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9402333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6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 12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五大问题调查结果 “商业银行”是英文 Commercial Bank 的意译。综合来说,对商业银行这一概念可理解为: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这个定义方法实际上是把中西方学者对商业银行所下定义做了一个概括。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建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临当前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变迁,城市商业银行何以有效应对,是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

2、问题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存在着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不足等问题随着以往存在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程度严重失衡 当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差异较大,发展程度严重失衡。这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的限制。 (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和吉林银行外,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单一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

3、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 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服务。 (三)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目前,通过为广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顾问等中间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却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没有把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收入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再加上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 (四)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其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地方

4、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和过多,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这就导致了城市商业银行被少数代理人控制,其贷款受政府意愿的影响很大。另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不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等问题。 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 2 - / 1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欧美中小银行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兼并、重组和联合 城市商业银行应兼并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以及寻求同级之间的兼并联合。 通过兼并和重组,城市商

5、业银行不仅能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还能减少不良资产的比例,增加资产实力。统一内控制度建设、统一科技电子化建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业务凭 证、统一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社会信誉度。 :(二)加强内控机制改革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地引进人才,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三)正确的市场定位 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成功经营经验的总结,城市商业银行应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地方人民银

6、行;为地方中小企业和市民当家理财;参和地方经济改革,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简而言之: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 (四)政府的政策支持 首先,央行应允许城市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的贷款对策和贷款种类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其次,中央银行应扩大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渠道;再次,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处于组建时间不长且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兼并和重组,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对并购实行免税优惠;最后,政府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多种业务,并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提供支持,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一种国民待遇。 (五)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业务品种多

7、样化原则 各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品种全而精。 2.市场营销高效化原则 要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问业务整体推进。 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3.营销策略针对化原则 要了解辖内企业和个人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在市场调查中制定营销策略和使用国际惯用营销手段和方法,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使开发的中间产品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扩大市场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现状 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内部控

8、制制度相比,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还有许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地方, 但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薄弱的问题己经引起金融界乃至党中央、 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中国人民银行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督促商业银行健全内部控制。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越来越感到强化管理的重要,在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方面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先后出台了许多内部控制的措施。 - 3 - / 12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

9、业务发展和形势变化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现行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国家所有制产权。这种缺乏明确产权界定,导致了各经济当事人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权责利关系不清,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的产权约束主体缺位。 在现行银行体制下, 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和财产归国家所有,银行不具备承担资产风险的法律责任能力,银行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因而其对利润的追求并不强烈。 1、风险管理不完善,基础薄弱 (1)缺乏风险评估的组织指导。我国商业银行过去面临主要是制度风险,不需要建立风险估体系,从高级管理层到一般银行员工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风险意识不强,

10、最高管理层对风险评估工作不够重视。 没有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分散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往往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如:总行的计划资金部门负责同业资金拆借业务的风险管理, 信贷部门负责对人民币业务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 国际业务部负责对外汇业务的风险管理。这种多头的分散管理不利于银行整体风险的把握和风险评估 (2)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落后。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和缺乏掌握量化风险评估技术的人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还主要停留在手工的定性的风险分析阶段,即使是信用风险,定量分析也只局限在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简单分析, 主要还在于对企业的定性分析。 当然更谈不上设计风险评估模型对商业银行风险进

11、行实时监控, 这种 “风险评估”, 只能称为 “风险分析”或“风险定性分析”,只能算是风险评估的初级阶段。 (3)风险评估主要局限于信用风险,对其他风险和一些新业务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几乎都是针对信贷业务而设计,主要评估信用风险,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其他风险的风险评估还处于空白状态4,对同业拆借业务、外汇买卖业务、计算机系统风险和其他一些新业务缺乏风险的监控。 3、内部控制活动措施缺乏系统性。 (1)商业银行最高管理层和各级管理者普遍缺乏风险控制的意识。由于产权制度等体制方面的缺陷, 商业银行缺乏风险控制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各级管理层普遍存在重业

12、务发展轻内部控制、重短期业绩忽视长期效益、重存款轻资产质量的现象,没有把内部控制活动变为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2)现行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系统、不科学。决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业务工作中都建立了基本的规章制度。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没能随着业务状况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有些新型业务己经开展,但制度尚未建立,致使操作上带有盲目性。 (3)内部控制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必要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一些必要的监测监控机制尚未建立,事前、事中的预警、预报机制差。主要表现在现在内部审计以事后监督为主,重点对发生问题的机构进行事后查处,以采取补救措施;对资产质量

