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国家 学校 班集体承中华美德做文明学生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9460249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班会:国家 学校 班集体承中华美德做文明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主题班会:国家 学校 班集体承中华美德做文明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主题班会:国家 学校 班集体承中华美德做文明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主题班会:国家 学校 班集体承中华美德做文明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主题班会:国家 学校 班集体承中华美德做文明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班会:国家 学校 班集体承中华美德做文明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班会:国家 学校 班集体承中华美德做文明学生(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天上午,朱同学在黄岛汽车站捡到一女士黑色手提包,内有4000元存折一张,现金300元,另外有身份证等物品一宗。朱林华同学捡到手提包后在原地等待近1个半小时,在未等到失主认领的情况下,朱林华同学返回学校将包交至学校保卫处。在学校保卫处老师的帮助下,最终联系到了失主在黄岛一玩具厂上班的梁女士。 读下面的故事,说说这体现的是什么精神?以上故事体现的是拾金不昧的精神,它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灿若星辰的伟人名家,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一些令当代人学习的美好品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中华传统美德

2、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v活动主题:正视挫折,学会应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v活动目的:1、初步了解挫折的内涵及其特点 2、理解挫折感程度的差异是因为不同人面对挫折时不同的态度造成的 3、初步学习应对挫折的方法技巧v活动重、难点:学习转变态度面对挫折和掌握基本的应对技巧v措施、手段:课堂实验,案例分析v活动准备 :CAI课件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v所所谓谓中中华华民民族族传传统统美美德德, ,就就是是指指中中国国历历史史流流传传下下来来, ,具具有有影影响响, ,可可以以继继承承, ,有有益益于于下下一一代代的的优优秀秀道道德德遗遗产产, ,是是中中华华优优秀

3、秀民民族族品品质质、优优良良民民族族精精神神、崇崇高高民民族族情情感感、良良好好民民族族礼礼仪仪的总和。的总和。v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著称于世。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宝库中,有许多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继承的有价值的精神文化成果和需弘扬的传统美德。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着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力和内聚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精神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以德为本。重视道德的作用,把道德作为个人立身处世及安邦治国的根本。2. 修身律己。重视人格修养,形成向内探求自省的人格精神,强调道德实践中主题的能动性和自觉性。3

4、.公众爱国。公众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它强调以国家、人民利益为衡量自身行为的标准,以及为社会、人民、国家的整体主义思想4.自强不息。强调要有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和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精神5.见利思义。认为义与利都是人性之需。但从价值观上比较,义有着更重要的价值。强调义高于利,反对惟利是图6.仁爱精神。强调待人宽容厚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人本主义。v1.1.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江泽民同志在2003年1月15日指示:传承中

5、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中央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也都是同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v2.2.传承历史文化精髓的需要传承历史文化精髓的需要 我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与之相应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传统。它的精华,不仅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爱集体、关心他人基础上升华起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树雄心、立大志的理想观念,勤劳俭朴、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的优良品德无不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辉。雷锋的热爱祖国、人民,体现了“忠”,他的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

6、就体现了“仁”,他的勤奋好学、苦练技术,就体现了“勤”学雷锋,要提炼精神,要追根溯源,这个“源”,就是中华传统美德。 继承传统美德的必要性我们熟悉的传统美德v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

7、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于是曾子把猪杀了。v这体现的什么样的美德? 答:诚实守信诚实守信 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v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

8、“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v这个故事体现了什么精神? 答:谦虚礼貌 我们周围有这样的故事吗?返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

9、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稍许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立志,贵在少年。稍许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奋学习的动人故事就会争相跃入你的眼帘。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以说奋学习的动人故事就会争相跃入你的眼帘。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以说诗诗而扬名;茅以升少年立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而扬名;茅以升少年立

10、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桥桥梁之父梁之父”。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在继承和发扬勤学立志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继承和发扬勤学立志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学习。刻苦学习也是传统美德之一根据以上内容,谈谈你的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v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v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v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v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v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v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v一年之

11、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v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v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精段妙语 v 美德犹如耳鸣 是的,有一种声响,自己听到就足够了。 美德是茫茫大漠中的一棵坚韧的小草,它勇敢地栖身绝地给人以希望;美德是农场上的一只蜣螂,默默地还农场以清洁而不为人知;美德是云中的一粒水珠,在电闪雷鸣中悄悄渗入土地,奉献自己,滋养生命。 美德不一定要做到惊天动地,美德不一定要使你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美德在你心中,不在别人的眼里。 美德犹如耳鸣,自己听到就足够了! v 每一种美德都是智慧 任何一种美德都可以和聪明无关,可是聪明却至少需要依赖一种美德,不然就蜕变成了狡猾、奸诈、可悲的所谓小聪明。所有的道德都是美好,所有的美德都是智慧,聪明的人不明白;古人还讲呢,大智若愚,井蛙何曾可相语与天。良知尚存的世人哪,千万莫轻慢了你自己的良知与道德,那可是你真正的生命和财富。看了这些语句,你有什么感想?拓展探究:拾金不昧、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人说,在当今经济社会下,许多观念要变化了,这些美德也落后于时代了。对此,你有何感想? 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