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与流动基本理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9253133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分层与流动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社会分层与流动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社会分层与流动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社会分层与流动基本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社会分层与流动基本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分层与流动基本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分层与流动基本理论(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分层与流动基本理论社会分层与流动基本理论邓遂一、社会分层理论一、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及经济决定论,其基本假设是生产运作方式和阶级及财产之间的关系是认为社会的基本方面,并称其为生产方式。 马克思强调社会分工、生产资料的占有、财产所有制对社会分层的决定性意义,其中剥削是最为关键概念。马克思认为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的人们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处于同一阶级地位的人都具有形成共同的群体意识,即阶级意识,进而产生阶级行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将日渐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除两个基

2、本阶级外,还存在“中间阶级小群体”,包括“小生产者、小业主、小手工业者和农民”。但他们坚持认为,中间阶级小群体只是封建社会的残余力量,终将走向两极化,发生历史性的分裂。 阶级斗争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是社会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马克思是冲突学派的创始人,其理论尤其优点与缺点,其经济决定论过于简单,其核心结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走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两极分化,最终灭亡与现实存在巨大差距,其分层理论一直遭受众多后来理论家批判,二韦伯的分层理论就是对其的发展。韦伯多元分层理论韦伯多元分层理论韦伯虽然与马克思一样强调经济因素,但是他更注重韦伯虽然与马克思一样强调经

3、济因素,但是他更注重市场能力和市场中的机会对阶层划分的意义。认为归属市场能力和市场中的机会对阶层划分的意义。认为归属什么样的阶层,与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中什么样的阶层,与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中的能力息息相关。的能力息息相关。首先,经济领域中的市场能力。韦伯认为首先,经济领域中的市场能力。韦伯认为“ “阶级阶级” ”是是非实际存在的实体,是从市场角度对人们作统计上的分非实际存在的实体,是从市场角度对人们作统计上的分类。认为阶级是指在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上共同享有某种类。认为阶级是指在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上共同享有某种生活机会的人。生活机会的人。其次,社会领域中的声望。声望地位即指人们

4、在社会其次,社会领域中的声望。声望地位即指人们在社会评价评价 阶梯中所处的位置。身份群体指分享共同生活方阶梯中所处的位置。身份群体指分享共同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具有类似声望的人组成。影响人们声望式和行为模式、具有类似声望的人组成。影响人们声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出身门第(身份)、仪表风度、知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出身门第(身份)、仪表风度、知识教养、生活样式。识教养、生活样式。最后,政治领域中的权力。权力地位则是依据人们是否最后,政治领域中的权力。权力地位则是依据人们是否拥有权力以及权力的大小确定的。所谓权力,在韦伯那拥有权力以及权力的大小确定的。所谓权力,在韦伯那里意味着为实现自身意志,无视他人意

5、愿而支配他人的里意味着为实现自身意志,无视他人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权力分层反映了政治领域的不平等。能力。权力分层反映了政治领域的不平等。认为三种分层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互强化作用。认为三种分层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互强化作用。韦伯提出了韦伯提出了“ “社会封闭社会封闭” ”概念,认为社会封闭是社会分概念,认为社会封闭是社会分层产生与维持的一种过程与机制。层产生与维持的一种过程与机制。开放与封闭关系开放与封闭关系一文中基于社会开放与封闭关系的区分,提出社会封闭一文中基于社会开放与封闭关系的区分,提出社会封闭概念:根据主管意愿及相应的规定,排挤限制某些人或概念:根据主管意愿及相应的规定,排挤限制某些人

6、或符合特定条件的人才可以加入特定的关系圈。目的:社符合特定条件的人才可以加入特定的关系圈。目的:社会群体使特权和生活机会只让他们内部一小群圈内享有,会群体使特权和生活机会只让他们内部一小群圈内享有,从而使他们享受最多的特权与机会。方式:以某种方式从而使他们享受最多的特权与机会。方式:以某种方式和标志使他们与其他区分开来,如通过语言、种族、阶和标志使他们与其他区分开来,如通过语言、种族、阶级、政党、性别、宗教、文化等级、政党、性别、宗教、文化等帕森斯等的职业分层理论帕森斯等的职业分层理论职业分层理论指按行业划分的职业结构、按组织技术资源占有、职业声望等来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理论。按职业声望指标来划

7、分阶级或阶层。这一学派以帕森斯、唐纳德崔曼、布劳和邓肯等为代表。帕森斯认为在多维分层中,声望分层最重要,因为共同的价值信念是社会整合基础,也是社会不平等的根基,因为这套价值体系的规则是根据个人在社会中作用大小来分配个人报酬与资源。降阶级定义为有着相互关系的联合体中享有同等价值评价的一群人。根据崔曼研究,当今社会存在一致性的社会声望地位的价值评价体系,即职业声望分层具有超越国界的高度类似性。按组织技术的资源占有量分层,就是把全部就业者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政府官员、企业经理、行政主管和其他各种专业人员,他们约占就业总数的1/4强;第二部分是,一般专业技术人员,职员、秘书约占1/4弱,第三部分是