13、、资金交易业务经营效果缺乏定期分析,重大问题报告不及时,从而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当风险发生时也不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 4 - / 12 4、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效率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无论在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等方面都和西方商业银行有着很大的差距,会计信息的不真实、管理信息的不全面、信息传递的不通畅是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决策和控制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滞后,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还主要停留在操作层面的会计信息系统, 面向管理层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发挥其应有效用, 现有的一些信息系统只局限于某项业务的信息系统,而缺乏全行整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信

14、息技术的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传递完全是靠金字塔式的组织来完成的。如国有商业银行是通过总行、一级 分行、二级分行、县支行、办事处、分理处、储蓄所等多达七个层级来完成信息传递的。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来看,由于中层组织过于庞大和链条过长,信息的层层递减,最高层管理层的指令难以准确的传递到基层行, 基层行的经营活动也难以反馈到最高管理层, 从而影响信息传递的效率,同时影响到信息的时效性。 5、内部控制稽核不力。 (1)内部稽核的组织设计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将内部审计部署于总行和各级分支行的行长管理之下, 总行的稽核部门属总行行长管理, 分支行的内部稽核部门由分支行行长管理,内部稽核部门对行长负责

15、,而不是对董事会负责,内部稽核人员的工资报酬由管辖行的行长决定。这种管理体制不符合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原则,容易影响稽核的客观公正性,不利于发挥内部稽核的控制和监督职能。 (2)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人员的素质问题。 由于各级行长认识上的差距,些行并未高度重视内部稽核工作,甚至认为是一种负担,在这种思想的导向下,内部稽核的力量显得较为薄弱,影响了内部稽核作用的发挥。 (3)内部稽核的方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方法还主要局限在业务的专项稽核和突击检查等实质审计的范畴,主要是以事后监督为主,没有发挥内部稽核事前、事中监督的作用5。由于稽核工作量大和人手紧张,稽核范围和稽核深度都受到

16、限制,往往当违规发生后才进行重点稽核,是一种补救型的事后稽核,这种方法很难达到风险预警的目的,影响稽核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路对策 1、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 (1)增强全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 要提高决策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首先要把好选任关和监督关, 选用高素质的现代管理人才,及时撤换不称职的管理者,对高层管理者的行为要辅之于必要的监督手段,确保监督到位。其次要引导管理者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内部控制,提高银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同感,不断用先进的管理文化8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最后培养管理者良好的道德操守,使其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受到公司内部控制的

17、道德约束,自觉带头执行内控制度。 要提高操作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首先根本上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执行。 其次对于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坚决抵制, 学会运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规程来规范自己和他人及其领导的行为。 (2)实施配套的人力资源政策 为员工提供合理的报酬,创造良好的劳资关系,并通过科学的绩效考评,对员工实施晋升- 5 - / 12 和奖励制度,使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得到承认和鼓励,树立正确的导向。 建立对不合格员工的严格淘汰机制, 彻底打破心存舞弊意图的潜在违规者的侥幸心理, 阻止其不法动机。 实施岗位轮换和定期休假制度, 使顶岗职工有机会揭

18、露日常工作中的差错和弊端, 从而促使在岗职工更加谨慎地对待所从事的工作。 完善培训措施。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应遵循的工作职责、行为要求及业务流程,帮助他们熟悉应该掌握的岗位技能、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以保证员工更好地履行规定的职责。 2、构建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 (1)整合风险管理体系。要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建立起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体制,构筑起面向全行、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涉及业务全过程的内控管理体系,使内控制度覆盖所有风险点,贯穿决策、 执行、 管理体系监督全过程,重点岗位、主要风险环节做到相互制约,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同步。 (2)适应经营

19、环境变化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学习国外商业银行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加强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的同时, 重视创新业务的风险评定和防御。 商业银行在新业务开展之前就应建立相应的业务管理规则和制度, 设计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程序,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估,逐步运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进行行科学测算,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确保风险评估能涵盖到所有的新业务领域和新业务品种。 3、构建有力的内部控制措施 (1)建立四道监控防线,建立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事先、事中、事后监制度的第一道防线,建立相关部门、相关岗位间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及程序的第二道防线,建立内部监督部门对各部门、

