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 第一部分 知识闯关 能力提升 第13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复习课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9276573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 第一部分 知识闯关 能力提升 第13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考政治 第一部分 知识闯关 能力提升 第13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考政治 第一部分 知识闯关 能力提升 第13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考政治 第一部分 知识闯关 能力提升 第13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考政治 第一部分 知识闯关 能力提升 第13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 第一部分 知识闯关 能力提升 第13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 第一部分 知识闯关 能力提升 第13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复习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1.科技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_的因素,科学技术是_。第一生产力2.教育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_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_ 的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的_。基石3.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_。决定性因素最活跃 教育和人才 最根本 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_,基础在_。5.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_和_的轨道上来。6.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化人口大国为_、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_,增强

2、我国的_,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综合国力人才科技进步 人才强国 整体素质 7.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现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进行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科技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2)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3)作用:提高自主创新

3、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8.国家应该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3)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5)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

4、度。(6)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加以创新。(7)加强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8)加强法制建设,保护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9.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能力?(1)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善于思考,大胆想象。(3)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勤于实践。(4)要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5)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6)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7)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考点 5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的

5、现状。考点 54: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考点 5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1.教育成就。我国正加速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2.教育差距。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3.科技成就。近 20 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科技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尖端技术走在世界前列。4.科技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

6、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低,发明专利数量少,科技投入不足,高新人才比较缺乏。考点 54: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3)我国的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当今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2)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

7、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3)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4)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5)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6)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1)实现社

8、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3)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4.科技创新的必要性。(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2)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3)发展教育、科技、增强自

9、主创新能力,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4)目前,“中国制造”说明我国创新能力不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使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建设创新型国家。5.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1)勤奋学习,掌握深厚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注重实践。(2)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善于观察思考,勇于质疑。(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4)培养创新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等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5)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6.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贯彻落实

10、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把经济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3)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奖励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5)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加以创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措施(1)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11、,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3)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4)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培养、引进和造就人才。考点 5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1.(2016 年湖北鄂州)1994 年 4 月 20 日,中国正式加入了国际互联网大家庭。20 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有了 400 万家网站,13 亿手机用户。中国已经是网络大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这一事实说明()A科技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关键在人才靠技术引进就能建成科技强国

12、中国的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A.B.C.D.2.(2016 年广西贺州)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对今年国家重点工作的阐述中提到: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等。材料表明我国()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当前教育的中心工作是资助落后地区的贫困生保障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A.C.B.D.考点 54: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3.(2016 年湖北武汉)近年来,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也折射出我国“供给侧”不足:中低端产品过

13、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产能不足等,这给我们企业的启示是()C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勤俭节约,形成低碳生活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扩大开放规模,仿制高端产品A.B.C.D.4.(2016 年湖北武汉)“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多次提及创新,这是因为() A.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政治基石B.要提高教育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C.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科技创新D.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D5.(2016 年辽宁沈阳)李克强总理在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

14、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弘扬“工匠精神”()D要勇攀质量高峰要提高青少年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落实科有利于打造更多让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教兴国战略A.C.B.D.6.(2016 年山东滨州)出门前有专车等候、按按手机可以网络挂号、机器人擦玻璃应运而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浸入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这说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经成为“十三五”时期的中心工作A.B.C.D.7.(201

15、6 年贵州安顺)创客是指把非同凡响的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人。他们不计得失,敢闯敢干,凝聚智慧,用青春拼写着梦想的蓝图。由此启示我们要()D追求名誉利益 具有创新精神 树立进取意识发扬团队精神A.C.B.D.8.(2016 年湖南郴州)我们要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和弘扬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精神,大力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之所以要倡导创新精神,是因为()D创新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创新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只有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来的水平,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A.B.C.D.9.(2016 年江苏南京)2016 年

16、 3 月,位于英国伦敦的某跨国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在人机大战中以4 比 1 战胜人类代表。这一胜利是人工智能巨大进步的缩影,为未来创造了无限可能。人工智能的巨大进步表明()AA.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B.发展科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C.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倡导和发扬开拓创新精神D.人工智能已经战胜人类智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10.(2016 年吉林)吉林市已经启动“互联网教育”工程,目的是解决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合) 理的问题,助力教育均衡发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B.可以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17、C.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D.彻底解决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D11.(2016 年广东)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既可扶知,又可扶智,还能扶志。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这说明我国的教育扶贫()C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唯一途径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体现了政府共享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政府精准扶贫实现的要求A.C.B.D.12.(2015 年广东)2015 年 5 月,我国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系统和随钻测井系统联袂完成钻井作业,这代表着当今世界钻井、测井技术的最高水平。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拥有这两项技术的国家。这说明()BA.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处于世界前沿B.我

18、国科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C.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最终要依靠教育创新D.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指标2009 年2015 年2020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9.59.910.515.011.220.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其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12.467.013.387.013.590.0【典例分析】【典例】(2014 年广东)材料一: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注: 表来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主要指标2010 年 2015 年发展目标 当前值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73

