纳诸药同煎。先煎乌头一小时,然后纳诸药同煎。历代对乌头汤的主治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即认为是风寒湿历代对乌头汤的主治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即认为是风寒湿三气袭入肌肤,留着关节,发则为历节痛。乌头汤主以乌三气袭入肌肤,留着关节,发则为历节痛。乌头汤主以乌头大辛大热,祛湿散寒,助以麻黄表散风湿,黄芪益气血,头大辛大热,祛湿散寒,助以麻黄表散风湿,黄芪益气血,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制乌麻之辛热,白蜜杀乌头之毒。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制乌麻之辛热,白蜜杀乌头之毒。大

21、体上乌头汤治寒湿痹痛,利关节,缓急散风,功效是明大体上乌头汤治寒湿痹痛,利关节,缓急散风,功效是明显的。显的。着着痹痹主主 症: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症:肢体关节重着,酸痛。 兼次症:肢体关节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兼次症:肢体关节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 便,肌肤麻木不仁。便,肌肤麻木不仁。 舌舌 象:舌质红,苔白厚而腻。象:舌质红,苔白厚而腻。 脉脉 象:濡缓。象:濡缓。 治治 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方 药:薏苡仁汤加减。药:薏苡仁汤加减。 方中用苡仁、苍术健脾除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方中用苡仁、苍术健脾除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

22、黄、桂枝温经散寒除湿;当归、川芎养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关节肿胀者,可加萆薢、木通、姜黄利水通络。肌肤关节肿胀者,可加萆薢、木通、姜黄利水通络。肌肤不仁加海桐皮、稀莶草祛风通络。不仁加海桐皮、稀莶草祛风通络。着着痹痹对对于于风风寒寒湿湿偏偏盛盛不不明明显显者者,可可用用蠲蠲痹痹汤汤作作为为风风寒寒湿湿痹痹通通用用的的基基础础方方进进行行治治疗疗。方方中中以以羌羌活活、独独活活、海海风风藤藤、秦秦艽艽、桂桂枝枝祛祛风风除除湿湿散散寒寒;当当归归、川川芎芎、乳乳香香、木木香香、桑桑枝枝、甘甘草草活活血血通通络络止止

23、痛痛。风风盛盛加加防防风风、白白芷芷;寒寒盛盛加加附附子子、川川乌乌、细细辛辛;湿湿盛盛加加防防己己、萆萆薢薢、苡苡仁仁。根根据据偏偏盛盛情情况况随随症症加加减减。 热热痹痹主主 症:肢体关节红肿灼热剧痛。症:肢体关节红肿灼热剧痛。 兼次症:关节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多伴有发热、恶兼次症:关节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多伴有发热、恶 风、口渴、尿黄、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风、口渴、尿黄、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 舌舌 象:舌质红,苔黄腻。象:舌质红,苔黄腻。 脉脉 象:滑数。象:滑数。 治治 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方 药:白虎桂枝汤加味。药:白虎桂枝汤加味。 方中白虎汤清热除烦

24、,养胃生津,桂枝疏风通络。方中白虎汤清热除烦,养胃生津,桂枝疏风通络。可加忍冬藤、连翘、黄柏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海桐可加忍冬藤、连翘、黄柏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海桐皮、姜黄、威灵仙、防己、桑枝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皮、姜黄、威灵仙、防己、桑枝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生地、赤芍、地肤子凉血散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生地、赤芍、地肤子凉血散风;亦可用宣痹汤,方中以防己、蚕砂、苡仁、赤小风;亦可用宣痹汤,方中以防己、蚕砂、苡仁、赤小豆祛风除湿,疏利经络;连翘、山栀、滑石清热利湿。豆祛风除湿,疏利经络;连翘、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主治:温疟。

25、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 临床应用:中国方剂数据库中记载治疗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热痹临床应用:中国方剂数据库中记载治疗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热痹) ):1212例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例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近,关节不能活动,遇寒则舒,得热痛加,常为迁移性痛,并兼痛不可近,关节不能活动,遇寒则舒,得热痛加,常为迁移性痛,并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生化检查:白血球计数增高,血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生化检查:白血球计数增高,血沉加快。根据辨证,均属热痹,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进行治疗,并随

