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与水资源PPT课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9361063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学与水资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水文学与水资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水文学与水资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水文学与水资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水文学与水资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学与水资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学与水资源PPT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文学与水资源水资源学概论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联系水资源量可再生性量化研究 第十一章 水文学与水资源 主要内容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1.1 水资源学概论11.1.1 11.1.1 水资源与水资源学的概念水资源与水资源学的概念水资源的含义十分丰富,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全部自然界任何形态的水,如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水资源学是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合理配置、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和保护,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

2、的保证,处理好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生态系统间关系,以及对水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和保护经验的系统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指导水资源业务的理论基础(陈家琦等,2002)。11.1.2 11.1.2 水资源学的研究内容水资源学的研究内容按照水资源学的研究对象(陈家琦等,2002),可以把水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地球上水资源本身的特性和规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理论、方法与应用实践。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措施与对策。 11.1.3 11.1.3 水资源学的主要进展与展望水资源学的主要进展与展望自20世纪中期水资源学形成以来,其主要进展概括如下: 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从“

3、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片面认识,逐步转变为对水资源的科学认识,逐步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水资源的形成、演化和运动规律上系统分析和看待水资源变化规律和出现的水资源问题,为人们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奠定基础。 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善和观测技术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形成、演化和运动的实验手段和观测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促进了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和定量化研究水平的提高。 现代数学理论、系统理论的发展为水资源学提供了量化研究和解决复杂的水资源系统问题的重要手段。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复杂的数学模型可以求得数值解,对复杂的水资源系统可以寻找解决

4、问题的途径和对策,可以多方案快速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建立复杂的定量化模型,可以实时进行分析、计算和实施水资源调度。 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指导,促进现代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发展。 随着随着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科学技展,科学技术水水平提高,水平提高,水资源学正面源学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展时期,期,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未来水未来水资源学展望如下:源学展望如下:加强水资源系统中的不确定性研究。加强现代新技术、新理论(如,遥感信息、地理信息、经济社会信息和水文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等)在水资源学中的应用研究。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研究。加强水文

5、学、生态学以及水资源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11.2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联系11.2.1 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基础从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内容两个方面来看,水文学是水资源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11.2.2 11.2.2 水资源学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水资源学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重要应用我们以水资源学的具体应用来说明这一关系。 (1)水循环理论支撑水资源可再生性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依据。(2)水文模拟模型是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量化研究的基础模型。 11.3 水资源量可再生性量化研究 11.3.1 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内涵水资源是

6、一种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可再生资源。水资源的可再生性是指流域(或单元水体)水资源在水量上损失后(如蒸发、流失、取用等)和(或)水体被污染后,通过大气降水和水体自净(或其他途径)可以得到恢复(即更新)的一种综合能力。 11.3.1.1 11.3.1.1 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是指流域(或单元水体)水资源在水量上被损失后(如蒸发、流失或取用等),通过大气降水和其他途径可以得到恢复(即更新)的一种能力。它与流域蓄水特性、水循环过程的周期性、水体的补给以及更新速率有关。11.3.1.2 11.3.1.2 水资源质可再生性水资源质可再生性水资源质可再生性是指水资源所赋存的水

7、体在水循环过程中,遭受自然或人为污染后,通过水体的自净功能使水质得以恢复的一种能力。水资源质的可再生性与水体的纳污能力和自净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污染物进入水体的强度低于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或者污水排放量处于水体环境容量以内时,水质将可以恢复,此时水质具有可再生性。反之,水质将恶化,水质可再生性遭到破坏。11.3.1.3 11.3.1.3 水资源量与质可再生性的关系水资源量与质可再生性的关系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直接与水循环特性有关,它是水资源质可再生性的基础,水资源质可再生性与人类活动排污直接相关。例如,河流在枯水期水体更新慢,水资源量可再生性小。在同等排污情况下,枯水期水质比丰水期的差,水资源质可

