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蚁族”:并非弱势群体 有旺盛生命力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9300963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近“蚁族”:并非弱势群体 有旺盛生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走近“蚁族”:并非弱势群体 有旺盛生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走近“蚁族”:并非弱势群体 有旺盛生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走近“蚁族”:并非弱势群体 有旺盛生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走近“蚁族”:并非弱势群体 有旺盛生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近“蚁族”:并非弱势群体 有旺盛生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近“蚁族”:并非弱势群体 有旺盛生命力(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近“蚁族”:并非弱势群体 有旺盛生命力根据调查显示,“蚁族”大多来自农村和县级市,家庭收入较低,年收入在10万以上的只占到8.2%;父母处于社会中下阶层(其中有相当部分与三大弱势群体身份重合),父亲职业阶层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只有3.5%和8.5%;同时,从就读学校质量来看,也存在较大的偏向性,超过90%的毕业生毕业于非重点大学。总体上呈现较低阶层家庭的子女更多地获得较低水平的高等教育资源和较低的就业工作的倾向。澳 门 博 彩 蚁族: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让我们从更为宏观和多元的视角来探讨蚁族和弱势群体的问题。 按照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假定,占支配地位的调控机制(市场)造就的贫富分化

2、,可通过次级机制(再分配)弥补。但中国改革的路径具有单向度的特征,基本限于经济领域,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触动较少。由于缺乏法治和相关制度的保障和调节,在中国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市场与再分配对贫富分化却在同一方向上起共谋作用。根据孙立平等人的研究,这促使中国社会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以占有大量资源为特征的强势群体和拥有大量人口为特征的弱势群体(主要为农民、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形成,社会结构趋于固化。 如前所述,下岗职工即使再就业,也最可能从事收入最低端的工作。而对于农民和农民工,体制性排斥更是他们难以逾越的鸿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产品的分配,以及政治(如城乡选举人大代表比例4:1,同命不同权,致

3、使处于弱势的农民的话语权疲弱)和教育、文化权利,都与城乡二元结构及相关的户籍制度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分配不公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及地区差距。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接近0.5(2006年至2008年,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为0.47),超过国际警戒线0.4。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根据户籍制度决定工作岗位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主要以农村劳动力构成的外来人口的就业限制过多。这些对出身低微、无法享受平等公民待遇的农民、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蚁族中的相当部分父母为农民和农民工)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具有影响力,拥有话语权的强势群体,提供了不少工作机会予弱势群体,由此促使弱势群

4、体对强势群体的依附型关系不断得到强化和牢固,同时也注定了弱势群体的受控地位。据经济学家钟伟计算,新世纪以来,用工企业每年通过压低工资和社会保障而多获得4400亿的利润,这可算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显性财富掠夺。而住房、医疗、教育的费用大幅度提高,构成了群体间事实上的隐性掠夺。如此,由于资金投资、消费再生产等高门槛因素,穷人进入富人的渠道几乎被堵死。加上资本的循环累积效应,拥有财富和特权的富人继续富裕,并且越来越富裕,而穷人依然是穷人,富人区与穷人区(如蚁域)显得泾渭分明。 当然,社会的世袭与继承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它只要与相对畅通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较多的流动机会保持大体的均衡,就能抵制贫富过大

5、,保持社会的和谐。 谈起社会流动,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中国古代社会的科举制,一个学生,不问背景,只要考出好成绩,就可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学而优则仕)。这体现了教育的积极作用。 但当今中国,背景决定过程和出路现象凸显。城乡之间,大小城市之间的教学质量的差异是共知的。有钱人子女可以就读更好的学校和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会得到照顾,某市就曾经规定民营企业前100名纳税大户的子女中考均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顾。出身贫困家庭的学生谈不上择校和请家教等权利,并且由于父母的学历和教育水平较低,相对而言,无力承担起辅导子女学习的责任。两者的差距最终在高考分数上见分晓。很明显,父辈家庭背景影响子女教育获得:优势

6、阶层子女更多的获得本科等较高学历,而弱势阶层子女更多的获得专科等较低学历。 而贫困家庭学生大学毕业后,就业更加困难。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调查显示,家庭背景越好,毕业的工作落实率与起薪点就越高。父亲为公务员的毕业生与父亲为农民的毕业生对比,前者平均月收入比后者多400元,前者的工作落实率要比后者高出14个百分点。没有背景的大学毕业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家庭付出的巨额投资得不到合理补偿。而有背景的即使成绩很差,也依然能靠关系和钱财进入好单位,并在工作中继续受到照顾。 同时,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省份尤为普遍,不上学等着穷,上了学立刻穷。前些年就常提及一个西部地区

