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9388715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DF 页数:98 大小:6.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测量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 1 至第 2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情景图,蜡笔,尺子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

2、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采用小组(建议4 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

3、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 毫米。3、建立 1 毫米的概念。- 1 -(1)认识学生尺上的 1 毫米有多长。(2

4、)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 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 1 厘米里面有多少个 1毫米。(3)闭上眼睛想一想 1 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 1 厘米和 1 毫米,你发现了什么?生 1: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生 2:从学生尺中,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 厘米=10 毫米。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交流:1 厘米10 毫米板书:1 厘米=10 毫米5、举例说明 1 毫米的长度。手比划一下 1 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 1 毫

5、米。”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数学课本第 3 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 1、2 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 厘米=10 毫米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 1 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体验 1 分米的长度。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

6、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体验 1 分米的长度。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 2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师: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汇报)2、量一量。(1)看来同

7、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用尺子量)(2)动手实践。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4、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 0 刻度到刻度 10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 1 分米。板书:板书:1 1 分米分米=10=10 厘米厘米5、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 1 分米。6、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7、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分米有多长。8、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教具让学生认识几分米。9、用分米量。量绳子的长度(

8、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量完后学生汇报交流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一的第 3 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 9 分米()(2)一张床长 5 分米()(3)小明高 14 分米()(4)一支毛笔长 2 分米也就是 20 厘米()3、填空:5 分米=()厘米=()毫米 30 毫米=()分米40 毫米=( )厘米=()分米 2 米=()厘米四、课堂作业:1、口算:183= 3400-300= 120+400= 217=67= 455=2、填空:3 厘米=()毫米()厘米=5 分米 6 分米=()厘米100 毫米=()厘米()分米=4 米 60 毫

9、米=()厘米3 厘米 5 毫米=()毫米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1 分米=10 厘米 1 米=10 分米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3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 毫米、分米的换算毫米、分米的换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换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2、通过观察测量和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3、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

10、教学难点: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楼房高135 厘米小红身高60 厘米小刀长15 米黑板长18 厘米铅笔长4 米二、按要求画线段。1、画一条 35 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比 35 厘米短 10 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 1 分米长的线段。三、提问: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请大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 米=()分米1 分米=()厘米1 厘米=()毫米- 4 -教师小结: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四、完成教科书 P6 第 4 题。(1)1 米-2 分米=()分米提问:米和分米都是什么单位?那 1 米减 2 分米该怎样算呢?(2)14 厘米

11、+26 厘米=()分米提问:这一道题又该怎样思考呢?这道题和刚才的题有什么区别呢?五、学生独立练习。24 厘米+56 厘米=()毫米=()厘米35 厘米+25 厘米=()厘米=()分米78 厘米-38 厘米=()厘米=()分米82 厘米-42 厘米=()毫米=()厘米1 米-7 分米=()分米1 厘米-6 毫米=()毫米六、完成教科书 P6 第 5 题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讲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单位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单位换算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课后反思:课后反

12、思:- 5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 P7P8“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知道 1 千米(公里)=1000 米。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

13、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1、走 100 米的路大约需要 200 步。2、沿学校 200 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 3 分钟。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从遂宁到成都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初步建立 1 千米的概念。引导: 对于 “千米” 这位新朋友, 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1 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 1 千米有多长?学生回答后

14、教师板书:1 千米(公里)=1000 米。2、进一步建立 1 千米的表象。联系实际: 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 1 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 1 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3、估计 1 千米的距离。(1) 、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 1 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2) 、引导: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 1 千米,1 千米究竟有多长?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 1 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5、进一步估计: (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师:老师还准备了

15、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 1 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 (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6、了解用途、体会价值。(1)引导学生举例。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 Km 来表示。 (板书:公里、KM) ,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6 -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2)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 ,我们一起来看看:A、 (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 9 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 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

16、考的过程吗?(板书:9 千米=9000 米) B、 (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 )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 80 千米。 C、 (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 15 千米。 D、 (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 410 千米。E、 (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 6700千米。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 1 题和第 4 题。四、课堂作业:填上正确的长度单位。飞机每小时行 1800()自行车每小时行

17、 15()学校操场的跑道长 400()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 1157()武汉长江大桥长 1670()李林每小时走 5()汽车每小时行 60()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感觉如何?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1 千米(Km)=1000 米 1 千米=1 公里(Km)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 P8 例 5 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千米与米、米与千米的进率及换算。- 7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长

18、度单位间换算及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回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 千米=()米 3 米=()分米 7 分米=()厘米60 毫米=()厘米 300 厘米=()米 1000 米=( )千米并让学生说说 7 分米=70 厘米,60 毫米=6 厘米是怎么想的。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出示题目:3 千米=()米(1)教师问:3 千米等于多少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协作共同完成)(2)汇报讨论结果:3 千米=3000 米,1 千米是 1000 米,3

19、千米是 3 个 1000 米,就是 3000米。教师在这里可以多让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只要说对了其它方法也可以。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下列练习题,以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9 千米=()米4 千米=()米2 千米=()米5 千米=()米以上这些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出示题目:5000 米=()千米(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2)引导观察:两个小题中等号二边的长度单位起了什么变化?数字是怎么样变化的?3、反馈练习:完成课本第 8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完成练习二第 3 题:提醒学生看清

20、单位名称2、 完成练习二第 4 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出行方式及所需的时间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3、 作业:练习二第 5 题,这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课后交流。4、 第 6 题为完成作业的同学准备,提示学生早上 8 时出发到中午 12 点一共有几个小时,汽车就行驶了几个小时(共行驶了4 个小时)汽车一小时行80 千米,四个80 千米是 320 千米,所以中午 12 点可以到达。四、课堂作业:(1) 、9 千米=()米 1000 米=()千米7 米=()分米 20 分米=()米8000 米=()千米 300 毫米=()厘米3 米=()厘米 400

21、 厘米=()米(2) 、21 千米-9 千米=()千米 18 千米-8 千米=()千米2 千米+5 千米=()千米 6000 米+2000 米=()千米- 8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000 1000 米米=1=1 千米(公里)千米(公里)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六课时:吨的认识第六课时:吨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 P11 页的例 6 和、P12 页的例 7。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 1 吨1000 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

2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1 吨1000 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 吨”。这是什么意思? 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二、探索交流、解决

23、问题。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 千克)(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 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 40 千克的水?(3)学生排队尝试。(4)这样的一桶水是10 千克,4 桶这样的水是 40 千克,100 桶这样的水是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5)谁听清楚了 1 吨就是()千克?(板书 1 吨=1000 千克)(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 1 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 1 吨的印象。(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4、(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3)如果按每个同学 25 千克计算,4 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 1000 千克重,也就是 1 吨。(4)让 40 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 40 名学生的群体。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 吨,你能用吨来- 9 -说一句话吗?一头牛重 500 千克,2 头牛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一袋水泥重 50 千克,20 袋水泥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一桶油重 200 千克,5 桶油重 1000 千克,就是 1 吨。一头猪重 100 千克,10 头猪重 1000 千

25、克,也就是 1 吨。(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4、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 7。(2)汇报交流。(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 1 一题和第 2 题。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 2 题和练习三中的第 3 题和第 4 题。四、课堂作业:1、把合适的体重和相对应的动物连起来。熊猫狗大象鲸鱼50 吨80 千克6 千克4

26、 吨2、在一辆载重 2 吨的货车上,装 6 台重 300 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3、用两辆载重 2 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吨的认识1 千克=()克1 吨=()千克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10 -第七课时:练习课第七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14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

27、的数学。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1 千米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 1 克、1 千克、1 吨有多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 14 页的内容。1、学生自学。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 8 吨,。(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11

28、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生 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 40 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 2 千米。三、全课总结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八课时:单元综合练习第八课时:单元综合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树高约 1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 42()一块橡皮长约 4()一壶色拉油重 5()一只曲别针重约 2()一头牛的体重约 250()2、在里填上、或=。6 厘米60 毫米50 千米400 厘米800 克1 千克2 米19 分米3 吨3000 千克6 吨7 千克3、我估计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我估计

29、音乐老师的体重大约是()。二、判断对错,我能行。1、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 25 千克,40 个学生的体重就是 1 吨。(2、丽丽的身高是 136 分米。()3、1200 千克-200 千克=1000 吨。()4、3000 米+8000 米=11 千米()5、1 千克棉花比 1 千克盐重。()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2 -)1、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A、90 千米B、90 米C、90 分米2、一张课桌高约()。A、70 毫米B、70 厘米C、70 分米3、一个西瓜重约 5()。A、克B、千克C、吨4、小红走 1 千米大约需要()。A、50 秒B、12 分钟C、1 小时

30、四、解决问题。聪聪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3 千米。聪聪早晨从家到学校,中午放学回到家,这两次一共要走多少千米?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九、十课时单元测试第九、十课时单元测试第十一、十二课时测试讲评第十一、十二课时测试讲评- 13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第一课时:连续进位加法第一课时: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连续进位加法。 (教科书 P15P16 的例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难

31、点教学难点: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复习引入:1、列竖式计算:63+29=34+58=师: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把自己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2、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口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1、出示 15 页挂图。师:图中画了哪些动物?师:这些是我国部分动物,东北虎属于哺乳动物。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类动物,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到现在为止,我国有哪些动物受到认为和自然界的影响濒临灭绝的威胁,我们要大力倡导同学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请看下表就是我国部分动物种类,以及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类。中国部分动物种

32、类统计表类群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2、学习例 1。(1) 师: 中国特有的爬行动物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 师板书:98+25师:谁会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在讲解。 )9 8 + 2 5 =98+25- 14 -已知种数5811244376284中国特有种数110982530濒危和受威胁种数134182177师:看了这个表,你想对大家说什么?123个位:8 加 5 得 13,在个位上写 3,向十位进 1。十位:9 加 2 得 11,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 1 得 12,这时十位上写 2,向百位进 1。百位:因为十位满了一个十,所以向百位进 1,此时百位就

33、写 1。(2)师:与复习题 63+29 比较,有什么区别?6398+29+2592123区别:复习题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而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 1 个十,并没有满十个十。例题1,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而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 个十,又满了十个十,这时要再向百位进 1.也就是说:复习题不是连续进位加法,而例题 1是连续进位加法。3、练习。(1)完成 P17 “做一做”的第 1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四道题有什么共同特征?(2)完成 P16“做一做”的第 2 题。生先独立完成,再讲评,并说说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么算?三、自主练习。1、完成 P17

34、练习四的第 1 题。2、完成 P17 练习四的第 2 题。追问:还可以求什么?3、完成 P17 练习四第 3 题。四、课堂作业。1、列竖式计算。43+69=42+87=95+39=62+48=37+59=63+59=75+87=92+37=2、计算47694329+36+ 54+ 88+ 92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连续进位加法连续进位加法6398+29+2592123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15 -第二课时:进位加法第二课时:进位加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进位加法(教科书 P18 例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2、

35、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让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万以内的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 8 6 4 1 2 5 + 3 7 + 5 9 + 3 9 62、估算,说出你是根据什么进行估算的?49+51= 64+32= 78+45=二、探究学习。1、学习例 2。(1)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类群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已知种数5811244376284中国特有种数110982530濒危和受威胁种数134182177师:我国部分动物已知种数中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一共有

36、多少种?生独立列式。师板书:376+284师:我们不用笔算,先来估一估,它们的和大概是多少?估算的根据是什么?(2)笔算 376+284 的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 376+284=660(种) 3 7 6 + 2 8 4 6 6 0个位:6 加 4 得 10,个位写 0,向十位进 1。十位:7 加 8 得 15,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 1,得 16,十位上写 6,向百位进 1。百位:3 加 2 得 5,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 1,得 6,百位上就写 6。2、总结加法计算法则:- 16 -师:两数相加,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百位与百位对齐。一句话:相同

37、数位对齐。 )从哪一位算起?如果个位满十应该怎么办?十位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小结:两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小结:两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 1。3、反馈练习。完成第 18 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练习五第 1、2 题。在同样方框内填入同样数字、 (设计新颖多样的练习,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得发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

38、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堂作业:1、2 7 83 9 27 0 94 3 7+6 5 3+5 4 9+ 3 9 5+ 5 9 62、果园里有桃树 458 棵,梨树比桃树多 69 棵。梨树有多少棵?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进位加法进位加法 3 7 6两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 + 2 8 4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 6 6 0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三课时:进位加法练习第三课时:进位加法练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进位加法练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让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

39、重点:熟练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17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计算熟练、准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复习。1、口算:90+56068-2378+437+26280+50045-19150-60620+8039+52、笔算。2 6 33 5 47 4 8+ 6 0 5+7 6+ 2 5 2二、自主练习。1、完成第 20 页练习五的第 5 题。师:你想怎样做?(提醒学生先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相同得数的两个算式用线连起来。)学生先独立做,再讲评。2、完成第 20 页练习五第 6 题。学生先独立做,再讲评。3、完成第 20 页练习五第 7 题。1 3 5错误的原因:两个数相加时,相同数位要对

40、齐。+6 9也就是说:1 3 58 2 5+6 92 0 44 2 7错误的原因:两个数相加,哪个数位上的两个数相+5 4 3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也就是说:个位上的 79 6 0加 3 得 10,满十了,要再个位上写 0,向十位进 1。十位上的 2 加 4 得 6,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 1。1 6 2错误的原因:两个数相加,哪一位上的两个数相加+ 9 5 9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这道题个位上的 2 加 9 得 11,1 0 1 1个位上写 1,向十位进 1 ,十位上的 6 加 5 得 11,要再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得 12,这时要在十位上写 2,向百位进 1。百位上的 1 加 9 得

41、10,要再加上十位上进上来的 1,是 11,这时要在百位上写 1,向千位进 1。而这道题十位和百位都没有加上进位上来的 1。4、完成第 20 页练习五第 8 题。- 18 -师:那两个数相加得 100?你想怎样做?请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然后把讨论的方案告诉大家。完成这道题时,要采用估算的方法。56360091590046450064660087390079280035140085100208200127100师:估一估,那两个数相加等于 1000?(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多动脑筋,多思考。)5、完成第 20 页练习五第 9 题。师:要认真审题,星期天的早晨,小君要去哪几个地方?(学生合作学习

42、,小君有几种走法可供选择?走哪条路最近?)三、综合练习。1、计算并说说两个数相加应该怎样算?4 1 93 6 8 34 3 0 96 2 3 8+ 5 0 6+6 7 9+ 1 6 9 1+ 2 0 7 92、一艘客船有乘客 278 人,到了一个港口上来 56 人,这时船上有乘客多少人?3、新华书店运来一批十万个为什么,卖了 247 本,还剩 103 本。运来了多少本?板书设计:板书设计:2 6 33 5 47 4 8+ 6 0 5+7 6+ 2 5 2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四课时:连续退位减法第四课时: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连续退位减法。(教科书 P22P23 页的例 1。)教学目