26、患沉加快。根据辨证,均属热痹,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进行治疗,并随患者体质及病情辨证加减用药;如热重则选用黄柏、黄芩、山栀等;湿重者体质及病情辨证加减用药;如热重则选用黄柏、黄芩、山栀等;湿重则选用苡仁、茯苓、六一散、蚕砂等;阴虚则酌加生地、石斛、麦冬;则选用苡仁、茯苓、六一散、蚕砂等;阴虚则酌加生地、石斛、麦冬;气虚则酌加黄耆、党参;祛风镇痛药用防风、桑枝、威灵仙、乳没;活气虚则酌加黄耆、党参;祛风镇痛药用防风、桑枝、威灵仙、乳没;活血通络用当归尾、杭芍、丹皮、木瓜、络石藤等,血通络用当归尾、杭芍、丹皮、木瓜、络石藤等,1212例均获得临床痊愈,例均获得临床痊愈,一般均在服药一般均在服药2 2剂

27、后;体温开始下降,关节疼痛减轻;服至剂后;体温开始下降,关节疼痛减轻;服至6-106-10剂后体剂后体温正常,关节红肿疼痛显著减轻,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平均治疗时间温正常,关节红肿疼痛显著减轻,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平均治疗时间1111天。天。 各家论述: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千金方衍义:白虎以治阳邪,加桂以通营卫,则阴阳:白虎以治阳邪,加桂以通营卫,则阴阳和,血脉通,得汗而愈矣。和,血脉通,得汗而愈矣。古方选注古方选注:本方方义原在心营肺卫,白虎汤清营分热:本方方义原在心营肺卫,白虎汤清营分热邪,加桂枝引领石膏、知母上行至肺,从卫分泄热,使邪邪,加桂枝引领石膏、知母上行至肺,从卫分泄热,使邪之郁

28、于表者,顷刻致和而疟已。之郁于表者,顷刻致和而疟已。 热热痹痹热痹化火伤津,症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热痹化火伤津,症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质红少津,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质红少津,脉弦数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脉弦数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用犀角散。酌加生地、玄参、麦冬养可用犀角散。酌加生地、玄参、麦冬养阴凉血;加防己、姜黄、秦艽、海桐皮阴凉血;加防己、姜黄、秦艽、海桐皮清热除湿,通络止痛。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犀角具有清热,凉血,定犀角具有清热,凉血,定 惊,解毒的功效。惊,解毒的功效。尪尪痹痹主主 症: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痛。症: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

29、痛。 兼次症:肢节屈伸不利,筋脉拘紧,肌肉萎缩,肘膝兼次症:肢节屈伸不利,筋脉拘紧,肌肉萎缩,肘膝 不得伸,甚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不得伸,甚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舌舌 象:舌质暗红,苔白。象:舌质暗红,苔白。 治治 法:补肾散寒,涤痰化瘀,搜风通络。法:补肾散寒,涤痰化瘀,搜风通络。 脉脉 象:沉细涩。象:沉细涩。 方方 药: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方方中中以以熟熟地地、杜杜仲仲、牛牛膝膝、寄寄生生补补益益肝肝肾肾,强强筋筋壮壮骨骨;当当归归、白白芍芍、川川芎芎和和营营养养血血;人人参参、茯茯苓苓、甘甘草草益益气气扶扶脾脾。以以上上为为扶扶正正祛祛邪邪而而设设,正正旺旺则则邪邪自

30、自除除。独独活活、细细辛辛人人肾肾经经搜搜风风蠲蠲痹痹;桂桂心心人人肾肾经经血血分分,祛祛寒寒止止痛痛;秦秦艽艽、防防风风祛祛风风胜胜湿湿。此此类类为为祛祛邪邪而而用用,与上药相配,标本兼顾,共奏扶正祛邪之功。与上药相配,标本兼顾,共奏扶正祛邪之功。药理作用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镇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扩张主要有抗炎,镇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 1 1抗炎抗炎 (1 1)抑制组织炎症反应: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抑制组织炎症反应: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10g/kg10g/kg和和20g/kg20g/kg连连续续7