20、各岗位、名次业务监督反馈制度的第三道防线,建立处理和纠正突发事件应急应变措施的第四道防线,以实现立体交叉控制效果。 (2)把关基础业务操作。建立起以操作规程为基础,岗位独立、人员分工、职责分明的业务操作制度,它是商业银行控制业务风险的基础环节。一是严格岗位分工,切实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需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二是确保 “四只眼睛”制度,每一次业务至少必须有两个岗位或两个以上人员参和记录、 核算和管理。 按各自的工作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三是加强业务操作的事后检查, 每项业务要求由一名业务主管或专门岗位对该项业务处理的流程进行综合把关和全过程检查。 (3)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要加强内

21、控机制建设,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监督力度, 才能坚持民主管理的集体决策。 因此这是建设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商业银行应建立高层人员信息档案,进行动态监控。通过考核目前业绩状况判定其业务创造及控制能力,根据综合考核结果,决定其职位的去留及岗位的调整。 (4)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制度。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规范化、授权分责、监督制约、财务核对、安全谨慎原则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制度9。会计记录、财务处理、成果核算等完全独立,并且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财务制度准则来进行。会计主管不参和具体经营业务。 4、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我国商业银行要着重提高银行内部控制提供信息的意识,规范我国银行的内

22、部控制沟通架道,丰富我国银行的内部沟通方法。 (1)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各级管理层对信息的需求。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银行- 6 - / 12 可以通过观察、汇总、比较产生一系列的分析性数据,以此作为突破口,引导发现可能的内部控制问题和风险。 (2)实现内部控制机制手段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建设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计算机在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中被大量的使用,但是,对许多商业银行来说,计算机并没充分应用到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中。 (3)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及时。严格实行岗位职责的分离,系统设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应严格分开,不能兼任。各级分支机构领导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应严格设

23、定,必须禁止超越权限调整科目、数据的行为,确保电子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的真实性、及时性。 5、构建独立的内部稽核系统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直接向最高决策组织负责,而不受被监督人员和部门所限制;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有畅通的信息报告和反馈渠道,保证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完整地为最高决策组织所掌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推行内部审计特派员制度,建立起一个垂直、独立、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体系。 (1)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银行审计工作中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2)在总行设立内审部,独立于其它业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内审部经理由董事会直接任命,其人员素质必须具备较高的要求。 (3)总

24、行的内审部对分支行的内审部门实行“派驻制”,即一级行内审部门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直接对总行内审部门负责;照此,二级分行内审部门为一级分行派出机构,直接对一级分行内审部门负责。各级行的内审部门人员由总行内部审计部统管,其人事、劳资等关系全部集中在总行,割断现行的人员同所在行的利益关系。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本数量不足。资产结构的转变、业务种类范围的扩大,可能引发新的风险。这需要有相应的资本储备做后盾。伴随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风险暴露会逐渐表现出来。为了弥补风险损失,需要有足够的资本储备。 2、2、资本结构不合理,来源单一。

25、1993年以前,我国银行资本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银行积累资金和待分配盈余等三个途径形成。1993年以后,根据新的财务制度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规定: 各方投资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以及由这些资金增殖等原因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形成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代表着投资者在商业银行的权益,供商业银行在存续期内长期使用。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狭窄,盈利能力较差,资本金自补能力较弱,因此,亟待建立完善的资本金补充机制。 3、资产质量差,贷款存量不活。我国银行业应调整资产结构,从传统的单一信用贷款转变为贷款、证券投资以及各种金融创新业务。 4.监管者的素质还不是很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

26、开放, 商业银行的风险在不断增加,而我国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监管者的素质还不是很高。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 7 - / 12 1.充实核心资本,建立和资产规模扩张相适应的核心资本补充机制 是财政增资方式。 是发展资本市场,商业银行上市募集资本金。 是商业银行加强自我资本积累能力。 2.增加附属资本,广开补充附属资本的渠道 是发展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和次级债务工具 是健全普通呆账准备金制度。 是建立健全非公开储备制度和资产重估制度。 3.加强金融监管。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新成立的银监会将在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

27、任职资格、紧急风险的处置等方面进行监管。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银监会的成立将在监管理念、制度、方式和技术等方面加快和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 (1)银监会可会同商业银行一道,制定一整套和我国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资本水平的程序和评估方法。根据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来看,采用内部评级法比较合适。中国工商银行已开始着手开展这项工作。 (2)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及时了解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对风险较大的商业银行,要及时给予风险提示, 并派专人跟踪风险发展态势, 督促商业银行采取措施限期改善风险状况或减少风险资产。 (3) 评估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监管部门所需的最低标准要求。