43、标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 0 的连续退位减法。3、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 0 的连续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连续退位的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20-1712-817-915-923-1833-1414-719-819-1163-2435-1743-182、计算:- 19 -4 8 52 9 8+ 3 7 6+ 9 8 3师:万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应该怎样计算?3、列式计算:148-39

44、=263-13=师: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 当 10,与个位的数合起来继续减。 )二、探究学习。1、出示第 22 页彩图。师:这是美丽的云南,云南省有许多的自然风光,如昆明有大理有丽江有(介绍完后剩下示意图。 )从昆明到丽江有 517 千米。师:348 千米表示什么?(昆明到大理的路程。 )517 千米表示什么?(从昆明到丽江的路程。 )那我们从昆明出发,已经走了 348 千米,我们现在到哪里了?(到大理)要到丽江还有多远?请个同学上来指一下这段路程。2、学习例 2。(1)师:我们从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用下面这一线段来表示。昆明大理丽江师:从昆明到丽江途

45、中要经过哪里?路程又是多少?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从大理道丽江的路程该怎样求?谁会列式?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2)请你们观察 22 页的图与 23 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识图能力的培养不是容易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图意,需要直观与抽象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如何解决两地间的距离问题。 )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又什么办法?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然后找几个同学汇报

46、方法。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方法好?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517-348 应该怎么计算的?一边板演,一边说竖式计算的步骤,全班一起做到下图的步骤。- 20 -接下来给 2 分钟时间,请你和同桌或者小组内的同学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做。讨论结束后,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同时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然后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由于学生已有相关的知识做铺垫,我放心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感悟,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同学们听,在学生中产生共鸣,效果更好。 )个位:7 减 8 不够减,向被减数的十位退 1 当十,与个位上的 7 相加得 17,17-8=9。十位:1 先减去退位点

47、 1 得 0,0 减 4 不够减,向被减数的百位退 1 当十,与十位上的 0相加得 10,10-4=6。百位:5 先减去退位点 1 得 4,4 减 3 得 1,在百位上写 1。小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 1 当 10,与本位上的数相加后继续减,退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 1 后再计算。 (要注意:认真书写,仔细计算)(3)独立完成 25 页第 1、4 题(4)判断对错: 6 3 8 7 4 0 8 2 1 5 1 4- 5 9 - 5 6 7 - 7 3 4 - 3 8 6三、课堂练习。1、列式计算。(1)296

48、 比 384 少多少?(2)比 735 少 86 的数师多少?2、列竖式计算。1123-995= 5230-4697=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6 3 8 7 4 0 8 2 1 5 1 4 - 5 9 - 5 6 7 - 7 3 4 - 3 8 6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五课时:被减数中间、末尾有第五课时:被减数中间、末尾有 0 0 的退位减法的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 0 的退位减法。 (P24 例 2 和例 3。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 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

49、些减法的简便算法。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 0 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21 -80-3= 100-10= 1000-200= 900-608000-1000= 800-50= 410-40= 700-702、计算。 3 1 6 4 9 8 7 - 2 1 7 - 2 9 9 8师:学生独立练习后再讲评,并说说每一位数的退位过程。二、探究学习。1、学习例 2: 507-348=让学生先试算出得数,再通过竖式讲解。

50、 5 0 7 - 3 4 8个位:7 减 8 不够减,从十位退 1,十位上是 0,应从百位退 1,当作10 个十,再从十位上退 1 给个位,当作 10 个一,这时十位就剩 9 个十。十位退的一个 10 与个位的 7 相加得 17,17-8=9。十位:从百位上退1 后,十位上是10,又退给个位1 个十,十位上是9,9-4=5,十位上写5。百位:百位是 5,退给十位一个十后,剩下 4,4-3=1,百位上写 1。最后结果是 159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接下来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学习例 3,怎样计算

51、500185?(在计算退位减法时,当被减数连续两次不够减要连续两次由前一位退一,又加又减,计算上的思维过程比较复杂,要重点加以引导,加强联系,建立清晰的表象。 )(1)想想:运用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呢?分小组合作学习,把你的想法同小组的同学说说。(2)班内汇报交流。给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体验一题多解的思路。方法 1:可以把 185 看作 100+85500-185 就可看成从 500 里减去 100 再减 85。500-100=400,400-85=315方法 2:185 接近 200,比 200 少 15。500-185 页可以看成 500

52、里减去 200,多减了15,要再加15。500-200=300,300+15=315。方法 3: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怎样用竖式计算。(3)学习竖式计算,请一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 0 0 1 8 53 1 5个位:0 减 5 不够减,从十位退 1,十位上是 0,从百位退 1,当作 10 个十,再从十位上退 1 给个位,当作 10 个一,这时,十位就只剩下 9 个十。十位退的 1 个十,与个位的 0相加得 10,10-5=5,在个位上写 5。十位:从百位上退 1 后,十位上是 10,又退给个位 1 个十,十位

53、上就是 9,9-8=1,十位上写 1。- 22 -百位:原来是5,退给十位1 个十后,剩下 4,4-1=3,在百位上写3,最后结果是 315。(4)另外的思考方法。小结: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就用哪种方法来做。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巩固练习:4002642、观察思考:在计算中,被减数中某一位是 0 退位后,你发现了什么?(0 退位后,计算时要用 9 减)注意:退位减法 0 上有点(退位)用 9 减。(在这里突出开放性的思考,开放性的交流,开放性的结果,使学生乐于学习,也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释放,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多样性。 )3、完成第 25 页练习六第 1、2、3、4 题。4、小明家在学校的东

54、边500 米,小红家在学校的西边,比小明家到学校远150 米。小红家离学校有多少米?小红家到小明家要走多少米?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我们再次学习了减法,你知道了什么?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 1,退位要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 1 后再计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被减数中间、尾数有 0 的退位减法复习题例 2: 5 0 7例 3: 5 0 0 - 3 4 8 1 8 5 1 5 9 3 1 5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六课时:加法的验算第六课时:加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 P27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55、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师:你单独买过东西吗?媒体出示超市场景图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大屏幕显示教材第 27 页第一幅图画。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从实际生活常识导入新课,让学生从

56、生活中接受新知识,激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提问:这个买东西的过程中包含有什么数学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23 -1、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1)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付多少钱?(2)妈妈付了 200 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请同学们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现第二幅图画,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教师:谁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加、减法的验算。 2、用屏幕显示例 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13548183(元) 1 3 5 4

57、181 8 3教师: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新知识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 27 页,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1)用 48135,看得数是不是 183。(2)用 183135,看得数是不是 48。(3)用 18348,看得数是不是 135。(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臵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

58、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3、反馈练习:第 27 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通过验算看出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一层进一层练习设计,让学生展示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凝聚力。 )4556101 5645 5546=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2、练习七第 1 题中的四道加法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用不同的方法验算。3、用 0-

59、9 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四、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说你的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加法的验算加法的验算13548183(元) 1 3 5 4181 8 3- 24 -(1)用 48135,看得数是不是 183。(2)用 183135,看得数是不是 48。(3)用 18348,看得数是不是 135。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七课时:减法的验算第七课时:减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 P28 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60、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生 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 165 元钱,爸爸付 200 元钱,阿姨找给爸爸 35 元。生 2: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 (挂图)昨天,小明的妈妈拿了 200 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 183 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板书:200-183=17(元)2 0 0- 1 8 31 7- 25 -师:小明说什么?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61、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呢?板书:减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 1:我用 200 减 17,看是不是等于 183。生 2:我用 17 加上 183,看是不是等于 200。2、完成 P28“做一做”3、啄木鸟捉害虫。1 4 77 8 04 6 4-2 8-5 1- 2 2 31 2 97 3 92 4 1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讲评。4、实践活动:回家把你昨天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三、全

62、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减法的验算200-183=17(元)2 0 0- 26 - 1 8 31 7(1)我用 200 减 17,看是不是等于 183。(2)我用 17 加上 183,看是不是等于 200。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八课时:练习课第八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 P30 到 P31 页练习七第 58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运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迁移类推进行计算。教

63、学过程:教学过程: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 (出示)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莲。 (小组合作)2、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3、列竖式计算。563+528=696+241=70+260=- 27 -4、P30 页第 6 题。小精灵说: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5、P31 第 8 题。小精灵说:用 500 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6、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学到了什么?(自己总结,小组交流)7、课堂作业:练习七第 5、7 题。8、课后作业:回家对第

64、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 P32 页、P33 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培养学生简单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简单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更牢固的掌握多位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28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

65、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小组 1:我们小组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小组 2:还有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小组 3:我们小组还知道笔算加法又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减法又分: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十位是 0 的连续退位减。小组 4:我们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组 5:我们知道了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个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3、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页非常好,接下来,我么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巩

66、固练习,发散思维。尝试编题,抽象法则师: 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算式,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算式?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订正时提问)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生 1: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 1。生 2: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 1 当 10。师: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生:都要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 29 -位退 1 当 10。师: 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 那我们在计算的时

67、候, 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我们注意的地方?生 1:我提醒大家计算时要看清是加号还是减号。生 2:我提醒大家连续进位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连续退位减时,不要忘记比原来的数字少 1 再减。生 3:我觉得计算时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反馈测试,灵活掌握。生独立完成整理和复习的练习题以及练习八第 2 题。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十、十一课时单元测试第十、十一课时单元测试第十二、十三课时测试讲评第十二、十三课时测试讲评第三单元:四边形第三单元:四边形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5 页到 36 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了

68、解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30 -一、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校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板书)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1。 (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

69、,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2、教学例 2。 (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发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31 -三、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 36 页(做一做)中的 1、2 题。四、全课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生: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征,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四边形的认识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课后反

70、思: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738 页上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认识平行四边形。 (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 它们有几条边?

71、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32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 (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 (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在钉子板上“钩图”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

72、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3、折一折、剪一剪。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 13 题。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 5 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周长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周长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1 页上的例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使学生获得学习

73、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生成问题。- 33 -1、活动一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出示图形: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4、周长的概念: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

74、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学生说一说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2、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的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四、练习。1、要计算下

75、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2、思考题:东东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 34 -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周长的认识周长的认识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42 页43 页例 2、例 3 以及第 44 页练习十的第 1、2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76、周长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什么叫做周长?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3、学生探究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4、算法概括:长方形周长公式: (长+宽)

77、2正方形周长公式:边长4- 35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 5 分米,宽 4 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 4 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 5 米,宽是 3 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宽)2边长4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练习课第五课时:练习课练习内容:练习内容:教材第 44 页练习十练习重点:练习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练习难点:练习难点:长方形和正方

78、形周长计算的方法。练习过程:练习过程:一、问题引入 ,回顾再现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全班汇报,集体订正。3、课本 44 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集体订正。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用 2 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如图: (课件呈现)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 2 分米,用 90 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独立思考:

79、用 90 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全班汇报- 36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三、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姓名头围(厘米)胸围(厘米)腰围(厘米)四、作业:完成教科书第 44 页练习十第 13 题。五、归纳小结、课外延伸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六课时:估计第六课时:估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45 页例 4、例 5,46 页练习十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

80、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2、用手比划一下 1 米、1 分米、1 厘米和 1 毫米分别有多长。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 8 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教学例 5。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学

81、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37 -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四、今天我们学习了估算,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五、作业:完成教科书第 47 页练习十一地 24 题。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七、八课时单元测试第七、八课时单元测试第九、十课时测试讲评第九、十课时测试讲评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P49 页主题图,P

82、50 页例 1、例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明确有余数除法的得数单位名称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们看,校园里多么热闹!大家都在干什么?(学生会说出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 4 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 4 个人一组,篮球场上每 5 人为一组,黑板报下面的花每 3 盆摆一排。这

83、些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结果是整数还是有余数,要具体看被除数和除数的数量关系而定。)这时,几个同学来了。(出示课件,例 1)。二、教学新课。1、例 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1)生:“我们布臵会场去吧!先搬 15 盆花,每组摆 5 盆,可以摆几组?”15 5 = ()(组)- 38 -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2)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 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除数被除数 1 5 5 与 3 的乘积 0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

84、法。)2、教学例 2(有余数的除法)(1)生:“那如果有 23 盆花,每组摆 5 盆,怎样列式呢?”师:最多可以摆 4 组,还多出 3 盆,这剩下的 3 盆,叫做余数。结合分的过程,引导学生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一共有 23 盆花,每组摆 5 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让学生用 23 个圆片代替 23 盆花,每 5 盆分一分。通过操作,学生看到:最多可以摆4 组,还多出 3 盆,不能正好分完。)23 5 = 4(组) 3(盆) 4 商5除数被除数2020 5 与 4 的乘积3 3余数(也就是还多的 3 盆。)(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3)注意:5 1523商和余数的

85、实际含义。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3、小结:例 1 与例 2 有什么不同?写除法竖式时应注意什么?三、综合练习:1、完成 P51“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 P53 练习十二第 1 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解决主题图跳绳、篮球的问题,然后自己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决,全班交流。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例 1: 15 5 = ( 3)(组) 3 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除数 515被除数 1 5 5 与 3 的乘积

86、0例 2: 23 5 = ( 4 )(组) 3 (盆) 4商- 39 -除数523被除数205 与 4 的乘积 3余数(也就是还多的 3 盆。)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及练习第二课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及练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52 页例 3 和“做一做”,P53 第 2、4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列竖式计算方法。2、使学生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注意竖式的正确写法。教学过

87、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教学 P52 例 3。1、现在有 15 盆花,每 5 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列式解答: 15 5 = 3(组)2、如果一共有 16 盆花,每组还是摆 5 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16 5 = 3 (组) 1(盆)如果是 17 盆呢?17 5 = 3 (组) 2(盆)如果是 18 盆呢?18 5 = 3 (组) 3(盆)如果是 19 盆呢?19 5 = 3 (组) 4(盆)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余数 除数除数4、小组讨论: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生: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三、巩固新知,内

88、化提高。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A、 14 7 = B、14 2 = 15 7 = 14 3 = 16 7 = 14 4 = 17 7 = 14 5 = 18 7 = 14 6 = 19 7 = 14 7 = 20 7 = 14 8 = 21 7 = 14 9 = - 40 -22 7 = 23 7 = 24 7 = 25 7 = 26 7 = 27 7 = 28 7 = 师:从 A 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 B 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 A、B 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小。2、巩固练习。教本 P53 第 2 题。(

89、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3、教本 P53 第 3 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4、完成教材 P52“做一做”(判断对错)5、练习十二第 4 题,渗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检验方法,填在书上订正。四、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如果一共有 16 盆花,每组还是摆 5 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16 5 = 3 (组) 1(盆)如果是 17 盆呢?17 5 = 3 (组) 2(盆)如果是 18 盆呢?18 5 = 3 (组) 3(盆)如果是 19 盆呢?19

90、5 = 3 (组) 4(盆)我发现:余数小于除数。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练习内容:练习内容:教材 P54 第 5、6、7、8 题和补充题。练习目的:练习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2、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练习过程:练习过程:一、复习引入 。二、分层练习, 强化提高。1、47-28= 34-56= 48-24=2、在()里最大能填几?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1)有 8 个苹果,平均放在 4 个盘里,每盘放 2 个。列式:(略)(2)有 8 个苹果,