8、再生性也就小。 水水资源量可再生性和水源量可再生性和水资源源质可再生性可再生性综合决定了水合决定了水资源整体的可再生性。只有当水源整体的可再生性。只有当水资源量和源量和质的可再生能力都大的可再生能力都大时,水,水资源的可再生源的可再生性才高。性才高。这是因是因为水水资源内涵包含水量和水源内涵包含水量和水质两两方面含方面含义,水量的,水量的亏损和水和水质的的污染都是染都是对水水资源的一种源的一种损耗。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水耗。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水资源可再生性研究离不开水循源可再生性研究离不开水循环过程分析。程分析。鉴于研于研究究问题的复的复杂性,本性,本节重点探重点探讨水水资源量可再生

9、源量可再生性的量化方法。性的量化方法。11.3.2 11.3.2 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的量化方法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的量化方法11.3.2.1 单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的度量(1)单元水体水循环过程 本文为了简化分析,将单位时段内所有进入单元水体中的输入水量用I表示,输出水量用Q表示,单元水体的蓄水量用V表示。基于单元水体水量平衡关系,采用水箱模型描述单元水体的水循环动态过程。单元水体水箱模型单元水体水箱模型 对于单元水体,第对于单元水体,第n n时段水量平衡关系式如下:时段水量平衡关系式如下:(n=1,2,3) (13.3.1) 式中,Vn ,Vn+1第n时段初和末单元水体蓄水量。 单元水体第n时段

10、的平均输入量。 第n时段单元水体的平均出流量。 单位时段。在在单元水体水循元水体水循环过程中,影响水程中,影响水资源量可再源量可再生能力的两个特征量需在此生能力的两个特征量需在此说明。明。单元水体的最大蓄水量。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地形、地貌、土壤、植被、降水等),单元水体的蓄水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制,理论上存在一个最大的水体蓄水量。该蓄水量决定了单元水体在水循环过程中可交换的最大量,也是影响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的关键因素。对于子流域而言,即为流域最大蓄水容量。对于单元河段而言,可代表满岸时的河槽蓄水量。单元水体的最小蓄水量元水体的最小蓄水量。为了了维持河持河流生存(不断流)以及保流生存(不断流)

11、以及保证生生态用水的最小用水的最小河川径流量,或者河川径流量,或者为了了维持必要的土壤含水持必要的土壤含水量(如凋萎含水量),或者量(如凋萎含水量),或者为了了维持适宜的持适宜的地下水位,或者地下水位,或者为了了维持水循持水循环再生系再生系统的的完整性,完整性,单元水体必元水体必须要保持一个最小蓄水要保持一个最小蓄水量。量。是是维持持单元水体水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源量可再生性最直最直观的的阈值判据,其判据,其值要通要通过水文水文实验或或水文模水文模拟进行确定。行确定。(2 2)单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单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 对于图前面述及的单元水体, 代表了在 的变化范围内单元水

12、体在第n时段可能达到的有效蓄水量,即单元水体在第n时段可以恢复或可用于更新的水量。它代表了第n时段内单元水体水量可再生能力的大小。 本文将 与 之比所得到的无量纲量 作为单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 (n=1,2,3) (13.3.2)结合式(合式(11.3.1),便可得到),便可得到单元水体水元水体水资源源量可再生性指数的量可再生性指数的动态变化方程。化方程。(13.3.3)(3 3)关于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的分析)关于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的分析以下在几种特殊情况下讨论和分析指数的合理性及取值范围。当输入I与输出Q保持动态平衡时,单元水循环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单元水体的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保持

13、不变。由式(11.3.3)可知,此时,即单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为常量。当输入I持续大于输出Q时,单元水体处于水量恢复阶段,可用水资源量增加,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增大。由式(11.3.3)可知,此时,即单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也逐渐变大。当当输入入I持持续小于小于输出出Q时,单元水体元水体处于水量消耗于水量消耗阶段,其水段,其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逐源量可再生能力逐步减弱。由式(步减弱。由式(11.3.3)可知,此)可知,此时,即,即单元水体水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也逐源量可再生性指数也逐渐变小。小。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输入入I与与输出出Q具有波具有波动性,性,即即单元水体元水体处于