31、7日)或外涂左耳(日)或外涂左耳(0.1ml/0.1ml/只),对二甲苯或巴豆油混合致炎液所致只),对二甲苯或巴豆油混合致炎液所致的小鼠耳廓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的小鼠耳廓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8g/kg8g/kg和和16g/kg16g/kg,连续,连续7 7日)对大鼠角叉菜胶性关节炎,只是日)对大鼠角叉菜胶性关节炎,只是8g/kg8g/kg剂剂量呈明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增生,两种剂量均无明显作用;大鼠左量呈明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增生,两种剂量均无明显作用;大鼠左后肢踝关节至足尖处趾外涂独活寄生汤(后肢踝关节至足尖处趾外涂独活寄生汤(0.5

32、ml/0.5ml/只),每日只),每日1 1次,连续次,连续6 6日,可明显降低日,可明显降低1%1%甲醛溶液所致足跖炎性肿胀。甲醛溶液所致足跖炎性肿胀。(2 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给小鼠灌服本方()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给小鼠灌服本方(10g/kg10g/kg,15g/kg15g/kg,20g/kg20g/kg),每日),每日1 1次,连续次,连续7 7日,三种剂量对日,三种剂量对0.5%0.5%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2 2镇痛镇痛 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0.13g/kg0.13g/kg,采用热

33、板法和扭,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其镇痛作用。在给药后体法测定其镇痛作用。在给药后3030分钟,小鼠热板痛阈值即分钟,小鼠热板痛阈值即有明显提高,有明显提高,9090分钟痛阈值提高非常显著,直至分钟痛阈值提高非常显著,直至180180分钟仍分钟仍维持显著镇痛作用;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在给药后维持显著镇痛作用;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在给药后4040和和5050分钟分别为分钟分别为40.4%40.4%和和33%33%。表明独活寄生汤有较明显的镇痛作。表明独活寄生汤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用。 3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独活寄生汤有调节免疫作用。独活寄生汤有调节免疫作用。(1 1)增加免疫器官

34、重量: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8g/kg8g/kg剂剂量,连续量,连续7 7日,可明显增加胸腺和脾脏重量,对肾上腺重日,可明显增加胸腺和脾脏重量,对肾上腺重量无明显影响;量无明显影响;(2 2)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小鼠灌服)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小鼠灌服10g/kg10g/kg剂量,连剂量,连续续7 7夭,可显著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对血中胶粒碳的廓清速夭,可显著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对血中胶粒碳的廓清速率,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其吞噬指数率,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其吞噬指数k k值为值为0.020.020.0140.014,较对照组,较对照组0.0130.0

35、130.0080.008高高; ;(3 3)抑制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独活寄生汤()抑制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独活寄生汤(10g/kg10g/kg)对对2 2,4-4-二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DNCBDNCB)所致的小鼠迟发性皮肤过敏)所致的小鼠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氢化考的松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氢化考的松(25mg/kg25mg/kg)相似。提示该方药对非特异性炎症的抑制作)相似。提示该方药对非特异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明显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用可能与其明显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有关。衡有关。 4 4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扩张血管

36、、改善循环 (1 1)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独活寄生汤能显著)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独活寄生汤能显著增加麻醉猫、狗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对于猫,该增加麻醉猫、狗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对于猫,该方药方药1.4g/kg1.4g/kg和和2.8g/kg2.8g/kg,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18818886ml/100g/min86ml/100g/min,和,和17517578ml/100g/min78ml/100g/min,比给药前,比给药前增加增加18.23%18.23%和和18.29%18.29%,作用维持,作用维持3030分钟以上;相应脑血管分钟以上

37、;相应脑血管阻力降低,两个剂量峰值比给药前分别降低阻力降低,两个剂量峰值比给药前分别降低26.7%26.7%和和25.8%25.8%。对于狗,该方药对于狗,该方药0.7g/kg0.7g/kg和和1.4g/kg1.4g/kg,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达257257115ml/100g/min115ml/100g/min和和 21521580ml/100g/min80ml/100g/min,比给药,比给药前增加前增加26.8%26.8%和和16.8%16.8%;相应脑血管阻力比给药前分别降低;相应脑血管阻力比给药前分别降低35.6%35.6%和和16.4%16.4%。(2 2)改善

