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ppt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9348902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9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ppt(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谷谷 峰峰 关于课程开设的有关问题关于课程开设的有关问题 一、开设的依据一、开设的依据 2010年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颁发了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颁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调整的意见(教社科(教社科20102号),决定在博士号),决定在博士研究生中开设研究生中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并开设,并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作为选修课。作为选修课。 二、课程定位和目标要求二、课程定位和目标要求 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是坚持理

2、论联系实际; 二是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二是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三是着眼于学生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培养。三是着眼于学生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和结构三、课程内容和结构 三个板块:三个板块: 一是导论一是导论,这是大纲的灵魂,系统介绍了什这是大纲的灵魂,系统介绍了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如何应用当代中国马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如何应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和世界,并且通过对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和世界,并且通过对20世纪世纪人类社会的成就和问题、进入人类社会的成就和问题、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在世纪人类社会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

3、全球化背景下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 二是第二是第2-6讲,讲,是对当代人类社会主要问题的是对当代人类社会主要问题的基本分析,主要探讨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当基本分析,主要探讨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当代发展问题、当代社会建设、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代发展问题、当代社会建设、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当代社会思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这些问题构当代社会思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这些问题构成了影响和制约世界和中国发展的主要层面。成了影响和制约世界和中国发展的主要层面。 三是第三是第7-8讲,讲,是关于人类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是关于人类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分析,主要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当代社分析,主要分析当代资本主义

4、的新变化和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会主义的新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前景。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前景。 导导 论论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当代人类社会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当代人类社会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2.总体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主总体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主要观点。要观点。 3.学习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学习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从广广义义上上说说,马马克克思思主主义义是是指指由由马马克克

5、思思、恩恩格格斯斯 创创 立立 并并 由由 其其 后后 各各 个个 时时 代代 、 各各 个个 民民 族族 的的 马马 克克 思思 主主义义 者者 在在 各各 国国 社社 会会 主主 义义 实实 践践 中中 不不 断断 丰丰 富富 和和 发发 展展 的的 基基本本 理理 论论 、 基基 本本 观观 点点 和和 学学 说说 的的 体体 系系 。是是 无无 产产 阶阶 级级 认认识识 世世 界界 、 改改 造造 世世 界界 的的 科科 学学 世世 界界 观观 和和 方方 法法 论论 ;是是 关关于于 自自 然然 、 社社 会会 和和 思思 维维 发发 展展 的的 普普 遍遍 规规 律律 的的 学学

6、 说说 。它它由由 马马 克克 思思 主主 义义 哲哲 学学 、 马马 克克 思思 主主 义义 政政 治治 经经 济济 学学 和和 科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认识(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认识 1.关于关于“当代当代”的时间界定。的时间界定。 当代中国主要是指当代中国主要是指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时期。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时期。 3.什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什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 的指导思想;的指导思想; 3.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清晰地阐明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1)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 (2)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发展战略:立足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三步走”战略,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发展动力:坚持改革开放,始终把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6)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 中国特色社会

9、主义理论体系明确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重大任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重大任务。(1)经济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2)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 (3)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 (4)社会建设必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建设必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总要求。 (5)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0、发展。展。 (6)党的建设必须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贯穿党的建设必须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始终。于现代化建设始终。二、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 (一)(一)20世纪人类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世纪人类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 一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二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 四是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 五是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 (二)(二)20世纪人类社会遗留的主要问题世纪人类社会遗留的主要问题 一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繁重。一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繁重。 二是发展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发展问题仍然突出。 三是民族宗教矛盾冲突

11、仍然严重。三是民族宗教矛盾冲突仍然严重。 四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四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五是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挑战仍然严峻。五是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挑战仍然严峻。 (三)(三)21世纪人类社会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世纪人类社会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1.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 经济上的市场一体化;经济上的市场一体化; 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文化上的相互交流;文化上的相互交流; 技术上的全球共享;技术上的全球共享; 国际组织更具世界性功能。国际组织更具世界性功能。 2.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世界多极化趋

12、势跃然而出,不可逆转。1997年4月,中俄两国首脑发表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欧洲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也都主张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和加强区域合作,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多极化遂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2l世纪的美国全球战略: “一个目标”美国领导世界。 “三个支柱”经济、安全、民主的对外战略总构想,以及“同时打赢两场地区性战争”的军事战略方针。 世界仍然不稳定: (1)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并存;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3)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 3.文化的交流、交融与交锋 首先,多元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发达国家仍然拥有

13、话语霸权。 最后,中国必须不断增强文化安全意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首先,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 其次,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 最后,经济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知识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经济知识化与知识经济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 三三 、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与世界中国与世界(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的理论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的扩展、人类交往的扩大,构织成“世界历史”。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

14、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从而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76页,人民出版社,1995)。(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的现实依据 当今世界日益加强的全球化趋势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的现实依据。 四波经济全球化浪潮: 第一波浪潮出现在2000年前的罗马帝国时期,由于交通网络的建立和共同语言、法律、货币等的出现,英国与中东地区之间的贸易获得了大发展。 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拓了海上通道,推进了欧、美、东亚地区的贸易。 第三波浪潮出现在1815年至1913年间,国际贸易

15、再次大幅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的方法论价值 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价值 易经:“与时偕行”、“与时消息”。 蔡元培中国理论学史:“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 江泽民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讲话:“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珍贵理论品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马克思主义能否保持生命力和发挥积极作用的根本所在。 2.改革开放的理论价值 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

16、学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发展并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和性质。 3和平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开辟了一条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道路,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也是一个重要贡献。 4和谐文化

17、观的人文价值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最高形态体现在其核心思想的世界性意义上。求真务实的原则、发展创新的方法、以人为本的宗旨、和谐文化的理念,这些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传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灵魂。不仅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和文化支撑,也有利于推动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 5民生观的社会价值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18、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6科技观的科学价值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技术发展思想。其实践科学观、自主科学观、文化科学观、人本科学观、人才科学观等科技观念不仅体现了中国科技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也为世界各国发展科技、创建文明的和谐世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所有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的一种理论借鉴。 7生态观的世界价值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由弱到强,从局部到整体,从抱守“人定胜天”的观念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逐步将生态文

19、明建设融人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之中,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实现了生态观的理论传承和生态建设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世界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过程中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做出了榜样。 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深入理解和系统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理论水平和战略思维能力,从

20、思想深处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系统了解和科学分析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及重大挑战。 二是有助于全面了解其他学科的最新发展,丰富知识储备。 三是有助于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第一,将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同学习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第二,将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与了解分析当代世界的发展态势结合起来。 第三,将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深入研究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分析与思考分析与思考 1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类的

21、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列宁我们的纲领中指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但是,“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请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出色表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此,国际上既有对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称赞,也有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非议。请谈谈如何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地看待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力力。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