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病PPT课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9388675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流行病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传染病流行病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传染病流行病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传染病流行病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传染病流行病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流行病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流行病PPT课件(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 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年世界卫生报告 传染病流行病学n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在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和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和影响分布的因素,并制定预防、影响分布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的科学。 2、研究内容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探索传染病的临床识别标志评价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和策略 第一节 概 要1 1、传染病

2、定义、传染病定义2 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3 3、有关传染病的发现和发明、有关传染病的发现和发明4 4、人类传染病回顾、人类传染病回顾5 5、新发现的传染病、新发现的传染病 1、传染病 由传染性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由传染性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病原体通过感染的物所致的疾病。病原体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地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传播,感染易感者。发生传播,感染易感者。 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类微生物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类微生物细菌细菌 破伤风破伤风病毒病毒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立克次体立克次体 恙虫热恙虫热支原体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衣原体衣原体

3、 沙眼沙眼螺旋体螺旋体 梅毒梅毒真菌和寄生虫真菌和寄生虫 脚气脚气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放线菌放线菌 3、有关传染病发现和发明1546年,意大利医生费拉卡斯托罗提出,疾病可通过健康人直接与患者接触传播,也可间接传播。1677年,荷兰显微镜专家虎克在显微镜下观测到细菌。1786年,丹麦生物学家奥托.弗里德里希.米勒最早著书描写细菌。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发现接种牛痘,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1867年,消毒外科手术开始普及。1910年,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发现一种砷化合物能杀死梅毒螺旋体。1921年,卡介苗问世。1928年,第一种青霉素用于治疗。同年,百日咳疫苗诞生。1932年,德国化学家吉哈德.多玛

4、克发明硫元素化合物能杀死链球菌。1935年,德国生物学家马克发现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1939年,美国微生物学家迪博发现抗菌素的抗菌作用。1944年,美国人发明链霉素。1955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索尔克制成脊髓灰质炎疫苗。4、人类传染病回顾人类传染病回顾 (1)全球人类早期 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20世纪末 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1919世纪的世纪的50%-50%-60%60%下降至下降至10%10%以下以下(2 2)我国)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 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第二位第二位20世纪70年代 已退出已退出前十位前十位

5、死因死因霍乱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霍乱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霍乱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霍乱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1、霍乱 全球19611961年至今报告病例年至今报告病例350350万万以上以上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起出现了年代起出现了O O139139我国我国疫情反弹疫情反弹O O139139爆发爆发霍霍霍霍乱乱乱乱弧弧弧弧菌菌菌菌20022002莫桑比克霍乱流行莫桑比克霍乱流行莫桑比克霍乱流行莫桑比克霍乱流行19701970霍乱在孟加拉造成恐慌霍乱在孟加拉造成恐慌霍乱在孟加拉造成恐慌霍乱在孟加拉造成恐慌19991999年霍乱世界分布年霍乱世界分布年霍乱世界分布年霍乱世界分布1347-1351134

6、7-1351年年年年 鼠疫导致鼠疫导致鼠疫导致鼠疫导致24002400万人死亡万人死亡万人死亡万人死亡2 鼠疫鼠疫19981998年鼠疫世界分布年鼠疫世界分布年鼠疫世界分布年鼠疫世界分布美国脊髓灰质炎美国脊髓灰质炎美国脊髓灰质炎美国脊髓灰质炎1967199719671997发病趋势发病趋势发病趋势发病趋势3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 4 4、结核病、结核病 全球约约1/3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每年200200万万新发病例新发病例 结结结结核核核核杆杆杆杆菌菌菌菌我国20002000年年 活活 动动 性性 肺肺 TBTB患患 病病 率率 为为367/10万菌阳患病率为菌阳