91、平均放在 3 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41 -(3)有 8 个苹果,平均放在 2 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4、计算:(用竖式计算)374= 496= 325= 257=5、完成教材 P54 第 5 题。下面的计算对吗?(1)485=93()(2)337=52()(3)638=77()(4)56+4=34()6、当师傅。(完成教材 P54 页第 6 题)有 29 片扇叶,每台电扇装 3 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7、把计算卡片分一分。(P54 第 7 题)8、求彩带的长度。一个 8 边行,每边长 3 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 2 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三、自主检测,评价

92、完善。(1)把 10 枝笔平均分给 3 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2)有羽毛球 23 个,如果每盒里装 5 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3)有 42 个萝卜,每袋装 8 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课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55 页(例 4)P56 页上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93、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4 8 37 + 5 5 8 72 824 6 7 9 56 7 49 718 3 42 6 9 4 45 92、先摆小棒,再解答。(1)拿出 10 跟小棒,平均分成 5 份,每份几根?(2)拿出 8 根小棒,每 4 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42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7 枝铅笔,平均分给 3 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2、教学教材 P55 例 4。(解决生活中的

94、实际问题。)(1)观察例 4 图 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2)把例 4 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 32 人跳绳,每 6 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学生 1,口算:32 6 = 5 (组)2(人)学生 2,笔算:563230 2答:可以分成 5 组,还多 2 人。(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式子中的 32、6、5、2 各表示什么意思?(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1、做教材 P55“做一做”。(1)先从图中找信息。(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

95、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2、练习十三第 1 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全班订正。四、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练习课第五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第 48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43 -1、练习十三第 4 题。(生独立完成。)2、练习十三第 5 题。其中一个条件隐含在图中(每张桌子能坐 4 只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通过,可以用乘法算出 9 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 35 只小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在用除法

96、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合理性。3、练习十三第 6、7 题。第 6、7 题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第 6 题,44 除以 5,商 8 余 4,但实际需要租 9 条船。第 7 题,可以在教材问题的基础上接着提问“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怎样安排房间比较合理?4、练习十三第 8 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一种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合解决。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想法,订正。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以数学的解决为基础,再结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六、七课时单元测

97、试第六、七课时单元测试第八、九课时测试讲评第八、九课时测试讲评第五单元:时、分、秒第五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认识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P59 页主题图,P61、P62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 ,知道 1 分=60 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 1 秒及 1 分(60 秒)的时间观念。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 1 分=60 秒。- 44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

98、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像我们进行倒计时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秒的认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反馈: 时钟有 3 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99、。 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走 1 大格就是 5 秒。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3、体验 1 秒钟。 师:1 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 1 秒。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 ,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 秒,数一个数也是用 1 秒。1 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 1 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

100、 1 秒钟的价值) 所以, 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 1 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 1 分、每 1 秒。4、师: (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 12 走到数字 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 走到 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5、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 10 秒?(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 12 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 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学生反馈。小结:秒针走 1 圈,就是 60 秒,这时分针走 1 小格,也就是 1 分钟,所以,1 1 分分=60=6

101、0 秒秒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体验 1 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 分钟的长短。2、师: 1 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 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 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 1 分钟可以做什么事。4、做练习十四: (1)补充:- 45 -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 40() 。小明跑 100 米要用 19() 。5、跑步比赛: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 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

102、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五:作业:教科书第 63 页练习十四第 13 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秒的认识秒的认识1 分=60 秒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第二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62 页例 1、例 2 及做一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

103、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 时等于多少分”?“1 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 时,3 时 20 分,6 时,9 时 5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 (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例 1(时间单位的换算) :2 时=()分(1)教师:1 时等于?(学生答:

104、1 时=60 分)那 2 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 60+60=120 分 2 时就是 2 个 60 分,即 602=120 分。- 46 -(4) 教师小结。2、让学生做 P62 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1 和补充题:3 时=()分 2 分=()秒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3、教学例 2:(1) 教师投影例 2 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小明 7 时 30 分离家,7 时 45 分到校。(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计算时,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过了多少

105、格,分针从6 走到 9 走了 3 大格, 是 15 分钟; 也可以用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计算, 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可以直接数分针走过了多少小格,也可以直接计算。(3)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分针从 6 走到 9 走了 3 大格,是 15 分钟。4530=15,是 15 分钟。4、小结:计算时,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过了多少格,分针从 6 走到 9 走了 3 大格,是15 分钟;也可以用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可以直接数分针走过了多少小格,也可以直接计算。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106、。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他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 P62“做一做”(1)3 时=()分 4 分=()秒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想法。不要求学生用乘法来计算时、分、秒的换算。(2)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早上 9:00 开门,晚上 8:00 关门。小红想:现在才 8:40,我还要等多久呢?你能帮助她吗?体现算法多样化。2、练习十四第 2 题,判断大小。判断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有的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估算即可。第1 小题,只要知道90 秒比1 分多,不到 2 分就可以了。3、填空:(1)50 分比 1 时少( )分,1 时比 45 分多( )分。(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

107、,再加上( )分,就是 1 时。4、竞赛: 3 时至 3 时 45 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表现如何?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单的时间计算简单的时间计算2 时 = ( 120 )分7:30 7:45用了 15 分钟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47 -第三课时:练习课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 310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 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 分、 秒的实际意义。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

108、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第 3 题,读一读,说一说。由于让学生课前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还了解了哪些类似的信息?光 1 秒钟能传播多少路程,声音 1 秒钟能传播多远,飞机 1 秒钟能飞多远,1 分钟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大风车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刻。新闻联播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通过实践调查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许多常识。2、第 4 题(出示实物) 。让学生把认识时间和时间的计算结合起来,既要写出时刻,又要计算一段时间。注意算法多样,既可数格子,也

109、可计算。3、第 5 题,一列火车本应 11:20 到达,现在要晚点 25 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想法。4、第 6 题,估计时间。 (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穿衣服需要多长时间?刷牙需要多长时间?吃早点需要多长时间?整理书包需要多长时间?同学们不能浪费时间,要节约时间,把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做得又快又好。5、第7 题。由于课前让学生结合电视预告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而且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喜欢什么节目就选取什么节目进行调查,并让学生计算一下这些节目中间经历的时间段,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的能力。6、第 8 题,利用学生的作息表进行时间的综合应用。生

110、单独完成,集体订正。7、第 9 题,联系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填一下,使自己更合理地安排生活。8、第10 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上实际测一测50 米跑的成绩,使学生知道一般在短跑中运用比秒更小的单位,只要学生能通过时间的比较知道谁比谁跑得更快就可以了。9、自主检测、评价完善。1 分=( )秒 4 时=( )分 9 分9 秒 36 分2 时5 分=( )秒 150 秒 2 分 400 分4 时 10 分1 时10、电影神奇的宇宙从 2:05 开始,到 2:50 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11、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 48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四、五课时单元测试第四、五课时

111、单元测试第六、七课时测试讲评第六、七课时测试讲评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一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 68-69 页例 1、做一做,练习十五第 13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提高学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引导学生发现口算乘法的规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引导学生发现口算乘法的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648

112、59343786975992、口答:3 个十是多少?30 是几个十?4 个百是多少?400 是几个百?5 个千是多少?5000 是几个千?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 68 页的主体图)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能介绍一下你都玩过哪些游戏,有什么感受吗?游乐场的项目非常吸引人,下面我们就去美丽的少儿游乐宫去玩一玩吧,那里面可是有好多好多好玩的- 49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师:看一看,游乐场里面有什么?师:要想进去玩,还得买门票呢,看看游乐项目价格表,你知道了什么?2、教学例 1: (出示图片)(1)师:我们先去看看旋转木马吧,从图上你能找到哪些相关信息?生答

113、,师出示例题:坐旋转木马每人 2 元,9 人要多少钱?生:29=18(元)(2)师:为什么要用 29?在这里 29 表示什么?(3)师:10 个人需要多少钱呢?210 表示什么?210 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4)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 )10 个 2 直接相加。9 个 2 用表内乘法计算,再加上一个 2。把 210 看成 2 个十相加。3、出示玩碰碰车的图片,解决问题。1、指名学生回答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坐碰碰车每人 3 元,20 人要多少钱?师:你能解决吗?2、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60(元)3、师:你是怎样想的?(生汇报。 )203=320,也就是

114、 3 个 20 相加, 20+20+20=6020 个 3 相加2 个十乘 3=6 个十,6 个十就是 6023=6,2030=60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师:你能仿照例题,提出相似的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指名解决。4、总结规律。师:游乐场的小松鼠要请大家帮忙了。出示:24= 204= 2004= 20004=同桌讨论:怎样算?全班交流,汇报。师板书:24=8 204=80 2004=800 20004=8000- 50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汇报)师小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计算时先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115、。师:这就是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规律。 (板书)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游乐场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呢?你能根据这张游乐项目价格表,提出一些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吗?2、 练习十五 1、2、3 题。四、反思提升、回顾整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24=8 204=80 2004=800 20004=8000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计算时先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乘法的估算第二课时:乘法的估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课本第 70 页例 2,练习十五第 46 题。

116、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 人,每张门票 8 元,他们带了 250 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

117、解决这个问题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出示例 2:每张门票 8 元,29 个同学参观,带 250 元钱够吗?2、分析问题。(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 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 “带 20 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 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 298。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 51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 20 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 29

118、8?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乘法的速算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4、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 298 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240(元)30 8=240 24

119、0 元250 元答:带 250 元钱够买门票。强调:我们把 29 看作 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元和一共带的钱数元进行比较,因为 240 元20 元,所以带 250 元够买门票。(4)适时引进:298 大约等于 240 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 ,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 。板书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 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 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6、结合生活,创编例题。(1)情境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个孩子带20 元钱,够吗?(2)出示补充例题:每张门票 8 元,32 个同学参观,带 250

120、 元钱够吗?尝试估算。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组 1:328240(元)30 8=240 240 元250 元答:带 250 元够买门票。师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请仔细思考一下好吗?组 2:328240(元) 308=240(元) 28=16(元)24016256(元 ) 256 元250 元答:带 250 元不够买门票。组 3:328240(元)308=24028=16(元) 16 元10 元答:带 250 元不够买门票。(4)辨析: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

121、,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把看作,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8=240 元,也就是花元只买了个同学的门票,还差人没买票。 (板书:还差人没买票)经过比较, 知道带元不够买门票。 (写答句) 对于这个问题, 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能搞清楚就不简单,能说清楚就更不简单!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这个组的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引发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谢谢你们!(5)比较分析,感悟估算。观察以上两组算式: 298,把 29 看作 30,308=240 ,够买门票。- 52 - 328,把 32 也

122、看作 30,308=240,不够买门票。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 240 元,为什么 29 个同学带 250元钱够买门票,而 32 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生可能说出: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要考虑剩余人数)师总结: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 P70 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然后互说想法。216180,你是怎样想的?2、练习十五第 4 题。看谁估算得

123、最正确。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3、练习十五第 5 题。学生独立做。4、 练习十五第 6 题。 (检测题)四、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乘法的估算298 240(元)30 8=240 240 元250 元答:带 250 元钱够买门票。328240(元) 308=240(元) 28=16(元)24016256(元 ) 256 元250 元答:带 250 元不够买门票。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第三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练习十五中的第 7、8、9、10、11、12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

124、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表内乘法口诀。2、口算乘法的方法。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基本练习。(1)出示教科书 P73 第 8 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2)出示教科书P73 页第 9 题。学生读题后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53 -(3)教科书 P73 第 11 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2、综合练习。 (1)出示教科书 P73 第 7、10 题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

125、的?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2)出示教科书 P73 第 1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三、自主检测、完善提高。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 74 页例 1,做一做,练习十六第 14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进程,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126、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臵“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 12 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 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3、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4、让学生思考,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写出来。5、算完后,在小组里

127、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6、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学生列式:123=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枝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说想法:连加法:12+12+12=36(枝)数的分解组成:103=30(枝) 23=6(枝) 30+6=36(枝)- 54 -拆分法: (转化成表内乘法)A、12=8+4 83=24 43=12 24+12=36B、12=7+5 73=21 53=15 21+15=36C、12=6+6 63=18 18+18=367、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8、介绍竖式:1 2因数 3 因数3 6积教师重点强调竖式的意义及格式。三

128、、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第 1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第 2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第 3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四、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不进位) ,还知道了乘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笔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不进位)1 2因数 4因数4 8积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第五课时: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 P76 例 2,练习十七的第 1、2、3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

129、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算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抽象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55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1)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教学 P76 页中的例 2。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 18 本,王老师买了 3 套,一共是多少本?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

130、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 8 1 8 1 8 31 8 5 45 4答:王老师一共买了 54 本。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 P76“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练习十七题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3、练习十七题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4、练习十七题第3、4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18354(本) 1

131、8 1 8 1 8 31 8 5 4 5 4答:王老师一共买了 54 本。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六课时: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第六课时: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78 页例 3 和“做一做”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56 -1、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你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指名学生交流)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观看某个学校的运动会。你看这就是他们的开幕式,每个年级都派了 128 名

132、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大家都以自己的形式走过主席台,向主席台上的领导致敬(出示教材第 78 页“做一做”四幅图)谁能算一算图中一共有多少人?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列算式,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1284”等于多少。学生交流。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1)计算时忘记进位,或忘记加进位数(2)可能会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究竟谁做得是正确的,等我们研究完了这节可答案就揭晓了,同学们可要好好的钻研哦!2、合作学习,探讨算法。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看看吧(出示:教材第78 页的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汇报一起

133、来解决“有 9 箱矿泉水,每箱 24 瓶,一共有多少瓶?”这个问题)(1)探索算法。A、学生思考: “求一共有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249B、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249?”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草稿纸上做一做。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2)全班交流。A、241024=216(瓶)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先口算出 10 箱的瓶数,再从 10 箱的瓶数里减去 1 箱的瓶数就是 9 箱的瓶数。 )B、请用竖式做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会出现一下几种情况) 1请学生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并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明白整个计算过程:用乘得,向十位进个位写,用

134、与乘得,- 57 -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等于,在百位写,十位写,积为。(提示:9 与 2 乘得 18,加上个位的进位数 3 得 21,要向百位进 2,十位写 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 2 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列竖式计算。出示:787 679生独立完成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积的百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列竖式计算。出示: 498= 698=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算完后,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498:8 与十位上的 4 乘得 32,还要加上进位数 7。698:8 与十位上的 6 乘得 48,加上进位数 7 得 55 应再向

135、百位进 5,十位写 5。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连续进位笔算乘法连续进位笔算乘法249( 216 )瓶( )1( )用乘得,向十位进个位写,用与乘得,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等于,在百位写,十位写,积为。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七课时: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第七课时: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课本 P80 第 2 题第 4 题, 补充练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法

