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与钟表基础课堂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9329854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时间与钟表基础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认识时间与钟表基础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认识时间与钟表基础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认识时间与钟表基础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认识时间与钟表基础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时间与钟表基础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时间与钟表基础课堂(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长路上,孩子和父母俱是风一程,雨一程;吃一堑,长一智。在漫漫征途上,父母们亟需了解更多科学的育儿教子方法。现在我们用钟表计时,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用什么计时呢?日晷(日晷(gu)l请别为古人担心,他们也自有独特的计时仪器:日晷(gu)这是一种利用太阳的射影来测报时间的计时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人的老祖宗发现当太阳移动时,树影的位置和长短也在发生变化,而变化很有规律:早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树影朝西,而且显得特别长;中午,太阳在正空中高悬,这时的树影朝北,而且显得非常短;傍晚,太阳向西方缓缓落下,当太阳离地面很低时,树影朝东,而且越来越长。l这个规律的发现,使我们的祖先找到了计时方法。他们找

2、了些石块,把石块放在树旁,当树影移动到某块石头上时,就知道什么时刻。1实用内容l这种方法试了一段时间,就发现树影黑糊糊地一大片,具体时间不好把握,于是砍了一根木棍,把它插在地上代替树木,它的影子又细又长,投在地面的石头上,界线清楚极了,测量时间比过去准确了许多。这便是原始的日晷。l原始的日晷用了若干年,祖先们觉得这种计时器太笨,于是一种小巧灵便的日晷便产生了。这种日晷有一个底盘,底盘的边缘刻划着标志时间的线条,有的是钻的小孔。划线或钻孔的底盘叫针盘,针盘中安放着一个竖着的指针。在阳光下,指针便映出投影,而且会随着太阳的不同位置有规律地变化着。人们只要看指针的影子投落在针盘的哪个线条或小孔上,就

3、能知道准确的时间了。2实用内容3实用内容4实用内容5实用内容一炷香的时间一炷香的时间l古人没有钟表,也没有手机,所以他们是以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计量时刻的。虽然也有日晷、漏壶等工具,但是,燃香计时是比较简单而常用的计时方法。l实际上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l“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

4、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6实用内容7实用内容 8实用内容9实用内容观察钟面 探索新知:认识钟面:钟面上有什么?10实用内容11实用内容分针分针时针时针12345678910111212实用内容认识钟表的外部结构认识钟表的外部结构特点特点: 1、钟面上有、钟面上有12个数字个数字 2、有两个不同的针、有两个不同的针 我是分针我是分针又长又细又长又细3、有、有12个格子。个格子。我是时针我是时针,又短又粗又短又粗13实用内容小结小结:钟面上有什么: 1、有(112)12个数字; 2、有12个大刻度(12.) 3、有两根指针(时针、分针)14实用内容 15实用内容 16实用

5、内容6时17实用内容8 8时时8 8: 0 00 03 3时时3 3: 0 00 06 6时时6 6: 0 00 0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18实用内容6 6时时8 8时时1212时时4 4时时整时整时2 2时时7 7时时19实用内容 认识时间的表示法早上7时可以怎样表示呢? 7 时时 7:0020实用内容21实用内容1小时前小时前4 时时3 时时1 2时时3 时时2 时时1 1时时课外延伸1小时前是几时?小时前是几时? 现在时间现在时间22实用内容23实用内容再过一时是几时?9 时 6 时 12 时9:00 6:00 12:0024实用内容25实用内容快3时了(长针还没有到12)26实用内容3时多一点儿(长针过了12)27实用内容 为什么都是为什么都是10时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动脑筋动脑筋28实用内容29实用内容 30实用内容实际运用 拓展延伸连一连连一连31实用内容 32实用内容33实用内容34实用内容35实用内容36实用内容37实用内容38实用内容39实用内容40实用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