28、 若低于最低标准,则要求商业银行或增加资本金或调整资产结构、压缩资产规模、出售一部分风险资产等。 4.加强社会监督。为了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经营信息透明度,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在适用范围、 资本构成、 风险暴露的评估及管理、 资本充足率四方面进行定量及定性的信息披露。我国要想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监管行为,加快和国际惯例的接轨,各商业银行必须向社会公开披露有关信息。目前我国除深圳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四家上市公司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也在2003年进行了年报的披露。今后,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也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监管的要求,尽快进行有关信息的披露,以强化社

29、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督。 5.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要保持资本充足率, 除了努力扩大分子,增加资本金以外,压缩和控制分母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绝对的控制资产增加是不可取的,可行的有效办法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压缩风险资产规模。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最有效的途径。 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商业银行会计理论和实务存在的问题 - 8 - / 12 (一)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的主体主要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会计科目设置、账务组织结构、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形式带有一定计划经济的色彩,侧重社会

30、统计职能,缺乏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经营成果的分析和预测,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特别是近十年来商业银行在经营机制、经营产品、经营对象等方面进行不断改革后,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有的会计账务体系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要。 2.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在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会计信息披露等诸多方面和国际惯例相差较远,难以满足我国商业银行和国际接轨的需要。 (二)商业银行存贷业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现阶段倡导的“一站式”服务,强调各项业务流程的整合,客户资料的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客户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效率。然而,现行的会计科目主要按照个人储户、 企业单位进行设置,将对私业务

31、和对公业务绝对分割开,和当前大力发展个体企业、 个人贷款的经营思路不符,不利于综合核算,不利于及时反映客户的综合信息,和现有业务的整合相矛盾。 2.存款利息支出的低估。 目前,商业银行应付利息的计提一般都是分档次按照现行利率计算,而不是按照存款的原定利率和实际存期计算。近几年我国已连续七次下调利率,这种计提方法导致账面应付利息余额低于实际应付利息余额,不少银行的账面应付利息出现红字,形成虚增利润。 (三)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会计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一)针对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存在的问题 1.推动新的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的逐步

32、推广和实施,参照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加快对金融新产品的立法步伐。 2.制定针对银行业特有业务的会计准则,保证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3.鉴于金融业创新的特点,商业银行的会计规范体系要始终贯穿及时性和适应性原则,不断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推出新的会计准则,并适时对已颁布的会计规范进行修改和调整。 (二)针对商业银行存贷业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对存贷款业务的核算应引入大型现代数据库技术,打破传统的储蓄对公分类界线,对客户信息进行编码,共享资源;表内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选取最重要的分类标准,使资产负债表结构- 9 - / 12 清晰明了。 2.修改完善收入确认的制度规定。全面施行和国际接轨的收入确

33、认原则:和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且收入的金额可以可靠地计量;修改按照逾期放款账龄确认收入的规定,把应收利息收回的可能性作为收入确认和否的主要条件,和贷款五级分类相结合,可以规定:正常类的贷款利息收入根据合同或协议规定的利率按期计算确认为收入,关注类的贷款利息按一定的标准按期分析确认收入,次级、可疑、损失类的贷款利息在实际收到时确认为当期收入。 以上规定在和税法相冲突的情况下,通过纳税调整来解决;收入的确认应体现不同银行的特殊性。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经办的业务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应收利息收回的确定性不同,制定不同的收入确认标准。

34、 3.改变应付利息的计提方法: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按照定期存款的原定利率和实际存期逐笔计提,避免多提或少提的情况发生,保证利润的真实性。 (三)针对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1.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操作规程,约束商业银行的呆账准备金的计提行为,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应该制定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标准,减少商业银行的主观判断成分;建立以信贷资产质量和准备金计提充足性检查为主的监管体制,定期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和准备金计提进行评价、 分析和检查,及时增提或冲减准备金的数量,防范商业银行审慎不足以及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保证商业银行足额及时地提取呆账准备金。 2.税务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商业

35、银行呆账准备金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适应新的呆账准备金提取和核销管理办法的出台,制定相应的税收管理办法,给予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商业银行尽快提足呆账准备金和及时核销呆账。 3.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认真清理呆坏账,从争取政策支持和加强内部管理两方面积极做工作,努力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四)针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出现的问题 加强信息披露,提高商业银行的透明度是市场约束机制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信息披露受到商业银行自身的治理结构、 经营水平等的制约,必须考虑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活动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 10 - / 12 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

