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江中孤屿共29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9334733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江中孤屿共2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登江中孤屿共2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登江中孤屿共2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登江中孤屿共2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登江中孤屿共2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江中孤屿共2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江中孤屿共29页(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登登江江中中孤孤屿屿1作品注释作品注释 历览:遍览,游遍了。旷周旋:久不游览。旷,历览:遍览,游遍了。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这二句是说永嘉江的南岸已经游赏多次,而江北却

2、很久这二句是说永嘉江的南岸已经游赏多次,而江北却很久没去了。没去了。迥:迂回。这句是说因为心里急于要寻找奇景新迥:迂回。这句是说因为心里急于要寻找奇景新境,所以反而觉得道路太远了。境,所以反而觉得道路太远了。景:日光,指时间。延:长。这句是说因要找寻景:日光,指时间。延:长。这句是说因要找寻奇异的景物,所以更感到时间太短促。奇异的景物,所以更感到时间太短促。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c疾行。媚:优美疾行。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这二句是说船正迅速地从江中悦人。中川:江水中间。这二句是说船正迅速地从江中横渡,突然发现优美动人的孤屿山在江流中间挡住了去横渡,突然发现

3、优美动人的孤屿山在江流中间挡住了去路。路。 2空水:天空和江水。这二句是说天上的彩云、丽日相空水:天空和江水。这二句是说天上的彩云、丽日相互晖映,江水清澈,映在水中的蓝天也同样色彩鲜明。互晖映,江水清澈,映在水中的蓝天也同样色彩鲜明。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秀、神奇。物:指世人。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秀、神奇。物:指世人。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这二句是说孤屿山如此明显的美丽风光无人游赏,神仙。这二句是说孤屿山如此明显的美丽风光无人游赏,那么其中蕴藏神仙的事就更没有人去传述了。那么其中蕴藏神仙的事就更没有人去传

4、述了。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缅邈:悠远。区中缘:人世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缅邈: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这二句是说自己看到孤屿山便联想起昆间的相互关系。这二句是说自己看到孤屿山便联想起昆仑山上神仙的风姿,因而感到和人世的尘缘就更加离得仑山上神仙的风姿,因而感到和人世的尘缘就更加离得远了。远了。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

5、这二句是说自己领悟了安期生的长术而活过了一千岁。这二句是说自己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心居住在海隅就可以养生尽年。生之术,安心居住在海隅就可以养生尽年。 3谢灵运(385433)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诗人,中)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山水诗鼻祖”,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谢灵运是谢玄之孙,晋时为客儿,世称

6、谢客。谢灵运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因为性情狂傲,与朝廷发生矛盾,袭封康乐公,因为性情狂傲,与朝廷发生矛盾,后被降至为康乐侯,故又称后被降至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谢康乐”,墓葬,墓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于今江西省万载县。4第一层第一层第一层为首四句。谢灵运于头年因受第一层为首四句。谢灵运于头年因受排挤而出任永嘉太守,排挤而出任永嘉太守,“既不得志,遂肆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宋宋书书本传本传)谢灵运出任永嘉对他的人生意味着什么?谢灵运出任永嘉对他的人生意味着什么?5宋书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传载载:“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灵运幼便颖悟,

7、玄甚异之。谓亲知曰:我乃生瑛,涣那得生灵运我乃生瑛,涣那得生灵运!”,谢家,谢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于杜以子孙难得,送灵运于杜治养之,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儿治养之,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儿”,从小便得到格外青睐和,从小便得到格外青睐和照顾,这对谢灵运一生性格的养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照顾,这对谢灵运一生性格的养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隆安三年隆安三年(399年年),谢灵运返回建康,袭封康乐县公,授员外散,谢灵运返回建康,袭封康乐县公,授员外散骑侍郎,不就。直到义熙元年骑侍郎,不就。直到义熙元年(405年年),谢灵运才出任琅琊王大,谢灵运才出任琅琊王大司马行参军,开始步入仕途。在此前一年即元兴三年司马行参军

