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件及习题答案辛波财政学第07章税收基本原理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9362655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课件及习题答案辛波财政学第07章税收基本原理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财政学课件及习题答案辛波财政学第07章税收基本原理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财政学课件及习题答案辛波财政学第07章税收基本原理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财政学课件及习题答案辛波财政学第07章税收基本原理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财政学课件及习题答案辛波财政学第07章税收基本原理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课件及习题答案辛波财政学第07章税收基本原理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课件及习题答案辛波财政学第07章税收基本原理新(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类系列教材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类系列教材 财财 政政 学学主编主编 辛波辛波 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七章第七章 税收基本原理税收基本原理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及性质税收的含义及性质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第五节第五节 最优税制理论最优税制理论2024/7/292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理解税收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理解税收的含义、性质、分类及税制的构成要素,熟悉含义、性质、分类及税制的构成要素

2、,熟悉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认识税收效应与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认识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掌握最优税制理论。税收原则,掌握最优税制理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2024/7/293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及性质税收的含义及性质v一、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概念马克思把税收定义为:马克思把税收定义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其他任何东西。” “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 根据马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我国学者一般认为,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克思主义学说,我国学者一般

3、认为,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也就联系的,是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政府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同时,税收也是一个分是政府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同时,税收也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分配关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分配关系,使得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系,使得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具体来说,税收概念主要包括以

4、下几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税收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2024/7/294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及性质税收的含义及性质v一、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概念u(一)税收的主体(一)税收的主体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其政治权力进行的特定的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其政治权力进行的特定的政府分配行为。在征税过程中,征收者是国家和政府,政府分配行为。在征税过程中,征收者是国家和政府,缴纳者是经济组织、单位和个人。政府征税是为了履缴纳者是经济组织、单位和个人。政府征税是为了履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经济组织、单位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经济组织、单

5、位和个人享用了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并得到满足,和个人享用了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并得到满足,因此,有义务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在征纳双方的关因此,有义务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在征纳双方的关系中,政府处于主动地位,纳税人则处于相对被动的系中,政府处于主动地位,纳税人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地位。2024/7/295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及性质税收的含义及性质v一、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概念u(二)征税的依据(二)征税的依据政府既是政权组织,又是社会管理者,它可以凭借政政府既是政权组织,又是社会管理者,它可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立法程序来规范征纳双方应履行的权利

6、与治权力通过立法程序来规范征纳双方应履行的权利与义务,并以此取得税收收入。通常,政府同时还具有义务,并以此取得税收收入。通常,政府同时还具有另外一种身份,即代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来取得相应另外一种身份,即代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来取得相应的收益。但严格来说,政府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所取的收益。但严格来说,政府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所取得的收益与凭借政治权力所取得的税收收入,其性质得的收益与凭借政治权力所取得的税收收入,其性质是不同的。是不同的。2024/7/296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及性质税收的含义及性质v一、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概念u(三)税收的目的(三)税收

7、的目的一般来说,税收是为了满足政府履行其经济和社会管一般来说,税收是为了满足政府履行其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而征收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表理职能的需要而征收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表现为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而向需求者现为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而向需求者(即社会公众及组织)开出的(即社会公众及组织)开出的“价格价格”。在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的条件下,政府为弥补市场缺陷,必须提供一些公共的条件下,政府为弥补市场缺陷,必须提供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税收则是政府提供这些公共产品和服产品和服务,而税收则是政府提供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收入保证。务的收入保证。2024/7/297中

8、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及性质税收的含义及性质v一、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概念u(四)税收体现了一定的分配关系(四)税收体现了一定的分配关系由于税收将原本属于纳税人的一部分国民收入由于税收将原本属于纳税人的一部分国民收入转归政府所有和支配,因而它体现了国民收入转归政府所有和支配,因而它体现了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关系。同时,政府为了更好地实的一种再分配关系。同时,政府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也会有意识地利用税收来调整国现社会公平,也会有意识地利用税收来调整国民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状况。民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状况。2024/7/298中国金融出版

9、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及性质税收的含义及性质v二、税收的性质二、税收的性质u(一)强制性(一)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征税凭借政治权力,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征税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从根本上说,税收的强制性是由税不得违抗。从根本上说,税收的强制性是由税收的依据即国家政治权力所决定的。收的依据即国家政治权力所决定的。2024/7/299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及性质税收的含义及性质v二、税收的性质二、税收的性质u(一)强制性(一)强制性税收

10、的强制性包括两个方面:税收的强制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一是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二是税收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二是税收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 2024/7/2910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及性质税收的含义及性质v二、税收的性质二、税收的性质u(二二)无偿性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政府征税以后,税收即为政府所有,税收的无偿性是指政府征税以后,税收即为政府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无偿性是针对具体的纳税人而言的,就是说政府收的无偿性是针对具体的纳税人而言

11、的,就是说政府征税不是与纳税人之间进行等量财产的交换,而是纳征税不是与纳税人之间进行等量财产的交换,而是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向政府的无偿让渡,政府不需要对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向政府的无偿让渡,政府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返还已纳税收,也不需要直接对纳税人提供税人直接返还已纳税收,也不需要直接对纳税人提供相应的服务或给予相应的权利,它只是所有权的单向相应的服务或给予相应的权利,它只是所有权的单向转移。转移。2024/7/2911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及性质税收的含义及性质v二、税收的性质二、税收的性质u(三三)固定性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政府征税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预先

12、税收的固定性是指政府征税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征收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规定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征收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纳。这些事先规定的事项对征纳双方都预定的标准征纳。这些事先规定的事项对征纳双方都有约束力。一般来说,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有约束力。一般来说,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收入,发生了应该纳税的行为,拥有应税的财产,就收入,发生了应该纳税的行为,拥有应税的财产,就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不得违反。同样,征收机关也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不得违反。同样,征收机关也只能按预定标准征税,不得随意变更标准。只能按预定标准征税,不得随意变更标准。2024/7/29

13、12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一、税制要素一、税制要素税制要素指的是构成税收制度的基本因素,它税制要素指的是构成税收制度的基本因素,它一般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税基、一般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税基、税率等。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是三税率等。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是三个基本要素。个基本要素。2024/7/2913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一、税制要素一、税制要素u(一)纳税人(一)纳税人纳税人亦称为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

14、务的单位和纳税人亦称为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个人。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交纳义务的单位。税务机关按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手续费,国库交纳义务的单位。税务机关按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手续费,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税法规定代扣税款,并按规定期限缴库,否则依税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税法规定代扣税款,并按规定期限缴库,否则依税法规定受法律制裁。扣缴义务人的确定是基于收入分散、纳税人分散法规定受法律制裁。扣缴义务人的确定是基于收入分散、纳税人分散的情况。确定扣款义务人,就是采用源泉控制的方法,保证

15、国家的财的情况。确定扣款义务人,就是采用源泉控制的方法,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防止偷漏税,简化纳税手续。例如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政收入,防止偷漏税,简化纳税手续。例如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以支付纳税人所得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以支付纳税人所得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应与负税人相区别。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应与负税人相区别。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在税收负担不能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在税收负在税收负担不能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在税收负担可以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是分离的。担可以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是