136、则。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末尾的 0 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1、板演:428713004280042、看卡片口算。 (与板演同时进行。 )- 58 -(1)32302300230002(2)3221426055008(3)706400021303080(4)67+819+838+293+63、订正板演,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和方法。4、填空(出示小黑板) :一位数乘多位数,从()位算起,用这个一位数乘另一个因数的()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 ,就向前一位()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一) 、基本练习1、口算:500721 4320 3 1

137、00094302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1355= 5252696 = 6564 4273 5=8456(二) 综合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1)5 乘 173 是多少? (2)4 个 2531 是多少? (3)23 的 2 倍是多少?2、课本 P80 第 2、3 题。3、课本 P80 第 4 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 3 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4、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三、归纳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八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第八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83P84 页的内容及练

138、习十九的第 14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0”和任何数学相乘都得“0”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0 的乘法与 0 的加法进行比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中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2、七仙女来到蟠桃园,见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孙悟空正坐在树上吃桃子。3、小精灵问:七仙女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生说出算式:0+0+0+0+0+0+0=0(师板书)4、再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59 -7 个 0 连续相加就是:70

139、或 07师: “07”表示什么呢?(7 个 0 相加,结果得 0)所以 70=0 ,07=05、想一想:03=?90=?00=?小组讨论:根据上面的算式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 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 0 都得 0,0 乘 0 也得 0,所以“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让学生一齐读一遍。6、巩固:完成书 P83“做一做” 。二、迁移类推。1、呈现例 6 的主题图。师提问: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小精灵问: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来吗?怎么列式?师问:你能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吗?5083=()算法一:5003=1500 83=24 1500+24=1524算法二:

140、5 0 8 3 1 5 2 4师:因数十位上的 0 应该怎么乘?小结:一个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不要忘记用一位数去和多位数中间的 0相乘,如果个位乘积不满十时,十位要用 0 来占位。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P84“做一做” 。2、猜一猜,2054 各 5024 两道算式中,积的哪些数位上是 0?为什么?3、比较异同,并计算出结果。 1 3 8 1 0 81 0 2 1 0 9 4 4 3 34、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1)1+2+3+4+5+6+7+8+9+0=(2)1234567890=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

141、个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1)0+0+0+0+0+0+0=0 70=0 ,07=0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2)5083=()算法一:5003=1500 83=24 1500+24=1524算法二: 5 0 8 3 1 5 2 4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60 -第九课时:因数末尾有第九课时:因数末尾有 0 0 的乘法的乘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6 页例 7 和“做一做” ,及练习二十 14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因

142、数末尾有几个 0,积的末尾就添几个 0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出示主题图:学校图书室买了 3 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 280 元。一共需要多少元?2、观察主题图,读懂题意。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提问:买 3 套小小科学家丛书,一共需要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803师:280 表示什么?3 又表示什么?(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并让学生也举一些这种“买东西”方面的例子。 )2、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的方法。3、怎样算: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4、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算法。 )方法一 :方法二:2 8 0 2 8 0 3

143、 38 4 0 8 4 05、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方法一: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方法二:根据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到的。6、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1)学生喜欢方法一说出喜欢的理由,并说出计算过程。(2)学生喜欢方法二说出喜欢的理由:比较简便。讨论:03 这一步为什么可以省略?注意:因数 3 应该移到什么位臵上,这时书写积应该注意些什么?(3)板书 28003师:怎样算简便?学生独立计算找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7、小结算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61 -1、做一做:4206 3705 1309 13009 2607 26007学生独立完成,

144、全班交流。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2 6 0 2 6 0 5 51 3 0 0() 1 3 0()(1)学生独立观察,找出错误并改正。(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3、练习二十第 2 题。介绍了蚕吐丝的资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好和兴趣。(1)学生列出算式,说出理由。(2)学生计算。(3)集体订正。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学习了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因数末尾有 0 的笔算乘法2803=()方法一 :方法二:2 8 0 2 8 0 3 38 4 0 8 4 0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 0

145、0 的笔算乘法(练习课)的笔算乘法(练习课)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教材第 88 的练习二十的第 58 题。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因数中间有 0、末尾有 0 的乘法笔算。2、通过一般演算和简算的对比,让学生悟出简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简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笔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准确、迅速地进行因数中间和末尾有 0 的乘法笔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针对这一知识进行练习?二、分层联系、强化提高。1、基本练习:4097

146、28005 3806 20782、综合练习:- 62 -完成练习二十的第 5 至 8 题(1)第 5 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领导学生把算出的积填在表格相应的位臵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后让算错的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提问:四题有什么不同?(2)完成第 6 题:读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3)完成第 7 题:先要求学生检查判断每道题有无错误。错在哪里,然后改正过来。(4)完成第 8 题:观察、找特征,可以看出;连加题中是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因此,可以用最中间的那个数乘加数的个数。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教师出示检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订正。四、归

147、纳小结、课外延伸。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十一课时:整理和复习第十一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 P89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复习,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提高计算的熟练度及计算的准确性。3、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及培养学生仔细计算,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归纳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计准确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乘法口诀。二、复习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口算。605700674993+401402340-70233320+8670-90

148、210460052000530340512032、提问:谁能说一说 303、233 的口算过程。三、复习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 0 的乘法计算。- 63 -1、提问:03 等于 3 对吗?为什么?(引出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2、小组讨论: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1)1+2+3+4+5+6+7+8+9+0=()(2)1234567890=()(目的:加深学生对“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的理解。 )3、学生练习: (当小老师)2084=8326085=30402 0 86 0 8458 3 23 0 4 0强调:在检查计算是否正确时,要再乘一次,提醒学生要养成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4、让

149、学生观察:写出分别是末尾有零的算式、中间有零的算式。(1)找出有简便算法的算式。(2)找出一个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算式。(3)找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一名学生板演,并说出计算方法,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四、复习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引导学生归纳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1、从()起,用()位数依次乘()位数的()数;2、 ()上乘得的积满() ,就向()进() 。五、巩固反馈:1、摘苹果: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计算,谁算对最多,摘的苹果就最多。2、当小裁判:(1)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 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 0。 ()(2)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

150、3)168+0=1680()3、完成 P89 页第 2、3 题。4、完成 P90 页第 14 题。- 64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十二、十三课时单元测试第十二、十三课时单元测试第十四、十五课时测试讲评第十四、十五课时测试讲评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193 页,连写二十二的第 13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的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

151、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的大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师:“小朋友,平常你们喜欢玩折纸吗,今天我们来玩一玩折纸游戏。请从信封中拿出一张纸,可以是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把它随意的折一折,高兴怎么折就怎么折。”老师稍作示范。学生动手折纸。师:“现在你手中的图形被你分成了 2 份,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老师稍作示范,怎样涂色。请几位学生把各种图形的纸贴在黑板上。(有平均分,有不是平均分的。)师:“请把这些图形分成

152、两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学生口答。学生可以有各种分法,只要有学生说“可以按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分成两类”就追问:“你觉得哪些图形是平均分的,哪些图形不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请你上来分一分。请小朋友进行操作。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分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分数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口答后,再问“为什么你觉得这些图形是平均分的?”学生口答。(如果学生没说到,教师再提醒:看看我们刚才是怎么折的?按这种折法可以怎么分?)“同学们的分类方法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按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类。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1

153、、认识。2- 65 -“我们主要研究平均分的图形。”(把不是平均分的放在一边)1(1) 认识圆的“”。2课件演示鼠妈妈分饼。指一个平均分的圆。“你觉得这个圆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什么表示?”(学生可能会说“一1半”“分数”“”)21学生口答,当有学生说到时,说:对,可以用二分之一(板)表示。211这个谁会写?(请一位学生上前写)。教师说,对,写作(板),它的写法比较特221殊,跟我们平常写的数不一样。这个写的时候我们一般先写中间的一横,再写下面的 2,2最后写上面的 1。刚才我们说的二分之一是它的读法。(在“二分之一”之前板读作。)1知道是什么数吗?(分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分数(板)。211我

154、们一起把分数读一遍。齐读。221在圆形上,“ ”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口答: 把圆形平均分成 2 份,涂色部分是圆形的21111。)那空白部分呢?能不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都是圆的。在这个中 22222表示什么?1 表示什么?1(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这个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2111(2)其它图形的。分别请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并说说这些图形的是222怎样得到的。- 66 -1(3)小结:我们刚才已经得到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它们都是怎么得到的。2(强调“平均分”)1“刚才我们得到很多的,下面看看刚才我们折出的另一些图形(手指不是平均分的长方形)

155、 ,211看看它们能不能用表示。”判断下面图形能不能用表示。22请学生用手势表示。 (通过用手势表示,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和丰富的想象力。 )12、猜想其它分数。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你还知道其它的分数吗?2学生口答。预设学生有可能会说到13、认识。41。4刚才有位小朋友说到分数11,那是怎么得到的呢?。441。可以四人小组讨论。41。)4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想一想,怎样在正方形纸上折出(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互相指一指,哪一部分是正方形的1。4学生口答。并指出空白的一份也是这个正方形的课件演示。在这个1中 4 表示什么,1 表示什么?41,有几种折法?学生动手尝试。4想一想

156、,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请学生展示不同的114、小结: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24- 67 -5、分数大小比较。1111(1)比较和,比较和。2344我们平常用到的数都有大小,那分数有大小吗?11第一组图和,请学生猜想一下,那个分数大一些。教师出示图片重叠比较。24(2)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学习比较11和的大小。然后在班里交流自己的想法。34引导归纳几分之一这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分得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用分数表示各图的涂色部分。11完成“做一做”第 1 题。在做中认识、。352、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解决。1完成“做一做

157、”第 2 题。在做中认识。6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问题吗?(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让学生充分回顾学给的知识,并能巩固应用。)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一11、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这个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22、比较分数的大小:分得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68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

158、重点教学重点: :1、 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2、 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 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2、 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 投影出示一张正方形纸2、 观察讨论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 4 份,其中的 1 份涂了颜色。师: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生: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要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 4 份,只有一份涂了颜色,所以涂色部分是它的四分之一。师:你说的真好! (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充分

159、把握它们的共同点,进一步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含义,更好地运用分数。)3、 出示课题师:你们认识四分之一了吗?生:认识。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几分之几。(板书:几分之几)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例 4:认识四分之几。师: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 1 张画有正方形的纸,而且已经将它平均分成了 4 份,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一涂,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把你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涂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实际操作。师:好,我们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指名 3 位同学)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老师有小礼物送给你。师问:你涂了几份涂色部

160、分用哪个分数表示(师随机板书:为什么用这个分数来表示呢(或者说一说你的理由)没有涂颜色的部分用哪个分数表示呢?(说出理由)师:这些正方形都是被平均分成了 4 份,涂色部分是几,就用四分之几来表示。师:谁能说一说四分之二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三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四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告诉学生:四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只是所取的份数不同。)2、教学例 5:认识十分之几投影出示 1 分米的彩色纸条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把 1 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了 10 份。- 69 -师: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其中是 1 份呢?那么 5 份用哪个份数来表示呢?7

161、 份呢?(师随机板书)( 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含义,更好地把握分数,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3、教学例 6:“几分之几”分数的比较。23655566师:这两个分数谁大呢?师: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圆形纸任意折一折,选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然后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学生实际操作。全班交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完成“做一做”。4、 认识各部分名称。师: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们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大家先猜一猜。学生大胆猜测,汇报。请大家从课本 94 页寻找答案吧!师板书师:分数中间的小横线叫什么?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什么?分数

162、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师: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的分数就是这个数的分母,表示这样的 1 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子。(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 95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2、 完成课本 97 页的第 4 题3、 完成课本 97 页的第 5 题4、 完成课本 97 页的第 6 题四、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你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几分之几说一句话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数的认识23655566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巩固练习第三课时:巩固练习教学内容:教

163、学内容:练习二十二第 711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分数意义的理解。2、能够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70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够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分数的含义:258教师出示:、478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片分别表示出以上分数。2、复习分数大小的比较。3411教师出示和,和这两组分数,请学生比较大小。5578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十二

164、第 7 题。这道题以表格形式呈现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把涂色部分和没涂色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同时渗透单位“1”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分数的简单加减法坐准备。2、第 8 题分数比较大小的综合题,没有直观的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3、第 9 题通过剪一剪,再比较大小,让学生知道:3 个圆的13和 1 个圆的是相等的。444、第 10 题是综合题,给出了一家三口分吃蛋糕的情景,要求学生对照每人分得的块数写出相应的分数,并比较其中三个分数的大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5、第 11 题是开放题,有几个答案,加深学生对几分之几的理解,同时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通分做铺垫。学生动手操作,然

165、后全班展示,订正。学生口头回答,并说明理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例 1例 3,做一做以及练习二十三的 14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同分母分数加减。2、整数 1 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同分母分数加减。2、整数 1 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 71 -414

166、1里面有()个,是()个。9955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教学例 1)21(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 +88(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21(3)教师用教具演示 +的过程。88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法实际问题。)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教学例 2)52(1)用教具演示从里减去的过程66(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5121(4)提问:表示几个?表示几个?6666(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3、教学例 3:(1)出示 1

167、 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2)课件出示分数加减法。(3)学生根据课件列出算式:1-1=4(4)让学生计算。(5)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教科书第 100 页的 1、2 题。2、教科书第 101 页的 1、2 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理清思路,注意检查,特别是遇上 1 减几分之几更应仔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数的简单计算- 72 -21521例 1: + =例 2: -

168、 =例 3: 1 - =88664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练习第五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练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3、通过综合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不同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1、回忆:前两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一练,看谁的表现最

169、好。(出示课题)2、学习目标:(1)熟练地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3)完成练习二十三 5 9 题。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小组内个人展示。(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 5 9 题。(2)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收集信息(优生的创新做法,学困生的错例)(3)组内合作,质疑问难。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交流活动中,适时调控合作时空。2、全班交流,形成共识。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小组探索所得,习题展示。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小组困惑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实例说明,当然可直接提供数据,比较优化, 激发学生产生知识冲突。3、解释应用,类化练习。完成课本第教科书

170、第103 页的 10 题。 (优生根据学困生学习困惑出错例让对方及时反馈)三、自主检测,完善提高。1、一本书,小东上午看了全书的一半,下午又看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全书的几分之几?2、爸爸买了两块同样的月饼,把其中的一块平均分成 6 份,爸爸吃了 1 小块,妈妈也吃了 1小块。把另一块月饼平均分成 3 份,小明吃了其中的 1 小块。哪一块月饼剩下的多?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通过练习大家掌握了很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下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73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第六、七课时单元测试第六、七课时单元测试第八、九课时测试讲评第八、九课时测试讲评第八单元:可能性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一

171、课时:可能性第一课时:可能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104P105 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摸球、抽奖、举旗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3、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4、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2、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3、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

