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羧酸第十四章羧酸14.1 一元羧酸的结构和命名一元羧酸的结构和命名一、命名一、命名1. 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同同“醛醛”(选主链,编号,命名)(选主链,编号,命名)]例:例:5-羟基羟基-3-氯戊酸氯戊酸4-乙基乙基-6-溴溴-4-己烯酸己烯酸环己基甲酸环己基甲酸反反-1,4-环己烷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3-苯基丙酸苯基丙酸2. 普通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选主链选主链:含羧基在内的最长碳链含羧基在内的最长碳链 编号编号:从羧基邻位碳原子开始,依次为从羧基邻位碳原子开始,依次为α,β,γ,δ,ε…ωβ-甲基戊酸甲基戊酸γ –环己基丁酸环己基丁酸3. 习惯命名(俗名):根据其来源命名:如蚁酸、醋习惯命名(俗名):根据其来源命名:如蚁酸、醋 酸、安息香酸等酸、安息香酸等二、结构二、结构 一元羧酸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分子间氢键)一元羧酸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分子间氢键)碳杂化态:碳杂化态:sp2((键角约为键角约为1200)形成)形成p-π共轭体系(故显酸性)共轭体系(故显酸性)δ-δ-14.2 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IR: -COOH 单体单体 二聚体二聚体-OH::伸缩伸缩~3550cm-1((气态)气态) 3000~2500cm-1((宽而强)宽而强) 弯曲弯曲~1400cm-1,,~920cm-1((强而宽)强而宽)C-O::伸缩:伸缩:1250cm-1((宽)宽)C=O::1750~1720cm-1 ~1710cm-11HNMR::-COOH::δH=10~13ppm α-C上的上的H::δH=2.0~2.5ppm14.3 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1.酸性(酸性(p-π共轭,使共轭,使O-H极性增大)极性增大)2.-OH的取代反应(酰化)的取代反应(酰化)3.还原还原4.脱羧脱羧5.α-H的卤代的卤代一、酸性一、酸性1. 酸的通性(弱酸)酸的通性(弱酸)2. 酸性的比较酸性的比较Ka越大(或越大(或pKa越小),酸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强结构上:结构上:RCOO-中负电荷越分散,中负电荷越分散,RCOO-越稳定,越稳定,RCOOH酸性越强。
酸性越强1)诱导效应:)诱导效应:-I越大,酸性越大越大,酸性越大((2)共轭效应:)共轭效应:-C越大,酸性越大(使越大,酸性越大(使-COO-负电负电荷分散)荷分散)pKa 3.42 4.47 4.20 3. 场效应:空间的静电作用,即取代基在空间可以产场效应:空间的静电作用,即取代基在空间可以产生一个电场,对另一头的反应中心有影响生一个电场,对另一头的反应中心有影响eg. 二元酸,其二元酸,其pKa1(只考虑(只考虑-I))+C,,-IpKa 3.32 4.35 4.82pKa 3.77 4.20 4.743. 羧酸的中和当量(用标准碱滴定)羧酸的中和当量(用标准碱滴定)中和当量中和当量=羧酸样品质量(羧酸样品质量(g))X 1000VNaOH . NNaOH=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子中羧基的数目故: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故: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中和当量中和当量 X 羧基数目羧基数目4. 羧基可与重氮甲烷反应形成甲酯(室温,产率高)羧基可与重氮甲烷反应形成甲酯(室温,产率高)5. 羧酸盐羧酸盐 + 1oRX 酯酯6.二、羧基上二、羧基上-OH的取代反应的取代反应酯酯酰胺酰胺酰卤酰卤酸酐酸酐1. 成酯反应成酯反应反应特点:反应特点: ((1)反应速率慢,需要强酸催化,且加热)反应速率慢,需要强酸催化,且加热(浓硫酸,对甲苯磺酸,固体酸等)(浓硫酸,对甲苯磺酸,固体酸等)((2)反应的可逆性。
反应的可逆性K较小)较小)增大产率:可减少生成物水(分水装置,增大产率:可减少生成物水(分水装置, 带水剂);或增加反应物,改带水剂);或增加反应物,改变醇酸摩尔比变醇酸摩尔比机理:机理:((1)酸的酰氧键断裂(绝大多数))酸的酰氧键断裂(绝大多数)慢慢+ ++ +((2)醇的烷氧键断裂(叔醇酯化))醇的烷氧键断裂(叔醇酯化)3. 酰基正离子机理(酸位阻特别大)酰基正离子机理(酸位阻特别大)2. 生成酰胺和腈生成酰胺和腈 脱水剂,脱水剂,200oC3. 生成酰氯生成酰氯4. 生成酸酐生成酸酐三、脱羧反应三、脱羧反应1. 一般脱羧一般脱羧通式:通式:A为为-COOHCOOH,,-CN-CN,, ,,-NO-NO2 2,,-CX-CX3 3,, C C6 6H H5 5- -等吸电子基团时,脱羧反应相当容易进行等吸电子基团时,脱羧反应相当容易进行2. 特殊脱羧法特殊脱羧法((1))Kolbe法(溶剂:法(溶剂:MeONa/MeOH))((2))Hunsdiecker法法((3))Cristol法(法(Hunsdiecker法的改进)法的改进)((4))Kochi法(法(Hunsdiecker法的改进)法的改进)四、还原四、还原五、五、 α-H的反应(的反应(Hell-Volhard-Zelinsky反应)反应)机理:机理:14.4 一元羧酸的制法一元羧酸的制法1. 氧化法氧化法((1)伯醇)伯醇 同碳数羧酸同碳数羧酸[O]氧化剂:氧化剂:K2Cr2O7/H2SO4,,CrO3/冰冰HOAc,,KMnO4,, HNO3((2)) 醛醛 同碳数羧酸同碳数羧酸[O]氧化剂:氧化剂:KMnO4((3)开链酮)开链酮 碳链断裂,生成碳数少的羧酸碳链断裂,生成碳数少的羧酸[O]卤仿反应卤仿反应 少一个少一个C的羧酸的羧酸甲基酮甲基酮((4)环酮)环酮 同碳数二酸同碳数二酸[O]((5)芳烃侧链的氧化)芳烃侧链的氧化 芳香族羧酸芳香族羧酸((6)烯烃、炔烃)烯烃、炔烃 羧酸羧酸KMnO42. 水解法:羧酸衍生物和腈水解法:羧酸衍生物和腈 水解均产生相应的羧酸水解均产生相应的羧酸腈的制备:腈的制备: 1oRX 1oR-CNCN•多氯代烃水解,也能生成羧酸多氯代烃水解,也能生成羧酸3. 由有机金属化合物制备由有机金属化合物制备14.5 一元羧酸的来源和用途一元羧酸的来源和用途14.6 二元羧酸二元羧酸一、命名一、命名二、物理性质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三、化学性质1. 酸性酸性2. 热分解反应热分解反应((1)脱羧()脱羧(-CO2):):α-C上有强吸电子基团时,使上有强吸电子基团时,使羧酸不稳定羧酸不稳定机理:环状过渡态机理:机理:环状过渡态机理:≠ ((2)失)失H2O3. 失水、失羧失水、失羧结论:在有机反应中有成环可能时,一般易形成五元结论:在有机反应中有成环可能时,一般易形成五元环或六元环,这称为环或六元环,这称为Blanc((布朗克)规则。
布朗克)规则The end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