8、工艺人员、私人服务和保卫服务人员,他们也占1/4弱;第四部分是销售人员,车间和机器操作者,及其他体力劳动者,他们占1/4强。这种分层,已经是按职业高低,即组织技术资源的占有量高低来划分了。按工资收入来划分阶层,最常见的是分为五等分或十等分。分成五个20%或十个10%,每个层次有一个平均数,就可以表示出来某个收入是属于哪个层次。 赖特的新阶级理论赖特的新阶级理论阶级结构并不决定阶级形成,二者存在一种复杂和有条件的关系。阶级结构:一种个人利益被决定社会关系结构;阶级形成:基于阶级结构所决定利益基础而形成的组织化集体行动。中产阶级由经理人员、技术人员、小雇主组成,处于资本家与工人对投资资金、生产资金

9、、劳动力的控制权的两极位置之中间位置,处于剥削关系中矛盾位置。剥削是指经济方面,一个阶级压制性地抢占另一个阶级的劳动果实,剥削存在三种形式:基于资本控制的剥削、基于组织控制的剥削、基于技术及证书控制的剥削。阶级及阶级结构是普遍存在的,包括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各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和剥削类型生产方式及阶级结构类型 不平等分配的主要资产 剥削机制 基本阶级 主要的矛盾位置 封建主义 劳动力 强制抽取剩余劳动力 领主与农奴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 劳动力与商品的市场交换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管理人员 国家社会主义 组织 根据等级计划提取和分配剩余价值 管理人有/科层人

10、员与工人阶级 管理人员/科层人员 未来社会主义 技术 协商性地从工人到专家进行剩余价值的再分配 专家与工人 社会精英理论社会精英理论帕累托奠定了精英理论的基石: 精英就是各社会等级制度中最顶端的群体:最好的政客、商人、律师、诗人、小偷等;提出治理精英与非治理精英区分;精英循环。米尔斯的权力精英理论:核心观点是认为美国存在一个由公司富豪、政治董事、军界领袖三人组成的权力精英;权力精英权力基础是正式的社会制度与组织;美国权力精英的形成不是阴谋或共谋的产物;美国权力结构处于失衡状态,上层精英化,中层僵持没有中间连接作用,底层碎片化。商业精英研究: 金融霸权理论(敏茨与史威茨):公司之间通过股权交叉、

11、机构持股、借贷关系、合资企业、客户-供应商关系等形成一种连锁网或半科层制格局,使得金融机构拥有了对公司的“金融霸权”。 内部圈子理论:将商业精英分为“内部圈子”成员与“剩下的人”;“内部圈子”的人指商业精英中因为其地位对范围更广泛的公司福利感兴趣,并代表整个商业共同体发表的意见的少数人,如占据两个以上公司的经理或董事位置的“复式主管”。布迪厄的阶级建构理论布迪厄的阶级建构理论从结构建构论角度,认为阶级是通过物质资源与符号资源双重动员而建构出来的,阶级是在对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争夺的社会空间具有相似地位的群体。 经济资本的表现形式是货币。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或群体,凭借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又在

12、一定程度上制度化了相互交往、熟悉的关系网而积累起来的资源的总和。文化资本是行动者掌握的信息、知识以及被制度化了的文化符号等形式,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学校教育非正式知识;传统文人知识;语言应用能力;态度与行为方式。文化资本是通过符号暴力(教育是一种暴力符号)形式进行社会排斥,进而进行阶级生产与建构的最重要工具。阶级通过符号暴力再生产的三个阶段: 通过考试选择与淘汰阶段;将社会不平等转换为学校的不平等(学校本身及各专业的不平等);通过学校资格在职业中应用,将学校中不平等在社会中被确认。改善或维持社会分层结构中地位的资本再生产中策略与分类斗争:策略是保守、继承、颠覆,分类斗争是寻求区隔而展开的符号斗争

13、。女性主义的分层理论女性主义的分层理论对男性主流社会分层假设的批判: 琼亚克尔:六大预设形成智识上性别歧视; 伊丽莎白加尼思:家庭作为分层的唯一标准的不可取米歇尔斯坦沃茨:丈夫阶级的起源论;女性主义分层替代模型及结论: 将个人作为社会分层的基本分析单位; 个人分析单位与家庭分析单位的结合; 主要结论:存在家庭阶级位置;跨阶级家庭在分层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丈夫容易受妻子初级阶级位置影响,而妻子更容易受丈夫现在阶级地位影响;阶级分析的最适合单位是家庭中个人.3、家务劳动与性别分工:克里斯丁戴尔菲等:二元独立生产模式论:与工业生产模式相对应的家庭生产模式,家庭妇女在家庭关系中遭受男权剥削,而自成普世

