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ppt课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9314660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ppt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出生二十一天孩子,吃奶时望着妈妈。 2自出生伊始,除了身体成长、运动能力增强以及认知水平逐步提高外,婴儿开始了社会化的过程。宝宝的情绪、个性以及社会关系等的发展变化构成了社会性发展的内容。34一、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一)精神分析学派基本观点:发展受到生物性成熟的驱动。弗洛伊德认为,内驱力是潜意识中的性本能;埃里克森认为,个体要健康地发展,必须克服与年龄相关的一系列危机。他们都是坚定的阶段论者。认为儿童每个阶段的发展受到生物基础和早期经验的共同作用。5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儿童早期的性能量力比多(libido)的发展变化决定了其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

2、生活的正常与否。学前儿童心理性欲发展有关的三个时期: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6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他提出个体必须成功地通过一系列心理社会性的发展阶段。认为人的一生有八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个主要的冲突或危机。如果个体想要成功应对后面发展阶段的冲突或危机,就需要在前面的阶段认真地解决该阶段的冲突或危机。信任对不信任(0-1岁半)自主对自我怀疑(1-3岁)主动对内疚(3-6岁)7尚无自我羞愧感的孩子8(二)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相信经验塑造人的心灵。大部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环境的外在力量是塑造儿童个性和社会性行为的首要因素。1、华生和斯

3、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9(三)社会认知学派社会认知理论主要研究儿童如何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行为作出因果性解释与预测。1、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角色采择是指儿童采用他人的视角,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的能力。儿童推测他人想法的社会认知水平的发展,要经过各个复杂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不仅具备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而且形成同时以多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比如他们能区分自己的观点、某个其他人的观点和大多数人的观点。2、道奇的社会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理论社会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理论强调社会行为中认知加工的重要作用。10(四)生态学理

4、论1、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模型生态系统模型认为,人与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而共同演进。心理学家们应该在活生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等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研究儿童的发展。同时,他们强调对儿童的心理研究应该注重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主动性,强调个体对环境的双向积极适应。2、习性学和进化论心理学习性学是从种群进化的情境中,研究某种行为模式的生存适应性的功能和价值。劳伦兹:“印刻”行为11小鸭的“印刻”行为12二、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基础儿童的社会性心理发展基础可分为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就个体而言,主要是气质和情绪、情感的发展,就社会而言,是各种人际关系中的发展,主要是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13(

5、一)婴儿的气质气质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人生下来就表现出某些气质特点,有些婴儿安静、平稳,害怕陌生人;有些婴儿好动,喜热闹,不害怕陌生人。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是相当稳定的。气质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有重要的预测作用。141、气质结构和气质测量气质结构托马斯和奇斯把大部分幼儿归为三类:第一类是易适应环境的孩子(easy child)40%第二类是难适应环境的孩子(difficult child)10第三类是慢慢适应环境的孩子(slow-to warm-up child)有35%的孩子表现出独特的混合型气质特征。气质测量一种是对行为的评估另一种

6、是根据生理反应估测气质152、气质的稳定性气质是稳定的吗?为什么气质并不是特别稳定的呢?其主要原因:一是气质本身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早期的行为会被重组而整合成为一个更新、更复杂的系统。二是某些行为的含义会随着孩子的发展而变化。遗传和环境因素文化差异:儿童的早期气质中存在一种恒定的种族间的差异3、拟合优度模型16(二)婴儿的情绪1、情绪的功能和发生(1)功能情绪的适应功能情绪的驱动功能情绪的组织功能情绪的交流功能17(2)情绪的发生第一阶段(出生一周之内):出现的情绪是“痛苦”、“厌恶”、“快乐”和“兴趣”。第二阶段(1-4个月):出现的情绪是“愤怒”、“悲伤”和“惧怕”。第三阶段(6-7个月

7、)出现的情绪是“惊奇”和“害羞”。182、婴儿的情绪表达哭和笑是婴儿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手段,是实现情绪交流功能最重要的手段。婴儿的哭:生理性的啼哭心理性啼哭婴儿的笑:自发的微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19婴儿的哭20212223243、婴儿的情绪体验情绪体验:快乐:是人类最早体验到的基本情绪之一恐惧:是一种最有害的情绪。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的社会性参照社会性参照就是婴儿根据面部表情,理解或解释他人情绪反应的能力。如果一个6-7个月的婴儿遇到不熟悉的情景或陌生的物体而不能作出具体的反应时,就会主动从母亲或照料者的面部表情寻找线索以决定自己的行动