172、大小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花在哪位同学手上,那位同学就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 )教 学例 1。1、猜 测。 出示 3 个不透 明口 袋( 1 号口 袋装 有黄 球, 2 号装 有蓝、红 球,3 号装 有黄色、蓝色 的球)。让学 生猜 测:如 果从 口袋 中任 意摸 一个 球,可能 会摸 出什 么颜 色的球 ?一 定摸 出黄 球吗?- 74 -2、体 验。 (数 学的 学习 经常 伴随 观察 和猜想 ,合 理的 猜想 有助于 发展 学生 的

173、数 学直觉 。)(1)提出要 求:这是大 家的 猜测 ,现在 就让 我们 来摸 一摸 吧!先在 1 号口袋 中摸 ,摸前 手要 在口 袋中 搅几下,然后 任意 摸一 个球,并记 住自 己摸 到的 是什 么颜 色的 球,摸出 后再 把球 放到 口袋中 。(2)开小 车体 验: 我们 来开 一组 小火 车,哪 一组 想来 摸一 摸?3、汇 报: 从 1 号口 袋中 任意 摸一 个球 ,你摸 到的 是什 么颜 色?4、推 想: 为什 么从 1 号口 袋中 任意 摸一 个球 ,而 且有 这么 多的小 朋友 摸, 摸到 的都是 黄色 呢?5、验 证: 谁愿 意帮 大家 来在 证明 一下 ,请你 抽出 1

174、 号袋中 的透明 袋。 你们 发现 了什么 ?师: 是啊 ,因 为 1 号袋子 中装 的都 是黄 球,所 以从 这样 的口 袋中任 意摸 一个 ,而且 随便 摸几 次一 定能摸 出黄 球。板书 :都 是黄 球、 一定(二 )不 可能 。1、猜 测。 那从 2 号口袋 中任 意摸 一个 ,一定 能摸 出黄 球吗 ?2、体 验: 开小火车 摸一 摸。3、汇 报: 从 2 号口 袋中 任意 摸一 个球 ,你摸 到的 是什 么颜 色?4、推想:为什么从 2 号口 袋中 任意 摸一 个球 ,而且这 么多 人摸,都摸 不到 黄球 呢?5、验 证: 让学 生抽 出 2 号袋 中的 透明 袋,观 察到 口袋

175、里没 有黄球 。师: 对啊 ,因 为口 袋里没 有黄 球, 所以 从这样 的口 袋中 任意 摸一个 球, 而且 随意摸 几次 都不 可能 摸出黄 球。板书 :没 有黄 球、 不可能(三 )可 能。1、猜 测。 从 3 号口 袋中 任意 摸一 个球 ,一定 能摸 出黄 球吗 ?2、体 验: 继续 开小 火车 摸一 摸。3、汇 报: 从 3 号口 袋中 任意 摸一 个球 ,摸到 的是 什么 颜色 的球?4、推 想: 为什 么从 3 号口 袋中 任意 摸一 个, 有时 摸到 黄球 ,有时 摸到 蓝球 ,还 有的摸 到红 色呢 ?5、验 证: 让学 生抽 出 3 号口 袋中 的透 明袋子 ,观 察到

176、里面 既有黄 球, 又有 蓝球 ,还有 红球 。师: 因为 口袋 里有 黄球, 又有 蓝球 ,还 有红球 ,所 以任 意摸 一个, 就有 可能 摸出黄 球。板书 :有 黄球 ,有 蓝球, 又有 红球可能6、总 结归 纳: 通过 刚才 的 3 次摸 球活 动,我 们发 现生 活中 有些事 一定 会发 生, 有些事 不可 能发 生,还 有一 些事 一时 不能 确定,具 有可 能性,今 天这 节课 我们 就来 研究事 情发 生的 可能 性。板书 :可 能性三、 巩固 应用 ,内 化提高 。1、联 系生 活: 接下 去, 我们 就来看一 些生活 中的 例子 ,进 行一个 闯关 活动 :( 每一个 关卡

177、 都让 学生 自主解 决问 题, 理解 可能性 ,并 且不 断体 验事情 发生 的可 能性,培养 了学 生初 步的 判断能 力, 位以 后的 自主学 习奠 定了 基础 。)第一 关: 选一 选(1)太阳 每天 从西 边升 起。 ()- 75 -(2)吃饭 时, 人用 左手 拿筷 子。 ()(3)世界 上每 天都 有人 出生 。()(4)地球 每天 都在 转动 。()(5)我从 出生 到现 在没 有吃 过一 点东 西。()(6)三天 后下 雨。 ()第二 关: 说一 说下面 我们 来一 个即 兴表演 :用“可 能”“ 一定 ”“ 不可 能”说 说生 活中 的事 ?2、拓 展: 我们 再来 玩一

178、个游 戏好 吗?在口 袋中 放入 3 个黄球,如果从 中任 意摸 一个,一定 摸出 什么 颜色 的球 ?不 可能摸 出什 么颜 色的 球?继续 放入 一个 白球,问,如 果从 中任 意摸 一个,不可 能摸 出什 么颜 色的 球? 可能摸 出什 么颜 色的 球?继续 放入 3 个绿色 的球呢 ?四、 回顾 整理 ,反 思提升 。1、今 天我 们学 习了 什么 知识 ?你 有什 么想和 大家 分享 的吗 ?2、回家以后把你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再调查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 发生 ,哪 些事 情一定 发生 或不 可能 发生?五、 作业 :P108 第 2、3 题。课课后后反反思思:第二课时

179、: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第二课时: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教教学学内内容容:教材 P106 P107 页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能 够列 出简 单实 验所 有可 能发 生的 结果, 指导 事件 发生 的可能 性是 有大 小的 。2、通 过实 际操 作活 动, 培养 学生 的动 手实践 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 习兴 趣。教教学学重重点点: 能列出简 单实 验所 有可 能发 生的结 果, 知道事 件发 生的 可能 性是 有大 小。教教学学难难点点: 能列出简 单实 验所 有可 能发 生的结 果, 知道事 件发 生的 可能 性是 有大 小

180、。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 复习 引入 :用自 己的 话说 一说 什么是 “可 能性 ”, 举例子 说明 。今天 我们 继续 学习 关于“ 可能 性” 的知 识。二、 实践 探索 新知 。1、教 学例 3(比较 两种 结果 的可 能性 大小)(1)观察 、猜 测出示 小盒 子, 展出 其中的 小球 色彩 、数 量。( 四红 一蓝 )师: 如果 请一 位同 学上来 摸一 个球 ,你 们猜猜 他会 摸到 什么 颜色的 球?和同 桌说 一说 ,你 为什么 这样 猜?(2)实践 验证 。学生 小组 操作 、汇 报实践 结果 。汇总 各小 组的 实验 结果: 几组 摸到 红球 ,几组 摸到 蓝球 。从小

181、组汇 报中 你发 现了什 么? 为什 么会 有这样 的情 况?- 76 -小结 :摸 到红 色多 ,摸到 蓝色 少, 因为 盒中红 球多 蓝球 少。(3)活动 体验 可能 性的 大小小组 成员 轮流 摸出 一个球 ,记 录它的颜 色,再 放回 去, 重复 20 次。实验 过程 中, 要让 学生体 会到 两点 :A、每 次摸 出的 结果 是红 色还 是蓝 色, 这是随 机的 ,不 以人 的主观 意愿 而变 化。B、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红球的次数比 蓝球 多。(4)小组 实验 结果 比较比较 后, 你发 现了 什么规 律?出示 多组 的实 验结 果,虽 然数

182、 据不 一致 ,但呈 现的 规律 是相 同的。2、教 学例 4。(1)出示 盒内 球( 一绿 四蓝 七红 )(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 么?3、完 成 P106 页“ 做一做 ”。图中 每种 颜色进行 了分割,此时 学生 可以 用数 份数 的方 法来 看三种 颜色 所占 的区域 大小 。利用 前面 学过 的分 数的知 识, 让学 生说 一说每 种颜 色占 整个 圆面的 几分 之几,为以 后学 习可 能性 的精确 值做 铺垫 (因 为概率 与这 些分 数相 等)。三、 作业 :完 成 P109 页第 4、5 题。课课后后反反思思:第三课时:比较两

183、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第三课时: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教教学学内内容容:教科书 P107 P109 页。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能 够列 出简 单实 验所 有可 能发 生的 结果, 知道 事件 发生 的可能 性是 有大 小的 。2、通 过实 际操 作活 动, 培养 学生 的动 手实践 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 习兴 趣。教教学学重重点点:知道事 件发生 的可 能性 是有 大小的 。教教学学难难点点:知道事 件发生 的可 能性 是有 大小的 。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 引入 。出示 小盒 子, 展出 其中的 小球 色彩 、数 量。如果 请一

184、位同 学上 来摸一 个球 ,他 摸到 什么颜 色的 球的 可能 性最大 ?二、 探究 新知 。1、教 学例 5(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道数量、颜色) 小组 成员 轮流 摸出一 个球 ,记 录它 的颜色 ,再 放回 去, 重复 20 次。次数 (次 )红球黄球活动 汇报 、小 结。(2)袋子 里的 红球 多还 是黄 球多 ?为 什么这 样猜 ?- 77 -小组 内说 一说 。总数 量有 10 个球, 你估 计有 几个 红, 几个黄 ?(3)开袋 验证 。让学 生初 步感 受到 实验结 果与 理论 概率 之间的 关系 。2、练 习: 完成 P107 页“ 做一

185、 做” 。3、小 结。三、 巩固 练习 。1、完 成 P109 页第 6 题。(1)学生 说说 掷出 后可 能出 现的 结果 有哪些 ?(2)猜测 实验 后结 果会 有什 么特 点?(3)实践 、记 录、 统计 。(4)说说 从统 计数 据中 发现 了什 么?(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页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在 掷几 次,让学生 根据 实验 的结 果初 步感受 到硬 币是 均匀 的,两种结果 出现 的可能性 是相 等的 。2、完 成 P109 页第 7 题。课课后后反反思思:第四课时:练习课第四课时:练习课教教学学内内容容: :教材 P110 P111 页教教学学目目标

186、标:1、通 过练 习让 学生 进一 步感 受可 能性 ,知道 事件 发生 的可 能性是 有大 小的 。2、通 过实 际操 作活 动, 培养 学生 的动 手实践 能力 ,合 作交 流能力 。3、巩 固本 单元 知识 。教教学学过过程程:1、完成 P109 页第 8 题,掷骰 子游 戏,使 学生 进一 步感 受实 践发生 的可 能性 。(进行方 法同 第 6 题)2、完 成 P109 页第 9 题A、通 过有 趣的 抽签 游戏 ,让 学生 体会 不确定 事件 发生 的可 能性的 大小 。B、让 学生 用“ 最不 可能 ”和 “最 有可 能”说 一说 其他 两个 事件发 生的 可能 性。3、完 成

187、P109 页第 10 题, 猜一 猜。A、猜 硬币 在哪 个盒 子里 。B、简 单统 计猜 测情 况。C、揭 示结 果。D、说 说为 什么 猜错 的比 猜对 的多 。4、完 成 P109 页第 11 题, 开放 题。学生 会有 多种 涂法 ,只要 涂色 后正 方体 的红面 比蓝 面多 就行 。小组 合作 ,说 一说 自己的 想法 和实 验情 况,在 全班 交流 。5、完成 P109 页第 12 题,让 学生 设计 一个方 案, 帮助 学生 更加深 刻地 理解 事件 发生的 可能 性的 大小 。课课后后反反思思:- 78 -第五课时:活动第五课时:活动掷一掷掷一掷一、 利用 学过 的数 学知识1

188、、组 合( 两个 骰子 上的 数字 之和 )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 1 至 6 六个 数字 ,组成 的和 可能 是 2 至 12 的所 有数 ,不 可能 是 1 或 13 等数 。)3、可能性大 小(组成的 和是 2 至 12 中任一 个数 ,但发生 的可能 性大 小事 不同 的。)二、 活动 步骤 。(一 )示 范游 戏。1、体 验确 定现 象与 不确 定现 象, 列举 所有可 能的 结果 。(运 用组 合的 知识 ,判断 哪些 和不 可能 出现, 哪些 和可 能出 现)2、教师 提出 游戏 规则,学生 猜想 结果 。11 个可能 结果 中

189、教 师选 5 个,学生选 6 个,学生 错误 地认 为赢 的可能 性比 教师 大。3、开 始游 戏。 学生 总是 输, 产生 认知 冲突, 从而 引起 进一 步探索 的欲 望。(二 )小 组内 游戏 ,探索 结论 。通过 小组 内游 戏的 方式,进 行试 验,利 用统计 的方 式呈 现试 验的结 果,初 步探索教 师总 能赢 的原 因。要 引导 学生 在试 验的结 果中 寻找 统计 学上的 规律 。(三 )理 论验 证。通过 组合 的理 论来 验证试 验的 结果。可以 用不 同的 方式 来进 行组合,让学 生探讨每 个“ 和” 所包 含的组 合情 况的 多少 与这个 “和 ”出 现的 系数之

190、间的 关系 。课课后后反反思思:第六课时单元测试第六课时单元测试第七课时测试讲评第七课时测试讲评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简单的组合第一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教学学内内容容:教科书 P112 页例 1。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通 过观 察、 猜测 、操 作等 活动 ,找 出最简 单的 事物 的组 合数。2、经 历探 索简 单事 物组 合规 律的 过程 。3、培 养学 生有 顺序 地全 面地 思考 问题 的意识 。教教学学重重点点:经历探 索简单 事物 组合 规律 的过程 。教教学学难难点点:能用不 同的方 法准 确地 计算 出组合 数。教教学学过过程程:- 79 -一、 揭示 课

191、题 。今天 我们 一起 进入 有趣的 教学 广角 。(极书、 数学 广角 )二、 探究 新知 ,创 设情境 :这 个 周 末 小 红 班 上 组 织 一 次 秋 游 活 动 ,她 想 邀 请 大 家 一 起 参 加 ,你 们 愿 意吗?(愿意)不过小红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师:既然是 参加 游乐 活动 ,就要 穿得 漂亮 一些 ,小红 遇到 的第 一个 问题 就是 穿什么衣 服(点击出 示图 片例 1 图(两 件上 衣和三 件下 装) 。1、师 :谁 来介 绍一 下小 红衣 柜里 有哪 些上装 和下 装师: 那么 你会 建议 小红穿 什么 去参 加秋 游呢?

