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课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9242396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5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一、加工表面层的冷作硬化二、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三、表层金属的残余应力四、表面强化工艺1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一、加工表面层的冷作硬化(一)概述(二)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三)影响磨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四)冷作硬化的测量方法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一)概述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表层金属冷作硬化的结果,会增大金属变形的

2、阻力,减小金属的塑性,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也有所变化。3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金属冷作硬化的结果,使金属处于高能位不稳定状态,只要一有条件,金属的冷硬结构本能地向比较稳定的结构转化。这些现象统称为弱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热,将使金属在塑性变形中产生的冷硬现象得到恢复。由于金属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同时受到力因素和热因素的作用,机械加工后表面层金属的最后性质取决于强化和弱化两个过程的综合。4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评定冷作硬化的指标有下列三项:1)表层金属的显微硬度HV;2)硬化层深度

3、h(m);3)硬化程度N。式中式中HV0-工件内部金属原来的硬度。工件内部金属原来的硬度。5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二)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1切削用量的影响 切削用量中以进给量和切削速度的影响为最大。6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7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 图4-9给出了在切削45钢时,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对冷作硬化的影响。由图可知,加大进给量时,表层金属的显微硬度将随之增加。这是因为随着进给量的增大,切削力也增大,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加剧,冷硬程度增大。但是,

4、这种情况只是在进给量比较大时才是正确的;如果进给量很小,比如切削厚度小于0.050.06mm时,若继续减小进给量。则表层金属的冷硬程度不仅不会减小,反而会增大。8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当切削速度增大时,刀具与工件的作用时间减少,使塑性变形的扩展深度减小,因而冷硬层深度减小;当然,切削速度增大时,切削热在工件表面层上的作用时间也缩短了,将使冷硬程度增加。在图4-9及图4-10加工条件下,当切削速度增大时,都出现了冷硬程度随之增大的情况。但在某些加工条件下,切削速度对冷硬的影响规律却与此相反。例如,车削Q235A钢在切削速度为 14mmin时,冷硬层深

5、度达到 100m;而切削速度提高到 208mmin时,冷硬层深度才只有38m,冷硬程度也显著降低。切削速度对冷硬程度的影响是力因素和热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背吃刀量对表层金属冷作硬化的影响不大。9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10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2刀具几何形状的影响 切削刃钝圆半径的大小对切屑形成过程的进行有决定性影响。实验证明,已加工表面的显微硬度随着切削刃钝圆半径的加大而明显地增大。这是因为切削刃钝圆半径增大,径向切削分力也将随之加大,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程度加句剧,导致冷硬增大。 前角在士20围内变化时

6、,对表层金属的冷硬没有显著的影响。11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刀具磨损对表层金属;的冷硬影响很大。图4-11是前苏联学者.C.试验所得结果。由图可知,刀具后刀面磨损宽度VB从0增大到0.2mm,表层金属的显微硬度由220HV增大到HV340。这是由于磨损宽度加大之后,刀具后刀面与被加工工件的摩擦加剧,塑性变形增大,导致表面冷硬增大。但磨损宽度继续加大,摩擦热急剧增大,弱化趋势明显增大,表层金属的显微硬度逐渐下降,直至稳定在某一水平上。后角、主、副偏角r、r以及刀尖圆弧半径re等对表层金属的冷硬影响不大。1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

7、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13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3加工材料性能的影响 工件材料的塑性越大,冷硬倾向越大,冷硬程度也越严重。碳钢中含碳量越大,强度越高,其塑性越小,因而冷硬程序越小。有色合金金属的熔点低,容易弱化,冷作硬化现象比钢材轻得多。14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三)影响磨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1工件材料性能的影响 分析工件材料对磨削表面冷作硬化的影响,可以从材料的塑性和导热性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磨削高碳工具钢T8,加工表面冷硬程度平均可达6065,个别可达100;而磨削纯铁时,加工表面冷硬程度可达

