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传染病防制预防医学基础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9383597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4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章传染病防制预防医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第16章传染病防制预防医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第16章传染病防制预防医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第16章传染病防制预防医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第16章传染病防制预防医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章传染病防制预防医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章传染病防制预防医学基础(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预防医学基础课件预防医学基础课件(第二版)(第二版)制作:太原市卫生学校制作:太原市卫生学校 石海兰石海兰第第16章章 传染病的防制传染病的防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阐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阐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2.概述疫源地及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概述疫源地及传染病的流行过程。3.简述传染病的防制措施。简述传染病的防制措施。4.叙述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的内容。叙述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的内容。5.概括消毒、杀虫、灭鼠的措施。概括消毒、杀虫、灭鼠的措施。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物、动物与物与动物之物之间传播的一播的一组危

2、害人群健康的危害人群健康的严重重疾病。目前,疾病。目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乙肝等流感、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等染病等严重威重威胁人人类健康,健康,传染病防制仍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染病防制仍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第第1 1节节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及其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因素 传传染染病病在在人人群群中中的的发发生生,必必须须具具备备三三个个基基本本环环节节,即即传传染染源源、传传播播途途径径和和易易感感人人群群。当当三三个个条条件件同同时时存存在在并并相相互互作作用用时时就就造

3、造成成传传染染病病的的发发生生与与蔓蔓延延。掌掌握握传传染染病病的的流流行行过过程程的的基基本本环环节节,有有助助于于制制订正确的防制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订正确的防制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一、传一、传 染染 源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患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原体的人和动物。患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等均为传染源。感染的动物等均为传染源。 (一)人作为传染源(一)人作为传染源1 1传染病病人传染病病人 病人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因病人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因病人体内存在着大量有毒力

4、的病原体且病人的某些症状病人体内存在着大量有毒力的病原体且病人的某些症状亦有利于病原体从体内排出。亦有利于病原体从体内排出。各期病人作为传染意义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他是各期病人作为传染意义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排出病原体,排出数量与频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否排出病原体,排出数量与频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 (1 1)潜伏期)潜伏期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称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称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主要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主要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侵入方式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力、侵入方式和机体抵抗力有关。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5、: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而潜伏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而潜伏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波持续较久。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波持续较久。 根据潜伏期可判断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根据潜伏期可判断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根据潜伏期,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根据潜伏期,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一般按常见潜伏期加学观察的期限。一般按常见潜伏期加1 12 2天。天。 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例如在麻疹根据潜伏期

6、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例如在麻疹潜伏期最初潜伏期最初5 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其效果最佳。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其效果最佳。 根据潜伏期可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根据潜伏期可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是指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在该时间是指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在该时间内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有些症状又有利于并于病原内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有些症状又有利于并于病原体排出,故传染性最强。体排出,故传染性最强。 (2)临床症状期)临床症状期(3 3)恢复期)恢复期 是指机体的各种是指机体的各种损害逐害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恢复到正常状态的的时期。期。在此期病人因病而引起的功能紊乱开始恢复,在此期病

7、人因病而引起的功能紊乱开始恢复,临床症床症状消失,机体状消失,机体产生免疫力,体内的病原体被消除,不生免疫力,体内的病原体被消除,不再起再起传染源的作用,例如麻疹、水痘等。但有些染源的作用,例如麻疹、水痘等。但有些传染染病,如病,如细菌性痢疾、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在恢复期内仍菌性痢疾、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在恢复期内仍能排出病原体,可能排出病原体,可继续作作为传染源。有些疾病排出病染源。有些疾病排出病原体的原体的时间更更长,甚至可,甚至可终身作身作为传染源,例如染源,例如伤寒寒慢性慢性带菌者。菌者。(4 4)传染期)传染期 指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包括潜伏指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包括潜伏期、

8、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传染期的染期的长短因病而异,短因病而异,如如结核病、核病、钩虫病等虫病等传染期染期长;麻疹、流感等;麻疹、流感等传染染期短。期短。传染期是决定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据。 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人。病原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是一个统称,因其所带的病原体不同而相应携带者是一个统称,因其所带的病原体不同而相应的称带菌(细菌)者、带毒(病毒)者、带虫(寄的称带菌(细菌)者、带毒(病毒)者、带虫(寄生虫)者。生虫)者。 病原携带者排出病原体数量比病人少,但携带病原携带者排出病原体数量比

9、病人少,但携带者因缺乏症状而不易被发现,且能自由活动,有时者因缺乏症状而不易被发现,且能自由活动,有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甚至引起疾病的爆发,一般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甚至引起疾病的爆发,一般可分为潜伏期、恢复期及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种。可分为潜伏期、恢复期及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种。 2 2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指感染后至临床症状)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指感染后至临床症状出现前已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有人认为是传染病的出现前已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有人认为是传染病的前驱期前驱期 。 (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临床症状消失后仍)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凡病原携带者

10、持续三个月以内,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凡病原携带者持续三个月以内,称暂时病原携带者。超过三个月称慢性病原携带者。称暂时病原携带者。超过三个月称慢性病原携带者。 (3 3)健康病原携带者:指整个感染过程无显性)健康病原携带者:指整个感染过程无显性症状,而能排出某病病原体的人。症状,而能排出某病病原体的人。(二)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二)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 1.1.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主要在动物中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主要在动物中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能传给人,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能传给人,人与人之间一般不引起传播,如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狂犬病等。引起传播

11、,如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狂犬病等。 2.2.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疾病一般在人群中传播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疾病一般在人群中传播, ,动物感染是偶然的,如人型结核。动物感染是偶然的,如人型结核。 3 3. .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人畜均可作业传染源,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人畜均可作业传染源,例如血吸虫病。例如血吸虫病。 4.4.真正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必须以人和动物分别作真正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必须以人和动物分别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例如牛、猪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例如牛、猪肉绦虫病等。肉绦虫病等。 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取决于人与动物作为传染源的

12、流行病学意义,主要取决于人与动物的接触机会与密切程度,且与动物的种类和密度有动物的接触机会与密切程度,且与动物的种类和密度有关。关。二、二、传播途径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另一个易感机体前,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另一个易感机体前,它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途径称传播途径。它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途径称传播途径。病原体在病原体在外界外界环境中必境中必须依附于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媒介,例如依附于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媒介,例如空气、水、食物、手、空气、水、食物、手、蝇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及日常生活用品等,这些参些参与病原体与病原体传播的媒介物称播的媒介物称传播因素或播因素或传播媒介。病原播媒介。病原体

13、体传播的播的过程可以概括程可以概括为三个三个阶段:一是病原体从宿段:一是病原体从宿主机体排出;二是病原体停留在外界主机体排出;二是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三是病境中;三是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体内。(如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体内。(如图161161) (一)经空气传播(一)经空气传播 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存在于呼吸道粘膜的粘液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存在于呼吸道粘膜的粘液或纤毛上皮细胞的碎片中,当病人大声说话、咳嗽或或纤毛上皮细胞的碎片中,当病人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其粘液或渗出物随气流经口、鼻喷出至传打喷嚏时,其粘液或渗出物随气流经口、鼻喷出至传染源周围一定范围的空气中。根据颗粒的大小又可分染

