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9330671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1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1 课时1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又开始了, 你们为新学期做了哪些准备?老师也为你们做了一些准备,请看出示挂图:老师在商场购

2、买本子的情境。二、探索口算方法1教学例题。(1)从情境中获取信息。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了解哪些信息?(老师买了 60 本数学本,每20 本打成一包)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能够打成几包?)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6020=(2)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题目的解答补充完整。完成板书:6020=3(包)答:要打成 3 包。2、口算练习(做“想想做做”第 l 题)。谈话:下面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一组口算练习(出示)4293126408402090301206040080学生一组一组地算。(1)生说说第 1 组和第 3 组题目的口算方法。(2)问: 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

3、最简便的方法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去掉末尾的 0,用乘法口诀计算)三、探究笔算方法1、出示课题。谈话: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口算练习,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是整十数)2独立探索 6020 的笔算方法。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笔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各异的书写方法。4尝试计算并验算 9620、15030。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讨论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重点讨论: 15030 的商为什么也要写在商的个位上?(2)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3)注意通过验算确认自己的笔算结果是否正确。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3、

4、5 题。六、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们计算的题目商都是几位数?把课题补充完整,板书:(商是一位数)你有什么收获?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1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2 课时1、 让学生通过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的比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复习用竖式计算。8730

5、67204230分组计算第 1、3 和第 2、3 题,同时让三名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注重强调商的书写位置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新课1教学例题。(1) 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校图书馆买来 420 本新书,准备每个班分30 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提问: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口答算式。教师板书:42030。(3)引导估计。提问:在算出结果前你能先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4)探索笔算方法。谈话:42030 结果究竟是多少呢,我们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请同学们联系刚才复习题中的4230的计算

6、方法, 想一想42030可以怎样计算。学生思考片刻后进行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注重了解学生尝试计算的情况,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在学生大部分尝试计算完毕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笔算方法板演:42030=14(个)答:可以分给 14 个班。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1)做第 1、2 两小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提问:这两题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商的首位书写的位置)(2)做第 3、4 两小题。四、全课总结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3 题。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2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三位数除以整十

7、数(商是两位数)(二)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3 课时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同上节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复习导入口算。(找几个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603080208040450502404072080540903006040080二、新课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谈话:请你认真看图,搜集相关的有用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列式:4

8、2030。(2)估算。你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交流讨论。(3)笔算。板书:42030=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给学生够用的做题时间。遇到问题,小组解决。指名板演。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除数是两位,就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的前两位比30 大,说明 42 个十除以 30 商够 1 个十,也就是在十位够商 1。还要注意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三、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谈话:仔细看看每道题错在什么地方,想想如何来改。请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小组派代表说说错在那里,如何改。3做“想想

9、做做”第 4 题。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3、5 题。五、课堂小结提问:本节课你学了哪些新知识?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计算结果检验的方法有没有提高或是改善?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3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课题课题( 用 四 舍 五 入 法 试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4 课时商)(一)1会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并能进行除数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会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两位数教学

10、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 新的学期开始了, 有几个同学正围在一起制定读书计划呢。(出示例题中的情境教学挂图)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制定计划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二、探究算法,掌握算理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提问: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9232192392探究问题解决方法。(1)第一种方法:“四舍”试商法。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19232 怎样列竖式计算。板书:32 192提问: 19232 与我们前几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前几节课学习的算式中除数是整十数

11、,而这道题除数不是整十数)谈话: 除数不是整十数,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那么 32 接近几十?(接近 30)在除数 32 上面用色笔板书:30。想一想 19230 应该商几?(商 6)这个 6 是 19230 的商,是不是19232 的商,还不能确定,所以是试商。商6 行不行呢?还要接着往下算,下面应该怎样算?自己在书上用铅笔算一算。师生共同小结: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把除数32 看做(齐答:30)来进行试商,如果除数是 41 可以把它看成(齐答:40)来进行试商,如果是73 可以把它看成(指名答:70)来进行试商。(2)第二种方法:“五入”试商法。| 谈话:我们再来研究19239

12、 怎样计算。想一想 39 接近几十?可以把 39 看作几十来试商?请你们独立计算, 如果有困难可以找同桌商量。 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中交流算法,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指名介绍计算思路,教师进行板书。 提问:进行试商时你是怎样想的?是把 39 看作多少来试商?如果除数是 48,你会把它看作多少来试商?如果是 67 呢?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3完成练习二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题思路,集体订正。四、课堂作业练习二第 1 题。五、总结提高。课后延伸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希望同学们能将新

13、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4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二)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5 课时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j2在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把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谈话:星期天,小红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科技书(出示书)共 192页,她准备每天

14、看 30 页,猜猜看大约需要几天才能看完?小明和小强也买了这本书,他们打算怎么看呢?我们一起来观察。挂图出示主题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图意。二、讨论交流。探究新知1探究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1)在学生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大屏幕出示茄子老师的问题:“小明几天可以看完这本书?”(2)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图意列出算式:19232(3)谈话:下面我们共同研究如何列竖式计算。板书:32 192由于除数不是整十数, 很难一眼看出商几,我们可以找一个与 32 接近的整十数,让它暂时帮一下忙,试着看一看大概能商几。那么32 接近哪个整十数呢?(接近 30)在“32”上面用色笔写 30。我们就把 32

15、暂时看作 30,能商几呢?(商 6)找到了商,30的任务就完成了,下面你们能接着计算吗?2探究用“五人”法试商的方法。(1)谈话:小强每天看39 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由说一说并列出算式:19239(2)谈话:刚才我们把除数32 看成 30 来试商,猜猜看 19239,把 39 看作几十来试商比较合适呢?引导学生交流并说明理由。(3)学生尝试完成计算,指名板演,并结合板演的过程交流算法。3归纳试商方法。(1)提问:比较上面两题,试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在小组里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3)总结: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

16、数来试商。三、练习巩固,拓展新知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3做练习二第 2 题。四、全课总结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样试商?五、课堂作业练习二第 1 题。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5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调商)(一)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6 课时1让学生在掌握“四舍”法试商的基础上,学会调商的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 让学生在试商的调商的过程中, 养成主动探索、 互动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在掌握“四舍”法试商的基础上,学会调商的方法。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

17、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复习铺垫。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1836125843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重点强调把除数看做多少试商。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四年级一班的同学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吗?出示例题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指名列式,教师板书。27234=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谈话,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准备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估计应该商几?指名回答。(2)让学生尝试在本子上列出竖式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3)针对商 9 以后,初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大于被除数,结合情境

18、进行讨论:每个人分 9 本,应该有多少本书?(306 本)一共借了多少本书?(272 本)够分吗?应该怎么办?(4)谈话:同学们的计算说明了试商9 过大,第一次试商没能成功, 需要调商。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调商, 完成计算。 算好后组内交流。(5)指名完整叙述试商、调商的过程。三、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1)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2)提问:这四道题是用什么办法试商的,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3)把准确的商说给同桌听。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1)各自审查课本上的算式,找出错在哪里,说给同桌听。(2)在班内交流。(3)独立改正错题,指名板演。(4)集体订正反馈

19、。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第一栏的 2 道题。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3 题的其余 4 小题,第 4 题。五、课堂总结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与以前学过的两位数除法比较有什么不同?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6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调商)(二)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7 课时1让学生经历用四舍法试商发现初商过大需要调商的探索过程,会用这种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法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用四舍法试商调商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

20、修改复案修改一、教学例题1根据题目收集信息,列出算式。出示第 8 页例题的情境图, 提问: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已知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回答后板书算式272342计算 27234。提问:计算27234 这个算式,我们可以怎样来试商?商几?(学生根据上节课的经验会把 34 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 30 来试商,商 9)谈话:请你们继续计算。学生计算时会发现商9 以后,9 与 34 相乘的积超过了被除数。组织学生讨论:你们在计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说明我们第一次试用的商也就是初商合适吗?是大啦还是小啦?为什么会初商过大?可以怎么办?学生讨论后教师

21、讲述: 我们知道在被除数一定的情况下, 除数越小,商越大,由于我们试商时把34 看成 30,所以造成初商过大,就需要把商调小。请你们调整商后把结果计算出来。学生各自计算,指名板演。谈话: 这题的商你们是怎样找到的?计算了几次?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怎样计算?(可以先用铅笔算,发现商不合适,擦掉后另算;也可以把初商记在心里,口算一下,看初商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调整好再写出商进行计算)二、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1)提问:这四道题试商出现了什么情况?你是怎么知道的?(2)指名说出各题准确的商。(3)重新列竖式计算,算后同桌互相订正。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1)各自读题,找出错在哪

22、里,指名向全班同学汇报。(2)各自计算,指名板演,共同订正。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第 1 行的 3 道题。三、课堂作业做“想想做做”第 3 题第 2 行 3 道题,第 4 题。四、全课总结提问:本节课所学的计算与以往学习的计算有什么不同?你在计算这种题目时积累了什么经验?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7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五入调商)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8 课时1、让学生经历用五入法试商发现初商过小需要调商的探索过程,理解五入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商的算理,掌握算法,会用来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运用这种计算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

23、难点通过调商方法的比较加深对除法计算中试商、调商的认识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复习铺垫指名板演 27234,其他学生同时计算。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相机板书:初商过大,需要调小。谈话: 这道题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例题, 今天我们继续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1)呈现情境图。学生口答算式后,教师板书:25236(2)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也可能有的学生已经调商,列成算式:(3)让列成第一种算式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教师在除数上面用色笔板书:40)谈话: 他是把 36 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

24、数 40 来试商的, 这是我们在前几天学过的。那么这样计算的结果有没有问题呢?如果有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请你们在四人小组内讨论。(4)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意见。教师相机强调:余数等于除数,说明初商过小。(板书:初商过小)在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越大,商越小,由于试商时把36 看成 40,所以造成初商过小。(5)提问:你们发现了初商过小, 下一步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后板书:需要调大)(6)让学生自己调商并完成计算和验算。(对已经调商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要求他们验算)(7)阅读课本第 8 页至第 9 页的例题,把缺少的部分补写出来。二、组织练习1 做“想想做做”第 l 题。2做“想想做做”第