16、分离的。2024/7/2914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一、税制要素一、税制要素u(二)课税对象(二)课税对象课税对象亦称税收客体,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课税对象亦称税收客体,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是征税的根据。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用于确定对纳税人哪些所有物课税对象用于确定对纳税人哪些所有物或行为征税的问题,它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或行为征税的问题,它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由于课税对象是比较笼统的,为了满足税制的需要,还必由于课税对象是比较笼统的,为了满足税制的需要,还必须把课税对象具体化,将课税标的物划分成具体项目。这须

17、把课税对象具体化,将课税标的物划分成具体项目。这种在税制中对课税对象规定的具体项目称为税目。税目规种在税制中对课税对象规定的具体项目称为税目。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税目的划定了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税目的划分根据国家调节经济和税收管理的不同需要,可繁可简。分根据国家调节经济和税收管理的不同需要,可繁可简。2024/7/2915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课税对象与税源有一定联系。税源是指税收的经课税对象与税源有一定联系。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

18、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由于课税对象既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能带来收由于课税对象既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能带来收入的其他客体,或是仅供消费的财产,因此,课入的其他客体,或是仅供消费的财产,因此,课税对象与税源未必相同。税对象与税源未必相同。v有些税种的课税对象与税源相同,如所得税的课有些税种的课税对象与税源相同,如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与税源都是纳税人的所得;有些税种的课税对象与税源都是纳税人的所得;有些税种的课税对象与税源不同,如财产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税对象与税源不同,如财产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财产,但税源往往是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或其人的财产,但税源往往是纳

19、税人的财产收入或其他收入。课税对象与税源的关系提示我们,选择他收入。课税对象与税源的关系提示我们,选择和确定课税对象时,必须考虑税源的存在性及对和确定课税对象时,必须考虑税源的存在性及对税源的影响。税源的影响。2024/7/2916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一、税制要素一、税制要素u(三)税率(三)税率税率是税额相对于税基的比率,税基与税率的税率是税额相对于税基的比率,税基与税率的乘积就是税额。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和中心乘积就是税额。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和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既是决定国家税收收入多少环节,税率的高低既是决定国家税

20、收收入多少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纳税人税收负担轻重的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纳税人税收负担轻重的重要因素,因此,它反映了征税的深度,体现重要因素,因此,它反映了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从税法角度,税率可划分为国家的税收政策。从税法角度,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种类型。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种类型。2024/7/2917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v比例税率是按税基规定但不随税基数额大小而改比例税率是按税基规定但不随税基数额大小而改变的征税比率。比例税率具有计算简便、利于征变的征税比率。比例税率具有计算简便、利于征管、促进效率的优点。缺

21、点是在一定条件下,不管、促进效率的优点。缺点是在一定条件下,不利于税收负担公平,即在税收负担上具有累退性,利于税收负担公平,即在税收负担上具有累退性,表现为收入越高,负担越轻,不尽合理。它一般表现为收入越高,负担越轻,不尽合理。它一般适用于对商品或劳务的征税。适用于对商品或劳务的征税。v比例税率在具体运用上一般有三种类型:(比例税率在具体运用上一般有三种类型:(1)行)行业比例税率,即按不同行业差别规定不同的税率;业比例税率,即按不同行业差别规定不同的税率;(2)产品比例税率,即按产品的不同规定不同的)产品比例税率,即按产品的不同规定不同的税率;(税率;(3)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即对不同地区实)

22、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即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税率。行不同的税率。2024/7/2918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2定额税率定额税率v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它是按单位实物税基直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它是按单位实物税基直接规定一定量税额的税率。定额税率具有计算简接规定一定量税额的税率。定额税率具有计算简便,税额不受价格和收入变动影响的特点。便,税额不受价格和收入变动影响的特点。v定额税率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在现代商品货定额税率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在现代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价格和收入经常变动,为稳定税币经济条件下,价格和收入经常变动,为稳定税收负担和保证财政收入,从价计征的税种在多数

23、收负担和保证财政收入,从价计征的税种在多数国家的税制中居于主要地位,从而从量计征的税国家的税制中居于主要地位,从而从量计征的税种居于次要地位,由此也决定了定额税率在使用种居于次要地位,由此也决定了定额税率在使用上的局限性。在我国,目前定额税率主要在财产上的局限性。在我国,目前定额税率主要在财产课税、资源课税中使用。课税、资源课税中使用。2024/7/2919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累进税率是随税基增加而逐级提高的税率。累进税率是随税基增加而逐级提高的税率。其具体形式表现为根据税基的大小,规定其具体形式表现为根据税基的大小,规定若干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税率,其若干个等级,每

24、个等级对应一个税率,其税率水平随着税基等级增加而递增。税率水平随着税基等级增加而递增。v累进税率有额累和率累两种形式。按照计累进税率有额累和率累两种形式。按照计算方法不同,额累包括全额累进和超额累算方法不同,额累包括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率累包括全率累进和超率累进。进;率累包括全率累进和超率累进。2024/7/2920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

25、税率分别计算,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v目前,采用这种税率形式的有个人所得税。目前,采用这种税率形式的有个人所得税。全额累进税率是此税率划分基础上,纳税全额累进税率是此税率划分基础上,纳税人的征税对象达到那一个级次,就按该级人的征税对象达到那一个级次,就按该级次对应的最高税率进行计算。次对应的最高税率进行计算。2024/7/2921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都是按照量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都是按照量能负担的原则设计的。但二者又有不同的能负担的原则设计的。但二者又有不同的特点,

26、这主要表现在:特点,这主要表现在:v(1)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全额累进)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税负重;超额累进税税率的累进程度高,税负重;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税负轻。率的累进程度低,税负轻。v(2)在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税率)在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税率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税基增长的不合理现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税基增长的不合理现象,超额累进税率则不存在这种问题。象,超额累进税率则不存在这种问题。v(3)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进税率计算复杂。2024/7/2922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

27、政学财政学v在实践中,各国税制都将公平原则放在重要位置,在实践中,各国税制都将公平原则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超额累进税率目前得到普遍推行。为了解因此,超额累进税率目前得到普遍推行。为了解决该税率使用上的复杂性问题,采取了简化计算决该税率使用上的复杂性问题,采取了简化计算的的“速算扣除法速算扣除法”。即先计算出速算扣除数,然。即先计算出速算扣除数,然后运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应纳税额:后运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应纳税额:v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法定税基法定税基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v所谓速算扣除数,指同一税基按全额累进税率计所谓速算扣除数,指同一税基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与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

28、额之间的差算的税额与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之间的差额。额。v本级速算扣除额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速算扣除数。2024/7/2923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都是税法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都是税法中的税率形式,可概括称之为中的税率形式,可概括称之为“税法税率税法税率”。有时人们为了经济分析的需要,还常。有时人们为了经济分析的需要,还常引入另外的税率形式,主要包括名义税率、引入另外的税率形式,主要包括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可概括实际

29、税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可概括称之为称之为“虚拟税率虚拟税率”。2024/7/2924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名义税率即为税率表中所列的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纳税时名义税率即为税率表中所列的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纳税时适用的税率。适用的税率。v实际税率是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它等于实纳税额实际税率是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它等于实纳税额与经济税基之比,在没有税负转嫁的情况下,即为纳税人与经济税基之比,在没有税负转嫁的情况下,即为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率。有些税种由于实行减免税,税前列支和扣的税收负担率。有些税种由于实行减免税,税前列支和扣除,实际税率会低于名义税率。除,实际税率会低

