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五年级上简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9383799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五年级上简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五年级上简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五年级上简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五年级上简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五年级上简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五年级上简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五年级上简析(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小学科学科学修订版修订版五年级上简析本册教材主要内容本册教材主要内容 一、生物与环境 二、光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四、运动和力 四个单元,共32课,分属“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三个部分。 本册内容的修订本册科学探究的特点本册科学探究的特点 1、探究的时间延长:如观察生态瓶; 2、探究的过程更完整更深入:如安排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三课来完成对种子发芽和生长的研究。 3、强调探究的科学过程:加强记录图表的运用,突出证据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各单元简析一单元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

2、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本单元在生命世界部分中的地位本单元在生命世界部分中的地位 从从研研究究生生物物体体本本身身发发展展到到研研究究生生物物体体与与环环境境的的关关系系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动动 物物动物的动物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新的生命新的生命植植 物物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1 1、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一种生物一种生物阳光阳光水水空气空气土壤土壤温度温度 依赖与影响依赖与影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2 2、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生物多种植物多种植物粪便多种动物多种动物二氧化碳氧气放出吸收养料吸收放出食

3、物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物需要环境生物需要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改变环境生物改变环境 环境改变生物环境改变生物 人类保护环境人类保护环境本单元作了哪些修订本单元作了哪些修订l 对较重复的内容进行了选择组合。如删去了“建立栖息地” ,保留了“做一个生态瓶”等。有的内容放到生物多样性单元,使本单元结构更清晰。l 选取了经典的研究“生物与环境”的活动“蚯蚓对环境的选择”。使探究活动便于操作,有利观察。l 注重对实验证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利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单元内容分三个部分单元内容分三个部分l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4课) :实验研究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植物与非生物

4、环境; 动物与非生物环境l第二部分第二部分(57课) :实验研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l第三部分第三部分(8课):扩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单元内部结构单元内部结构(1 1)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植物与温度、植物与温度、水分水分动物与明暗、动物与明暗、干湿干湿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生物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二种子发芽实验二观察绿豆芽生长观察绿豆芽生长蚯蚓的选择蚯蚓的选择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与食物网做一个生态瓶做一个生态瓶瓶中生物瓶中生物相互关系相互关系改变生态瓶改变生态瓶改变生态瓶改变生态瓶平衡的结果平衡的结果维

5、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平衡自然界生态自然界生态平衡破坏分析平衡破坏分析生物群落相互依存一个条件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单元内部结构(单元内部结构(2 2)1-31-3课课 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1、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实验(一一)l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写出实验计划 实施计划观察记录种子发芽过程(课后) 2、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实验(二二)l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得出结论并与先前猜测比较 交流实验信息,得出绿豆发芽需要的条件种绿豆苗种子发芽活动的能力培养价值种子发芽活动的能力培养价值 1、经历一个较细致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数

6、据解释交流 2、激发主体意识,自主完成部分科学探究过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 3、学习只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明白对比实验的作用。 4、学习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如何利用实验数据进行解释。明白实验数据的作用。1 1、2 2课教学建议:课教学建议:l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 水分?温度?光线?空气?土壤?肥料?l知道为什么选择对比实验。l要让学生具体弄清“要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l怎样改变那个“要改变”的条件。l很好利用课本P3范例lP4做种子发芽实验“往一个纸巾上滴水”达到纸巾浸湿,但不积水的程度。l对比温度的实验用“常温”( 25C 左右)与“低温”(10

7、C以下)对比。l注意调配各小组实验的内容,可设置“教室里的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的条件:空气、水、温度。种子发芽的条件:空气、水、温度。 播种四天后播种四天后的种子比较的种子比较 缺水缺水低温低温强光强光背阴背阴黑暗黑暗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需要阳光吗对水分的需求植物适应环境 实验实验观察l引导认识植物生长与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的不同。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是: 光 温度 水 肥料 空气 土壤l发展认识通过“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 (根的向水性)体会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lP8做豆芽生长实验,注意水分的区分度第第4课课 蚯蚓的选择蚯蚓的选择 让学生自己准备蚯蚓,能让他们对蚯蚓