25、 2 题。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的第一行 3 道题。4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3 题的其他 3 道题,第 4 题。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习的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到现在为止,你认为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一般怎样试商?试商后会出现哪些情况?在具体运算中,你是怎样确定商的?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8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射线、直线和角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9 课时1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23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认识表

26、示角的符号知道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认识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教师在黑板上先画一条线段,再将一端端点擦除将其延长。板书:)让学生通过想像体会无限延长。提问:请你和同桌说说什么是射线?2认识直线。讲述: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提问:你会画直线吗?学生自己画一画,然后交流在画的过程中是怎样体验无限延长的。(教师随机板书:)3比较。提问:射线、直线和线段相比,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小组讨论射

27、线、直线和线段的异同点后集体交流。完成板书相同点不同点线段直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经过一点能画几直线呢?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提问:那么经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指出: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5、认识两点间的距离。讲述: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二、进一步认识角1角的组成。提问:你会从一个点起画两条射线吗?画一画,看看画成的是什么图形?我们认识角,不光要看到它的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到两条边夹的这些部分,所以画角时还应把这些部分表示出来。(在学生

28、画的两个角内画弧)2角的记法和读法。指出: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如画的这个角可以记作“ 1”(板书), 读作“角一”。 那么谁会表示另一位同学画的角?(记作 2)你会读吗?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 1-3 题。提问: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 如果从这一点起再画一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四、全课总结提问: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9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角的度量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10 课时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

29、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3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 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一个 120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2引思: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引导操作: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3尝试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习纸上120的角。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

30、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呢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谈话: 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 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量角器)三、主动探索,掌握量角的方法1组织探究。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 谈话: 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那个角的度数吗?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2汇报交流。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看图理解: 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对着角的顶点, 量角器的一条 0 刻度线对着角的一条边, 看角的另外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31、3巩固操作。(1)学生量练习纸上的 1(60 度的角),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量的。指名汇报。(2)学生量练习纸上的 2(120 度的角),并指名上台操作演示。强调: 中心对顶点, 零线对一边, 再看另一边。 即“两重一看”。(3)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1)提问: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多少?(180 度)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提出假设: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是180 度。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研究

32、。3完成“想想做做”第3 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你能讲一讲角的两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无关的道理吗?4布置作业。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10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练习四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14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和联系,熟悉各自的特点2、熟悉掌握角的测量方法以及角的分类。 3、通过折纸,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测量折纸中出现的角的度数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谈话导入。这

33、几天我们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线段、射线、直线、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复习。二、复习巩固1、做练习四第 1 题。问:你能指出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线段射线直线有两个端点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有限长无限长无限长2、做练习四第 2 题。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指导操作。指出: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3、完成“练习四“第 4 题。指名学生分别说出钟上的分针走多少分钟,形成什么角?是多少度?4、学生动手折纸,完成练习四第 5 题问:1 是多少度2 是多少度3 是多少度分别板书:直角 90平角 180周

34、角 3605、学生动手折纸完成练习四第 6 题问:1、2、3 各是多少度呢?你能发现什么吗?指出:三个角都是 30,都一样大。6、出示练习四第 8 题先让学生把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再小组两人相互配合一问一答。三、小结四、布置作业练习四第 7、9 题。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11课题课题怎样滚得远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15 课时l、 让学生参与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活动,收集整理数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体会数进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进一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

35、,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平滑的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尺,量角器,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这两幅图的意思。1出示教科书第 28 页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物体在斜坡上会很快向下滚动。斜23提问:你能举一些像上面的例子吗谈话:同学们说得不错,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坡上有个斜面,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你知道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远一些吗?同学们看。二、师生合作,示范实验方法1谈话:请两

36、名同学与老师合作实验,并演示给实验的步骤和方法:(1)搭一搭。(2)滚一滚。(3)量一量。个斜坡,让使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为个学生用3050厘米的木板在地面上搭出一30 度(利用三角尺获得这个度数),再用一个圆柱形物体(如胶带圈)轻轻放在斜坡顶上,让它自动地往下滚,等物体停止滚动后,从木板的底部开始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木板与地面的角度:2 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30 度记录每次量得的长度。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平均数物体滚动的长度进行。边实验边填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三、分组实验,探索交流每 8 人一组,按刚才师生合作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次做实验,分别得出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1让学生用木板和

37、地面成 45 度和 60 度的斜面依中。然后让学生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木板与地面的角度:45 度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平均数度物体滚动的长木板与地面的角度:60 度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平均数度物体滚动的长夹角分别是2谈话:我们已经做了三次实验,斜面与地面的3045和 60,比较一下你们求出的平均数, 在这三种斜面中, 哪一种物体滚得比较远?(学生会发现夹角成 45时滚得比较远)那么能不能断定斜面与地面夹角成 45时物体滚得最远呢?(不能)下面应该怎样继续做实验来探讨结论呢?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实验方案。让小组代表发表意见。面与地面的夹角介于谈话:同学们的意见是再做两次实验,一次让斜3045之间,另一

38、次让斜面与地面的夹角介于 4560之间。你们就利用下面的表格(如果不够用,自己再画几张)继续做实验吧。木板与地面的角度:(度)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平均数度物体滚动的长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完成实验后,分组讨论: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可能:一种是找到了另一个滚得更远些的斜面与地面3让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发现。学生的发现有两种夹角,另一种是 45仍是滚得最远的斜面与地面夹角。针对这两种情况提问:现在能不能断定斜面与地面夹角是度(或 45)时物体滚得最远呢?还应该怎样继续实验。同学可能会觉得太麻烦,谈话:如果感兴趣,可以课后继续做实验。有的搞科学实验就是不能怕麻烦,有时要经过几百次甚至几千

39、次的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可能有的同学要问:到底斜面与地面夹角是多少度时物体滚得最远呢?在等你上到高中,在物理课上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现在你可以把自己的实验结论告诉别人,为了更科学些,最好在你说的度数后边加个“左右”,例如 38左右。四、阅读“你知道吗”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12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16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创设问

40、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1设置情境,激趣导人。谈话: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逛逛这家文具店。出示文具店场景挂图。文具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 谁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商品, 每种商品的标价各是多少元。2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看,来了一位小顾客,他要买什么呢?(我要买 3 本笔记本和 1 个书包, 你们能帮我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吗?)二、师生互动,解决第一个问题1运用已有经验,学生独立解答。谈话:大家愿意帮忙吗请一名学生板演。?好,赶快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吧。(预测: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综合算式,因此,在此还是分两步解答。)53=15(元)15+20=35(元)谈话:大家看

41、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思路讲给大家听一听。(先算 3 本笔记本多少元,再加上1 个书包的价钱,就是一共用去多少元)2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谈话: 同学们都是列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做的, 在数学上,这叫分步解答。现在老师提一个新的要求,大家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有信心完成吗?快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吧!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53+20教师指出:这个算式就是一个综合算式。 会读综合算式吗?(预测:学生一般会读5 乘 3 加 20。)3观察比较,体会区别和联系。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把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进行比较, 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42、,合作研究,然后在班内汇报各自的发现。小结: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都要先求 3 本笔记本的价钱再加 1 个书包的价钱。 与刚才的两个分步算式相比, 综合算式只不过书写的形式变了。 由于综合算式不只是乘法,也不单纯是加法,它进行的是混合运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的新问题。(板书课题:混合运算)4规范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53+205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三、自主探索。解决第二个问题谈话:看,文具店里又来了一位小顾客,她要买什么呢?课件:我要买2 盒水彩笔,付给售货员50 元,应找回多少元呢?谈话: 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先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做完后,把你的解题思

43、路以及计算的顺序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列出的算式下边写几个等号?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 1827 在第一个等号后边能只写36 吗?怎样写?谁能接着算下去?板书成:50182=5036=14(元)答:应找回 14 元。四、尝试归纳。建立模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五、应用巩固,提高能力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3做“想想做做”第 4 题。4、提问:32+320 和 5678 这两题的运算顺序和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到现在为止,你已经掌握了哪些混合运算的顺序?各是怎样的?六、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3 题和第 5 题。七、全课总结提问:

44、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13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17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学生说出已知商品的价格, 重点帮学生分析售货员阿姨说的那句话。提问:根据“一盒钢笔有 10 枝,

45、一共是 80 元”能求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枝钢笔的价钱。提问:这幅图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买一枝钢笔和一个钉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你会列综合算式计算吗?试试看。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解答例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了解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适时指导。提问:谁来说说,你怎么列式的?学生每说出一种方法后,教师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8010+12(2)12+8010谈话:上面两道算式,都应该先算什么,请同学们在先算的算式下面画一条横线,再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然后计算。提问:谁来把你的计算过程告诉大家,你先算的什么?学生说的过程中教

46、师提问:8010 算出来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 8010+12(2)128010=8+12=12+8=20(元)=20(元)答:一共应付 20 元。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先算什么?2教学“试一试”。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教师板书:188010=188=10(元)8010 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3概括运算顺序。讲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 都是含有除法的混合运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的“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同学们想一想,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三

47、、巩固提高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1)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读题目要求。(2)谈话:每道题先算什么,请同学们先在题目中画出来。学生画好后再请学生说。(3)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计算过程,教师辅导个别学生。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4)小结: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清楚先算什么,然后再动笔算,必要时可在要先计算的算式下面画一条横线。2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1)学生任选一组独立完成,请三名同学板演。(2)集体订正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两道题的不同点,进一步理清运算顺序。提问: “48 一 18+6”“120302”这两题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与今天学习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到

48、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各是怎样规定的?3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1)小黑板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2)提问:想一想每组算式中哪题的得数大一些,想好之后跟同桌说一说。(3)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4)独立计算,全班共同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1)学生独立完成前两题,指定二人板演。(2)订正前两题,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让学生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再自己解答。然后在班内交流。(让提出不同问题的学生发言)四、布置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2 题和第 5 题。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14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9、的运算顺序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18 课时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在下面算式中先添上运算符号+、一,再说说运算顺序,并算一算。4042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只有加、减的运算顺序。追问:如果算式中只有乘、除呢?2在下面算式中先添上运算符号+、,再说说运算顺序,并算一算。4042让学生说说既有加法或减法又

