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9310242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17-1 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7-27-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第7章章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学上经济学上经济学上经济学上讨论人口问题的两个视角讨论人口问题的两个视角讨论人口问题的两个视角讨论人口问题的两个视角:第一,第一,第一,第一,“数量数量数量数量”的视角的视角的视角的视角: : : : 人口的作用是人口的作用是人口的作用是人口的作用是“双重双重双重双重”的,规模必须的,规模必须的,规模必须的,规模必

2、须“适度适度适度适度”。 托马斯托马斯托马斯托马斯罗伯特罗伯特罗伯特罗伯特马尔萨斯马尔萨斯马尔萨斯马尔萨斯(17661766- -18341834)ThomasRobertMalthusThomasRobertMalthusThomasRobertMalthusThomasRobertMalthus:1781781781789 9 9 9发表的人口原理发表的人口原理发表的人口原理发表的人口原理是现代人口学的开篇之作。是现代人口学的开篇之作。是现代人口学的开篇之作。是现代人口学的开篇之作。 马寅初马寅初马寅初马寅初(18821882- -19821982):1957195719571957年提出

3、应节制生育。年提出应节制生育。年提出应节制生育。年提出应节制生育。 加利加利加利加利贝克尔(贝克尔(贝克尔(贝克尔(aryaryaryaryBeckerBeckerBeckerBecker)(1930-1930-1930-1930-):家庭经:家庭经:家庭经:家庭经济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人类的生育行为。济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人类的生育行为。济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人类的生育行为。济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人类的生育行为。 我国我国我国我国农业部门面临的是大量农业部门面临的是大量农业部门面临的是大量农业部门面临的是大量剩余劳动力问题剩余劳动力问题剩余劳动力问题剩余劳动力问题。(留守问题

4、?)(留守问题?)(留守问题?)(留守问题?) 引言:讨论什么?引言:讨论什么?经济学上经济学上经济学上经济学上讨论人口问题的两个视角讨论人口问题的两个视角讨论人口问题的两个视角讨论人口问题的两个视角:第二,第二,第二,第二,“质量质量质量质量”的视角的视角的视角的视角: : : : 质量体现在两个方面:文化素质和体能素质质量体现在两个方面:文化素质和体能素质质量体现在两个方面:文化素质和体能素质质量体现在两个方面:文化素质和体能素质 “石田千里,谓之无地;愚民百万,谓之无石田千里,谓之无地;愚民百万,谓之无石田千里,谓之无地;愚民百万,谓之无石田千里,谓之无地;愚民百万,谓之无民。民。民。民

5、。” 西汉西汉西汉西汉韩婴韩婴韩婴韩婴 提高人口质量: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人力资本投资(hedore,W,Sehultzhedore,W,Sehultz) 农业部门面临的是如何农业部门面临的是如何农业部门面临的是如何农业部门面临的是如何提高提高提高提高农业农业农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问题。问题。问题。问题。引言:讨论什么?引言:讨论什么?“如果能够给农民现代的科技,现代如果能够给农民现代的科技,现代的生产手段,即使落后地区的农民,的生产手段,即使落后地区的农民,也可以点石成金,把农业变成现代的也可以点石成金

6、,把农业变成现代的产业产业”。 -舒尔茨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改造传统农业一、一、农业劳动的特点及合理组织利用的要求农业劳动的特点及合理组织利用的要求 1.农业劳动的季节性农业劳动的季节性 2.2.农业劳动的分散性农业劳动的分散性 3. 3.农业劳动的多样性农业劳动的多样性 4. 4.劳动成果的不确定性。劳动成果的不确定性。 合理引导自我监督7-1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专业化分工的困难难以考核,难以计量。农业雇工的限制。7-1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衡量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衡量 1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