8、7580,有时可达140正50。其原因是纯铁的塑性好,磨削时的塑性变形大,强化倾向大;此外,纯铁的导热性比高碳工具钢高,热不容易集中于表面层,弱化倾向小。15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2磨削用量的影响 加大磨削深度,磨削力随之增大,磨削过程的塑性变形加剧,表面冷硬倾向增大,图4-12是磨削高碳工具钢T8的实验曲线。 加大纵向进给速度,每颗磨粒的切屑厚度随之增大,磨削力加大,冷硬增大。但提高纵向进给速度,有时又会使磨削区产生较大的热量而使冷硬减弱。加工表面的冷硬状况要综合考虑上述两种因素的作用。 提高工件转速,会缩短砂轮对工件热作用的时间,使软化倾向减弱

9、,因而表面层的冷硬增大。16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17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3.砂轮粒度的影响 砂轮的粒度越大,每颗磨粒的载荷越小,冷硬程度也越小。 表3-2 用各种机械加工方法加工钢件的表面层冷作硬化情况18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四)冷作硬化的测量方法 冷作硬化的测量主要是指表面层的显微硬度HV和硬化层深度h的测量,硬化程度N可由表面层的显微硬度HV和工件内部金属原来的显微硬度HV0。通过式(4-3)计算求得。 表面层显微硬度HV的常用测定方法是用显微硬

10、度计来测量,它的测量原理与维氏硬度计相同,都是采用顶角为136的金刚石压头在试件表面上打印痕,根据印痕的大小决定硬度值。所不同的只是显微硬度计所用的载荷很小,一般都只在2N以内(维氏硬度计的载荷约为501200N),印痕极小。19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加工表面冷硬层很薄时,可在斜截面上测量显微硬度。对于平面试件可按图4-13a磨出斜面,然后逐点测量其显微硬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如图4-13b所示图形。斜切角常取为030230。采用斜截面测量法,不仅可测量显微硬度,还能较为准确地测出硬化层深度h。由图4-13a可知h=lsin+Rz20机械制造工艺学第

11、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21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二、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一)机械加工表面金相组织的变化 机械加工过程中,在工件的加工区及其邻近的区域,温度会急剧升高,当温度升高到超过工件材料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点时,就会发生金相组织变化。 对于已淬火的钢件,很高的磨削温度往往会使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产生变化,使表层金属硬度下降,使工件表面呈现氧化膜颜色,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2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 磨削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层形成的瞬时高温将使表层金属产生以下三种金相组织

12、变化:(l)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碳钢的相变温度为720C),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中碳钢为300C入工件表层金属的马氏体将转化为硬底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回火烧伤。23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 (2)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表层金属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在它的下层。由冷却较慢,出现了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淬火烧伤。 (3)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过程又没有冷却液,表层金属将产生退火组织,表层金属的硬度

13、将急剧下降,这称为退火烧伤。24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二)改善磨削烧伤的工艺途径 1正确选择砂轮 磨削导热性差的材料(如耐热钢、轴承钢及不锈钢等);容易产生烧伤现象,应特别注意合理选择砂轮的硬度、结合剂和组织。硬度太高的砂轮,砂轮钝化之后不易脱落,容易产生烧伤。为避免产生烧伤,应选择较软的砂轮。选择具有一定弹性的结合剂(如橡胶结合剂,树脂结合剂),也有助于避免烧伤现 象的产生。25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2合理选择磨削用量 今以平磨为例,来分析磨削用量对烧伤的影响。磨削深度p。对磨削温度影响极大,如图4

14、-14所示。从减轻烧伤的角度考虑,p不宜过大。26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27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加大横向进给量ft对减轻烧伤有好处。图4-15给 出了横向进给量ft对磨削温度分布影响的实验结果,为了减轻烧伤,宜选用较大的ft。28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加大工件的回转速度w,磨削表面的温度升高,但其增长速度与磨削深度p。的影响相比小得多;且w越大,热量越不容易传入工件内层,具有减小烧伤层深度的作用。但增大工件速度s。会使表面粗糙度增大,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

15、相应提高砂轮速度s。实践证明。同时提高砂轮速度s和工件速度w,可以避免烧伤。从减轻烧伤而同时又尽可能地保持较高的生产率考虑,在选择磨削用量时,应选用较大的工件速度w和较小的磨削深度ap。29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3.改善冷却条件 目前通用的冷却方法(图4-16)效果很差,实际上没有多少磨削液能够真正进入磨削区。30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内冷却31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4开槽砂轮 在砂轮的圆周上开一些横槽,能使砂轮将冷却液带入磨削区,对防止工件烧伤十分有效。3

