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9424884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单元综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单元综合训练(一)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7湖北高三四月调研,24)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一事件说明A.嫡长子继承制日渐制度化B.分封制受到重大冲击C.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D.中央集权制已现雏形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2.孟子万章中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由此可得出西周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巩固统治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

2、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答案解析3.(2017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三,24)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4.(2017北京朝阳二模,12)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右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解解析析

3、根据“成王”与时间判断可知是周朝,“宅兹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突出王的地位,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答案解析5.(2018海口一模,1)商朝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卜问年岁丰歉与求年(求丰年)的记录,如云“用十组猪牛羊拜祭太甲,用十组猪牛羊拜祭祖乙”。此类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起源较早B.商代社会生产有浓厚的迷信色彩C.商代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D.农业是商朝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12345678910111213146.(2017烟台期末)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4、.“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解解析析材料涉及农业耕作方式的问题,并未体现“重农”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靠天吃饭”的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不误农时”的思想,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的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7.(2017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二模,2)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主要用于A.原始灌溉 B.松土挖土C.除草培土 D.开沟播种解析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灌溉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进

5、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体现了松土挖土的现象,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除草培土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播种的信息,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8.(2017玉林、柳州二模,24)“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A.巩固专制统治 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 D.确立儒学独尊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9.(2018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

6、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0.(2018重庆一中高考考前热身,24)孙子兵法强调,对于战争“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又说“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这说明 A.先秦兵家反对不义战争B.先秦军事理论趋于成熟C.春秋时期兼并战争频繁D.先秦兵家具有慎战思想答案解析11.(2018四川高考模

7、拟信息押题卷,24)下图是汉字“日”“月”在甲骨文中的不同写法对照表。商代甲骨内容多为“卜辞”,文体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据此,我们可以判断A.中国的古代文字从此已基本定型 B.字体婉曲、厚实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C.它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D.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2017日照二模,27)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

8、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2017永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材料料一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材料料二二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

9、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1234567891011121314材材料料三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2345678910111213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1234567891011121314答答案案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

10、主用贤人,行仁政。解析解析根据儒家对君民关系的思想主张进行回答。答案解析(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答答案案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二,围绕着财富与道德的关系概括孔子的主要观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

11、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解解析析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这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第二小问回忆所学知识,结合思想解放对政治的影响回答即可。答案解析14.(2017西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材料料一一在商周时期,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源于氏族,同一氏族的后代,属于同一个姓。“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同姓不能结婚。但是,女子用姓,男子不称姓。“氏”是为了区别氏族内部不同家族而出现的。其来源有地名、官名、兄弟排行等等。但是,“氏”是用于“别贵贱”的,只有贵族出身的男子才能称“氏”。“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

12、及之矣。”战国以来姓氏已不再有别,姓亦是氏,氏亦是姓。史记叙事称人,氏亦称姓,姓亦称氏,即是明证。氏与姓皆只是冠人名别父系或母系亲缘而已,氏亦不复是尊贵与地位的象征,百姓也称“氏”,姓亦不再是女子的专称。于是姓氏合一。探究春秋人名姓氏及称谓的意义1234567891011121314材材料料二二广义的人名除名字外,还有字、号等称谓。辛亥革命以前,称字称号的风气颇盛,尤其是在文人雅士圈子内。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字、号骤减,只用名的风气日炽,这一现象一直延续至今。王泉根当代中国人取名用字的时代性与地域特色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有关姓氏、称呼变化的信息,并予以说明。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