192、 为什 么?师:你 们提 到了 那么 多不 同的 穿法,同学 们真 是有 心人,如果 一件 上衣 只能 搭配 一件下 装的 话, 一共 有多少 种不 同的 搭配 方法呢 ?( 6 种)2、动 手操 作:(1)师:不少同学心里已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以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 手摆 一摆,是怎 样的 六种 搭配 方法,同时 思考 这样 一个 问题:怎 样搭 配才 能做到不 重复 不遗 漏。 (四人 小组 活动 ,师 深入小 组指 导)展示 成果 并交 流:(2)反馈 。生:我 们是 先确 定上 衣的,第一 件上 衣可 以搭 配 3 件不 同的 下装,第 二件 上衣 也可以搭 配三 件不 同的

193、 下装, 一共 有 6 种不 同的穿 法。 3+36(种)生:我 们是 先确 定下 装的,第一 件下 装可 以和 两件 不同 的上 衣搭配,第二 件下 装可以和 两件 不同 的上 衣搭配,第三 件下 装也 可以 和两 件不 同的 上衣搭 配,一共有 6 种不同 的穿 法。 2+2+2 6(种)生:每件 上衣 都可 以和三 件不 同的 下装 搭配,就有 3 种穿法 ,那么 两件 上衣 就有 2个 3,就是 6 种穿法 。我 可以 用算 式表 示:236(种 )师: 刚才 我们 通过 用学具 摆一 摆, 得出 共有 6 种不 同的 搭配 方法。 如果 没有 学具,只有 一张 图, 我们 可以怎 样

194、来 表示 不同 的搭配 呢? ( 如下 图)A、连线:师: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有顺序的连一连,完成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样 连的 (巡 视) 汇报。B、字 母表 示:师:连 线是 帮助 我们 思考 的一 种方 法,如 果连 图也 没有,你能 想办 法在 白纸 上把我 们刚 才讨 论的 结果简 单而 有条 理地 记录下 来吗 ?师:太棒 了。不仅能 用连 线的 方法 来解 决问题 ,而且还能 用算 式表 示过 程。还有不 同的 想法 吗?( 师展 示一 种有 漏掉 了连线 的结 果,并 提问 :他为 什么 会漏 掉?你有 什么 好的 建议 ?如果 没有 学生 漏掉 的,此 环节 省略 )3、拓 展

195、: 照这 样的 推理 如果 4 件上装 和 4 件下 装, 一共 有多少 种不 同的 方法 呢?学生 进行 猜测 后, 同桌同 学相 互交 流验 证。师: 我们 刚才 解决 的是服 装搭 配的 问题 ,有什 么好 的想 法想 跟大家 说吗 ?师小 结: 解决 问题 要按一 定的 顺序 思考 ,这样 才能 保证 不重 复不遗 漏。- 80 -三、 选路 问题 ,加 强思考 :我们 帮小 红解 决了 衣服的 搭配 问题,接下 来小 红开 始准 备吃 早餐,奶奶为 小红准备 了丰 盛的 早餐 ,有多 少种 不同的搭 配方法 ?生 独立 完成 。你们 都做 对了 吗? 你是怎 样数 完整 的呢 ?师再

196、 次提 示解 决问 题注意 按一 定的 顺序 思考。四、 排列 问题 ,顺 序思考 。1、小红选了一条近的路,然后顺利的来到了少年宫。在少年宫玩得可开心了,最后是 过一 个幸 运大 碰撞密 码是 由 两 位数组 成,十 位上 是 2、4、9 这三个 数中 的任意 一个 ,个位上 是 3、6、8 三个数 中的任 意一 个,小红 最少几 次,最多 几次 可以打开 。师: 动手 摆一 摆, 并记下 来。 并思 考: 怎样保 证不 重复 不遗 漏?汇报 交流 :( 学生 边说师 边板 书。 )数 字按 从大 到小 或从小 到大,也可 按数 位顺 序来 摆:先 确定 十位 上的 数字,然后个位 数字 ;

197、等 等两 点连 线( 穿插 组合)你们 帮小 红解 决了 问题,真了不起 。五、 反思 总结 ,收 获提高 。师:今天我 们跟 小明 和小 红去了少 年宫 ,解决了生 活中 许多 的问 题,你有什么 收 获 ? 有 什么建 议?师:今天 我们一 起研 究、学习 的知识 ,都是生 活中 的一 些搭 配问题 ,在搭配中 要做到既 不重 复又 不遗 漏就必 须按 一定 的顺 序进行 观察 、操 作。课课后后反反思思:第二课时:简单的排列第二课时:简单的排列一一、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搭配 方案 ,掌 握基 本的排 列方 法, 熟练

198、找出简 单事 物的 组合 数。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进一步体会 有序 思考 ;3、解决问题:用摆、画、演、说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宽 学生 解决 问题的 途径 。4、情感与态度: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的积累。并 且,在 数学 活动中 养成 与人 合作 的良好 习惯,在活 动中 增强 探索 数学 规律 的兴趣 ,积 累积 极的 数学学 习情 感。二二、重重点点难难点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搭配现象通过多种方式的实验验证,学生 能对 排列 问题 的解决 过程 有所 体验,并能 做到

199、严密 有序。教学 难点 是找 到合 适的搭 配方 法, 保证 不重复 不遗 漏。教学 难点 :在解 决问 题的 过程 中要 做到 简单有 序, 又思 考严 密。三三、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 激趣 挑战 、温 故知新 :1、出 示两 个小 朋友 图片 ,请 下面 的小 朋友给 起个 名字 。2、今天这两个小朋友在做聪明题比赛,也打算跟在座的小朋友们比比,谁的方法好、速度 快,又不 遗漏答 案。(学 生肯 定很感 兴趣 ,欣然应 战)教师讲 明要 求:将- 81 -信封 里的 7、9、3 这三个 数字 组成 不同 的三位 数,能 组成 哪些 三位 数呢 ?动 手摆 一摆写 下来 ,不但要 快、要准

200、、不遗漏 ,还要能 说明 方法 ,可以一个 人思 考,也可 以同桌 合作 。3、学 生动 手操 作, 解决问题 。学 生开 始边 摆数 字边记 数,有 的一 个人 思考,有的 则跟 同桌 合作,一个 操作 另一个记 数。先 记下 成果 的学 生,可以 先跑 到讲 台前 了,同 桌合 作的 两人 一起 来。接 着汇 报交流各 自的 方法,重复 者下 去。学 生可 能会 按照 从大 到小 或从 小到大 来摆,并记 录下来;也 有的 会按 照数 位顺 序来 摆:先 确定 百位 上的 数字,然后 是十 位数 字和 个位 数字 评 价各 种方 法, 得出最 佳方 法:同时 ,学 生也 能直 观比较 小组

201、 合作 与个 人思考 的优 缺点 。教师 对学 生的 汇报 进行小 结: 只要 做到 有顺序 的记 录, 就可 以保证 不重 不漏 。二、 情境 模拟 、实 践验证 :1、前些天,老师去东阳横店影视城时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场景,今天带来给大家看看。2、出 示场 景 1:请 学生 说说 ,图 画里看 到了 什么 ?(教 师随 即提 出问 题:“是 啊,他们 拍完 了西游 记打算拍 照留 念,像这 样三 个徒弟 交换 位臵 ,共 有几种 交换 方法 呢? ”)学 生用 自己 喜欢 的方法 ,独 立思 考, 可以用 符号 代替 人物 在纸上 比划 。交 流汇 报。(方 法有 :先确 定最 左边 的人 ,

202、然后 右边 两个 人交 换;先确定 最右 边的 人,然后左边的 两个 人交 换;或先确 定最 中间 的人,然后 左右 两个 人交 换)交流 的过 程中 ,教师 利用 多媒 体课 件,演示 学生 汇报 的结 果,让 学生 体会 探索 的乐 趣。也 可以 把学生刚 才用 符号 代替 画下来 的展 示在 黑板 上,互 相学 习, 鼓励 勤动脑 筋的 学生 。3、出 示场 景 2:教 师介 绍,这 几位 小朋 友正 在影 视城 玩游戏,尝试 当小 演员 的滋 味呢!可是 他们好像 闹矛 盾了 ,要 交换角 色了 ,看 看明 明说什 么? 出示 明明 的话:三 人小 组把 自己 当成小 演员,也来 做做

203、 这个 游戏,要保 证把 所有 情况 都罗 列出 来。三 人小 组, 开始 讨论。上 台演 示, 全班 验证。三、 运用 排列 ,制 作奖品 :1、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老师要奖励每个学生几朵特别的花儿。这些花儿都 已经 在你 们手 中。可是 都没 涂颜 色,需要 同学 们通 过自 己的努力来 完成。出示 :(提 示: 每朵 花都 要不一 样, 涂出 所有 情况, 看谁 涂的 方法 好)2、学生 开始 动手 涂,教师巡 回检查 ,帮助学 习有 困难 的学 生,鼓励有 进步的 学生 。- 82 -3、个 别学 生汇 报展 示, 下面 学生 评价 ,教师 奖励 。四、 结合 生活 ,拓 宽知

204、识 :1、布 臵课 外任 务:(1)回家 给爸 爸、 妈妈 、爷 爷、 奶奶 按不同 的位 臵去 照相 ,做个 留念 。(2)下课跟同学做游戏,看一看“你”、“笑”、“我”这三个字能组合哪些有意思 的话 来?2、课 堂小 结。课课后后反反思思:第三课时:两两组合第三课时:两两组合一一、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能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进行 排列 ,找出 简单 事物 的排 列规 律;培养学 生初 步的 观察、分析 和推 理能 力以 及有顺 序地 、全 面地 思考问 题的 意识 。2、过 程与 方法 :将 现实 问题 转化 为数 学问题 ,并 能解 决简 单

205、组合 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表达解决 问题 的大 致过 程和结 果。使学生 在数 学活 动中 养成 与人 合作的 良好 习惯,并初步学 会表 达解 决问 题的大 致过 程和 结果 。二二、重重点点难难点点:教学 重点 :引 导学 生发现 和理 解简 单的 组合规 律。教学 难点 :使 学生 搞清楚 排列 和组 合的 区别。三三、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 复习 引入 :1、用 2、3、4 三个 数字 ,选 择其 中两 个组成 两位 数, 可以 有多少 不同 的答 案?学生 练习 。学生 四人 一组 进行 交流: 你有 哪几 种数 ?如何 排的

206、?检查 有没 有漏 掉的 ?学生 补充 ,引 导学 生有序 地思 考。2、小结 :先固 定十 位上 的一 个数 字,再把剩 余的 两个 数字 分别写 到个 位上 ,这样 ,依次 轮换 十位 上的 数字,个 位上 的数 字也 依次 变化,这样 一共 有 6 种;也 可以 按照从小 到大 的顺 序,依次写 出两 位数 。这两 种方 法都 可以 ,不容 易重 复,也 不容 易漏掉。3、大 家做 的都 不错 ,每 组组 员互 相握 手庆祝 一下 !4、下面我 要问 大家 :如果 每两 个小 朋友 只能握 一次 手,那每一 组要 握多 少次 手呢 ?二、 拓展 研究 :1、大 家再 握一 次看 看, 一

207、共 有多 少次 ?2、分 析问 题: 我们 说甲 和乙 握了 手, 乙和甲 握了 手, 这算 一次还 是两 次?3、解决问题(教师小结):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但在数字排 列中 ,交换 数字 的位 臵,所 组成 的数 就变 了,这 和顺 序就 有关 了。那 我们 到底应该 怎么 做,才能做 到不 重不 漏呢 ?让 我们四 个同 学排 成一 直线,然后由 其中 一位同学 向别 的同 学握 手,握好 就回 到座 位上 ,剩下 同学 也是 如此 ,直到 最后 只剩 一位同学 ,最 后只 要把 每一位 同学 的握 手次 数加起 来就 可以 了。- 83 -三、 深入 探究 :例 3:

208、(出 示图 片)1、2002 年世界 杯背 景简 单介 绍。2、理 解题 意: 2002 年世 界杯 足球 赛 C 组球队 如下 :巴 西、土 尔其 、中 国、哥斯 达黎加 。要 求每 两个 球队踢 一场 ,问 我们 一共要 踢多 少场 ?3、学 生思 考。 (拿 出国 旗图 标连 一连 )4、学 生交 流, 你是 怎么 想得 ?如 何做 到不重 不漏 ?解答 :将 四个 图标 摆成一 个正 方形 或一 字排开 ,两 两相 连。思考 :每 个国 家要 连几条 ?( 3 条)每两 个队 之间 要连 几条? (一 条) 为什 么?( 排列 )5、小 结。四、 练习 。1、作 为奖 励, 接下 来老

209、 师请 大家 做一 个游戏 :抢 座位 。(1)游戏 规则 讲解 ,请 学生 游戏。(使 学生 明白 这是 和顺序 无关 的)(2)学生 讲解 抢到 椅子 的是 哪两 个小 朋友, 有几 种可 能?(3)教师 小结 。2、老师这里有四个硬币,你看,如果从这四个硬币中任取两个,大家想一下,一共有 几种 情况 ?学生 小组 内讨 论, 全班汇 报。3、思 考: 我如 果取 了 6 角钱 ,应 该怎 么取?教师 小结 。(关 键: 这是 组合 问题。 )4、小兵到书店里买书,发现有三本书他很喜欢:聪聪历险记、科学家的故事、大 自然 的奥 秘,但钱 只够 买两 本,你认 为小 兵会 买哪两 本书 ?请

210、 你一一把它 说出 来。(关 键: 这是 组合 问题。 )5、小刚、小红、小丽和小明准备星期天外出,他们之间准备每两个人之间都通一次电 话, 你想 ,他 们之间 一共 要同 多少 次电话 ?并 用线 连一 连。板板书书设设计计:课课后后反反思思:- 84 -一一、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通过 本活 动,使 学生 初步 获得 一些 数学活 动的 经验 ,经历“猜 想、实验、验证 ”的过 程, 引导 学生 在活动 中发 现问 题, 分析问 题, 体会 数学 在生活 中的 应用 。2、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头国现象看本质感受 偶然 性后 面的 必然性 。3、结合学习内容

21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 数学 的信 心和 应用数 学的 意识 。4、通 过合 作, 培养 学生 的合 作意 识。二二、重重点点难难点点:教教学学重重点点:探索两 个骰子 点数 之和 在 5、6、7、8、9 居多的 原理 。教教学学难难点点:探讨事 情可能 性三三、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 联系 生活 ,初 探求知 。1、( 板书 “骰 子” )你 认识 这个 字吗 ?在哪 儿见 过?师:有些 人利用 骰子 进行 赌博 ,这是 不好 的行 为,可 其实 呢,这骰 子中 藏着 不少的 数学 知识 ,只 要我们 合理 利用 ,它 还是我 们学 习的 好帮 手呢?2

212、、小 朋友 都玩 过骰 子, 一颗 骰子 中藏 着哪些 数学 知识 ?( 骰子上有6 个数、有6个面 ,是 个正 方体 )3、小朋友们真有数学眼光,掷一颗骰子,掷出的数可能是哪些?最小是几?最大是?4、同 时掷 两颗 骰子 ,掷 出的 两个 数可 以解决 哪些 数学 问题 ?(求 和、 差、 积商 )5、今 天我 们主 要通 过“ 掷一 掷“ 研究 两颗骰 子“ 和” 中藏 着的奥 秘。(1)同时 掷两 颗骰 子, 得到 两个 数的 “和” 可能 有哪 些?(2、3、4、5、6、7、8、9、10、11、12)(2)掷出 的两 个数 的和 可能 是 1 或 13 吗? 为什 么?二、 情景 引入