7、生产率的概念n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劳动时间与劳动成果之间的比率。是反映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2 2、两种描述方式、两种描述方式n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数量/农业劳动时间 n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时间/农产品数量7-1农业劳动力合理利用的途径农业劳动力合理利用的途径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衡量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衡量 3 3、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n“产品数量”的实质是“劳动成果”,可以具体化为实实物物量量(产量)、价价值值量量(产值)或者作业量作业量(工作量)。n劳动时间是指取得相应产品所实际耗费的劳动量。通常采用人年、人工日、人工时等单位。7-

8、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三、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意义意义 1 1、是发展增加农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增加农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 2 2、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 3 3、是提高农业从业者收益的根本办法、是提高农业从业者收益的根本办法 4 4、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四四、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途径、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途径 “劳动生产率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包劳动生产率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

9、学的发展水平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件。” 马克思马克思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四四、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途径、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途径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1 1)技术因素:比如,劳动者自身因素、生)技术因素:比如,劳动者自身因素、生产工具等。产工具等。 (2 2)社会经济因素。比如,劳动组织方式、)社会经济因素。比如,劳动组织方式、专业化水平、农业产业

10、化水平等。专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等。 (3 3)自然因素。比如,土壤肥力、地理环境)自然因素。比如,土壤肥力、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等。等。 1957-20071957-20071957-20071957-2007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指标指标指标指标年年年年 份份份份195719571957195719751975197519751978197819781978199019901990199019951995199519952000200020002000200520052005200520072007

11、20072007每个农业劳动每个农业劳动每个农业劳动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食力年产粮食力年产粮食力年产粮食(kgkgkgkg)10101010101010109679679679671076.21076.21076.21076.214701470147014701313.31313.31313.31313.31282.31282.31282.31282.31424.91424.91424.91424.91595.21595.21595.21595.2每个农业劳动每个农业劳动每个农业劳动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肉量力年产肉量力年产肉量力年产肉量(kgkgkgkg)21212121272727272929

12、292994949494148148148148167167167167204204204204218218218218每个农业劳动每个农业劳动每个农业劳动每个农业劳动力年负担人口力年负担人口力年负担人口力年负担人口数(人)数(人)数(人)数(人)3.43.43.43.43.13.13.13.13.43.43.43.43.83.83.83.83.43.43.43.43.53.53.53.53.83.83.83.84.24.24.24.2资料来源: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资料来源: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资料来源: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资料来源:

13、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01020102010,P23P23P23P23。引自:亢志华,陈海霞,刘华周:“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来发展现代农业” ,江苏农业科学2009(4)。20072007年:全国平均年:全国平均 3087.6 3087.6元元/hm2 /hm2 1195.5 1195.5元元/ /人人 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四四、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途径、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途径 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 1)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14、(2 2)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 (3 3)构建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组建)构建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组建技术协会技术协会;组建生产合作社组建生产合作社等)等) (4 4)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 了解了解了解了解几个统计指标:几个统计指标:几个统计指标:几个统计指标:(1 1 1 1)劳动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数: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数 我国标准:男性我国标准:男性15-6015-60岁;女性岁;女性15-5515-55岁岁 世行标准:世行标准:16-601

15、6-60岁岁(2 2 2 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在押犯人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在押犯人现役军人无劳动能力的人不足年龄但参加社会劳现役军人无劳动能力的人不足年龄但参加社会劳动人员超出劳动年龄仍在从事社会劳动人员动人员超出劳动年龄仍在从事社会劳动人员 (3 3 3 3)劳动力)劳动力)劳动力)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待业人员劳动力资源待业人员1616岁以上的岁以上的上学人员家务劳动者上学人员家务劳动者 7 7-2-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1 1 1 1、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界定:、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界定:、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界

16、定:、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界定: 农业剩余劳动力:如果农业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农业剩余劳动力:如果农业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不成比例,以至于一部分农业劳动力产要素的组合不成比例,以至于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资源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者负值,那么,这部分农资源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者负值,那么,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即:业劳动力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即: MPLMPL0 0时农业部门容纳的就业人数,是农业部门时农业部门容纳的就业人数,是农业部门的最大就业量。的最大就业量。 MPLMPL小于小于0 0的那部分农业劳动力,是剩余劳动力。的那部分农业劳动力,是剩余劳动力。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