8、适宜的生活环境提前有所了解。 1、蚯蚓与环境 两个对比实验研究:蚯蚓选择黑暗还是光明?蚯蚓选择湿润还是干燥? 认识蚯蚓需要黑暗、潮湿的环境。 强调对比实验的方法。 2、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再提供一些典型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感知动物需要和适应环境。第第5 5课课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1、谁吃谁l通过实例建立起食物链的概念。l分析认识生产者、消费者,认识一般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l再认识一些食物链的例子。 注意食物链的写法和读法P12“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2、水田的食物网l一条一条找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逐渐显现出一个网状的食物关系。 注意食物网的画法,箭头不重复。6 67 7课课 制作和

9、研究生态瓶制作和研究生态瓶6课:l认识池塘群落(生态群落)生态瓶模拟l设计生态瓶制作生态瓶7课:l改变正常的生态瓶: 1)减少生态瓶中的水量; 2)增加生态瓶中生物的多少(动物、植物) 现象?原因?6、7课教学建议:l重视做生态瓶的准备工作: 讨论建造方案要详细,为操作做准备, 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l注意持续的观察活动,收集实验证据。 水少了生态瓶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多了生态瓶发生了什么变化? 动物多了生态瓶发生了什么变化?l要求人人参与、个个记录。教师要经常过问及时鼓励。第第8 8课课 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平衡 1、分析鹰、兔、草三者关系,其中一个的增减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2、分析

10、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 3、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本课最好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本课最好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行教学。二二单元单元 光光 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单元内容分两个部分单元内容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4课)研究光的传播特点 第1课光和影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从最常见的影子的产生和特点来感知光直线传播的规律。 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推测和验证光直线传播的特点,然后去解释影子的成因。 第4课光的反射认识光的反射,并知道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第

11、二部分第二部分(58课)研究究光的热效应(能量) 第5课光与热观测认识光的强弱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从物体颜色和受光照射角度探究怎样才能获得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第7课、8课 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评价和改进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7传传播播特特点点光光和和热热 光光光和影影子的特点1、2影子产生的条件1、2光的反射 4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 3太阳光与热(能)光的强弱与温度 5物体的特性与吸热 6物体受光的角度与温度 6太 阳 能的利用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6、7设计制作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7、8单元结构图单元结构图1 1、光和影、光和影 注意:l只改

12、变光源的方向和位置(照射的角度),不改变光源离物体的远近;l直射时如果看不见影子,把物体稍微提起来一点,这时影子最短。 1、影子的方向、长短和形状与光源的方向和位置有关系。1 1、光和影、光和影了解光源,认识影子。2、影子的大小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3、影子的形状和物体被照射面的形状有关系。12然后换用其它物体,影子会更加生动有趣。2 2、阳光下的影子、阳光下的影子 观察并分析阳光下物影变化规律。l本课安排两课时教学,第1课时指导观察和进行观察;第2课时整理观测数据、交流讨论、发现规律。l制作“日影观测仪”,记录影子的方向和长短。记录时间要考虑方便记录。l把影长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再做成时间和

13、影长的柱状图。(时间按实际记录时间,不必是整点。)3、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本课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是:回忆经验和观察作出假设实验检验解释影子。 先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并试着画出光的传播路径。接着通过实验观察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用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去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验证光的传播路线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实验操作方法,理解实验结果与推测的逻辑联系。纸屏纸屏4 4、光的反射光的反射三个实验的程序:三个实验的程序:l按要求把目标照亮;l画出光的路线图;l解释光是怎样把目标照亮的;l归纳、理解: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12科

14、学3制作潜望镜牙膏盒观测孔观测孔插镜孔插镜孔45度角,上下两块度角,上下两块镜面必须平行,镜面镜面必须平行,镜面要相对。要相对。纸样及孔、缝可以事纸样及孔、缝可以事先加工好,学生要思先加工好,学生要思考镜子怎么插,为什考镜子怎么插,为什么这样插。么这样插。5 5、光和热、光和热 探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实验比较:l用一面平面镜反光和用多面平面镜把反射光集中一处,测量光的温度。 重视数据记录和整理l利用凸透镜会聚光线,得到强光和高温。l利用凹面镜会聚光线,得到强光和高温。6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l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物体的颜色与吸热l阳光直射、斜

