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9382574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闭症孩子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闭症孩子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闭症孩子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闭症孩子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闭症孩子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闭症孩子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闭症孩子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闭症孩子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前言: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对儿童成长有严重影响的发展性障碍,主要有语言障碍、交往障碍和刻板行为三大主要特征表现,如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干预, 会影响一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终生的痛苦。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主要采用教育和训练的方法。但由于现有教育资源主要是专业水平和手段不足, 再加上个体差异极大,训练效果参差不齐。本文中的孩子是一个语言发展良好、 自立能力较强但有严重的交往障碍和刻板行为的自闭症幼儿, 帮助孩子建立交往能力和克服刻板行为是教育干预他自闭行为的主要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亲近关系、进行感知觉训练、模仿、游戏、正强化、接纳等方法进行干预。一、问题的发现开学以

2、来,我班有一个孩子跟别的小朋友存在着明显的行为不同。小朋友围坐在两张大大的桌子旁,老师分积木给小朋友玩,本来坐在活动室里的郑新顺马上不声不响地出了活动室, 安心地一个人在大厅里踮着脚转悠每天一个人在大厅里重复这一动作,老师请他进活动室和小朋友一起玩,他还是低着头说:“我在这里等妈妈”,神情挺安详。老师说: “小朋友玩的玩具可以造房子、开汽车,可好玩了, 和小朋友一块儿去玩好不好?” 还是同样的一句答复。 一会儿,小朋友到大厅里玩,只见洋洋踮着脚动作轻巧地往活动室走, 过了一会儿,老师发现他一个人在桌子旁安静地搭积木,半个小时后,老师看见他还是在原来的位置上搭积木,很认真。一个星期来,我发现他对

3、周围的人缺乏兴趣,总是单独玩耍,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参加小朋友的合作性或集体性游戏; 愿意独处,也不和其他人沟通联系,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常常对周围的人熟视无睹;对积木等物体的关注反而比对小朋友的关注多, 老师与他交流时,他始终避开老师的眼睛,而且从不对人微笑。但是,他的动作发展良好,而且自我服务的能力也强, 会自己穿衣裤和鞋子而不搞错,语言发展和同龄孩子相同,而且比有的孩子发展得好。总之,我觉得洋洋是一个语言发展良好, 运动技巧也与年龄相匹配的孩子, 但沟通和社会化技巧相当低,主要表现为退缩和不能意识当前环境。 看来,这孩子是个有着行为、 交往障碍的幼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在交往上的

4、退缩?又是什么原因使孩子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呢?是孩子胆儿小、不熟悉环境?可他却表现得很安静;是不喜欢玩?可玩是孩子的天性,更何况他一个人玩积木挺象回事儿; 是不是孩子从小在家就是这样,或者曾受到过某种伤害而不愿和其他孩子玩?带着这些疑惑,我专门找洋洋的母亲了解孩子入园以前的情况。他的母亲告诉我,孩子从小就极端地安静,自己休息三个月上班后,孩子就由住在农村的外婆抚养。外婆家里,外公和舅舅都出外做生意,所以白天一直只有祖孙二人。孩子很听话,经常一个人玩,不出院门,挺安静,一个人能坐好长时间,如果有邻居孩子来玩,就会马上上楼,呆在楼上不下来,还说: “烦死了,烦死了”。母亲还说,孩子从小记忆力很好

5、。 我又询问为什么有小朋友跟他玩会觉得烦?洋洋母亲回忆说,原来也不是这样,有一次邻居家孩子来院里玩,曾经发生过打架,后来也不知怎么的,邻居小孩一来,他就一个人往屋子里跑,以后也就不和邻居小孩儿玩了。听了家长的介绍,我觉得他早期的环境剥夺虽然不十分严重,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按其母亲说法,因为他婴儿期开始就相对安静,祖孙二人虽长期相处, 外婆对他关注却很少,总是让他一个人玩着而自己在旁做另外的事情, 父母亲因为工作忙而孩子很安静也没有给他足够的身体上的关注,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对周围人和事物的关注。所以我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诊断,家长回来难过地告诉我,医院诊断孩子有自闭症状。我把他的自闭症