8、,开始步入仕途。在此前一年即元兴三年(404年年),刘裕击溃桓玄,把持着晋室朝纲。可以说,谢灵运一生的仕途,刘裕击溃桓玄,把持着晋室朝纲。可以说,谢灵运一生的仕途,始终在刘宋政权的实际掌控之中。始终在刘宋政权的实际掌控之中。身为谢氏家族中的一员,谢灵运同他的叔辈、兄弟一样,承受身为谢氏家族中的一员,谢灵运同他的叔辈、兄弟一样,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挑战。而承袭康乐公、从小被家族奉为掌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挑战。而承袭康乐公、从小被家族奉为掌上明珠的谢灵运,只能比其他谢氏子弟背负更多的责任,更加上明珠的谢灵运,只能比其他谢氏子弟背负更多的责任,更加渴望光大谢氏荣耀。和前辈的淡泊相比,从小就显露才华的

9、他,渴望光大谢氏荣耀。和前辈的淡泊相比,从小就显露才华的他,更加自负,张扬着目空一切的傲人之气。更加自负,张扬着目空一切的傲人之气。晋书晋书殷仲文传殷仲文传载载: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则文才不减班固。”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6谢混在谢混在诫族子诫族子一诗中也谈到一诗中也谈到:“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特意指出谢灵运需要加,特意指出谢灵运需要加以以“绳染绳染”,正是针对其放言无忌的性格有感而发。但事,正是针

10、对其放言无忌的性格有感而发。但事实上,谢灵运好减否人物的作风并未如上引实上,谢灵运好减否人物的作风并未如上引宋书宋书所言所言“言论自此衰止言论自此衰止”。宋书。谢灵运传宋书。谢灵运传载,谢灵运归隐载,谢灵运归隐会稽,对会稽,对“事佛精恳事佛精恳”的太守孟颠言的太守孟颠言“得道应须慧业,丈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令,令“领深恨此言领深恨此言”,由此埋下了谢灵运被杀的祸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此埋下了谢灵运被杀的祸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谢氏前辈的淡薄素退的内敛到谢灵运恃才傲物的张扬,由谢氏前辈的淡薄素退的内敛到谢灵运恃才傲物的张扬,正是

11、谢氏家族走向衰落的一个委曲的反映。正是谢氏家族走向衰落的一个委曲的反映。作为昔日贵族子弟的谢灵运,处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对作为昔日贵族子弟的谢灵运,处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对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既急切又迷茫。终其一生,他都处在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既急切又迷茫。终其一生,他都处在这种寻找的焦虑中,而其山水诗的成就,也正是这种寻找这种寻找的焦虑中,而其山水诗的成就,也正是这种寻找与焦虑的体现。与焦虑的体现。最初,谢灵运希图在政治上有所建树,重振家族往日荣耀。最初,谢灵运希图在政治上有所建树,重振家族往日荣耀。为此,他做过三次努力。为此,他做过三次努力。7第一次是入幕刘毅。第一次是入幕刘毅。义熙元年义熙元

12、年(405年年),谢灵运,谢灵运21岁时入仕,任琅琊岁时入仕,任琅琊王大司马行参军,第二年便转入刘毅帐下任记王大司马行参军,第二年便转入刘毅帐下任记事参军。这应当与时为尚书仆射同刘毅事参军。这应当与时为尚书仆射同刘毅“深相深相凭结凭结”的谢混的推荐有关。当时,刘毅击败挟的谢混的推荐有关。当时,刘毅击败挟持安帝的桓振,已是除刘裕以外最强大的势力持安帝的桓振,已是除刘裕以外最强大的势力集团。直到义熙八年集团。直到义熙八年(412年年)刘毅被刘裕击败自刘毅被刘裕击败自缢身亡,谢灵运追随刘毅共缢身亡,谢灵运追随刘毅共7年,其间,谢灵年,其间,谢灵运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政治才能,似乎也没有运并没有表现出过

13、人的政治才能,似乎也没有受到重用受到重用。8第二次是交好庐陵王刘义真。第二次是交好庐陵王刘义真。作为一种政治手段,谢灵运被版为太尉参军。义熙十四年作为一种政治手段,谢灵运被版为太尉参军。义熙十四年(418年年),谢灵运任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此后,刘裕又将谢,谢灵运任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此后,刘裕又将谢灵运归入其继承人、长子刘义符门下。元熙元年灵运归入其继承人、长子刘义符门下。元熙元年(419年年),谢灵运,谢灵运35岁时任世子左卫率。同年,谢灵运因杀门人桂兴,岁时任世子左卫率。同年,谢灵运因杀门人桂兴,“事发京徽,事发京徽,播闻遐迩播闻遐迩”,遭到刘裕的心腹王弘弹劫,王弘不

