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盘点诗歌阅读规律的演绎 ppt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9357618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 盘点诗歌阅读规律的演绎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考语文复习 盘点诗歌阅读规律的演绎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考语文复习 盘点诗歌阅读规律的演绎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考语文复习 盘点诗歌阅读规律的演绎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考语文复习 盘点诗歌阅读规律的演绎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 盘点诗歌阅读规律的演绎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 盘点诗歌阅读规律的演绎 ppt(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阅读,规律的演绎诗歌阅读,规律的演绎主讲 胡佑民一.命题范围全部18套高考题均有考查二.选材范围1.宋词:全国I卷、上海卷、江苏卷、浙江卷、湖南卷、重庆卷2.唐诗:全国II卷、湖北卷、浙江卷、重庆卷、辽宁卷、江西卷3.诗经:北京卷4.宋诗:广东卷、四川卷、福建卷、辽宁卷、宁夏卷5.清诗:山东卷6.元曲:浙江卷7.明诗:天津卷8.清词:安徽卷三.阅读鉴赏方式1.单独阅读鉴赏(大部分省市)2.比较阅读鉴赏(部分省市):重庆卷、辽宁卷、浙江卷、江西卷四.命题点1.诗歌语言:全国I卷、北京卷、上海卷、浙江卷、天津卷2.写作技巧:全国I卷、北京卷、上海卷、江苏卷、浙江卷、湖北卷、安徽卷、重庆卷、宁夏

2、卷3.诗眼:全国II卷、广东卷、四川卷4.内容理解:全国II卷、上海卷、山东卷、江苏卷、四川卷、天津卷、安徽卷、湖南卷、福建卷、重庆卷、辽宁卷、江西卷、宁夏卷5.诗歌常识:上海卷6.意象:广东卷、浙江卷7.主题:浙江卷、湖北卷、福建卷、重庆卷、江西卷、宁夏卷8.意境:辽宁卷五.试题分析读捕捉诗歌信息的过程思准确判断命题点、按照诗歌阅读规律理解诗歌内容和写作技巧的过程答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按照答题规范回答问题的过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I)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

3、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简析本题针对语言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语言体会入手去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理解时应当注意参考两个重要的注释。(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上片描

4、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简析此题考查写作技巧。先景后情是古代诗歌常见的写作构思方法,“因景生情”实际是借景抒情的方法,先景后情、全篇写景(状物)、边写景边抒情,说法是不一样的,它们分别被称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手法。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II)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氛垢:尘埃。(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现出雨后

5、“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阳光照射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简析本题考查诗眼。景物中的关键词是准确理解诗歌主旨的基本要素。“明”与“出”体现出作者的恬淡自然之心,实际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描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简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把握。实际也应包

6、括对主旨的把握,答案里面在解说好处时说得不够。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北京卷)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缬之。”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y):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du):摘取、拾取。捋(lu):成把地握取。袺(ji):手持衣角盛物。缬(xie):把衣襟扎在腰带间装物。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1分)答案赋简析此题考查写作手法(技巧)。关键在于准确理解三种手法,做题时参考注释,因为它们都是动词,句句写

7、事,当然是赋了。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简析此题考查语言。做题时自然也要注意注释。北京题虽然考了诗经,其实三个题的设置并不存在跨度,而是连续的问题,所以,北京题的难度实际不大。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简析此题考查内容。有了前面两题的铺垫,这个题更是没了难度了。4.诗歌鉴赏(上海卷)阮郎归初夏苏轼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8、。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1分)答案(1)“词”别称甚多,有曲、杂曲、曲子、曲子词、乐章、乐府、琴趣、诗馀、长短句等。简析此题考查诗歌常识。上海题这个题目的设置意图恐怕强调的是对文学知识的积累,实际是为弥补试卷结构的不足而为。(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答案D(境界开阔与词的意境不符)。简析此题考查了写作技巧、语言、情感和意境。因

