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职业暴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9390921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的职业暴(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根据卫生部信息统计,我国从事医疗根据卫生部信息统计,我国从事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已达卫生专业人员已达590.7万人,这是一个非万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时刻常庞大的群体,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时刻面临着职业暴露与医院感染危险,如果管面临着职业暴露与医院感染危险,如果管理不善,即有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受害者理不善,即有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受害者甚至是传播者,因此,做好医务人员的职甚至是传播者,因此,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业防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3年,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流行严年,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

2、流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WHO称其称其为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新传染病。全国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新传染病。全国累计报道本病累计报道本病5329例,其中医护人员例,其中医护人员969例,感染率高达例,感染率高达18.18%,发生感染的主要,发生感染的主要对象医生、护士及护工等相关医务人员,对象医生、护士及护工等相关医务人员,其中护士发生感染比例较高,如北京,早其中护士发生感染比例较高,如北京,早期医务人员期医务人员SARS感染率中,护士占感染率中,护士占48.8%。卫生部正式公布医院感染率为:北京卫生部正式公布医院感染率为:北京25.43%、天津、天津39.38

3、%、山西、山西17.64%。 此次此次SARS的暴发流行是以医院内传播、的暴发流行是以医院内传播、医务人员感染为突出特点的医院感染,把医务人员感染为突出特点的医院感染,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也把人们以往并未十分关注的医院地位,也把人们以往并未十分关注的医院内传播和医务人员的感染,职业暴露及职内传播和医务人员的感染,职业暴露及职业安全问题充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提醒业安全问题充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提醒我们倍加重视与防范。我们倍加重视与防范。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基本原则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基本原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不同传播途径疾病医

4、务人员的防护不同传播途径疾病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第一节第一节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一、标准预防一、标准预防 由于由于“普遍预防普遍预防”和和“体内物质隔离体内物质隔离法法”不能预防经飞沫传播性疾病,而且不能预防经飞沫传播性疾病,而且“普遍预防普遍预防”也不能防止非血源性传播疾病,也不能防止非血源性传播疾病,为此为此1996年年1月,美国医院感染控制行动指月,美国医院感染控制行动指导委员会推出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着重强导委员会推出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着重强调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职业防护。调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职业防护。标准预防的

5、概念标准预防的概念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的特点标准预防的特点 1. 1.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

6、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叉感染的危险性。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后,不论是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立即洗手。否戴手套,

7、都必须立即洗手。 2.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黏膜和皮肤前均应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黏膜和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患者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戴手套;对同一患者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洗手或手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洗手或手消毒。毒。 3.与普遍预防相同,在上述物质有可能与普遍预防相同,在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隔离衣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隔离衣或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或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被上述物质污染

8、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备应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患者、探视者与环境之间传播。医务人员、患者、探视者与环境之间传播。对于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确保在下对于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确保在下一患者使用之前进行清洁干净和消毒灭菌。一患者使用之前进行清洁干净和消毒灭菌。 5.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规程。 6.污染的物品应及时处理,避免接触患污染的物品应及时处理,避免接触患者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其他物品,引者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其

9、他物品,引起微生物传播。起微生物传播。 7.锐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针刺锐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针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须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须重新套上是时应运用器具而不能直接用手。重新套上是时应运用器具而不能直接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他操作。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坏或进行其他操作。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刀片和其他锐器应置于适输液器、针头、刀片和其他锐器应置于适当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于集中销毁;当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于集中销毁;需重复使用的锐利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需重复使用的锐利器械

10、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于运输及再处理。的容器内,以便于运输及再处理。(三)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三)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 1.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

11、分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泌物与排泄物等。 2.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飞沫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能防止空气与飞沫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飞沫隔离。 3.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二、额外(

12、基于传播途径)预防二、额外(基于传播途径)预防 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一)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一)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二)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二)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三)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三)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一)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一)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空气中的微粒( 5um大小时)在空气中大小时)在空气中播放,此时可发生空气传播。播放,此时可发生空气传播。 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

