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历年考题123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9370590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历年考题123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历年考题123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历年考题123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历年考题123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历年考题123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历年考题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历年考题123(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丑奴儿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北宋已沦亡十多年,出生地早已被金兵占领。他曾组织起义队伍,投入抗金斗争。他将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在南宋统治者身上,但仕途不顺,几经沉浮。1207年9月病卒。 当时南宋朝廷一直存在和战之争。辛弃疾是主战派,他智勇兼备,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恢复,矢志不渝。但南宋小朝廷长期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击,对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不敢放手使用,使他一生不得重用,最终抱憾而终。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

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辛弃疾辛弃疾 (1140-1207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为济南)人。为豪放派豪放派词人代表,词人代表,人称人称“词中之龙词中之龙”。其词其词题材广题材广阔阔,又,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入词。风格格沉雄豪迈沉雄豪迈又不乏又不乏细腻柔媚细腻柔媚之处。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位。后人遂以

3、“苏辛苏辛”并称。苏并称。苏词词“豪豪旷旷”,辛词,辛词“豪豪壮壮”。与与李清照李清照并称并称“济南二安济南二安”。其。其独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稼轩体”。著有著有稼轩长短句稼轩长短句。王国维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话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这首词。【诗歌背

4、景诗歌背景】丑奴儿丑奴儿 书书博山博山道中壁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层楼。爱上层楼,为赋。爱上层楼,为赋新词新词强说愁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层楼:高楼。 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辛弃疾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人年少

5、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 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 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时没有愁,所谓的愁是春花秋月少年时没有愁,所谓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作者登上高楼,效仿前无病呻吟的闲愁。作者登上高楼,效仿前辈的文人雅士

6、抒发所谓的忧苦之情,只是辈的文人雅士抒发所谓的忧苦之情,只是故作深沉。故作深沉。“ ” 写出年轻人好装斯文的好胜和纯真。写出年轻人好装斯文的好胜和纯真。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文中的一处叠句,思考其作用?文中的一处叠句,思考其作用? A A同首句构成因果关系,同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B B同结句构成因果关系。同结句构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不识愁滋味

7、”的情况下,也要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勉强说些“愁闷愁闷”之类的话。之类的话。叠句把两个不同层叠句把两个不同层次联系起来,起到次联系起来,起到“中间枢纽中间枢纽”作用。作用。 AB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们常说的“愁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还缺乏真切的体验。【小结上片小结上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8、,却道天凉好个秋。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人成年以后的愁又是一种怎样词人成年以后的愁又是一种怎样的愁呢?请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的愁呢?请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说一说。说一说。 成年以后愁太多了,作者归南宋三十成年以后愁太多了,作者归南宋三十年来,深受投降派的排斥,空有满腔抗金年来,深受投降派的排斥,空有满腔抗金救国热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过着救国热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过着闲居的生活,白白地虚度年华,这是一种闲居的生活,白白地虚度年华,这是一种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哀愁。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哀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的的“尽尽”有什么表达效果有什么表达效果? 尽:尽

9、:概括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 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 B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AA句句紧承紧承“尽尽”,愁到极点,无话可说。,愁到极点,无话可说。B紧连下文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意。在投降紧连下文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意。在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形下,不便直言,转言天气。派把持朝政的情形下,不便直言,转言天气。表现了表现了有苦无处诉的痛苦、矛盾。有苦无处诉的痛苦、矛盾。词的上片是词的上片是追忆追忆,下片转入,下片转入记实记实。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表现自

10、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小结下片小结下片】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11、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 上片中上片中“为赋新词强说为赋新词强说愁愁”的的“愁愁”和和下片中下片中“而今识尽而今识尽愁愁滋味滋味”的的“愁愁”,其内,其内涵是否一样?涵是否一样?问题探究一问题探究一 不一样。前者为不一样。前者为“闲愁闲愁”-涉世未深涉世未深“少年少年”的无根之愁、做作之愁。后者是关的无根之愁、做作之愁。后者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哀愁”-受受到压抑、无以言说、无法解脱之愁。到压抑、无以言说、无法解脱之愁。问题探究二问题探究二 为什么词人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是什么原?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A