213、 ,联 想猜测 。师:说起 和的 奥秘 ,倒让 老师 想起 了一 个人(课件 出示 阿凡 提图片 )。当时 有个地 主“八一 ”老爷,十分奸 诈,经常 欺压百 姓,这一 天呀“ 八一 ”老爷又 想出 了个诡 计,想 要再 一次 提高 穷人 的田 租,这 次阴 谋如 果让 他得 逞,穷人 的日 子就 更不好过 了,在这 危难 时刻阿 凡提 来了 ,他代表穷 人跟“八 一”老 爷进 行谈 判,谈判 决定,双方 利用 掷骰 子比胜 负,如果 八一 老爷输 了,他将 不再 加租,比赛 方法 是:将同时掷两颗骰子得到的这些“和”分两组,一组是“5、6、7、8、9”,另一组是“2、3、4、10、11、12

214、”这六个数(课件演示)。双方各选一组“和”掷出的次数多 ,哪方就获 胜。小朋 友,你 们想 让哪 方获 胜? 的确 ,聪明 的阿 凡提 战胜 了八 一老爷 ,取 得了 胜利 !1、“ 猜一 猜” ,阿 凡提 选了 哪组 “和 ”?为 什么 ?师:小朋友们各有各的猜想,那到底阿凡提选了哪组“和”呢?你们希望老师直 接告 诉谜 底呢 ?还是 希望 自己 研究 ?2、你 们打 算怎 样研 究呢 ?三、 同桌 合作 ,实 验验证 :- 85 -1、为 便于 研究 ,老 师给 大家 提供 了一 些材料 :实验 材料 :每 两人 一张统 计表 ,两 颗骰 子实验 方法 :两 人一 组,一人 同时掷 骰子

215、并算 出两 数字和 。一人根 据掷 出的“和”完成统 计图 ,“和 ”是 几就 在几 的上面 涂一 格, 涂满 其中一 列, 游戏 结束 。边 掷边 想一 想, 掷出哪 些“ 和” 的次 数比较 多? 你发 现了 什么?2、分 析记 录表 ,提 升猜 想:师:请小 朋友 仔细 观察统 计图 , 现在你 认为阿 凡提 选的 是哪 组 “和 ” ?为什么 ?四、 数学 分析 ,理 论验证 。1、为 什么 掷出 和是 5、6、7、8、9 的可 能性 较大 ?里 面藏 着什么 奥妙 呢?组成 四人 小组 交流 讨论。反馈 板书 ,展 示结 果:6+15+1 5+2 6+24+1 4+2 4+35+36

216、+33+1 3+2 3+33+44+4 5+4 6+42+1 2+2 2+32+42+5 3+5 4+5 5+56+51+1 1+2 1+31+41+5 1+6 2+6 3+64+6 5+6 6+6和: 23 45 6 78 9101112从板 书上 ,我 们可 以直观 地看 出掷 出的“和”是“ 2、3、4、10、11、12”的情况 只有 12 种、所 以掷 出和 是“ 5、6、7、8、9”的 可能 性比较 大,掷出 和是“ 2、3、4、10、11、12”的可 能性 比较 小。五、 结合 实际 ,应用 规律 :1、摸 奖活 动:摸奖 规律 :箱内 放十 二个 球,每两个 球上 分别 写着 1

217、6 六个 数字, 每次 摸出 两个 球,每次 摸奖 两块 钱,奖项 设计 :摸 出两 球之和 是“ 1”为 一等 奖摸出 两球 之和 是“ 2”或 “12”为 二等 奖摸出 两球 之和 是“ 3”或 “11”为 三等 奖师: 看了 这个 摸奖 规则你 有什 么要 说的 ?2、小 小设 计师 :当一 回小 小设 计师 ,改变 传统 飞行 棋起 飞规则 ,自 己来 设计 起飞规 则。要求 : 同时掷 两颗 骰子,利用 掷出 的 “和” 来决定 飞机 起飞 , 那么 你想 让掷 出的“和”设为 几? 为什 么?六、 课堂 总结 ,课 外延伸 :1、说 说这 节课 的收 获。2、这 节课 我们 利用

218、骰子,经历 了“ 猜想 、实验、验 证”的 过程,研 究了 骰子“和 ”中的 奥秘。其实,关 于骰 子中 的数 学远 不止今 天我 们研 究的 这些。有 兴趣 的小 朋友可以 再去 研究 研究,比方 说两 颗骰 子的 点数之 差有 什么 规律,说不 定你 还能 发现 别人没 发现 的规 律。板板书书设设计计:6+15+1 5+2 6+24+1 4+2 4+35+36+33+1 3+2 3+33+44+4 5+4 6+4- 86 -2+1 2+2 2+32+42+5 3+5 4+5 5+56+51+1 1+2 1+31+41+5 1+6 2+6 3+64+6 5+6 6+6和: 2 3 45 6

219、7 89 10 11 12课课后后反反思思:总复习(共总复习(共 5 5 课时)课时)(一)复习课:万以内加减法及有余数的除法(一)复习课:万以内加减法及有余数的除法一一、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 通过复 习更 好地 理解 和掌 握“万以 内的加 、减法”和“有 余数 的除 法”,并提高学 生的 计算 能力 和估算 能力 。2、 能用 所学 的数 学知识 解决 简单 的实 际问题 。3、 培养 学生 的整 理、解 决问 题的 能力 。二二、重重点点、难难点点:教教学学重重点点:万以内 的加、 减法 的复 习。 有余数 的除 法的 复习 。教教学学难难点点:1、系 统地 整理 出万 以内 的、 加

220、减 法竖 式计算 该注 意的 地方 。2、熟 练地 计算 连续 进位 的加 法和 连续 退位的 减法 。3、利 用有 余数 的除 法解 决具 体问 题。三三、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 万以 内的 加、 减法的 复习师:时 间过 的真 快,我们 已经 把这 本厚 厚的数 学书 快学 完了。同学 们还 记得 你自 己都学 了些 什么 吗?生根 据课 本目 录会 回答不 同的 内容 。师: 学了 那么 多知 识,今 天我 们一 起来 复习一 下第 二单 元的 知识。 是什 么呢 ?生: 万以 内的 加、 减法师: 老师 这里 有几 道题要 来考 考大 家, 看大家 有没 有信 心接 受老师 的挑 战呢

221、 ?1、出 示例 题 1 题目 :用 竖式 计算 计算 下列各 题175+162=310-207=259+148=985-423=325+464=806-774=师: 老师 先请 同学 来说说 如果 让你 来完 成你会 怎么 做?多种 回答 :口 算竖 式计 算( 引导 竖式计 算的 注意 点并 及时板 书)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 么样 ?出示 错题 :175+62=795 310-207=113259+148=1 7 5 3 1 0 2 5 9+6 2-2 0 7 +1 4 87 9 5 1 1 3 3 9 7学生 评判 并分 析错 因:题

222、1 数位没 有对 齐- 87 -题 2 没有退 位题 3 没有退 位, 横式 上没 有写 结果师: 你们 能帮 他们 改正吗 ?学 生口 答改 正。师:三( 1)班的 同学可 真粗 心,他们 为什么 没有 发现 自己 做错了 呢?(预 设回 答:没有 验算 。)师:我们在 做加 减法 时可 以通 过验 算来 检查自 己刚 才有 没有 做对。一道加 法题的验 算方 法有 哪些 ?减法 题的 验算 方法 又有哪 些?预设 回答 :加 法题 目: 交换 两个加数 的位臵 再加 一次 和-加数=加数减法 题目 : 被减数 -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师:加、减法 题分 别有 2 种验 算方 法,在 验

223、算 时同 学们 只要 选择一 种自 己喜 欢的 方法就 可以 了。现在请 同学 们认 真地 把剩 下的三 道题 完成 在数 学课堂 练习 本上,其中最后 一题 要求 验算 。学生 练习,教师 巡视 发现 问题。三位 有问 题的 同学 板演。可能 出现 横式 上写 验算 的结果 。师强 调: 验算是 真正 地再 算一 次, 横式上 应该 写竖 式计 算的 结果不 能写 验算 的结 果。2、出 示例 题 2:从 西村 到东 村有 几条 路?哪 条路 近? 近多 少米?北村152米西村455米368米南村534米东村看到 题目 ,集 体回 答从西 村到 东村 有几 条路? (2 条)师: 同学 们反

224、 应可 真快, 哪位 同学 眼更 尖已经 看出 哪条 路近 了?生: 经过 北村 的那 条路近 。师: 你是 怎么 看出 来的?预设 回答 :西村 到北 村的 152 米可以 看成 150 米, 北村到 东村 的 534 米可以看 成 530 米,150+530=680米;西 村到 南村 的 455 米可以看 成 450 米,南 村到东 村的 368 米看 成360 米,450+360=810米。680 小于 810 所以 经过 北村 的那 条路近 。生有 不同 的估 算结 果,应 给予 肯定 。师: 大家 都是 用估 算看出 来的 ,那 到底 近多少 米呢 ?学生 独立 完成 :534+36

225、8=902 (米)455+152=607 (米)902-607=295 (米)集体 交流 ,强 调单 位不要 漏写 。3、练 习:填上合 适的 数字 6 289+34-67 + 1 49 07 2 4 1 1 0 31- 88 -科技 书故事 书连环 画原有674907715借出253416378还回137245169要 求 独 立思考后 完 成 在现有课本上 。 题 要着重 理 解 借出又还回 。二、 有余 数的 除法 的复习 :师: 刚才 大家 一起 回忆了 加减 法题 ,老 师又给 大家 带来 了口 算题。1、出 示口 算题 :25+10= 36+ 21= 50+50= 69-48=86

226、-54=46-20= 98-34= 34-29 51-38=70-45=67= 60 7= 80 3=435=279=366= 38 8= 30 4=467=769=师: 同学 们先 观察 一下上 面的 口算 题有 什么特 点?预设 回答 :第一行 是加法 题,第二 行是 减法题 ,第三行 是乘 法题,第四 行是 除法 题。师:原 来这 里的 口算 加减 乘除 都有 了。口 算题 老师 相信 肯定 难不倒 大家 的,不 过现在老 师有 个问 题需 要大家 来解 决。假如老 师要 请一 个同 学做 2 题,那老师 需要 请几位同 学来 做啊 ?预设 回答 :一 共有 20 题口 算, 每人 做

227、2 题,202=10 (人) 所以 需要 10 人来做 。开小 火车 的形 式每 个同学 做两 题, 检查 是不是 需要 10 人。师: 看来 这个 问题 也难不 倒大 家, 确实 是需要 10 人来完 成。 他是 用什 么方 法把 问题解 决的 ?预设 回答 :除 法。师: 上面 的口 算第 四行中 ,大 家找 一下 哪题挺 特殊 的?生: 388=46,因为 它有 余数 。师:对,现在 我们 不光会 表内 除法 还会 做有余 数的 除法 了。那 你们 对有 余数 的除法 还知 道些 什么 ?预设 回答 :在 竖式 计算时 商要 写在 被除 数的个 位上 。余数 一定比 除数 小。2、出 示

228、例 题 3:263= 26 除以 3,商 (),余 ()。生独 立完 成。3、解 决具 体问 题( 区分 商和 余数 的单 位名称 )出示 例题 4:妈 妈买 了 38 个纽 扣, 每件 衣服 钉 5 个, 可以 钉几 件? 还剩 几个纽扣 留作 备用 ?要求 :先 与同 桌讨 论,然 后独 立完 成。师组 织交 流: 说一 说你是 怎么 样解 决这 个问题 的?预设 回答 :有 38 个纽扣 ,每 件衣 服钉 5 个,38 里有 7 个 5 还多 3,所 以:- 89 -385=7(件) 3(个 )、 就是 说可 以钉 7 件衣 服还 有 3 个纽扣 留作 备用 。重点 讲解 商的 单位 是

229、“件 ”, 余数 的单 位是“ 个” 。4、练 习:练习 二十 六第 3、4 题。要求 独立 思考 后认 真完成 ,两 位同 学板 演。5、小结:今天 我们 一起回 忆了 加减 法和 有余数 的除 法,大家还 会把 它们 给忘 了吗 ?三、 作业 设计 :1、竖 式计 算, 带 的要 验算 。310-52=545+98=387+143=900-389= 48 8= 67 9=2、估 一估 ,连 一连 。289+90 682-79 420-308 624+128603802 379 1123、三 (2)班 一共 有 50 本课 外书 ,把 这些 书平 均分给 8 个小 朋友 ,每 个小 朋友分几

230、本 ?还 剩几 本? 如果要 平均 分给 9 个小朋友 ,最 少需 要增 加几本 ?板板书书设设计计: 万以内 加减 法及 有余 数的 除法的 复习 课1、万 以内 的、 加减 法:竖式计算时 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 1),要验算 。2、有 余数 的除 法:竖式 计算 时商 要对 着被除 数的 个位 写, 余数除数 。课课后后反反思思:(二)复习课:四边形(二)复习课:四边形教教学学内内容容:教科书 第 121-122 页四边 形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会判 断四 边形 和平行 四边 形,知 道长 方形、正方 形和 平行 四边 形的 区别 和联 系。2、能 正确 计算

231、长方 形和 正方 形的 周长 ,并学 会初 步的 运用 。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引 入:省 公务 员考试 题引 入,公务员 招考 这么 火爆,而最 后录 取得 人又 那么 少,考试 题目 一定 很难 吧,其实不 然,我也摘 了一 题目 ,是让 我们 按规 律填 图,我发现我们 同学 真还 可能 会做。二、展开 :(早 上我 们复 习按 规律 填数 ,这节 课我 们要 来复 习有关 图形 的知 识,刚才这 么多 图形 ,全部分解 后,出示 上题 中所有 的图 形,分类 板书(立体 图形 、平面图形 )平 面图 形四边 形平 行四 边形、 长方 形、 正方 形三、 回顾 、整 理:1、我 们学 习

232、过 四边 形, 四边 形有 什么 特征? (四 条边 、四 个角)2、平 行四 边形 、长 方形 、正 方形 四条 边和四 个角 有什 么异 同点( 板书 )根据 边和 角的 特点 ,小结 三个 图形 之间 的联系 (可 让学 生举 例说明 )3、画一画:根据上面说的特点,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 方形 。- 90 -4、说一说:出示点子图中画的平行四边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像这样的长方形、正方 形在 我们 教室 里很多,平形 四边 形较 少,但他在 生活 利用 它的 特性,用处 很大 ,在哪 里用 到? 长方 形和正 方形 还能 知道 它们的 什么 ?5、什 么是 周长

233、?( 板书 :封 闭图 形一 周的长 度)6、小 结长 方形 和正 方形 周长 的计 算方 法:(1)点子 图上 长方 形和 正方 形的 周长 一样吗 ?(2)要算 周长 首先 要知 道什 么? (标 出各边 的长 )(3)学生 口算 算周 长的 算式7、根 据这 个方 法求 出刚 才画 在点 子图 上的两 个图 形的 周长 。(做 完后 同桌 互改 )四、 实践 提炼 :1、求 老师 长方 形手 机的 周长 :(1)出示老师的手机,估计长方形的周长,怎么估计的,(引导先估计长和宽各是多 少厘 米)(2)要准 确求 应怎 么办 ,师 量出 长和 宽的厘 米数 ,学 生计 算(3)把这 个手 机