13、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包括开放性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包括开放性/活动性肺结核、水痘、麻疹等。活动性肺结核、水痘、麻疹等。 医务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除医务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除标准预防外,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标准预防外,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同时应实施空气隔离与预防,包括:同时应实施空气隔离与预防,包括: (1)无条件收治病人时,应尽快转送)无条件收治病人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传染病的医院,转送过程中至有条件收治传染病的医院,转送过程中应注意医务人员的防护;应注意医务人员的防护; (2)设立

14、隔离室,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设立隔离室,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限制患者离开隔离室,只有在十分必要下限制患者离开隔离室,只有在十分必要下才允许离开隔离室,患者离开隔离室时,才允许离开隔离室,患者离开隔离室时,接送的医务人员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接送的医务人员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口罩; (3)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间;人隔离间; (4)严格空气消毒;)严格空气消毒; (5)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 (6)医务人员进入已诊断或怀疑为开放)医务人员进入已诊断

15、或怀疑为开放性肺结核或水痘等传染病隔离房间时均应性肺结核或水痘等传染病隔离房间时均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断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溅的诊断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穿隔离衣/防护服,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防护服,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二)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二)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动到

16、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致的传播。 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包括百日咳、白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包括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炎、甲型脑脊髓炎、甲型H1NI流感等。流感等。 飞沫传播多发生于医务人员与被感染的飞沫传播多发生于医务人员与被感染的患者近距离接触(谈话、咳嗽、打喷嚏)患者近距离接触(谈话、咳嗽、打喷嚏)或进行雾化吸入、吸痰等操作时。或进行雾化吸入、吸痰等操作时。 经飞沫传播疾病的的防护除实施标准预经飞沫传播疾病的的防护除实施标准预防外,同时应实施飞沫隔离预防措施,包防外,同时应实施飞沫隔离预防措施,包括括(1)建立

17、隔离室,将患者置于单独的房)建立隔离室,将患者置于单独的房间或同一房间内安置相同疾病感染的患者,间或同一房间内安置相同疾病感染的患者,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2)尽量减少转运,)尽量减少转运,若必须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自我防护;若必须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自我防护;(3)加强通风或室内空气消毒;)加强通风或室内空气消毒;(4)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严格按照区域)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严格按照区域流程,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流程,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5)医务人)医务人员与患者近距离(员与患者近距离(1m内)进行诊疗操作时,内)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

18、生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断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喷溅的诊断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当接触患者血液、防护服,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套。(三)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三)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接触传播是

19、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触传播。 预防措施除了实施标准预防外,还应预防措施除了实施标准预防外,还应实施接触隔离预防。具体措施包括实施接触隔离预防。具体措施包括(1)建)建立隔离室;(立隔离室;(2)严格实施手卫生;()严格实施手卫生;(3)穿隔离衣;穿隔离衣;(4)限制患者离开隔离室,尽量减少转运,)限制患者离开隔离室,尽量减少转运,若必须转运患者时,患者及运送人员都要若必须转运患者时,患者及运送人员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传染和扩散;(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传染和扩散;(5)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被患者

20、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复用器械,应及时清洗干净和消毒灭菌;的复用器械,应及时清洗干净和消毒灭菌;(6)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医务人员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泄物等,医务人员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传染病物品后应摘手套、洗手房前,接触传染病物品后应摘手套、洗手和手消毒,若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和手消毒,若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套;(7)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从事可能)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或使用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隔离衣。第二节第二节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医

21、务人员职业暴露 职业危害风险的相关因素,归纳起来职业危害风险的相关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生物性原因生物性原因化学性原因化学性原因物理性原因物理性原因一、生物性职业暴露危害性一、生物性职业暴露危害性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针刺伤、锐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针刺伤、锐器伤、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接触了患者具有器伤、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接触了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容易引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容易引起生物性职业感染。起生物性职业感染。 医学文献中证实至少有医学文献中证实至少有30种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病原体或疾病可经皮肤刺伤传播,包括细菌、原体或疾病可经皮肤刺伤传播,包

