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9293983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1黄色圆粒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绿色皱粒P黄色圆粒黄色圆粒F2黄色黄色圆粒圆粒黄色黄色皱粒皱粒绿色绿色圆粒圆粒绿色绿色皱粒皱粒31531510110110810832329 93 33 31 1:、四种、四种表现型表现型之间的比之间的比例为例为:实验现象:实验现象:观察实验,发现问题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显性性状显性性状、为、为 绿圆和黄皱绿圆和黄皱、中出现了、中出现了不同性不同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状之间的自由组合,出现了出现了出现了亲本没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性状组合有的性状组合 实验

2、现象:实验现象:、为、为 2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粒形粒形粒色粒色315+108=423圆粒种子圆粒种子皱粒种子皱粒种子黄色种子黄色种子绿色种子绿色种子 圆粒圆粒皱粒皱粒黄色黄色绿色绿色F1黄色圆粒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绿色皱粒P黄色圆粒黄色圆粒F2黄色黄色圆粒圆粒黄色黄色皱粒皱粒绿色绿色圆粒圆粒绿色绿色皱粒皱粒31531510110110810832329 93 33 31 1:101+32=133315+101=416108+32=14031313131观察实验,发现问题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

3、果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3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YRYR黄色圆粒黄色圆粒 r r y y绿色皱粒绿色皱粒F F1 1黄色圆粒黄色圆粒YRYRyryrYy Yy RrRrYRYRyryrYrYryRyRF F1 1配子配子P PP P配子配子配子只得配子只得_遗传因子遗传因子F F1 1在产生配子时,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每对遗传因子彼此此_,不同,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对的遗传因子可以以_分离分离自由组合自由组合一半一半_种性状种性状由由_种种 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控制2 22 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分析问题,提出假说4F2YRYRyryrYrYryRyRYR

4、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 r r Yy r r Yy r r Y YyRyRyRyryRyr r r yy9 3 3 1结合方式有结合方式有_种种表现型表现型_种种基因型基因型_种种9黄圆黄圆3黄皱黄皱1YYrr 2 Yyrr3绿圆绿圆 1yyRR 2yyRr1绿皱绿皱1yyrr16169 94 42YyRR2YYRr 4 YyRr1YYRR 5想一想想一想,做一做做一做?1.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 ,按基按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因的自由组合规律,F2,F2代出现的性状中代出现的

5、性状中: :能稳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与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与性状不同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性状不同的个体数占总数的。用用结结白色扁形白色扁形果实(基因型果实(基因型WwDd)WwDd)的南的南瓜植株自交,是否能培养出只有一种显性性瓜植株自交,是否能培养出只有一种显性性状的个体?你能推算出具有状的个体?你能推算出具有一种显性性状南一种显性性状南瓜的概率是多少?瓜的概率是多少?6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测交配子配子YR Yr yR yr遗传因子遗传因子 组成组成性状表现性状表现YyRr YyrryyRryyrr黄色圆粒黄色圆粒黄色皱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

6、圆粒 绿色皱粒绿色皱粒 杂种子一代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 黄色圆粒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绿色皱粒 YyRrYyRryyrryyrr 1 1 1 11 1 1 1测交:测交:yr7四、自由组合定律四、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组合是_的;在形成配子时,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互不干扰互不干扰分离分离自由组合自由组合8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分离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7、研究的相对形状研究的相对形状涉及的遗传因子涉及的遗传因子(或等位基因)(或等位基因)F1配子的种类配子的种类及其比值及其比值F2基因型及其比基因型及其比值值F2表现型及比值表现型及比值一对一对一对一对两对(或多对)两对(或多对)2种,比值相等种,比值相等两对(或多对)两对(或多对)4种种(2n),比值相等比值相等3种,种,1:2:19种种(3n),(1:2:1) n2种,显种,显:隐隐=3:14种种(2 n ),9:3:3:1(3:1) n9F1F1测交后代基因测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型、表现型种类及比值及比值遗传实质遗传实质联系联系 2种,显种,显:隐隐=1:14种种(2n 种种) ,1:

8、1:1:1(1:1) nF1形成配子时,成对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或等位的遗传因子(或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的配子别进入不同的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F1形成配子时,决定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形状的成对的遗同一形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或等位基因)传因子(或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决定不同发生分离,决定不同形状的遗传因子自由形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组合两个遗传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两个遗传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且同时起作用;分离定律是配子时,且同时起作用;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

9、系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10五、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五、孟德尔成功的原因:3.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4.4.科学设计试验程序科学设计试验程序2.2.先选择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先选择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单因素单因素 多因素多因素1.1.正确的选用正确的选用豌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作为实验材料观察试验,发现问题观察试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反复实验,总结规律反复实验,总结规律设计试验,验证假说设计试验,验证假说11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德佛里斯、德国年,荷兰植物学家德佛里斯、德国植物学家柯灵斯和奥地利植物