14、源周围一定范围的空气中。根据颗粒的大小又可分类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形式传播。类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形式传播。 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患者多为儿童,且多为传染源周围的易感人群。患者多为儿童,且多为传染源周围的易感人群。 多呈周期性并伴有季节性高峰,以冬春季多见。多呈周期性并伴有季节性高峰,以冬春季多见。 流行强度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及易感人口的流行强度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及易感人口的比重有关。比重有关。(二)经水传播(二)经水传播 1 1经饮水传播经饮水传播 因饮水被污染而引起疾病的水型因饮水被污染而引起疾病的水型流行早年十分猖獗,随着城市公共供水系统建立

15、及水质流行早年十分猖獗,随着城市公共供水系统建立及水质的卫生管理,因饮水被污染而引起爆发在城市已很少见,的卫生管理,因饮水被污染而引起爆发在城市已很少见,但在广大农村仍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在广大农村仍是一个重要问题。 流行强度取决于污染水源类型、供水范围、水受污流行强度取决于污染水源类型、供水范围、水受污染的强度和频度、病原体在水中的抵抗力、饮水卫生管染的强度和频度、病原体在水中的抵抗力、饮水卫生管理等。理等。 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分布一致。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分布一致。 除婴儿外,各年龄、性别、职业的人均可发病。除婴儿外,各年龄、性别、

16、职业的人均可发病。 停用被污染的水或水经净化后,爆发即可平息。停用被污染的水或水经净化后,爆发即可平息。2.2.经疫水传播经疫水传播 当人们接触疫水时可经皮肤或粘膜感染血吸虫当人们接触疫水时可经皮肤或粘膜感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其危险性取决于人体接触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其危险性取决于人体接触疫水的面积大小、次数及接触时间的长短。水的面积大小、次数及接触时间的长短。 经接触疫水传播传染病的流物特征:经接触疫水传播传染病的流物特征: 病人有接触疫水史。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呈现地方性或季节性。呈现地方性或季节性。 接触方式以游泳、洗澡、捕鱼及收割等多见。接触方式以游泳、洗澡、捕鱼及收割等多见

17、。 (三)经食物传播(三)经食物传播 1 1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 感染绦虫的牛、猪、患炭疽的牛、羊,其肉类感染绦虫的牛、猪、患炭疽的牛、羊,其肉类含有病原体。患结核病的乳牛所分泌的乳汁可含有含有病原体。患结核病的乳牛所分泌的乳汁可含有结核杆菌。感染沙门菌家畜的肉及家禽的蛋可含有结核杆菌。感染沙门菌家畜的肉及家禽的蛋可含有沙门菌。当人们食用后可被感染。沙门菌。当人们食用后可被感染。 2 2食物在各种条件下被病原体污染食物在各种条件下被病原体污染 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与销售的各个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与销售的各个环节均可被污染。环节均可被污染。 经食物传播传染病病的流

18、行特征:经食物传播传染病病的流行特征: 病人有食用某种污染食品史,不食者不发病。病人有食用某种污染食品史,不食者不发病。 易形成爆发,累及为数与食用污染食品的人数易形成爆发,累及为数与食用污染食品的人数有关。有关。 多发生于夏秋季,一般不形成慢性流行。多发生于夏秋季,一般不形成慢性流行。 停止供应污染食品爆发即平息。停止供应污染食品爆发即平息。(四)接触传播(四)接触传播 1 1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参与下,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而引起疾病的传播,例如性病、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而引起疾病的传播,例如性病、狂犬病等。狂犬病等。 2 2间接接触传播

19、间接接触传播 易感者因接触被传染源排泄物易感者因接触被传染源排泄物或分泌物所污染的某些无生命的物体而引起感染造成疾或分泌物所污染的某些无生命的物体而引起感染造成疾病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某病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某些呼吸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皮肤传染病等均可经此些呼吸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皮肤传染病等均可经此途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间接传播中起特别重要的作用。途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间接传播中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病例多呈散发,可形成家庭或同室内成员病例多呈散发,可形成家庭或同室内成员间的传播。间的

20、传播。 无明显的季节性。无明显的季节性。 流行过程缓慢。流行过程缓慢。 卫生条件差、卫生习惯不良的情况下病例卫生条件差、卫生习惯不良的情况下病例较多较多。(五)媒介节肢动物传播(五)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作为传染病传播媒介的节肢动物甚多,有昆虫纲作为传染病传播媒介的节肢动物甚多,有昆虫纲的蚊、蝇、蚤、虱等。蜘蛛纲的蜱和螨。由于传播疾的蚊、蝇、蚤、虱等。蜘蛛纲的蜱和螨。由于传播疾病的种类和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病的种类和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 1 1机械性传播机械性传播 节肢动物接触或吞食病原体后,节肢动物接触或吞食病原体后,病原体在它的体表或体内均不繁殖,一般能存活病原体在它的体表或体内均不繁

21、殖,一般能存活2 25 5天。当它们再次觅食时,通过接触、反吐或随同它们天。当它们再次觅食时,通过接触、反吐或随同它们的粪便将病原体排出体外而污染食品等,当人们食用的粪便将病原体排出体外而污染食品等,当人们食用这类食品后被感染。这类食品后被感染。 2 2生物性传播生物性传播 吸血节肢动物叮咬处于菌血症、立克次体血症或吸血节肢动物叮咬处于菌血症、立克次体血症或病毒血症时的宿主,使病原体随着宿主的血液进入节病毒血症时的宿主,使病原体随着宿主的血液进入节肢动物的肠腔,使肠细胞或其他器官造成感染,病原肢动物的肠腔,使肠细胞或其他器官造成感染,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进行繁殖,然后再通过节肢动物的体在节肢动

22、物体内进行繁殖,然后再通过节肢动物的唾液、呕吐物或粪便进入易感机体。唾液、呕吐物或粪便进入易感机体。 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增殖或完成生活周期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增殖或完成生活周期中某些阶段后始具有传染性,其所需要时间称中某些阶段后始具有传染性,其所需要时间称外潜伏外潜伏期期。外潜伏期长短常受气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潜伏期长短常受气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特征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特征 有一定地区性,病例分布与媒介昆虫的分布一有一定地区性,病例分布与媒介昆虫的分布一致。致。 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季节性升高与媒介昆虫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季节性升高与媒介昆虫繁殖活动的季

23、节一致或稍后。繁殖活动的季节一致或稍后。 某些传染病具有职业特点,如森林脑炎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具有职业特点,如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及野外作业工人。伐木工人及野外作业工人。 发病有年龄特点,老疫区病例多见于儿童,新发病有年龄特点,老疫区病例多见于儿童,新疫区病例无年龄差异。疫区病例无年龄差异。 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传播。 (六)经土壤传播(六)经土壤传播 土壤可因种种原因而被污染,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土壤可因种种原因而被污染,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使土壤污染。因传染病死亡分泌物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使土壤污染。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由于埋葬不妥而污染土壤。有些

