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建筑赏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9477740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0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建筑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代建筑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代建筑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唐代建筑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唐代建筑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代建筑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建筑赏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唐代建筑赏析 姓名: 学号: 专业: 最近观看了大明宫,被大明宫的恢弘气势所震撼,同时也深深为大唐的建筑艺术所折服。大唐不愧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盛世,相比而言,明清故宫则完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本人此次即以大明宫、洛阳明堂、永宁寺塔为例,简单分析唐的建筑风格,从中感受大唐风范。 大明宫 唐大明宫在长安外郭东北角墙外,近年已经勘探和局部发掘。其平面南宽北窄, 近于梯形,南面宽1370 米, 北面宽1135 米, 西墙长2256 米, 东墙不甚规 则,面积为3.11 平方公里。宫南墙即利用长安外郭北墙东段,宫内布置自南而北大致分四区。最南为深500 米左右的广场,其北地势高起15 米左右,在高岗 前沿

2、建第一座殿含元殿,南临广场。殿东西有横亘全宫的第一道横墙。含元殿后300余米处有宣政殿,东西有横亘全宫的第二道横墙。宣政殿四周有廊庑围成宽约 300 余米的巨大殿庭。东廊之外为门下省、史馆等,西廊之外为中书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含元殿是举行大朝会之殿,性质相当于太极宫的承天门。它左右 的翔鸾、栖凤二阁实际是双阙,阙外有朝堂,也和承天门外的情况全同。宣政殿是皇帝每月朔望见群臣之处,相当于太极宫之太极殿,殿左右建官署的情况也相同。 自含元殿至宣政殿一段是宫中的朝区。宣政殿之后有紫宸门,门内有紫宸殿,是皇帝隔日见群臣之处,相当于太极宫之两仪殿,为寝区主殿。紫宸殿东有浴堂殿、温 室殿,西有延英殿、

3、含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紫宸殿北有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殿区,主殿在紫宸殿北,为蓬莱殿,殿后又有含凉殿,北临太 液池。蓬莱、含凉二殿之左右又有若干次要殿,与之东西并列,自成院落。南起紫宸门,北至含凉殿,包括东西次要殿宇,四周有宫墙围绕,形成宫中的寝区。寝区 之北为宫中湖泊太液池,池中有岛。池东、西、北三面各建有若干殿宇。池西有麟德殿、大福殿,都是巨大的建筑群,麟德殿是非正式接见和宴会之处;池东有太和 殿、清思殿等,是唐帝游乐之所;池北有大角观、玄元皇帝庙、三清殿等,都是道观,因唐崇道教,故宫中多建道教建筑。三清殿等之北即宫北墙,正中为北面正门 玄武门。自寝区以北,包括太液池及其

4、周围诸殿,是宫内苑囿区。 唐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外观立面复原图 大明宫内的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玄武门等都已发掘并进行过复原研究,可以大体上知道它的面貌。 大明宫各殿都下用夯土台基,四周包砌 砖石,绕以石栏杆。初期建的含元殿殿身东、北、西三面用夯土承重墙,麟德殿三面各宽一间处用夯土填充,表现出北朝和隋代惯用的土木混合结构建筑的残迹,以 后所建各殿即为全木构架建筑,但房屋之墙仍为土筑,不用砖,表面粉刷红或白色。殿之地面铺砖或石,踏步或坡道铺模压花纹砖。建筑之木构部分以土红色为主, 上部斗拱用暖色调彩画, 门用朱红色, 窗棂用绿色, 屋顶用黑色渗炭灰瓦, 脊及檐口有时用绿色琉璃。晚期建筑遗址曾出土

5、黄、蓝、绿三色琉璃瓦,说明唐代中晚期 建筑色彩由简朴凝重向绚丽方向发展。 - 含元殿 含元殿建在高出南面地面 10 米以上的高岗上, 前面用砖砌成高大的墩 台, 设三条坡、平相间的道路登上,称龙尾道。台顶又建二层殿基,下称“陛”,上称“阶”。墩台、龙尾道、陛、阶四周都有雕刻精致的石栏杆环绕。殿即建在最 上层台基上,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总宽近 58 米。殿身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四周加一圈深一间的廊,形成面阔十三间、深六间的下檐。含元殿东西侧各有廊十一 间,至角矩折向南通向翔鸾、栖凤二阁。二阁作三重子母阙的形式,下有高大的砖砌墩台。二阙下左右外侧有各长十五间的东朝堂和西朝堂。含元殿居高临下,两翼

6、开张,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 200 米,气势弘大,大朝会时数万人列于殿下广场,是最能反映唐代气魄的宫殿。 含元殿外观复原图 - 麟德殿 麟德殿在太液池西侧高地上,是唐帝宴会、非正式接见和娱乐的场所。殿下有二层台基,殿本身由前、中、后三殿聚合而成,故俗称“三殿”。三殿均面阔九间,前殿 进深四间,中、后殿约进深五间,除中殿为二层的阁外,前后殿均为单层建筑,总面阔 582 米,总进深 86 米。在中殿左右有二方亭,亭北在后殿左右有二楼,称 郁仪楼、结邻楼,都建在高 7 米以上的砖台上。自楼向南有架空的飞楼通向二亭, 自二亭向内侧又各架飞楼通向中殿之上层, 共同形成一组巨大的建筑群。在前殿东 西

7、侧有廊,至角矩折南行,东廊有会庆亭。史载在麟德殿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并表演百戏,还可在殿前击马球,故殿前极可能是开敞的广场。麟德殿是 迄今所见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大建筑群。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鸟瞰图 唐洛阳明堂 公元688 年春,武后排斥众议,拆除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在其地建明堂。明堂建在台基上,方 300 尺(88 米) ,高294 尺(86米) ,三层。下层为平面正方形,中层为十二边形,上层为二十四边形。中、上层均为圆顶,上层顶上立铁凤,高一丈 ( 2.94 米) 。以后又在明堂之北隋大业殿处建高五层的天堂,以贮巨大的佛像。明堂、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

8、建筑,充分显示了唐代极盛期建筑的高度水 平。明堂、天堂的建造,一 改宫中主殿为单层的传统,极大地改变了洛阳宫的面貌和立体轮廓,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 唐洛阳宫明堂复原图 永宁寺塔 永宁寺塔为北魏永宁寺佛塔,建于北魏熙平元年( 516) , 在北魏国都洛阳城内,现已不存,遗址在今洛阳市东。据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追述,永宁寺塔为木结构,高九层,一百丈,一百里外都可看见。据其他记载,塔高四十九丈或四十余 丈,合今136 71 米左右,加上塔刹通高约为147 米,是古代最伟大的佛塔。永宁寺塔平面正方,每面各层都有三门六窗。塔刹上有相轮30 重(一说为13 重之误),周围垂金铃,再上为金宝瓶。宝瓶下有铁索四道,引向塔之四角,索上也悬挂金铃。晚上和风吹动,十余里外都可听见。塔的装饰十分华丽,柱子围以锦 绣,门窗涂红漆,门扉上有五行金钉,并有金环铺首。永宁寺塔已进行了考古探查,基础由夯土筑成,约百米见方,上有包砌青石的台基,长宽均38.2米,高 2.2 米,周边原有石栏杆,四面中部各有一斜坡道。塔身四角加厚成墩,使塔显得十分稳定。塔建在永宁寺内中心,四周包围廊庑门殿,是早期中心塔型佛寺的代表。 永宁寺复原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