234、翻 开求 周长 (有 什么 方法)2、出示一 长 A4 纸,介绍 A4 纸的长 和宽 ,怎样 在这 张 A4 纸中折 一个 最大 的正 方形,学生 拿生 上的 练习 纸折一 个最 大的 正方 形,求 出这 个正 方形 的周长3、剩 下长 方形 的周 长4、求剩下的长方形中还可能剪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 答)五、 小结 。板板书书设设计计:四四边边形形立体图 形图形平行 四边形平面 图形四边 形长方形正方 形课课后后反反思思:(三)复习课:多位数乘一位数(三)复习课: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目标: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

235、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复习过程:复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整理回顾所学内容,导入课题。2、板书课题。二、整理和复习。(一)整理和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1、完成总复习中的第 5 题。(1)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估算出得数。(2)指名板演列竖式,余生齐练。(3)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2、完成总复习第 6 题。(1)观察情景图,指名说图意、题意。- 91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计算?(二)整理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1、完成总复习第 11 题

236、。指名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2、完成总复习第 12 题。(1)生独立完成在书上。(2)指名口答,然后集体订正。三、实践应用1、做练习二十六中的第 5 题。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2、做练习二十六中的第 6 题。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做练习二十六中的第 9 题。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4、做练习二十六中的第 10 题。让学生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然后指名口答。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课课后后反反思思:(四)复习课:时、分、秒、毫米、千米、吨(四

237、)复习课:时、分、秒、毫米、千米、吨一一、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认 识长 度单 位千 米, 建立 1 千米的 长度 观念 ,知 道 1 千米 =1000 米; 认识 质量单位 吨, 建立 1 吨的质量 观念 ,知 道 1 吨=1000 千克 ;认 识时 间单 位秒 ,建立分 、秒的 时间 观念 ,知 道 1 分=60 秒, 会进 行一 些有 关时 间的 简单计 算。2、体 会学 习数 学的 乐趣 ,提 高学 习数 学的兴 趣。3、养 成认 真作 业、 书写 整洁 的良 好习 惯。4、体验数 学与 日常 生活 的密 切联 系,初步形 成综 合运 用数 学知识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二二、重重点点

238、及及难难点点:注意 培养 学生 形成 较好的 时间 和质 量单 位的概 念。三三、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 重建 知识 结构 。出示 一情 境( 动物 王国) ,让 学生 感受 到计量 单位 的必 要性 和重要 性。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今天我就来考考 大家 ,看看 哪一 位才 是我 们班 的动物小博 士!出 示这些动 物信 息。( 学生 四人小组 讨论 判断 )。驼 鸟是 世界 上最 大的鸟,它不 能飞,但 奔跑 迅速,一步 可迈 出 8 米。()。当 今世 界上 最大 的动物 蓝鲸 ,体 重相 当于 35 头大 象的 重量 ,光 它的 一条 舌头 就-

239、 92 -重约 3 吨。()。刺 猬熟 睡时 ,几乎不呼 吸,把它 扔到 水里,过 30 分钟 ,再捞上 来,它仍 然睡 着,一个 冬眠 期能 睡 200 多天 。()。2、小组组汇报交流:得出正确答案。(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好 奇心 )3、小结并揭题:上面这些小动物的本领都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来表示,这节课 我们 就一 起来 整理和 复习 已经 学过 的时间 单位 、长 度单 位、质 量单 位。二、 突出 知识 的完 整性和 系统 性。1、同学们,你们能够快速地给这些单位找到自己的家吗?(使学生对所有的单位有一 个总 体上 的区 分,不 至于 单位 混淆 。)开展 学生

240、 动手 摆一 摆,给 单位 找家 :时间 单位 :时、分、秒 。我们 学习 了这 些单位 有什 么用 啊?( 做到 学有 所用 ,让学生自 己来 阐述 数学 知识的 作用 !)长度 单位 :千米、米 、分米、厘米 、毫米。我们学 习了 这些 单位有 什么 用啊 ?(做到学 有所 用, 让学 生自己 来阐 述数 学知 识的用 处! )质量 单位 :吨、千克 、克 。我们 学习 了这 些单 位有 什么 用啊 ?(做 到学 有所 用,让学生 自己 来阐 述数 学知识 的用 处! )2、感 受每一个 单位 的大小。分 组比 较。(小组 内各 个单 位间 的大 小比较 ,注意比较 比较 时,用一 个单位

241、 去比较。 )时间 单位 哪个 最大 ,哪个 最小 ?( 时分秒能不 能这 样说 ?为什 么呢?)长度 单位 哪个 最大,哪个 最小 ?(千米米分米 厘米毫米能 不能 这样 说?为什么 呢? )质量 单位 哪个 最大 ,哪个 最小 ?( 吨千克克能 不能 这样 说?为什么 呢?)分 别感 受 1 个单 位的大 小。说 说什 么时 候用 时间单 位? 什么 时候 用长度 单位 ?什 么时 候用质 量单 位?(找一找, 生活 中 1 个单 位大小 的实 例。 )强 化:( 估计 、估测)( 加强 数学 知识 与生 活的 联系 ,使学生体 会到 数学 源于 生活。 )A、1 小时 、1 分钟 、1

242、秒钟 你能 分别 做些 什么 ?B、什 么东 西的 长度 约是 1 千米、 1 米、1 分米 、1 厘米 、1 毫米 ?C、什 么东 西的 重量 约是 1 吨、1 千克、 1 克?3、进 率填 写:时 分 秒 1 小时=(60)分1 分=(60)秒千米 米 分 米 厘米毫米1 千米 =(1000 )米1 米=(10)分米1 分=(10)厘 米1 厘米=(10)毫 米吨 千克 克1 吨=(1000 )千克1 千克=(1000 )克强 化记 忆: 如何 妙用左 手五 个手 指“ 直观法 ”巧 记长 度单 位间的 进率 。单 位换 算:7 分=()秒2 小时=()分3 千米 =()米40 毫米=()

243、厘米- 93 -8000 米=()千2 分米=()厘米7000 米+3000 米=()千 米5000 千克 =()吨4 吨=()千克7000 米 2 千米=()千 米4、应 用。填 写合 适的 单位 名称或 数。我的 身高 是 15(), 体重 是 25()千克 。茶杯 的高 是 10(), 书本 的厚 约()厘 米。汽车 的速 度是 每小 时 70()。大象 的体 重约 ()吨, 小明 大约 每天 睡 10()。计 算:3 千米 200 米=()米7000 千克 +5000 千克=()吨2 分 20 秒=()秒贝贝到公园要走()米,到学校最近的一条路要走()米,远的一条路要走 ()米 。书

244、本作 业(第 122 页第 8 题)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说一段话。(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描述你生活中的一 个情 景, 加强 数学与 生活 的联 系。 )三、 探究 生活 问题 。1、目 测指 定实 物的 长度 、重 量? (教 师给出 物体 ,学 生目 测估计 。)2、说 说时 间单 位的 作用?(跑步 、汽 车到站 、火 箭发 射 )四、 全课 总结 ,回 顾本课 的知 识点 。(请 学生 来谈 谈你 这节课 的收 获)板板书书设设计计:时、时、 分分、秒秒、千千米米和和吨的吨的 复复习习时间 单位 :时 分 秒( 进率 是 60)长度 单位 :千 米 米分 米 厘米 毫 米(五 指记

245、 忆法 )质量 单位 :吨 千 克克 (进 率是 1000 )课课后后反反思思:(五)复习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复习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一、教教学学目目标标:学生 进一 步认 识几 分之一 和几 分之 几,较熟练 地比 较几 分之 一及同 分母 分数 的大小 ;能 较熟 练地 计算简 单的 同分 母分 数的加 、减 法; 在理 解分数 意义 的基 础上,- 94 -解决 简单 的有 关分 数加减 法的 实际 问题 ,培养 解决问题 的意 识。二二、重重点点难难点点:这部 分内 容的 重点 是让学 生初 步认 识简 单分数 的含 义,初步体 会把 一个 整体 平均分 成若 干份 ,这 样的一

246、份就 是几 分之 一,这 样的 几份 就是 几分之 几, 都是 分数。难点 是让 学生 结合 生活实 际加 深对 单位 “1”的 认识 。三三、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 复习 梳理 。1、师: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请大家想一想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 哪些 知识 ?( 学生思 考并 回答 )教 师随即 板书 :认识 几分 之一 和几 分之几读、 写分 数比较 大小简单的 分数 加、 减法2、这 些知 识中 哪些 你有 点忘 记或 者还 有问题 的?【设 计意 图:给学生 一个 学习 反思 的平 台,培养 学生 的问 题意 识和 提问 题的 能力。】二、 基本 练习 。1、看 图说 一说

247、下面 的分 数表 示, 对不 对?先同 桌交 流说 理由 再集体 交流 。2、抽 取其 中一 个分 数说 一说 各部 分名 称。把一 张长 方形 纸平 均分成 5 份,每 份是 它的()分之 ( ),写 作()。()并让 学生 回答 :分 母表示 什么 ?( 把一 个整体 平均 分成 几份 。)分子 表示 什么 ?( 其中的 1 份。)【设 计意 图:通 过判 断题 的练 习来 强化 学生对 分数 意义、平均 分的 含义 的理 解,以及对 分数 各部 分名 称的的 巩固 。】3、比 较大 小。问: 你能 比较 下图 中两个 分数 的大 小? (生自 由比 较)问: 你是 怎样 比较 这些分 数

248、的 大小 的?第一 题:教 师指 导学 生看 图,让 学生 讲清 图意 。引 导问 :哪 个阴 影面积 大?第二 题:由 学生 说图 意。得出 比较 结果- 95 -教师 说:刚 才我 们比 较分 子是 1 的分数 的大小。我们 画阴 影的 方法 比较,后来又直 接看 图比 较两 个分数 的大 小。现 在如 果不 给图,只给 两个 分数,你们 能比 较出它们 的大 小吗 ?学生 :能 。1 2教师 :那 我们 来试 试。( 出示)8 8教师 :该 怎样 比较 ?谁大 ?学生 说出 自己 的想 法。【教 学意 图: 通过 习题( 1), 使学 生进 一步 掌握 看图 比较 分数的 大小 ,习 题

249、( 2)使学 生能 够脱 离实 物和图 形比 较分 子是 1 的分 数的 大小 。】4课 堂活 动。练习 :从 小到 大排 一排281211101010571012188165、游 戏活 动。教师 在黑 板上 贴一 些分数 ,如全 体活 动: 找出 最大和 最小 的分 数。分 组活 动: 单数 组找出 比双数 组找 出比抢 答题 : 说出 比说出 比大的分 数。小的 分数。等。小的 分数 。大的分 数。教师 问: 你们 能说 出一个 比还小 的分 数吗?【教 学意 图:通 过游 戏,一 方面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另 一方 面在 游戏 中使 学生 更好地 掌握 巩固 课的 知识。 】4、

250、加 减法 口算 。1282212+ = -=+= 1 -=4410105510125825+ +=- -=888999说一 说: 计算 这些 分数加 减法 要注 意什 么?( 同分 母分 数的 加减法 ,分子相 加减,分母 不变 。)【设 计意 图: 通过 口算, 帮助 学生 巩固 同分母 分数 加减 法的 知识。 】- 96 -5、练 一练 :数 学书 126 页第 9 题、 第 10 题。第 10 题第 9 题6、解 决问 题。把 一张 纸平 均分 成 5 份,用这 样的 1 份做 幸运 星, 3 份做 花,做幸 运星 用了 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

251、之几?做幸运星 比做 花少 用了 这张纸 的几 分之 几?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25,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还剩这杯1010水的几分之几没喝?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怎样列式计算?再指名汇报说说自 己的 解题 方法 。【设 计意 图: 说说 自己的 解题 思路 ,能 启发学 生的 思维 ,提 高思考 问题 的能 力。】三、 拓展 练习 。1、完 成 123 页第 11、12 题(1)出示 第 11 题看图以 后, 先问 :你明白 题的 意思 吗?你 觉得 一共 有多 少种不 同的 分数 ?先数有 数一 共有 几个小 正方 形?每涂 一个 正方 形就 要用分 数表 示出 来, 并说说

252、 它占 整个 图形 的几分 之几 。涂 2 个小正方形,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有几中分数表示?你怎么想的?接着 让学 生涂 完。 再进行 交流 。可能 有学 生用 不同 方法表 示4,教师 可问 :这几 个分 数的 大小 是怎样 的?8(2)出示 12 题: 说出涂 色部 分占 整个 图形的 几分 之几 。(先 让学生说 说独 立完成 课本 中的 填空 ,再让 学生 说说 是怎 样计算 的。 )【设 计意 图:在 复习 时,由 于学 生的 认知 水平 的差 异,在 这里 发挥 学生 复习 的主 体性, 通过 交流 让学 生一起 更多 的自 我反 思,有 利于 使复 习更 有针对 性。 】2

253、、画 一画 、折 一折 、剪 一剪 完成 123 页动脑 筋( 如下 图)- 97 -画 一画 折一 折: 仔细观 察图 ,说 出图 中涂色 部分 占大 正方 形的几 分之 几?剪 一剪,把正 方形 的纸 按一 顶的 规则 剪或折,把剪 开的 部分 重新 拼成 两个 的小 一样的 正方 形吗 ?第(1)题,如果在图中加两条线(如下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把大正方形平均分 成了 8 份,涂色 的部 分占 其中 的 4 份,所以 涂色 部分 占大 正方 形的4(由于 没8有学 约分 ,所以 不必 化简 分数 )。还可以 通过 折纸 ,让学 生直 观认 识到 涂色 部分 占大正 方形 的一 半, 也

254、就是114。从 而初 步渗 透。228第(2)题,也可 以用不 同的 方法 剪。如 可以 按第( 1)题的图剪 ;也可以 把大 正方形先 剪成 8 个全等 的等腰 直角 三角 形,再拼成 两个 全等 的正 方形;也可以 沿着 正方形相 对着 的两 个顶 点的两 条连 线(对 角线 )剪开 ,剪成 4 个全 等的 等腰 直角 三角 形,再拼 成两 个全 等的 正方形 。【设 计意 图:思 考题 具有 开放 性,培 养学 生的 动手 动脑 能力 和创新 精神,小组 合作精神 ,使 不同 的学 生都在 原有 的基 础上 得到应 有的 发展 ,同 时渗透 约分 的知 识。】四、 课堂 总结 :通过 这节 课的 复习 ,你有 什么 收获 ?板板书书设设计计:分数分数 的的初初步步认认识识复复习习课课认识 几分 之一 和几 分之几读、写分 数比较 大小简单 的分 数加 、减 法课课后后反反思思:- 9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