24、肠道的人、畜尸体,由于埋葬不妥而污染土壤。有些肠道寄生虫病的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必须在土壤中发育至寄生虫病的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必须在土壤中发育至一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例如蛔虫卵、钩虫卵等。某些一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例如蛔虫卵、钩虫卵等。某些细菌的芽胞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例如破伤风杆菌、细菌的芽胞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例如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等。这些被污染的土壤经过破损的皮肤使人炭疽杆菌等。这些被污染的土壤经过破损的皮肤使人们获得感染。们获得感染。 经土壤传播病原体的意义,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经土壤传播病原体的意义,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与频度、个人卫生中的存活力,人与土壤接触的

25、机会与频度、个人卫生习惯等。习惯等。 (七)医源性传播(七)医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指在医疗及预防工作中人为地引起某医源性传播指在医疗及预防工作中人为地引起某种传染病传播。首先是易感者在接受治疗、预防及各种传染病传播。首先是易感者在接受治疗、预防及各种检测试验时,由污染的器械、针筒、针头、导尿管种检测试验时,由污染的器械、针筒、针头、导尿管等而感染某些传染病。其次是生物制品单位或药厂生等而感染某些传染病。其次是生物制品单位或药厂生产的生物制品或药品受污染而引起疾病传播。如乙型产的生物制品或药品受污染而引起疾病传播。如乙型和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和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八)垂直传播(八)垂直传播 1

26、.1.妊娠期:子宫内经妊娠期:子宫内经胎盘传播胎盘传播 ,如风疹病毒、,如风疹病毒、水痘病毒、麻疹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水痘病毒、麻疹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腮腺炎及巨细胞病毒等;柯萨奇病毒、腮腺炎及巨细胞病毒等;上行性传播上行性传播,指病原体经孕妇阴道通过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指病原体经孕妇阴道通过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例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引起胎儿感染,例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白色念珠菌等。 2.2.分娩期、围产期传播:胎儿从无菌的羊膜腔分娩期、围产期传播:胎儿从无菌的羊膜腔内产出而暴露于母亲严重污染的产道内,胎儿

27、的皮内产出而暴露于母亲严重污染的产道内,胎儿的皮肤、粘膜、呼吸道、肠道均可遭受病原体感染,例肤、粘膜、呼吸道、肠道均可遭受病原体感染,例如淋球菌、疱疹病毒等。如淋球菌、疱疹病毒等。 3.3.产后期:由母乳传播给婴儿。如产后艾滋病产后期:由母乳传播给婴儿。如产后艾滋病病毒通过母乳喂养可感染婴儿。病毒通过母乳喂养可感染婴儿。 目前,垂直传播逐渐成为我国乙型肝炎、艾滋病目前,垂直传播逐渐成为我国乙型肝炎、艾滋病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如实施孕期自愿咨询检测、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如实施孕期自愿咨询检测、药物阻断、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药物阻断、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可能。垂

28、直传播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如乙型肝炎可能。垂直传播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如乙型肝炎等。等。 各种传染病流行时其传播途径是十分复杂的,一各种传染病流行时其传播途径是十分复杂的,一种传染病可同时通过几种途径传播。例如细菌性痢疾种传染病可同时通过几种途径传播。例如细菌性痢疾可经水、食物、媒介节肢动物及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可经水、食物、媒介节肢动物及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当某种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时,必须进行深入的因此当某种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时,必须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才能了解其真正的传播途径,从而采取流行病学调查才能了解其真正的传播途径,从而采取有针对性防制措施。有针对性防制措施。三、易感人群三

29、、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易感的人群。其中的个人称为易感者。易感人群作为易感的人群。其中的个人称为易感者。易感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的程度称人群易感性。人群易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的程度称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以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表示。感性以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表示。判断某一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水平的高低,可从该判断某一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水平的高低,可从该病以往在人群中流行情况,该病的预防接种情况及对病以往在人群中流行情况,该病的预防接种情况及对人群进行该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而定。人群进行该

30、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而定。(一)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一)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1 1新生儿的增加新生儿的增加 出生后出生后6 6个月以上未经人工个月以上未经人工免疫的婴儿,对许多传染病都易感,由于他们体内缺免疫的婴儿,对许多传染病都易感,由于他们体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乏特异性免疫力。 2 2易感人口的迁入易感人口的迁入 某些地方病或自然疫源性某些地方病或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区,当地居民病后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对该疾病的流行区,当地居民病后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当非流行区居民迁入使流行区的人群易病的免疫力。当非流行区居民迁入使流行区的人群易感性增高。感性增高。 3.3.免疫

31、人口的死亡使人群易感性相对升高。免疫人口的死亡使人群易感性相对升高。 4 4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有些传染病如天有些传染病如天花、麻疹等病后有长期免疫力,有的能维持终身。一花、麻疹等病后有长期免疫力,有的能维持终身。一般传染病病后或人工免疫后,其免疫力逐渐下降,最般传染病病后或人工免疫后,其免疫力逐渐下降,最后又成为易感者,使人群易感性增高。后又成为易感者,使人群易感性增高。 (二)影响人群易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二)影响人群易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1 1预防接种预防接种 对易感人群施行人工免疫是降低对易感人群施行人工免疫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最积极的方法。人工免疫所获得免疫力不

32、人群易感性最积极的方法。人工免疫所获得免疫力不能维持终身,故对易感人群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能维持终身,故对易感人群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种。 2 2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经过一次流行后,大经过一次流行后,大部分易感者因感染而获得免疫,但不能依靠这种方式部分易感者因感染而获得免疫,但不能依靠这种方式来降低发病率,因流行后传染源数量增多,有时反而来降低发病率,因流行后传染源数量增多,有时反而可促进该病传播。可促进该病传播。 3 3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隐性感染者虽无隐性感染者虽无症状但也是传染源,不可能期望它的增加来制止疾病症状但也是传染源,不可能期望

33、它的增加来制止疾病传播。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与疾病流行关系(三)人群易感性与疾病流行关系 易感者大量减少能抑制疾病的流行易感者大量减少能抑制疾病的流行 ,甚至使流,甚至使流行终止行终止 。但也不能认为易感者上升至某种水平就一。但也不能认为易感者上升至某种水平就一定能发生疾病流行定能发生疾病流行 ,因疾病的发生必须有传染源的,因疾病的发生必须有传染源的输入。输入。四四 疫源地与流行疫源地与流行过程程 (一)(一) 疫源地疫源地 传染源向周围排出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传染源向周围排出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一般把范围较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源地。一般把范围较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