17、现形式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 7 7-2-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2 2 2 2、几种观点:、几种观点:、几种观点:、几种观点: 乔根森乔根森(D.W.Jorgenson)(D.W.Jorgenson),19611961年年提出提出“二元结构理二元结构理论论”,认为,农产品剩余是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基础,认为,农产品剩余是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基础,农业剩余越多,劳动力转移规模越大。农业剩余越多,劳动力转移规模越大。 以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否达到了社会平均劳动以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否达到了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生产率来衡量。 工农两个部门之间是否存在

18、收益差。工农两个部门之间是否存在收益差。 7 7-2-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 2 2 2 2、几种观点:、几种观点:、几种观点:、几种观点: 最为经典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最为经典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William (William Lewis)Lewis)于于19541954年年在其在其发表发表的的“无限供给下的经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济发展”一一文文中关于中关于不发达经济二元结构不发达经济二元结构的的分分析。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析。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7 7-2-2 我国农业

19、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关于刘易斯观点的进一步的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劳动力丰富,新增劳动力以“自然就业”的形式进入生产。农村总是按总人口平均分配总产量,维持自己和家庭最低限度的生存消费“最低生存费用” (下页图中射线OF上的斜率)。传统农业部门没有资本,土地有限,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原理,有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低至零,即“零值劳动力”(下页图中的L2L3),是多余的。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虽然大于零,但小于最低生存费用,这部分劳动力也是多余的“伪装的失业(下页图中的L1L2)。“零值劳动力”

20、(L2L3);“伪装的失业(L1L2)国国 别别 户均耕地(亩)户均耕地(亩)中国(中国(20082008)6.36.3印度(印度(20022002)25.225.2日本(日本(20062006)17.617.6台湾(台湾(20032003)15.915.9美国(美国(20052005)26572657加拿大(加拿大(20042004)45004500 3 3 3 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表现形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表现形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表现形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表现形式 积累型剩余:劳动力自然增长引起的那部分剩余积累型剩余:劳动力自然增长引起的那部分剩余积累型剩余:劳动力自然增长引起的那部分剩

21、余积累型剩余:劳动力自然增长引起的那部分剩余 结构型剩余:劳动力分别等结构性原因造成的。结构型剩余:劳动力分别等结构性原因造成的。结构型剩余:劳动力分别等结构性原因造成的。结构型剩余:劳动力分别等结构性原因造成的。 替代型剩余:农业机械的使用等引起的剩余。替代型剩余:农业机械的使用等引起的剩余。替代型剩余:农业机械的使用等引起的剩余。替代型剩余:农业机械的使用等引起的剩余。 季节型剩余: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引起的。季节型剩余: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引起的。季节型剩余: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引起的。季节型剩余: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引起的。 无论何种类型,农业部门的失业多属于隐蔽性失业。无论何种类型,农业部门的失业多

22、属于隐蔽性失业。无论何种类型,农业部门的失业多属于隐蔽性失业。无论何种类型,农业部门的失业多属于隐蔽性失业。 7 7-2-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 1 1 1 1、国际比较法、国际比较法、国际比较法、国际比较法 钱纳里和赛尔昆两位经济学家提出。钱纳里和赛尔昆两位经济学家提出。 主要思路:通过对国别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与不主要思路:通过对国别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与不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适应的各部门劳动力份额和各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适应的各部门劳动力份额和各部门产值份额的部门产值份额的“国际标准结构国

23、际标准结构”,并用所研究的国,并用所研究的国家农业劳动力份额与该家农业劳动力份额与该“国际标准结构国际标准结构”相比较,从相比较,从而得出该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准确的估计值。而得出该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准确的估计值。 截至截至19991999年底剩余量为年底剩余量为0.47-0.650.47-0.65亿。亿。 7 7-2-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二、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 2 2 2 2、耕地劳动比例法、耕地劳动比例法、耕地劳动比例法、耕地劳动比例法 该方法通过估算一国农业生产中耕地数量与有效劳该方法通过估算一国农业生产中耕地数量与有效劳动

