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同步课件系列一:第四章 第4节 氨和铵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9382973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同步课件系列一:第四章 第4节 氨和铵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同步课件系列一:第四章 第4节 氨和铵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同步课件系列一:第四章 第4节 氨和铵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同步课件系列一:第四章 第4节 氨和铵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同步课件系列一:第四章 第4节 氨和铵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同步课件系列一:第四章 第4节 氨和铵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同步课件系列一:第四章 第4节 氨和铵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学习习目目标标重重 难难 点点1.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而且溶解速率快。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叫做氨水。一、氨气、氨水的性质一、氨气、氨水的性质1.氨气、液氨、氨水、铵盐的区别【例2】 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A.NH4HCO3B.NH4ClC.(NH4)2CO3D.NH4NO3解析:加热氮肥生

2、成两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是NH3,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说明该盐是(NH4)2CO3或NH4HCO3;又取该样品溶于水,加入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若是(NH4)2CO3会生成BaCO3沉淀,若是NH4HCO3则不反应,故应选A。答案:A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A.气体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气体与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D.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解析:浓硫酸不易挥发,氨气与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时无明显现象。答案:C喷泉泉实验原理原理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制取氨并完成喷泉实验。用图1装

3、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圆底烧瓶中已装满干燥的氨,引发喷泉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3)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填“增大”或“减小”,下同)圆底烧瓶内的压强。图3是锥形瓶内的压强。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原理相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喷泉形成的基本原理,即圆底烧瓶内与烧杯(或锥形瓶)液面外产生压强差。(1)图1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图2

4、则需先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焐住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冒出后,移去热毛巾即可。(2)能在锥形瓶内反应产生气体,使压强大于圆底烧瓶内压强方可,故应选NH4HCO3和稀盐酸,其他选项不反应或反应不生成气体或产生气体很少,故不能形成喷泉。(3)图1、2是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引发喷泉;图3是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形成压强差,引发喷泉;人造喷泉及火山喷发均与图3原理相似。答案:(1)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部分NH3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水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焐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2)D(3)减小增大3(1)喷泉形成的原

5、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种方法:减小内压法:如图所示。圆底烧瓶内气体与水或其他液体接触气体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增大外压法:如图所示。锥形瓶内存在挥发性液体或其他液体液体受热挥发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增大锥形瓶内液体迅速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1)喷泉实验应注意的问题:盛气装置要预先进行气密性检查,只有气密性良好才能使用。圆底烧瓶在充入氨气前应是干燥的。圆底烧瓶内要充满氨气,氨气过少往往不能形成喷泉。玻璃导管插入滴加酚酞溶液的水中的部分不能太短,以防导管过早地与酚酞溶液脱离而导致喷泉停喷。(2)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3)喷泉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启普发生器制气后关闭导气管,气体将溶液压回球形漏斗,容器内液面下降,与反应物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排液集气和贮气瓶原理。利用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H2形成压力,将FeSO4溶液导入已排空气的NaOH溶液中制备Fe(O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