22、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毒和寄生虫等。 对医务人员危害最大的有三种病原体,对医务人员危害最大的有三种病原体,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乙型肝炎病毒(毒(HBV),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此)。此外尚有梅毒疟疾。外尚有梅毒疟疾。二、化学性职业暴露危害性二、化学性职业暴露危害性 医务人员在消毒、治疗、换药等操作医务人员在消毒、治疗、换药等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清洁剂、药过程中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清洁剂、药物及有害的物质等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物及有害的物质等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病。 常见的有(常见的有(1)抗肿瘤药物:目前使用)抗

23、肿瘤药物:目前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是细胞毒制剂,具有致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是细胞毒制剂,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性。医务人员接触抗肿突变、致癌和致畸性。医务人员接触抗肿瘤药时,药物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含细胞毒瘤药时,药物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含细胞毒性的气溶胶、药液接触皮肤直接吸收;沾性的气溶胶、药液接触皮肤直接吸收;沾污后经口摄入等方式进入机体。接触剂量污后经口摄入等方式进入机体。接触剂量虽小,但接触频繁,会因蓄积作用产生远虽小,但接触频繁,会因蓄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期影响,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且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险。增高,且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险。 (2

24、)清洁剂及消毒剂:医务人员在工)清洁剂及消毒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清洁剂、消毒剂,轻者刺激作中接触各种清洁剂、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常用消毒剂如甲醛、环氧乙中毒或致癌。常用消毒剂如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是空气、物品、地面等常用的挥发性消毒是空气、物品、地面等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剂,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的程度的影响。系统均有一定的程度的影响。三、物理性职业暴露危害三、物理性职业暴露危害 医务人员在

25、工作过程中接触放射线、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放射线、激光和锐器等各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激光和锐器等各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有(常见的有(1)辐射:卫生部对)辐射:卫生部对15个省个省市的医院进行监测发现,医务人员接受辐市的医院进行监测发现,医务人员接受辐射为其他行业之首,医务人员短期接触大射为其他行业之首,医务人员短期接触大剂量的射线,会发生急性皮肤烧伤、坏死、剂量的射线,会发生急性皮肤烧伤、坏死、放射性皮炎。长期接触小剂量的辐射,在放射性皮炎。长期接触小剂量的辐射,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可能发生骨髓增殖异常。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可能发生骨髓增殖异常。白血病、其他肿瘤、胎儿畸变等。白血病、

26、其他肿瘤、胎儿畸变等。(2)锐器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锐器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不仅会引起皮肤粘膜损伤,更职业暴露,不仅会引起皮肤粘膜损伤,更危险的是感染血源性疾病。危险的是感染血源性疾病。 美国报道护理针刺伤占职业暴露的美国报道护理针刺伤占职业暴露的2/3,在所有注射针头刺伤事件中,在所有注射针头刺伤事件中,54.8%的针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我国的一项调查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我国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资料显示:1075人中有人中有866人发生过针刺伤,人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高达刺伤率高达80.6%,年人均为,年人均为3.5次,其中次,其中74.5%是被污染针头所

27、刺伤。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 调查结果显示:针头伤和锐气伤的年调查结果显示:针头伤和锐气伤的年发生率分别为发生率分别为1.3次次/人和人和1.21次次/人。人。 在所有针刺伤中,在所有针刺伤中,54.8%的针头已被患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而其中仅有者的血液污染,而其中仅有8.2%的了解自的了解自己有己有HBV、 HCV、 梅毒或梅毒或 HIV感染。感染。针刺伤后经血感染的危险针刺伤后经血感染的危险 医务人员通过被污染的医务人员通过被污染的HIV(+)针头)针头刺破或污染伤口,传染的可能性为刺破或污染伤口,传染的可能性为0.3%; 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利器刺伤,感染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利器刺伤,感

