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1 (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9355569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示文稿1 (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演示文稿1 (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演示文稿1 (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演示文稿1 (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演示文稿1 (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演示文稿1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示文稿1 (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n象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象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为了它的实现,人们付出为了它的实现,人们付出了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了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许多先驱者生命的代甚至许多先驱者生命的代价。终于在价。终于在19031903年年1212月月17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这架飞机被叫做“ “飞行者飞行者11号号” ”,它的发明者就是,它的发明者就是美国的威尔伯美国的威尔伯 莱特和奥莱特和奥维尔维尔 莱特兄弟。莱特兄莱特兄弟。莱特

2、兄弟的第一次有动力的持续弟的第一次有动力的持续飞行,实现了人类渴望已飞行,实现了人类渴望已久的梦想,人类的飞行时久的梦想,人类的飞行时代从此拉开了帷幕。代从此拉开了帷幕。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英语: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1931年),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家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人。他拥有2000余项发明,包括对世界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钨丝灯泡等。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1892年

3、创立通用电气公司。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打破他创造的发明专利数世界纪录。 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他原是苏格兰人,生于1847年。24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教授。一次,他企图通过一根电报线来同时传递几个信息。贝尔的不少朋友却希望他钻研电报术。但发明家不以为然。他心里唯一惦记的事,就是要完成传递人声的工作。他先试制成“谐和电报”在一根导线上连接由带电芦苇组成的两个竖琴模样的集合。每根芦苇在导线的那一头都有同频率的对应者。贝尔把两个“竖琴”挂在磁性薄膜上。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种装置。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

4、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

5、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按照计划神舟十号飞船也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与天宫一号完成交会对接任务。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国家863计划深海水体序列保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邓小平题词未来科技是指超越现实的科学技术。未来科技与高科技、最新科技以及前沿科学技术等的概念完全不同,而且是有本质区别的。后者代表刚刚被人类发明、创造并能够掌握和使用的,代表人类科研成果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未来科技强调的是,人类能够预期或未能预见到的,至今仍未被人类发明或使用的,只有将来某一时期才被人类所掌握和使用的科学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