30、于名义税率。v边际税率是指一定数量的税基再增加一个单位所适用的税边际税率是指一定数量的税基再增加一个单位所适用的税率,在实行比例税率的条件下,边际税率始终不变;在实率,在实行比例税率的条件下,边际税率始终不变;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税基的不同级别上有不同的边际税率。行累进税率条件下,税基的不同级别上有不同的边际税率。平均税率是实纳税额与法定税基之比。当实行比例税率时,平均税率是实纳税额与法定税基之比。当实行比例税率时,若无税收减免,平均税率就等于实际税率,也与边际税率若无税收减免,平均税率就等于实际税率,也与边际税率一致;当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时,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常常一致;当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时,

31、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常常存在差别,其差别大小由法定税基的大小所决定。存在差别,其差别大小由法定税基的大小所决定。2024/7/2925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一、税制要素一、税制要素u(四)课税环节(四)课税环节课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的环节,课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的环节,它规定了征纳行为在什么阶段发生。它规定了征纳行为在什么阶段发生。确定在哪个环节或哪几个环节课税是税收中十分重要的问确定在哪个环节或哪几个环节课税是税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税款的及时入库和税收杠杆作用的正确发挥。题,它关系到税

32、款的及时入库和税收杠杆作用的正确发挥。课税环节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所得税的课征可以是在课税环节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所得税的课征可以是在所得形成之时,也可以在所得分配之时,流转税的课征可所得形成之时,也可以在所得分配之时,流转税的课征可以在产制环节、批发环节以及零售环节。以在产制环节、批发环节以及零售环节。2024/7/2926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一、税制要素一、税制要素u(五)纳税期限(五)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纳税人向国家交纳税款的法定期限,各种税都明确规定了税款纳税期限是纳税人向国家交纳税款的法定期限,各种税都明确规定

33、了税款的交纳期限。的交纳期限。纳税期限也是税收固定性特征的重要体现,现代税收制度在确纳税期限也是税收固定性特征的重要体现,现代税收制度在确定纳税期限时一般有以下的考虑:定纳税期限时一般有以下的考虑:第一,根据各行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征税对象决定纳税期限。如各种第一,根据各行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征税对象决定纳税期限。如各种所得税,以年所得额为征税对象,实行按全年所得额计算征收,分期预缴,年所得税,以年所得额为征税对象,实行按全年所得额计算征收,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办法;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办法;第二,根据纳税人交纳税款数额的多少来决定。交纳税款多的纳税人,纳税期第二,

34、根据纳税人交纳税款数额的多少来决定。交纳税款多的纳税人,纳税期限核定短些;反之,纳税期限核定长些;限核定短些;反之,纳税期限核定长些;第三,根据纳税行为发生的次数,实行按次征收。如屠宰税、个人所得税中的第三,根据纳税行为发生的次数,实行按次征收。如屠宰税、个人所得税中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等都是发生纳税行为后按次交纳;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等都是发生纳税行为后按次交纳;第四,为保证财政收入,防止偷漏税,在纳税行为发生前预先缴纳税款。第四,为保证财政收入,防止偷漏税,在纳税行为发生前预先缴纳税款。2024/7/2927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确定纳税期限,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确定

35、纳税期限,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结算应纳税款的期限,这个结算期限,一是确定结算应纳税款的期限,这个结算期限,由税务机关根据应纳税款的多少,逐户核定,由税务机关根据应纳税款的多少,逐户核定,一般分为一般分为 1 天、天、3天,天,5天、天、10天、天、15天、天、1个个月等等;月等等;二是确定缴纳税款的期限,应纳税款到了结算二是确定缴纳税款的期限,应纳税款到了结算期限,纳税需要有个代算税款和办理纳税手续期限,纳税需要有个代算税款和办理纳税手续的时间。一般规定按的时间。一般规定按1个月结算纳税的,税款个月结算纳税的,税款应在期满应在期满7天内缴纳,其余的均在结算满天内缴纳,其余的均在结算满5天

36、内天内缴纳。缴纳。2024/7/2928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一、税制要素一、税制要素u(六)税收减免(六)税收减免税收减免是指根据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税收减免是指根据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要求,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些特殊社会政策要求,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些特殊情况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对应征税款依情况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对应征税款依法减少征收为减税;对应征税款全部免除纳税法减少征收为减税;对应征税款全部免除纳税义务为免税。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给予部分减少义务为免税。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给予部分减少或全部免除

37、是税收优惠的重要形式之一。或全部免除是税收优惠的重要形式之一。2024/7/2929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一、税制要素一、税制要素u(七)其他要素(七)其他要素1.课税标准课税标准2.税基税基3.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与免征额2024/7/2930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1.课税标准课税标准v课税标准指的是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的计量标准。课税课税标准指的是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的计量标准。课税对象的存在形态各异,有的以货币形态存在,如所得,有对象的存在形态各异,有的以货币形态存在,如所得,有的以实物形态存在,如

38、商品、房地产等,而实物形态的课的以实物形态存在,如商品、房地产等,而实物形态的课税对象也是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的。税对象也是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的。v故此,首先,课税标准要确定课税对象是按实物单位计量故此,首先,课税标准要确定课税对象是按实物单位计量还是按货币单位计量,这是课税标准解决的第一个层次的还是按货币单位计量,这是课税标准解决的第一个层次的问题。问题。v其次,课税标准还要确定课税对象的具体实物或货币计量其次,课税标准还要确定课税对象的具体实物或货币计量标准。如用实物单位计量,有数量、重量、容积、体积、标准。如用实物单位计量,有数量、重量、容积、体积、面积等具体标准;如用货币单位计量,有实际

39、价格、平均面积等具体标准;如用货币单位计量,有实际价格、平均价格、组成价格、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原价、现价等价格、组成价格、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原价、现价等具体标准。这是课税标准解决的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具体标准。这是课税标准解决的第二个层次的问题。v确定课税标准,是国家实施征税的重要步骤。确定课税标准,是国家实施征税的重要步骤。2024/7/2931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2.税基税基v所谓税基就是指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对象的数量。所谓税基就是指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对象的数量。v按照课税标准的不同,税基可分为实物税基和货币税基。按照课税标准的不同,税基可分为实物税基和货币

40、税基。v同时,由于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目标,往往并同时,由于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目标,往往并不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量都予以课税,而是规定某些税不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量都予以课税,而是规定某些税前减免项目或扣除项目,这样一来,就存在所谓的经济税前减免项目或扣除项目,这样一来,就存在所谓的经济税基与法定税基的差别。基与法定税基的差别。v经济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算的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量;法定经济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算的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量;法定税基是经济税基减去税法规定的税前减免或扣除项目后的税基是经济税基减去税法规定的税前减免或扣除项目后的剩余数量,是据以直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可见,如果

41、剩余数量,是据以直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可见,如果没有法定税前减免或扣除项目,经济税基与法定税基在数没有法定税前减免或扣除项目,经济税基与法定税基在数量上是相同的。量上是相同的。2024/7/2932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税基的选择,尤其是法定税基宽窄的界定,税基的选择,尤其是法定税基宽窄的界定,对税收效率与税收公平均有显著影响,因对税收效率与税收公平均有显著影响,因而是实现税制目标函数的重要变量。而是实现税制目标函数的重要变量。v税基与税源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税源总是税基与税源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是税收负担能现实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是税收负担能现实

