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9471109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DF 页数:57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15 篇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 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 12、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两段话, 体会落花生的品格。3、 以“我想做苹果(或落花生)那样的人”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争辩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前准备教前准备 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落花生有趣的特点。2、 制作一幅落花生从落花到钻入土中结果的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重点学习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落花生有什么有趣的特点呢?2、作者许地山对落花生有

2、着特殊的感情,并且把自己的笔名也叫作“落华生” ,他为什么对落花生有这么浓厚的感情呢?等学完课文就知道了。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教师提示:- 1 -1、 就词质疑。“居然”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 “居然” 不用“果然” 呢?用“居然”一词说明了落花生是有什么特点?2、 就句质疑。“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和我们一起吃饭应是经常的,为什么“很难得”呢?说明了什么?三、学习课文重点部分1、 幻灯(或小黑板)也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2、 指名学生读这段话,同时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板书(或在出示的文字上用符号划出)落花生:埋 矮矮 地里 一见就生

3、苹果:挂 高高 枝头上 不能立刻分辨3、 从刚才的词句中你体会出落花生具有什么特点?板书: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图虚名4、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学习落花生的品格, 引导学生开展讲座和争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重点部分- 2 -1、 父亲仅仅是介绍花生的特点吗?他的目的是什么呢?2、 “我”听了父亲的话领会到什么道理?3、 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面”是什么意思?“讲体面”是什么意思?人要不要讲体面?“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不讲工作的人呢?请举例

4、说明。二、提供论题,发散讨论1、 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估苹果、石榴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实话实说,各抒已见。2、 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讨论、辩论,老师充当主持人角色。三、完成练习以“我想做 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附板书设计 :主板书 副板书 学会提问意思?落花生 埋挂 1、 “居然” 为什么?说明?朴实无华 矮矮高高 为什么?- 3 -不图虚名 地里枝头 2、 “实在很难得” 说明?默默奉献 一见就生不能立刻分辨分辨落花生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 2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

5、中用” 、 “水土不同”的含义。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 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情感目标: 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培养民族自豪感。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关键: 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 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再明脉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 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

6、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2填补证书,仔细品味(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 正因为他成功地出使- 4 -楚国,所以齐国外交部授予他一张荣誉证书。可惜00 多年过去了,证书几乎面目全非。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想请大家动动脑子, 把证书补充完整。出示荣誉证书: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件事, 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琢磨证书该怎么补充比较妥当。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设计意图荣誉证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创设这样的机会,学生会感到亲切,兴奋,加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 所以学习的欲望猛增, “要我学” 则补变成 “我要学” 。(2

7、)多种练习,仔细品味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a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市。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楚王就是_。只要_就_。板书:狗国b“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训练:举()成()挥()如()摩()接()- 5 -C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 “最不

8、中用”指_。因为_,所以_。板书:最下等国注:学生做b 练习时,可让其找自己最信任的伙伴来演一演。演完后,对其进行采访。d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滩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果, 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因为_,所以_。板书:强盗国小结: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晏子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板书:聪明善辩心中有国设计意图1这一环节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比如在理解句子的含义后

9、,先指名个别读,接着同桌互读,然后安排比赛读。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6 -2讨论第二件事时,引导学生用读一读、演一演的形式来感悟晏子的超人才干。学生在准备演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官,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演完后,对“晏子”和“楚王”进行采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以更真切地感受晏子那高尚的人格和绝顶的聪明才智。3教学这三件事,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高涨的学习情绪。3总结课文,升华主题(1) 请大家看板书, 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越来越大, 越是这样,他的下场就越惨:楚国成了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强盗王。这

10、都是晏子聪明善辩,心中有国的结果。【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来总结课文,使课文内容简洁易记,也使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更为深刻。(2)同学们补充的荣誉称号,晏子真是当之无愧呀!下课后, 我把你们用智慧换来的这些学习成果送给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晏子!【设计意图】结课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板书设计(同上)三、板书设计(同上)【设计意图】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不成, 所以用虚线表示。楚王最后对晏子的态度用红粉笔书写,突出楚王前后的思想转变。 “钻狗洞笑无才- 7 -押齐盗”呈上升趋势,明显地揭示出了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是越