12、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所以有愁不敢说。B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无限失望。 结句结句“欲说还休,却道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天凉好个秋秋!”采用采用欲吐还咽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么样的表达效果

13、?问题探究三问题探究三 这里作者笔锋一转,把原来想说的话咽回去,这里作者笔锋一转,把原来想说的话咽回去,这里作者笔锋一转,把原来想说的话咽回去,这里作者笔锋一转,把原来想说的话咽回去,改口说,天气凉快了,多好的一个秋天。短短两改口说,天气凉快了,多好的一个秋天。短短两改口说,天气凉快了,多好的一个秋天。短短两改口说,天气凉快了,多好的一个秋天。短短两句词,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句词,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句词,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句词,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两副面孔两副面孔两副面孔两副面孔:一副是:一副是:一副是:一副是心心心心事重重,愁思百结事重重,愁思百结事重重,愁思百结事重重,愁思百结;另一副是;另一

14、副是;另一副是;另一副是吞下苦泪,强作笑吞下苦泪,强作笑吞下苦泪,强作笑吞下苦泪,强作笑颜颜颜颜。“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反映了辛弃疾归宋后的反映了辛弃疾归宋后的反映了辛弃疾归宋后的反映了辛弃疾归宋后的真实生真实生真实生真实生活处境活处境活处境活处境,而,而,而,而“却道却道却道却道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是是是是看似洒脱,看似洒脱,看似洒脱,看似洒脱,却欲言不能却欲言不能却欲言不能却欲言不能,充分展现了他那,充分展现了他那,充分展现了他那,充分展现了他那深沉、复杂、矛盾、深沉、复杂、矛盾、深沉、复杂、矛盾、深沉、复杂、矛盾、哀怨哀怨哀怨哀怨的内心世界,更的内心世

15、界,更的内心世界,更的内心世界,更耐人寻味耐人寻味耐人寻味耐人寻味。问题探究四问题探究四“少年少年”和和“而今(老年)而今(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少年”为宾,为宾,“而今(老年)而今(老年)”是主,是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以昔衬今,对比巧妙,才是词人要传达的。以昔衬今,对比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词人内心愁苦之深重。突出强调了今日词人内心愁苦之深重

16、。 小结少年 无愁 “强” 好胜纯真而今 有愁 “尽” 有苦无诉的矛盾 压抑无奈 对比.反复受压遭排、受压遭排、报国无门、报国无门、对朝廷不满对朝廷不满dj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_A.上片回忆作者少年时代不知愁苦。B.下片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矛盾。C.此词上下片里“愁”的含义是相同的。D.全词构思新巧,语浅意深,耐人寻味。dj2. 对这首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爱上层楼”,指年少志高,目光远大。B . “强说愁”说明年轻人已经有了斯文习气。C . “识尽”概括了词人半生艰辛。D . “欲说还休”暗含对朝廷讽刺不满。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辛弃疾少年不识

17、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強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7.“层楼”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 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 C.“欲说还休”表现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超脱心情。 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高楼(2分) C(2分)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词中“愁”有不同含义,上片含有 之意,下片含有 之意。(2分

18、)8、下列诗句中与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相类似的一句是 (2分)A、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D、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7、闲愁(无病呻吟),壮志难酬之愁(深层哀愁) 8、B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7、“层楼”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强说愁”写出了年轻人的至高远大、好胜纯真。B、“欲说还休”写出了词人的矛盾心理,孤独压抑。C、词的末句形似轻松洒脱

19、,实则无法排遣沉重压抑。D、通篇言愁,表达了遭到排挤、报国无门的哀愁。高楼 A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7“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中“强”读作 ,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B. 反复、对比和对偶是本词采用的修辞方法,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C. 上阕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果,后一句“爱上层楼”是因。D. 上阕的“愁”是少不更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的“愁”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7.qin 勉强地(或“硬要”) 8.B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7“识尽”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词写出了作者内心无处倾诉的苦闷。B“少年”在词中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C“为赋新词”的意思是写出新赋新词。D“强说愁”指的是没有愁而硬要说愁。7(2分)尝够(深深懂得)8(2分)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