42、存在的物质基础;税基则既可以是收入或存在的物质基础;税基则既可以是收入或财产,也可以是支出,而支出本身是无法财产,也可以是支出,而支出本身是无法承载税收负担的。承载税收负担的。2024/7/2933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3.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与免征额v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税基所达到的最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税基所达到的最低界限。税基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低界限。税基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按其全部税基计征税款。过起征点的,按其全部税基计征税款。v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税基中免于计税的数额。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税基中免于计税的数额。免征

43、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的税基计征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的税基计征税款。免征额一般是正常的费用扣除税款。免征额一般是正常的费用扣除v。在税法中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是对纳税人的一。在税法中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是对纳税人的一种优惠,但二者优惠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优惠的种优惠,但二者优惠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优惠的是个别纳税人,后者则惠及所有纳税人。是个别纳税人,后者则惠及所有纳税人。2024/7/2934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二、税收的分类二、税收的分类u(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可

44、将税收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税收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类。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类。2024/7/2935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二、税收的分类二、税收的分类u(二)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二)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凡税负不能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的税种为直凡税负不能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的税种为直接税;凡税负能够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接税;凡税负能够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税种为间接税。一般认为,所

45、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税种为间接税。一般认为,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于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2024/7/2936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二、税收的分类二、税收的分类u(三)按课税标准分类(三)按课税标准分类按照课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按照课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国家征税时,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对课税对象的税。国家征税时,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对课税对象的数量加以计量,即确定税基。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数量加以计量,即确定税基。有两种方法:一是以实物量为课税标准确定税基;二是

46、以货币量,即以实物量为课税标准确定税基;二是以货币量,即以价格为课税标准确定税基。采用前一种方法的税种价格为课税标准确定税基。采用前一种方法的税种称为从量税,采用后一种方法的税种称为从价税。称为从量税,采用后一种方法的税种称为从价税。2024/7/2937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二、税收的分类二、税收的分类u(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在从价税中,按照税收与计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在从价税中,按照税收与计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划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税金如果是计税价格的组划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税金如果是计

47、税价格的组成部分,称为价内税;税金独立于计税价格之外的,成部分,称为价内税;税金独立于计税价格之外的,称为价外税。称为价外税。2024/7/2938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v二、税收的分类二、税收的分类u其他其他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全部税种可划分为中央税、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全部税种可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与中央地方共享税;地方税与中央地方共享税;以课税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税种分为实物税与货币以课税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税种分为实物税与货币税等。税等。2024/7/2939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

48、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一、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u(一)税收负担的含义(一)税收负担的含义税收负担,是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自然人或税收负担,是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自然人或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简称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简称“税负税负”。从绝对额。从绝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缴纳的税款额,即税收负担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缴纳的税款额,即税收负担额;从相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缴纳的税额占计税依从相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缴纳的税额占计税依据价值的比重,即税收负担率。据价值的比重,即税收负担率。2024/7/2940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

49、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一、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u(一)税收负担的含义(一)税收负担的含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一是经济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生产规模、增长一是经济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生产规模、增长速度、经济效益与人均国民收入等;国家与企业的分配体制;速度、经济效益与人均国民收入等;国家与企业的分配体制;国家的财政政策和收支状况等。国家的财政政策和收支状况等。二是税制因素。包括税率的高低、计税依据的确定、减税与二是税制因素。包括税率的高低、计税依据的确定、减税与免税、加成与加倍征收等规定。免税、加成与加倍征收等规定。三是其他因素。包括征收管理水平

50、、纳税人的守法程度等。三是其他因素。包括征收管理水平、纳税人的守法程度等。总之,税收负担最终取决于国家需要的财政资金数量与经济总之,税收负担最终取决于国家需要的财政资金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承受能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承受能力。2024/7/2941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一、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u(二)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二)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衡量税收负担的经济指标有两类:衡量税收负担的经济指标有两类:一类是反映国家税收总负担的指标,及宏观税负一类是反映国家税收总负担的指标,及宏观税负率;率;另一类是反映企业税收负

51、担水平的指标,即微观另一类是反映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即微观税负率。税负率。2024/7/2942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一、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u(三)确定税收负担应遵循的原则(三)确定税收负担应遵循的原则1.取之有度原则取之有度原则虽然国家对财政资金的需要是无限度的,但国民经济的虽然国家对财政资金的需要是无限度的,但国民经济的现有水平决定了税收的承受能力。因此,在确定税负总现有水平决定了税收的承受能力。因此,在确定税负总水平时,要兼顾国家需要和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使二水平时,要兼顾国家需要和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使

52、二者相适应。以促进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发展,培者相适应。以促进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发展,培植更加丰茂税源,保证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植更加丰茂税源,保证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2024/7/2943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2.公平税负原则公平税负原则v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对纳税人的税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对纳税人的税收收入进行适当调节,使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及其收收入进行适当调节,使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及其税后收入趋于平衡。以鼓励它们在公平合理的税税后收入趋于平衡。以鼓励它们在公平合理的税收条件下平等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收条件下平等竞争,促进经济发展。v平等纳税是

53、公平税负的前提。即凡是有纳税能力,平等纳税是公平税负的前提。即凡是有纳税能力,都要普遍纳税,以为税收负担的公平打下基础。都要普遍纳税,以为税收负担的公平打下基础。公平税负分为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方面。公平税负分为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方面。v经济公平是根据国家政策需要,对相同征税对象经济公平是根据国家政策需要,对相同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实行同一税负,达到平等税负,的不同纳税人,实行同一税负,达到平等税负,以调节因资源、价格等条件不同而造成的差别收以调节因资源、价格等条件不同而造成的差别收入;对国家鼓励或限制的征税对象,实行不同税入;对国家鼓励或限制的征税对象,实行不同税率,以达到鼓励或限制的政

54、策目的。率,以达到鼓励或限制的政策目的。2024/7/2944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3.量能负担原则量能负担原则社会总税负要依据国民经济的负担能力。纳税人个别税负社会总税负要依据国民经济的负担能力。纳税人个别税负也要依据各不同部门、行业纳税人的个别负担能力来确定。也要依据各不同部门、行业纳税人的个别负担能力来确定。否则,总体税负合理,而个别税负结构及分布失平,导致否则,总体税负合理,而个别税负结构及分布失平,导致纳税人之间的利益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相差悬殊,最终会纳税人之间的利益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相差悬殊,最终会破坏经济的协调性而使总税负难以顺利实现。破坏经济的协调性而使总税负

55、难以顺利实现。在这里,应当注意的是税收负担与税收负担能力是两个相在这里,应当注意的是税收负担与税收负担能力是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税收负担是指互联系的不同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税收负担是指国家加在纳税人身上的一种纳税责任;而税收负担能力,国家加在纳税人身上的一种纳税责任;而税收负担能力,则是纳税人所具有的承受国家税收负担的潜在力量。两者则是纳税人所具有的承受国家税收负担的潜在力量。两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离开了国家所加在纳税人身上的税收之间的联系表现在:离开了国家所加在纳税人身上的税收负担,也就谈不上纳税人承受这种负担的税收负担能力问负担,也就谈不上纳税人承受这种负担的

56、税收负担能力问题;反过来,离开了税收负担能力,税收负担也就成为没题;反过来,离开了税收负担能力,税收负担也就成为没有实际意义的和不可衡量其轻重的东西了。比如说,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和不可衡量其轻重的东西了。比如说,一个纳税人如果没有任何税收负担能力,那么国家要加在这个纳税人如果没有任何税收负担能力,那么国家要加在这个纳税人身上的税收负担就会落空。纳税人身上的税收负担就会落空。 2024/7/2945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u(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负转嫁

