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和躯体疾患的心理卫生课堂PPT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9280820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人和躯体疾患的心理卫生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残疾人和躯体疾患的心理卫生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残疾人和躯体疾患的心理卫生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残疾人和躯体疾患的心理卫生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残疾人和躯体疾患的心理卫生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疾人和躯体疾患的心理卫生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和躯体疾患的心理卫生课堂PPT(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残疾人和躯体疾患的心理卫生残疾人和躯体疾患的心理卫生姚树桥姚树桥1 残疾人心理卫生残疾人心理卫生 躯体疾患心理卫生躯体疾患心理卫生2残疾人心理卫生残疾人心理卫生一般定义一般定义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3残疾人的分类残疾人的分类(1)视力残疾)视力残疾: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治疗不能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于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包括:盲,低视力两类(2)听力残疾)听力残疾:双耳不同程度的

2、听力丧失(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包括:听力完全丧失;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4(3)言语残疾)言语残疾:言语障碍(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者。包括:言语能力完全丧失;部分丧失不能进行正常言语交往。(4)肢体残疾)肢体残疾: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 一级一级: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二级二级:能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三级三级: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5(5)精神残疾)精神残疾:精神病患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包括包括: 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反应性精神病; 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

3、精神障碍;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其它精神障碍6(6)智力残疾)智力残疾: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 包括包括:精神发育滞迟(发育成熟前) 痴呆(发育成熟以后) 按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分等级7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心理特点与残疾的类别、程度以及残疾的时间(先天与后天残疾)的不同有关一、残疾人的认知特点一、残疾人的认知特点 (1)现实性差,伴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2)片面性强,偏执倾向,严重时出现偏执狂 (3)不同的缺陷有不同的特征: 视力残疾视力残疾:空间、形象认知损伤,听觉方面有关的认知增强 听力残疾听力残疾:聋哑患者形象思维(视觉敏锐)发达;逻辑思

4、维和抽象思维受影响8二、情感特点二、情感特点(1)孤独感)孤独感: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社交活动受限)(2)自卑感)自卑感: 自身缺陷:学习、生活、就业中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支持缺少(精神与物质):(3)敏感,自尊心强)敏感,自尊心强:容易过多地注意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都特别地敏感,尤其是容易计较别人的称呼,或支某些词特别敏感冲动行为9(4)情绪不稳定,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反应强烈: 精神残疾者(人格障碍)以及聋哑人明显易与人争吵; 盲人情绪反应多较隐藏,情感体验可能激烈,但情绪表现不明显,且爆发性情感较少。 情绪反应与残疾发生的时间有关(急性:焦虑,抑郁,情感脆弱等)(5)富有同情心)

5、富有同情心:同病相怜表现为对与自己一样残疾的患者特别同情,但与不同残疾患者很少交流(可能交流不方便)10残疾人的性格特点残疾人的性格特点 特殊人群,特殊生活环境特殊的性格共同的性格特点共同的性格特点:孤僻、自卑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性格特点:(1)盲人)盲人:内向,情绪较稳定情感丰富,深沉、含蓄;喜思考、探究(2)聋哑人)聋哑人:性格外向,情绪不稳定情感反应强烈,耿直,只看问题的表面,少注意内在联系11内向内向:保守,交际不广,但有挚友,好静,做事瞻前顾后,行为不易受冲动的影响,不喜欢剌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做事有计划,情绪倾向于悲观情绪稳定情绪稳定:情绪反应缓慢,不强烈,而且

6、容易平复,很难生气,在一般人难以忍耐的剌激下也有所反应,但不强烈。12外向表现为外向表现为:爱社交、朋友多、喜欢冒险、追求剌激、不甘寂寞、好谈笑、冲动行事不爱做研究工作,喜欢实际的工作,反应迅速,随和,但情绪容易失去控制,做事粗心,从外表看似乎是一个不太可靠的人。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往往又有抑郁,对各种剌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被激发后以很难平复下来,好抱偏见,常患有多种心身障碍。13(3)肢体残疾)肢体残疾:倔强,自我克制可以把一切不平和怨恨忍受下来,只有到了难于忍受时才会脾气爆发。(4)智残者)智残者:整个心理水平都低下,不能形成完整的性格;严重者主要由本能来支配行为1