14、水量的消于水量的消长更替之中。由式更替之中。由式(11.3.3)可知,此)可知,此时单元水体水元水体水资源量可源量可再生性指数也呈再生性指数也呈现波波动性。性。只有当只有当时,单元水体的水循元水体的水循环才才处于可再生状于可再生状态,由式(,由式(11.3.2)和式()和式(11.3.3)求得)求得的的才具有才具有实际意意义,且,且取取值范范围为0,1。 单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的取值分析11.3.2.2 11.3.2.2 流域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的计算流域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的计算如果将流域视为一个单元水体,便可直接利用单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计算整个流域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如果

15、要深入研究流域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的空间分布,可以将流域划分为若干单元。为了便于计算,最好结合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单元划分。首先计算每个单元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最后再综合得到整个流域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当然,对于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水体均可采用类似的方法计算其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11.3.3 11.3.3 实例分析实例分析以马连河流域为例以马连河流域为例11.3.3.1 研究区概况马连河位于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区,流域面积19086 km2,是泾河的最大支流。地势由北向南下降,平均海拔为1420 m。气候比较干燥,年平均气温为8.59.5。流域降水多集中在7、8月,年降水量一般为450

16、650 mm,上游洪德站只有350400 mm。据流域出口雨落坪站多年观测,年径流量为4.9108m3,折合年径流深为26 mm。11.3.3.2 11.3.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在数字高程模型(DEM)基础上,将马连河流域分成7个子流域,并提取各子流域的水文特征值。本例利用SWAT模型方法来建立马连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基于DEMDEM的马连河流域三维图的马连河流域三维图 马连河流域马连河流域SWATSWAT模型结构图模型结构图 如果把子流域看作单元水体,在自然水循如果把子流域看作单元水体,在自然水循环状态下(即不考虑人类活动取用水的影响)环状态下(即不考虑人类活动取用水的影响),马连

17、河流域各单元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马连河流域各单元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1.3.3.3 11.3.3.3 计算输入数据计算输入数据在本例中,计算输入数据主要是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其中,降水量、蒸发量为1978年马连河流域实测数据经过线性空间插值处理后得到的各子流域月均值;径流量为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的马连河各子流域月均值。11.3.3.4 11.3.3.4 计算结果与分析计算结果与分析可再生性指数的计算,关键涉及到单元水体的蓄水容量和维持水循环再生系统所需的最小蓄水量的确定。在实例中,根据单元子流域的多年降水和径流系列资料,并参考流域的地形数据进行确定。则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综

18、合确定。在计算时由于缺少上述资料,可按的10%进行取值。 马连河各子流域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马连河各子流域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 子流域子流域1 1月月2 2月月3 3月月4 4月月5 5月月6 6月月7 7月月8 8月月9 9月月1010月月1111月月1212月月0.40.40.20.20.10.1-0.1-0.10.70.70.40.41.11.10.40.40.30.30.10.10.10.1-0.2-0.20.30.30.20.20.20.20.00.00.40.40.40.40.80.81.01.00.70.70.50.50.50.50.20.20.40.40.20.20.20.20

19、.00.00.80.80.00.00.90.91.01.00.70.70.80.80.80.80.50.50.40.40.30.30.30.30.10.10.80.80.20.20.50.51.11.10.90.91.01.01.01.00.80.80.40.40.20.20.50.50.00.00.10.1-0.2-0.21.31.31.31.31.11.11.11.11.11.10.50.50.40.40.20.20.20.20.10.10.50.50.30.31.31.31.11.10.20.20.40.40.40.40.10.10.40.40.20.20.70.70.70.71.01.