57、税负转嫁: 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等办法把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一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等办法把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纳税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主动种经济现象,它是纳税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主动行为。税负转嫁的本质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行为。税负转嫁的本质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经济主体利益的再分配。税负转嫁的结果导致名也就是经济主体利益的再分配。税负转嫁的结果导致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发生分离,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义税负和实际税负发生分离,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使纳税人

58、不一定是最终的负税人。使纳税人不一定是最终的负税人。2024/7/2946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u(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负归宿税负归宿: 是与税负转嫁密切联系的一个税收范畴。所谓税负归宿,是与税负转嫁密切联系的一个税收范畴。所谓税负归宿,一般是指处于税负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税负转一般是指处于税负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税负转嫁可能是一次性,也可能是多次性的,转移的结果,使嫁可能是一次性,也可能是多次性的,转移的结果,使税收负担落在负税人身

59、上,这便是税负的归宿。税负的税收负担落在负税人身上,这便是税负的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是税收负担转移的过程及其结果,它包括了转嫁与归宿是税收负担转移的过程及其结果,它包括了纳税人将税负转嫁给他人,使之负担税收义务的全部过纳税人将税负转嫁给他人,使之负担税收义务的全部过程。可见,税负转嫁是税收归宿的前提,税收归宿是税程。可见,税负转嫁是税收归宿的前提,税收归宿是税负转嫁的结果。税负转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税负归负转嫁的结果。税负转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税负归宿则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宿则是一个静态的概念。2024/7/2947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

60、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u(二)税负转嫁的方式(二)税负转嫁的方式1.前转前转 : 前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前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方式,是税负转嫁的最基本的形式。的方式,是税负转嫁的最基本的形式。2.后转后转 : 后转是指在纳税人难以进行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价格后转是指在纳税人难以进行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商品销售者或生产者的方式。将税负转嫁给商品销售者或生产者的方式。2024/7/2948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

61、v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u(二)税负转嫁的方式(二)税负转嫁的方式3.混合转混合转: 前转和后转是税负转嫁的两种基本形式,在现实经济生前转和后转是税负转嫁的两种基本形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两者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即一种商品的税负,纳活中,两者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即一种商品的税负,纳税人可通过提高价格转移一部分,又通过压低迸价转移税人可通过提高价格转移一部分,又通过压低迸价转移一部分。也有的学者把这种形式称之为一部分。也有的学者把这种形式称之为“混转混转”或或“散散转转”。 2024/7/2949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

62、其转嫁与归宿v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u(二)税负转嫁的方式(二)税负转嫁的方式4.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 税收资本化又称为资本还原,即税负转化为资本商品的税收资本化又称为资本还原,即税负转化为资本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指在特定的商品交易中,买主将购入商价值或价格,是指在特定的商品交易中,买主将购入商品在以后年度必须缴纳的税款,在购入商品的价格中预品在以后年度必须缴纳的税款,在购入商品的价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通过降低商品的成交价格从而由卖方承先一次性扣除,通过降低商品的成交价格从而由卖方承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税收资本化实际上是税负后转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税收资本化实际上是税负

63、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一是转移的对象主要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一是转移的对象主要是土地、房屋、股票等耐用资本消费品;二是在转移中是土地、房屋、股票等耐用资本消费品;二是在转移中把预期历次累计税款一次性转移。把预期历次累计税款一次性转移。2024/7/2950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u(二)税负转嫁的方式(二)税负转嫁的方式消转消转: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税负转嫁理论中还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税负转嫁理论中还有“消转消转”之之说。所谓消转,是指纳税人在无法前转和

64、后转的情况下,说。所谓消转,是指纳税人在无法前转和后转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依靠自身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使新增利润抵补由于纳税而造成的损失的低生产成本,使新增利润抵补由于纳税而造成的损失的情况,即自我消化税款。从税负转嫁的本意来分析,消情况,即自我消化税款。从税负转嫁的本意来分析,消转难以成为一种税负转嫁的重要形式。转难以成为一种税负转嫁的重要形式。2024/7/2951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u(二)税负转嫁的

65、方式(二)税负转嫁的方式消转消转: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税负转嫁理论中还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税负转嫁理论中还有“消转消转”之之说。所谓消转,是指纳税人在无法前转和后转的情况下,说。所谓消转,是指纳税人在无法前转和后转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依靠自身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使新增利润抵补由于纳税而造成的损失的低生产成本,使新增利润抵补由于纳税而造成的损失的情况,即自我消化税款。从税负转嫁的本意来分析,消情况,即自我消化税款。从税负转嫁的本意来分析,消转难以成为一种税负转嫁的重要形式。转难以成为一种税负转嫁的重要形式。2024/7/2

66、952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u(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1.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 一般来说,商品或要素需求弹性越大,表明需求者当价一般来说,商品或要素需求弹性越大,表明需求者当价格变化时调整需求量的可能性越大,进而通过调整需求格变化时调整需求量的可能性越大,进而通过调整需求量制约价格的可能性也越大。反之,商品或要素需求弹量制约价格的可能性也越大。反之,商品或要素需求弹性越大制约价格的可能性也越大。性越大制约价格的可能性也越大。2024

67、/7/2953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u(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2.课税范围课税范围: 一般来说,课税范围越宽广,越有利于实现税负转嫁;一般来说,课税范围越宽广,越有利于实现税负转嫁;反之,课税范围越狭窄,越不利于实现税负转嫁。反之,课税范围越狭窄,越不利于实现税负转嫁。2024/7/2954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u(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

68、(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3.反应期间反应期间: 就需求方面说,课税后的短期内,由于消费者(买方)就需求方面说,课税后的短期内,由于消费者(买方)难以变更消费习惯,寻找到代用品和改变支出预算,从难以变更消费习惯,寻找到代用品和改变支出预算,从而对课税品的需求弹性较低,只好承担大部分或全部税而对课税品的需求弹性较低,只好承担大部分或全部税负;而在课税后的长时间内,以上状况都可能改变,从负;而在课税后的长时间内,以上状况都可能改变,从而消费者只承担少部分税负或很难实现税负转嫁。就供而消费者只承担少部分税负或很难实现税负转嫁。就供给方面说,时间因素的影响更大。课税产品的转产,会给方面说,时间因素的影响

69、更大。课税产品的转产,会要求机器设备与生产程序的改变,短期难以做到,所以要求机器设备与生产程序的改变,短期难以做到,所以生产者(卖方)的税负,有时不能在短期内转嫁,但长生产者(卖方)的税负,有时不能在短期内转嫁,但长期内情况会发生变化并导致税负转嫁。期内情况会发生变化并导致税负转嫁。2024/7/2955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u(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4.税种属性税种属性: 在实践中,由于税种的属性不同,作为其课税对象的商在实践中,由于税种的属性不同,作

70、为其课税对象的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不同,而在税负转嫁中表现出不同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不同,而在税负转嫁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而言,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有的特点。总体而言,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有直接联系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是比较容易转嫁的。直接联系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是比较容易转嫁的。而对要素收入课征的所得税,则常常是不易转嫁的。而对要素收入课征的所得税,则常常是不易转嫁的。2024/7/2956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v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u(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三)税负转

71、嫁的制约因素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市场价格的控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市场价格的控制能力是有差别的,由此决定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制能力是有差别的,由此决定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税负转嫁的情况是不同的,市场结构成为制约税负下,税负转嫁的情况是不同的,市场结构成为制约税负转嫁的重要因素。转嫁的重要因素。2024/7/2957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v一、税收效应一、税收效应u(一)税收效应的含义(一)税收效应的含义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