50、有乘法或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1)导人。谈话:今天又是周末了,小红带了50 元钱来到文具商店。(出示例题图)从图上你可以搜集到哪些信息?(笔记本每本 5 元,书包每个20 元,水彩笔每盒 18 元,钉书机每个 12 元,钢笔每枝 8 元)小红买一个书包花了 20 元,还剩下一些钱,她还想买些笔记本,可不知道这些钱还能买几本笔记本,你能帮她算一算吗?先列分步算式计算,再列综合算式。(2)尝试。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辅导。(3)交流。 指名说分步算式,教师板书:5020=30(元)305=6(本) 提问: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这道题先进行什么计算,再进行什么

51、计算? 让学生汇报自己列出的综合算式和产生的疑问。板书:50205 提问:算式 50205 中有除法有减法,按照我们学过的运算顺序的规定,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题目要求我们先减后除, 而列出的算式却是先除后减,这样列综合算式行不行?你知道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讲述:遇到这种情况,也就是要改变规定的运算顺序, 就要请小括号来帮忙,因为数学上还有个规定:括号内的要先算。 提问: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么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完成板书:(50 一 20)5提问:在这个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完成计算,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提问: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小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 如果需要改变原先

52、规定的运算顺序,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2教学“试一试”。18(36+24)95 一(7450)(1)学生独立试做,指定两人板演。(2)评讲:先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说说计算结果。(3)提问:这两道题如果没有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了小括号呢?3归纳。提问:通过刚才几题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小括号有什么作用?一个算式中带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板书:算式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1)让学生先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解答,指定四人板演。(2)在班内共同订正后提问:在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要注意什么?2做“想想做做”第 3 题。(1)指定

53、三位学生板演,每人计算一组题,其他学生至少计算一组题。(2)全班共同订正。(3)提问:每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说一说按照计算要求,下面的算式中要不要加括号,怎样加括号。四、全课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2、4、5 题。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15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小括号”在混合运课题课题算中的作用,掌握运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19 课时算顺序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教学重、难点

54、教学重、难点“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做想想做做的第 6 题。指名板演。40(3812)285628(9012)26810(518)160(9515)(7060)4二、做想想做做的第7 题(1)1803644(2)159 一(59+37)180(36+44)1595937比较每一组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三、做想想做做的第 8 题。指名说出题意。一人板演四、我带了 100 元,买米用去了40元剩下的钱可以买几瓶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0、钟的单价是 1 8 元,台灯的单价是 25 元。小华付出 50 元,买了一

55、个钟和一盏台灯, 应找回多少元? (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16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练习五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20 课时1、学生通过练习,更加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学生在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数学的解题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谜语导入老师说:给你们猜个谜语,符号妈妈有四个孩子,它们是两对双胞胎,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加、减、乘、除)本单元我们学

56、的“混合运算”都与它们有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二、P37练习四的161、P37练习四的1学生先说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在本子上,校对后,同桌互相批改,寻找错误原因。2、P37练习四的2出示P37练习四的2的三组题目, 老师说: 看看这3组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否有差别,然后在本子上精确计算一下,同桌互相检查一下。3、P37练习四的3学生独立做在本子上,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巡视,注意一下错误点经常在哪。4、P37练习四的4出示P37练习四的4的图,老师问:要买2张成票和1张儿童票共付多少元钱?你打算如何着手?用。 用100元买12张儿童票要找回多少元钱?

57、你又想怎么算?(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理的都可接受,再做在本子上)5、P37练习四的5学生自己先做, 讲评时利用分步计算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意义,列成综合算式。6、P37练习四的6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17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练习五(二)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21 课时1、学生通过练习,更加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学生在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数学的解题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更加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

58、、复习板书:混合运算中,若有小括号,则先算小括号里的,若没有小括号,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学生齐读,认真理解。二、P3738练习四的712题、思考题1、P37练习四的7出示P37练习四的7的题目,老师说:又有比赛了,把这两组题目独自做在本子上, 通过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 看谁发现得最快。 (引导出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2、P38练习四的8学生直接在书本上填写“”“=?,校对时学生说说符号两边题目的运算顺序有哪些不同, 再谈谈自己的想法, 有理都就行。3、P38练习四的9

59、学生利用5分钟的时间将第9题做在本子上,同桌互相批改,老师统计一下正确率,让错误率高的学生说说自己错的主要原因。4、P38练习四的1 O出示P38练习四的1 0的题目,老师说:你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吗?(两种方法:可先算出一盒乒乓的个数,再计算,即800(54);可先算乒乓的袋数,再计算,即800545、P练习四的11和12学生独立思考后做在本子上,同桌互相检查,不校对,老师巡视,寻找错误的主要原因,以求解决之法。6、思考题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18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认识平行线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22 课时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

60、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谈话:你知道这些照片中的场景在哪里吗?让我们一起来找出图中的红线和蓝线。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帮它们分分类吗?汇报交流:学生把自己的分法展示给大家。小结:通过观察、演示,我们可以看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我们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二、探

61、究新知1说一说:平行线有什么特征?2想一想:把平行线无限延长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强调“同一平面不相交”“直线”这几个关键词语,并作板书。3找一找:你能在我们的教室中找出平行线吗?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评价;注意订正学生不准确的表达。4做一做: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工具想办法作出一组平行线吗?小组合作完成,展示交流。5画一画:教学画平行线。(1)让学生拿出三角尺和直尺,跟着教师一起画平行线。步骤: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 固定直尺, 然后平移三角尺;再沿一条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2)学生自己试着画平行线。三、组织练习1教学“试一试”。让学生

62、独立完成,组织交流操作方法。2做“想想做做”第 1 题。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明理由。提问:第 4 组两条直线为什么不是平行线?3做“想想做做”第 2 题。教师用长方形纸示范折法。学生用长方形纸对折两次。提问: 纸上出现了几条折痕?这几条折痕互相平行吗?再量量每条折痕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4做“想想做做”第 3 题。投影呈现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指名说出每个图形中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并到投影前指出是哪几组。5做“想想做做”第 4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不同的画法。6做“想想做做”第 5 题。提问:图中是把哪一个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多少格?(先说给同桌听,再指名回

63、答)平移前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平移后的图形呢?你能在平移前的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到平行的线段吗?指给同桌看。你们找出了几组平行线段?(指名回答,并投影展示)谈话: 将图形平移, 平移前后的图形中所有的对应线段都是互相平行而且相等的。四、全课总结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2谈话:“平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把你找到的“平行”写在数学日记中。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19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认识垂线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23 课时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认识垂线。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

64、作出一组垂线,能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引入出示教科书第 42 页例题中的两幅照片。提问:在图中,你能找出哪些线是平行的?哪些线是相交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相交的直线, 但只研究两条相交直线一种特殊的相交状况。二、新课1教学第 42 页例题。(1)出示两幅照片中的红线,并在黑板上贴出根据图中的红线画出的两组相交直线。提问:观察这两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

65、么发现 ?(如果学生回答困难,则追问:每组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各是什么角?)学生回答相交成直角时, 课件演示: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依次比量各角。教师讲述并出示板书: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 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让学生联系黑板上贴出的一组垂线说一说: 你是怎样理解互相垂直的?谁是谁的垂线?并指一指垂足。(2)提问:你在生活里见过互相垂直的线吗?学生举例, 教师相机出示教科书中的三幅图, 对学生发言中一些不准确的表达及时给予修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 1、2 题。(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让学生仿照课本上的方法折纸,然后把纸打开。

66、提问: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同桌间先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3教学例 2。(1)谈话: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边的材料和工具,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2)各小组学生推选代表交流各自的方法和作品。学生边口述方法,边展示作品。4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板书一条直线,并定直线上一点为A 点。(2)让学生仿照板书自己在练习纸上画一条直线, 并表示出 A 点。(3)让学生尝试用直尺和三角尺经过A 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4)提问:你是怎样经过A 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能把方法说一说吗?学生回答时,

67、 教师边与一名学生共同在黑板上演示, 边小结作图方法: 把直尺紧贴直线;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尺平移至A 点; 沿直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5教学“试一试”。出示问题:你能经过A 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吗?生试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试画”情况,并指出:我们一般用三角尺画垂线。再请一位“试画”成功的学生到黑板上演示画垂线 (教师给予帮助)。师生共同交流: 经过直线外一点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步骤是什么?6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学生独立画,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同桌间检查画的直线与原来的直线是否互相垂直。三、总结提问: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评价评价 与与

68、反思反思20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垂直线段的性质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24 课时1让学生经历垂直线段的性质的探索过程,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垂直线段的性质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导入1提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两种?垂直是哪一种位置关系的特殊情况?特殊在哪里?2谈话:同学们都知道了什么是垂直,掌握了经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 继续学习有关垂直的很重

69、要的知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课题)二、新课1谈话:刚才两位同学合作经过A 点向已知直线作了垂线,你们说,这条垂线是线段、 射线还是直线?如果我在这条垂线上取两点,一点是 A 点,另一点是垂足,只留这两点间的一段,其他的部分擦掉(边说边擦), 这样留下的一段是直线、 射线还是线段?这条线段就是从 A 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请你们把自己画的垂线擦一擦,使它成为从 A 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学生动手改图。2谈话:从 A 点再向已知直线画几条不垂直的线段会画吗?谁到前边来说说怎样画,并画一条让大家看看。学生按要求作图、比较,小组交流。3各组代表汇报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学生的比较方法可能有观察;

70、用米尺测量; 剪一段与垂直线段等长的线或纸条,用它与其他线段比较。比较结果都是垂直线段最短。4讲述: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对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所作的垂直线段与所作的不垂直线段的长度作了比较, 都发现垂直的线段最短。 你们发现的是垂直线段的性质, 就是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所作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贴示此结论)这条性质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作用很大。三、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指名汇报测量结果,全班共同校正。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谈话: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多条, 长度都是相等的。(贴示此结论)这也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这条结论在我们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 我们曾经把一

71、张长方形纸沿同一方向连续对折两次,(示范折纸)发现三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长度是相等的,现在你能用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解释它们的长度为什么相等吗?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做“想想做做”第 3、4 题。照片中测量身高的方法的根据是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相等。 这里把小孩头上的横杆和脚下的平面看成两条平行线, 竖着的伸缩尺和小孩的身体看作平行线之间的两条垂直线段, 因为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长度相等,所以伸缩尺上的长度就是小孩的身高。测量跳远成绩的照片是利用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测量跳远长度的卷尺要和踏板垂直,这样测出的才是真实的跳远成绩。从 A 点穿过马路要沿过A