28、染的机会为的机会为6%30%。只要。只要0.01ml的含有的含有HBV(+)的血液进入体内,就可以感染)的血液进入体内,就可以感染HBV; 若被带丙肝病毒污染的利器刺伤,受若被带丙肝病毒污染的利器刺伤,受者有者有3% 10%的机会感染。的机会感染。第三节第三节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不同传播途径疾病 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的防护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同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同时会把感染传播给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时会把感染传播给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起到媒介作用,做好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起到媒介作用,做好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具有预防与控制工作,对医务人员和患

29、者具有双重的保护作用,无论经何种传播途径传双重的保护作用,无论经何种传播途径传播的疾病,医务人员的防护必须坚持和遵播的疾病,医务人员的防护必须坚持和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下面介绍医务人员如何循标准预防原则。下面介绍医务人员如何防护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经消化道传播疾防护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经接触传播、经血源性传播疾病。病、经接触传播、经血源性传播疾病。一、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一、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 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 肺结核、肺结核、SARS、支原体肺炎、衣原、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嗜肺军团菌肺炎、流感、肺炭疽、体肺炎、嗜肺军团菌肺炎、流感、肺炭疽、麻疹、呼吸

30、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脑脊髓膜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炎、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等。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如下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如下(1)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2)应)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

31、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3)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当接触患者血液、防护服,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戴手套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戴手套;(4)严格空气消毒。)严格空气消毒。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

32、准预防的基础上,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如下: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如下:(1)早期发)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2)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3)与患者近距离()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

33、目镜或防护面罩,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穿隔离衣/防护服,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防护服,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戴手套。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戴手套。(4)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如果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不慎溅洒于如果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不慎溅洒于皮肤或粘膜,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流动皮肤或粘膜,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黏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然后用肥皂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然后

34、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部位的局水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部位的局部挤压。伤口冲洗后,再用消毒液如部挤压。伤口冲洗后,再用消毒液如0.5%的碘伏或的碘伏或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伤的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口。二、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预防二、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预防 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有甲型肝炎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有甲型肝炎(HAV)、戊型肝炎()、戊型肝炎(HEV)、幽门螺杆)、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轮状病菌、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轮状病毒及大肠埃希菌感染等。毒及大肠埃希菌感染等。 其传播途径有其传播途径有(1)经水传播()经水传播(2)经)经食物传播(食物传

35、播(3)经接触传播()经接触传播(4)经昆虫传)经昆虫传播。播。 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措施: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措施:(1)早期发现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及时进)早期发现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及时进行隔离(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体感染同住行隔离(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体感染同住一室)治疗;一室)治疗;(2)对于肠道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可采取)对于肠道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可采取医学观察、留验、检疫、给予预防接种和医学观察、留验、检疫、给予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药物预防;(3)注意手卫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注意手卫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摘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摘手套后洗手

36、和手消毒;手套后洗手和手消毒;(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5)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6)医务人员保护性措施包括加强锻炼、)医务人员保护性措施包括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抗病增强体质,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抗病防病的能力;进行主动免疫(接种疫苗、防病的能力;进行主动免疫(接种疫苗、菌苗等),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或进菌苗等),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或进行被动免疫,使机体获得免疫力。行被动免疫,使机体获得免疫力。 如果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不慎溅

37、洒于如果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不慎溅洒于皮肤或粘膜,处理方法同经呼吸道传播疾皮肤或粘膜,处理方法同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病的预防。三、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三、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经接触传播的疾病经接触传播的疾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多巨细胞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多重耐药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重耐药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感染等。 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措施: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措施:(1)将患者收入隔离病房或同种病原体感)将患者收入隔离病房或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同住一室;染患者同住一室;(2)注意手卫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注意手卫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38、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摘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摘手套后洗手和手消毒;手套后洗手和手消毒;(3)进入隔离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进入隔离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按要求悬挂 ,每天,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更换清洗与消毒;(4)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5)对于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务)对于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务人员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人员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6)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如果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不慎溅洒于如果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不慎