36、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内部机制问题 1 缺乏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战略 无论按照企业管理理论还是企业经营实践经验, 总体的、 长远的企业战略都是企业经营管理和生存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国有商业银行要保证自身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有效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更需要有“精密”的战略管理。但长期以来由于从体制上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 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行为行政化、短期化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发展战略。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从而导致发展方向不明晰、市场定位

37、不准确、发展重点不突出,要规模不要效益,重战术轻战略,经营管理的自发性强而自觉性弱,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少、延续性差,因人因事而异的变化多且随机性强,在竞争中被动反应多而主动出击少,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面孔相似、业务趋同、竞争失范。由于发展战略的缺失,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一是盲目进行规模扩张, 为将来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风险隐患;二是由于注重短期效果,为寻求发展速度不择手段,恶意竞争,不仅为未来的发展压缩了空间,也扰乱了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三是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仅仅强调快速发展,容易导致员工和经营管理者心浮气躁,一旦收益低于预期则会牢骚满腹,而收入的过快增长也容

38、易出现收益完美疲劳,使收益刺激作用减弱,遇到困难则会失去斗志和信心;四是寻求泡沫式发展,贪多求大,容易不顾客观条件,不管市场风险,使发展失去理性,最终导致风险积聚,业务起伏较大。 2 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调动积极性 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 过于强调防范金融风险, 本应把利润指标作为关键性的考核指标,却把不良下降率作为考核指标。从而出现在现行的考核体系中,和资产负债业务相比较,中间业务在经营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过低的情况, 而激励方式也未能体现中间业务的特点, 中间业务内部考核标准也不统一, 也就形成了缺乏评价衡量各业务部门、 各产品业绩的考核评价体系。而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及不科学的评价和激

39、励机制,使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3中间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专业性人才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 。比如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 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是非常稀缺的。 由于中间业务产品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的特点, 因此专业人才显得更加重要。 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其从事的业务更集中于和资本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部分

40、工作人员知识老化、 业务素质相对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 11 - / 12 间业务的发展及创新。 4.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完善,制约发展 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关系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 我国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在观念、体制和定价模式方面存在许多缺陷。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的定价机制逐渐完善, 各中资商业银行纷纷建立了基于成本和风险溢价覆盖的定价模型和垂直管理体系,而中间业务产品的管理和定价机制还普遍存在着诸多缺陷。国内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定价上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未能实现全成本核算,中价业务产品的定价缺乏准确依据。由于一些中间

41、业务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不少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贷款份额的手段, 以至于在竞争和经营实践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方面。仅就前段时间跨行查询收费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其主要原因就是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完善。 5中间业务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金融创新不足。我国商业银行前几年中间业务创新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中间业务创新仍以传统的结算业务为主,新兴业务创新相对滞后;理财及投资银行、 保险公司相关的代理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所发展,业务规模、收益水平、制度创新尚处在低级阶段,结

42、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层次较低。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和代理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和投资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发和推广。 在这些业务中,同质化现象又非常严重。 6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模式单一,大多集中在简单产品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 票据承兑、 投资咨询、 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金融信息、 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 尤其缺少咨询

43、服务类、 投资金融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和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 国外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已经达到2万多种, 比较注重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综合理财、投资咨询、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业务。业务之广泛是我国商业银行很难和其抗衡的,这当然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巨大空间。 二、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市场环境问题 1社会公众和银行客户还处于传统的观念 由于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的初始阶段实行的是无偿服务, 以至社会公众和银行客户一直认为银行提供无偿服务是理所当然的。 客户对商业银行实行有偿服务的观念尚未深入头脑中,同时,由于部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不统一,少收费、不收费

44、甚至垫付资金,使得广大客户认为银行服务是无偿的, 反而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不理解, 所以接受中间业务收费的观念还需时日。 - 12 - / 12 2中间业务市场需求还需进一步扩展 市场的有效需求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未形成对某些新兴金融产品的有效需求,市场需求还需进一步扩展。长期的计划经济,使企业对银行更多的是资金的需求, 而很少有资金运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指导需求。 有限的金融消费市场制约商业银行新兴产品的扩大和发展, 所以中间业务市场需求还需进一步扩展。 3经济收入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 宏观经济环境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消费者经济收入水平高, 对中间业务的需求就大,就有利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反之,则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我国经济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