72、点垂直于马路边的线段走,其根据是垂直线段的性质,即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4)提问: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四、总结1提问: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2谈话: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垂直线段的性质, 知道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知道了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还结合练习认识了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许多条垂直线段其长度都相等。我们应用这些结论解释了一些生活现象。课后大家可以再从生活中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我们得出的这些结论,或用这些结论解释生活现象。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21备备 课课 活活 页

73、页课题课题找规律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25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自主、合作探索,初步发现规律(学习例题)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快来看呀,多么漂亮的图画啊!(出示例题场景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个?还想提些什么数学问题?听,小猴子看着图画编了一首儿歌:(播放儿歌)小兔子,真粗心,晒上手帕忘了数(sh)手拉手儿跳起舞,脚边蘑菇又没数(sh)

74、。眼睛看见竹篱笆,不数不数别管它。我们仔细来观察,一一发现告诉它。2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数一数。谈话:看了图画,听了小猴子编的儿歌,同学们又提出了这些问题,(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为例题中的问题)咱们比比看,谁先数出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的数量,告诉大家。(教师板书:手帕、夹子、蘑菇、兔子、篱笆、木桩。学生板书相应的数量)(2)看一看: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各是怎样排列的?(3)比一比: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的数量,发现了什么?3合作交流,体会规律。(1)小组交流: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各是怎样排列的,这三组图有无共同特点?(2)从手帕和夹子

75、、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这三组数字中发现了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从以上三种现象中发现了什么共同规律?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只要学生有所发现,表达意思清楚、正确都给予肯定。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学习“试一试”)1谈话:我们帮助小兔子解决了许多问题,还发现了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这种现象中存在的规律, 下面咱们动手摆摆, 任意拿几根小棒, 在桌上摆成一排, 再在每两根中间摆 1 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是否有所发现?2学生自主操作。摆小棒,数数,记录,比较,分析关系。3小组交流。先说出自己摆了几根小棒、 几个圆, 小棒根数和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再通

76、过比较,找出各人操作结果的相同点。4全班交流。提问:你们是按什么规律摆放小棒和圆的?它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三、联系实际,寻找规律(学习“想一想”)谈话: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存在, 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种规律吗?把你找到的例子告诉同学,让我们共同分享快乐。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I 做“想想做做”)1做“想想做做”第 l 题。(1)出示图画。提问:观察插图你能发现电线杆和广告牌的排列规律吗?(2)指名口答得数。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广告牌的个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 1 的?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1)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2)第

77、二个问题: 独立思考,合理猜测(让学生猜测栽桃树的棵数); 小组合作,验证猜测(先画一个圆,在圆周围摆小棒和圆片,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片看小棒的个数和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或画圆在圆周上点若干个点, 数数段数和点数); 汇报交流, 找到规律(沿圆周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同样多)。(3)比较第 3 题两个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体会,间隔排列两种物体排成的形状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也不同。(4)游戏:我是小小设计师。五、全课总结谈话:同学们,我们通过探索找到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 并将其规律应用于我们的生活。 请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同桌,下课后与同学共享你的设计。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

78、22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26 课时1通过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5 个或 6 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让2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利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借助直观思考探索不同的摆法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操作引入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搭积木,我们先来做个搭积木的游戏好不好?请大家拿出 4 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按下面的

79、要求摆一摆,看谁搭得又快又对。要求是:(1)把 3 个正方体摆成一排。(2)在最左边的前面摆一个。2小组合作,对照要求,评议各自摆成的物体是否正确。3全班交流,出示正确摆成的物体(如下图)。4谈话:请大家观察刚刚摆成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1)你能把你看到的视图用笔画出来吗?(2)全班交流汇报: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侧面看到的是:5引人。(1)这个物体是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5 个或 6 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板书:观察物体)二、教学例题1出示视图:提问:这个视图是从这个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2讨论:如果在这个物体上再添一个

80、同样大的,要求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摆在哪里?(1)自己先想想看,该放在哪里?(2)尝试操作:动手摆摆看,放在哪里符合题目的要求?(3)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不同的摆法。3全班交流。(1)你们得出几种不同的摆法?分别摆在哪里?将各种可能出现的立体图用图片形式贴在黑板上:(2)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只要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正方体就行了。如果摆在前面,有3 种摆法,如果摆在后面,也有 3 种摆法,所以共有 6 种不同的摆法。如果允许在原来的 3 个正方体后面不对着某个正方体摆,那摆法就更多了。四、综合练习1 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3

81、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4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观察的物体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23课题课题观察两个分离的简单物体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27 课时1、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分离的简单物体的组合,学会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创设情境激兴趣1出示挂图:两个小朋

82、友在玩具角里面玩搭积木。2谈话: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小豆与小雨进行搭积木比赛。瞧,他们多开心呀 13小豆:这是我用 5 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例题的左图),你能画出从正面、侧面及上面看到的形状吗?(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分别从三个不同面上所看到的形状。)4小雨:我也用 5 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例题的右图),从正面、侧面及上面看到的形状和小豆的是完全相同的。5小豆:不对不对,不一样6谈话:你们说呢?帮他们做一下裁判吧!二、自主探究学新知1看图作画初判断。(1)谈话:你从屏幕上观察,也把小雨摆的物体从正面、侧面及上面所看到的各种形状画一画,再判断到底与小豆的是否完全相同,好吗?(2)学生在练习本

83、上画出分别从三个不同面上所看到的形状,并与前面所画的进行比较,初次作出判断。2实际操作再判断。(1)谈话:要知道从各个面上观察到的形状到底是怎样的?除了画一画, 还有更具说服力的方法吗?可以怎么做?你们想不想也来搭积木呀?(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摆出屏幕所示物体,然后实地观察再次作判断。谈话: 通过操作摆一摆后, 你知道从哪个面观察得到的形状是相同的?哪个面观察得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吗?(3)指导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两种不同的摆法, 并对观察到的形状进行比较, 通过交流获得相应的结论。3电脑演示得结论。(1)结合学生的回答,屏幕上闪烁并出示在各个面上所观察到的形

84、状。(如正面与正面一起闪烁作对比后,再出示看到的形状等等)(2)提问:为什么从正面看到的两人摆的形状是不同的?学生观察思考后交流。4重新出题再比试。(1)小豆:如果从上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谈话:我们大家先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让学生在小组中按要求摆一摆后互相检验。)追问:从上面看是不变,从其他面看呢?小结:从上面看形状不变的摆法共有四种,分别是“左一右四”“左二右三” “左三右二” “左四右一” 。(2)小雨:如果从侧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谈话:我们也先摆一摆,再跟他们俩比一比,谁想的摆法多?追问:从其他面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结:如果只摆成两个分离的物体

85、, 而且位置固定的话,从侧面看形状相同,有两种摆法,分别是“左三右二左二右三” 。如果允许位置移动,或分离的物体不限于2 个,那么摆法就很多了。三、多样练习求巩固谈话:小豆与小雨在一轮比赛过后,不分胜负,他们互不相让。瞧,他们又想出了其他方式出题了。1动画演示小雨搭积木,搭成“想想做做”的第 1 题。(图略)小雨问:请你仔细观察、想像,再按要求连一连。学生先在教科书上完成后,屏幕出示小豆连出正确答案。(如果有困难, 可以让学生先用 3 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 实地观察后再连)追问: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2屏幕出示“想想做做”第 2 题。(图略)3延伸。谈话:像刚才遇到的这些问题,你在现实生

86、活中发现过吗?在身边找一找,编一道题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做做。四、回顾总结求深化提问:在这节课上,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有哪些收获?谈话: 教科书第 55 页有道思考题, 是教科书编者在向我们挑战,你们愿意应战吗?如果愿意,课后做出来。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24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28 课时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

87、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教学加法交换律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挂图呈现例题画面)谈话:请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的已知条件, 来把这道题完整地复述一下。(2)提问: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写出等式后,指名说出自己写的等式,教师板书在28+17=17+28 的下面。(3)谈话: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发表见解)(4)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5)谈话: 大家看这些等式(手指板书的等式)里面的加

88、数都是具体的数, 哪个数都不能代表另一个数, 你能创造两个符号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把你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让学生把自己的表示方式写在黑板上。(6)谈话:你们能自己创造符号表示数,一个符号可以代表很多不同的数,这在对数的认识上是很大的进步。 但是,自己创造的符号往往只有自己明白, 所以还要学习数学界公认的表示方法, 那就是用字母口、6 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我们发现的规律就可以写成a+b=ba(板书), 这个规律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 谁来说说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样表达?二、教学加法结合律1解答例题,发现规律。(1)(小黑板出示例题)提问:要求算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

89、先算什么,怎样列算式?组织学生讨论得出: 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28+17)+23=68(人); 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28+(17+23)=68(人)。(2)提问:依据上面两道算式可以写成怎样的等式?学生回答后板书:(28+17)+23=28+(17+23)(3)(小黑板出示)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13()45+(25+13)(36+18)+22()36+(18+22)谈话:一定要先分别计算,再根据计算结果填符号。(4)谈话: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5)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等号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 加数的位置不

90、变,只是运算顺序不同, 等号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 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加数相加,得到的和是相等的。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2呈现运算律。提问:如果用 a、b、c 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板书:(a+b)+c=a+(b+c),这就是加法结合律。谁能看着加法结合律的字母表达式,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三、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小黑板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先说给同桌听,再指名回答。其中 75+(48+25)=(75+25)+48

91、 运用的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把括号内的 48 和 25 交换位置,再运用加法结合律把先加后两个加数改为先加前两个加数。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3做“想想做做”第 4 题。(1)让学生一组题一组题地计算。(2)全班共同订正。(3)提问:为什么每组两题的得数相同?每组中哪道题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为什么觉得简便?4做“想想做做”第 5 题。提问:什么样的两个数和是1007(十位上和是 9,个位上和是 10四、全课总结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条运算律?你能说出它们的内容吗?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25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29 课

92、时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导入新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你们还记得是哪两条吗?各是什么意思?我们在上节课还说到了加法运算律的用途,我们已经知道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进行加法验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另一项用途,那就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谁知道简便是什么意思?你们喜欢简便运算吗?既然

93、大家都喜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怎样进行简便运算,我们仍然从解决现实问题做起。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提问:谁能说出算式?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2946+54=?(2)谈话: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 ?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算?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吗?要注意的是,要从这个算式接着往下算,而不是另列算式。(3)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抄在黑板上。学生的算式可能有:2946+5429+45429+46+54=75+54=29+(4654)=4654+29=129(人)=29+100=100+29=129(人)=129(人)(4)让抄写算式的学生说说自

94、己如此计算的理由,包括运算的根据,以及怎么想到把 46 和 54 先相加的。(5)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6)教师小结: 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 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简便。2教学“试一试”。(1)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 69+75+25 78+(47+22)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指名把自己的算式写在黑板上。(4)全班共同检查黑板上的算式。提问:两道题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第 l 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 2 题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你是怎样看出 78 和 22、75和 25 的和是 100 的?