39、溅洒于皮肤或粘膜,处理方法同经呼吸道传播疾皮肤或粘膜,处理方法同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病的预防。四、经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四、经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经血源性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乙型肝炎经血源性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HIV)、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HGV)、)、EB病病毒感染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毒感染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其中最危险的其中最危险的3种病原体为种病原体为HIV、HBV、HCV。 感染途径主要为:感染途径主要为:(1)医务人员通过

40、医疗操作,经血与血的)医务人员通过医疗操作,经血与血的接触传给患者或患者传给医务人员;接触传给患者或患者传给医务人员;(2)医务人员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伤,)医务人员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伤,病原体进入血液而感染,临床多见于医护病原体进入血液而感染,临床多见于医护人员,尤以护士为多。人员,尤以护士为多。 血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血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 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外科手术、口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外科手术、口腔科、内镜、实验室等医务人员。腔科、内镜、实验室等医务人员。1.医务人员保护措施:医务人员保护措施:(1)当皮肤与血液、体液、组织液、黏膜、)当皮肤与血液、体液、组织液、黏膜、血制品等直

41、接接触时,应戴手套;血制品等直接接触时,应戴手套;(2)当存在血液和体液飞溅、泼溅和喷溅至)当存在血液和体液飞溅、泼溅和喷溅至眼、口和其他黏膜时,应戴防护性眼罩和眼、口和其他黏膜时,应戴防护性眼罩和口罩;口罩;(3)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4)正确处理锐器;)正确处理锐器;(5)不要将针头重新戴帽、折断或进行其他)不要将针头重新戴帽、折断或进行其他人工操作;人工操作;(6)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场所进)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场所进食及吸烟或其他;食及吸烟或其他;(7)不得将食物饮料存放在放置感染性材料)不得将食物饮料存放在放置感染性材料的冰箱内;的冰箱内;(

42、8)凡与血液或感染性物质接触后的所有设)凡与血液或感染性物质接触后的所有设备、环境和物体表面均应消毒;备、环境和物体表面均应消毒;(9)离心或处理血液时如存在溅泼、飞溅或)离心或处理血液时如存在溅泼、飞溅或产生气溶胶危险时,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内产生气溶胶危险时,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内进行;进行;(10)个人防护设施在离开工作场所时应立)个人防护设施在离开工作场所时应立即除去,将所有的污染物放在特定的区域即除去,将所有的污染物放在特定的区域进行清洗、去污和其他处理。进行清洗、去污和其他处理。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实发

43、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由近心段向远心段轻轻挤压,)如有伤口应当由近心段向远心段轻轻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液,如用70%乙醇溶液或乙醇溶液或0.5%聚维

44、酮碘溶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黏膜,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追踪血清学病毒抗原、抗体检查;)追踪血清学病毒抗原、抗体检查; (5)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到院感科填)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到院感科填写登记,持卡到门诊部,由门诊部及时安写登记,持卡到门诊部,由门诊部及时安排必要的预防接种。排必要的预防接种。 3.医务人员中三种最危险病原体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三种最危险病原体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与职业防护(1)HIV的暴露与防护的暴露与防护 南非的一项研究发现医务人员感染艾南非的一项研究发现医务人员感染艾滋病

45、的比例为滋病的比例为15.7%,其中护理人员的感染其中护理人员的感染比例为尤其高,感染大多与医务人员沾染比例为尤其高,感染大多与医务人员沾染了了AIDS患者血的空心针头刺伤皮肤有关,患者血的空心针头刺伤皮肤有关,其次为被沾染患者血源的设备所刺伤。其次为被沾染患者血源的设备所刺伤。 对可能暴露与对可能暴露与HIV患者血液、体液的医患者血液、体液的医务人员,为了降低务人员,为了降低HIV传播的风险,必须接传播的风险,必须接受相关预防知识与预防措施的培训,最主受相关预防知识与预防措施的培训,最主要的是坚持标准预防,安全使用器械,减要的是坚持标准预防,安全使用器械,减少利器的暴露。少利器的暴露。 对已