14、但请求将谢灵运,遭到刘裕的心腹王弘弹劫,王弘不但请求将谢灵运免官,并且要免官,并且要“收付大理治罪收付大理治罪”。但刘裕只是令。但刘裕只是令“灵运免官而已灵运免官而已”。第二年,刘裕即位后,尽管降先朝爵位,将谢灵运从康乐县公降第二年,刘裕即位后,尽管降先朝爵位,将谢灵运从康乐县公降为康乐县侯,但很快任其为散骑常侍,并随即复官为太子左卫率。为康乐县侯,但很快任其为散骑常侍,并随即复官为太子左卫率。可见,刘裕对待谢灵运一直采取较为宽容的怀柔政策,然而,可见,刘裕对待谢灵运一直采取较为宽容的怀柔政策,然而,“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这对,这对“自谓才能宜参机自谓

15、才能宜参机要要”的谢灵运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的谢灵运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此时,谢灵运同庐陵王刘义真过从甚密。此时,谢灵运同庐陵王刘义真过从甚密。庐陵王义真是太子义符继位的一大威胁,身为太子左卫率的谢灵庐陵王义真是太子义符继位的一大威胁,身为太子左卫率的谢灵运却同庐陵王刘义真交好,自然引起了朝廷权臣的不安。此时的运却同庐陵王刘义真交好,自然引起了朝廷权臣的不安。此时的谢灵运己经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此后,刘义真在政治斗争中失谢灵运己经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此后,刘义真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一先被出为南豫州刺史,后被废为庶人并被徐羡之等人所杀,败,一先被出为南豫州刺史,后被废为庶人并被徐羡之等人所杀,

16、谢灵运也被外放出守永嘉,谢灵运的这一次努力也宣告失败。谢灵运也被外放出守永嘉,谢灵运的这一次努力也宣告失败。9第三次是应文帝召入朝。第三次是应文帝召入朝。元嘉三年元嘉三年(426年年),谢灵运,谢灵运42岁,文帝杀徐羡之、傅亮、谢晦,岁,文帝杀徐羡之、傅亮、谢晦,征谢灵运为秘书监。征谢灵运为秘书监。如果说前两次入仕对谢灵运来说是主动的,这一次则是被动的。如果说前两次入仕对谢灵运来说是主动的,这一次则是被动的。秘书监实为虚职,在当时己经颇具名望的谢灵运对这样的官秘书监实为虚职,在当时己经颇具名望的谢灵运对这样的官职显然并不感兴趣,因此,两次征召不就。但当文帝让同样职显然并不感兴趣,因此,两次征召

17、不就。但当文帝让同样一向与徐羡之不合的范泰写信一向与徐羡之不合的范泰写信“褒奖褒奖”说服,终于重新唤起说服,终于重新唤起了谢灵运的期望,再度出仕。然而,现实却是了谢灵运的期望,再度出仕。然而,现实却是“寻迁侍中,寻迁侍中,日夕引见,赏遇甚厚。日夕引见,赏遇甚厚。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一谈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一谈赏而已赏而已”)。文帝的笼络之心不言自明,但与谢灵运的期望相。文帝的笼络之心不言自明,但与谢灵运的期望相去甚远。去甚远。灵运意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莹,驱课公役,灵运意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莹,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

18、表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闻,又不请急。“宋书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传。10区区永嘉诸景,不到一年便已区区永嘉诸景,不到一年便已“历览历览”,遂觉江南已无新奇之地,令人厌倦。,遂觉江南已无新奇之地,令人厌倦。而永嘉江北岸的奇山异水,诗人一年前而永嘉江北岸的奇山异水,诗人一年前赴任时只是匆匆路过,不遑周游赴任时只是匆匆路过,不遑周游(周旋周旋),旷废既久,自不免向往。旷废既久,自不免向往。11道路迥,景不延道路迥,景不延写出怎样的心情?写出怎样的心情?因而产生了因而产生了“怀新怀新”、“寻异寻异”即怀着即怀着探寻新奇胜景的急切之情。唯其急切,探寻新奇胜景的急