20、00.60.61.21.21.11.10.30.30.70.70.70.70.20.2流域平均流域平均0.40.40.20.20.30.30.10.10.60.60.20.20.90.91.01.00.70.70.70.70.70.70.40.4从表中可知,在从表中可知,在1月月4月月马连河流域河流域水水资源量可再生性指数源量可再生性指数呈呈现下降下降趋势,其其值低于低于0.5,平均,平均为0.3;在;在5月月8月,指月,指数明数明显改善,平均改善,平均值为0.7;9月月12月又呈月又呈下降下降趋势,平均,平均值为0.5。这与流域水循与流域水循环的枯、丰水期的的枯、丰水期的变化一致。化一致。5

21、月之前月之前马连河河流域基本上流域基本上处于枯水期,水于枯水期,水资源量的消耗量源量的消耗量(输出量)大于出量)大于输入量,水入量,水资源量可再生能源量可再生能力减弱;力减弱;7、8月份雨水丰沛,流域蓄水量月份雨水丰沛,流域蓄水量得到得到补充和恢复,水充和恢复,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增源量可再生能力增强。9月以后降水减少,消耗大于月以后降水减少,消耗大于输入,水入,水资源源量可再生能力再次减弱。在空量可再生能力再次减弱。在空间分布上,流分布上,流域下游水域下游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要好于上游,比源量可再生能力要好于上游,比如上游子流域如上游子流域的的年均年均值为0.3,下游子,下游子流域流域的的年均年

22、均值为0.7。 理理论分析表明,基于水循分析表明,基于水循环过程和水程和水量平衡关系,提出的量平衡关系,提出的单元水体水元水体水资源量可源量可再生性指数再生性指数能能够表征水表征水资源量可再生能源量可再生能力的大小,它的力的大小,它的计算易于与分布式水文模算易于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相型相结合,用于分析流域(或水体)水合,用于分析流域(或水体)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的源量可再生能力的时空分布。在水空分布。在水资源源规划与管理中,只要确保指数划与管理中,只要确保指数的的值介于介于0与与1之之间,便可避免河流断流或,便可避免河流断流或洪水泛洪水泛滥的的发生。指数生。指数为无量无量纲的量,的量,能能够用于不同

23、地区的比用于不同地区的比较分析。分析。11.4 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研究11.4.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内涵“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简单定义为:“一定区域、一定时段,维系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资源系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规模”(左其亭、陈曦,2003)。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概念图(左其亭、陈曦,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概念图(左其亭、陈曦,20032003) 生态系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11.4.2 11.4.2 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研究框架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研究框架基本思路:紧扣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以“水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相互制约(模拟)模型”为基础模型,以“维系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控制

24、约束,以“支撑最大经济社会规模”为优化目标,建立最优化模型。通过最优化模型求解(或控制目标反推)得到的“最大经济社会规模”就是水资源承载能力。称此方法为“基于模拟和优化的控制目标反推模型”方法(A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Based Control Object Inversion Model),简称COIM模型方法(左其亭等,2005)。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框架图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框架图 目标函数:Max经济社会规模约束方程:(1) 水资源循环转化关系方程(2) 污染物循环转化关系方程(3) 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相互制约方程(4) 水资源承载程度指标约束方程(

25、5) 生态环境控制目标约束方程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水资源系统(1)(2)(4)(3)(5)水资源承载能力耦合系统 11.4.3 11.4.3 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中需要建立的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中需要建立的基础模型基础模型 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中需要建立的基础模型包括:水资源循环转化关系方程。 污染物循环转化关系方程。 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相互制约方程。 经济社会水资源生态耦合系统互动关系量化模型。 11.4.4 11.4.4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11.4.4.1 水资源承载程度指标(1)水资源量及可利用水资源量可利用水资源量( )计算式为: 式中, 为可利用水

