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对比二声部的复对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9475562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5.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对比二声部的复对位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三单元对比二声部的复对位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三单元对比二声部的复对位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三单元对比二声部的复对位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三单元对比二声部的复对位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对比二声部的复对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对比二声部的复对位(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对比二声部的复对位 第三单元 对比二声部的复对位 一、对比二声部复对位的概念 复对位也称为繁复对位或可动对位,是指对比二声部复调结构中的两个旋律有多种结合形态。首次陈述时两个声部是一种结合模式,再次陈述时两个声部按照一定的对位原则发生了一些变化,或两个声部横向关系改变,或两个声部纵向关系改变,或其中的一个声部自身形态改变,或两个声部自身的形态均发生改变等。 二、对比二声部复对位的种类 常见的对比二声部复对位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纵向可动对位 构成对比复调的两个声部,在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变形结合时,各自的旋律形态不改变,两个声部的横向关系不改变,只是两个声部的纵向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复

2、对位就称为纵向可动对位。有时,两个声部纵向关系发生变化时会形成上下声部位置的交换,这种纵向可动对位又称为二重对位,常用的二重对位的形式有八度(十五度)二重对位、十二度二重对位和十度二重对位等。 1(八度(十五度)二重对位 八度(十五度)二重对就是两个声部进行纵向可动对位时发生了上下声部位置的交换,若两个声部是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引起上下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和为九(十六);若两个声部是同向运动而引起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差为七(十四)。 例 4.1 2(十二度二重对位 十二度二重对就是两个声部进行纵向可动对位时发生了上下声部位置的交换,若两个声部是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引起上下易

3、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和为十三;若两个声部是同向运动而引起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差为十一。 例 4.2 3(十度二重对位 十度二重对就是两个声部进行纵向可动对位时发生了上下声部位置的交换,若两个声部是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引起上下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和为十一;若两个声部是同向运动而引起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差为九。 例 4.3 (二)横向可动对位 构成对比复调的两个声部,在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变形结合时,各自的旋律形态不改变,两个声部的纵向关系不改变,只是两个声部的横向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复对位就称为横向可动对位。 横向可动对位可以引起两个声部先后顺序的变

4、化;亦可以是两个声部的先后顺序不变,只是两声部进入的时间间隔发生了变化。 例 4.4 1 (三)纵横可动对位 构成对比复调的两个声部,在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变形结合时,各自的旋律形态不改变,两个声部的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均发生变化,这种复对位就称为纵横可动对位。 例 4.5 (四)倒影对位 2 1(倒影的概念 倒影是一种旋律变形的手法,就是以某一个音为水平线将旋律原形进行反向同度数的运动,变形的结果就像是原旋律的水中倒影,所以称为倒影变形。作为水平线的音就称为轴音。 2(倒影对位 构成对比复调的两个声部,在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变形结合时,其中的一个旋律进行倒影变形,或两个旋律都进行倒影变形,这样的复

5、对位就称为倒影对位。 倒影对位可以分为整体倒影对位、各自倒影对位和某一个声部进行倒影变形的倒影对位等。 3(整体倒影对位 整体倒影对位就是两个声部进行倒影变形时发生上下易位,就像是两个声部作为一个整体的水中倒影。 4(各自倒影对位 各自倒影对位就是两个声部在原来的声部位置上进行倒影变形。 例 4.6 (五)逆行对位 两条对比旋律的声部位置不变,而是在原形结合陈述之后,将两条旋律在原有的声部位置逆向进行加以变化重复,这样的变形结合就称为逆行对位。 例 4.7 3 三、八度(十五度)复对位的写作 八度二重对位是运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复对位技术,是初学复对位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复调技术。 (一)八度二重对位

6、的构成 1(音程转位的特点 八度二重对位的构成是以音程转位的特点为依据的,原形纵向结合的音程度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度,变形后就变成了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度,由此可以看出,原形中的本质音程五度转位以后变成了四度,因此五度音程在八度二重对位的写作中就应该作为不协和音程来处理;原形中四度转位以后变成了五度,因此四度音程在原形中就不能连续出现,否则转位后会出现平行五度。 例 4.8 1 2 3 4 5 6 7 8 原位音程 8 7 6 5 4 3 2 1 转位音程 2(写作原则 (1)原形中的五度必须作为经过音或辅助音对待; (2)原形中四度音程不能连续出现; (3)原形中要避免

