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ppt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9435052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ppt(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考与讨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床”是什么意思? 马未都:床即胡床。 主要理由,唐朝的窗子透不进月光, 一来窗小;二来蒙纸。 “床床前前明明月月光光”是是搬搬了了一一个个马马扎扎坐坐在在院院子子里里 第第1212课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光武中

2、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三国。” 罗贯中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国演义 三国归晋三国归晋v西晋王朝(265-316年)灭亡后,汉族政权退守江东。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东晋政权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偏安统治,到公元420年被刘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享国103年,历4代11帝。北朝和南朝北朝和南朝v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出现宋、齐、梁、陈四朝,北方也先后产生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几个政权,史称“南北朝”。陈和北周都被隋朝所统一。v北朝和南朝不是指具体的朝代,而是一段时北朝和南朝不是指具体的朝代,而是一段时间范畴。间范畴。隋隋小练习小练习 结合所讲内容,

3、设计一张南北朝政权更结合所讲内容,设计一张南北朝政权更替简表。替简表。 (北朝北朝439581年年)吴吴(B.C.221B.C.206)秦秦西汉西汉东汉东汉三国三国魏魏蜀蜀(B.C.202A.D. 8)新新(825年)年)(25220年)年)(220280年)年)(220265年)年)(221263年)年)(229280年)年)隋隋589年年北魏北魏(南朝南朝420589年年)西晋西晋十六国十六国东晋东晋宋宋(265316年)年)(304439年)年)(317420年)年)东魏东魏西魏西魏(439535年)年)北齐北齐北周北周577年年齐齐梁梁陈陈581年年一、政治上一、政治上政权更迭政权更迭

4、北方北方南方南方v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口,白骨无人收。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口,白骨无人收。v 慕容垂歌慕容垂歌v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粮乏尽若为活?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救我来!救我来! v 隔谷歌隔谷歌v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v 丘迟丘迟与陈伯之书与陈伯之书 v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自康乐以来,未复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

5、能与其奇者。 v 陶宏景陶宏景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二、经济上二、经济上南方经济的开发南方经济的开发v1、背景:、背景:生产技术:生产技术:劳动力:劳动力:社会环境:社会环境: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出居平原,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出居平原,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雨水充足,气侯温热,土地肥沃,具江南地区雨水充足,气侯温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表现、表现形成江浙

6、、湘赣、巴蜀等先进农业经济区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农业经济区水利的广泛兴修、犁耕的推广、北方作物的引进水利的广泛兴修、犁耕的推广、北方作物的引进丝织、冶铸、造船等手工行业发达丝织、冶铸、造船等手工行业发达出现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有所发展出现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有所发展北方民族迁往中原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山区少数民族出居平原山区少数民族出居平原江江浙浙湘赣湘赣巴蜀巴蜀南朝青瓷带盘转杯南朝青瓷带盘转杯扬州在南朝,是鼓铸的重要地,建扬州在南朝,是鼓铸的重要地,建康有左右二冶,尚方(皇室工业)康有左右二冶,尚方(皇室工业)有东西二冶,工人多用囚徒。铁的有东西

7、二冶,工人多用囚徒。铁的产量多,梁铸铁钱,堆积如丘山,产量多,梁铸铁钱,堆积如丘山,市上交易,用车载钱。梁武帝用铁市上交易,用车载钱。梁武帝用铁数千万斤塞浮山堰决口,足见南朝数千万斤塞浮山堰决口,足见南朝铁产量是丰富的。梁武帝曾令尚方铁产量是丰富的。梁武帝曾令尚方造刀剑,装饰极精巧。造刀剑,装饰极精巧。 刘宋时中国船西到幼发拉底河的希刘宋时中国船西到幼发拉底河的希拉地区拉地区(今那杰夫今那杰夫Najaf)。与波斯。与波斯湾以东地区,还保持着湾以东地区,还保持着“舟舶继路,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商使交属”的局面。其后的齐、梁的局面。其后的齐、梁二朝,与海外往来仍岁时不绝。二朝,与海外往来仍岁时不绝。

8、 越窑鸡首壶越窑鸡首壶建康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城建康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城中有四个市,又秦淮河北岸中有四个市,又秦淮河北岸有大市,还有小市十余所。有大市,还有小市十余所。建康以外,京口、山阴(会建康以外,京口、山阴(会稽郡治)、寿阳、襄阳、江稽郡治)、寿阳、襄阳、江陵、成都、广州等地也是商陵、成都、广州等地也是商业城市。业城市。 思考思考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民族大融合?下面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融合的情况以及民族融合带来的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民族融合高潮时期高潮时期 第一次:春秋战国第一次:春秋战国第一次:春秋战国第一次:春秋战国 中中中中原原原原居居居居民民民民与与与与周周周周边边边