8、。25“视觉悬崖”实验264、婴儿情绪研究新进展妒嫉研究发现,出生才半年的小家伙已经开始表露妒嫉的情感。同情有关研究表明:婴儿最早表露的情感之一竟是值得赞许的同情心。辩论面部表情亲子沟通27婴儿从无趣到感受嫉妒的过程28婴儿从无趣到感受嫉妒的过程294、婴幼儿情感发展的“里程碑”3个月最初的交际:婴儿作出谨慎的反应,对别人发生兴趣,不时对周围人绽露笑容。注意和调节:当你发出声响或面部表情有所变化时,小宝宝是否转过头来对着你瞧?即看又听:一边缓慢地向右或向左移动表情欢快的脸,一边同小宝宝随便说些什么。305-6个月花样翻新:随着同外界交往日益增多,婴儿流露出惊喜、欢乐、受挫和失望等情感。参与交往

9、:小宝宝看到他最喜爱的人,看上去是否快活或高兴?微笑的游戏:用话语和滑稽的面部表情,逗宝宝开怀大笑。3110个月定睛凝视:婴儿开始跟踪父母亲的视线,以便理解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情感交流:他是否试图捕捉你的目光或主动表示友好,比如挖出身子让抱?好玩的游戏:留意小宝宝发出的声响和流露的表情,不无嬉戏地用镜子反射给他看。3218个月用行动表达情感:刚开始蹒跚学步,自我意识更强了,也能体验到复杂的情感。解决问题:蹒跚学步的孩子是否到处找你,以满足他的需求,比如缠着你牵住他的手。通力合作:设想一个孩子需要你的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让最心爱的玩具也参与进来。33(三)婴儿的自我意识自我或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化

10、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它整合、统摄个性的各部分,并推动着个性的发展。自我包括知、情、意三个部分:知:自我概念;情:情绪体验;意:自我控制341、自我意识的发生詹姆斯:主我(I-self)与客我(me-self)(1)开始意识到“主我”当孩子最早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够以可预测的方式引起物体移动和他人的反应时,他的主我意识就开始出现了。(2)开始意识到“客我”15个月大的儿童已经具有对自己独特形象的敏锐意识;大约2岁时,儿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客我”概念。(3)自我意识和早期情感及社会发展352、自我概念的发展随着儿童内心世界的发展,他们会越来越多地将自己作为思考的对象,“客我”不

11、断地扩展,幼儿逐渐建立起自我概念。语言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起差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有了它,孩子能更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概念。实验:Shopping Cart Study3、自我控制的出现自我控制指的是对自己想做某事冲动的抵制和对自己不想做某事行为的坚持。自我控制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常常是道德发展和亲社会行为的基础。4、性别意识实验:Look at me实验:Gender Study5、大小的意识实验:Scale Error36三、婴儿期的亲子关系依恋是由鲍尔比最先提出的一个心理概念,是指婴儿与母亲(或能够代理母亲的人)之间所开成的由爱连接起来的永久性心理联系。两个特点:一是渴求与依恋

12、对象接近;二是努力维持这样的接近。所有这个年纪的婴儿都会出现分离焦虑,这点与学会爬行有密切关系.37(一)依恋的产生和发展1、依恋的产生依恋行为是与生俱来的2、依恋的发展阶段依恋行为的系统化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经过一定的阶段而发展。阶段1:对人物不加区别的定位和表现信号行为阶段;阶段2:对特定人物进行定位和表现信号行为阶段;阶段3:极力维持与特定人物的接近,处于“陌生人焦虑”时期。阶段4:与依恋对象建立确定关系的阶段。38(二)对依恋的研究1、对母子依恋的研究“陌生情境”实验和依恋的类型回避型、安全型、矛盾型依恋类型的跨文化研究实验:Ainsworth Strange Situat

13、ion Study2、对父子依恋的研究39(三)形成安全依恋的条件1、养育者方面的因素2、婴儿方面的因素(四)依恋对婴儿发展的影响40四、婴儿期的同伴关系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一)群体社会理论社会学家早就认为,同伴关系对形成人的行为和个性特点非常重要。41(二)同伴交往的作用1、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2、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3、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同伴交往有利于儿音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42(三)同伴关系的发生和发展1、同伴相互作用的类型客体中心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14、2、同伴关系的发展第一年:注视中形成同伴意识第二年:互动中深化同伴关系合作与竞争实验:Social Dyad43期末作业:在4题中任选3题论述,要求19周上课时交。1、结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谈谈父母、结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谈谈父母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教育措施。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教育措施。2、同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在学前儿童社会、同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性发展中的作用。3、结合学前儿童认识发展的特点,谈谈父、结合学前儿童认识发展的特点,谈谈父母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措施。母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措施。4、谈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特点以及父母如何、谈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特点以及父母如何应对应对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