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两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9272355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文言文两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1文言文两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1文言文两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1文言文两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1文言文两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言文两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文言文两则(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语句简洁,语句意思非常丰富;有些词语的意思和今天的意思发生了变化。学弈y围棋弈学弈: 学习下围棋。下棋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作者简介1、多朗读2、看注释3、懂句意4、释全文5、明道理学弈只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学古人写的文章有一定困难。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古人写的文章呢?(有什么方法呢?)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2、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n)鹄(h)/将至,思/援弓缴(zhu)/而射之。虽/与之/俱(j)学,弗(f)若之矣(y)。为是/其智/弗若与(y)?曰(yu):非/然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弈: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诲:教导。惟:只。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3、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之:指弈秋讲的内容。援:拉。鸿鹄:天鹅。弓缴:弓箭(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之:指鸿鹄。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之:的话之:鸿鹄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弗若:不如。矣:了。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为:谓,说。与:吗。曰:说。非:不是。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其:他,指后一个人。然:这样。译文:说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弗若:不如。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

4、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说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译文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专心致志成功一心二用失败条件一样态度不同 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1.使弈秋诲二人弈。2.思援弓徼而射之。3.为是其智弗若与?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想拿弓箭去射它。是说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选自列子汤问这篇传说故事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相传是

5、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品。列子属于道家学派,孔子属于儒家学派,而两家是对立的学派,常常互相讥讽。列子写这故事,是讥笑孔子的无知。其实两小儿的疑问,也是列子提出的问题,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作者与作品人物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孰为汝多知乎辩斗盘盂沧沧探汤 读准字音:凉凉duycngtngshrzh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

6、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向东游历辩论争论原因,缘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以为,认为离中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

7、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到了就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是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不能决也。 你通“智”谁通“谓”说裁决,判断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小儿笑曰:“

8、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译文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

9、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初出日中1、如车盖(近大)如盘盂(远小)2、沧沧凉凉(远凉)如探汤(近热)视觉判断感觉推论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2、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无止境。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0、要诚实谦虚。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3、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回答不出,如果是你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你该如何回答他们?拓展延伸: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

11、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背诵(减字法)1、初试背诵(减去文中少量字句,引导背诵) 孔子(),见两小儿()。问其()。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而日中时()也。”一儿以(),而日中时()。一儿曰:“日初出(),及日中则(),此不为()而()大乎?”一儿曰:“日初出(),及其日中如(),此不为()而远者凉乎?”孔子()也。两小儿笑曰:“孰为()乎!”2、再试背诵(减去文中大量字句,引导背诵) 孔子(),见()。问()。一儿曰:“我以()去人近,而()也。”一儿以(),而()。一儿曰:“日初出(),(),此()?”一儿曰:“日初出(),此()?”孔子()。两小儿笑曰:“()!”孔子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