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8 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ppt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9436504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8 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8 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8 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8 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8 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8 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8 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8讲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 与生活巨变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近几年来,本讲内容是高考的考查重点。从中外对比联系的角度考查中外经济建设和工业化道路的差异,从模块联系的角度考查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之间的关系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视角。2.从社会热点看,综合分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注民生、关注“三农”、构建和谐社会,考查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变革,结合古今中外各国的对外政策认识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及与经济全球化的呼应。3.从预测角度看,要把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历程放到整个世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分析。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及作用1.(2018课标全国,3

2、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A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以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的理解。图表类选择题一般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呈现,较直观地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历史的本质。解答该类试题要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回答。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6课标全国,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

4、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1978年我国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生产自主权扩大,生产积极性提高,因而出现了题干材料中的增产现象,故A项正确;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没有革命性的改变,故B项错误;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全国推广,并没有完成,故C项错误;1980年国家尚未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真正彻底取消统购统销政策应该是在1992年,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A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本讲的主干

5、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热点所在。回顾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把握经济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对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有着重大意义。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和特点3.(2017课标全国,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材料信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6、,可知该报告主张将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并未提及经济全球化,故B项错误;该报告提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意味着要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有所突破,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C项正确;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C7一、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和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改革内容: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公有,分户经营,自负盈亏。(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特别提醒“文化大革命”结束,“左”倾错误并没有

7、完全结束。“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知识拓展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它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8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的推动。(2)过程开始:19781984年处于试点时期。展开:1984年在全国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深化:1992年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3)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93.社会主

8、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意义: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概念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它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0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经济特区:1980年起,先

9、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沿海经济开发区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4)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113.深化加入世贸组织(1)时间:2001年12月11日。(2)意义: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三、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1.经济腾飞: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2.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

10、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3.进入互联网时代:1995年以来,互联网快速发展。4.时尚中国:思想观念时尚,生活方式时尚,语言时尚,如流行语的变化。12主题一主题二“摸着石摸着石头过河河”从从农村到城市的村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体制改革材料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及各自的改革重点。13主题一主题二【思路指导】材料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

11、改革的三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城市进行的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3)中共十四大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新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15主题一主题二16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1.(2018江西赣州期末,16)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些措施

12、()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D.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就地收购”,可知体现的是公有性质,故B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知体现了注重成本、供求等市场因素,故D项正确。 答案解析关闭D17主题一主题二“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

13、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有的说看到、听到走私的经济犯罪多了,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的东西钻进来了甚至有的说经济特区是“走私的通道”“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等。邓小平开放理论的实践18主题一主题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看待深圳特区的对外开放带来的问题。【思路指导】19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

14、别 20主题一主题二21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2.(2018湖北襄阳一模,31)1978年下半年,广东又现“逃港”高潮,仅8月份人数达6 709人,逃出1 814人,1979年春节过后又出现群体性“逃港”局面,这一现象影响了 ()A.家庭家庭联产承包承包责任制任制的推广B.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C.中英两国外交关系恶化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广东“逃港”高潮,并未涉及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广东”“逃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影响了以后经济特区的创办,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为避免“逃港”现象而创建经济特区,与中英关系无

15、关,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为了避免“逃港”现象而创建经济特区,并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B22一、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特点1.内容(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第一步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改革第二步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

16、系,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232.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24对点训练3.(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31)1982年10月15日,北京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首届换房大会。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变更问题,

17、办理手续很简单。十年后,劳动人民文化宫不再举办换房大会,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此后买房取代了换房。这一历程反映了()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B.房屋产权和使用权分离C.关注民生成为党和政府执政之要D.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减弱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材料1982年、1998年的时间信息,结合材料中1982年换房到1998年“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买房取代了换房”可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从换房到买房的发展历程,而非房屋的产权和使用权问题,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生问题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从换

18、房到买房的发展历程,并未涉及政府管理职能,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A25二、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中“点、线、面、全、多、宽”的含义1.“点”:指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2.“线”: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5.“多”:指根据地区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

19、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6.“宽”: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26对点训练4.(2018河南洛阳一模,31)下列某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紧扣某研究性学习主题。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 ()A.经济特区发展迅速B.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材料数据可知,年末外来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本地人口增长的速度,说明这一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很高,应属于经济特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

20、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与材料中“1996年”不符,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材料中“1996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A27【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比深圳和浦东,雄安新区的定位有何不同。参考答案:深圳的定位主要是对外开放功能,浦东的定位是综合改革和金融功能。雄安是新兴产业创新的功能,绿色新城,发展的是绿色、高精尖的产业,这种产业对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没有影响,同时也是对原有传统产业的替代。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而雄安新区则是定位于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29情怀链接雄安新区的“新”(1)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将加强对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管控,加强同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融合发展。(2)探索用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新路径。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为破解“大城市病”、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提供新路径。(3)打造新时期改革开放新地标。雄安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责任重大、使命清晰,要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