15、射与吸热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两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要控制相同的条件和不相同的条件。实验中其它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时间等应尽量保证一致。 几根温度计对相同温度的显示要相同。 7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 主要构造主要构造:集热器(利用太阳能把冷水加热)、保持水温的保温箱、控制冷热水进出的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工作过程:通过集热器吸收太阳能给冷水加热,把热水送到保温箱储存。通过控制系统放出热水,并补充一定量的冷水到集热器。绝热保温绝热保温储水箱储水箱真空集热管真空集热管真空集热器真空集热器支架支架 水箱是采用双层不锈钢板构成,中间是聚胺脂整体发

16、泡的保温体,保温作用十分明显,一般合格的太阳能热水器每天温度下降在5以内。可隔天使用。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制作前,指导阅读并理解教材上的设计图。l用透明塑料瓶装水,阳光容易射进去,又可以减少传导热量,起升温、保温双重作用。l盒子里面涂黑色,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l瓶子的背面贴锡纸是为了加强反射,让透过瓶子的阳光反射回瓶子,减少热量损失。l盒盖用塑料薄膜,减少盒内的热量向外传递。l瓶子周围用塑料泡沫是为了保温。l装塑料瓶的盒子支起来,可以改变角度,以保持让阳光直射。8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l教师在活动日期、场地的选择,器材的准备等方面作充分

17、的考虑。l要让学生明白检验的标准 、活动的规则,如何公平合理。 l要重视活动后的交流、反思、改进。不要搞成竞赛。l除了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评价学生的团结合作、动手动脑、克服困难情况。起到评价的教育和导向作用。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为什么设置本单元?为什么设置本单元?l“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地球表面复杂多样,并在不断变化。l我们一切生活、生产资料取自地球表面的岩石、矿物、

18、土壤以及衍生出来的生物。地表变化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l本单元教学能引起学生对地表变化更多的关注,对人类与地球家园的关系有更多的认识。 单元内容分四个部分单元内容分四个部分:l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1课,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l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2课,概略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l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37课,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变化,包括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作用。l第四部分:第四部分:第8课,用模拟的方法,认识和处理有关的灾害问题。 单元结构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加剧或减轻风化侵蚀岩石 土壤隆起和沉降板块运动和火山、地震太阳,水,风,生物,冰川和

19、重力等作用l地球表面地形多种多样l地球表面崎岖不平内力人类活动外力沉积凸起的地方被削掉低洼的地方被填平溶洞、石林、海蚀柱;切沟、冲沟、河谷、峡谷等平原、沙滩、沙漠等有时会发生自然灾害 地球的表面海洋和陆地高山、河谷、平原、峡谷、沙漠、冰川地形不断变化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重点是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特别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 因为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是最普遍的现象; 因为这部分内容便于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模拟活动进行探究。 具体体现在:l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通过模拟下雨,观察雨水对土地侵蚀。l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降雨量大、土地坡度大、

20、无植被覆盖是造成土地严重被侵蚀的主要原因。l河流对土地的作用:通过模拟河流的实验,了解河流有侵蚀作用,还有沉积作用,了解因为侵蚀和沉积带来的地形地貌变化。l减少对土地的侵蚀: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关注如何减少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保护自己的家园。本单元教学方法的选用本单元教学方法的选用 本单元教学因认识对象不同,教学方法可有以本单元教学因认识对象不同,教学方法可有以下三种类型:下三种类型:l不能在课堂上直接观察的,主要通过阅读资料、交流和教师讲解为主进行教学的,如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l以模拟实验为主进行教学的,如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

21、蚀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l以观察为主的,如土壤中有什么。1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表面的地形起始课l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及特点。形及特点。l从地形图上进一步了解从地形图上进一步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的形态l关于地球表面还知道什么关于地球表面还知道什么?活动过程:活动过程:首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去过的一些印象深刻地方的地形特点,并带来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平原、山地等地形的特点;然后通过观察地形图,进一步认识更大范围-中国和世界的地形;最后归纳地球表面的地形特点。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l、课前要收集能反映比较典型的常见地形地貌的照片;在交