11、来越大,那么,他应得的下场也是越来越惨(往下的箭头越来越长) ,“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用蓝粉笔书写, “聪明善变、心中有国” 用红粉笔书写, 是为了强调这是晏子三次战胜楚王的 “法宝” 。四、设计说明四、设计说明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课堂教学的开放。本课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引进了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荣誉证书来组织教学活动, 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真正体现了语文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2 主体学习的体现。 整堂课都体现了学生自己探究, 自己欣赏,自己评价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感悟多少就感悟到多少,教师并不强调“十个指头一样长” 。3创新意识的培养。主体学习

12、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本节课学生在主体学习的氛围中,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演,思维异常活跃,无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4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伙伴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3 3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8 -【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对于略读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

13、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 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学生的思

14、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我不急于做出结论,而是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 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此时,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 9 -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时,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 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如: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

15、!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2、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 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

16、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养成勇于发- 10 -表独立见解的习惯。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 而

17、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 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 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 乌塔 一课的主旨和 语文课程标准 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设计这样的课外任务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 家乡寻春记的活动, 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 活动中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 自行准备外出经费, 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 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

18、,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4 4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心安理得、年逾八旬、雪中送炭、毫无愧色”等词语意思。- 11 -2、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3、结合具体事例学习,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4、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享受” ,理解“享受”的含义。2、板书课题:23、享受心安理得(读课题)3、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4、师:心安理得是一种坦然的感觉,人们不必自责和惭愧,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课文中就有这样

19、一个词。媒体出示:毫无愧色5、再读课题。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1、过渡:人们怎样才能享受毫无愧色地心安理得呢?课文最后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媒体出示最后一节: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 享受心安理得。(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2)指导多音字“着” 。- 12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1)板书: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2)请大家用上“只要才” “如果就”这些关联词,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指名说(3)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如果做到了,你就能。(4)小结:这就是作者

20、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3、练习概括三件事。(1)作者是怎样感悟到这一道理的呢?课文写了人们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三件事。请同桌互相交流,用简要的话概括三件事。(2)学生发言,教师评议板书:老夫妇街坊邻里前房客“我”“我”后游客(3)随机指导“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4)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5)小结内容,引读三件事:几年前,文中的我在欧洲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有一回,我路过法国东南部的爱归里小镇,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动人的场景。一年暑假,我住进学生公寓,正逢超市关门,买不到一点吃的东西, 这时我发现。 我亲身感受到这种随时随地为别

21、人着想的理念,- 13 -以后,也学前房客留下多余的生活用品给以后的房客。在阿尔卑斯山上,并身体力行,很自然的为别人着想,。三、研读课文三、研读课文1、学习第一事例,深入感受人们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1)默读课文 1,2 小节,划划相关句子,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夫妇和街坊邻里是在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2)媒体出示第 1,2 小节,交流。(3)引读:这个小镇上的每个人任何时候都在为对方着想着。你看,每天清晨。而每天路过老夫妇花园的人都会,平日里,周末的时候追问:平日里,街坊邻里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4)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他们双方是怎样为对方着想呢?(强调“随时” )(5)说话训练,感

22、受“为别人付出” 。(师:如果以街坊邻里约翰为例,想像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怎样为年逾八旬的老夫妇着想呢?)媒体出示:约翰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现。学生交流,教师评议。(6)理解句子意思。媒体出示: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14 -(“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或“心安理得是接受,为了享受心安理得就要付出。 ”)2、学习第二事例,体会人们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的,享受心安理得的。(1)自读课文第 3,4 节,圈划理解,组内交流。(2)媒体出示:只见冰箱上醒目地贴着一张纸条请您注意查看食品保质期它们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引导学生从“醒目,查看食品保质期,分别包扎好”体会房客为后