7、患病率为160/10万痰涂片阳性患病率为痰涂片阳性患病率为122/10万现有活动性肺现有活动性肺TB451万一一一一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三三三三年年年年WWHHOO宣宣宣宣布布布布结结结结核核核核病病病病全全全全球球球球爆爆爆爆发发发发MortalityMortality gggg HighHighgggg ModerateModerategggg None or low None or low20032003年结核病世界分布年结核病世界分布年结核病世界分布年结核病世界分布 5 5、疟疾、疟疾 全球全球至至19941994年有年有100100个国家受威胁个国家受威胁WHOWHO估计估计 病例数可能

8、高达病例数可能高达3-53-5亿亿 每年死亡每年死亡150-300150-300万万疟疟疟疟原原原原虫虫虫虫我国我国20032003年年1-61-6月报告月报告92069206例例病死率病死率0.27%0.27%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法定报告传染病中 报告数报告数 第第九九位位 病死率病死率 第第十十位位 20032003年疟疾世界分布年疟疾世界分布年疟疾世界分布年疟疾世界分布RiskRisk gggg SignificantSignificantgggg LowLowgggg NoneNone (二)新传染病不断涌现(二)新传染病不断涌现艾滋病艾滋病军团病军团病SARSSARS禽流感禽流感O157

9、O1571、艾滋病 全球全球4,000万AIDS/ HIV2,180万人死亡每年每年 新感染者新感染者530万 300万人死亡人死亡我国我国感染者约感染者约万病人约病人约万HIVHIVMortalityMortality gggg HighHighgggg ModerateModerategggg None or low None or low 20032003年年年年AIDS/HIVAIDS/HIV世界分布世界分布世界分布世界分布 AIDS/HIVAIDS/HIV在南部非洲影响加速在南部非洲影响加速在南部非洲影响加速在南部非洲影响加速 儿童儿童儿童儿童AIDSAIDS我国我国我国我国AIDS

10、/HIVAIDS/HIV增长迅速增长迅速增长迅速增长迅速 2、疯牛病 人疯牛病起源于英国人疯牛病起源于英国可能与接触或摄入感染有牛海绵可能与接触或摄入感染有牛海绵状脑病的牛肉有关状脑病的牛肉有关 可能与疯牛病有关的可能与疯牛病有关的可能与疯牛病有关的可能与疯牛病有关的PRIONSPRIONS蛋白蛋白蛋白蛋白疯牛病疯牛病疯牛病疯牛病红色红色红色红色:病人死亡:病人死亡:病人死亡:病人死亡橘红色橘红色橘红色橘红色:确认牛:确认牛:确认牛:确认牛被感染被感染被感染被感染黄色黄色黄色黄色:限制进口:限制进口:限制进口:限制进口动物产品动物产品动物产品动物产品20012001年疯牛年疯牛年疯牛年疯牛病西

11、欧分布病西欧分布病西欧分布病西欧分布 3、SARS 全球 由由SARS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系统传染病波及波及3232个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和地区截止截止20032003年年7 7月月1010日全球共诊断日全球共诊断84378437例,例,死亡死亡812812例例我国至至20032003年年6 6月确诊月确诊53275327例例死亡死亡348348例例SARSSARS世界分布世界分布世界分布世界分布我国我国我国我国SARSSARS疫情统计疫情统计疫情统计疫情统计我国一对新人预防我国一对新人预防我国一对新人预防我国一对新人预防SARSSARS第二节第二节 传染

12、过程及感染谱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一、病原体一、病原体 1.病原体的侵入门户与定位病原体的侵入门户与定位 2.病原体的特性病原体的特性 (1)致病力)致病力 (2)传染力)传染力 (3)毒力)毒力3病原体的变异性病原体的变异性 (1)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 (2)抗原性变异)抗原性变异 ( 3)毒力变异)毒力变异 任何传染病的病原体在任何传染病的病原体在机体都有其特殊的定位,是机体都有其特殊的定位,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n 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定位主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定位主要有四大场所,即肠道、呼吸道、要有四大场所,即肠道、呼吸道、血液及体表。所以决定其排出通血液及体表