7、4残疾人心理卫生的实施残疾人心理卫生的实施帮助残疾人形成良好心态,促进心身健康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克服自卑感进行功能训练,保护补偿器官。进行一体化教学,鼓励残疾人回归社会引导残疾人接受现实,鼓励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提高社会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 15一、克服自卑感一、克服自卑感:自卑是残疾人常见的心理障碍(功能低下易受挫折;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的偏见,不适宜的同情等诱发)了解自卑的原因,进行心理补偿训练。自卑感产生的关键认知评估(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遗传等)16家庭因素家庭:来到世界上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评价(期望值过高)等:兄弟、姐妹言行家庭关系,尤其是父母的关

8、系17学校因素学校因素老师、同学的评价,遗传素质、生理健康状况遗传素质、生理健康状况性格,身材、外貌等18克服自卑的重要条件1 避免对残疾人作任何不正确的评价2 避免进行不正确的比较3 引导残疾人对机体固有的补偿功能的认识并进行训练19对人体补偿功能的认识对人体补偿功能的认识1 同一器官的补偿作用(成对器官:一个受损,另一个可能超常发展)2 不同器官补偿作用(身材与智力?)进行补偿训练进行补偿训练1 补偿心理:笨鸟先飞?2 补偿行为:产生于补偿心理补偿行为如果发展到极端,使尚保留完好的肢体器官的功能得到超水平的发展 缺陷转化为特长,低能转为高艺20二、进行功能训练,保护补偿器官二、进行功能训练

9、,保护补偿器官(1 1)家长和学校积极为残疾人创造训练康复机)家长和学校积极为残疾人创造训练康复机会:会:抓住时机,指导训练,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2 2)保护残疾人的重要的补偿器官)保护残疾人的重要的补偿器官:定期进行补偿器官的检查,避免补偿器官的过度劳累,及时采取防治措施21三、进行一体化教学,鼓励残疾人回归三、进行一体化教学,鼓励残疾人回归置于正常教学条件下接受教育:置于正常教学条件下接受教育: (1)克服专门培智学校封闭式的教育缺陷 (2)更好地接触社会、面向现实,但应尽量减少同龄群体歧视造成心理创伤22四、引导残疾人接受现实,鼓励自尊、四、引导残疾人接受现实,鼓励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

10、自信、自立和自强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作用:使其认识缺陷是可以补偿的;肯定的评价使其认识自己的优点;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获得成就感23五、提高社会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五、提高社会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创造有利于残疾人工作生活的社会环境政府、教育部门的宣传与呼吁,使社会理解与尊重他们2425躯体疾患的心理卫生躯体疾患的心理卫生躯体疾患者的心理特点1、负性情绪反应2、依赖性增强 3、自尊心过强 4、主观感觉异常、疑心加重 5、情绪不稳定 6、孤独感增强 7、恐惧情绪 8、适应性降低 26负性情绪反应负性情绪反应:不愉快的情绪(1)焦虑:常见于诊疗过程中(术前、确诊前),可表现为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11、)(2)恐惧:对医院环境、疾病(痛、手术)、死亡,怕被用作实验对象等(3)愤怒:不公平(对病、对疗效、对命运等)(4)抑郁:术后,确诊后(5)情绪不稳定27依赖性增强(人格的变化)依赖性增强(人格的变化):(1)无主见:做事犹豫不决(2)被动:(3)行为幼稚:唤起别人的注意与关心理解病人,患病期间可允许患者充分地、适宜地倒退及依赖他人。28自尊心过强自尊心过强:希望得到重视。(1)有意无意透露自己的身份(2)通过感情和物质的交流(3)要求一视同仁29主观感觉异常、疑心加重主观感觉异常、疑心加重:(1)感觉过敏:声、光等(2)过分关注躯体的变化:主诉多(尤其对内脏活动)(3)挑剔:对饮食不满意,