23、人着想。这位从未谋面的前房客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给了我最贴心的帮助,文中用了哪个词语表现前房客的这种做法?出示:雪中送炭引读:可我却很遗憾无法向他说声谢谢。 此后我又几次去法国度假,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享受。(3)媒体出示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质疑问难讨论,紧扣“遗憾”一词“作者遗憾什么?怎么弥补的?”在这件事情中, 我觉得心安理得吗?(从遗憾到弥补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的不安到心安)再读句子。3、学习第三件事例- 15 -(1)哪里看出为别人着想, 可以享受心安理得呢?(引导学生从 “特意,很自然”等词语体会为别人着想。)(2)交流“我”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

24、表现。(3)小结: 此时, 作者知道可能永远不会认识那个用他雨披的人,他只是希望他的举动能让自己以后心安理得地去接受别人为他带来的方便,像这样的行为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达成了共识, 作者深受感动, 并且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作者的行为已经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四、复习巩固。四、复习巩固。1、这三件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之所以毫无愧色地享受别人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因为(齐读第 4 节。)2、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了一篇优美的文章, 作者把这种精神同时带给了我们,但愿我们能把这种共识带回家里,也带到社会中去,这样我们会生活的很快乐。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 思想

25、,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 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3、了解文章结构。(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通过亲身经历的三件事感悟到这个道理媒体出示:三件事的主要内容(2)这三件事看上去各自独立,但作者这样叙述是有道理的,你- 16 -知道他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叙述吗?(3)交流媒体出示: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身体力行五、拓展练习五、拓展练习1、拓展:课文中哪件事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感受。2、作业:(1)抄写词语:心安理得关注头疼脑热遗憾弥补泥泞雨过天晴遮风挡雨毫无愧色(2)假如你是那个登山

26、忘了带雨具的人,在暴风雨中突然发现作者留下的雨具,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样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理念传下去呢?展开想像写一个“享受心安理得”的故事。板书:23 享受心安理得毫无愧色老夫妇街坊邻里前房客“我”“我”后游客只有才随时随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5 5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 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 真情演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 17 -章。因

27、此,文章中急切的盼水之情,浓浓的母亲之爱值得反复涵咏。缺水,品味水之珍贵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2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 1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作为生活在水网地区的农村孩子, 学习本文,理解课文中的关于“我们”对于水的渴望之情,体验缺水时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是一个难点,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总课时:二课时五、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二、教学目标:1、能正

28、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2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 1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三、教学过程:- 18 -一、揭题谈话:1、板书:水2、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师: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尽管有时候水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需要水的,特别是缺水一些的地方,水就成为了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了。作者生活在缺水的地方,小时候对于水有着怎样特别的感受呢?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一)学生自由读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读懂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二)检查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勺子

29、 膝盖 水窖 储藏 钥匙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指导读好长句。)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是从那些方面来具体说明的?2、课文可以分成几段?请你用双竖线把它划分出来。3、交流:课文是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这句话来写的。- 19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写的:(1)挑一担水要走十公里路,排一个小时队;(2)人们盼望下雨,可以尽情洗一个澡;(3)用一勺水淋浴却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语的快乐。四、精读课文第一段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1)“珍贵”是什么意思?作者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为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2)交流,出

30、示句子: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 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读一读句子,体会水的珍贵。“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的?五、课堂小结:水,对于我们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因为太多了。但是同学们,你知道吗?我国其实缺水的地方很多啊。如课文中所说的,在哪些地方,水实在是很珍贵的东西。读完了课文,你会有更深读了解的。六、作业:抄写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0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二、教学目标:1、精读二、三两段,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对作者在雨水中洗澡和夏天淋浴时的欢快的心境的描写,认真加以体会,感受缺水之苦。2、有感