22、流时有意识地选择各种不同地形的照片介绍。l、教师进行适当地启发,帮助学生较好地描述。在学生描述时强调其地形特点。l 3、不要求用地理学上的名词。用生活中人们习惯用的话语就行。如何看地形图如何看地形图颜色、图例、符号颜色、图例、符号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比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到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六千米以上。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示海拔不同的平原,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 因势利导归纳总结:因势利导归纳总结:l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多种多样的地形。l地表是崎岖不平的。l平原多在河流的中下游。l我

23、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 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间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间接观察范围。观察范围。2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l阅读交流:火山和地阅读交流:火山和地震的资料。震的资料。l归纳: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归纳: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地表形态变地表形态l了解:地球内部的力量怎样引了解:地球内部的力量怎样引起地壳运动,并影响着和改变地起地壳运动,并影响着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的。表的地形地貌的。l阅读资料的重点放在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地形地貌,形成了哪些地形地貌。l地球内部的运动。讲解模拟实验多媒体结合教学。教学建议:l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l(1)地

24、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l(2)这些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l(3)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循环。板块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板块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 1、板块碰撞挤压:、板块碰撞挤压: 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 模拟实验:不同颜色的毛巾叠在一起,用手从两边往中间推。 2、板块张裂:、板块张裂: 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比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从中间往两边拉伸。3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l从现象中提出问题:从现象中提出问题:坚硬的岩石为什

25、么会破碎?坚硬的岩石为什么会破碎?l模拟实验:探索岩模拟实验: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石破碎的原因l了解风化作用对地了解风化作用对地表地貌的影响表地貌的影响4 4、土壤中有什么、土壤中有什么l推测推测: 岩石风化后岩石风化后是如何变成土壤的?是如何变成土壤的?l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寻找土壤的成分l分析分析:土壤和生命:土壤和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l目标指向了解土壤来源于岩岩石的风化石的风化及生物的作用生物的作用。l观察新鲜土壤、干燥粉碎的土壤、沉积实验三个活动的作用各有侧重: 观察新鲜土壤容易发现土壤是湿润的(说明土壤中有水分),还能发现土壤中有植物和动物的残体,以及土壤中

26、有小石子和沙粒。教学建议:教学建议:观察干燥并粉碎的土壤,容易发现土壤有少许的小石子,有沙粒,以及很细、粘滑的黏土。从沙砾到黏土,颗粒大小是一个连续变小的过程。(不死背成分) 通过沉积实验能发现土壤里有空气,发现不同大小颗粒沉积是有顺序和分层的。 观察土壤的剖面有利于让学生理解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依次是枯枝落叶层、腐殖质淋溶层(上部有明显的腐殖质累积,下部因雨水的不断淋溶,呈灰白色)、淀积层(紧实、不透水、矿物质养料丰富)最下面是还没有受到明显成土变化的母岩层。5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讨论讨论:雨水会不会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影响土地模拟实验模拟实验:雨水对:雨水对土

27、地的侵蚀土地的侵蚀了解了解自然界中雨自然界中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水对土地的侵蚀推测:推测:什么因素影响什么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小组活动:小组活动:选择课题,设选择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计实验方案6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交流讨论和修改交流讨论和修改完善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 实验、观察实验、观察:探:探索影响土地侵蚀索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程度的因素推测推测:自然界中什么地: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侵蚀比较严重,方的侵蚀比较严重,了了解解侵蚀的危害。侵蚀的危害。7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河流对土地的作用l推测推测:河流对土地会河流对土地会不会有影响不会有影

28、响l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探索河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流对土地的影响。l观察观察地形图,尝试地形图,尝试解释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冲积平原的形成。l总结总结:自然界中侵蚀和沉积自然界中侵蚀和沉积现象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现象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貌。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减少对土地的侵蚀l回顾本单元知识,明回顾本单元知识,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确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设计、建造家园设计、建造家园l模拟暴雨,检验家园模拟暴雨,检验家园l反思:成功和失败反思: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如何改进的原因,如何改进l总结、拓展:人类自身总结、拓展:人类自身的活动对地形的影响的活动对地形的影响教学建议:教学建