19、切之情。唯其急切,故反觉道路迥远,时间易逝难延。故反觉道路迥远,时间易逝难延。第一层为首四句:主要写什么?第一层为首四句:主要写什么?写诗人欲游江北探寻新异胜境的急切心写诗人欲游江北探寻新异胜境的急切心情。情。12第二层:为五至八句第二层:为五至八句“乱流乱流”句脱胎于句脱胎于尔雅尔雅释水释水:“水正绝流曰乱。水正绝流曰乱。”郝懿行郝懿行尔雅义疏尔雅义疏云:云:“绝,犹截也。截流横绝,犹截也。截流横渡不顺曰乱。渡不顺曰乱。”“趋趋”,疾行貌。,疾行貌。“媚媚”,妍美悦人。这二句谓,因为突然发现了江,妍美悦人。这二句谓,因为突然发现了江中孤屿,诗人便截流横渡十分迅疾,那孤岛巍然耸中孤屿,诗人便截

20、流横渡十分迅疾,那孤岛巍然耸立江中,是多么妍美悦人。立江中,是多么妍美悦人。“趋趋”字字“媚媚”字写出怎样的心情?字写出怎样的心情?一个一个“趋趋”字,传神地写出登屿探胜的急切心情,字,传神地写出登屿探胜的急切心情,回应前文;回应前文;一个一个“媚媚”字,又活画出孤屿的妍美魅力和诗人的字,又活画出孤屿的妍美魅力和诗人的喜悦之情喜悦之情13“云日云日”二句即是对二句即是对“媚媚”字的具体描绘:字的具体描绘:说说此二句描绘的景象?说说此二句描绘的景象?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写晚霞入江,霞光散写晚霞入江,霞光散漫与江水沉静,一艳一清,浑然一体。漫与江水沉静,一艳一清,浑然一体。

21、白色的云朵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下,交相辉映,白色的云朵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下,交相辉映,何等明媚秀丽;湛蓝的天空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何等明媚秀丽;湛蓝的天空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水天一色,多么澄澈鲜明!中,水天一色,多么澄澈鲜明!如何评价以上四句?如何评价以上四句?这四句可谓这四句可谓“以丽情密藻,发其胸中奇秀,有骨、以丽情密藻,发其胸中奇秀,有骨、有韵、有色。有韵、有色。”(钟惺钟惺古诗归古诗归)前二句写得巉()削危竦()前二句写得巉()削危竦(),后二句写得壮阔奇丽。,后二句写得壮阔奇丽。钟嵘所谓钟嵘所谓“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绎奔会。”(诗品诗

22、品上上)殆指此类。殆指此类。14第二层:为五至八句第二层:为五至八句此时的心境较首二句有何变化?回溯开篇,它此时的心境较首二句有何变化?回溯开篇,它对此处作用如何?对此处作用如何?这等胜境的突然发现,较第一层这等胜境的突然发现,较第一层“江南倦历览江南倦历览”的心情,大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突转妙的心情,大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突转妙趣。趣。欲写江屿之秀媚神奇,先写江南胜景历览之倦,欲写江屿之秀媚神奇,先写江南胜景历览之倦,一抑一扬,对比鲜明。一抑一扬,对比鲜明。 于是诗笔自然转到第三层的感叹议论上。于是诗笔自然转到第三层的感叹议论上。五至八句写的是?五至八句写的是?由发现孤屿的惊喜到对其美景

23、的描绘。由发现孤屿的惊喜到对其美景的描绘。15第三层第三层最后六句感叹联想最后六句感叹联想“表灵表灵”,显现天地的灵秀之气;,显现天地的灵秀之气;“物物”,这里指世人。,这里指世人。“蕴真蕴真”,即蕴藏自然意趣,即蕴藏自然意趣(一说指真人、神仙一说指真人、神仙)。“缅邈缅邈”,悠远;,悠远;“区中缘区中缘”,即人世间的尘,即人世间的尘缘。缘。“安期术安期术”,指传说中神仙安期生的长生道术。,指传说中神仙安期生的长生道术。养生,即长生。养生,即长生。遥想昆仑山仙人姿容,神会古代安期生道术遥想昆仑山仙人姿容,神会古代安期生道术给孤屿加上了什么色彩?给孤屿加上了什么色彩?进一步烘托和神化了进一步烘托