7、出现七到八的经过音或辅助音; (4)十五度二重对位的原形中避免出现九到八的留音; (5)原形中要避免出现同向五、八度。 4 3(写作方法 严格写作的复对位练习一般采用三行谱表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同时照顾到原形与转位两种结合。 具体写作时,一般是将先写好的(或指定的)旋律抄在两个外端的谱表上,其间隔的距离是八度(十五度),然后根据写作原则在它们中间写出对比旋律。最后是根据需要进行转位,可以是某一个声部移动一个八度或十五度形成声部易位(八度或十五度二重对位),亦可两个声部各自移动八度形成声部易位(十五度二重对位),还可以运用改换音级的转位形式。 例 4.9 (二)写作范例 5 例 4.10 6 四

8、、本单元作业 (一)运用下列旋律进行八度(十五度)复对位写作 7 (二)分析下列谱例 1( 2( 3( 8 4( 5( 9 6(陈铭志小变奏曲 10 11 12 7(于苏贤梅花三弄 13 14 15 16 第四单元 模仿二声部 一、模仿的概念 相同的音乐材料在不同的声部先后出现就是模仿。 例 5.1 音乐材料初次陈述所在的声部称为起始声部,同样音乐材料随后出现的声部称为模仿声部。 模仿声部进入之前起始声部的音乐材料称为起句,起句如果是音乐的主题就称为主题;在模仿声部出现起句的音乐材料就称为应句;起始声部中与应句对应的音乐材料称为对句。如果开始陈述的音乐材料是主题,模仿声部对应的音乐材料就是答题

9、,起始声部与答题对应的就是对题。 例 5.2 二、二声部模仿的种类 音乐中的模仿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应句与起句的音乐材料之间的异同关系来分 根据应句与起句的音乐材料之间的异同关系来分,模仿可以分为严格模仿和变化模仿。 1(严格模仿 所谓严格模仿就是指应句与起句的音乐材料之间保持一致的关系,即在各音之间的音程度数与方向、音的时值等方面保持不变。 2(变化模仿 所谓变化模仿就是指应句与起句的音乐材料之间发生了变化,或音的时值、或音程的方向等方面有规律地发生变化;或者应句只是模仿起句音乐材料的某一个音乐要素。 17 (二)根据模仿的次数来分 根据模仿的次数来

10、分,模仿可以分为局部模仿和卡农模仿。 1(局部模仿 所谓局部模仿就是指模仿声部与起始声部之间只有一次模仿。 例 5.3 2(卡农模仿 所谓卡农模仿就是指模仿声部与起始声部之间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模仿。 例 5.4 18 (三)根据模仿的音程距离与方向来分 根据模仿的音程距离,模仿可以分为同度模仿、八度模仿、四度模仿、五度模仿等。 根据音程的方向来分,模仿可以分为上八度模仿、下八度模仿、上五度模仿、下五度模仿等。 (四)根据模仿变化形态的不同来分 根据模仿变化形态的不同来分,模仿可以分为倒影模仿、扩大模仿、紧缩模仿、逆行模仿等。 1(倒影模仿 所谓倒影模仿就是指将起句的音乐材料进行倒影变形以后出现

11、在模仿声部。 例 5.5 2(扩大模仿 所谓扩大模仿就是指将起句各音的时值成倍地扩大以后出现在模仿声部。 例 5.6 19 3(紧缩模仿 所谓紧缩模仿将起句各音的时值成倍地缩小以后出现在模仿声部。 例 5.7 4(逆行模仿 所谓逆行模仿就是指将起句各音的顺序反行以后出现在模仿声部。 例 5.8 20 以上各种变化又可以进行组合,如:扩大倒影、紧缩倒影、逆行倒影等。 三、八度卡农的写作 (一)卡农的结构及写作程序 卡农的结构及写作程序可以用下列图式来表示: 起句 A 对句?(第二起句 B) 对句?(第三起句 C) 对句?(第四起句 D) 111 应句 A 第二应句 B 第三应句 C 从这个图式可

12、以看出卡农的基本写作程序:首先写起句 A,其次按照指定的卡11 农条件将其抄写在模仿声部成为第一应句 A;第三,横向参照 A,纵向参照 A,根据旋律的逻辑及对比二声部的写作原则写出对句 I,即第二起句 B;如此循环进行下一组起句、应句、对句(新的起句)的写作。 (二)卡农结构中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1(起句 卡农的起句可长可短,一般以一个动机的规模最为常见。 2(应句 应句的写作较为简单,只须将起句按照指定的模仿条件抄写在模仿声部即可。 3(对句 对句是应句的对比声部,又是起句的有机展开,所以它受纵横两个方面的制约。 21 纵向必须符合对比二声部的结合原则,横向又要与前后的旋律衔接自然流畅、符合一定的旋律逻辑。对句的写作是卡农写作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写作范例 例 5.9 八、本单元作业 (一)运用下列动机进行八度卡农写作 22 (二)分析下列谱例 1( 2( 3( 4( 23 5( 6( ( 7 8( 9(陈铭志追逐 24 25 26 10(黄自卡农歌 27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