9、边的的的的蛮蛮蛮蛮、夷夷夷夷、戎戎戎戎、狄狄狄狄等等等等族族族族融融融融合合合合,共共共共同同同同形形形形成成成成了后来的汉族。了后来的汉族。了后来的汉族。了后来的汉族。 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 匈奴、鲜卑、氐、羯、羌南下,鲜卑改革实行汉化,胡匈奴、鲜卑、氐、羯、羌南下,鲜卑改革实行汉化,胡匈奴、鲜卑、氐、羯、羌南下,鲜卑改革实行汉化,胡匈奴、鲜卑、氐、羯、羌南下,鲜卑改革实行汉化,胡族的生活和文化也影响了汉族。族的生活和文化也影响了汉族。族的生活和文化也影响了汉族。族的生活和文化也影响了汉族。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形这一时期民族融

10、合的形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形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形 式和途径多样,如民族迁徙、联合斗争、友好交式和途径多样,如民族迁徙、联合斗争、友好交式和途径多样,如民族迁徙、联合斗争、友好交式和途径多样,如民族迁徙、联合斗争、友好交 往和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等。往和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等。往和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等。往和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等。 第三次:宋元时期第三次:宋元时期第三次:宋元时期第三次:宋元时期 党项、契丹、女真占据中原,直到蒙古元朝的大一统、党项、契丹、女真占据中原,直到蒙古元朝的大一统、党项、契丹、女真占据中原,直到蒙古元朝的大一统、党项、契丹、女真占据中原,直到蒙古元朝的大一统、大融合。大

11、融合。大融合。大融合。三、文化上:民族融合三、文化上:民族融合vv孝文帝改革 背景:背景:背景:背景:北方少数民族认同和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北方少数民族认同和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北方少数民族认同和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北方少数民族认同和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加速了民族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加速了民族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加速了民族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融合的步伐。融合的步伐。融合的步伐。统治者鼓励农耕,采用汉制,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影统治者鼓励农耕,采用汉制,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

12、影统治者鼓励农耕,采用汉制,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影统治者鼓励农耕,采用汉制,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响日益深入。响日益深入。响日益深入。鲜卑拓跋族鲜卑拓跋族鲜卑拓跋族鲜卑拓跋族最新考古最新考古已证实已证实, ,位位于内蒙古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大兴安岭的的嘎仙洞嘎仙洞内的石刻内的石刻祝文刻写祝文刻写的是的是鲜卑鲜卑族拓跋部族拓跋部的祭祖文的祭祖文字字, ,证明该证明该地区是拓地区是拓跋部的发跋部的发源地。源地。 三、文化上:民族融合三、文化上:民族融合vv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内容内容内容: 政治上:政治上:实行实行“三长制三长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

13、政。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经济上:经济上: 推行推行“均田制均田制”,以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以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三、文化上:民族融合三、文化上:民族融合vv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内容:内容:内容: 文化上:文化上:迁都洛阳,摆脱保守势力影响,接受中原汉文化。迁都洛阳,摆脱保守势力影响,接受中原汉文化。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仿汉制、胡汉通婚。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仿汉制、胡汉通婚。 根据根据北魏疆域及迁都示意图北魏疆域及迁都示意图,结合地理位,结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历史等因素,北魏孝文帝置、自然环境、经济、历史等因素,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

14、为什么迁都洛阳?直接目的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减少改革阻力根本目的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建都平城,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北魏建都平城,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僻,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平城位置偏僻,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不利于改变鲜卑民族的旧俗,采纳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于改变鲜卑民族的旧俗,采纳汉族的文化制度。洛阳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都,更有利于北魏的统治。洛阳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都,更有利于北魏的统治。平城附近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都城人口的需要。平城附近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都城人口的需要。与北边的柔然相

15、比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与北边的柔然相比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鲜卑人长期处于统治地位,逐渐变得缺乏朝气。鲜卑人长期处于统治地位,逐渐变得缺乏朝气。汉服汉服宽袍大宽袍大袖,胡服窄衣小袖袖,胡服窄衣小袖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丙丁四等级;丙丁四等级;丙丁四等级;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第最高外,以穆、陆、贺、第最高外,以穆、陆、贺、第最高外,以穆

16、、陆、贺、第最高外,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卢、李、郑)相对应;(崔、卢、李、郑)相对应;(崔、卢、李、郑)相对应;(崔、卢、李、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并按照其他则是一般世族。并按照其他则是一般世族。并按照其他则是一般世族。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官吏。官吏。官吏。 定门第等级定门第等级v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文化影响少数民