9、为是选择题,难度也不见得高了。(3)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答案下片写这个少女午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象火焰。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简析此题考查景情

10、关系。学生完成这个题只需要将下片内容逐一理解出来,然后掺杂一些评价性文字即可。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广东卷)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答案(1)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简析此题考查意象。要注意的是前面有个限定短语“反映时间变化”,学生不必去回忆什么是意象,其实只将表达有时间意味的词语罗列出来就行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11、。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简析此题考查诗眼。同全国卷II第1小题。6.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山东卷)出关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必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简

12、析此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这个题,对主题的把握很关键,要注意的就是,比较评价不能片面解读,两相比较一定要说到关键处。(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简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景物的象征性含义是理解答题的要害。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江苏卷)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

13、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常,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简析此题既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又考查写作技巧。首先应把握全诗内容,这从题目已知,然后再结合题目理解诗句也就容易得多了。(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简析此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题目的解答是很简单的,也就基本相当于翻译了。“送别”诗词一般都在下片(或者后半部分)表达叮嘱之意,了解了

14、这一点就容易解题了。8.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浙江卷)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入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5、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2分)答案(1)燕子兴亡简析此题考查意象和主题。更主要的是,本题还通过这种考查让学生了解了同一意象的象征意义。答题时要仔细领会三首词的关键词“旧时”“南朝千古伤心事”“兴”“亡”。还要注意以已知推未知,第一首学过;而注释也是必须参考的材料。(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答案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简析此题考查写作技巧和语言。要注意抓各自的突出点,也要注意抓共性。9.阅读下面两首唐

16、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湖北卷)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答案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简析此题考查写作技巧。而两首诗主要的手段恰好是相同的,命题人的意图明白得紧。(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17、情?(4分)(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简析此题考查诗歌主旨。注意答题格式的强调。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四川卷)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参考:驿站秋夜难眠图简析此题考查的实际是内容。标题是内容的直接体现。(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本诗以“乱”为诗

18、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简析此题考查诗眼。全诗的诗眼和诗句的诗眼是结合起来的,所以命题人将答题点放在了“怎样表现”上。1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天津卷)黄氏延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简析词题考查语言。叠词的作用跟它表现的意象有关,也

19、跟朗读效果有关,要全面回答。(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简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问“情景”既要关注景又要体会情。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安徽卷)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

20、答成“烘托”也算对)简析此题考查写作技巧。写物的诗,别的景物都是起衬托作用的,这一点规律要注意把握。(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简析】词的题目为“鹰”,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所以是借物咏怀之作。上片写物,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

21、量沉厚。作品以鹰自比,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13.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湖南卷)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答: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22、(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简析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体会。结合诗句理解把握思想脉络是我们解答这种题的常用手法。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福

23、建卷)武夷山中武夷山中(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简析此题考查对主旨的把握。理解时一定要参考注释的内容,“梅花”实际只是他的人生理想而已。(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2)这

24、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简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要依据融情入景的特点理解回答。1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重庆卷)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简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和手法的理解。抓

25、关键词“崇光”“香雾”“睡”“照红妆”等。(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简析此题考查主旨。要注意后诗有一“惜”字,而前诗没有。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辽宁卷)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

26、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简析此题考查意境。要注意引领学生通过季节把握人的思想感情,解答时要用景物特征印证。(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简析此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对判断的具体解说。命题人在答案后补说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的意见,其实这样的题都是

27、这样处理的。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西卷)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金陵图韦庄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简析此题考查对主题的把握。“男儿有泪不轻弹”,伤心的自然是国事。(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

28、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简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要求也提示了要从全诗的理解出发去分析,尤其是不同的方面。18.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1分)分) (宁夏卷)(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小小斋即事即事 刘一止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

29、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简析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诗歌语言比较朴实,所以理解上没有多少问题,只是分析一定要前后语意联系起来。(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简析此题既考技法也考主旨。在实际理解上,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即使只问后一问,答案也得这样来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