72、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税收效应在理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税收效应在理论上常分为正效应与负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中论上常分为正效应与负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激励效应与阻碍效应等。在实际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激励效应与阻碍效应等。在实际分析中,根据需要,税收的效应还可进一步分为储蓄效分析中,根据需要,税收的效应还可进一步分为储蓄效应、投资效应、产出效应、社会效应、心理效应等等。应、投资效应、产出效应、社会效应、心理效应

73、等等。2024/7/2958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v一、税收效应一、税收效应u(二)税收效应的理论分析(二)税收效应的理论分析1.正效应与负效应正效应与负效应2.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3.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 4.激励效应与阻碍效应激励效应与阻碍效应 2024/7/2959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1.正效应与负效应正效应与负效应 v某税的开征必定使纳税人或经济活动作出某些反应。如果某税的开征必定使纳税人或经济活动作出某些反应。如果这些反应与政府课征该税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一致,

74、税收这些反应与政府课征该税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一致,税收的这种效应就谓之正效应;如果课税实际产生的经济效果的这种效应就谓之正效应;如果课税实际产生的经济效果与政府课税目的相违背,税收的这种效应则谓之负效应。与政府课税目的相违背,税收的这种效应则谓之负效应。v例如,我国曾开征的烧油特别税,课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例如,我国曾开征的烧油特别税,课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工业锅炉和窑炉烧用的原油和重油征税,以达到限通过对工业锅炉和窑炉烧用的原油和重油征税,以达到限制和压缩烧油,实现以煤代油。如果有充分的数据说明,制和压缩烧油,实现以煤代油。如果有充分的数据说明,通过一年或若干年的课税之后,政府课征该税所取

75、得的收通过一年或若干年的课税之后,政府课征该税所取得的收入越来越少,则说明工业锅炉和窑炉烧用应税油品的现象入越来越少,则说明工业锅炉和窑炉烧用应税油品的现象在逐渐减少,该税发挥的效应是正效应。在逐渐减少,该税发挥的效应是正效应。v税收负效应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税收负效应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1747年英国课征的窗户税,年英国课征的窗户税,征税的目的是想取得财政收入,但其结果是纳税人为了逃征税的目的是想取得财政收入,但其结果是纳税人为了逃避该税纷纷将窗户堵塞。显然政府通过该税的课征不仅未避该税纷纷将窗户堵塞。显然政府通过该税的课征不仅未能使财政收入逐渐增大,反而使纳税人将窗户封塞而减少能使财政收入逐渐

76、增大,反而使纳税人将窗户封塞而减少了舒适。了舒适。2024/7/2960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政府课征某税究竟是在产生正效应还是在产生负效应,可政府课征某税究竟是在产生正效应还是在产生负效应,可用课征该税取得收入的环比增长率来测定。用公式表示如用课征该税取得收入的环比增长率来测定。用公式表示如下:下:v收入环比增长率(本期收入上期收入)上期收入收入环比增长率(本期收入上期收入)上期收入100%v如果政府课征该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筹集财政收入,上式如果政府课征该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筹集财政收入,上式中收入环比增长率为正时,则该税产生的效应是正效应;中收入环比增长率为正时,则该税产

77、生的效应是正效应;如果比率为零或为负,则说明该税没有产生正效应甚或产如果比率为零或为负,则说明该税没有产生正效应甚或产生了负效应。生了负效应。v如果政府课征该税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筹集财政收入,而如果政府课征该税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筹集财政收入,而是为了限制经济活动向原有方向发展或促进其向新的方向是为了限制经济活动向原有方向发展或促进其向新的方向发展,那么上式中收入环比增长率为负时,则该税产生的发展,那么上式中收入环比增长率为负时,则该税产生的效应为正效应,如果比率为零或为下,则说明该税无效应效应为正效应,如果比率为零或为下,则说明该税无效应或产生了负效应。在这里,政府的职责在于应经常对税收或产生

78、了负效应。在这里,政府的职责在于应经常对税收的正负效应进行分析,要根据产生负效应的原因,及时修的正负效应进行分析,要根据产生负效应的原因,及时修正税则,使课税产生的效果和政府的初衷保持一致。正税则,使课税产生的效果和政府的初衷保持一致。2024/7/2961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2.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v从税收对纳税人的影响来看,一般可产生收入效应或替代从税收对纳税人的影响来看,一般可产生收入效应或替代效应,或两者兼有。所谓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课税减少效应,或两者兼有。所谓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课税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了纳税人的相对所得状了纳税人

79、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了纳税人的相对所得状况。税收的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况。税收的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等所作出的进一步反应则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等所作出的进一步反应则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v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例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例如,

80、累进税率的提高,使得工作的边际效益减少,人们就如,累进税率的提高,使得工作的边际效益减少,人们就会选择休息来代替部分工作时间;又如对某种商品课税可会选择休息来代替部分工作时间;又如对某种商品课税可增加其价格,从而引起个人消费选择无税或轻税的商品。增加其价格,从而引起个人消费选择无税或轻税的商品。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妨碍人们对消费或活动的自由选择,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妨碍人们对消费或活动的自由选择,进而导致经济的低效或无效。进而导致经济的低效或无效。2024/7/2962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3.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v中性效应是指政府课税不打乱市场经济运行

81、,即中性效应是指政府课税不打乱市场经济运行,即不改变人们对商品的选择,不改变人们在支出与不改变人们对商品的选择,不改变人们在支出与储蓄之间的抉择,不改变人们在努力工作还是休储蓄之间的抉择,不改变人们在努力工作还是休闲自在之间的抉择。能起中性效应的税我们称之闲自在之间的抉择。能起中性效应的税我们称之为中性税。为中性税。v在现代社会,完全意义上的中性税是根本不存在在现代社会,完全意义上的中性税是根本不存在的。与中性效应相反,非中性效应是指政府课税的。与中性效应相反,非中性效应是指政府课税影响了经济运行机制,改变了个人对消费品、劳影响了经济运行机制,改变了个人对消费品、劳动、储蓄和投资等的抉择,进而

82、影响到资源配置、动、储蓄和投资等的抉择,进而影响到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公共抉择等。收入分配和公共抉择等。v几乎所有的税收都会产生非中性效应,因而现代几乎所有的税收都会产生非中性效应,因而现代社会的税收均属非中性税收。社会的税收均属非中性税收。 2024/7/2963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4.激励效应与阻碍效应激励效应与阻碍效应v税收激励效应是指政府课税(包括增税或税收激励效应是指政府课税(包括增税或减税)使得人们更热衷于某项活动,而阻减税)使得人们更热衷于某项活动,而阻碍效应则是指政府课税使得人们更不愿从碍效应则是指政府课税使得人们更不愿从事某项活动。事某项活动。v但政府的

83、课税竟是产生激励效应还是产生但政府的课税竟是产生激励效应还是产生阻碍效应,取决于纳税人对某项活动的需阻碍效应,取决于纳税人对某项活动的需求弹性。求弹性。 2024/7/2964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v二、税收的原则二、税收的原则u(一)对税收原则认识的发展(一)对税收原则认识的发展税收原则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税收制度的建立、税收原则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税收制度的建立、执行以及修改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税收原则不仅对执行以及修改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税收原则不仅对政府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来说十分重要,而且还是判断政府设计和实