38、微循环:小鼠腹腔注射独活寄生汤)改善微循环:小鼠腹腔注射独活寄生汤10g/kg10g/kg能明显能明显增加集合毛细管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延长肾上腺增加集合毛细管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延长肾上腺素(素(AdrAdr)引起血管收缩的潜伏期,对抗)引起血管收缩的潜伏期,对抗AdrAdr引起的毛细血引起的毛细血管的闭合。管的闭合。 5. 5. 其他其他 该方药中地黄、甘草、秦艽、杜仲均可增强肾上该方药中地黄、甘草、秦艽、杜仲均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助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腺皮质功能,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助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中疾病。方中1515味药物(除川芎、牛膝)在体

39、外对多种致病性味药物(除川芎、牛膝)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细菌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尪尪痹痹症症见见肢肢节节强强直直畸畸形形较较著著,属属痰痰瘀瘀交交结结甚甚重重,应应加加入入涤涤痰痰化化瘀瘀药药,如如桃桃仁仁、红红花花、穿穿山山甲甲、土土鳖鳖虫虫、地地龙龙以以增增化化瘀瘀通通络络之之力力;白白芥芥子子、胆胆南南星星以以增增涤涤痰痰散散结结之之功功;全全蝎蝎、乌乌梢梢蛇蛇、白白花花蛇蛇以以增增搜搜风风通通络络之之效效。寒寒甚甚痛痛剧剧者者,加加附附子子、川川乌乌以以加加强强散散寒寒除除湿湿,温温经经止痛的作用。止痛的作用。 痹

40、痹病病日日久久,内内舍舍于于心心,证证见见心心悸悸,气气短短,动动则则尤尤甚甚,面面色色少少华华,舌舌质质淡淡,脉脉虚虚数数或或结结代代者者,治治宜宜益益气气养养心,温阳复脉,用炙甘草汤加减。心,温阳复脉,用炙甘草汤加减。 本方是本方是伤寒论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致。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不足,心体失养,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

41、不足,心体失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治宜滋心阴,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治宜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 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名医别录名医别录谓地黄谓地黄“补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配伍炙甘草、人参、。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

42、,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平。 各家论述各家论述1.1.医方考医方考:心动悸者,动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气:心动悸者,动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气内虚所致。补虚可以去弱,故用人参、甘草、大枣;温可内虚所致。补虚可以去弱,故用人参、甘草、大枣;温可以生阳,故用

43、生姜、桂技;润可以滋阴,故用阿胶、麻仁;以生阳,故用生姜、桂技;润可以滋阴,故用阿胶、麻仁;而生地、麦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宁悸也。而生地、麦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宁悸也。 2.2.医方集解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人参、麦冬、甘草、:此手足太阴药也。人参、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 3.3.古方选注古方选注:人参、麻仁之甘以润脾津;生地、阿胶:人参、麻仁之甘以润脾津;生地、阿胶之咸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浊味,恐其不能上

44、升,故之咸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浊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载引地、冬上承肺燥,君以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载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领地、冬归心复脉;仍使以姜、枣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领地、冬归心复脉;仍使以姜、枣和营卫,则津液悉上供于心肺矣。脉络之病,取重心经,和营卫,则津液悉上供于心肺矣。脉络之病,取重心经,故又名复脉。故又名复脉。 气气虚虚血血亏亏证证临临床床表表现现:久久服服祛祛风风活活络络之之剂剂,四四肢肢乏乏力力,关关节节酸酸沉沉,绵绵绵绵而而痛痛,麻麻木木尤尤甚甚,汗汗出出畏畏寒寒,时时见见心心悸悸、纳纳呆呆,颜颜面面微微青青而而白白,形

45、形体体虚虚弱弱,舌舌质质淡淡红红欠欠润润滑滑,苔黄或薄白,脉多沉虚而患。苔黄或薄白,脉多沉虚而患。治法:益气养血活络为主,佐以舒筋之品。治法:益气养血活络为主,佐以舒筋之品。方剂:气血并补荣筋汤。方剂:气血并补荣筋汤。加减与备选方:兼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加减与备选方:兼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兼有手足拘挛、麻木者,加鸡血藤、天麻。兼有手足拘挛、麻木者,加鸡血藤、天麻。(四)其它疗法 1、单验方 老颧草、豨莶草各 30g,水煎服。 骨碎补 60g,狗肉适量炖服。 豨桐丸(豨莶草、臭梧桐叶等份为丸)每日 3次,开水送服 3 6g。 五加皮 10g,忍冬藤 30g水煎服。以上用于热痹、湿热痹。