13、。所以决定其排出通过呕吐物及粪便、呼吸道分泌物、过呕吐物及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经吸血节肢动物吸出和皮肤粘膜经吸血节肢动物吸出和皮肤粘膜渗出物。渗出物。n2、病原体的特性病原体的特性传染力传染力 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致病力致病力 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毒毒 力力 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常见病原体的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常见病原体的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常见病原体的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常见病原体的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 3、变异性分类耐药性变异 结核杆菌抗原性变异 甲型流感 毒力变异 疫苗 二二 宿主宿主

14、1 1、定义、定义 能供给病原体营养和场所的生物的统称。能供给病原体营养和场所的生物的统称。2 2、免疫力、免疫力 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产生的特异性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常伴有具特异性活性的抗体或细胞的抵抗力,常伴有具特异性活性的抗体或细胞的参与。参与。三、传染过程及其感染谱传染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感染谱定义 当机体感染不同病原体后,经过感染过程,当机体感染不同病原体后,经过感染过程,其感染者轻重程度会表现出很大差异。其感染者轻重程度会表现出很大差异。分类隐性感染为主隐性感染为主

15、隐性感染为主隐性感染为主显性感染为主显性感染为主显性感染为主显性感染为主死亡为主死亡为主 隐性感染 有感染过程存在,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未能足够产生临床症状和体征 感染谱的分类感染谱的分类感染谱的分类感染谱的分类问题问题n如果你是细菌,你愿意如果你是细菌,你愿意使感染者出现三种感染使感染者出现三种感染谱中的哪一种呢?谱中的哪一种呢?第三节第三节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定义定义 与传染过程不同,它是传染与传染过程不同,它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 流行过程必须具备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三个基本环

16、节。缺乏任何一个环节,流行过节。缺乏任何一个环节,流行过程就不可能发生。程就不可能发生。流行环节 病人病人病人病人携带者携带者携带者携带者受感染受感染受感染受感染动物动物动物动物传传传传染染染染源源源源传传传传播播播播途途途途径径径径空气空气空气空气接触接触接触接触水水水水食物食物食物食物医源性医源性医源性医源性垂直垂直垂直垂直媒介媒介媒介媒介土壤土壤土壤土壤易易易易感感感感人人人人群群群群社社社社会会会会因因因因素素素素经济经济经济经济政治政治政治政治文化文化文化文化宗教宗教宗教宗教风俗风俗风俗风俗自自自自然然然然因因因因素素素素气候气候气候气候地理地理地理地理野鼠野鼠野鼠野鼠野鼠野鼠野鼠野

17、鼠蚤蚤蚤蚤蚤蚤蚤蚤家鼠家鼠家鼠家鼠家鼠家鼠家鼠家鼠蚤蚤蚤蚤蚤蚤蚤蚤腺鼠疫腺鼠疫腺鼠疫腺鼠疫原发肺原发肺原发肺原发肺鼠疫鼠疫鼠疫鼠疫继发肺继发肺继发肺继发肺鼠疫鼠疫鼠疫鼠疫鼠鼠鼠鼠疫疫疫疫- - - -传传传传播播播播 血血血血吸吸吸吸虫虫虫虫感感感感染染染染虫虫虫虫卵卵卵卵毛毛毛毛蚴蚴蚴蚴钉钉钉钉螺螺螺螺尾蚴浮出水面尾蚴浮出水面尾蚴浮出水面尾蚴浮出水面门脉系统成虫门脉系统成虫门脉系统成虫门脉系统成虫胞蚴胞蚴胞蚴胞蚴一传染源定义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分类病人病人 霍乱霍乱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乙肝乙肝受感染的动物受感

18、染的动物 鼠疫鼠疫 1、病人 特征 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 具有利于病原体排出的临床症状具有利于病原体排出的临床症状分期潜伏期潜伏期临床症状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恢复期 (1)潜伏期定义定义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 潜伏期长短主要与病原体在潜伏期长短主要与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的时间有关,同机体内繁殖的时间有关,同时也受到病原体的数量、定时也受到病原体的数量、定位部位及其达到定位器官的位部位及其达到定位器官的途径等的影响。途径等的影响。意义意义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 追踪传染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源,