84、施税收制度来说十分重要,而且还是判断既定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既定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亚当亚当斯密斯密 19世纪下半叶世纪下半叶 1929年年 2024/7/2965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亚当亚当斯密根据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对税收基本的斯密根据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对税收基本的要求,提出了要求,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少征收费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少征收费用用等四项原则,首次从理论上概括出税收所应当遵等四项原则,首次从理论上概括出税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循的基本原则。v19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日益严重,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日益严重,阶级矛盾

85、也日益尖锐,针对这种情况,德国历史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针对这种情况,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财政学家阿道夫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财政学家阿道夫瓦格纳集瓦格纳集前人的税收原则之大成,提出了前人的税收原则之大成,提出了税收的四项九端税收的四项九端原则,原则,即:财政收入原则(包括收入充分原则和即:财政收入原则(包括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包括慎选税源收入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包括慎选税源原则和慎选税种原则)、社会正义原则(包括普原则和慎选税种原则)、社会正义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以及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以及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实原则、便利原则和节

86、省原则)。实原则、便利原则和节省原则)。2024/7/2966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1929年的西方经济大萧条表明经济的顺利年的西方经济大萧条表明经济的顺利运转不能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还需运转不能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还需要政府进行适当地干预,而税收就是实现要政府进行适当地干预,而税收就是实现国家干预政策目标的一个工具。因此,这国家干预政策目标的一个工具。因此,这一时期以后的许多学者在税收原则问题上一时期以后的许多学者在税收原则问题上除了继续强调除了继续强调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效率外,同时也提出外,同时也提出了税收的了税收的稳定原则稳定原则。一般来说,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87、税一般来说,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应遵循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收应遵循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和财政原则。和财政原则。2024/7/2967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v二、税收的原则二、税收的原则u(二)效率原则(二)效率原则1.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 2.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的行政效率 2024/7/2968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国家的征税行为不可避免地会给经济运行和纳税国家的征税行为不可避免地会给经济运行和纳税人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纳税人缴纳的人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纳税人缴纳的

88、税款(即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款形式的税款(即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款形式的负担。税收效率要求国家征税活动有利于资源的负担。税收效率要求国家征税活动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地缩小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地缩小非税款形式的负担。非税款形式的负担。v非税款形式的负担包括税收扭曲资源有效配置带非税款形式的负担包括税收扭曲资源有效配置带来的超额负担以及征税过程中所耗费的征纳费用,来的超额负担以及征税过程中所耗费的征纳费用,所以税收效率也包括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所以税收效率也包括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税收课征行为自身的效率两个方面内容。前者和税收课征行

89、为自身的效率两个方面内容。前者是税收经济效率的主要内容,而后者则构成税收是税收经济效率的主要内容,而后者则构成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的行政效率原则。2024/7/2969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v二、税收的原则二、税收的原则u(三)公平原则(三)公平原则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 2.支付能力原则支付能力原则 3.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2024/7/2970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v受益原则将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所获得的利益大小作受益原则将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所获得的利益大小作为税

90、收负担分配的标准。受益原则的理论依据是政府之所为税收负担分配的标准。受益原则的理论依据是政府之所以能向纳税人课税是因为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中以能向纳税人课税是因为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中获得了利益,因此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只能以他获得了利益,因此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只能以他们的受益为依据,受益多者多纳税,受益少者少纳税,受们的受益为依据,受益多者多纳税,受益少者少纳税,受益相同者负担相同的税收,受益不同者负担不同的税收。益相同者负担相同的税收,受益不同者负担不同的税收。v受益原则在实践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多数情况下,政府支受益原则在实践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多数情况下,政府支出

91、所带来的实际利益由谁获得、获得多少在当前技术条件出所带来的实际利益由谁获得、获得多少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还难以测度。此外,受益原则也无法解释转移支付即收下还难以测度。此外,受益原则也无法解释转移支付即收入分配问题,如社会福利支出的受益人主要是穷人和残疾入分配问题,如社会福利支出的受益人主要是穷人和残疾人,在他们纳税能力很小甚至是没有纳税能力的情况下,人,在他们纳税能力很小甚至是没有纳税能力的情况下,根据受益原则应该向他们多征税,这显然有悖于公平。这根据受益原则应该向他们多征税,这显然有悖于公平。这些不足之处局限了受益原则的应用。受益原则不具有普遍些不足之处局限了受益原则的应用。受益原则不具有普遍意

92、义,但这并不排除其在特定场合的运用。比如,对汽油意义,但这并不排除其在特定场合的运用。比如,对汽油消费和车船使用等征税,这就是受益税的一个典型例子。消费和车船使用等征税,这就是受益税的一个典型例子。2024/7/2971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2.支付能力原则支付能力原则v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分担税收,能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分担税收,能力大者多纳税,能力小者少纳税,能力相同者负担相同的力大者多纳税,能力小者少纳税,能力相同者负担相同的税收,能力不同者负担不同的税收。税收,能力不同者负担不同的税收。v支付能力可以用收入、支出或是财富来衡量,因

93、为这三个支付能力可以用收入、支出或是财富来衡量,因为这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增加都意味着支付能力的增加。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增加都意味着支付能力的增加。v一般认为,收入最能够反映纳税人的支付能力,因为收入一般认为,收入最能够反映纳税人的支付能力,因为收入的增加使支付能力的提高最为显著,而且收入的增加也使的增加使支付能力的提高最为显著,而且收入的增加也使支出增加和增添财产成为可能。支出增加和增添财产成为可能。v支出是测度纳税人支付能力的另一标准,消费支出越多,支出是测度纳税人支付能力的另一标准,消费支出越多,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就小。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就小。v而财产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又一

94、标准,财产的增加也而财产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又一标准,财产的增加也意味着纳税人收入的增加或者隐含收入的增加。意味着纳税人收入的增加或者隐含收入的增加。2024/7/2972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具体以哪一个作为衡量支付能力的依据,具体以哪一个作为衡量支付能力的依据,直接涉及到课税对象或税基的选择问题。直接涉及到课税对象或税基的选择问题。收入不仅包含着财产收入,同时也制约着收入不仅包含着财产收入,同时也制约着支出水平,因此它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支出水平,因此它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最好的依据。最好的依据。v从公平角度来看,所得是最理想的税基,从公平角度来看,所得是最理想的税基

95、,但是不管以哪一个作为测度支付能力的标但是不管以哪一个作为测度支付能力的标准,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准,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v单以收入、支出或财产为税基都有其不完单以收入、支出或财产为税基都有其不完善之处。所以,现实中的税收制度应是受善之处。所以,现实中的税收制度应是受益税和支付能力税的立体结合。益税和支付能力税的立体结合。2024/7/2973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3.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v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纳税条件下的同类纳税人,应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纳税条件下的同类纳税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不同条件下的纳税人,应缴纳不同的税,当缴纳相同

96、的税,不同条件下的纳税人,应缴纳不同的税,这就是所谓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这就是所谓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v横向公平首先要求普遍课税、废除特权;其次要做到法人横向公平首先要求普遍课税、废除特权;其次要做到法人与自然人、本国人与外国人以及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与自然人、本国人与外国人以及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税收上予以同等待遇。相对来说,税收的横向公平比较容税收上予以同等待遇。相对来说,税收的横向公平比较容易做到,因为纳税人是否具有相同的纳税能力相对容易判易做到,因为纳税人是否具有相同的纳税能力相对容易判断。断。v纵向公平与税收的收入调节职能相联系,它受支付能力原纵向公平与税收的收入调节职能相联

