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9385639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45基础练习名句名篇1.通假字(1)富而可求也而,通“如”,如果(2)若臧武仲之知知,通“智”,聪明、智慧(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2.古今异义 古义:于,介词,在;是,代词,这。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的人。 古义:一定要这样。今义:事理上确定不移的。 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3.一词多义(1)修德之不修(动词,培养)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修造)邹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高)(2)道不以其道得之(名词,正当的方法)任重而道远(名词,路程)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行

2、军用兵之道(名词,方法、措施)于是废先王之道(名词,学说、主张)得道者多助(名词,治国之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动词,说、谈论)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3)时夫子时然后言(副词,在适当的时候)四时之景不同(名词,季节,指春夏秋冬四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名词,时事、时势)不拘于时,学于余(名词,时俗、时尚)天时不如地利(名词,时机、机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副词,时常、常常)(4)然其然(指示代词,这样)吴广以为然(形容词,正确)成然之(动词,认为对)虎视之,庞然大物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连词,但是)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4.词类活用 基础练习12

3、345名句名篇5.特殊句式(1)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状语后置)(2)以告者过也(省略句)(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判断句)(4)文之以礼乐(状语后置)(5)君子义以为上(宾语前置)(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宾语前置)(7)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判断句)基础练习名句名篇(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译文:孔子说:“富贵如果求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是手持

4、鞭子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求而违背道义,就要顺从我喜欢的(道义)。赏析:后人因为孔子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误认为孔子鄙视富贵、从不言利。其实,孔子只是“罕言利”,并非完全不言利,也并不鄙视富贵,更没有将“义”“利”完全对立。他懂得一个人要生存、生活,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也知道追求富贵、富足的生活是人无法回避的欲望,因此只要合乎“义”,而能够得到“富”,即便是做卑微的差役也是可以的,他反对的是为了富贵与利而不惜损害大义的行为。这些话语不仅无损孔子的伟大,反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孔子思想的深刻、人格的高贵。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5、颠沛必于是。译文:品行高尚的人不会在吃完一顿饭的工夫去违背仁德,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受磨难的时候也一定是这样去做。赏析:一时坚守仁德容易,一世坚守仁德就非常人所能做到了。君子对仁德能坚守如一,不因各种条件的转移而转移。孔子的这一主张对于治疗社会上一小部分人为谋取财利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病有重要现实意义。这话也启示人们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一曝十寒,虎头蛇尾,经不起任何挫折,受一点儿打击就心灰意冷。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译文: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了合乎道义的事情不能去做,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正,这是

6、我的担忧啊。赏析: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提出了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做事符合道义和知错即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这句话包含着孔子对一个人的比较全面的道德学识修养方面的要求。圣人所忧虑的这四种现象实际上不只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才有,而是每一个时代甚至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有的毛病。对现代人来说,若能注意培养品德、讲习学问、做事符合道义、改正不足,也算是较为完美的人。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1.从第5则选文来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完美无缺的人?提示: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勇敢、多才多艺和有礼乐修养。但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孔子的标准降低了,认为只要能够见到利益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敢于挺身而出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仍能不忘自己平时的志向或诺言,也就算是完美无缺的人了。2.孔子提出的“九思”,与他的“富”“贵”的观点有何关系?提示:第6则提出的“九思”的最后一思“见得思义”,就是对义利观的进一步阐述,即见到财利,就要考虑是否合乎“义”。即取得富贵的标准底线就是“义”,合乎“义”的,取之;不合的,舍之。而前面的“八思”,也是基于这种标准和道德底线的。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