17、族文化对汉文化影响畜牧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中原经济多样化发展。畜牧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中原经济多样化发展。畜牧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中原经济多样化发展。畜牧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中原经济多样化发展。胡床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的流行,终使汉族席地而坐传胡床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的流行,终使汉族席地而坐传胡床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的流行,终使汉族席地而坐传胡床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的流行,终使汉族席地而坐传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胡服、胡饼、奶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使人民生活丰胡服、胡饼、奶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使人民生活丰胡服、胡饼、奶

18、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使人民生活丰胡服、胡饼、奶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使人民生活丰富多彩。富多彩。富多彩。富多彩。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绚丽色彩。绚丽色彩。绚丽色彩。绚丽色彩。双向的双向的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民族民族北方少数民族北方少数民族汉族汉族受影响受影响的内容的内容汉语、汉服、政治制度、汉语、汉服、政治制度、 尚和中庸的性格、以孝为尚和中庸的性格、以孝为先的品格、姓氏先的品格、姓氏胡服、勇猛强悍的性格、胡服、勇猛强悍的性格、

19、高超的畜牧技术、烧烤、高超的畜牧技术、烧烤、胡床、精湛的骑术、服饰、胡床、精湛的骑术、服饰、饮食、艺术饮食、艺术三、文化上:民族融合三、文化上:民族融合vv北魏孝文帝改革 意义意义意义意义: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三、民族关系上三、民族关系上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1、民族融合的方式、民族融合的方式(1)自下而上因经济文化互动而实现的融合)自下而上因经济文化互动而实现的融合(2)自上而下以政治手段推行的融合)自上而下以政治手段推行的融合

20、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地区,民间频繁的接触和交流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地区,民间频繁的接触和交流a.表现表现经济:鼓励农耕经济:鼓励农耕政治:采用汉制政治:采用汉制文化:研习汉籍、提倡儒学文化:研习汉籍、提倡儒学胡族君主的身体力行胡族君主的身体力行b.典型:典型: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冯太后改革冯太后改革政治上政治上集权中央集权中央地方地方 “三长制三长制”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经济上:经济上:均田制均田制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迁都洛阳禁鲜卑语,通用汉语禁鲜卑语,通用汉语禁胡服,通用汉服禁胡服,通用汉服改鲜卑复音

21、姓氏为汉单音姓氏改鲜卑复音姓氏为汉单音姓氏仿汉族体制定官制和律令仿汉族体制定官制和律令极力促进胡汉通婚极力促进胡汉通婚尊崇孔子,实行礼制尊崇孔子,实行礼制作用:作用: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2、民族融合的特点:、民族融合的特点: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相互渗透、取长补短3、影响:、影响:缩小民族差异,为再次全国一统奠定基础,丰富并传承中华文化缩小民族差异,为再次全国一统奠定基础,丰富并传承中华文化认识:认识: 先进必然战胜落后;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

22、系的; 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要讲究改革的策略。要讲究改革的策略。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总结: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总结: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政治持续分裂但又局部或短暂统一;政治持续分裂但又局部或短暂统一; 经济遭到破坏但有一些区域快速发展;经济遭到破坏但有一些区域快速发展; 民族斗争激烈但又出现民族融合高潮;民族斗争激烈但又出现民族融合高潮; 社会常常停滞倒退却不断走向新生。社会常常停滞倒退却不断

23、走向新生。历史认识历史认识v中国历史有分裂的时期,但中国历史统一的时期远中国历史有分裂的时期,但中国历史统一的时期远远大于分裂的时期;远大于分裂的时期;v即使在分裂的时期,人们也渴望稳定的政局和安定即使在分裂的时期,人们也渴望稳定的政局和安定的生活;的生活;v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发生在稳定的统一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发生在稳定的统一时期,国家稳定对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国家稳定对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v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在各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共同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在各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共同丰富和发展的,每个民族都有贡献;丰富和发展的,每个民族都有贡献;v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各民族相互学习,取

24、长补短,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56个民族共同共同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任。个民族共同共同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任。训练设计一训练设计一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本课内容说明你对两段材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本课内容说明你对两段材料的看法:料的看法: v恩格斯恩格斯说过: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说过: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在长期的征服中的生产力。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

25、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v马克思马克思也说:野蛮的征服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也说:野蛮的征服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训练设计二训练设计二v魏主下诏,以为: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引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请回答:请回答: (1)魏主是指谁?魏主是指谁? (2)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4)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5)有人提出今天应该把黄帝祭奠仪式上升为国家级活动,有人提出今天应该把黄帝祭奠仪式上升为国家级活动,你有何看法?你有何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