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第24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9364196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第24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第24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第24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第24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第24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第24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第24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4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必修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 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服装(1)鸦片战争前后: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2)民国时期:出现中西合璧的服饰和。2.习俗(1)“断发”运动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革除陋习。中山装旗袍(2)不缠足清政府下令禁止,但屡禁不止。维新派倡导以不缠足为内容的。3.传媒(1)报刊1872年,创立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缠足女权运动

2、申报(2)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第一部自制影片:1905年,。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的。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4.礼仪(1)日常礼仪: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2)近代婚姻: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3)丧葬礼仪: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5.影响(1)反映了社会物质文明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标志。(2)发展不平衡,广大内地农村变化相对较小。新文化运动民主意识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交通的变化(1)铁路1881年,中国自

3、建的第一条铁路铁路通车。1909年,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2)水运:1872年,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3)航空:1918年,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詹天佑唐胥轮船招商局2.通讯的发展(1)邮政清朝后期:1896年,清政府设,后设邮传部。民国时期: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后撤销外国在华的“客邮”。(2)电报电信清朝后期:1877年,在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民国时期: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改观。大清邮政局台湾3.意义(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2)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

4、输更为便捷。思想观念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民主思潮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1.影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影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

5、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基础。(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历届政府的重视、提倡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6、等法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5)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7、。n史由证来分分析析下下面面的的史史料料,就就史史料料中中“近近代代民民俗俗变变迁迁在在主主流流趋趋势势上上呈呈现现三三个个重重要要特点特点”进行论证说明。进行论证说明。史史料料任何一个特定的民族习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改变。从总的趋势上看,近代中西民俗上的共存、共生、借鉴、趋同和融合,构成民俗变迁的主流。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中国近代民俗变迁及其赋予社会转型的符号意义论证:论证:_答案n命题材料源1.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文化大革命”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

8、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发发现现问问题题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众的服饰由单一到多元化,这折射出时代的变革。命命题题角角度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众服饰的变化及原因;改革开放与服饰的多元化。2.新思潮冲击下的传统婚姻现状新思潮冲击下的传统婚姻现状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

9、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1920年)发发现现问问题题20世纪的传统婚姻习俗面临严重冲击,其根源是经济的发展变化。命命题题角角度度20世纪初的婚姻习俗现状及成因;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与外来思想对传统婚姻习俗的影响。考点二近代交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1.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1)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成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事业,促进中国社会

10、的发展。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3)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2.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内因: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

11、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外因:西方报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2)影响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n获取材料信息根据下面材料概括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特点。根据下面材料概括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特点。材材料料在近代中国

12、,先后建立了各项文化事业如学校、报刊、出版机构、图书馆、文化团体等。这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表现,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谋求民族文化独立发展的结果。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在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文化事业大体藉传教士发端并受其支配;从总体上看,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中国自身独立的各项文化事业才真正建立;到民国初年,文化事业稍具规模,并有了初步发展。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主要信息:_答案起步晚,发展快,阶段明显;受西方影响大;肩负反帝反封建、谋求民族文化独立发展的使命。n命题材料源1.铁路与中国早期的现代化铁路与中国早期的现代化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

13、,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运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发发现现问问题题近代中国铁路控制于帝国主义之手,中国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命命题题角角度度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和作用;近代中国铁路建设与早期现代化的关系。2.晚清中国通讯近代化的发展困境晚清中国通讯近代化的发展

14、困境晚清设立电报则纯从外国移植,一切器材设备全靠引进。这在创设初期是必不可免的,但不能长期依赖外国。郑观应多次向李鸿章等提出:“既各省电线万不能少,必须陆续筹办,以便交通,所用水陆电线机器、电气磁碗、纸料日多。应即考选少年普通中西文之学生,分别出洋学习制造机器、水陆电线、电气等法。一俟毕业,仍分赴外国制造厂学习一二年,然后返国,自行设厂制造,不独可塞漏卮,而所用材料价廉,成本自然轻减,犹望精益求精,或有独出心裁之新器胜于外国者也。”这项重要意见格于时势,未克实现,以致始终没有生产电线及电瓶等大量需用的器材。摘编自徐元基论晚清通讯业的近代化发发现现问问题题晚清中国通讯近代化的发展困境是近代中国近

15、代化艰难曲折的一个缩影。命命题题角角度度晚清中国通讯近代化发展困境及成因;郑观应通讯近代化的思想评价。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292014全国,301.命题点:近代中国社会中西习俗融合命题点:近代中国社会中西习俗融合(2017课标全国,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n已考视角123答案解析2.命题点:近代中国

16、的电影发展命题点:近代中国的电影发展(2014课标全国,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案解析1233.命题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命题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2014天津文综,13,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材料料二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

17、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123材料三材料三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饰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123(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123答案答案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

18、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答案解解析析结合材料“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可知“洋气”之含义。联系近代列强的侵略,西方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回答原因。解析解解析析结合材料,联系这两个时期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回答。一个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一个为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的新中国,中国人对外态度也就不同了。(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123答答案案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学习并融入世界。答案解析解析解析联系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外关系等方面分析回答。

19、(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123答案答案因素: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答案解析1.命题点:近代社会时装的出现命题点:近代社会时装的出现(2017贵阳一模,28)“时装”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概念,其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和随意性。“时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可以不受某种人为的限制,随意选择。“时装”概念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了A.近代社会的变迁B.思想观念的变化C.西方文化的影响D.制衣技术的进步n待考视角答案解析1234562.命题点:近代计时工具的变迁命题点:近代计时工具的变迁(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二,29)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

