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二氧化硫.ppt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9242893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6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二氧化硫.ppt(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硫说课稿二氧化硫说课稿 建阳一中 王娟一、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提高环保意识。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初步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情感目标:情感目标:1、通过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结构与性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通过二氧化硫的用途与危害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3、通过二氧化硫污

2、染的教学,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1 1、教材地位、教材地位二氧化硫是新教材高一课本第六章第二节安排的内容,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与生活、环境紧密相连。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等知识。二氧化硫是物质结构理论后学习的一种物质,所以教学思路上应采用“从一般到个别”演绎法。也就是说二氧化硫的学习应该成为理论指导下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理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巩固。2 2、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本节主要介绍二氧化硫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危害。处理

3、这节教材本着两个指导思想:为了让线索清晰,使教材知识系统化;由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过度到新的知识体系,方便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应用物质结构理论之外,应该注意规律的应用,例如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复分解反应规律、物质的分类与通性等。3 3、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本节教学重点:本节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难难点点:二氧化硫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性质的多重性。 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1 1、总体的教学构想及构想的依据、总体的教学构想及构想的依据通过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从组成和结构来分析物质性质,从性质来总结物质用途和危害”的能力,所以我在设

4、计该节课时是按照“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的总体思路来进行的。2 2、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依据、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依据在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和一份关于酸雨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分析,从“空气质量日报”和“酸雨问题”认识二氧化硫是一种首要污染物,进而提出如何防治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2) 实验探究: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有关二氧化硫的信息,如:颜色、状态、密度、毒性、溶解性、水溶液酸性等,通过该环节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关注生活的态度。预测二氧化硫性质从二氧化硫的元素组成和化合价两个方面,学生可能会预测到二氧化硫

5、的酸性氧化物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或许还有自身的一些特性。通过此环节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思维方法(即从结构入手,分析性质,归纳用途)设计简单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重要性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小组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结论。(3) 强调应用:从二氧化硫的性质出发,研究它的实际应用。学生可以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明白任何事物的性质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能带来用途,有些能带来危害。(4)人文素养的培养:课前事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如新闻、图片等向大家展示,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最

6、终小结时:对二氧化硫本身性质的纵向比较,分析讨论二氧化硫能使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溴水、碘水、高锰酸钾、品红试液褪色现象的原理;分析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异同,并通过练习应用于鉴别与除杂。针对二氧化硫在反应中是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易混淆的情况,进行分析。四、教学媒体设计四、教学媒体设计资料与图片的展示及练习题需用到多媒体电脑与投影仪。五、教学评价设计五、教学评价设计1、过实验现象观察、分析、讨论,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总结,从而获得反馈信息,并针对反馈信息进行得当的引导与纠正。2、训练设计:训练有巩固功能,考查功能,反馈功能;通过对习题的提问,可获得反馈信息,并针对不足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与复习巩固。优山美诗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