24、数量的比例来计算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动数量的比例来计算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 关键是确定耕地劳动比:关键是确定耕地劳动比: 耕地劳动比耕地数量耕地劳动比耕地数量/ /有效劳动数量有效劳动数量 胡鞍钢测算:胡鞍钢测算:1751817518万人(截至万人(截至19951995年底)年底) 缺点: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对耕地劳动力的影响。缺点: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对耕地劳动力的影响。 7 7-2-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二、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 3 3 3 3、数据直接计算法、数据直接计算法、数据直接计算法、数据直接计算法 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

25、 农村总劳动力数量乡镇企业就业量私营企业农村总劳动力数量乡镇企业就业量私营企业 就业量个体劳动就业量流入城市就业量农就业量个体劳动就业量流入城市就业量农 业资源可容纳的有效劳动力数量业资源可容纳的有效劳动力数量 王诚:截至王诚:截至19941994年底为年底为1.38451.3845亿。亿。 7 7-2-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二、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 4 4 4 4、农业技术需要法、农业技术需要法、农业技术需要法、农业技术需要法 罗斯基和米德于罗斯基和米德于19971997年基于中国农业的状况提出年基于中国农业的状况提出的一种计算办

26、法的一种计算办法。 该方法的关键是该方法的关键是: :如何根据如何根据2222种农业生产活动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技术参数和成本参数,确定农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技术参数和成本参数,确定农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劳动量。劳动量。 7 7-2-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二、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中国中国农村剩余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估力的数量估计韩纪江: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3(5) 分两个阶段观察:分两个阶段观察:分两个阶段观察:分两个阶段观察:分两个阶段观察:分两个阶段观察: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

27、段:797979797979年之前年之前年之前年之前年之前年之前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797979797979年之后年之后年之后年之后年之后年之后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7979年之前年之前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简单评价简单评价三三、我国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7 7-2-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国农业劳动力变动情况(万人;我国农业劳动力变动情况(万人;我国农业劳动力变动情况(万人;我国农业劳动力变动情况(万人;% % % %)19521952195219521957195719571957

28、195819581958195819651965196519651978197819781978农业劳动力人数(万农业劳动力人数(万农业劳动力人数(万农业劳动力人数(万人)人)人)人)1731717317173171731719710197101971019710154921549215492154922339823398233982339828318283182831828318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社会劳动力总人数(万人)(万人)(万人)(万人)207292072920729207292371123711237112371126600266002660026600

29、2867028670286702867040152401524015240152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比重(劳动力比重(劳动力比重(劳动力比重(% % % %)83.583.583.583.581.281.281.281.258.258.258.258.281.681.681.681.670.570.570.570.5农业产值占农业产值占农业产值占农业产值占GDPGDPGDPGDP的比重的比重的比重的比重(% % % %)45.445.445.445.43939393928.128.128.128.1工业占工业占工业占工业占GDPGDPG

30、DPGDP的比重的比重的比重的比重(% % % %)3838383848.248.248.248.2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797979797979年之前年之前年之前年之前年之前年之前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 7979年年之之前前,除除个个别别年年份份外外,农农业业劳劳动动力力向向非非农农产产业业的的转转移移速速度非常慢。度非常慢。 比比较较各各年年的的就就业业份份额额与与产产值值份份额额:大大多多数数农农业业劳劳动动力力创创造造了了小部分财富,小部分财富,少数的非农部门劳动力少数的

31、非农部门劳动力则创造了大部分财富。则创造了大部分财富。 用用钱钱纳纳里里的的“标标准准结结构构” ” 来来衡衡量量:“产产值值结结构构超超前前,就就业业结构严重滞后结构严重滞后”。三三、我国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797979797979年之前年之前年之前年之前年之前年之前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 1952-19781952-1978年年间间,我我国国社社会会总总产产值值中中农农业业产产值值份份额额由由45.4%45.4%下下降降到