95、(十位上数的和是 9,个位上数的和是 10)三、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做“想想做做”第 3 题的第一行。(1)讨论 175+201 怎样算简便。(把 201 分成 200 和 1,先做175+200 得 375,再做 375+1)(2)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175+200=(175+200)+1=375+1=376(3)提问: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运用了加法结合律,本来是200 和 1 加在一起的,现在把 175 和 200 先相加,改变了运算顺序)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2 题第 2 行,第 3 题第 2 行,第 5 题。五、全课总结1提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

96、有什么收获?所有的加法计算都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什么样的题目适合简便计算?2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要知道什么样的题目可以进行简便运算,要弄懂运算的根据,掌握运算的方法。今后做题时,只要题目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就要写出运算过程,如果不要求简便运算,先要看看题目是否适合用简便方法计算,如果适合,就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但不必写计算过程,只要直接写出得数。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26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30 课时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字母表示规律。2让学

97、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学习了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乘法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律。二、猜测验证,探索规律1大胆猜测。谈话: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的体验和迁移能够猜测出乘法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2学习乘法交换律。谈话:回忆我们以往学习乘法的情况,你能发现乘法有交换律吗?

98、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集体交流,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根据表内乘法,一句口诀能算两道乘法算式,如用“三五十五 能算 53=15,35=15。(2)乘法验算时,交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积是一样的。(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列乘法算式,同一个问题可以列两个算式。谈话:大家真了不起,看来我们已经应用过乘法的交换律了。出示第一个例题图,提问: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图中有多少个小朋友, 可以怎样列算式?你能把图下面的等式填写完整吗?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根据这些等式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 a、b 表示两个乘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99、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3学习乘法结合律。(1)出示第二个例题:华风小学6 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 5 个班,每班 23 人参加。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2)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并计算,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一说先算什么,如何列式。谈话: (235)6, 按运算顺序的规定, 不加括号也应该先算235,这里加括号是为了强调先算前两个数,以突出两种算法的不同。提问:你能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板书:(235)6=23(56)(3)提问: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相

100、同点是三个乘数相同,三个乘数的位置也相同;不同点是运算顺序不同,等号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等号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4)提问:你们还能写出类似的等式吗?学生说等式,教师组织学生口算,证明等号两边的算式确实相等。(5)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讨论。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帮助学生概括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6)提问:用字母 a、b、c 表示三个乘数,怎样表示乘法的结合律?学生独立写出并汇报。教师板书:(ab)c=a(b

101、c)4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1)出示“试一试”的题目。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23152 5372(2)学生尝试计算。指定二人分别把两题的算式抄写在黑板上,让算法不同的学生也把算式抄写出来。共同检查黑板上的算式, 提问:他们先把哪两个数相乘?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数相乘?运用了哪些运算律?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4 题。五、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揭示课题: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运算)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什么是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简便运算?(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出:一个乘数的个位是 5,另一个乘数是双数,可以把这

102、两个数交换到相邻的位置,结合在一起先乘,下一步的计算就很方便。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27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31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做做 6363 页页 6 61010 题。题。6、计算下列各题。7846653927497、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表中的哪个乘数变化了,是怎样变化的?积又是

103、怎样变化的?a100100100100b10203040ab8、先算一算,再比一比每组中哪道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252445123615254645269(415)9、怎样简便怎样计算。1435435415122528492545610、绿园小区有 18 块草坪,每块草坪的面积都是 45 平方米,草坪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28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巩固运算律课型课型新 授课课时时第 32 课时(1)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以及相应的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便运算方法,在实践中体会运算律的实用价值。(2)学生在巩固运算律时,通过练习,努力提高

104、计算的正确性,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相应的简便运算方法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教具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复习导入交换律结合律加法ab=ba(ab)c=a(bc)乘法ab=ba(ab)c=a(bc)师说: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练习P62练习七的151、练习六的1师说: 请在本子上听算一些口算的题目: 25448+5251473+2761570141230402023381+192、练习六的2出示第2题的6道题目,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将会用到哪些运算律以方便解题,最后在本子上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105、校对时,让学生说说运算律的好处。3、练习六的3出示第3题的题目,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都做在本子上(方法一: 先算教室的个数得(45)48;方法二:先算5个教室的课桌数得5484),比较这两种解题过程,你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由于要凑整十或整百数,(45)48比较简便)4、练习六的4出示第4题的表格,师问:看到表格,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我要收刘明家七、八、九月的水电费了,应该如何算呢?请做在本子上,注意你运算的时候可以有办法使计算简化吗?请再提一个二步的数学问题,也做在本子上,同样注意计算的简便。5、练习六的5出示第5题的图,师问:看了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可以求出什么?(知道了长方

106、形空地长7米,宽5米,则可求出长方形空地的面积是75=35(平方米)每平方米可种12株菊花,那这块长方形地可种多少株菊花?请做在本子上,注意计算简便。(学生做完这小题后,再把月季花和海棠花的题也做在本子上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29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33 课时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

107、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揭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问:什么叫做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见到用过?你能举例说明吗?谈话: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需要策略,今天我们就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常用的两种策略。二、教学例题1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谈话:在已知条件比较多、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清楚地看出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以及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 (板书: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提问:你能用列表的方法把这些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吗?学生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

108、行指导)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结合学生列表整理的情况,展示列表的过程)提问:在列表时,为什么先要把小明的情况填进去?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里, 这样填有什么好处?填表和摘录条件相比较你感觉哪个方便?谈话:列表之后,我们就要分析数量关系。 (板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可以怎样想先求什么?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先自主探索,再交流讨论。学生的想法会有两种: 根据买 3 本用去 18 元,可以先求出 1本的价钱; 要求买 5 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l 本的价钱。求出1本的价钱后很容易求出 5 本的价钱。算式是:183=6(元)56=30(元)把上面的板书补充成:从条件想起分析

109、数量关系从问题想起2提问:小军用 42 元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吗?(提供空表,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信息填表,再汇报交流。)提问:你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先说给同桌听,再列式计算。提问:在分析数量关系时,你采用了什么策略?3比较:在列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把两次列的表格合并起来, 你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吗?小明3本18元小华5本()元小军()本42元谈话:我们还可以把这张表再简化成:3 本18 元5 本()元()本42 元提问:表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观察箭头图,你发现了什么?三、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2、做“想想做

110、做”的第2 题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的第 3、4 题。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30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34 课时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效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2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揭示课题谈话:今天我们继

111、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中的已知条件。小芳家种了 3 行桃树、8 行苹果树和 4 行梨树。桃树每行7 棵,苹果树每行 6 棵 j 梨树每行 5 棵。谈话: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信息比较多)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2)谈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要不要把上面提到的信息都整理进去?你能根据问题列表整理吗?学生列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展示学生列出的表格。(3)提问:下面分析数量关系,你打算从哪里想起?怎样想?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思路:一是: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要先

112、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二是:根据桃树有 3 行,每行 7 棵,可以求出桃树的棵数;根据梨树有 4 行,每行 5 棵,可以求出梨树的棵数;然后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的棵数。(4)让学生列分步算式解答,指名板演。37=21(棵)45=20(棵)21+20=41(棵)订正时提问:你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2教学“试一试”。(1)出示问题: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谈话:请同学们先独立列表整理,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2)学生列表、小组交流、列式解答。(3)展示学生的表格和答案,共同校正。3谈话:你能够根据题目呈现的信息,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再设计表格填表并解答吗?;学生独立做题。有选

113、择地展示学生的答案。4比较、小结。谈话:刚才我们解答了三个问题,都是先列表整理条件,再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的, 你发现列的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组织练习。1先填表,再解答。三年级有 4 个班,四年级有 6 个班,五年级有 5 个班。三年级每个班放 8 盆花, 四年级每个班放 7 盆花, 五年级每个班放 10 盆花。(1)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放多少盆花?三年级4个班每班8盆花()年级()个班每班()盆花(2)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多少盆花?()年级()个班每班()盆花()年级()个班每班()盆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共同订正。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解决问题

114、的哪些策略?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总结:这节课我们面对更加复杂的问题,学习了根据所求问题选择条件列表整理,继续运用从问题想起或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然后列式计算。我们还知道了为了保证解答正确还应该自觉地检验答案。掌握了这些策略,以后我们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问题。五、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2 题。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31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简单的统计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35 课时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数据分段进行整理。2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

115、统计观念,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同学们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很整齐,你们的校服是什么时候做的?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胸围等)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3 老师与你们的班主任联系了一下, 把你们的身高制成了这张四(1)班学生身高记录单。4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二、教学新课1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四(1)班的学生总数和每个学生的身高。再观察记录单,你能看出当时我们班最矮的同学

116、身高是多少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吗?谈话:老师与校服生产厂家联系了一下,厂家不可能为每一位同学设计一种型号的校服,但是也不能做成同一大小的校服,最后商定校服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三种。 (小黑板出示图片:小号身高120129cm,中号身高 130139cm,大号身高 140149cm)提问:从小黑板上你收集到哪些信息?2、提问: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统计适合穿小号、中号、大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谈话: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型号服装的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 。(板书:分段整理)谈话: 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