6、情况跟班上的另二位老师说了, 大家认为应该对孩子进行特殊教育。于是我们查阅各种资料,寻找教育的方法。最后决定对他的自闭行为主要是交往障碍和刻板行为进行教育干预,帮助纠正孤独行为,使孩子及早走出自闭,象同龄孩子那样快乐健康地成长。二、设想与设计1、他在交往上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呼之不理,极力回避他人目光, 根本无法建立与他人的联系,这对他适应学校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 也影响他的整个人生,对他进行交往训练是必须做的。2、每个孩子离开自己的亲人,离开熟悉的环境,都会感觉到不安全,所以老师首先要与他建立亲近关系, 使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保护和喜爱, 增加安全感, 和教师在一起, 从

7、而减少刻板行为发生的次数。三、方案的实施与效果1、建立亲近关系我们抓住一切时机对他进行强化训练, 孩子来时,我们主动打招呼,叫他的名字,拉着他的手,并有一位教师我专门对他进行特别的关注,孩子不肯加入群体,我就单独带着他,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和他聊聊天,抱抱他,起先孩子也不肯和我讲话,但慢慢的,孩子的戒备消除了,二天后他和我有了语言上的交流, 而且语言的表现表达完整、清晰,不过总是低着头和我说话,如果有别的教师进入,不管我怎么和他说,他再也不开口了。即使这样,我觉得孩子还是注意到了我,跟我有了一定的亲近感,这使我感到非常高兴。2、培养共同注意力1目光交流他对社交接触表现厌恶,基本上没有社交行为,我们

8、希望他能建立一些基本技巧,所以我们首先要让他学会目光接触, 因为它是非语言性的交往技能。我们知道,眼睛是接受信息的窗口,也影响个体接受信息的质量,因此在日常幼儿园生活中, 我们尽量增加与他单独相处的时机。 如我让他在答复下列问题时望着我, 开始他不愿意望着我,我就用手轻轻地托起他的下巴, 引导他和自己有基本的目光接触, 然后,再问同样的问题,请他答复,这样逐渐延长注视的时间,反复强化,并用亲热的动作和好吃的事物奖励他。虽然,他有点讨厌这个过程,但在半个月以后,他在老师的要求下可以和老师有短暂的目光接触。 起先, 是短短的三秒钟, 渐渐地发展到能注视十秒钟, 三十秒钟,二个月后建立了有规律的目光

9、接触。情景三:有一天早上,他由妈妈抱着来到学校,同班的老师伸手热情地去抱他,可他转身用双手抱住了妈妈的脖子, 同时轻轻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要妈妈抱”,见此马上站起来,说:“洋洋,来,老师抱抱。 ”他顺从地放开了搂着妈妈脖子的手转而抱住了我的脖子,脸贴在我的肩膀上,仿佛找到了依靠。同时轻轻地托起他的下巴,主动注视着他的眼睛,再用同样的问题问他,他很快地瞟了我一眼。我又象往常一样轻轻地叫着他的名字,他也轻轻地回应着“老师”,一次次的,可眼睛始终没有看我,“看着老师,告诉老师你喜不喜欢老师?”我又托起他的下巴,她用眼睛看着我说“喜欢。”很快地又垂下了眼睛。这是他开学到现在第一次看着我说的第一句

10、话。虽然时间很短,只有短短的三秒钟,但已经有了目光的交流。我们几个星期来的努力总算有了结果, 这使我们对他的教育有了足够的信心。2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吸引注意力我们想,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会特别地关注,只要我们拿他喜欢的物品去逗他,孩子就会在注意物品的同时而注意到你, 所以每当和孩子单独在一起的时候, 我们就利用孩子与教师逐渐建立的亲近关系,有时把他喜欢玩的玩具拿在自己手上,或用色彩漂亮、故事生动的图书吸引他,使他在想拿到玩具或图书的过程中,与大人、玩具组成一个互动的三角形。慢慢地,孩子的共同注意力培养起来了,又向人际交往迈出了一步。3、进行模仿训练我们知道,模仿是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基础,不会模仿,