10、学家丘马克植物学家柯灵斯和奥地利植物学家丘马克 1909 1909年约翰生提出用年约翰生提出用基因基因(gene)(gene)代替遗传因代替遗传因子,成对遗传因子互为子,成对遗传因子互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allele)(allele)。并。并且提出了且提出了基因型基因型和和表现型表现型两个概念。两个概念。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控制相对性性状的基因。状的基因。D、d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控制不同控制不同性性状的基因。状的基因。A、D表现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12表现型

11、表现型= =基因型基因型+ +环境环境秃顶秃顶-性激素影响性激素影响Bb秃顶秃顶Bb不秃顶不秃顶藏报春花色藏报春花色-温度影响温度影响AA 20 25 红花红花AA 30 白花白花水毛茛水毛茛13表现型和基因型以及它们的关系表现型和基因型以及它们的关系表现型表现型 = = 基因型基因型 + + 环境环境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 相同。相同。请判断请判断 后用简单公式表示表现

12、型、基因型后用简单公式表示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142 2、基因型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水稻(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水稻 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占总数的占总数的 ( )A2/16B1/4 C6/16D8/16课堂练习课堂练习B 3 3、基因型为、基因型为YyRRYyRR的个体与基因型为的个体与基因型为yyRryyRr的个体杂的个体杂交,其子代表现型的理论比为交,其子代表现型的理论比为( ) A A、1 1:1 1:1 1:1 B1 B、1 1:1 1 C C、9 9:3 3:3 3:1 D1 D、

13、4242:4242:8 8:8 8B1 1、下列各基因中,属于等位基因的是(下列各基因中,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AAA BAB CAb DAaD151 1、根据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理的图解;、根据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理的图解;2 2、根据、根据性状分离性状分离,判断,判断显、隐性性状显、隐性性状;3 3、根据、根据性状表现性状表现初步确定初步确定遗传因子组成遗传因子组成;(隐性性状(隐性性状dddd,显性性状,显性性状DdDd或或DDDDD_D_ )4 4、根据、根据性状分离比性状分离比(根据后代表现型、遗传因子(根据后代表现型、遗传因子组成),判断组成),判断双亲遗传因子组成双亲遗传因子组

14、成;5 5、弄清有关、弄清有关配子的遗传因子及比例配子的遗传因子及比例;6 6、利用、利用配子比例配子比例求相应求相应个体概率个体概率。遗传题解题步骤16已知亲代基因型,用乘法定理求子代概率已知亲代基因型,用乘法定理求子代概率具有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两个体杂交,具有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两个体杂交,子代基子代基因型的概率等于每对相对性状相交所得基因型因型的概率等于每对相对性状相交所得基因型概率的乘积概率的乘积例:已知双亲基因型为例:已知双亲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求子代,求子代基因型为基因型为AaBbAaBb的概率。的概率。解:解:AaAA1/2Aa BbBb1/2BbAaAA1/

15、2Aa BbBb1/2Bb子代子代AaBbAaBb的概率的概率1/21/21/21/21/41/4同理可求子代表现型概率、基因型种数、表同理可求子代表现型概率、基因型种数、表现型种数、表现型比例等。现型种数、表现型比例等。171 1、求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求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 已知基因型为已知基因型为AaBbCc aaBbCCAaBbCc aaBbCC的两个体杂的两个体杂 交,能产生交,能产生_种基因型的个体;能种基因型的个体;能 产生产生_种表现型的个体。种表现型的个体。2 2、求子代个别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几率、求子代个别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几率 已知基因型为已知基因型

16、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两个体杂交,两个体杂交, 求子代中基因型为求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CC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为为_;基因型为;基因型为aaBbCcaaBbCc的个体所的个体所 占的比例为占的比例为_。1/161/161212乘法定理的应用乘法定理的应用要决要决- 独立考虑每一种基因独立考虑每一种基因4 41/81/818乘法定理的应用乘法定理的应用3 3、基因型为、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 型占总数的(型占总数的( ),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 )

17、A A1/16 B1/16 B3/16 3/16 C C4/16 D4/16 D9/169/16C CA A4 4、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在F F2 2中出现的中出现的 性状中:性状中:(1 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 。(2 2)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3 3)与)与F1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4 4)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9/169/161/41/47/167/163/83/85 5、假定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18、、假定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EEFfAaBbCcDdEEFf,此,此 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为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为 A.5A.5种种 B.8B.8种种 C.16C.16种种 D.32D.32种种196 6、具有基因型、具有基因型AaBBAaBB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 与它们的两个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与它们的两个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 百分比是百分比是 A.25% B.50% C.75% D.100%A.25% B.50% C.75% D.100%7 7、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不能说明的是、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不能说明的是 A.A.新基因的产生新基因的产生 B.B.新的基因型的产生新的基因型的产生 C.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D.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基因可以重新组合208 8、将高杆(、将高杆(T T)无芒()无芒(B B)小麦与矮杆无芒小)小麦与矮杆无芒小 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杆无芒、高杆有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杆无芒、高杆有 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 比例为比例为3:1:3:1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_TtBb ttBbTtBb ttBb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