14、阶级。海迪哈曼特等:二元分析体系: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弱势地位是男权制与资本主义长期合作的产物。劳动法等对女性进行限制,鼓励女性回到家庭成为家庭主妇;这种对女性的性别职业隔离,使家庭主妇为资本主义生产并抚养健康的工人或丈夫的劳动力,使男性获得了对女性的经济控制权,。市场转型理论(苏东及中国社会)市场转型理论(苏东及中国社会)标志:1989年倪志伟市场转型理论:国家社会主义从再分配向市场的转轨。核心讨论议题是国家再分配权力与市场力量在社会分层中作用关系。倪志伟市场转型平等化效应理论:市场转型降低政治权力的经济回报,市场转型将提高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的经济回报。边燕杰等权力维持论:认为中国改革在执政党制

15、度与单位制没有改变基础上进行,保证了权力和政治资本的回报维持。李路路阶层关系再生产模式理论: 一方面,在国家主导及系列之制度未改变,原来阶层关系生产模式得以再生出来,即原来占有优势的阶层或群体通过资本交换、社会网络人力资本优势,其原有的代价之间的地位继承性得以延续; 另一方市场使得教育在阶层生产中介作用突出,家庭背景影响突出,使得阶层代际地位出现再生生产。孙立平精英联盟理论: 认为中国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形成紧密联盟,大众与精英分化日趋明显,使得社会向两极社会发展。 90年代前,改革具有平等化效应,而90年后,社会财富开始重新向想少数精英聚集。精英话语权及权力日益突出,而弱势群体则话语

16、权与能力日益微弱。 社会结构呈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二、社会流动理论教育资本理论: 根据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60年代): A、“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B、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个人在教育、卫生、医疗、为了获得就业机会进行迁移所付出的费用以及为了接受教育所放弃的费用,其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最主要的部分;C、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是当代经济中最突出的特征;D、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比物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得多;E、当代经济生活中资本积累的重点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根据教育资本(社会资本)理论, 教育资

17、本是人的社会资本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指个人通过教育经历与背景而获得的资本,具体包括个体受教育的年限、学历、学识、文凭、毕业的学校名气、学校就读期间建立的关系网络等。教育资本在一定程度决定一个人的获得社会资源的程度、进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体的社会地位与社会成败。社会现实很多例子都很好说明了教育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解释力,如当今社会是个讲求学历、崇尚教育的社会,如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现在是社会下层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当然随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资本的作用在日益减弱。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指那些嵌入于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如权力、财富、声望等。 社会资本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18、的关系之中,必须与他人发生交往才能获得。社会关系指个人的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各种关系。 一个人能从这些关系中获取得利益越高,那么他的社会资本就越高,越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现代社会越来越个体化,使得人际关系趋于淡漠,社会资本的形成愈加困难;个人也越来越多的占有着可供支配的、可利用的资源,人们不愿建立社会资本;现代社会的高流动性使得人们不愿在对社会资本做过多的投资。其他社会流动理论:弗兰克帕金社会封闭理论:社会封闭是社会集群通过把资源和机会获得局限于有特别资格的人的范围之内以达到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过程。社会封闭通过“排他”与“内固”两种相互作用的机制来实现。排他是某一社会群体把为了维护增强自身

19、特权而企图制造一个在它之下的阶层或群体。相应地,受到排他而在这一群体或阶层之下的群体或阶层同样制造一个在它之下的群体或阶层,一次类推,下面的阶层也因此产生,这样社会分层的主导模式。内固是受排挤的群体或阶层强化阶层内部的联系和团结,以对抗上层阶层。社会群体之间存在一个“社会和文化的缓冲地带”,绝大多数的社会流动大都流出或流入缓冲带的的运动,而非跨越阶级两端的运动。 性别隔离与社会流动中性别不平等理论:20世纪60年代性别隔离概念提出,传统原因解释是经济学解释。威廉比贝尔认为:隔离原因在于非经济性因素,在于雇佣政策;组织惯性;文化刻板印象。玻璃天花板理论及其争论:罗莎贝斯肯特认为存在“一个透明的障

20、碍,使女性在公司无法升迁到一定水平之上。争论:玻璃天花板效应的概念界定问题,是否存在玻璃天花板效应问题,玻璃天花板效应是否在种族、和男性中存在问题。 推拉理论:英国的雷文斯坦(E.Ravenstien) 1880年发表的一篇题为“人口迁移之规律”的论文提出此理论,认为劳动力迁移是由迁入与迁出地的工资差别所引起的。现代推拉理论认为,迁移的推拉因素除了更高的收入以外,还有更好的职业、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推拉理论还应用于农民工流动、教育过程 、婚外情等现象。三、要点及复习思考题三、要点及复习思考题要点: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韦伯的分层理论;职业分层理论;赖特新阶级理论;布迪厄的阶级建构理论;权力精英理论;女权主义分层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教育资本理论;社会封闭理论;推拉理论。思考题:1、何为教育资本?如何理解教育资本在社会流动流动中的作用?2、论述赖特的新阶级理论。3、论述布迪厄的阶级建构理论。 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