46、发生暴露的医务人员,及时进行对已发生暴露的医务人员,及时进行血清学监测和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应血清学监测和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小时。 HBV的暴露与防护的暴露与防护 HBV有很高的传染性,能够传播有很高的传染性,能够传播HBV的机体物质有血液和血液制品、唾液、脑的机体物质有血液和血液制品、唾液、脑脊液、腹腔积液、心包液、滑膜液、羊水、脊液、腹腔积液、心包液、滑膜液、羊水、精液、阴道分泌物和其他含有血液的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其他含有血液的体液

47、等。等。 医务人员被医务人员被HBsAg阳性患者用过的针阳性患者用过的针刺伤皮肤后,在缺乏暴露后预防措施的情刺伤皮肤后,在缺乏暴露后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况下,HBV感染的危险性为感染的危险性为30%,发展成,发展成急性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急性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5%.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率为的预防措施,有效率为90%99%,该疫,该疫苗同时也对丁肝有保护作用。建议乙肝表苗同时也对丁肝有保护作用。建议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所有医护人员都要全程接种面抗原阴性的所有医护人员都要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 如果已知暴露来源于如果已知暴露来源于HBsA

48、g阳性的患阳性的患者,应在者,应在24小时内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小时内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同时首次接种乙肝疫苗。随后在白注射。同时首次接种乙肝疫苗。随后在1个月和个月和6个月后再次接种疫苗。半年至一年个月后再次接种疫苗。半年至一年进行血清学检查。进行血清学检查。HCV的暴露与防护的暴露与防护 职业性血液暴露后职业性血液暴露后HCV的平均感染率的平均感染率介于介于HIV和和HBV之间,之间,HCV主要经血液传主要经血液传播,也可经性传播,但不常发生,刺伤使播,也可经性传播,但不常发生,刺伤使是唯一与感染有关的独立因素。对丙型肝是唯一与感染有关的独立因素。对丙型肝炎的暴露,目前尚未建立有效

49、的预防措施。炎的暴露,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于暴露后医务人员应于暴露后4个月个月6个月进行抗个月进行抗HCV、丙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查,也可)检查,也可适当延长期限或追踪检查的次数。适当延长期限或追踪检查的次数。第四节第四节 针刺伤、锐器伤的预防与处理针刺伤、锐器伤的预防与处理 针刺伤与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针刺伤与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据美国据美国CDC报道美国每年至少发生报道美国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万次针刺伤,其中针刺伤,其中100%与感染性血液、体液、分泌与感染性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接触有

50、关。我国每年各种注射物、排泄物接触有关。我国每年各种注射30亿次,亿次,针刺伤与锐器伤针刺伤与锐器伤100万人次左右。护士是针刺伤万人次左右。护士是针刺伤与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多发生于回套与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多发生于回套针头或销毁注射器,已成为临床医务人员主要的针头或销毁注射器,已成为临床医务人员主要的职业伤害。职业伤害。 针刺伤与锐器伤在临床发生率极高,针刺伤与锐器伤在临床发生率极高,是直接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是直接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经血传播病原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经血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的主要途径,但在我国直至今日,针刺伤与

51、但在我国直至今日,针刺伤与锐器伤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是最常见锐器伤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与职业感染,却未引起医务人的职业伤害与职业感染,却未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员的高度重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任小英、邓敏等院任小英、邓敏等2002年年1月对月对343名护理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针刺伤发生率为人员进行调查发现,针刺伤发生率为88.1%,主要是在进行注射、采血、处理,主要是在进行注射、采血、处理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过程中发生,发生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过程中发生,发生频次为频次为1068次,占针刺伤总数的次,占针刺伤总数的6

