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标解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9305763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新课标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数学新课标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数学新课标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数学新课标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数学新课标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新课标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新课标解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新课标解读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刘兴国课标修订追求更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n2001年,新课程改革,颁布新课标实验稿,至今走过十多年,有肯定,也有反对。n2005年3月“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教授刘应明分别提交了质疑数学课程改革的提案。刘应明公开批评数学新课程弱化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姜伯驹则公开要求立即停止使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质疑与讨论由此绵延不绝。课标修订的呼应n修订组组成的变化:从数学教育专家为主的团队6位数学、5位数学教育、1位教研员、2位教师 史宁中(东北师大)史宁中(东北师大) 王尚志(首都师大)王尚志(首都师大) 张英伯(北师大)张英

2、伯(北师大) 顾沛(南开大学)顾沛(南开大学) 柳彬(北大)柳彬(北大) 李文林(中科院)李文林(中科院)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4总体框架基本没变,都是四个部分。总体框架基本没变,都是四个部分。实验稿实验稿: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程实施建议。2011版版:把其中的:把其中的“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改为改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两个部分,改为课程性质、课和设计思路两个部分,改为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增加增加了课程性质。了课程性质

3、。2011版:数学是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式的科学。数学作为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基本素养。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5关于数学观的变化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4、同的发展2011版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一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一6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二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二关于教学方式:原文原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文现文: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

5、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肯定了接受学习的作用)7关于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三关于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三关于学习途径原文原文: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现文现文: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8关于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四关于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四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原文原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现文现文: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

6、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排斥教师讲授知识)9关于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五关于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五关于关于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原文原文: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现文现文: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两者同等重要)10关于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六关于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六关于关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原文原文: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

7、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现文现文: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既要开发运用,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1112“设计思路设计思路”的变化的变化课程内容的分类名称有所修改。原文原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现文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三个学段一样)13关于课程目标的变化一关于课程目标的变化一1.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8、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2.提出了“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14关于课程目标的变化二关于课程目标的变化二3.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阐述。4.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原稿是表格式,现在是分学段的文字叙述。15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第一学段:增加增加“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

9、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一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一16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第二学段:增加的内容:增加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增加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加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二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二17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第二学段:调整的内容: 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

10、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三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三18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删除的内容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四关于

11、课程内容的变化四19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降低要求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五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五20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第二学段: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增加“知道扇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关于课程内

12、容的变化六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六21统计统计与概率与概率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七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七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八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八22综合与实践的变化综合与实践的变化原第一学段实践活动,第二学段综合应用,第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n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