32、到28.1%28.1%,年年均均下下降降3%3%,而而农农业业劳劳动动力力份份额额由由83.5%83.5%下下降降到到70.5%70.5%,年均下降仅年均下降仅0.5%0.5%。19781978年年,我我国国的的产产值值结结构构(工工业业48.2%48.2%)已已经经达达到到了了人人均均GDPGDP10001000美美元元以以上上国国家家的的结结构构特特征征,工工业业产产值值所所占占比比重重较较高高,而而农农业业就就业业份份额额却却显显示示出出人人均均100100美美元元以以下下国国家家的的特特征征。即即产产值值结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表现出强烈的构和就业结构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偏差偏差。如何理解?如

33、何理解?三三、我国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一个经典一个经典分析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钱纳里和塞尔昆钱纳里和塞尔昆“多国发展模型多国发展模型”关于霍利斯关于霍利斯钱纳里(钱纳里(Hollis B. CheneryHollis B. Chenery):Hollis Hollis B. B. CheneryChenery(191819181994) 1994) ,哈哈佛佛大大学学教教授授,著著名名经经济学家、济学家、 世界银行经济顾问世界银行经济顾问。19181918年年生生于于美美国国弗弗吉吉尼尼亚亚洲洲,19501950年年获获哈哈佛佛大

34、大学学经经济济学学博博士士学学位位,19521952年年开开始始在在斯斯坦坦福福大大学学执执教教。19601960至至19651965年年任任美美国国国国际际开开发发署署助助理理署署长长,19651965至至19701970年年在在哈哈佛佛大大学学国国际际事事务务中中心心任任经经济济学学教教授授,19701970至至19721972年年任任世世界界银银行行行行长长麦麦克克纳纳马马拉拉的的经经济济顾顾问问。19721972至至19821982年年任任世世界界银银行行负负责责发发展展政政策策的的副副行行长。他还是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会员、美国文理研究院研究员。长。他还是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会员、美国文理研

35、究院研究员。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797979797979年之后年之后年之后年之后年之后年之后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 无无论论是是从从人人口口比比重重来来看看,还还是是从从就就业业比比重重来来看看,转转移移速速度度都都非非常常快快。19197979-20-200202年年的的2323年年时时间间里里,农农业业部部门门就就业业比比重重从从70.5%70.5%下下降到降到50%50%,人口比重从,人口比重从82.08%82.08%下降到下降到60.91%60.91%。 从从转转移移的

36、的绝绝对对量量来来看看,年年均均转转移移555555万万人人,年年均均增增幅幅达达到到9.8%9.8%。但但是是,农农村村人人口口基基数数仍仍然然庞庞大大,且且不不可可能能减减少少。表表明明,转转移移的的压力仍然很大压力仍然很大。 一一个个值值得得关关注注的的事事实实:农农业业部部门门下下降降的的劳劳动动力力,主主要要转转移移到到了了第三产业部门。第三产业部门。三三、我国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1978-20051978-20051978-20051978-2005年间中国人口结构、产值结构和就业就构的变动情况年间中国人口结构、产值结构和就业就构的变动情况年间中国人

37、口结构、产值结构和就业就构的变动情况年间中国人口结构、产值结构和就业就构的变动情况 单位:单位:单位:单位: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人口比重产值结构产值结构产值结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就业结构乡村乡村乡村乡村城镇城镇城镇城镇农业农业农业农业工业工业工业工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农业农业农业农业非农业非农业非农业非农业197819781978197882.0882.0882.0882.0817.9217.9217.9217.9228.128.128.128.148.248.248.248.223.723.723.723.771717171292929291980198019

38、80198080.6180.6180.6180.6119.3919.3919.3919.3930.130.130.130.148.548.548.548.521.421.421.421.46969696931313131198519851985198576.2976.2976.2976.2923.7123.7123.7123.7128.428.428.428.443.143.143.143.128.528.528.528.56262626238383838198919891989198973.7973.7973.7973.7926.2126.2126.2126.2125252525434343

39、43323232326060606040404040199019901990199073.5973.5973.5973.5926.4126.4126.4126.4127.127.127.127.141.641.641.641.631.331.331.331.35353535347474747199319931993199372.0172.0172.0172.0127.9927.9927.9927.9919.919.919.919.947.447.447.447.432.732.732.732.75151515149494949199619961996199669.5269.5269.5269.