19、查明传播途径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以常见潜伏期增加一般以常见潜伏期增加1-21-2天为准,天为准,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可按最长潜伏期予以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可按最长潜伏期予以留验。留验。确定免疫接种时间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如被狂犬严重咬伤或近头部时,必须在如被狂犬严重咬伤或近头部时,必须在72小时内注射小时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效果最佳。而麻疹只有在潜伏期最初抗狂犬病血清效果最佳。而麻疹只有在潜伏期最初5天天内实行被动免疫才能有效控制感染。内实行被动免疫才能有效控制感染。评价预防措施效果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如实施某项预防措施以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发病人如实施某项预防措施以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发病人

20、数下降,可以认为可能与该项预防措施有关。数下降,可以认为可能与该项预防措施有关。 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势凶猛,病例成簇出现,常呈现爆发。潜的传染病来势凶猛,病例成簇出现,常呈现爆发。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2)临床症状期 出现疾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出现疾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传染性最强时期。时期,传染性最强时期。 (3)恢复期 临床症状消失,此时疾病的传临床症状消失,此时疾病的传染性逐步消失,有些病人已不再染性逐步消失,有些病人已不再作为传染源。作为传染源。 (4)传染期

21、 定义定义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意义意义 决定病人隔离期限决定病人隔离期限 传染期的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传染期的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 2、病原携带者 定义定义 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原体的人分类分类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潜伏期病原携带者n在潜伏期能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在潜伏期能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仅见于少数疾病:甲肝、伤寒等。仅见于少数疾病:甲肝、伤寒等。恢复期病原携带者n指临床症状消失后在一定时间内指临床症状消失后在一定时间内仍能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仍能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n一般临床症状消失后,一般临

22、床症状消失后,3个月内个月内仍能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暂仍能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暂时性病源携带者。超过时性病源携带者。超过3个月的个月的称为慢性病原携带者。称为慢性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n指指未曾患过未曾患过传染病但却能排出病传染病但却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是发生隐形感染后的原体的人。是发生隐形感染后的结果。结果。n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受以下因素影响:受以下因素影响:n携带者的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携带者的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 和持续时间和持续时间n更重要的取决于其职业、个人卫生更重要的取决于其职业、个人卫生 习惯及社会活动范围习惯及社会活动

23、范围 3、受感染的动物 人畜共患疾病 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动物性传染病,又称人畜共患病。 炭疽病、鼻疽病、猪丹毒、 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口蹄疫 狂犬病、疯牛病 、钩端螺旋体病(二) )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定义定义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全部过程。分类分类空气传播空气传播 流感、肺结核流感、肺结核经水传播经水传播 霍乱、血吸虫霍乱、血吸虫食物传播食物传播 痢疾、伤寒痢疾、伤寒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 淋病、疥疮淋病、疥疮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疟疾、西尼罗热疟疾、西尼罗热土

24、壤传播土壤传播 炭疽、破伤风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 丙肝、艾滋病丙肝、艾滋病 垂直传播垂直传播 风疹、梅毒风疹、梅毒 1、空气传播方式方式飞沫传播 飞沫核传播 尘埃传播定义经飞沫传播经飞沫传播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流感病毒流感病毒 经飞沫核传播 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由于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称为飞沫核。结核杆菌经尘埃传播 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炭疽杆菌芽孢特征特征传播途径易实现,易爆发流行传播途径易实现,易爆发流行冬春季高发冬春季高发少年儿童多见少年儿童多见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