29、议:l第5、6、7、8课以推测、模拟实验验证、解释为主要教学方法l启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依据地进行推测。l明确模拟实验的目的、模拟的对象、操作方法、观察内容。l拓展延伸到自然界的地形变化考察、验证、解释。四单元四单元 运动和力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本单元作了哪些修改本单元作了哪些修改 五下调到了五上。 删去了“给小车安个螺旋桨”、“小车载重”、“控制小车的快慢”。 增加:“4测量力的大小”。 修改:把两课的“运动与摩擦力”调整为三课,把两课的设计制作小车合并成一课。 与常见运

30、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力就是重力和摩擦力了,所以本单元重点研究了重力和摩擦力。 概念沿着“运动和力”这条主线发展。活动以探究车的运动为主要载体,对力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科学概念结构(科学概念结构(1) 物体静止状态物体静止状态力的作用力的作用 物体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 快慢的测量和比较快慢的测量和比较运运动动力力运动和力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关系 摩擦力摩擦力 弹弹 力力运运动动和和力力 滑动、滚动、反冲运动滑动、滚动、反冲运动 重重 力力科学概念结构(科学概念结构(2)物体重量物体重量形变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形变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有关有关应用应用产生产生大小大小方向方向产生产生产生产生大大小小滑动或

31、滚动滑动或滚动增加与减少增加与减少接触面光滑粗糙接触面光滑粗糙 竖直向下竖直向下 地球引力地球引力 接触面摩擦接触面摩擦力力摩摩擦擦力力弹弹力力利与害利与害重重 力力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重重 量量单元内容分四个部分:单元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第一一部部分分(13课)分别用重力、弹力、反冲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探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4课)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牛”,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准备。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57课)认识摩擦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第8课)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

32、车。1 1、我们的小缆车、我们的小缆车 安装小缆车活动的四个思考的问题指向更明确。关于重力的资料指出了重力与运动的关系。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的实验,不敲桌子可以避开解释难的问题。把用秒表测快慢作为正式要求,目测作为替代要求。怎样增加垫圈提示更清楚。实验后的思考增加了方法上的培养。2 2、用橡皮筋作动力、用橡皮筋作动力 把探究活动集中在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这个问题上,做深一点做细一点: 在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活动中作好铺垫;在探究活动中提出两个注意观察的问题。研讨时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 给了弹力概念的资料。3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l通过

33、玩一玩气球引入;l尝试用气球驱动小车。解释并研究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一些。 增加了增加了“对小车运动的思考对小车运动的思考”部分,部分,对前三课小结,提高。使形成的概念更具普对前三课小结,提高。使形成的概念更具普遍意义。遍意义。 4 4、测量力的大小、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测定力的大小是必要的。本单元学习及以后学习要使用到弹簧测力计(弹力是力与形变的关系,不是力与运动的关系,所以没有列专课研究)。 首先“认识弹簧测力计”。这部分重点是测力计刻度的认识,力的单位“牛”的认识。 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 1)掌握方法 2)实际练习 3)建立“牛”的实际概念。 最后,可以

34、制作一个橡筋测力计。在制作中渗透着探究。5 5、运动与摩擦力、运动与摩擦力 “物体运动与摩擦力”从“定义”、感觉、测量来初步建立摩擦力概念的。 接下来的两个活动研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接触面状况和物体重量。这两个活动的着力点是放在识别和控制变量上的。 活动操作性更强,探究能力培养更加落实。6 6、滑动与滚动、滑动与滚动 认识滑动和滚动,渗透了科技发展的思想。 用小车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适合儿童认识特点。 实验后研讨“为什么静止的小车要受到一定大小的拉力才能运动起来,为什么运动的小车失去动力自己会慢慢停止下来?”是提升原有概念。 7 7、运动与设计、运动与设计 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害 “这样的设计为了什么”是从设计的角度去认识增大有益的摩擦力,减少有害的摩擦力。 “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是对前三课总结的很好形式,特点是“活”。8 8、设计小赛车、设计小赛车 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 举例式指导学生了解设计。 给出设计的一般程序,为了学生去“经历”。 设计我们的小赛车: 研讨、提示小车的设计思路。 修改增加了几个问题,加强了设计的指导。修改增加了几个问题,加强了设计的指导。我们制作的小赛车:展示了范例。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