31、情朗读课文。3、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珍惜水资源。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读课文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从几个方面来写水的珍贵的的?在如此缺水的情况下,我们最盼望的是什么?为什么?二、精读课文第二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能够体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读一读,加深感受。2、交流:(1)“期盼”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近义词吗?(“期待” 、 “期望”)(2)为什么要期盼下雨的日子呢?“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 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 “只有才”说明什么?- 21 -(3)从那里看出我们洗澡的痛快呢?“在雨中奔跑

32、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先是然后”这不用可以吗?。(小孩自然是最按捺不住的,然后有所拘束的大人也忍不住了,经不起这痛快的洗澡的诱惑了。)3、有感情朗读,体会孩子洗澡时的痛快,感受水的珍贵。三、精读课文第三段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段(3-6)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边上。2、交流:(1)出示: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 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而挂在她腰 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朗读,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从这里你

33、感受到什么?(水之珍贵,轻易不可享用。)(2)我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母亲给我们的“淋浴”的,仔细阅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注意母亲的动作,体会我的感受。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水之珍贵,夏天骄阳似火,我们“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 22 -草一样” ,母亲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我们舒服的大喊大叫。)从这超乎寻常的痛快中, 分明让我们每感受到洗一次澡有多不容易,水有多珍贵。(3)母亲说 “你们真是饿坏了。 ” “这是我至今为止听到的将 渴说成是饿的话。 ”你是怎样理解的?3、有感情朗读第三段四、练习1、给课文中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2、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应该是“苦” ,可作

34、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6 6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意思,感受关键成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5、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的聪明才智。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 23 -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2、领悟其中的道

35、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教法学法: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视频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的历史故事吗?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猜一猜,下面这几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课件出示: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 颇)破釜沉舟(项 羽)毛遂自荐(毛 遂)纸上谈兵(赵 括)卧薪尝胆(勾 践)背水一战(韩 信)田忌赛马(孙 膑)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孙膑的才能。今天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围魏救赵这篇课文,去进一步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板书课题)-

36、 24 -2、出示导纲,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阅读课文。3、生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师适时点拨引导。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在自学中你发现了哪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谁为什么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阅读之旅。二、导学互动1、出示导纲探究性问题。2、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4、交流汇报,师相机引导、点拨。出示导纲探究(一):故事起因1、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怎样?2、魏国军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出示重点语句

37、: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 势如破竹, 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抓住“所向披靡” 、 “势如破竹” 、 “严严实实”这几个词,一方面说明魏国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另一方面说明面对强大的敌人,齐国救赵国是不容易的。)3、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齐、赵两国之间互相依靠,有着唇- 25 -亡齿寒的利害关系。)过渡:在强大的魏国军队面前,齐国最终决定出兵,到底战斗结果怎样呢?让我们迅速浏览最后一段,说一说。出示导纲探究(二):故事结果1、文中哪几个成语写出了魏

38、军的失败,同时也反映了围魏救赵的成功?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出示重点句: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写出了魏军来不及应付的狼狈和大败时的惨状,反衬了围魏救赵的成功。)2、对比阅读前后语段。过渡:起初魏军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军队, 可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的状况呢?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接下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出示导纲探究(三):分析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出示第 7 段: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 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 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

39、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分角色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 想一想孙膑为什么要齐军不直奔邯郸而要直取大梁?1、分析直奔邯郸的劣势和直取大梁的优势并体会孙膑计谋的绝- 26 -妙。(抓住“胸有成竹” 、 “乘虚而入” 、 “以逸待劳” 、 “稳操胜券”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孙膑善于分析、 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并朗读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虚而入”理解魏国虚在哪?3、 “魏国国都一旦危急, 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 与哪些事实相符?孙膑采取了哪些行动逼迫庞涓回师自救?(佯攻襄陵、 直奔大梁)(孙膑为什么要派兵

40、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终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庞回师, 逼庞回师不但能救赵国,而且能以逸待劳,在桂陵设伏,打败魏军。)4、齐军“以逸待劳”又体现在哪?5、孙膑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罗地网?(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6、总结出示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战术上: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知己知彼行动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设伏7、你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引申义吗?三、导学归纳1、孙膑,我_您!您真是一位_的军事家!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反馈训练此时此刻, 你一定被孙膑的计谋所折服, 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呢?- 27 -小学五年级语