7、大学生4年学费(与城市大学生同价)等于贫困地区农民35年纯收入的报道;甘肃省2004年抽样调查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50%。 综合上述因素,贫困家庭宁愿早早让孩子辍学,出去打工或读个中专高职,(如今,在许多行业里的各类中等技术岗位,中等学历的农家子弟已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形成大规模的蓝领阶层。)也不愿让他们上大学,温家宝总理就曾慨叹农家子弟上大学的少了。新读书无用论正在西部地区滋生,中小学的辍学人数正逐年上升,这促使本已人才极度匮乏的西部地区更将人才荒芜,西部大开放有可能就此成一纸空文;另一方面,这种风气的蔓延可能会导致无知嘲讽有知的文盲时代的重来。 如此,家庭背景的差异,被转

8、化成受教育质量和考试成绩的差别,或继续求学与辍学打工的不同,继而就是就业机会、收入与社会地位的相异。在一个不合理的机制之上,教育就这样不断将社会中已有的阶层结构一再复制,从而成为再生产社会不平等并使之合法化的方式。社会由此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北京大学的调查也显示,学历层次越高,学校知名度越大,受家庭背景的影响就愈小。然而,起点与过程的不公平,能走到这一步的贫困孩子注定是九死一生的例外。并且,不少学校已开始普遍实行研究生教育的收费。蚁族真是弱势群体吗? 介绍蚁族的文章,常常把蚁族描述为继农民、农民工和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我对这一论断不敢苟同。 我的第一个疑问是:真有什么蚁族之谓的弱势

9、群体吗?蚁族中的大学毕业生们多数人可以找到工作,许多人还换了多个工作;收入最少的2000元左右,最多的6000元以上;他们多数住着4人一间的出租房,收入高者还可以两人或一人独住;他们都是大专以上的毕业生,一些人还是研究生和博士生。这样的一些人,是国家培养多年的高学历者,正当青年时期,是开始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一代青年精英,怎么成了第四大弱势群体了? 我的第二个疑问是:大学毕业生就应当在几年内拥有自己的一套住房和私人汽车吗?这些大学生的弱势在哪?难道因为他们住在4人一间的出租房,而没有一套自己的私人住房?因为他们上班要挤公共汽车或挤地铁,而没有一辆自己的私人汽车?因为他们不是普遍毕业后能挣6000元

10、以上,而是有的人才挣2000元左右吗?须知,就是那些工作了20年或30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们,如今也不是每个人家都有一套私人住房和一辆私人汽车,租房和挤公共汽车或挤地铁的人多着呢。 我的第三个疑问是:一些蚁族总认为工作不如意,那么,什么工作才是如意的呢?许多过来人都知道,多数大学毕业生总是从不那么如意的工作干起,在干中去寻找如意的工作。如意的工作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想找到如意的工作,考验的是一个大学毕业生的个人能力、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从业历练和社会奉献等,当然,还要有好的机会,但好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家开始高校扩招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是培

11、养社会精英的摇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随着大学招生数额的年年增加,我国的大学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因此,大学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逐渐改变为自主择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不能一方面希望扩招让更多的人上大学,一方面又在上了大学以后还希望大家毕业时都能享受精英时代的国家分配。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你是不是精英,光靠大学毕业生的牌子已经不好使了。市场经济讲的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成功者的法则是:你从哪里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奔向自己理想的终点。 其实,我住的地方离一个较大的蚁族聚居区很近,这让我常常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蚁族。我在蚁族们常常吃饭的小饭馆里听他们高谈阔论过,我也参观过蚁

12、族们的出租房,同晚上路边摆摊的蚁族们讨价还价过。令人欣慰的是,我感到这是一群有知识并积极向上的年轻人,是一群本质上乐观的年轻人,他们崇尚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蚁族出租屋只是他们社会人生的一个临时驿站,正像当年一些单位的集体宿舍,不断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涌入,也不断有事业有成的人搬出。生活不会让那些发愤图强者和积极向上者永远在这一个点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将会成长为生活的强者,成长为祖国未来的脊梁。 看了一些学者们对蚁族的评论,我以为其中某些人的廉价的同情是于事无补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很多大学毕业生已经让家庭、学校及社会关心并照顾了10多年了,如今毕业了,该干点事了,该为养育自己的家庭和辛勤培育自己的祖国作点贡献了,该面向社会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了,该讲讲贡献和奉献,而不是还在那里算计自己应当得到些什么。 我深信,今天的蚁族只是暂时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是雄鹰,总有展翅高飞的那一天。(中国教育报/顾雪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