26、资源量;a为水资源可利用综合系数; 为水资源量; 为区外调水、来水总可利用量; 为污水资源化可利用水资源量。 (11.4.1)(2 2)实际用(需)水量)实际用(需)水量通常,对于现状及其以前年份,计算的是实际用水量;对于规划水平年,计算的是需水量。本节为了统一起见,都使用“用水量”这一概念。总用水量为:(11.4.2) 式中, 为总用水量; 为工业用水量; 为农业用水量; 为生活用水量; 为其他用水量。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水资源量损失总共为: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水资源量损失总共为: (11.4.3) 式中, 为总利用水资源量; 为回归水中所含的水分; 为稀释或转化污染物质 所需的水量,其中 为回

27、归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其他符号同前。污染物染物质稀稀释或或转化所需的水量化所需的水量的的计算,可以采用水算,可以采用水环境容量境容量计算模型,在假定水算模型,在假定水环境目境目标的前提下,的前提下,计算算为了达到水了达到水质标准准时必必须向河流向河流补放的水量(假放的水量(假设存在供水水源),即存在供水水源),即为。(3 3)水资源承载程度指标)水资源承载程度指标用“水资源承载程度指标I”来表达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所经承受压力到了什么程度。(11.4.4)当I1时,说明已经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且随着I值增加,超载越严重;当I=1时,说明处于水资源承载能力临界状态;当0I1时,说明在水资源承载能

28、力范围之内,且随着I值的减小,可以再增加的承载能力就越大。11.4.4.2 11.4.4.2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1)水资源循环转化关系方程从水资源的形成、人为引用、蒸发、排放,再回到水体,水资源经历了复杂的循环转化过程。在量化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时,需要建立水资源循环转化方程,以作为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的基础方程。水资源循环转化方程组:水资源循环转化方程组: (总水量平衡方程) (可利用水资源计算方程) (可利用水资源分配方程) (水资源利用-消耗转化方程) (水资源消耗量计算方程) (水资源利用后回归量计算方程) (11.4.5) 式中,式中, 降水量;降水量; 从区外调水从

29、区外调水总量;总量; 总蒸发量(包括降水、地表水总蒸发量(包括降水、地表水体、地下潜水蒸发及植物蒸腾);体、地下潜水蒸发及植物蒸腾); 总消耗水量;总消耗水量; 地下水体蓄水量的地下水体蓄水量的变化量;变化量; 地表水体蓄水量的变化地表水体蓄水量的变化量;量; 区外流入本区的水量;区外流入本区的水量; 流流出本区的水量;出本区的水量; 剩余的可利用水资剩余的可利用水资源量(剩余为正,不足为负);源量(剩余为正,不足为负); 工业工业用水消耗水量;用水消耗水量; 农业用水消耗水量;农业用水消耗水量; 生活用水消耗水量;生活用水消耗水量; 总回归水总回归水量。量。(2 2)污染物循环转化关系方程)

30、污染物循环转化关系方程建立的污染物循环转化方程至少包括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程、水质模拟方程,它们分别表达了污染物的产生、运移过程。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分单元进行计算,水质模拟方程有零维模型、一维模型、二维模型等(左其亭等,2005)。为了叙述上的方便,下面仅列举其中一种组成污染物循环转化方程组。污染物循环转化方程组:污染物循环转化方程组:(污染物排入河道总量方程) (水质模拟方程) (11.4.6) 式中,式中, 为第为第i i计算单元污水处理后某污计算单元污水处理后某污染物浓度(染物浓度(g/Lg/L);); 为第为第i i计算单元污水计算单元污水处理率;处理率; 为污水处理后某污染物排放总为污水

31、处理后某污染物排放总量(量(kgkg);); 为第为第i i计算单元污水排放量计算单元污水排放量(m m3 3);); 为第为第i i计算单元污水中某污染物计算单元污水中某污染物综合浓度(综合浓度(g/Lg/L);); 为控制断面径流量为控制断面径流量(m m3 3);); 为控制断面浓度(为控制断面浓度(g/Lg/L);); 为排放的河流上游来水量(为排放的河流上游来水量(m m3 3);); 为上为上游断面来水中污染物浓度(游断面来水中污染物浓度(g/Lg/L);); 为污为污染物综合消减率(无量刚)。对难降解的污染物综合消减率(无量刚)。对难降解的污染物,染物, =0=0。(3 3)经济

