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ppt课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9355184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5.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ppt课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inese临江仙临江仙送钱穆父送钱穆父鄂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诗歌诵读苏轼1Chinese一、诗歌原文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2Chinese二、注释【注释】 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改火:指年度的更替。筠:竹。3Chinese三、译文【翻译】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是三年了,你远涉天涯,一直奔走辗转在这人世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温暖。你的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子。我心惆怅,因为又要离别,你要连夜扬起孤帆前行

2、,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对着酒杯太过凄婉。其实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舍一般,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和你是一样的啊。4Chinese四、简析【简析】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佑初年,苏与钱友谊甚笃。元佑三年钱出知越州,都门帐饮,苏轼曾赠诗送别。岁月如流,此次在杭州相聚,已是别后第三的年头了。一般的送别词,大多写行者难留而寡欢,居者惜别而悲切。而苏轼此首以辅君治国、操守风节勉励友人,为友人开释胸怀,不仅动人以情,而且还使友人从理性上受到启迪,纯一道心,保持名节。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钱由知开封府徙越州,复徙瀛州,每下愈况,内心郁郁寡欢。夜中分别,送行的也只能是淡月微云。“ 人

3、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是名句,点睛之笔。元佑年间,各政治派别互相倾轧,苏与钱仕途不顺,惺惺相惜,有感而发。5Chinese五、赏析【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91 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6Chinese五、赏析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

4、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 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

5、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7Chinese五、赏析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颦” 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

6、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8Chinese五、赏析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 游于物之外” ,“ 无所往而不乐” ,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

7、、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 一笑作春温” 、“ 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9Chinese六、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