12、对衣服的不舒服感增强(4)对周围事物敏感(慢性患者或诊断不明者尤其):对医护人员的言行(5)怀疑误诊、误治,不断地询问30孤独感增强孤独感增强:担心别人远离自己,怕受冷落,希望周围同志关心自己。(1)盼望亲人陪伴:住院患者,因周围都是陌生人,易产生孤独(2)担心病情加重,无助感:看到周围病人的变化,产生不安全感31适应性降低适应性降低:(1)不能很快进入病人角色:否认有病病人角色:被期待为应当按照医务人员的吩咐行事,接受治疗,可以暂时减少或停止所负担的工作(家庭、社会),有特殊的权力和义务(2)不能放弃病人角色:病好后不愿出院32住院对患者的影响住院对患者的影响1. 住院的象征性意义住院的象征

13、性意义:(1)希望与失望:(2)安全与不安全(3)特殊的环境(4)生活规律的改变(5)恐惧与焦虑332.与熟悉环境的脱离与熟悉环境的脱离(1)分离性焦虑(尤其是儿童)(2)孤独与抑郁(老人)(3)环境适应性障碍3.自我认同感的迷失:自我认同感的迷失:(1)离开工作场所,停止扮演原来的角色(2)自我价值感的自尊的下降344.自主权的丧失:自主权的丧失: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几乎丧失自主和控制的权力(1)检查的安排(2)治疗的安排(3)日常生活:食物5. 缺少个人性的关注缺少个人性的关注:病后常倾向于自我中心,但常被归为哪一类病人而非个人化356. 缺少有效的沟通缺少有效的沟通:医护人员都是匆匆而来匆

14、匆而去应注意患者语言和非语言的讯息,适当地给予回馈7. 与其他病友和家属的接触与其他病友和家属的接触36就医行为心理卫生就医行为心理卫生就医行为就医行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1.医务者(医师)方面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1)诊疗水平:(操作、医学知识)(2)通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容忍(3)人格魅力,良好医德(4)外表(5)保持中立的态度372.患者方面的因素患者方面的因素(1)需要的满足需要的满足:合理、不合理需要(2)病人的特殊处境病人的特殊处境:(应激状态下:躯体性、社会性、文化性应激源)(3)文化素养文化素养:表现:对诊断、治疗的理解不同

15、;疗效的评价与医务人员不一致;对医师的不信任或偏见3.3.社会方面社会方面:舆论导向38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1. 建立医患间的信任感建立医患间的信任感(1) 言语性信息交流言语性信息交流: 告之疾病有关的信息,医师的观点;了解病人的观点、看法;必要的解释言语沟通艺术: A 对待不同生活背景、来源的病人采取不同的问话方式:如:贫困者,富有者,高官等 B 对不同性格的人采用不同的问话方式:内向者,外向者,沉默少语者,健谈者等 C 提高言语的表达能力39(2)非言语性交流:非言语性交流:行为(表情、动作);语速、语调:2.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3.了解病人心理了解病人心理:满足合理的需要;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4.增加人际吸引力增加人际吸引力40维护患者的自尊维护患者的自尊:支持、鼓励、赞许 对患者的依赖、退行性表示理解;减轻患者的歉疚感减轻患者的歉疚感:(1)常因得到别人的照顾而内疚注意照顾人员的言行,以便了解是否有不耐烦的感觉(2)过分内疚时出现明显的自责,放弃治疗41缓解患者的失落感缓解患者的失落感:调动患者的主动性调动患者的主动性:让患者了解有关的处境及状况,拥有适当的选择权,以减轻失控而引起的焦虑关心并保护患者的利益关心并保护患者的利益:保护患者的隐私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