34、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疫点。范围较大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的疫源地称疫点。范围较大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一片时称疫区。每个传染源可单独构成一个疫源地,成一片时称疫区。每个传染源可单独构成一个疫源地,但一个疫源地内可同时存在一个以上的传染源。但一个疫源地内可同时存在一个以上的传染源。1 1疫源地范围疫源地范围 取决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因素,即传染源活动范取决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因素,即传染源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易感人群的免疫状态。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易感人群的免疫状态。 例如疟疾的疫源地范围,一般以传染源为核心、例如疟疾的疫源地范围,一般以传染源为核心、以按蚊飞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麻疹

35、的疫源地则为传以按蚊飞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麻疹的疫源地则为传染源周围较小的范围。不同传染病的疫源地大小不一,染源周围较小的范围。不同传染病的疫源地大小不一,同一种传染病有不同条件下,其疫源地范围也不相同。同一种传染病有不同条件下,其疫源地范围也不相同。 2 2疫源地消灭的条件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传染源已被迁走(住院、治愈或死亡)。传染源已被迁走(住院、治愈或死亡)。 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传染源排至外环境中的病原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传染源排至外环境中的病原体。体。 所有易感的接触已度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而未所有易感的接触已度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而未发病或感染。发病或感染。(二)流行过程(二)流行过程 一系列相

36、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传染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每个疫源地均由它前一个疫源地引病的流行过程。每个疫源地均由它前一个疫源地引起的,而它又是发生新疫源地的基础。流行过程与起的,而它又是发生新疫源地的基础。流行过程与传染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传染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而流行过程是一种群体现象。发生传染病流行过程而流行过程是一种群体现象。发生传染病流行过程必有传染过程存在,发生传染过程不一定导致流行必有传染过程存在,发生传染过程不一定导致流行

37、过程。疫源地被消灭,流行过程也就中断。过程。疫源地被消灭,流行过程也就中断。(三)(三) 流行过程的特征流行过程的特征 1.1.量的特征量的特征 散发:某病在一定地区或国家其发病率维持在散发:某病在一定地区或国家其发病率维持在历年水平。一般多用于区、县以上的范围。各个病例历年水平。一般多用于区、县以上的范围。各个病例在时间和空间上常无联系。在时间和空间上常无联系。 流行: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发病流行: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发病率的水平。率的水平。 大流行:某病发病率远远超过流行时的发病率大流行:某病发病率远远超过流行时的发病率水平。它的特点是传播快,病例多,范围广,可形成水平

38、。它的特点是传播快,病例多,范围广,可形成世界流行。世界流行。 爆发:是指某一集体单位或局部地区特定人群爆发:是指某一集体单位或局部地区特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称为爆发。中,在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称为爆发。 2.2.质的特征质的特征 从疫源地的来源分为三类:从疫源地的来源分为三类: 外来性: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传染病,自国外外来性: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传染病,自国外或地区外传入形成疫源地和流行过程,这种流行过程或地区外传入形成疫源地和流行过程,这种流行过程称为称为外来性外来性。如我国的霍乱。如我国的霍乱。 地方性:指传染病在特定地区内发生流行的特地方性:指传染病在特定地区

39、内发生流行的特点称为地方性。如血吸虫病、疟疾等。点称为地方性。如血吸虫病、疟疾等。 自然疫源性:某种传染病不依靠人,而是通过自然疫源性:某种传染病不依靠人,而是通过特定的宿主动物和特定的媒介,在自然界生存繁殖,特定的宿主动物和特定的媒介,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传给人和家畜,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传给人和家畜,称为自然疫源性自然疫源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疫、流行性出血热等。(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传染

40、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只是为传染病流行提供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只是为传染病流行提供了可能性,但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既是生物学现象了可能性,但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既是生物学现象又是社会现象,能否流行以及流行表现如何,取决又是社会现象,能否流行以及流行表现如何,取决于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于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1.1.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通过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起自然因素通过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起作用。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土壤、动植物等因作用。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土壤、动植物等因素。素。 2.2.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

41、制度、生产劳动及居住生活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劳动及居住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卫生设施、医疗条件、文化水平、条件、风俗习惯、卫生设施、医疗条件、文化水平、防疫工作、经济、宗教等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一切条件。防疫工作、经济、宗教等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一切条件。社会因素作用于三个环节而影响流行过程。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作用于三个环节而影响流行过程。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既有促进作用亦有阻碍作用。对流行过程既有促进作用亦有阻碍作用。 第第2 2节节 传染病的防制措施传染病的防制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必须讲究对策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必须讲究对策(策略)和具体的防疫措施(战术)。(策略)和具体的防

42、疫措施(战术)。 防疫对策是根据各种传染病具体情况制订并指防疫对策是根据各种传染病具体情况制订并指导全局的工作方针。一般来说,对所有传染病均应导全局的工作方针。一般来说,对所有传染病均应采取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的采取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的综合措施,以达到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作用。综合措施,以达到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作用。 但在采取综合措施时,应根据各种疾病的特点但在采取综合措施时,应根据各种疾病的特点及不同时间、地区的具体条件,分清主次,突出主及不同时间、地区的具体条件,分清主次,突出主导措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导措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一、一级预防一、

43、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称预防性措施一级预防又称预防性措施 ,是指在疫情未出现,是指在疫情未出现时就采取的措施,以防止疫情的发生。时就采取的措施,以防止疫情的发生。 (一)预防接种(一)预防接种 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施行人工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施行人工免疫措施,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免疫措施,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流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 (二)卫生措施(二)卫生措施 重点是管水、管粪、管饮食。重点是管水、管粪、管饮食。有计划地改建和建设城乡公共卫生措施,改善用水条有计划地改建和建设城乡公共卫生措施,改善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对污水、污物、粪便

44、进行无害化件,实行饮水消毒。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 (三)健康教育(三)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健康教育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极其重要。制极其重要。 (四)国境卫生检疫(四)国境卫生检疫 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和国内传出,在国家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和国内传出,在国家的国际通航的海港、机场、陆地边境等的进出口岸设的国际通航的海港、机场、陆地边境等的进出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进出国境的人员、交通工具、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进出国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行李和货物实施医学卫生检查和处理,这种综合措施行李和货物实施医学卫生检查和处理,这种综合措施叫做叫做国境卫生检疫

45、国境卫生检疫。 我国规定检疫的传染病有鼠疫、霍乱、黄热病三我国规定检疫的传染病有鼠疫、霍乱、黄热病三种,检疫期限为鼠疫种,检疫期限为鼠疫6 6天、霍乱天、霍乱5 5天、黄热病天、黄热病6 6天。天。 我国规定监测的传染病有:疟疾、流感、脊髓灰我国规定监测的传染病有: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回归热、登革热和艾滋病。质炎、斑疹伤寒、回归热、登革热和艾滋病。 监测传染病不属于检疫传染病,对国际旅客不进监测传染病不属于检疫传染病,对国际旅客不进行限制。行限制。二、二级预防二、二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又称防疫性措施,是指在防又称防疫性措施,是指在传染病疫染病疫情情发生以后,生以后,为了防止疾病的了