24、和神化了孤屿的幽丽神奇。孤屿的幽丽神奇。16说说孤屿的前后描写的用意?如此前皴()后染,虚实交错如此前皴()后染,虚实交错,突出了孤屿之美、之奇;突出了孤屿之美、之奇;17第三层第三层最后六句通过感叹联想寄最后六句通过感叹联想寄托了诗人托了诗人什么情怀?什么情怀?诗人首先喟叹:此等山水皆为表现天地的灵秀神异诗人首先喟叹:此等山水皆为表现天地的灵秀神异之气,然而世人却不知欣赏它的价值。之气,然而世人却不知欣赏它的价值。此句有无言外之意?此岸无所建树、不能建树,诗此句有无言外之意?此岸无所建树、不能建树,诗人该如何解脱呢?人该如何解脱呢?接着,诗人又驰骋飘逸的想像,由江屿的灵秀联想接着,诗人又驰骋

25、飘逸的想像,由江屿的灵秀联想到那昆仑山的仙灵,顿觉自己离世间尘缘之事是那到那昆仑山的仙灵,顿觉自己离世间尘缘之事是那样遥远,仿佛遗世独立一般。样遥远,仿佛遗世独立一般。真有这样的彼岸吗?彼岸真会如此美好吗?真有这样的彼岸吗?彼岸真会如此美好吗?最后议论:诗人终于相信了,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最后议论:诗人终于相信了,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道,从此可以安心养生、以终天年了。之道,从此可以安心养生、以终天年了。诗人是否真的说服自己了?诗人是否真的说服自己了?18诗人在这一段中,触景生情而又缘情造诗人在这一段中,触景生情而又缘情造境,神思逸荡,理趣横生,故虽是议论,境,神思逸荡,理趣横生,故虽是议论,却仍

26、然意象飞动,而不觉其枯燥,可以却仍然意象飞动,而不觉其枯燥,可以说是情、景、理三者妙合无痕了。说是情、景、理三者妙合无痕了。最后六句通过感叹联想寄托了诗人怀才最后六句通过感叹联想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厌世嫉俗的孤愤。不遇和厌世嫉俗的孤愤。19谢灵运本来出身士族高门,更兼谢灵运本来出身士族高门,更兼“文章之美,江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莫逮”,“自谓才能宜参权要。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宋书宋书本传本传)但但在庶族军阀刘裕的宋王朝建立之后,诗人的地位便在庶族军阀刘裕的宋王朝建立之后,诗人的地位便一再降跌,直至被排挤出京,出为永嘉太守。一再降跌,直至被排挤出京,出为永嘉太守。本来就恃才傲物,加上仕途上的再

27、三挫折,其怀才本来就恃才傲物,加上仕途上的再三挫折,其怀才不遇、寄情山水、期仙求道,便不难理解。不遇、寄情山水、期仙求道,便不难理解。就在写该诗当年的秋天,任永嘉太守刚好一年,诗就在写该诗当年的秋天,任永嘉太守刚好一年,诗人便称病辞官,回到会稽始宁南山经营庄园,与隐人便称病辞官,回到会稽始宁南山经营庄园,与隐士名僧谈玄说法去了。所以,诗人的迷恋山水神仙,士名僧谈玄说法去了。所以,诗人的迷恋山水神仙,正是其内心失意郁结情绪的外化。正是其内心失意郁结情绪的外化。正如白居易正如白居易读谢灵运诗读谢灵运诗所云:所云:“谢公才廓落,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与世不相遇。壮士

28、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有奇趣,岂为玩景物,亦欲摅心素。诗,逸韵有奇趣,岂为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20说说孤屿的前后描写的用意?如此前皴()后染,虚实交错,如此前皴()后染,虚实交错,突出了孤屿之美、之奇;突出了孤屿之美、之奇;深层地寄寓了诗人孤傲不遇的主观情感。深层地寄寓了诗人孤傲不遇的主观情感。结构绵密而意脉一贯,情景相生而物我结构绵密而意脉一贯,情景相生而物我融一。融一。21语言精丽工巧语言精丽工巧 表现在遣词用字的锻炼、传神表现在遣词用字的锻炼、传神如倦、旷、趋、媚、灵、真等词的恰当运用,如倦、旷、趋、媚、灵、真等词的恰当运用,就使全句就使全句意态飞动意态飞动而蕴含深厚;

