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考地理复习 第5章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9384797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高考地理复习 第5章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西省高考地理复习 第5章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西省高考地理复习 第5章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山西省高考地理复习 第5章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山西省高考地理复习 第5章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高考地理复习 第5章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高考地理复习 第5章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整体性与差异性必修一第二节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点1: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及其判读(1)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2)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定义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由赤道到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分异规律定义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更替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条件为基础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

2、延伸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低纬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说明: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一般来说,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山麓带就是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纬度越低的高山,其山

3、地垂直自然带谱越丰富。例如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如下图:(3)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判读地带性或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

4、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山地自然带的判断方法: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要结合其主要特点:a.山地垂直自然带出现在中低纬度的高山上。b.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c.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山体的高度和纬度。山地自然带的基带是指山脚处的自然带,这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决定的。如喜马拉雅山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高山雪线的分布高度受热量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在两山坡降水差别不大的高山地区,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阴坡,因此,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也是向阳坡高于背阴坡,如阿尔卑斯山;在降水差别明显的山区

5、,降水丰富的山坡雪线低,如喜马拉雅山和天山。(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几个要点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据此可知:a.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b.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a.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

6、拔可达2800m,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m,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为1200m;b.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c.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位置低,背风坡位置高(雪线受此影响明显)。雪线高度不同。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冰原带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B.热带草原带以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最广C.温带森林带在南半球面积很大D.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C 南极洲

7、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这里终年气候酷寒,形成冰原带,因而冰原带就成了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了;热带草原带分布在热带雨林带南北两侧,主要是在非洲的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南美的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印度半岛等地,以非洲和南美分布的面积较大;温带森林带包括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其中以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最广,而且只分布在北半球,因而该自然带在南半球分布面积较小;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发育成的,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除南极洲以外,其他大洲都有适合的条件,分布着面积大小不等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C【规律技巧总结】各大洲的自然带的形

8、成和分布与气候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还可以结合熟悉的气候类型知识来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现将二者的对应关系归纳如下: (2009北京)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和 B.和C.和 D.和CB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迁移判断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1)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气温、海拔、坡向等。图中四山的变化曲线各异:变率最大的是山

9、脉。(2)提取关键信息:“我国”、“山麓景观”、“图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山脉的年降水量在200mm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处于亚热带季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综合以上分析即可选出正确选项。考点2: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分布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明显,称为非地带性。形成非地带性的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地质构造、岩性、土壤、水分等。(2009厦门双十高三质检)读世界大陆自然植被水平地域分布示意图(部分),回答(1)(2)题。(1) a地所处

10、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2)在b处出现草原景观的可能原因是( )A.受地形起伏影响B.受沿岸寒流影响C.受海陆分布影响D.受人类活动影响CA(1)该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图和世界大陆自然植被分布规律,a的南面是热带雨林,而热带雨林的北面依次出现的植被应为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所以对应的可以判断a处的自然带应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在b处出现草原景观可能是由于该处地势较高等非地带性因素而形成的(典型的实例是东非高原),所以该题的答案是A。答案:(1)C (2

11、)A【规律技巧总结】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为:(1)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由于南纬56至65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2)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如南美安第斯山脉南段的西侧,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因而形成温带荒漠带。(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4)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如荒漠带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

12、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如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形成了与周围广大的温带荒漠地带性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色,这些绿洲就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1)和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暖流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D.寒流(2)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热带雨林带C.热带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DB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体情形是:东南信风从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的洋面而来,携带大量的暖湿气流登陆,在大分水岭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丰富的降水。本处纬度低,热量条件亦具备,所以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进而形成了热带雨林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