41、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7 71、认识 12 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2、谈话导入: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 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 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

42、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3、揭示课题。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检查交流预习成果: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8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 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四、再读课文,体会母

43、爱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3、全班讨论: 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9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

44、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2、拓展: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 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3、延伸课外: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 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8 8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热情好客、木栅栏”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3、 能结合课文有

45、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30 -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借助字典,读通课文。2、查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3、根据课文内容,将公路边的“桃子自采三里路”这块告示的内容,用几句话简明地写清楚。一、导入新课,反馈预习。一、导入新课,反馈预习。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公路边“桃子自采三里路”的内容。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3

46、、根据提示,介绍桃子。(1)出示词语:丰实、又香又甜、沁人心脾、馋涎欲滴(读词、随机正音、理解“沁、涎”的意思。)(2)以“钻进果林, ”为开头,用上这些词语向大家介绍果园里的桃子。5、快速浏览,整体感知。(1)在三里路外的那个桃园里,游客们除了能自己采摘到又香又- 31 -甜的.桃子,还能得到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最能概括地解答这一问题的一小节。(2)出示课文最后一节,指导朗读。(随机正音:不禁 jn;木栅zh栏)(3)启发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随机板书:信任?喜悦?) (副板书:久久地注视?朴实而纯洁?)二、理清线索,复述“一次摘桃经历”二、理清线索,复述“一次摘桃经历”

47、 。1、快速默读课文 27 节,划出描写狗的活动的语句。2、交流出示有关语句,随机正音:欢吠 (fi);撒(s)腿;沉甸甸(din)3、引读有关语句,随机板书:迎宾、入林、返回、道别。4、师生配合朗读 27 节。根据提示,复述摘桃经历。(小组内交流,指名复述)三、解疑释疑,深入感悟。三、解疑释疑,深入感悟。1、默读描写狗的 4 句话,划出有关词语,说说小狗给你留下的印象。2、再读这 4 句话,体会小狗的热情好客。(1)自读,引读。(2)小组讨论:从小狗的热情好客中你体会到什么?(果园的主人以狗待客,是因为他充分信任每一位前来摘桃的游客。)3、默读 27 节,找一找还有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果园主人

48、给予- 32 -游客的信任?(1)交流,出示:“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我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 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2)联系课题,交流感悟。(教师适时点拨:结合第句话说说我为什么能够得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4、 小结:如果说果园主人以狗待客的巧妙安排以及纸条上那温馨的话语,给前来摘桃的客人以充分的信任。 那么, “我” 信守诚信, 如数付款的诚实行为,则是我能够感受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的关键所在。(板书:如数付款)5、引读最后一节。四、语言实践,内化感悟。四、语言实践,内化感悟。“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

49、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感受展开想象。提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想: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9 9本次习作的内容为选题作文。 教材由五部分内容构成: 第一段说- 33 -明了本次习作的主题范围。 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本次习作的两方面选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方面, 展开来写。第四段讲明了要联系实际生活,写清楚,并有真情实感。第五段是对题目的要求,学生可以自拟题目,自由发挥。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自己的实际具体事例,写出真实的心理感受。2初步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

50、点抓住要点、联系实际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预习习作教材,准备要写的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建议本课教学 3 课时。操作要点操作要点1.1.指导。指导。理解题意,明确习作主旨理解题意,明确习作主旨, ,弄清写什么。弄清写什么。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认真思考:什么是选题作文?这次作文写什么?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之后会有一些初步的理解和体会。 在明确写作目标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 这次作文是以写实际生- 34 -活中的事例和感受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要把真实的事例具体地写出来,然后分析这个事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指导写作。指导写作。学生在理解习作要求后,组织学生选择话题