29、而蕴含深厚;而乱流、孤屿、云日、空水等意象,亦无不巉而乱流、孤屿、云日、空水等意象,亦无不巉峭奇丽。峭奇丽。再是用了不少对偶句,不仅十分精工对偶句,不仅十分精工,大致符大致符合后来律句的平仄,而且皆能出之合后来律句的平仄,而且皆能出之自然自然。这在这在声律学尚未建立之前,不能不令人惊叹诗人的声律学尚未建立之前,不能不令人惊叹诗人的神工巧铸、鬼斧默运了。神工巧铸、鬼斧默运了。22 谢谢谢谢灵灵灵灵运运运运的的的的山山山山水水水水诗诗诗诗常常常常常常常常景景景景与与与与情情情情与与与与理理理理并并并并举举举举,如如如如该该该该篇篇篇篇即是。即是。即是。即是。 诗诗诗诗人人人人通通通通过过过过对对对

30、对白白白白云云云云辉辉辉辉映映映映红红红红日日日日,碧碧碧碧水水水水接接接接连连连连蓝蓝蓝蓝天天天天等等等等清清清清新秀美景色的观照,悟得难以言传的妙理。新秀美景色的观照,悟得难以言传的妙理。新秀美景色的观照,悟得难以言传的妙理。新秀美景色的观照,悟得难以言传的妙理。23 “ “云云云云日日日日相相相相辉辉辉辉映映映映,空空空空水水水水共共共共澄澄澄澄鲜鲜鲜鲜” ”,是是是是后后后后人人人人赏赏赏赏叹叹叹叹不不不不绝绝绝绝的名句。的名句。的名句。的名句。 诗诗诗诗中中中中所所所所谓谓谓谓“ “蕴蕴蕴蕴真真真真” ”,这这这这真真真真意意意意并并并并非非非非山山山山水水水水自自自自身身身身中中中

31、中所所所所固固固固有有有有的的的的什什什什么么么么妙妙妙妙理理理理,而而而而是是是是诗诗诗诗人人人人在在在在景景景景物物物物中中中中所所所所悟悟悟悟得得得得的的的的“ “妙妙妙妙理理理理” ” 。这这这这“ “妙妙妙妙理理理理” ”乃乃乃乃谢谢谢谢灵灵灵灵运运运运观观观观照照照照山山山山水水水水所所所所获获获获得得得得的的的的自自自自然然然然与与与与人人人人生生生生的体悟,不过借山水来显现罢了。的体悟,不过借山水来显现罢了。的体悟,不过借山水来显现罢了。的体悟,不过借山水来显现罢了。24谢灵运山水诗可以看作是中国山水诗的发韧元点首先,它是以往诗歌中所含有的山水写景元素的汇聚点。从诗经直到玄言诗

32、,前代诗歌中所包含的有关写景的内容、语言、格调、技巧等等元素大多都能在谢灵运山水诗中或多或少寻找到相应的影子。同时,他又自觉地将山水自然从诗歌的配角地位推向舞台的中心,成为诗歌所表现的主体。仅就写景一方面而言,谢灵运可以称得上是前代诗歌的集大成者。25其二,作为山水诗的发勒元点,它有着创始阶段诸多不成熟的表现。比如在诗的开头往往以“记游”开始,既导致入景拖沓,也加大了起调高远的难度;又如过分执著于对景物实态的描摹,忽略了对整体意境的把握,而后者恰恰是诗歌的长处;又如有时在诗中填充意象和情感过满,“留白”不足,使诗歌的言外之韵表现不足等等。26其三,它又是后世山水诗的发散点。由于多种思想和艺术手段的杂蹂并陈,使谢灵运山水诗没能形成统一完整的风格,这不能不说是谢灵运山水诗的一个缺憾,但这也为后世诗人在创作山水诗时从谢灵运山水诗中获取不同的营养提供了一个契机。比如小谢取其清丽飘逸,陈子昂取其古朴深沉,杜甫取其峻峭奇险,王安石取其平淡超脱,钟惺取其幽深厚重等等。探讨谢灵运山水诗对后世山水诗的影响本身也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27一个时代的文学承担着万个时代的使命,谢灵运以其山水诗的创作实绩完成了中国诗歌的一次重要的转折,为其后的山水诗、乃至整个中国诗歌走向盛唐的巅峰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8再 见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