40、5230.4830.4830.4830.4820.420.420.420.449.549.549.549.530.130.130.130.14848484852525252199919991999199965.2265.2265.2265.2234.7834.7834.7834.7817.617.617.617.649.449.449.449.4333333334747474753535353200020002000200063.7863.7863.7863.7836.2236.2236.2236.2216.416.416.416.450.250.250.250.233.433.433.433

41、.44646464654545454200120012001200162.3462.3462.3462.3437.6637.6637.6637.6615.815.815.815.850.150.150.150.134.134.134.134.1454545455555555520022002200220022005200520052005200620062006200660.9160.9160.9160.9157.0157.0157.0157.0156.156.156.156.139.0939.0939.0939.0942.9942.9942.9942.9943.943.943.943.915

42、.415.415.415.412.612.612.612.611.711.711.711.751.151.151.151.147.547.547.547.548.948.948.948.933.533.533.533.539.939.939.939.943.343.343.343.3444444444545454543434343565656565555555557575757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797979797979年之后年之后年之后年之后年之后年之后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简单评价

43、第第一一,静静态态观观察察:人人口口比比重重、就就业业比比重重以以及及产产值值结结构构之之间仍然维持着一种偏差性结构。比如,间仍然维持着一种偏差性结构。比如,20022002年。年。第第二二,比比较较产产值值结结构构与与就就业业结结构构的的相相对对变变化化速速度度:虽虽然然都都经经历历了了一一个个快快速速下下降降阶阶段段。但但是是,农农业业人人口口的的下下降降速速度度明明显显慢慢于于产产值值下下降降速速度度( (下下图图)。表表明明,农农业业部部门门滞滞留留了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三三、我国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图:我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

44、化进程图:我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图:我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图:我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30657001020304050607080年代城镇化水平(%)纳瑟姆曲线:纳瑟姆曲线:纳瑟姆曲线:纳瑟姆曲线: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共同规律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共同规律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共同规律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共同规律 纳瑟姆曲线中包含以下内容:纳瑟姆曲线中包含以下内容:l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城城镇镇化化水水平平30%30%以以下下,代代表表势势头头较较为为平平缓缓的的初初期期准准备阶段备阶段。城城镇镇化化水水平平30%30%65%65%或或70%70%之之间间,

45、代代表表势势头头极极为为迅迅猛的猛的中期中期高速高速发展发展阶段阶段。城城镇镇化化水水平平超超过过70%70%,代代表表势势头头再再次次趋趋于于平平缓缓的的后后城市化发展时期。城市化发展时期。钱钱纳纳里里和和赛赛尔尔昆昆认认为为,当当一一个个国国家家的的人人均均GDPGDP达达到到10001000美美元元,城城市市化化率率应应该该是是在在63.4%63.4%,制制造造业业占占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34. .7%7%。1 1 1 1 1 1、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个必然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个必然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个必然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个必然结果

46、、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个必然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个必然结果(1 1)农农业业劳劳动动力力转转移移的的结结果果必必然然表表现现为为两两个个结结果果:人人口口在在地地域域分布上的变化分布上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2 2)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体现为城市化进程。)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体现为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和社会生产力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一般用城市居民所占人口比率衡量。(3 3)产产业业结结构构的的变变化化,体体现现为为工工业业化化过过程程,工工业业产产值值在在GDPGDP中中的份额不断上升。的份额不断上升。 工业化:指现代工业部门逐渐在经济