51、,并在小组内讨论。以某个学生的具体事例为讨论内容,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个人的心得体会。 这些个人感受可以不同, 这样做是为了营造一个讨论的氛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 开扩写作思路,取长补短,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习作。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对一些在认识上有偏激的学生加以正面的指导, 使学生都能对本次的习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写法上注意在记事的同时写出各阶段的心理想法。2.2.学生动笔打草稿。学生动笔打草稿。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遇到不会的字要及时查字典。在学生写作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及时进行解答。3.3.讲评。讲评。首先要综合评述本

52、次习作情况, 着重评述两点:是否按照习作训练要求去写。重点部分是否写详细了。具体讲评可采用 “对比式讲评” 或 “开放式讲评” 。“对比式讲评”即选择一至两篇优秀的文章在班级朗读、 让学生评价,说出它们的主要优点及不足之处,再出示个别较差的片段,师生共同进行评改。然后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找出问题,认真修改。 “开放式讲评”即引导- 35 -学生相互品评, 自由交流, 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中进一步感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010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 49 段内容,感受“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9 段。2、过程与方法

53、(1)通过多种形式地的朗读感悟文章 49 段的内容。(2)通过对文章 49 段内容的理解,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 49 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 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乡下孩子的生活因天窗而变得丰富多彩, 今天,让我们继续回到作者- 36 -的童年,去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54、。2.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两遍天窗 。3.提出问题:天窗是什么?男女搭配读幻灯片二、正课学习 4 至 7 段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 4-7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能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什么?2、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3、为什么在阵雨来的时候,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 4、5 自然段。a.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不许我们在外面玩啊, 其实我们反而喜欢怎样?b.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 木板窗又了关起来, 你的心情会怎样? c.是啊,我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但是却无法尽情享受,于是,在失望与无奈当中,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我们只能(教师用手向上一指):

55、看天窗!看天窗啊!d.看天窗!你看见了e.比较句子有没什么不同?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雨点儿在那里跳。 f.(下雨音乐)听,雨越下越大了,你还听见了什么? 这雨这雷让你想象到什么?想象一下, 这风雨雷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世界呢?你能描述一下你想象的内容吗?这扇天窗使你的心情变得怎么样啊?g.师生搭配读 4、5 段- 37 -4、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为什么,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 6、 7 自然段。a.从这小玻璃上面作者看到什么, 想象到了从中看书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b.交流汇报c.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

56、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 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 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教师引导学生用 “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d.朗诵 6、7 段 (音乐起,文中的“你”换成了“我”)学习 8、9 段1、师: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使我们产生了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就得不到慰藉。所以说(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a.“这小小一方的空白”它指什么?b. 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2、是啊,天窗是神奇的!你想对发明这神奇天窗的大人们说些什么?3、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

57、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 通向广袤宇宙的- 38 -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a.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天窗”加了引号,它指的是什么呀?b.理解“无、虚、有、实”c.为什么作者说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d.齐读 8、9 段三、总结拓展1、齐读全文2、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学习完这篇课文, 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四、作业布置1、背诵自己喜欢

58、的部分。2、填写练习册。3、预习 27 课。板书设计计:天窗孩子们的慰藉看见想象- 39 -雨脚 闪电 星云 无穷无尽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11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写本课 5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善教和莫泊桑的勤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感受福楼拜的善教和莫泊桑的勤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听写。2、交流人物资料。三、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1、几次拜师?分别在哪里写到?2、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四、学习第一次“请教”1、自由读25 自然段

59、,看看莫泊桑怎样请教的,福楼拜如何指导的?2、通过莫泊桑的话体会他的困惑到底是什么。3、抓住福楼拜关键的话“功夫还不到家” ,品味大师第一次指导的针对性。- 40 -4、福楼拜认为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体会福楼拜就是指导莫泊桑在观察方面肯吃苦,勤练习的。5、感受莫泊桑“万般无奈”的心情及困惑。五、学习第二次“请教”1、抓住人物的语言特点,感受福楼拜的善教。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六、小结。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212本课极其生动逼真地记叙了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 表现了他纯熟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手技。文章以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从“我” (一个孩子)的眼中看快手刘变戏法,充满了童真