117、 (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你们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比较好,为什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组长要做好分工,看哪组整理得既快又准确。3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谈话:我们能不能把你们画 “正”字的记录表送给生产厂家呢 ?还应该怎么办?(板书:制作统计表)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人统计表。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谈话: 还要填写统计表名和制表日期。怎样给这份统计表命名?(四一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4提问: 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 会明白哪些问题?(每种型号的服装做多少套,一共做多少套)谈话:

118、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5回顾统计过程: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来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 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统计表分析数据)三、组织练习谈话: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普遍的。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2)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整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2做“想想做做”第 2、3 题。谈话:下面请你们做“想想做做”第 2 题和第 3 题,了解我国目前空气污染的状况,了解目前的空气质量。学生独立做题。全班共同交流统计结果。提问:看了上面两张统计表

119、,你有什么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课外实践作业收集从 11 月 1 日到 11 月 31 日无锡市的空气污染指数, 制成统计表。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32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认识条形统计图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36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提问:你们知道世博会吗

120、?2010 年的世博会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办?2谈话:举办世博会和举办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上的盛事。 在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哪个国家取得世博会举办权,不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而且能提高国际威望,所以竞争激烈,要经过几轮投票选举产生举办城市。2002 年 12 月 3 日国际展览局 89 个成员国投票决定 2010 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有 5 个城市竞选,我国的上海市经过 4 轮投票最终获胜,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出示例题挂图)这是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的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2)谈话:这张统

121、计图反映了第一轮投票中5 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你能看出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吗? 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这张条形统计图与以往我们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4)教师小结: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是一样的,主体部分是在表格上画出的一个个直条。表格的纵轴标明了刻度,并标注了单位,横轴标明了统计的项目,直条的高度表示了数量,还注上了数字。另外,在图上面还写明了图名和制图日期。不同的是这张统计图纵轴上一格表示 5 票(几个单位),三年级所学的统计

122、图纵轴上 1 格只表示 1 个单位。因此,现在制图时要按照纵轴上的刻度算出每个直条的高度,再画直条,这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细心。2教学“试一试”。(1)让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里交流统计图的完成情况。重点检查:直条高度是否正确;是否把数据标在直条上面。(3)提问:你从统计图里知道些什么?先在小组里说,再全班汇报。(4)提问: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看看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使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可以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2)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说一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 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

12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1)谈话:这幅统计图与上幅统计图又有什么不同?(这幅统计图中的直条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这是一种艺术的画法,还有的画成长方体,这样的画法更形象、更生动。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4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1)提问:这幅统计图与前面几幅统计图相比,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这幅统计图的刻度在横轴上,项目在纵轴上)讲述:前几幅条形统计图是纵式的,这幅是横式的。(2)交流四条河流的长度。(3)各自完成统计图。(4)同桌互相检查作图情况。四、总结评价,汇报收获谈话: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你是怎样获得的?请告诉大家。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

124、33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37 课时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玩过游戏吗?谁来说一说玩了哪些游戏, 是怎样玩的?同学们平常喜欢玩游戏,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玩一玩游戏。二、操作体验1出示例题图。谈话: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个同学在玩什么游戏

125、(摸球游戏),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玩这个游戏的吗?(指名读书上的游戏规则)刚才这个同学读的就是他们的游戏规则。请同学们猜猜看,根据这种游戏规则,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同学们猜的怎样呢?想不想用这种游戏规则玩一玩呢?2分组活动。谈话:请同学们运用他们的游戏规则玩一玩摸球游戏,并用画“正”字或打“”的方法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摸球时一定要有序进行。请同学们先分工再做游戏。(小组长分工)3各小组展示摸球结果记录表。谈话:运用他们的游戏规则做的摸球游戏已结束。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每个小组游戏的结果,想想看刚才的游戏公平吗?为什么?(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得出结论:不公平。4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使今天的摸球游戏公

126、平吗?分小组重新设计游戏规则。5谈话:谁来说一说要使游戏公平,要怎样设计游戏规则?为什么这样设计?方案一:在原来的口袋里去掉2 个红球。方案二:在原来的口袋里增加2 个黄球。总之,只要口袋里红球、黄球个数相同就可以了。6再次做摸球游戏。请你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游戏规则,再摸一摸,把摸的结果也填写在记录表里。7集体讨论。展示各小组摸球记录表,谈话:请同学们现在再仔细观察一下每个小组摸球的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根据这种游戏规则玩游戏,是不是就没有输赢了?8教师小结:游戏规则公平了,只能表示游戏双方赢的机会均等,但实际游戏的结果,一般仍可能会有输赢,这正说明了可能性不是必然性。三、巩固运用1做“想想做做

127、”第 1 题。谈话: 谁来说说方方和圆圆她们在做什么?她们玩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出示游戏规则)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让学生读题,说出题意。提问: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应该怎样修改游戏规则, 才能使游戏公平?(说明理由)(3)按照每个小组修改的游戏规则,做一做这个游戏,再相互交流。4猜一猜。谈话:出示一枚硬币,如果把这一枚硬币抛起后落下来,你知道是哪面朝上呢?为什么?如果抛 10 次、100 次10000次,结果又怎样呢?四、全课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果事件发生的两种可能是相等的,那么按事件发生的次数定输赢,

128、这样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如果事件发生的两种可能是不相等的,那么按事件发生的次数定输赢,这样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还知道了游戏规则公平,只表明双方有了均等的取胜机会,但不一定不分输赢。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34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梳理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38 课时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统计的知识,熟练掌握用统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方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统计观念。2、教育学生要关心身边事,做个有心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用统计的方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统计观念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

129、案修改一、复习导入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与可能性,这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难题。1、统计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你觉得哪一步最重要?(统计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 通过分析统计结果得出的结论才是我们的目的。有的同学统计得很认真,但是分析就草草了事。)2、 我们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表示统计结果以外, 还学过用什么来表示统计结果?画制条形统计图,要注意哪几点?3、什么样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游戏双方赢的可能性一样)二、练习(书上808114思考题)1、请同学读题。独立完成。交流结果。(1)根据题义,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数据?分成哪几段?(分段整理数据;420500、3

130、50415、250345、250分以下)(2)你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的?(3)你对统计结果有什么看法?2、默读题目。(1)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2)统计图反映的是学校哪几天的用水情况?回答书上的问题。你还能想到什么?在小组里交流。3、独立完成。注意:整理数据的过程不要出现在统计表中。制统计图的时候要细心。4、先自己完成,再全班交流。说说为什么?5、思考题。先读题,有没有什么问题?老师有一个问题: 两人同时一枚硬币, 会有几种可能情况?用列表的方法找一找。独立解决书上的问题,再小组交流交流。三、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统计与可能性,也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帮别人解决了很多问题。明天的课上,我们将用我们统计的

131、方法来解决一些我们自己的问题,来了解来了解我们自己。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35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了解我们自己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39 课时1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情况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行统计,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产生统计需要谈话: 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和他(她)做好朋友?看来你对自己的好朋友了解得还是比较多,我们每个同学肯定都有自己

132、的好朋友, 那你想和更多的同学做好朋友吗?今天我们就有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够让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板书课题)说说你最想了解我们班同学的哪些情况?学生口答,教师板书。二、分组讨论方法1谈话:下面就请你选择一个最想了解的项目, 然后同项目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 先来分一下组, 想了解大家身高的同学为一组,带好练习纸和笔坐在一起;了解体重的同学分为一组 (板书:各统计小组名称和人数)2 分好的小组推荐出组长, 组长组织组员先讨论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各小组汇报收集数据和统计的方法。三、分工收集数据1教师举例:如身高统计一组(如果有 11 人):哪两人收

133、集第1 号11 号同学的身高数据,哪两人收集 12 号22 号同学的身高数据另外两个人汇总,一个人检查核对。当然如果有更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的,也可以用其他方法。2每组自己分工,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比比哪一组收集数据又快又准确。3小组进行统计活动,汇总情况。4提问:收集好数据后我们接下来做什么?四、分类、分段整理1谈话:对身高或体重进行统计的,先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段。(1)找出范围:例如我们班同学的身高范围是128159 厘米。(2)分段整理:可以分成121130 厘米、131140 厘米、141150 厘米、151160 厘米四段,如果高矮悬殊不大,也可以5 厘米分为一段

134、。统计生日的可以按出生的季度分类,统计年龄的可以按岁数分类。2各小组分段或分类整理数据。五、填写图表并核对各小组自己完成统计图表,集体交流。各小组设计问题准备向全班同学提出。六、分析、交流、提问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统计过程。其余各组评析。2提问:看了统计图表,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你还想提什么问题?七、总结1提问:你们是怎样进行统计的?通过今天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了解哪些?2谈话:下课以后,我们还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收集更多自己喜欢的信息进行统计并交流。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36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认识整万数课型课型新 授课

135、时课时第 40 课时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谈话:昆山发展很快,老师了解了一些介绍我市概况的数据,如我市土地面积九百二十一平方千米,全市人口约六十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万多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六千多元我国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谈话:你能将信息中的哪些数写出来给大家看看?(学生将会写的数

136、在黑板上写出来,黑板上已板书个级的数位顺序表)谈话:六十万、九百六十万到底是多少呢?怎样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比较大的数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出示计数器)谈话:在这以前,我们已经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如果一万一万地再往下数,(边拨珠边与学生一起数)一万、二万九万、十万。万位上拨了 10 颗珠,表示多少个一万?你认为 10 个一万是多少?(板书:十万)教师把万位上的 10 颗珠拨去, 在十万位上拨上一颗珠子, 并强调:10 个一万是十万。提问:如果十万位上有两颗珠子, 那么表示多少?如果要表示六个十万,也就是六十万,该怎样拨

137、珠?学生在学具计数器上拨一拨,再交流。提问:现在老师在十万位上拨了10 颗珠子,表示多少?(可能有学生说出 10 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百万)教师指出:十万位上有10 颗珠子,表示有10 个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提问:要表示一百万,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十万位上的 10 颗珠拨去, 在百万位上拨 1 颗珠)要表示四百万呢?如果百万位上拨上了 10 颗珠呢?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交流。2认识数位顺序表。谈话: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 从右边起, 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属于个级, (在数位顺序表中板书:个级)个级上的数表示有多少个一。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万