46、防止疾病的扩散,散,应采取各种平采取各种平息疫情的措施。主要是息疫情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传染病流行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程的三个基本基本环节的措施。的措施。 (一)控制(一)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染源的措施 1 1. .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染病病人的措施 关关键是是“五早五早”措施:措施:早期早期发现、早期、早期诊断、早期断、早期报告、早期隔离、早期告、早期隔离、早期治治疗。 (1)早期发现)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传染病的病人是减少、控制及消灭传染早期发现传染病的病人是减少、控制及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步骤。病的重要步骤。 (2 2)早期诊断:主要根据疾病早期独特的临床症)早期诊断:主要根据疾病早期独特的临床症状或体

47、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状或体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分析而确定。 报告病种:告病种:20042004年年8 8月月28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大会常务委委员会第十一次会会第十一次会议修修订,20042004年年1212月月1 1日起日起施行的施行的传染病防治法,其染病防治法,其颁布的法定布的法定传染病分甲、染病分甲、乙、丙三乙、丙三类,其中甲,其中甲类2 2种,乙种,乙类2525种,丙种,丙类1010种共种共3737种。种。 甲甲类传染病染病:鼠疫、霍乱。: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

48、染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染病是指:

49、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斑疹伤寒、黑寒、黑热病、包虫病、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虫病,除霍乱、细菌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病。 各级医务人员、检验人员或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等各级医务人员、检验人员或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等发现上述传染病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发现上述传染病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必须迅速、准确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向上级卫生防疫必须迅速、准确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向上级卫生防疫机构报告。机构报告。 报告人报告人报告

50、时间报告时间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传染病和乙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炭疽中的肺炭疽共流感和炭疽中的肺炭疽共5 5种疾病的报告时限,一般种疾病的报告时限,一般城镇应不超过城镇应不超过6 6小时,农村应在小时,农村应在1212小时内利用最快的小时内利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有关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同时报出传染病通讯方式向有关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报告卡。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炭疽中的肺炭疽疫情按甲类传染病

51、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炭疽中的肺炭疽疫情按甲类传染病要求外,其余各病的报告时限要求外,其余各病的报告时限, ,城镇应不超过城镇应不超过1212小时,小时,农村应在农村应在2424小时内,向有关卫生防疫机构报告。丙类小时内,向有关卫生防疫机构报告。丙类传染病要求在传染病要求在24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如遇爆发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如遇爆发则应立即报告。对疑似病人应尽快确诊或排除,发出则应立即报告。对疑似病人应尽快确诊或排除,发出订正报告。订正报告。(4 4)早期隔离与治)早期隔离与治疗 早期隔离病人是防止疾病早期隔离病人是防止疾病扩散的最有效的方法,散的最有效的方法,隔离期限根据各种隔离期限根

52、据各种传染病的最染病的最长传染期及参考染期及参考检验结果而定。病人果而定。病人应及及时正确正确彻底治底治疗,使受感染者,使受感染者早日恢复健康,不再起早日恢复健康,不再起传染源的作用,也可防止某染源的作用,也可防止某些些传染病人染病人变成慢性携成慢性携带者。者。 2.2.对动物物传染源的措施染源的措施 有有经济价价值的的动物,例如牛感染血吸虫病等,由物,例如牛感染血吸虫病等,由兽医部医部门进行治行治疗。对无无经济价价值的感染的感染动物,例如物,例如鼠鼠类等可等可进行行杀灭等等处理。理。 3.3.对接触者接触者处理理 接触者指曾接触过传染源或可能已感染而处于潜接触者指曾接触过传染源或可能已感染而

53、处于潜伏期的人,根据接触者的免疫状态分别进行处理。伏期的人,根据接触者的免疫状态分别进行处理。 应急预防接种应急预防接种 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其接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其接触者可进行自动或被动的预防接种。触者可进行自动或被动的预防接种。 药物预防药物预防 对某些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可采用药对某些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可采用药物预防。物预防。 医学观察医学观察 对某些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应每天视诊,对某些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应每天视诊,测量体温,特别要注意早期症状,以便及早发现新病测量体温,特别要注意早期症状,以便及早发现新病人,但不限制接触者的日常活动。人,但不限制接触者的日常活动。 隔离或留验隔离或留验

54、 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严格隔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严格隔离或收留在检疫机构所指定的地点,在医学观察期同离或收留在检疫机构所指定的地点,在医学观察期同时应限制其活动自由。时应限制其活动自由。(二)切断(二)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播途径的措施 包括一般包括一般卫生、消毒和生、消毒和杀虫等措施。由于各种虫等措施。由于各种传染病的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故采用切断播途径不同,故采用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播途径的措施也各不相同。施也各不相同。 肠道道传染病由于病原体从染病由于病原体从肠道排出,道排出,应对粪便、便、垃圾、垃圾、污水等水等进行行处理,理,饮水消毒和培养个人水消毒和培养个人卫生生习惯,例如,例如饭前便后

55、洗手等。前便后洗手等。 经昆虫媒介昆虫媒介传播的疾病,可根据不同媒介昆虫播的疾病,可根据不同媒介昆虫的生的生态习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杀虫虫办法。呼吸道法。呼吸道传染染病可通病可通过消毒空气、戴口罩、通消毒空气、戴口罩、通风等措施。等措施。(三)保(三)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易感人群的措施 1.1.预防接种防接种 在第在第4 4节详述。述。 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 是对受到某种传染病感染威胁的人群使用药物,是对受到某种传染病感染威胁的人群使用药物,以达到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以达到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3.3.防护措施防护措施 在某病流行季节对易感者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以在某病流行季节对易

56、感者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以防止其受感染。防止其受感染。 三、三三、三级预防防 三三级预防是指防是指对已患病的已患病的传染病病人采取及染病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治有效的治疗措施,尽早措施,尽早终止止传染染过程,减弱或消除程,减弱或消除传染源的目的。染源的目的。 治治疗过程防止病原体的程防止病原体的传播,注意减少疾病的不播,注意减少疾病的不良反良反应;彻底治底治疗,防止急性病,防止急性病转为慢性化而形成病慢性化而形成病原携原携带者;防止者;防止传染病复染病复发、并、并发症和症和恶化;化;进行康行康复治复治疗,防止,防止伤残,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残,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第第3 3节 预防接种和防接种

57、和计划免疫划免疫 预防接种的目的是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提预防接种的目的是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高人群免疫水平,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一、预防接种一、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指利用生物制品将特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指利用生物制品将特异性抗原或抗体输入人体,使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异性抗原或抗体输入人体,使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病的发生。 (一)(一)预防接种的种防接种的种类 1.1.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 将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自行产

58、生特异将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自行产生特异性免疫。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其提炼成性免疫。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其提炼成分及类毒素等。分及类毒素等。 自动免疫制剂有下列三种:自动免疫制剂有下列三种: 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株经人工培养而成的制品称活菌苗。株经人工培养而成的制品称活菌苗。 死菌(疫)苗:将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病毒等)死菌(疫)苗:将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病毒等)灭活后制成,如百日咳菌苗等。亦有将菌体成分提出灭活后制成,如百日咳菌苗等。亦有将菌体成分提出而制成,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多糖体菌苗。其免而制成,如流