52、2.7%。 不同职称、不同操作环节、不同科室不同职称、不同操作环节、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存在显著性差异,从的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所有针刺伤和锐器伤的发生过程中,护理所有针刺伤和锐器伤的发生过程中,护理人员危险比例高达人员危险比例高达96%以上,其次是医生以上,其次是医生84.6%,技术人员,技术人员66.8%。 最易发生针刺伤和锐器伤频率较高的最易发生针刺伤和锐器伤频率较高的科室为:治疗室、急诊室、输液室、手术科室为:治疗室、急诊室、输液室、手术室、室、ICU等。等。与锐器刺伤、针刺伤有关的操作与锐器刺伤、针刺伤有关的操作1.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和将用过的锐器

53、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时;清洗时;2.将针套套回针头时;将针套套回针头时;3.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时;时;4.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 ;5.用注射器后未及时处理针头。用注射器后未及时处理针头。锐器伤与针刺伤的预防原则锐器伤与针刺伤的预防原则1.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2.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3.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4.禁止针等锐器物回帽;禁止针等锐器物回帽;5.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针等锐器物放入防水使用者必

54、须将用后的针等锐器物放入防水耐刺的专用利器收集盒内。耐刺的专用利器收集盒内。锐器伤与针刺伤的处理措施锐器伤与针刺伤的处理措施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肥皂和清水冲洗;若是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生理盐水冲洗。2.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用肥皂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并挤出伤口局部的血液。和流水冲洗伤口,并挤出伤口局部的血液。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意外受伤后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

55、并填写报表,必须在并填写报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等的基础水平检查。4.可疑暴露于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感染的血液、体液时,视伤者的情况采取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视伤者的情况采取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和白和/或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5.可疑暴露于可疑暴露于HC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尽快于暴露后做HCV抗体检查。抗体检查。6.可疑暴露于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短感染的血液、体液时,短时间内口服抗病毒药,尽快于暴露后检测时间内口服抗病毒药,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然后行周期性复查(如抗体,然后行周期

56、性复查(如6周、周、12周、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初的6周周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要采取安全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要采取安全措施。措施。第五节第五节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医疗机构所提供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各种防护用品,是避免职业感染的一项的各种防护用品,是避免职业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要求所有医务人员都必重要措施。因此,要求所有医务人员都必须熟练掌

57、握各种防护用品(如口罩、隔离须熟练掌握各种防护用品(如口罩、隔离衣、帽子、手套等)的使用目的、穿戴指衣、帽子、手套等)的使用目的、穿戴指征、程序及使用方法。征、程序及使用方法。一、戴口罩一、戴口罩(一)口罩的防护原理、分类及分级(一)口罩的防护原理、分类及分级1.防护原理:口罩的防护功能主要基于防护原理:口罩的防护功能主要基于(1)过滤功能:口罩可由特殊的材质与普)过滤功能:口罩可由特殊的材质与普通面纱织成,具有滤过作用;通面纱织成,具有滤过作用;(2)吸附功能:口罩自身可具有一定的静)吸附功能:口罩自身可具有一定的静电作用,必要时可加用静电滤网层,可将电作用,必要时可加用静电滤网层,可将病原

58、微生物吸附在口罩外层;病原微生物吸附在口罩外层;(3)杀灭功能:口罩的材质如添加二氧化)杀灭功能:口罩的材质如添加二氧化钛光媒体,则具有杀菌功能。钛光媒体,则具有杀菌功能。2.口罩的分类:口罩的分类: 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3.分级: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对口罩的分级均制订分级: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对口罩的分级均制订有不同的标准,我国于有不同的标准,我国于2003年年4月月29日发布并实日发布并实施了最新国家标准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施了最新国家标准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2003)和普通脱脂纱布口罩)和普通脱脂纱布口罩(GB190842-20