32、)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相互制约方程社会系统内部相互制约方程以水资源作为纽带,建立水资源与人口工业农业系统关系方程: (11.4.7) 式中, 、 、 分别为工业产值、农业产值、人口数; 、 、 分别为工业万元产值利用水资源量、农业万元产值利用水资源量、人均用水量;其他符号同上。 以经济以经济社会系统内部需求作为纽带,社会系统内部需求作为纽带,建立人口建立人口工业工业农业相互制约关系方程,农业相互制约关系方程,可能会因不同地区的发展战略不同,有不可能会因不同地区的发展战略不同,有不同的制约方程。为了方便表达,统记作:同的制约方程。为了方便表达,统记作:SubMod (R,I,A) (11.4.8)

33、当讨论规划水平年时,还需要建立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模型(如果仅讨论现状年就不需要建立该模型),以预测未来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对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的研究,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成熟的理论。把对经济社会系统建立的模型方程统记作:SubMod (SESD) (11.4.9)(4 4)水资源承载程度指标约束方程)水资源承载程度指标约束方程要求“水资源承载程度指标I小于等于1”,即有如下约束方程:I 1 (11.4.10)(5 5)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控制目标方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控制目标方程方程组的通式为: 式中, 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值(kg); 为控制断面浓度控制目标值(g/L); 为河流径流量控制最小目标值(

34、m3);其他符号含义同上。 (11.4.11)(6 6)目标函数)目标函数 按照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要把表达“最大经济社会规模”的函数作为模型的目标函数。但是,由于表征经济社会规模的指标比较多,如人口数、工业产值、农业产值等。如果表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指标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建立的将是多目标模型。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习惯用“人口数”单一指标来表示,这样就成为单目标模型,目标函数表示如下:(11.4.12)(7 7)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 一般情况下,所建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线性优化模型。直接求解该模型比较困难。可以有两种求解途径:一是,采用“数值迭

35、代法”,求解近似最优解;二是,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方案搜索,寻找出最优方案。“数值迭代法数值迭代法”的计算步骤为:的计算步骤为:(1)按照计算条件,对已知参数(如,等)赋值。在现状水平年,以实际数据为主要依据;在规划水平年,可以采用规划值或计算值。当然,也可以在计算软件中预设一个输入接口,随时变化这些参数,随时再计算,得到相应的计算结果。(2)假设初始值P0、步长,计算P1 = P0+ 。针对某一区域,可以选择现状区域人口数的一半(取整数)作为初始值P0。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初始值,这不影响计算结果。(3)分别用P0和P1代入P进行计算,判断P0和P1是否满足约束方程。如果P1满足约束方程,

36、令P2=P1,P3=P1+ ;如果P0满足而P1不满足约束方程,令P2=1/2(P1+P0),P3=P1;如果P0和P1均不满足约束方程,令P2=P0(P1P0),P3=P0。(4)再分)再分别用用P2和和P3代入代入P进行行计算,判断算,判断P2和和P3是否是否满足足约束方程。重复步束方程。重复步骤(3)的方法,)的方法,直到直到|Pi+1Pi|,且,且P满足足约束方程,得到近似束方程,得到近似最最优解解P=Pi。得到的最大。得到的最大值Pi,就是要求的水,就是要求的水资源承源承载能力。能力。 11.4.5 11.4.5 应用实例应用实例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力计算11.