20、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答案解析1234563.命题点:近代社会生活文化娱乐方式的发展命题点:近代社会生活文化娱乐方式的发展(2017山西三模,28)1896年6月30日,上海申报上的徐同告白登出告示:本园于廿日起,每夜开放至十二点钟止,内设西洋影戏。同时穿插唱戏、“杂耍”和“戏法”。这反映了A.徐同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院B.西方电影成为主要

21、的娱乐方式C.西洋电影与传统戏曲互为促进D.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答案解析1234564.命题点:近代婚姻习俗的变化命题点:近代婚姻习俗的变化(2017山西二模,30)1935年4月3日,“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57对新人结成佳偶。没过多久,汉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这反映出A.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B.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C.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D.政府积极推动移风易俗答案解析1234565.命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命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2017太原高三期末,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

22、,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A.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B.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的C.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D.外来词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答案解析1234566.命题点:近代铁路交通的出现命题点:近代铁路交通的出现(2017石家庄一模,28)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一条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廷不准。为此,李鸿章想出一个办法,在奏折里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动力的“快车马路”。几经周折,清政府才勉强同意。这一过程体现了A.统治集团的愚昧无知B.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C.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D.

23、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答案解析123456课时作业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8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13)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B.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D.反映了国人文明程度的不一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2.(2017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三,28)1919年,中国一些知识妇女仿照男人剪了短发,她们的短发样式被称为“拿破仑”头、“华

24、盛顿”头。这反映了A.知识妇女最先思想解放B.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C.知识妇女接受了新思潮D.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3.(2017赣州二模,28)上海洋场竹枝词称:“欲将生意扩充谋,任职人员选女流,自古招牌宜用活,尽将蜂蝶共追求。”这说明当时A.男女平等深入人心B.崇洋媚外渐成风尚C.新旧观念出现冲突D.儒家伦理遭到否定答案12345678910111213解析144.(2017合肥二模,29)清人杨勋的别琴竹枝词写道:茶馆开张帝叔铺(teashop),特零克帝(drinktea)有鸿儒。试看多少痴男女,并坐谈心廉耻无。据此可知A.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全

25、盘西化B.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的加强C.国人大多坚持男尊女卑观念D.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艰难性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5.(2018甘肃一模,30)民国建立后,以国家法制的形式通令改革服装,民众的穿着打扮不再受国家禁令的约束,中国社会从此进入自由穿着的时代。从中可以看出A.衣冠之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B.服饰洋化成为各阶层追逐的新时尚C.服饰成为展现个性自由的窗口D.中山装是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答案12345678910111213解析146.(2017长沙高三期末,19)从晚清到民国,历届中央政府均试图厉行禁止鸦片,都未能完全肃清鸦片烟毒。而1952年新中国开展的全国禁毒运

26、动则取得了成功。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经济取得恢复和发展B.国际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C.新中国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鸦片成为中央主要收入源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7.(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量检测,10)清人在清稗类钞中记载:广州已有盛筵之时“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价甚昂。”材料表明在当时的中国A.部分人已注意饮食卫生方面的问题B.各种特色菜肴深受食客欢迎C.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分餐之习D.清人的饮食习惯被西洋饮食风尚取代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8.(2017中山高考模拟,30)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均重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其中,集中

27、组织修建叙(宜宾)昆、滇缅、湘黔、黔桂等铁路;兴建川湘、湘黔、川黔、汉渝、兰(兰州)新、川滇等公路的中国政府是A.晚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重庆国民政府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9.(2017滨州二模,28)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0.(2018海口一模,1

28、2)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近代中国交通呈现出半殖民地色彩D.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答案12345678910111213解解析析黄包车仍然是人力车,材料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故A项正确。解析1411.(2018衡阳十校高考调研冲刺预测,28)“自有申报以来,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阅之者尚多,销路至今未减。”这可说明A.申报在国内最畅销B

29、.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提高C.报纸主要面对下层民众D.申报内容通俗易懂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2017德阳三模,28)1887年,盛宣怀的电报总局与英国大东、丹麦大北公司签订“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入共二百数十万元”。这表明中国近代电报业A.实现与洋商的平起平坐B.在国际竞争中颇具优势C.挽回了国家的部分利权D.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答案12345678910111213解解析析据材料“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入共二百数十万元”可知,中国近代电报业挽回了国家的部分利权,故C项正确。解析1412345678910111213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

30、题13.(2017烟台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8)“断发易服”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材料料一一1906年,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发易服”的征文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些观点:“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1412345678910111213材材料料二二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

31、。”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4材材料料三三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摘编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提倡

32、“剪发易服”的理由。12345678910111213答答案案理由:剪辫易服有利于个人健康;提振士气,改善精神面貌;配合新政的开展,促进社会进步。答案14答答案案特点: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传统、现代服饰并存或中西兼有);存在地区和人群二元化;既有继承,也有改革(或创新)(回答改良长袍马褂、研求中山装之类)。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散,西方文化(或生活习俗)的传入;政治活动家的提倡(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西装、改良装方便人们生活;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变化(或弃旧从新的观念);服饰价格的左右。12345678910111213答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民国初年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其

33、社会背景。14答答案案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来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12345678910111213答案(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作者观点的认识。1414.(2017惠州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1234567891011121314时间情况18901920年19501970年1978年至今代表刊物、创办人时务报(维新派机关报)、新青年(陈独秀);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人民日报红旗(党报党刊)、文汇报(综合性日报)人民日报(党报党刊)、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12345678910111213主要内容政治色彩浓厚,同时文学期刊、科普类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内容更加丰富,但依旧政治宣传方面涉及较多,娱乐题材缺乏宣传重点转移到对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来,娱乐性题材日渐丰富摘编自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解析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