25、升高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2、经水传播 方式饮用水污染传播疫水接触传播沙门氏菌污染饮用水沙门氏菌污染饮用水沙门氏菌污染饮用水沙门氏菌污染饮用水特征饮用水污染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除哺乳婴儿外,其余人群均可发病除哺乳婴儿外,其余人群均可发病如经常被污染,可表现为慢性流行经过如经常被污染,可表现为慢性流行经过如一次性严重污染,可出现爆发流行如一次性严重污染,可出现爆发流行水源停用或净化后,爆发或流行可平息水源停用或净化后,爆发或流行可平息人们接触血吸虫疫水人们接触血吸虫疫水人们接触血吸虫疫水人们接触血吸虫疫水疫水接触疫水

26、接触史疫水接触史地区、季节与职业上的差别地区、季节与职业上的差别多见于与疫水接触的人群多见于与疫水接触的人群大量易感人群与疫水接触可爆发大量易感人群与疫水接触可爆发对疫水采取措施可控制发生对疫水采取措施可控制发生3、经食物传播方式食物本身存在病原体食物本身存在病原体 感染绦虫的牛、猪肉类感染绦虫的牛、猪肉类食物被污染食物被污染 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特征吃污染食物者发病,不食者不发病吃污染食物者发病,不食者不发病一次性大量污染,可形成爆发一次性大量污染,可形成爆发停止供应该食物后,爆发即可平息停止供应该食物后,爆发即可平息潜伏期较短潜伏期较短4、经接触传播方式

27、方式直接接触直接接触 没没有有外外界界因因素素参参与与下下,传传染染源源直直接接与与易感者接触易感者接触 。间接接触间接接触 易易感感者者接接触触了了被被传传染染源源的的排排出出物物或或分分泌物污染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泌物污染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5、经节肢动物传播方式机械性传播机械性传播 通过接触、反吐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污染生物性传播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在其肠腔或体腔内经过发育、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特征地区性 西尼罗热职业性 森林脑炎季节性 疟疾 青壮年多发 地方性斑疹伤寒 6、经土壤传播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埋葬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 7、医源性传

28、播定义 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传播。方式方式 器械、针头、采血器等被污染或消毒不严引起输血、生物制品或药物受污染引起 8、垂直传播定义定义 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也称母婴传播。方式方式经胎盘传播 上行性感染 分娩时传播 HIVHIVHIVHIV母婴传播率母婴传播率母婴传播率母婴传播率全球全球全球全球15%-25%15%-25%我国高流行区我国高流行区我国高流行区我国高流行区30%30%HIVHIV干预母婴传播率(法国)干预母婴传播率(法国)干预母婴传播率(法国)干预母婴传播率(法国)拉米夫定组拉米夫定组拉米夫定组拉米夫定组6.8%6.8%拉米夫定与

29、齐多夫定组拉米夫定与齐多夫定组拉米夫定与齐多夫定组拉米夫定与齐多夫定组1.6%1.6%(三)人群易感性(三)人群易感性 定义定义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特征特征 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 升高的因素升高的因素 新生儿增加 易感人口迁入 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死亡 降低的因素降低的因素 计划免疫 传染病流行 隐性感染 第四节 疫源地1、概念疫源地 在在一一定定条条件件下下,传传染染源源向向其其周周围围传传播播病病原原体体所能波及的范围所能波及的范围疫点疫点 范围小的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范围小的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疫区 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若干

30、疫源地连成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 2、形成条件 传染源存在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3.影响疫源地大小的因素影响疫源地大小的因素1.传染源活动范围传染源活动范围2.传播途径的特点传播途径的特点3.传染源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传染源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4、消灭条件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携带状态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携带状态进行了终末消毒进行了终末消毒经经过过最最长长潜潜伏伏期期,易易感感者者中中没没有有新的感染发生新的感染发生 第五节第五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气候地理因素地理因素2、社会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城市化和人口爆炸战

31、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 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战乱战乱战乱战乱难难难难民民民民潮潮潮潮原油污染原油污染原油污染原油污染 小小 结结 n1.传染源的定义及三种类型的传染源,传染源的定义及三种类型的传染源,n2.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n3.八种传播途径。八种传播途径。n4.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影响因素。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影响因素。n5.疫源地的概念,消灭条件。疫源地的概念,消灭条件。 第六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一一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二二 传染病预防