37、4.5.1 郑州市概况及面临的水资源问题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北临黄河,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商贸中心。研究区包括五个行政区,分别是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金水区、邙山区,面积989.6km2。2001年,郑州市区总人口259.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0.31万人,农业人口99.3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62.5亿元,人均GDP为13963元。随着随着经济社会社会发展,展,郑州市水州市水资源源问题日益日益严重。重。2001年,年,郑州市水州市水资源源总量量为1.2924108 m3,而,而实际用水量用水量5.1186108 m3,按本地水,按本地水资源源

38、计算,缺算,缺水水3.8262108 m3。由于本地水。由于本地水资源源远不不能能满足用水需要,所以就从黄河引水足用水需要,所以就从黄河引水2.2383108 m3,同,同时地下水超采地下水超采1.3660108 m3,可,可见郑州市水州市水资源短缺源短缺十分十分严重。另外,重。另外,郑州市水州市水环境境质量令人量令人堪堪忧,郑州市州市2001年年污水排放量达水排放量达2.1484108 m3,污水水处理量理量仅0.8159108 m3,污水水处理率理率37.98%。大量。大量的的污水未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干渠,理直接排入河流或干渠,严重重污染了河流、地下水。染了河流、地下水。经过郑州市的

39、几州市的几条河流条河流贾鲁河、金水河、熊耳河水河、金水河、熊耳河水质类别均在均在IV、V和超和超V类,均超出其水,均超出其水质功能功能类别,严重影响了其水重影响了其水资源的利用和周源的利用和周边人人民的身心健康。民的身心健康。11.4.5.2 11.4.5.2 郑州市本区水资源量和区外调水量郑州市本区水资源量和区外调水量根据郑州市水资源公报计算,该市19942001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0.5433108m3,地下水资源量为1.6623108m3,重复水资源量为0.4283108m3,总水资源量为1.7773108m3。本区目前的外调水量就是引黄河水,按照黄河分水协议,分配给郑州市区的年水量为2

40、.8200108m3。在规划水平年,除按协议从黄河调水外,根据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还将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根据河南省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2001,修订本),郑州市区2010年、2030年调水量分别为3.3158108m3、5.8386108m3。 11.4.5.3 11.4.5.3 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及用水量计算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及用水量计算 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输入参数一览表 输入参数输入参数单位单位20012001年年20102010年年20202020年年20302030年年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方方/ /万元万元42.442.43

41、63629292222农业灌溉定额农业灌溉定额方方/ /亩亩451.4451.4415415385385355355城镇人均日用水量城镇人均日用水量升升/ /人日人日212.1212.1242.0242.0272.0272.0302.0302.0农村人均用水量农村人均用水量升升/ /人日人日93.793.796.096.098.098.0100.0100.0工业产值预测值工业产值预测值万元万元279276427927646917962691796213572879135728792101401121014011有效灌溉面积预测值有效灌溉面积预测值 万亩万亩43.5243.5236.4736.4

42、729.5829.5826.6126.61城镇人口预测值城镇人口预测值人人25061642506164362045636204564719191471919153994305399430农村人口预测值农村人口预测值人人9030490304119051119051143347143347149407149407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值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值万元万元362531136253119050177905017725340858253408584764656147646561生态环境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亿方亿方0.060.061.51401.51401.68001.68001.84701.8470工

43、业用水排放系数工业用水排放系数0.80.80.80.80.80.80.80.8农业用水排放系数农业用水排放系数0.190.190.120.120.050.050.020.02城镇生活用水排放系数城镇生活用水排放系数0.80.80.80.80.80.80.80.8农村生活用水排放系数农村生活用水排放系数0 00 00 00 0生态环境用水综合排放系数生态环境用水综合排放系数0.800.800.830.830.820.820.820.82黄河引用水量黄河引用水量亿方亿方2.822.822.822.822.822.822.822.82南水北调引用水量南水北调引用水量亿方亿方0 03.31583.31

44、584.57724.57725.83865.8386污染物平均净化率污染物平均净化率0.80.80.80.80.80.80.80.8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率0.0760.0760.800.800.930.930.940.94污水回用系数污水回用系数0 00.300.300.400.400.500.5011.4.5.4 11.4.5.4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结果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结果通过计算,得出以下结论:目前,郑州市经济社会规模严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提高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减小污水排放量,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二是开源节流,解决缺水问题。根据预测,到