11、则会影响孩子更好的学习和其他能力的发展, 在开学初期,我们发现洋洋对物的兴趣优于对人的兴趣,所以我们想让孩子从模仿使用物体开始, 逐渐学会关注。情景四:一天下午,他一个人在室内转悠,我跟他说:“老师让你玩积木好吗?”他看了看我,拒绝说:“我不要玩。”“那好,你不玩,老师自己玩。”我边说边拿出积木,自己搭起来。回头望望,他一个人正用手在挖泡沫板, 我把他抱过来放在我的腿上, 同时继续我的积木游戏。 “这块红色积木放在下面做房子,长长黄色的这块做屋顶, 这一块搭在这里做小桥吧, 哇, 还有小汽车在上面开呢, 嘟嘟。 ”我偷偷地看他, 发现他也在用眼睛偷偷地看我搭的作品呢。 我又问他:“想不想玩?”

12、“不要玩。”“那好,老师到外面去看看小朋友们在玩什么。”过了一会,我发现他正坐在小椅子上搭积木呢,搭的作品和我一样,而且嘴巴里还发出“嘟嘟”的声音。4、利用一对一游戏改善交往。根据我平时的观察,他从不进入小朋友的游戏圈,拉他一起玩,不仅不参加游戏,还会逃跑出来。于是我先对他进行一对一的游戏,我和他一起玩追皮球, 因为有理论证明孤独症孩子的交往是从追逐开始的,但是他在我拉着的时候能一起追,放开他的手,他就原地不动了。我又和他玩搭积木、玩大型玩具,孩子始终不肯主动行动,而且还会退缩,并且眼睛再也不瞟向或注视自己曾经玩的玩具。四、反思: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 我们发现干预有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孩

13、子与我们特别是我,建立了亲近的关系,有了目光的交流,也从教师的眼神中读到了老师喜欢他, 并有了简单的师幼问答, 他在与人的交往上有了可喜的第一步。但是他还是把自己紧紧地封闭着,他的思想和行为仍表现出专注于自己的世界,而把外面的一切排除在外。 当老师带着小朋友开心地到室外玩时,他能被你牵引着来到外面,但从不加入群体活动,只是坐在或站在他看得到你的地方; 老师和小朋友在活动室里玩, 他就一个人在大厅里转悠, 偶尔来到活动室门口张望, 然后很快地又离开了。原来想,只要和孩子亲近了,他喜欢我了,也喜欢和我单独玩了,只要我有意识地带他进入小朋友这个群体, 他会因为依恋我而跟随进入群体,结果事情并不如我们

14、想象的那么简单, 看来我们只通过亲近关系让孩子进入群体的想法和做法是太简单了,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们又明显地发现他拒绝变化,午睡时不肯脱衣、脱鞋,如何进行教育干预,使他的问题有显著的改变呢?于是我们几位教师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和讨论,对孩子不肯接触玩具和小朋友,不参加集体游戏及拒绝变化等情况作了全面的分析,并进行了设想。我们想,孩子喜欢色彩鲜明的物体,而且孤独症的学习特点视觉性学习往往优于听觉性学习, 可以通过视觉学习系统来帮助他熟悉环境和事物,促进与环境的协调配合。另外,了解到孤独症儿童还有一个症状, 拒绝日常生活中秩序和环境的变化, 如把东西放在原位,按照固定的行为模式行动,一旦秩序或环境发生变化,他们就会抵抗或勃然大怒,以极其强烈的情感反映这些变化。我们想顺应他的思维方式,接纳他的行为,逐渐改变。五、进一步的设想与设计1、进一步建立信任感,对孩子多宽容和理解,以孩子为中心,继续跟着他的感觉走,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的环境,逐渐改变孩子的异常行为,耐心地有意识地引导他对新环境的喜欢和同伴的交往。2、与家长进一步交流、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