60、与童趣,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本文的特点是作者把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写得十分生动逼真,语言准确,动态感强烈,首尾呼应;同时又写出了孩子天真的心理,读来饶有趣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体会快手刘纯熟的技艺和出神入化的手技。- 41 -媒体设计:媒体设计:投影片教学时间:教学时间:3 课时板书设计:神出鬼没13、快手刘(变戏法)神奇无比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

61、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提问:什么叫快手?“刘”是指什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会提哪些问题呢?(二)交流预习收获1、交流朗读,正音、纠错。2、交流字词识记、含义。3、互相质疑。(三)初读指导。1、学习生字词。- 42 -()正音。卖糖简单绢子玻璃眨眼发烫棒糖撂地摆摊白瓷臊()释词。撂地戏法神出鬼没2、轻声读全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的?()课文可以分几段?()默读全文,思考各段段落大意,讨论后小结。第一段:介绍快手刘是一位变戏法的老人。第二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第三

62、段:写我对快手刘的赞叹。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四)作业布置1、习字册有关练习2、读熟课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教学过程:- 43 -(一)质疑导入。1、齐读课题,题眼是什么?(快手)2、为什么称他为“快手刘”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二)精读训练。1、师读第一小节自然导入第二小节。2、学习第二小节(1)自读:你从中了解了什么?(2)交流:(快手刘是谁、戏法工具、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简要说说“快手刘”变戏法的名称和工具。理解 “

63、神出鬼没” , 课文中是怎样写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的,找出关键词句同桌交流?交流相机板书:明明居然难道东指西吹好像学生各自轻读课文,同座间练习运用上述词语描述“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可适当加以动作。学生讲述表演。3、读第36 自然段,说说“我”及快手刘当时的话语,神态和动作。(1)圈圈画画。(2)交流并指导朗读。(3)分角色朗读表演- 44 -4、讨论: “我”为什么那么自信?5、结果怎样呢?指名读第 7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用波浪线画出写“快手刘”的话语和动作的语句,看看这两部分的介绍告诉了我们什么?)6、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要写“我”的心理

64、活动和话语?7、齐读最后一段,指导读两个“真是” ,体会赞扬的语气。(三)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总结课文,重理脉络,指导复述一指导复述1重点指导复述第二段,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提问:第二段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复述第一部分。仔细阅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记住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快手刘变戏法的工具。变得神出鬼没。变戏法的情景。分别记住内容,同座互相练习复述,提出补充意见,再练习。- 45 -指名当众复述并进行评议。()以表演助记忆,复述第二部分。同座位分角色轮读第二部分, 记住描写各自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合上

65、课本,共同复述第二部分内容。仿此,交换角色练习复述。指名当众复述。2练习复述全文。评议。二指导写魔术表演。1读课后习题 4。想一想:这道题总的要求是什么?有哪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有两点:一是这次魔术表演是要让自己“惊奇”的,二是提供了9 个词语供选用,可以自由选择,但大部分都要用上。2默读快手刘 ,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快手刘变戏法的哪些方面?(语言、动作和表情)还写了“我”的什么?(心理活动以及动作、语言)3回忆已经看过的魔术,仔细想想当时的情景,练习写作。三作业:1、写魔术表演片断教后小记:教学时应着重抓两点: 一是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快手刘变戏法的时的饿动作,指导学生进行复述,从中体会快

66、手刘变戏法的出神入化。二是由于采用侧面描写是本文的结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要协助学生- 46 -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地方,并体会这样的好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313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2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4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

67、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时。- 47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看将来谁有可能是文学家。 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 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鸟语花香” (你和文学家有缘,因为你读出了声音和颜色。 你将来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

68、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芬芳。你将来肯定能成为文学家,你能通过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 ) “高山流水” (这个孩子也有文学家的潜质,你能读出颜色和声音。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流相映成趣。 )不过,当邹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 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 伯牙绝弦 ,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 (上课! )一、揭题导入板书课题,生读。一、揭题导入板书课题,生读。指导生读准“弦” 。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