47、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过程。一般用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工业化率)衡量。四、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认识四、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认识2 2 2 2 2 2、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部门的必然性、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部门的必然性、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部门的必然性、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部门的必然性、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部门的必然性、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部门的必然性(1 1)从从各各国国发发展展实实践践来来看看,劳劳动动力力从从农农业业部部门门转转向向工工业业部部门门是是经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发展的必然趋势趋势。(2 2)根本根本原因在于工农两个部门之间的效率差异。原因在于工

48、农两个部门之间的效率差异。(3 3)关关于于这这种种转转移移的的必必然然性性,配配第第和和克克拉拉克克两两位位经经济济学学家家曾曾作出过非常经典的解释。作出过非常经典的解释。四、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认识四、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认识ll 配第配第配第配第- - - -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定理是是关于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经验性学说。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经验性学说。经济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演变规律,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因发展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演变规律,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因是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是产业之间相对收

49、入的差异。 ll 早在早在16911691年,威廉年,威廉配第配第就就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工业往往比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因此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工转商。ll 1940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关于收入与劳动力流动配第的关于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之间关系学说的的研究成果之上,计量和比较了研究成果之上,计量和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三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

50、势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 ll 经过经济大样本观察,配第与克拉克两位经济学家先后发现,随着人均国民经过经济大样本观察,配第与克拉克两位经济学家先后发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3 3 3 3 3 3、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四、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

51、移的几点认识四、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认识 从从其其他他国国家家经经验验来来看看,完完成成这这一一过过程程大大多多需需要要上上百百年年的的时时间间。比比如如,英英国国200200年年(始始于于17601760年年前前后后,以以工工业业革革命命为为开开端端),美美国国150150年年(始始于于1919世世纪纪10103030年年代代),日本大约日本大约100100年年( (始于始于18681868年年的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 )。 也也有有例例外外,比比如如德德国国在在18711871年年统统一一之之后后,仅仅用用3030年年时时间就完成了工业化道路。间就完成了工业化道路。1 1 1 1

52、 1 1、一国的一国的一国的一国的一国的一国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化道路2 2 2 2 2 2、一国的一国的一国的一国的一国的一国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道路工业化道路工业化道路工业化道路工业化道路3 3 3 3 3 3、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的的的的的发展规模发展规模发展规模发展规模发展规模发展规模4 4 4 4 4 4、大中城市的政策体制限制、大中城市的政策体制限制、大中城市的政策体制限制、大中城市的政策体制限制、大中城市的政策体制限制、大中城市的政策体

53、制限制5 5 5 5 5 5、农民自身的就业能力、农民自身的就业能力、农民自身的就业能力、农民自身的就业能力、农民自身的就业能力、农民自身的就业能力(受教育年限)(受教育年限)(受教育年限)(受教育年限)(受教育年限)(受教育年限)五、制约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五、制约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关键是如何认定劳动力是否发生了转移?关键是如何认定劳动力是否发生了转移?关键是如何认定劳动力是否发生了转移?关键是如何认定劳动力是否发生了转移?关键是如何认定劳动力是否发生了转移?关键是如何认定劳动力是否发生了转移? 在城市里拥有住房并长期居住在城市里拥有住房并长期居住在城市里拥有住房并长期居住 有稳定

54、的非农收入来源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 拥有一纸城市户口拥有一纸城市户口拥有一纸城市户口六、六、推进推进农业农业剩余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拉拉力力:逐逐步步完完善善进进城城务务工工人人员员的的各各种种社社会会保保障障体体系系,在在教教育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逐步与户籍脱钩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逐步与户籍脱钩。 推力:推力: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外出务工渠道,拓宽外出务工渠道。本本 章章 课课 堂堂 讨讨 论论议题n农业劳动力剩余与民工荒n两代农民工转移的比较n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方法:在小组讨论基础上n每班选2个发言人,发言10分钟,补充3分钟n每班选1个评论员,评论5分钟成绩n优秀发言人和优秀评论员,计入平时成绩。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复习思考题基本概念理解农业劳动的特点。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途径。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理解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律。理解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如何加快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