138、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它们属于万级,(在数位顺序表中板书:万级)万级上的数表示有多少个万。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追问: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3了解整万数的含义,学习写数、读数。认识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下面我们来认识刚才那些比较大的数。出示刚才信息中的大数:六十万、九百六十万。提问: 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这两个数吗?它们各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然后说说每个数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谈话:2003 年我国茶叶产量七十七万吨,甘蔗产量九千零二十四万吨,油菜籽产量一千一百四十二万吨,你能把这些数先拨在计数器上,说

139、一说各是多少个万, 再写出来、读一读吗?做好后说给同桌听。三、巩固运用,深化新知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4做“想想做做”第 4 题。5做“想想做做”第 5 题。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谈话: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信息中的数,现在你能把它们正确地读出来吗?再次出示课前收集的信息,请学生来读一读,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及时评价。谈话:还有一些更大的数应该怎样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37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会读、写亿以内的数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41 时1让学生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认识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

140、组成的数,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读、写亿以内的数。2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以及有关的操作活动,感受大数目的意义,培养数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读、写亿以内的数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搜集了带有整万数的信息。谁来把你收集到的信息读给大家听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整万数,课后也从生活中?展示。2 指定几名学生读信息, 并把他们收集的信息在实物投影仪上地读出来的3提问:这些信息中的数据都比较大,你们是怎么又快又对?写出数。二、师生合作,获得新知1 出示例题中的三个计数器, 让学生根据计数器上的算珠尝试的。情况一:分成两类,一类是数中不含根据

141、学生的回答,教师逐一板书。(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O 的,一类是数中含有 0有 O情况二:分成三类,一类是数中不含的,一类是其他数位含有0 的。O 的,一类是每级末尾含2认、读、写不含 0 的数。类。我们先研究这些数的读法。仔细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这个数(1)谈话:刚才同学们把这些数分类时,都认为不含 0 的数为一万级上是多少?个级上是多少?是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的?读呢,我们先来看这个数(1)3认、读、写万级和个级末尾都有谈话:同学们都会读写不含0 的数。(3004000),这个数属于哪一类0 的数,那含有0 的数又该怎么?(每级末尾都含有 O)多少(2)?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看

142、着计数器说一说,这个数可以分为几级?每级上的数各是你会读给大家听一听吗多指定几名学生读一读。?提问:你是怎么读的?错误。(3)集体订正:提问:这个数怎么写呢?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让做得对的学生说说是怎么写的?让做错的学生改正(4)读出下面的数。23004000 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1000250032405900?(每级末尾的 0 都不读的 04还是在万级和个级的末尾吗(1)认、读、写其他数位上有谈话:我们再来看这个数?(4080007)0 的数。)在什么位置。这个数怎样分级?(左边的 0 在万级的中?数中间,个级的3 个。在个级的开头和中间)我们为了把这样的数与每级末尾都有

143、0 的数区别开来,称它们为其他数位上有0 的数。(2)让学生各自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一个零或三个零,告诉学生,连续几个提问: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根据数的组成,你会读这个数吗学生自己尝试读,估计左边的 0?都会读作零,其他的O 只读一个零,让学生都再0 可能读读一读。提问: 除了每级末尾的 0 都不读之外, 其他数位 E 的 0 怎么读?(3)43027809读出下面各数,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30027083 400150035小结。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1)(2)提问:这三类数,你是怎么读的谈话:关于数里 0 的读法,书上有一句话:?数里的 0 怎么读?0 或连续几个 0

144、,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请把0它画下来,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明白它的意思。做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3想想做做做”第 1 题。做“想想做做想想做做”第第62题。题。会怎么想板书?1000000,谈话:谁来读这个数?1000000 到底有多大,你个一万,真正的数值很难体会到,下面我们来做一次数学活动,感究竟 1000000 有多大,不少同学只会说是 10 个十万,或 100受 1000000 的大小。“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5 题。五、总结评价。点拨重点1提问: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在写数或读数的时候最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六、课外实践活动?行展示、交流。1 课后收集生

145、活中含有今天学习的数的信息, 出一期黑板报进2有兴趣的话,做一做第90 页思考题。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38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认识整亿数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42 课时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整亿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整亿数,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读写整亿数,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导入谈话:你见过比千万更大的数吗 ?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学生自由回答)出

146、示例题挂图, 谈话: 这里介绍了我国 2003 年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这些都是很大的数。这三个数中都出现了一个什么计致单位?(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亿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二、新课1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谈话:我们过去学过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你们就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下去。(学生数数:一千万、二千万、三千万十千万)根据我们以往数数的经验, 数到 10 个的时候就要引入一个新的计数单位,那么 10 个一千万是多少,你知道吗?(学生回答后板书:亿)你能一亿一亿地接着数下去,并说出一个更大的计数单位吗?(学生回答后板书:十亿)那么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谁来说一说 ?(板书:百亿、千

147、亿)百亿和十亿、千亿和百亿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几个计数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2教学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谈话: 我们已经知道在写数时, 每一个计数单位占有一个数位,那么亿、十亿、百亿、千亿这四个计数单位也应该占有数位,你知道它们占有的数位各是什么吗?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 这四个数位应该归人哪一级?(出示数位顺序表)谁能把它填完整?(指名在黑板上填写, 其他人在教科书上填写)提问:数位顺序表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亿级的数表示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讲述: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的计数方法, 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我们采用的就是十进制计

148、数法,采用这种计数法写数只需要 10 个数字,O、l、2、3、4、5、6、7、8、9,用这 lO个数字按规定的数位顺序写数,就能把许许多多的数表示出来。因此,采用十进制计数法是人类了不起的创造。3教学整亿数的组成和读写。谈话: 我国 2003 年的煤炭产量是九亿吨, 九亿是多少个亿组成的?你能对照数位顺序表把它写出来吗?(指名口答并板书)原煤产量、布的产量分别是十七亿吨、三百五十四亿米,这两个数是多少个亿组成的?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吗?(指名回答并板书)谁能把这三个数读出来?(指名读)提问:整亿的数应该怎样写?(写过亿级的数之后再写 8 个 0)怎样读?(只读亿级的数,万级、个级的0 都不读)4教

149、学整万、整亿数的改写。960 万的计数单位是什么?13 亿呢?而原来的数计数单位是一,例如 9600000 表示 9600000 个一,而 960 万的计数单位就是 万”了。三、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 l 题。(1)同桌互相说一说三个数里各有多少个亿,再读一读。(2)指名回答。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1)指名口答第 1 栏三个数各是几位数。提问: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各自把第 l 栏的三个数写出来,并指名板书。(3)指名读这三个数。(4)提问:这三个数的写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四、总结1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有哪些收获?2谈话:我曾经告诉你们,采用十进

150、制计数法是人类了不起的发明创造。人类还发明了其他的计数法,请阅读“你知道吗”。学生读后提问: 二进钳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采用这种计数法只需要几个数字 ?过去一些部落里也曾采用过十二进制计数法, 你知道十二进制计数法需要多少个数字吗?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问的进率是多少?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39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43 课1、让学生理解含有乙级和万级的意义,掌握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组成,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读、写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2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感知较大的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一定的数感,宾感受我国的经济教学重

151、、难点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组成,会读、写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复习。(1)先说一说下面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28053900 467008(2)一万三千八百写出下面各数。2提问:读、写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方法是什么一万零六百0强调:每级末尾数的 0 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 0?亿级和万级数的读法和写法。都只读一个3谈话:0今天,。或连续几个我们一起来认识比以前学的还大的数(板书课题)含有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1)指名读出图上的内容:出示例题中的两幅挂图。粮食四亿三千万吨钢材二亿四千万吨

152、少个(2)万”组成的,再指名在全班交流。谈话: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两个数各是由多少个。亿 ”和多的,二亿四千万是由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四亿三千万是由2 个亿和 4 个千万组成的。4 个亿和 3 个千万组成数。(3)让学生尝试在自己的课本上对照数位顺序表写出上面两个万级写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提问: 写四亿三千万时你是怎样分级书写的3000,再在个级写 4 个 0)?(先在亿级写 “4” , 再在错误。 你是怎样写二亿四千万的?同桌互相检查写出的数,帮助纠正级的数,万级的数一定要写够四位,最后在个级上写提问:含有亿级和个级的数怎样写小结:写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时,应该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4 个 O。

153、2(1)教学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读法。出示两个数。350110000l672000000(2)谈话:下面我们研究这两个数怎样读?请发表自己的意见。(3)组织交流。从右往左每四位分一级,然后从左往右一级一级地读数。学生的意见可能有两种:数出最高位上的数位。然后读数。让学生分别用这两种方法读数。(4)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读出这两个数。三、组织练习加深认知1、做“想想做做”第 l 题。(1)同桌互相说说数的组成,并读数。(2)2做。想想做做指名在班内交流。”第 2 题。先自由读出各数,再指名读数。提问:读到这些数据,你想到什么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指名读题,各自写数,指名在黑板上写,共同订正。4

154、做。想想做做”第 4做过这道题之后你有什么体会(1)题。(2)让学生自己画线连接。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弄清各数中的。?(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9”分别表示多少的?不同的数)5(1)做。想想做做默读题目。”第 5 题。意见,如无人发言,安捧课后查阅资料(2)(3)各自读数,再指名在全班交流。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我国人口的数据)?(让学生自由发表么?你觉得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怎么样6阅读课本第93 页“你知道吗”?你对。读后提问:从中你知道了什“纳米”这方面的知识还有什么了解?2今天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到一些。课后请继续查找“想想做做”谈话: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大数目的应用很广泛,通

155、过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1提问: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哪些知识最感兴趣?第 5、6 两题及“你知道吗”中提到的有关资料,扩充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也练习读写更多的大致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40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求大数目的近似数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44 课时1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的方法省略一个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2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用“四舍五人”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

156、认识近似数1在读读想想中初步感悟近似数。万册。到媒体演示:2003 年末, 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 个, 图书馆藏书约4377614398到 2003 年末,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1999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四个数所表达的数量的准确程度是否一样(1)万公顷。提问:请每位学生都分别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思考:画线的?数量是准确的,(2)根据学生回答,组织讨论,引入准确数、近似数的概念。我们就称它们为准确数;指出:像 2709 和 1999像这样的数,43776 万和表示的事物的14398 万表示的是大约的数, 也就是与事物的实际数量比较接近的数, 我们就把它们称为近似数。你在哪里见过或者听过用近似数