59、03)。其中医用防护口罩技术)。其中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规定: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要求规定: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95%.(二)口罩的选择(二)口罩的选择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可佩带纱布口罩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可佩带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佩戴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佩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佩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戴

60、医用防护口罩。(三)(三)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1.1.将将口口罩罩罩罩住住鼻鼻、口口及及下下巴巴,口口罩罩下下方方带带系于颈后系于颈后, ,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2.2.将将双双手手指指尖尖放放在在鼻鼻夹夹上上,从从中中间间位位置置开开始始,用用手手指指向向内内按按压压,并并逐逐步步向向两两侧侧移移动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3. 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调整系带的松紧度。(四)摘口罩方法(四)摘口罩方法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2.先解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先解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

61、带。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在医疗废物容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在医疗废物容器内。器内。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不应一只手捏鼻夹。不应一只手捏鼻夹。2.2.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3.3.口口罩罩必必须须清清洁洁、干干燥燥,潮潮湿湿后后、受受到到患患者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4.4.戴戴上上口口罩罩后后,不不可可悬悬于于胸胸前前,更更不不能能用用污污染手触摸口罩,切忌随意挂在脖子上。染手触摸口罩,切忌随意挂在脖子上。5.5.离离开开污污染染区区前前应应将将口口罩罩放放入入医医疗疗废废物物容容器器内内,便便于于集集中中处处理理;

62、弃弃置置口口罩罩后后需需清清洁洁双双手。手。6.6.每每次次佩佩戴戴医医用用防防护护口口罩罩进进入入工工作作区区域域之之前前,应应进进行行密密合合性性检检查查。检检查查方方法法:将将双双手手完完全全盖盖住住防防护护口口罩罩,快快速速的的呼呼气气,若若鼻鼻夹夹附附近近有有漏漏气气应应调调整整鼻鼻夹夹,若若漏漏气气位位于于四四周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7.7.口口罩罩戴戴好好后后不不要要随随意意调调整整,更更不不要要脱脱下下后后再再戴戴上上。由由于于口口罩罩只只是是单单面面具具有有防防护护作作用用,因因此此不不能能两两面面交交替替使使用用,否否则则会会将将外外层层之之病原微生物

63、吸入人体引发疾病。病原微生物吸入人体引发疾病。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作用作用 可有效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可有效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溅入医务人员眼睛、面部皮肤及粘膜。溅入医务人员眼睛、面部皮肤及粘膜。选择要求选择要求 应符合(应符合(DB11/188-2003DB11/188-2003)医用防护)医用防护镜技术要求中的标准,防护眼罩及防护镜技术要求中的标准,防护眼罩及防护面罩应有弹性佩戴装置。面罩应有弹性佩戴装置。 应用指征应用指征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

64、时。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面罩。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懈。2.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三、隔离衣的使用三、隔离衣的使用穿隔离衣指征:穿隔离衣指征:1.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

65、者如传染病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病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2.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时。3.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物喷溅时。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2.2.穿穿前前应应检检查查有有无无破破损损;穿穿时时勿勿使使衣衣袖袖触触及及面面部部及及衣衣领领。发发现现有有渗渗漏漏或或破破损损应应及及时时更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

66、3.3.隔隔离离衣衣每每天天更更换换、清清洗洗与与消消毒毒,遇遇污污染染随随时更换。时更换。四、手套的使用四、手套的使用手套的作用手套的作用1.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给患者。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给患者。2.预防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医务人员。预防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医务人员。3.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 手套的选择要求手套的选择要求 应符合应符合GB10213-1995GB10213-1995一次性使用橡胶检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查手套 或符合或符合GB7543-1996GB7543-1996橡胶医用手套的标橡胶医用手套的标准

67、。准。手套的分类手套的分类 清洁手套清洁手套 无菌手套无菌手套 选用指征选用指征 选用原则:根据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选用原则:根据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和规格的手套。 应用指征:应用指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膜时,应戴无菌手套。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2.2.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3.3.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4.4.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5.5.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6.6.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