19、.34.02科技进步贡献率/%50.95552.2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位次211819材料二: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主要指标注:在当前值部分,标有*为 2013 年数据,其余为 2012 年数据。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材料二体现我国实施什么战略?(2)分析国家制定“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和“科技规划主要指标”的重大意义?(3)谈谈青少年如何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解析】(1)我们需要找到关键词“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科技进步贡献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是在实施科教兴

20、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国家制定“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和“科技规划主要指标”的重大意义,可以围绕着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具体回答出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对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的意义等。(3)青少年要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就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掌握扎实的知识功底;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答案】(1)材料一、材料二体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2)国家制定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和科技规划主要指标,为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有利于发展教育事业,从根本上提高整个中华民

21、族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加快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有利于促进科技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3)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提高自身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做创新型人才。勤动手、动脑,多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强化训练】1.(2016 年黑龙江龙东)2015 年 11 月 16 日,在美国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 5

22、00 强排行榜中“天河二号”获得“六连冠”,打破了此前日本保持的“五连冠”世界纪录,代表中国企业首次进入榜单系统份额前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创新型人才倍受重视。(1)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天河二号”获得“六连冠”,表明我国实施什么战略?(3)“万众创新”是关系每个人的事情,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做哪些准备?答案:(1)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

23、面。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科技整体水平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2)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阅读科普类图书、报刊和杂志。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参观科技馆等科技类场所。收听和收看科普类节目。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科学知识。宜昌市青少年科技节时间参赛人数获奖人数2012 年第十一届19 万左右4 千多2013 年第十二届20 万5 千多2014 年第十三届20 多万8 千多2.材料一: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掀起各行各业的创业潮。有人说:“淘宝干了超市的事,微博干了媒体的事,支付宝干了银行的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敢于突破和改变。”材料二:宜昌市相

24、关部门十多年来坚持开展以“启迪智慧畅想科技”为主题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下表节选了近三年青少年参加科技节的相关数据。(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2)实施“互联网”行动、举办科技节的重要性是什么?(3)互联网时代到来,即将毕业的你有何打算?答案:(1)“互联网”行动掀起行业变革、科技节青少年参赛及获奖人数逐年上升,可看出人们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时代呼唤创新。(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新精神是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只有不断创新,国家和个人才能不断发展。(3)如: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培养创新意识,在生活中锻炼创新能力等。(言之有理酌情

25、给分)3.(2015 年广东广州)发展科技、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状况(2014 年统计)注:近几年,我国每年大约产生专利技术约 7 万项,省部级科研成果 3 万项,数量居全球第二,但转化率远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远超 70%。大学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方式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学科潜质、学习与认知能力、逻辑分析和创新潜质、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按照高考成绩 60%,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10%,综合素质评价 30%择优录取南方医科大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科知识扎实、创新潜质突出、综合素质较高上海纽约大学初审合格学生参加“校园日”

26、活动,通过模拟课堂、英文写作、团队活动、面谈等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素质能力、全程英文综合高考、“校园日”表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择优录取材料二:2015 年,部分重点高校将在广东试点综合录取。材料三:广州在发展教育、科技方面也是动作不断。广州科交会通过建立创新科技成果线下网上交流平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广州市正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品德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学业负担状况等。(1)结合材料一和注,说明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综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请为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建议。答案:(1)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表明,它的第一次发展和突破,都会引起

27、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提高生产力水平,构建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2)建议: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广州市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综合素质和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如改革学校录取模式和学生评价

28、体系。丰富科技创新成果交流平台,提高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提高创新成果对经济的贡献率。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使全社会创新智慧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年份2011201220132014注国内生产总值 GDP/亿元471 564519 470568 845 636 4632014 年 突破10 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9.57.77.77.42015 年预期 7%左右单位 GDP 能耗下降/%2.013.603.704.802015 年预期 3.1%以上4.(2015 年广东佛山)背

29、景:“新常态”是当下最流行的经济关键词。某班学生围绕“新常态”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共同探究以下问题。认识新常态材料一:2015 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年份2011201220132014注三大产业占比%1.农业10.110.110.09.2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地区 GDP 总量的比例达 70%以上2.工业46.845.343.942.63.服务业43.144.646.148.2(续表)(1)材料一反映了经济新常态有什么特征?引领新常态材料二:对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创新驱动引领新常态”,并着重强调与创新驱动有关的要求:“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更加注重

30、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2)新常态下,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有什么意义?类别指标2015 年2020 年2025 年创新能力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951.261.68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件/每亿元)0.440.701.10质量效益质量竞争力指数83.584.585.5绿色发展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比 2015 年下降 18%比 2015 年下降 34%适应新常态材料三:进入新常态,我国的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2015年5 月,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 2025 年制造业主要指标:(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要达成“中

31、国制造 2025”指标我们有什么应对措施?答案:(1)经济发展从高速转为中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占 GDP 比重逐年增加;资源环境形势有所改善但依然面临压力。(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只有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人才已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才能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3)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大对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支持企业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自主品牌的培育,完善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解决制造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