157、表示的例子2提问: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平时注意了吗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认识近似数。?有时候没有办法得到一个非常精确的结果或者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说明: 在人口普查、 统计旅游人次、 统计大宗物品数量等情况下,数表示,就用近似数表示。3(1)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并说出哪些是近似数。万至(2)2002中国昆虫名录600 万种。年 4 月英国收录了当时已知的中国昆虫自然)杂志报告说全球昆虫可能仅有20069 种。200外游客(3)(4)2005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目前共有在校学生1578 人。23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苏州东方水城16 亿元。7 天来共接待境内二、探索求

158、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1的近似数呢(1)教学求一个数的近似效的方法谈话: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判断近似数,那么如何求一个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2)317媒体出示:下面是某市2003 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它们的近似数。指名读一读某市男性、女性及总计人数。提问: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各接近四十几万?请尝试写出(3)练习巩固: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1)将前面判断近似数的一些数据取出,在视频展示仪上出示:2教学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近似数。万至2002600 万种。年 4 月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 全球昆虫数量可能仅有200游客200523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年“五一”黄金周期问,东方水城苏

159、州16 亿元7 天来共接待境内外位的?(请学生观察西线的这些数据,提问:这些近似数是以什么为单这些近似数是以万”或。亿”作单位的)似数?为什么在报纸、电视中,常见到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2)(3)尝试完成。试一试你认为选择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出示 283000 和 1970000000”。,请学生思考,学生回答后,要求这两个数的近请他们打开书本直接写在书上。要看千位,(4)请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强调集体评讲。千位上是 3 不满 5, 直接舍去,283000 用“在万28”作单位的近似数,只后面写上计数单位。万” 。同及不同之处。相同:都是用。四舍五入”法,不同:前者省略尾数让学生将此题

160、与前面例题中求近似数方法进行比较 了解它们的相后用 O 占位,后者省略尾数后用。万,或-亿”作计数单位。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并指名板演。集体评讲。从中任选一题请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并指名板演。集体评讲。从中任选一题请学生说说思考过程。3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先同桌讨论,再填写。集体评讲。重在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四、课堂小结请学生说说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从报纸、杂志或网上收集一些近似数,再在班级里交流。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41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掌握数的组成,提高读

161、写数的能力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45 时1、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数的组成,提高读写数的能力;会正确按题目要求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行数的改写;熟练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2对近似数的感受,发展数感、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大数目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增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正确按题目要求进行数的改写;熟练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数的组成1、想想做做13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后交流,回顾数级数位名称、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进率等方面的知识,复习“十进制计数法。第2题,可借助计数器或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进行研究与探究。可让学生模仿题目同桌

162、两人互相提问解答。二、写数第3题, 除了复习写数的方法外j还要让学生结合场景读一读图中的文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三、读数和改写想想做做45题强调一定要分级后读写数。第5题,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四、近似数想想做做68第6题,让学生体会近似数的含义与现实意义。第7、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求近似数的方法。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42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用计算器计算(1)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46 课时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

163、、难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于什么1谈话: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幅照片,仔细观察,照片上的人都出示照片,了解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超市购物、会计办公、妈妈买菜的照片)看了这几幅照片,你有什么感受人们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通常使用计算器。?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还知道在什么时候会使用计算器2揭示课题。?二、尝试使用探索交亩IE1认识计算器。(1)讨论题目: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如怎样开机、关机?)成的。(2)常用的计算器

164、有很多种,全班交流,达成共识。(通过几个小组的介绍,使学生明确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作用它们一般都是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2(1)尝试使用。吗?谈话:学习例题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 那么你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出示书上例题:38+273018要求:先独立计算,再在纸上验算,看用计算器算得是否正确。(2)380+192+43 816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相同吗6827?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得数。讨论:你认为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3?应注意什么问题?教学“试一试”。让学生尝试做题,记下得数,共同订正。三、设计游戏熟练使用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谈话:我们要做好一件事情,下面我们用

165、计算器来做个游戏,先要把相关工具准备好,而且还要比比看谁使用计算器更熟练。1做“想想做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第 1、2 题。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独立做题,课件显示得教,共同订正。2(1)游戏。说明游戏:在1 到99次,例如:我最喜欢之问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想在心里,2,就在计算器上 9个 2,然后用这九位数除以 12345679。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喜欢的数字是几。 信不信?试试看。 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再直接填出最后一题横线上的数。学生算,老师猜。请学生猜,谁也会猜了?到上面来,你请 同学报结果,再来猜。3先算一算这一组题的结果,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再直接填出最、探索规律。

166、后一题横线上的数。11=1l111ll=1111111=1111=111ll11111=llllllllX llllllll=(4)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一题的结果是多少。计算方便而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四、追根翻源了解发展史谈话:怎么样,运用计算器计算很方便吧。计算工具的发明和发展是经过了一计算器就是人们为了段浸长的历史的, 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你想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情况吗?让我们来听一听。 (课件出示)图片和声话介绍: 算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记数和计算的工具。 用算筹进行计算 简称筹算。 几百年前, 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古代的算筹发明了一种更简便的计算工具算盘。用算盘进

167、行计算,简称珠算。现在人们在进行一般的计算时普遍使用计算器,计算器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电子计算机能进行计算器无法完成的复杂计算,而且算得非常快。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吗?五、整体回顾。谈话:今天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还能有它去探索奇妙的数学规律。相信你们只要勤于探索,就会有更多的收获,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43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用计算器计算(2)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47 课时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使

168、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1324+418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26001 28481668784+365493165343182725175(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2)提问:第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5、键的作用、2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了解了计算器主要按6 两题为什么可以连续按键计算?功能及操作方法,并会用计算器进行一步式题的计算, 也会连续按键计算一

169、些两步式题。是不是两步式题都能连续按键计算呢?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1)教学例题。出示例题。两道题那样从左往右连续按键计算呢(2) 提问:这道题含有哪两则运算按运算顺序操作。?运算顺序是什么想一想该怎样操作?能不能像上面? 小组讨论怎样操作。题时,指名汇报操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操作方法,边操作边谈话:在用计算器计算这道一般先要按照运算顺序, 先算 165182 得到 30 300,在脱式计算的算式中写上这个数,按清零键,再重新输入被减数和减数, 进行减法计算,得出最终的计算结果。顺序直接按键。(3) 谈话:有些科学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可以根据算式的

170、书写用科学计算器按书写顺序操作。(括号也可以直接输入)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器上有没有括号键(组,使每组至少有 如果有一些学生使用的是科学计算器,就把学生重新分) 。1 个科学计算器,然后在小组内尝试操作计算。算顺序吗2(1)教学“试一试提问:这两题各含有哪两则运算”。?你认为这两题可不可以连续按键操作?你能具体地说一说每题的运?(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3)3总结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的方法。集体订正。么不同提问:?为什么不同用一般计算器计算例题和试一试的两道题,?计算方法有什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应该怎样操作?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班内交流。三、组织练习应用拓展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续按

171、键计算,(1)(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3)集体订正。提问:哪几题你是连续按键计算的如果连续按键,说一说你的运算顺序,?第 3 行的两道题能不能连并说一说这样运算的根据。2(1)做。想想做做学生分组练习,求出平均身高。”第 2 题。题?如果有必要,可以借助计算器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2)在学生求出平均身高后,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提出什么问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1)提问: “142857”这个数,有什么有趣的特点?(2)(3)学生分组计算。分组讨论:观察各题你有什么发现?4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2)(1)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提问: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172、? 5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1)让学生自己阅读。 (2)提问: 通过阅读, 你知道了什么?你能使用改错键进行一次操作吗? (3)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探索其他键的功能。四、课堂总结个人评价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怎样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44备备 课课 活活 页页课题课题一亿有多大课型课型新 授课时课时第 48 课时1通过“数一数” “捧一捧”“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

173、,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教学法教学法互助讨论教具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案修改复案修改一、引入谈话:(出示 100000000)大家认识它吗?(指名回答)教师在 100000000 上面板书。一亿”。吗?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一亿有多大谈话:大家都会读会写一亿,但是这一亿到底有多大呢”。(将课题补充完整)?想了解二、买践操作1数一数。(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一本一本地数,以小组为单位,数到每人拿出一些练习簿,100 本告诉老师, 老师立即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合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间,组长记录下来。 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数100 本

174、练习簿大约所用的时间。(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他秒数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出示书本上的表格1 亿本练习簿要用多少秒呢?),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推算,并把推算结果填入(学生可以把 90 秒、900 秒改为全班认同的其表格。小组反馈,指名读最后的得数。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3)谈话:进一步探究问题。9 千万秒(或学生推算出的其他秒数显然不合适,),这段时间长不长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把 9 千万秒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小组合作,借助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想?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

175、呢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会出现测量的结果不是整米数,取整米数的近似数来表示(1)请实际测量长度。10 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行,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可能(2)列表进行推算。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捧有多长呢出示表格, 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测量的数据列个表(3)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可能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还40000000 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

176、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指名说一说)还带来了一个工具,3称一称。谈话:通过数一数,捧一捧,我们感受到一亿的大小,老师这里(出示天平)大家猜猜我能用这个天平能做什么呢?(学生对天平已有认识,所以能够想到。称”)那下面我们就用称一称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1)出示实际称一称。(2)列表进行推算,解决两个问题。100 粒大米,在天平上称一称,称出100 粒大米的克数。算出的是提问:解决第一个问题。113亿粒大米的重量,亿人为什么乘 1313,而不是乘亿粒米,就是13 亿13?(让学生明确表中推个 l 亿粒米,所以只能用 1 亿粒米的重量乘13)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第一个问题。 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说说一亿的大小,同时要让学生说说应该节约粮食指名交流反馈。提问:看了这两个计算结果,你想说什么呢 ?(在这里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吗谈话:通过我们以上的实践活动,现在你对三、全课总结?你能来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亿有多大“一亿到底有多大”有”吗?学生自由说一说。评价评价 与与 反思反思45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