32、和控制措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一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1、预防为主 2、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加强国际合作 二二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n(一)经常性的预防措施(一)经常性的预防措施 (二)针对传染源的措施(二)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三)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三)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四)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四)针对易感者的措施 (五)针对疾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五)针对疾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一)经常性的预防措施(一)经常性的预防措施n1 1、改善卫生条件、改善卫生条件 根本性措施根本性措施n2 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低投资、高效益措施低投资、高效益

33、措施n3 3、免疫预防、免疫预防 预防、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手段预防、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手段n4 4、国境卫生检疫、国境卫生检疫 防止传入与传出防止传入与传出n5 5、疫情管理、疫情管理 控制、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控制、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预防接种预防接种 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传染病发生 种类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定义 通过人工免疫方法,使宿通过人工免疫方法,使宿主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对于主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对于相关传染病的保护作用。相关传染病的保护作用。

34、分类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由无毒或弱毒菌株或病毒株所由无毒或弱毒菌株或病毒株所制成(制成(如白百破三联疫苗如白百破三联疫苗)灭活疫苗灭活疫苗 用加热、化学等方法杀死的病用加热、化学等方法杀死的病原微生物或提取、纯化的病原微原微生物或提取、纯化的病原微生物组分如复合亚单位、类毒素、生物组分如复合亚单位、类毒素、多糖聚合物制成(多糖聚合物制成(如甲肝疫苗如甲肝疫苗)重组疫苗重组疫苗 通通过过遗遗传传学学重重组组机机制制来来生生产产疫疫苗苗 (如乙肝重组疫苗如乙肝重组疫苗) DNA疫苗疫苗 不不同同于于传传统统的的疫疫苗苗,DNADNA疫疫苗苗旨旨在在将将病病原原微微生生物物的的某某种种专专门门组组

35、分分的的裸裸露露DNADNA编编码码直直接接注注入入机机体体内内(如如正正在在研究的结核病研究的结核病DNADNA疫苗疫苗) 2 2、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定义定义 将将含含有有抗抗体体的的血血清清或或其其制制剂剂注注入入机机体体,使使机机体体立立即即获获得得抗抗体体而而受到保护。受到保护。分类分类免疫血清免疫血清 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3、被动自动免疫 在在注注射射破破伤伤风风或或白白喉喉抗抗毒毒素素实实施施被被动动免免疫疫的的同同时时,接接种种破破伤伤风风或或白白喉喉类类毒毒素素疫疫苗苗,使使机机体体在在迅迅速速获获得得特特异异性性抗抗体体的的同同时时,产生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

36、。 计划免疫计划免疫n即有计划的使用疫苗对特定的人即有计划的使用疫苗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群进行预防接种。n主要内容是主要内容是“五苗防七病五苗防七病”计划免疫方案计划免疫方案种类 卡介苗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白百破混合制剂白百破混合制剂 麻疹疫苗麻疹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程序程序预防接种注意事项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冷链冷链 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在适当的冷藏条用的整个过程均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行,所需的多环节链式储件下进行,所需的多环节链式储存、运输设备。存、运输设备。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反应 生物制品对人体来说是异体物质。生

37、物制品对人体来说是异体物质。接种后可引起有益的免疫反应,但也可接种后可引起有益的免疫反应,但也可产生有损于机体的不良反应或变态反应。产生有损于机体的不良反应或变态反应。 1.一般反应一般反应 2.异常反应异常反应 3.偶合反应偶合反应国境卫生检疫国境卫生检疫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检疫法n中华人民共和国检疫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疫情管理n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报告 报告种类报告种类 甲、乙、丙三类,共甲、乙、丙三类,共3737种种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