45、2010年,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会有很大改观。在南水北调供水3.3158108m3的情况下,当污水处理率为80%时,水资源承载人口只有212.39万人;当污水处理率达到92%时,水资源承载人口为382.55万人。到2020年、2030年,在郑州市实施南水北调、增加污水处理的条件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有很大提高,支撑人口接近470万和585万,并能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结果表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结果表 承载能力指标承载能力指标单位单位20012001年年20102010年年20202020年年20302030年年总人口总人口人人30592630592621238862

46、1238864693726469372658444165844416城镇人口数城镇人口数人人225555225555202745520274554577615457761557233965723396农村人口数农村人口数人人80371803719643196431116111116111121020121020工业产值工业产值万元万元25134925134938740593874059 1316569313165693 2227485222274852有效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万亩万亩38.7338.7329.5429.5423.9623.9621.5521.55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万元万元

47、42714842714851401285140128 2446110324461103 501846295018462911.5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1.5.1 11.5.1 水资源配置系统与水资源循环系统的关系水资源配置系统与水资源循环系统的关系水资源配置系统,是以人类水事活动为主体,是自然、社会诸多过程交织在一起的统一体,它沟通了自然的水资源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联系,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关键环节。 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供水系统;输水系统; 用水系统;排水系统。 水资源配置系统与水资源循环系统关系图水资源配置系统与水资源循环系统关系图 11.5.2 11.5.2 基于水循环过程的水资源

48、优化配置基于水循环过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模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建立的步骤:首先,需要划分子区、确定水源途径、用水部门。 其次,需要确定模型的目标函数。 最后,列举出模型的所有约束条件。 (1 1)目标函数)目标函数目标1:社会效益。 可以用区域总缺水量最小来间接反映 (11.5.2) 式中, 为k子区j用户需水量(104m3); 、 分别为独立水源i、公共水源c向k子区j用户的供水量(104m3)。目标目标2 2: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用供水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来表示 (11.5.3)式中,、分别为独立水源i、公共水源c向k子区j用户的单位供水量效益系数(元/ m3);、分别为独立水源i、公共

49、水源c向k子区j用户的单位供水量费用系数(元/ m3);、分别为独立水源i、公共水源c向k子区j用户供水效益修正系数,与供水次序、用户类型及子区影响程度有关。目标目标3 3:环境效益。:环境效益。 可以选择重要污染物的最小排放量来表示 (11.5.4)式中,为k子区j用户单位污水排放量中重要污染物的浓度(mg/L),一般可以用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等水质指标来表示;为k子区j用户污水排放系数。(2 2)约束条件)约束条件供水系统的供水能力约束公共水源独立水源(11.5.5)(11.5.6) 式中, 、 分别为公共水源c和k子区独立水源i的可供水量上限; 为公共水源c分配给k

50、子区的水量。其它符号含义同前。 输水系统的输水能力约束输水系统的输水能力约束公共水源独立水源(11.5.7)(11.5.8) 式中, 、 分别为公共水源c、k子区i水源的最大输水能力。用水系统的供需变化约束用水系统的供需变化约束(11.5.9) 式中, 、 分别表示k子区j用户需水量变化的下限和上限。排水系统的水质约束排水系统的水质约束达标排放总量控制(11.5.10)(11.5.11) 式中, 为k子区j用户排放污染物r浓度; 为污染物r达标排放规定的浓度; 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其他符号含义同前。非负约束非负约束0(11.5.12)其他约束条件 针对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增加一些其他约束条件。比如,投资约束、风险约束、湖泊最低水位约束、地下水位最低约束、经济社会系统结构关系约束、水资源生态系统结构关系约束等。由目由目标函数和函数和约束条件束条件组合在一起就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水构成了水资源源优化配置模型。化配置模型。该模型是一个模型是一个十分复十分复杂的多目的多目标多水源多用多水源多用户的的优化模型。化模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11.5.13)ZHENGZHOU UNIVERS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