59、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多糖体菌苗。其免疫效果较一般菌苗为好,副反应较少。疫效果较一般菌苗为好,副反应较少。 类毒素:将细菌毒素加甲醛去毒,成为无毒而类毒素:将细菌毒素加甲醛去毒,成为无毒而仍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仍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素等。2.2.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抗体的半衰期短,一般不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抗体的半衰期短,一般不超过超过2525天,主要在有疫情时应用。天,主要在有疫情时应用。 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后取得含有特异免疫血清

60、:用毒素免疫动物后取得含有特异性抗体血清称抗毒素。主要用于治疗,有时也可作性抗体血清称抗毒素。主要用于治疗,有时也可作预防用。预防用。 免疫于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免疫于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由人血液或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可作业麻由人血液或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可作业麻疹、甲型肝炎等特殊需要的预防接种用。疹、甲型肝炎等特殊需要的预防接种用。3.3.被动自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 有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有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免疫方法,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少数传染病

61、。(二)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二)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1.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对象、剂量、次数、间隔时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对象、剂量、次数、间隔时间、接种途径及保存条件等均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执行。间、接种途径及保存条件等均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执行。 2.2.接种的禁忌证:各种传染病患者及恢复期病人;接种的禁忌证:各种传染病患者及恢复期病人;各种器质性疾病患者。各种器质性疾病患者。 3.3.接种时间:一般在该传染病流行季节前接种时间:一般在该传染病流行季节前1 12 2个月个月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期禁用乙脑疫苗,避免激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期禁用乙脑疫苗,避免激发潜伏感染者发病。发潜伏感染

62、者发病。 4.4.建立冷链系统:冷链是指疫苗从生产、运输、储建立冷链系统:冷链是指疫苗从生产、运输、储存和接种等一系列过程都要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行。存和接种等一系列过程都要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行。 5.5.严格格执行行“一人、一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一管、一消毒”的措施,的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如避免交叉感染。(如图162162)(三)(三)预防接种的反防接种的反应及及处理理 1.1.一般反应:一般反应: 指由生物制品本身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系由制指由生物制品本身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系由制品性质所决定的,属正常反应。在接种后品性质所决定的,属正常反应。在接种后2424小时内接小时内接种局部可

63、有炎症反应,有时附近淋巴结肿痛;全身反种局部可有炎症反应,有时附近淋巴结肿痛;全身反应有体温升高、头昏、恶心、呕吐、腹泻;一般持续应有体温升高、头昏、恶心、呕吐、腹泻;一般持续1 12 2天。一般反应不需特殊处理,适当休息即可。对天。一般反应不需特殊处理,适当休息即可。对反应较重者,可对症处理。反应较重者,可对症处理。 2.2.异常反异常反应 局部化脓局部化脓 晕厥(晕针)晕厥(晕针)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过过敏性皮疹敏性皮疹 急性精神反应急性精神反应 3.3.偶合病偶合病 是在注射后碰巧是在注射后碰巧发生的其他疾病,常被群众生的其他疾病,常被群众误认为由注射引起。在大由注射引起。在大规模模预

64、防接种防接种时应尽量避免尽量避免发生。生。 4. 4.预防接种事故预防接种事故 由于生物制品质量不合格或在接种实施过程中消由于生物制品质量不合格或在接种实施过程中消毒及无菌操作不严密引起。毒及无菌操作不严密引起。 (四)(四)预防接种的效果考核防接种的效果考核 1.1.免疫学效果评价免疫学效果评价 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疫苗接种后的特异性抗体水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疫苗接种后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平。 2.2.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比较疫苗组与对照组的发病情况,常用效果指数比较疫苗组与对照组的发病情况,常用效果指数和保护率这两种指标。和保护率这两种指标。 一般认为效果指数一般认为效果指数2 2

65、或以下,保护率为或以下,保护率为50%50%或以下,或以下,该制剂的流行病学效果可认为是无意义的。该制剂的流行病学效果可认为是无意义的。二、计划免疫二、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致最终消灭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致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仅是计划免疫的一个组成部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仅是计划免疫的一个组成部分。分。 1 1免疫程序免疫程序 有关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因素、卫生设有关传

66、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因素、卫生设施等条件而制定。免疫程序内容包括初种月龄、接种施等条件而制定。免疫程序内容包括初种月龄、接种生物制品的间隔时间、加强免疫的时间等。我国的免生物制品的间隔时间、加强免疫的时间等。我国的免疫程序疫程序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根据见表根据见表16-116-1。 儿童基础免疫:我国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儿童预防儿童基础免疫:我国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接种工作,19861986年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成立之年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成立之时便确定每年时便确定每年4 4月月2525日为全国日为全国 “ “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要求城市和已装备。要求城市

67、和已装备冷链地区的儿童要在冷链地区的儿童要在1212个月内完成基础免疫,尚未装个月内完成基础免疫,尚未装备冷链和边区少数民族地区可在备冷链和边区少数民族地区可在1818个月内完成。牧区个月内完成。牧区及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可在及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可在3636个月龄内完成。个月龄内完成。表表16-1 我国的免疫程序我国的免疫程序疫苗名称疫苗名称卡介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出生出生初种初种1 1次次1 1月龄月龄2 2次次2 2月龄月龄1 1次次3 3月龄月龄2 2次次1 1次次4 4月龄月龄3 3次次2 2次次5

68、5月龄月龄3 3次次6 6月龄月龄3 3次次8 8月龄月龄初种初种1.51.52 2岁岁* *加强加强4 4岁岁复服复服加强加强7 7岁岁复种复种白类加强白类加强加强加强1212岁岁复种(农村)复种(农村)2 2扩大免疫计划扩大免疫计划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扩大免疫计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扩大免疫计划(EPIEPI),),要求要求在在19901990年前为全世界儿童对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年前为全世界儿童对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及结核病六种儿童传染病进行预防咳、白喉、破伤风及结核病六种儿童传染病进行预防接种,以减少上述六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我国目前接种,以减少上述六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69、。我国目前的国家计划免疫是五苗防七病。五苗是卡介苗、脊灰的国家计划免疫是五苗防七病。五苗是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七病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七病主要是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主要是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型肝炎。麻疹和乙型肝炎。 第第4 4节 消毒、消毒、杀虫、虫、灭鼠鼠 一、消一、消 毒毒 消毒是指消除和消毒是指消除和杀灭传播途径上的病原体。消毒播途径上的病原体。消毒又可分又可分为预防性消毒防性消毒与与疫地消毒疫地消毒。预防性消毒防性消毒例如例如饮水消毒、空气消毒,乳品消毒等。水消毒、空气消毒,乳品