38、卫生防疫人员报告时限报告时限 甲类和乙类甲类和乙类( (艾滋病和肺炭疽、艾滋病和肺炭疽、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 ) 城镇城镇2 2小时小时 农村农村6 6小时小时 乙类乙类 城镇城镇6 6小时小时 农村农村1212小时小时 丙类丙类 24 24小时内小时内(二)针对传染源的措施(二)针对传染源的措施n1.对病人的措施对病人的措施n2.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n3.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病人早发现早发现早诊断早诊断早报告早报告早隔离早隔离早治疗早治疗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分级管理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分级管理 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措施措施 登记登记 管理管理 随访

39、随访期限期限 至其病原体检查至其病原体检查2-32-3次阴性次阴性 动物传染源动物传染源 彻底消灭彻底消灭捕杀、焚烧或深埋捕杀、焚烧或深埋隔离治疗隔离治疗预防接种和检疫预防接种和检疫 (三)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三)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消毒消毒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的一种措施 分类分类 预防性消毒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疫源地消毒 压压压压力力力力蒸蒸蒸蒸汽汽汽汽灭灭灭灭菌菌菌菌(物物物物理理理理)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物理)(物理)(物理)(物理)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

40、(化学)(化学)(化学)(化学)环环环环氧氧氧氧乙乙乙乙烷烷烷烷灭灭灭灭菌菌菌菌(化化化化学学学学)预防性消毒预防性消毒 对对可可能能受受到到病病原原微微生生物物污污染染的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疫源地消毒疫源地消毒 对对现现有有或或曾曾经经有有传传染染源源存存在在的的场场所所进进行行消消毒毒。其其目目的的是是消消灭灭传传染源排出的致病性微生物。染源排出的致病性微生物。分类分类 随时消毒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终末消毒随时消毒随时消毒 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进行的消毒。终末消毒终末消毒 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

41、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从而完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从而完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原微生物。原微生物。 (四)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四)针对易感者的措施n1、免疫预防、免疫预防n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n3、个人防护、个人防护(五)针对疾病暴发流行的紧急措施五)针对疾病暴发流行的紧急措施限限制制或或停停止止集集市市、集集会会、影影剧剧院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饮用水源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我国对

42、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我国对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采取以一级预防为主的三级预防采取以一级预防为主的三级预防策略及以健康促进为主导的慢性策略及以健康促进为主导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策略。病社区综合防治策略。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的三级预防1 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 2 2、二级预防、二级预防 3 3、三级预防、三级预防1 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1 1)定义)定义 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2 2)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合理膳食合理膳食

43、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心理平衡(3 3)内容)内容健康促进健康促进 健康保护健康保护 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健康促进健康促进定义定义 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减少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形式形式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通过传播媒介和行为干预,促通过传播媒介和行为干预,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促方式,避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健康目的进健康目的 自我保健自

44、我保健 指个人在发病前就进行干预以指个人在发病前就进行干预以促进健康,增强机体的生理、心理素质和促进健康,增强机体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环境保护和监测环境保护和监测 旨在保证人们生活和生旨在保证人们生活和生产环境的空气、水、土壤不受产环境的空气、水、土壤不受“工业三废工业三废”和和“生活三废生活三废” 的污染的污染 健康保护健康保护 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慢慢慢慢慢慢性性性性性性病病病病病病预预预预预预防防防防防防 (

45、4 4)双向策略)双向策略定义定义 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补群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补充,可以提高效率充,可以提高效率前者称为全人群策略前者称为全人群策略后者称为高危策略后者称为高危策略目的目的全人群策略旨在降低整个人群对疾病全人群策略旨在降低整个人群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它是通过健康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它是通过健康促进实现的促进实现的高危策略旨在消除具有某些疾病的危高危策略旨在消除具有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人群的特殊暴露,它是通过健险因素人群的特殊暴露,它是通过健康保护实现的康保护实现的 2 2、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定义定义 又称又称“三早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方法方法普查普查筛检筛检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 3 3、三级预防、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又称临床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复治疗措施。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