97、系,它受支付能力原则支配,在实践中主要是指支付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则支配,在实践中主要是指支付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在用收入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纵向同的税收。在用收入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纵向公平就是指不同收入的纳税人应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收,一公平就是指不同收入的纳税人应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收,一般来说,收入高的负担能力强,应缴纳较多的税收,收入般来说,收入高的负担能力强,应缴纳较多的税收,收入低的负担能力弱,应缴纳较少的税收。当然,仅仅知道这低的负担能力弱,应缴纳较少的税收。当然,仅仅知道这一点是不够,还必须使之在具体的税收制度中实现。一点是不够,还必须使之在具体的税收制

98、度中实现。2024/7/2974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v在税收制度中实现纵向公平的要求是一个困难的在税收制度中实现纵向公平的要求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对此,西方经济学家曾经提出采用效用问题。对此,西方经济学家曾经提出采用效用(或经济福利)牺牲理论。(或经济福利)牺牲理论。v效用牺牲理论认为政府征税使纳税人的货币收入效用牺牲理论认为政府征税使纳税人的货币收入和满足程度减小,即纳税人牺牲了效用,因而效和满足程度减小,即纳税人牺牲了效用,因而效用牺牲程度可作为衡量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标准;用牺牲程度可作为衡量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标准;如果征税使每一纳税人的效用牺牲程度相同或均如果征税使每一纳税

99、人的效用牺牲程度相同或均等,那么税收便达到了纵向公平。等,那么税收便达到了纵向公平。v由于人们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效用均等牺牲由于人们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效用均等牺牲又形成了绝对均等牺牲、比例均等牺牲和边际均又形成了绝对均等牺牲、比例均等牺牲和边际均等牺牲三种不同的标准。等牺牲三种不同的标准。2024/7/2975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v二、税收的原则二、税收的原则u(四四)稳定原则)稳定原则税收的稳定原则指的是税收应当积极调节和干预经济运税收的稳定原则指的是税收应当积极调节和干预经济运行,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行,以保证宏

100、观经济的稳定。2024/7/2976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第四节税收效应与税收原则v二、税收的原则二、税收的原则u(五)财政原则(五)财政原则税收是国家存在和正常运转的财力基础,取得财政收入税收是国家存在和正常运转的财力基础,取得财政收入从来都是税收的主要目的之一。税收的财政原则强调税从来都是税收的主要目的之一。税收的财政原则强调税收制度的建立必须有利于取得财政收入,以保证国家各收制度的建立必须有利于取得财政收入,以保证国家各方面支出的需要。从国家的财政需要出发,税收既要充方面支出的需要。从国家的财政需要出发,税收既要充裕又要富有弹性。裕又要富有弹性。

101、2024/7/2977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五节第五节 最优税制理论最优税制理论v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是税收制度建设中应遵循的两个最基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是税收制度建设中应遵循的两个最基本的标准,理想的税收制度应当能够兼顾公平原则与效率本的标准,理想的税收制度应当能够兼顾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之间往往存在一些冲突。原则,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之间往往存在一些冲突。v最优税收理论所研究的就是如何构建兼顾公平原则与效率最优税收理论所研究的就是如何构建兼顾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税收制度。原则的税收制度。v长期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长期以来,许多经

102、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主要对如下四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主要对如下四个问题进行了研究:v一是寻找一组特定效率和公平基础上的最适商品税;一是寻找一组特定效率和公平基础上的最适商品税;v二是在假定收入体系是以所得课税而非商品课税的基础上二是在假定收入体系是以所得课税而非商品课税的基础上如何确定最适累进(或累退)程度,以便既实现公平又兼如何确定最适累进(或累退)程度,以便既实现公平又兼顾效率;顾效率;v三是如何实现商品课税与所得课税之间的合理搭配问题,三是如何实现商品课税与所得课税之间的合理搭配问题,v四是税收制度的征管效率问题。四是税收制度的征管效率问题。v对这四个方面问题的研究构成了

103、最优商品税理论、最优所对这四个方面问题的研究构成了最优商品税理论、最优所得税理论、最优税制结构理论和最优征管理论,其中最优得税理论、最优税制结构理论和最优征管理论,其中最优商品课税和最优所得课税的研究较为深入、系统。商品课税和最优所得课税的研究较为深入、系统。2024/7/2978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五节第五节 最优税制理论最优税制理论v一、最优商品课税一、最优商品课税由于对商品课税会产生替代效应,因此对最优商品课税由于对商品课税会产生替代效应,因此对最优商品课税的研究主要立足于税收的效率问题。最优商品课税理论的研究主要立足于税收的效率问题。最优商品课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104、就是拉姆齐法则。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拉姆齐法则。2024/7/2979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五节第五节 最优税制理论最优税制理论v二、最优所得课税二、最优所得课税最优所得课税的研究是从公平问题开始的。最优所得税最优所得课税的研究是从公平问题开始的。最优所得税理论的核心是如何确立所得税的最优税率,以使得社会理论的核心是如何确立所得税的最优税率,以使得社会在达到合意收入分配目标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所得征税在达到合意收入分配目标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所得征税所带来的效率损失最小化。最优所得课税理论分最优比所带来的效率损失最小化。最优所得课税理论分最优比例所得税和最优非线性所得税两部分来研

105、究这一问题。例所得税和最优非线性所得税两部分来研究这一问题。2024/7/2980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第五节第五节 最优税制理论最优税制理论v三、最优税制结构三、最优税制结构所谓税制结构指的是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系、不同税种之所谓税制结构指的是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系、不同税种之间以及各自内部的构成方式。间以及各自内部的构成方式。2024/7/2981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2024/7/2982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税收税收 税收要素税收要素 税收负担税收负担 税负转嫁税负转嫁 税负归宿税负归宿 拉弗曲线拉弗曲线

106、 收入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替代效应 收益原则收益原则 支付能力原则支付能力原则 横向公平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纵向公平 拉姆齐法则拉姆齐法则 逆弹性定理逆弹性定理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2024/7/2983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思考题思考题 1.阐述税收的含义及性质。阐述税收的含义及性质。3.何为税收负担?其衡量的指标包括哪些?何为税收负担?其衡量的指标包括哪些?确定税收负担应遵循哪些原则?确定税收负担应遵循哪些原则?4.谈一下税负转嫁的方式与条件。谈一下税负转嫁的方式与条件。2.说明税制要素的基本构成。说明税制要素的基本构成。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5.从理论上分析一下税

107、收会产生哪些效应。从理论上分析一下税收会产生哪些效应。6.叙述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的内容。叙述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的内容。7.阐述最优商品税与最优所得税理论的阐述最优商品税与最优所得税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2024/7/2984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案例讨论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案例讨论 案例二案例二 案例一案例一 2024/7/2985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类系列教材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类系列教材 财财 政政 学学主编主编 辛波辛波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在线教务辅导网: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 更多课程配套课件资源请访问在线

108、教务辅导网更多课程配套课件资源请访问在线教务辅导网2024/7/2987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88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89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90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91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92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馋死2024/7/2993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94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95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109、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96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97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98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99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100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101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102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103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104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105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P P T研 究 院PO W E R PO I N T A C A D E M Y2024/7/29106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107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财政学财政学2024/7/29108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