46、2、外治法 艾叶 200g,煎汤热浴,忌风。 食盐 500g,小茴香 200g,炒热布包外敷患处。 石菖蒲 200g,小茴香 10g,盐 500g,炒热布包外敷患处。 、针灸按摩 可根据患病的不同部位,局部取穴针灸,同时配合按摩。 穴位敷贴穴位敷贴针灸针灸中药溻渍及红外线治疗中药溻渍及红外线治疗外治法外治法 中药足浴器中药足浴器十、转归与预后l痹病诸症,因病人体质不同,感受邪毒的性质有别,多寡有异,发病轻重的不同,治疗调摄是否得当,其转归预后都不相同。l一般而言,只要治疗及时得当,预后良好;l若延误治疗,风、寒、湿、热痹可迁延日久不愈,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致使正虚邪恋,本虚标实,转为虚实夹杂的

47、尪痹,病更难疗。l若复感于邪,则邪气内舍,可转为五脏痹,多预后不良。十一、预防与调护1注意防寒、防湿。尤其在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久居阴冷、潮湿之地。不宜劳汗当风、冒雨、涉水,忌汗后用冷水洗浴。 2患者居住的房间宜干燥、向阳。床铺被褥要干燥、温暖。出汗较多者,须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对行走不便者,应提防跌仆。 3痹病患者常需配合各种辅助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针灸、推拿、薰蒸、药浴、热熨、外敷等,用外治法应注意有无痒疹或水疱等副反应。 4加强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避免关节僵硬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注意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相结合,因人、因病制宜,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痹证的有关问题

48、发病多由正虚邪袭,治疗勿忘扶正祛邪其中正气虚弱是发病的关键。如先天禀赋不足,使外邪易于入侵;患病之后,由于正虚无力驱邪外出,以至风寒湿热之邪,得以逐渐深入,阻于经络关节,内外相合而发痹证。济生方谓: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湿气而成痹也。故治疗时一定扶正。如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均为常用。黄芪用量在50g以上才有效。痹多夹湿,治疗重视除湿通络痹多夹湿,治疗重视除湿通络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感邪难以速去,缠绵难愈,辨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感邪难以速去,缠绵难愈,辨证要点在于肢体重着疼痛、麻木、难以转侧,皮下结节,证要点在于肢体重着疼痛、麻木、难以转侧,皮下结节,肢体肿胀,苔腻脉濡等。同时本

49、病与脾的运化失职也有关。肢体肿胀,苔腻脉濡等。同时本病与脾的运化失职也有关。常有食少纳呆,脾胀便溏等中焦湿困等症状。用药宜选轻常有食少纳呆,脾胀便溏等中焦湿困等症状。用药宜选轻宣淡渗之品,使经气宣通,湿邪得除。以薏苡仁、防己、宣淡渗之品,使经气宣通,湿邪得除。以薏苡仁、防己、茯苓等为主,可佐以防风、羌活、桂枝等。茯苓等为主,可佐以防风、羌活、桂枝等。热痹并非少见,酌用清热通络热痹并非少见,酌用清热通络既使风寒湿痹也常有口干咽燥,便干尿赤,烦热等症状。既使风寒湿痹也常有口干咽燥,便干尿赤,烦热等症状。因风寒湿邪外侵,内蕴化热,或素有阴血亏虚,外感风寒因风寒湿邪外侵,内蕴化热,或素有阴血亏虚,外感风寒湿邪,经络闭阻所致。治疗中应加入养血清热药,常用大湿邪,经络闭阻所致。治疗中应加入养血清热药,常用大秦艽汤治疗。秦艽汤治疗。痹多夹瘀,治疗必须活血化瘀痹多夹瘀,治疗必须活血化瘀久病入络,尤其本病以常有寒湿,不通则痛,不通则瘀。久病入络,尤其本病以常有寒湿,不通则痛,不通则瘀。多选用虫类药:如全蝎、蜈蚣、穿山甲、土虫、僵蚕、地多选用虫类药:如全蝎、蜈蚣、穿山甲、土虫、僵蚕、地龙。而且应配合扶正,益气。龙。而且应配合扶正,益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