70、消毒等。疫源地消毒疫源地消毒即即对现有或曾有有或曾有传染源的疫源地染源的疫源地进行消毒,目的是行消毒,目的是杀灭由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疫源地消毒又可分疫源地消毒又可分为随随时消毒消毒与与终末消毒末消毒。随随时消毒消毒指疫源地有指疫源地有传染源存在染源存在时,随,随时对其排泄物、分其排泄物、分泌物泌物进行消毒。行消毒。终末消毒末消毒指指传染源已迁走(住院、死染源已迁走(住院、死亡、痊愈等)亡、痊愈等)对疫源地疫源地进行一次行一次彻底消毒,以消除底消毒,以消除遗留在外界留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境中的病原体。 常常见传染病具体消毒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染病具体消毒方法有物理方法

71、,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体,作用缓慢,而且慢,而且灭菌不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底,一般不用于传染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一)物理消毒法 1 1机械消毒机械消毒 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如图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如图163163):): 2 2热力消毒热力消毒 火烧火烧 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简便经济、效果

72、稳定。体等均可用此法。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煮沸煮沸 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10012 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 流动蒸气消毒流动蒸气消毒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8080100%100%,温度近,温度近100100,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灭病原体。 高压蒸气灭菌高压蒸气灭菌 通常压力为通常压力为98.06698.066kPakPa,温度温度121121126126,151520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

73、,适用于耐热、潮物品。用于耐热、潮物品。 干热灭菌干热灭菌 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需力弱,物体受热较慢。需160160170170,1 12 2小时才能小时才能灭菌。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灭菌。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 3 3辐射消毒辐射消毒 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前者有紫外线,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极射线)。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 电离辐

74、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目前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故使用较少。目前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物死亡。 紫外线波长范围紫外线波长范围2100210032803280A A,杀灭微生物的波杀灭微生物的波长为长为2000200030003000A A,以以2500250026502650A A作用最强。因使用作用最强。因使用方便,对药品无损伤,故广泛用于空气及一般物品表方便,对药品无损伤,故广泛用于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面

75、消毒。 (二)化学消毒法(二)化学消毒法 根据对病原体蛋白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类。根据对病原体蛋白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 1凝固蛋白消毒剂包括酚类、酸类和醇类。凝固蛋白消毒剂包括酚类、酸类和醇类。 酚类酚类 主要有酚、来苏、六氯酚等。主要有酚、来苏、六氯酚等。 酸类酸类 对细菌繁殖体及芽胞均有杀灭作用。但对细菌繁殖体及芽胞均有杀灭作用。但易损伤物品,故一般不用于居室消毒。易损伤物品,故一般不用于居室消毒。 醇醇类乙醇(酒精)乙醇(酒精) 75%75%浓度可迅速度可迅速杀灭细菌繁菌繁殖型,殖型,对一般病毒作用一般病毒作用较慢,慢,对肝炎病毒作用不肯定,肝炎病毒作用不肯定,对真菌真菌孢子有一定子

76、有一定杀灭作用,作用,对芽胞无作用。芽胞无作用。 2 2溶解蛋白消毒溶解蛋白消毒剂 主要主要为碱性碱性药物,常用有物,常用有氢氧化氧化钠、石灰等。、石灰等。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 杀菌力菌力强强,30%30%溶液能于溶液能于1010分分钟杀灭芽胞,因腐芽胞,因腐蚀性性强强,故极少使用,故极少使用,仅用于消用于消灭炭疽菌炭疽菌芽胞。芽胞。 石灰石灰 遇水可产生高温并溶解蛋白质,杀灭病遇水可产生高温并溶解蛋白质,杀灭病原体。原体。 3 3氧化蛋白类消毒剂氧化蛋白类消毒剂 漂白粉漂白粉 应用最广。有效成份次氯酸可渗入细应用最广。有效成份次氯酸可渗入细胞内,氧化细胞酶的硫氢基因,破坏胞浆代谢。酸性胞内,氧

77、化细胞酶的硫氢基因,破坏胞浆代谢。酸性环境中杀菌力强而迅速,高浓度能杀死芽胞,粉剂中环境中杀菌力强而迅速,高浓度能杀死芽胞,粉剂中用于粪、痰、脓液等的消毒。用于粪、痰、脓液等的消毒。 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 又名优氯净,为应用较广又名优氯净,为应用较广的有机氯消毒剂,含氯的有机氯消毒剂,含氯606064.5%64.5%。具有高效、广谱、。具有高效、广谱、稳定、溶解度高、毒性低等优点。稳定、溶解度高、毒性低等优点。水溶液可用于水溶液可用于喷洒、洒、浸泡、擦沫,亦可用干粉直接消毒浸泡、擦沫,亦可用干粉直接消毒污染物,染物,处理理粪便便等排泄物,用法同漂白粉。等排泄物,用法同漂白粉。 过氧乙酸

78、过氧乙酸 可通过浸泡、喷洒、擦抹等可通过浸泡、喷洒、擦抹等方法进行消毒,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气雾(方法进行消毒,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气雾(5%5%浓度,浓度,2.52.5ml/m2ml/m2)和熏蒸和熏蒸(0.75(0.751.01.0g/m3)g/m3)消毒。消毒。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主要有季铵盐类,高浓度凝固蛋白,低浓度抑制主要有季铵盐类,高浓度凝固蛋白,低浓度抑制细菌代谢国内生产有新洁尔灭,消毒宁(度米苍)和细菌代谢国内生产有新洁尔灭,消毒宁(度米苍)和消毒净,以消毒宁杀菌力较强,常用浓度消毒净,以消毒宁杀菌力较强,常用浓度0.51.0,可用于皮肤,金属器械,餐具等消毒。可用于皮

79、肤,金属器械,餐具等消毒。 5 5烷基化消毒剂烷基化消毒剂 福尔马林福尔马林 为为3440%甲醛溶液,有较强大杀菌甲醛溶液,有较强大杀菌作用。作用。 戊二醛戊二醛 作用似甲醛。无腐蚀性,有广谱、速作用似甲醛。无腐蚀性,有广谱、速效、高热、低毒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杀细菌,芽胞和效、高热、低毒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杀细菌,芽胞和病毒消毒。不宜用作皮肤、粘膜消毒。病毒消毒。不宜用作皮肤、粘膜消毒。 环氧乙烷环氧乙烷 低温时为无色液体,沸点低温时为无色液体,沸点10.810.8,故常温下为气体灭菌剂。其作用为通过烷基化,破坏故常温下为气体灭菌剂。其作用为通过烷基化,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化谢。具有活性高,穿透力

80、强,不损微生物的蛋白质化谢。具有活性高,穿透力强,不损伤物品,不留残毒等优点,可用于纸张、书籍、布、伤物品,不留残毒等优点,可用于纸张、书籍、布、皮毛、塑料,人造纤维、金属品消毒。皮毛、塑料,人造纤维、金属品消毒。 6 6其他其他 碘碘 通过卤化作用,干扰蛋白质代通过卤化作用,干扰蛋白质代谢。谢。 洗必泰洗必泰 对细菌有菌有较强强的消毒作用。可用于的消毒作用。可用于手、皮肤、医手、皮肤、医疗器械、衣物等消毒。器械、衣物等消毒。二、杀二、杀 虫虫 杀虫是对各种卫生害虫进行有效防制的总称,杀虫是对各种卫生害虫进行有效防制的总称,很多传染病都是由媒介昆虫传播的,因此消灭那些携很多传染病都是由媒介昆虫