69、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注释,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 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二、初次读文二、初次读文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 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 48 -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三、理解课文三、理解课文过渡: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70、(一)整体感知:1生谈读懂的地方。 (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 )2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吗?出示“善鼓琴、善听、善哉” ,指名生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谁善鼓琴、谁善听) 。 “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二)细学课文: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又何以见得?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49 -3 如果你是子期,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

71、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 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理解此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 (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 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 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

72、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再读 23 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义。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副画面,你看见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 钟子期聆听的画面吗? (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怎样弹、怎样听?) 指名说。 (师:透过文字展开想象,会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 (不过,这两句话更能凸现的是子期的善听,文中并没有直接写伯牙的善鼓,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补充伯牙善鼓的资料。5师: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6师: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 50 -所谓, 伯牙所念师:此话怎解?指导理解这句话

73、, “念”做何解?为什么“必得之”?强调“一定” “必定” !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伤、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7师: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天,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师补充资料: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 。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 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 “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 ”伯牙

74、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 。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 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 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他万万没有想到, 此时、 此地、此人钟子期, 却能听懂他的琴声。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 )- 51 -8 过渡: 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

75、正的知音。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理解句子。9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 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 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在这里伯牙 “绝” 的仅仅是 “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10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四、课外拓展四、课外拓展悲痛欲绝的伯牙, 在子期墓前, 写下了一首短歌, 出示诗歌师读

76、: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 (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 )五、背诵课文五、背诵课文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邹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 77 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想背诵这篇感人的文章吗?1 生自由背诵。 闭上眼睛, 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脉络, 心中默背。- 52 -2试背。放高山流水的乐曲。3指名背诵。4师生一起背。 (邹老师也想背诵

77、了,会背的站起来背,还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声地跟着背。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414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语言。2.通过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3.结合讨论课后两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4.教导学生认识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 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他人,以诚待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导入:今天我们即将学到的是一篇去无人看管的桃林摘桃、 付钱的故事。二、学习:二、

78、学习:1.自读课文;2.用简短的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3.一个告示就可以引导人们去桃林摘桃,真有趣,再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描写“告示”的有关词句;- 53 -4.按以上提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段)5.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5a.用比较形近字记字形的方法熟记:沁、脾、馋、涎、掏;5b.用理解字义的方法记忆:婆、吠;5c.成语练说: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小心翼翼。三、作业:三、作业:熟读课文,理解“信任与真诚”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的“告示”把人引向了什么样的地方?(学生应该会出现以下两种答案:a、把

79、人们引向了果园,自己动手采摘果实;b、把人们引向一个朴实又真诚的地方, 即一个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二、学习:二、学习:1.自读全文, 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2.讨论交流:2a. “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的来到桃园;2b.“桌上留言” 主人不担心人们摘桃子后不付钱或少付钱;2c. “无人看管的钱箱”主人不担心有人将钱箱拿走;- 54 -2d. “我掏出钱包”主动付钱;2e.猫狗训练有素,热情好客;(对以上这几点,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因此,在熟读文中描写关于猫、狗动作、神态的语句后,引导学生思考,正是由于主人的热情好客,猫和狗才能如此乖巧,如此热情,处处与人为善,相信到

80、来的每一位客人。这种描写是“侧面描写” ,略举熟知的“侧面描写”的文章)。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5.学习文章运用“第一人称”写作的方法写自己经历的事,用第一人称叙述。文学创作里的“我” , “我”往往不是作者,而是里面的一个重要人物。三、作业:三、作业: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一篇歌颂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文章。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515这篇课文写了一个 14 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 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

81、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55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从叙述、 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 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1 课时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二、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2、检查词语的理解。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

82、,及时引导学生纠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56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1.打工挣钱乌塔周游欧洲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3.懂得自保、自救- 5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