81、传播的,因此消灭那些携带病原体,传播传染病的昆虫或节肢动物,对于切断带病原体,传播传染病的昆虫或节肢动物,对于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达到防制传染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疾病的传播途径,达到防制传染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卫生害虫主要有苍蝇、蚊虫、蟑螂、蚤、虱、臭义。卫生害虫主要有苍蝇、蚊虫、蟑螂、蚤、虱、臭虫、蜱、螨等。杀虫的方法虽有多种,但是,要有效虫、蜱、螨等。杀虫的方法虽有多种,但是,要有效地防制害虫,必须应用标本兼治的方法,采取综合防地防制害虫,必须应用标本兼治的方法,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下面介绍主要的杀虫方法:制措施。下面介绍主要的杀虫方法:(一)物理杀虫法(一)物理杀虫法 如拍打、捕捉、洗涤、

82、清扫、堵塞、水淹、煮、如拍打、捕捉、洗涤、清扫、堵塞、水淹、煮、烫、烧等,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在民间广为应用,缺烫、烧等,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在民间广为应用,缺点是不适用于大面积杀虫。点是不适用于大面积杀虫。(二)化学杀虫法(二)化学杀虫法 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使用各种化学杀虫剂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使用各种化学杀虫剂毒杀或驱走害虫。化学防制法见效快、使用方便,特别适毒杀或驱走害虫。化学防制法见效快、使用方便,特别适合于大面积杀虫,传染病流行地区及自然灾害之后是主要合于大面积杀虫,传染病流行地区及自然灾害之后是主要的杀虫措施。的杀虫措施。 胃毒。把杀虫剂混入诱饵,害虫食入消化道而吸收

83、胃毒。把杀虫剂混入诱饵,害虫食入消化道而吸收中毒,如敌百虫、敌敌畏等就有这种作用。中毒,如敌百虫、敌敌畏等就有这种作用。 触杀。药物通过接触害虫表皮,进入体内,使之中触杀。药物通过接触害虫表皮,进入体内,使之中毒,具有此种作用的有西维因、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等。毒,具有此种作用的有西维因、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等。 熏杀。药剂的烟雾或蒸汽状态,经害虫的呼吸道或熏杀。药剂的烟雾或蒸汽状态,经害虫的呼吸道或表皮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敌敌畏就是具有较强熏杀作用表皮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敌敌畏就是具有较强熏杀作用的药物。的药物。 除以上几种方式外,有的药物还可通过先由动、植除以上几种方式外,有的药物还可通过先由

84、动、植物吸收,再经害虫叮咬动植物,吸入中毒。物吸收,再经害虫叮咬动植物,吸入中毒。(三)生物杀虫法(三)生物杀虫法 利用天敌捕食或病原微生物控制害虫,如利用养利用天敌捕食或病原微生物控制害虫,如利用养鱼捕食蚊的幼虫,利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杀灭幼鱼捕食蚊的幼虫,利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杀灭幼蚊等。蚊等。(四)环境防制法(四)环境防制法 这是防制害虫的基本措施,利用物理、化学、生这是防制害虫的基本措施,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杀虫,效果都比较短暂,只有通过改造环境、物的方法杀虫,效果都比较短暂,只有通过改造环境、消除害虫生长、繁殖依赖的条件,才能收到持久的效消除害虫生长、繁殖依赖的条件,才能收

85、到持久的效果。这此措施应结合果。这此措施应结合“两管五改两管五改”(管水、管烘、改(管水、管烘、改水井、改厕所、改厨房、改蓄圈、改环境)等爱国卫水井、改厕所、改厨房、改蓄圈、改环境)等爱国卫生运动进行。生运动进行。三、灭三、灭 鼠鼠 灭灭鼠鼠是是指指杀杀灭灭能能作作为为传传染染源源和和造造成成经经济济损损失失的的鼠鼠类类动动物物。灭灭鼠鼠方方法法很很多多,一一般般可可分分为为环环境境灭灭鼠鼠、物理灭鼠、化学灭鼠、生物灭鼠和生态灭鼠。物理灭鼠、化学灭鼠、生物灭鼠和生态灭鼠。 1. 1.环境灭鼠环境灭鼠 2. 2.物理灭鼠法物理灭鼠法 3. 3.化学灭鼠法化学灭鼠法 4.4.生物灭鼠法生物灭鼠法

86、5. 5.生态灭鼠法生态灭鼠法 小小 结结 传传染染病病是是由由病病原原体体引引起起的的,能能在在人人与与人人、人人与与动动物物、动动物物与与动动物物之之间间传传播播的的一一组组危危害害人人群群健健康康的的严严重疾病。重疾病。 传传染染病病在在人人群群中中的的发发生生,必必须须具具备备三三个个基基本本环环节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传染染源源向向周周围围排排出出病病原原体体所所能能波波及及的的范范围围称称为为疫疫源源地地。一一系系列列相相互互联联系系、相相继继发发生生的的疫疫源源地地构构成成传传染染病病的的流流行行过过程程。流流行行强强度度分分为为散散

87、发发、流流行行、大大流流行行、爆发等。爆发等。 传传染染病病防防制制分分为为预预防防性性措措施施和和防防疫疫性性措措施施。预预防防接接种种分分为为人人工工自自动动免免疫疫、人人工工被被动动免免疫疫和和自自动动被被动免疫,我国预防接种已实行计划免疫。动免疫,我国预防接种已实行计划免疫。 消消毒毒又又可可分分为为随随时时消消毒毒与与终终末末消消毒毒,常常见见传传染染病病具具体体消消毒毒方方法法有有物物理理方方法法,化化学学方方法法及及生生物物方方法法。杀杀虫虫方方法法有有物物理理、化化学学、生生物物及及环环境境防防制制方方法法。灭灭鼠鼠分分为为环环境境灭灭鼠鼠、物物理理灭灭鼠鼠、化化学学灭灭鼠鼠、生生物物灭灭鼠鼠和生态灭鼠。和生态灭鼠。思思 考考 题题 1.1.请叙述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请叙述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2.说说出出疫疫源源地地、疫疫点点、疫疫区区的的定定义义及及消消灭灭疫疫源源地地的条件。的条件。 3.3.简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简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4.4.简述传染病的三级预防措施。简述传染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5.5.何谓预防接种?我国计划免疫的内容是什么?何谓预防接种?我国计划免疫的内容是什么? 6.6.何何谓谓预预防防性性消消毒毒、疫疫源源地地消消毒毒、随随时时消消毒毒和和终终末消毒?末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