16、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33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三、表面金属的残余应力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当表层金属组织发生形状变化、体积变化或金相组织变化时,将在表面层的金属与其基体间产生相互平衡的残余应力。34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一)表层金属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1.塑性变形 机械加工时在加工表面的金属层内有塑性变形产生,使表层金属的比容增大。由于塑性变形只在表面层中产生,而表面层金属的比容增大和体积膨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与它相连的里层金属的阻碍,这样就在表面层内产生了

17、压缩残余应力,而在里层金属中产生拉伸残余应力。35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当刀具从被加工表面上切除金属时,表层金属的纤维被拉长,刀具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的摩擦又加大了这种拉伸作用。刀具切离之后,拉伸弹性变形将逐渐恢复,而拉伸塑性变形则不能恢复。表面层金属的拉伸塑性变形,受到与它相连的里层未发生塑性变形金属的阻碍,因此就在表层金属中产生了压缩残余应力,而在里层金属中产生拉伸残余应力。36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2. 切削热在机械加工中,切削区会产生大量的切削热,工件表面的温度往往很高。37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

18、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图4-19a为工件上温度分布示意图。tp点相当于金属具有高塑性的温度,温度高于tp的表层金属不会有残余应力产生。tn为标准室温,tm为金属熔化温度。由图4-19的温度分析图可知:1)表层金属1的温度超过tp,表层金属1处于没有残余应力作用的完全塑性状态中;2)金属层2的温度在tn和tp之间,这层金属受热之后体积要膨胀,由于表层金属1处于完全塑性状态,故它对金属层2的受热膨胀不起任何阻止作用。但金属层2的膨胀要受到处于室温状态的里层金属3的阻止,金属层2由于膨胀受阻将产生瞬时压缩残余应力,而金属层3则受金属层2的牵连产生瞬时拉伸残余应力,如图419b

19、所示。38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3)切削过程结束之后,工件表面的温度开始下降。当金属层1的温度低于tp时,金属层1将从完全塑性状态转变为不完全塑性状态。金属层1的冷却使其体积收缩,但它的收缩受到金属层2的阻碍。这样金属层1内就产生了拉伸残余应力,而在金属层2内的压缩残余应力将进一步增大,如图4-19C所示。4)表层金属继续冷却,表层金属1继续收缩,它仍将受到里层金属的阻碍,因此金属层1的拉伸应力还要继续加大。而金属层2的压缩应力则扩展到金属层2和金属层3内,在室温下,由于切削热引起的表层金属残余应力状态,如图4-19d所示。39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

20、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3. 金相组织 不同的金相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马氏体=7.75tm3,奥氏体=7.96tm3, 铁素体=7.88tm3,珠光体=7.78m3),也就会具有不同的比容。如果在机械加工中,表层金属产生了金相组织的变化,表层金属的比容将随之发生变化,而表层金属的这种比容变化必然会受到与之相连的基体金属的阻碍,因此就会有残余应力产生。40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 在磨削淬火钢时,因磨削热有可能使表层金属产生回火烧伤,工件表层金属组织将由马氏体转变为接近珠光体的托氏体或索氏体,表层金属密度从7.75tm3增至7.

21、78t/m3,比容减小。表面层金属由于相变而产生的收缩受到基体金属的阻碍,因而在表层金属产生拉伸残余应力,里层金属则产生与之相平衡地压缩残余应力。41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如果磨削时表层金属的温度超过相变温度,且冷却又很充分,表层金属将因急冷形成淬火马氏体,密度减小,比容增大,那么,表面金属将产生压缩残余应力,而里层金属则产生拉伸残余应力。4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二)影响表层金属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 1切削速度和被加工材料的影响 用正前角车刀加工45钢的切削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切削速度下,工件表层金

22、属均产生拉伸残余应力,这说明切削热因素在切削过程中起主导作用。43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44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在同样的切削条件下加工18CrNiMoA钢时,表面残余应力状态却发生了变化。图4-20是车削18CrNiMoA钢工件的残余应力分布图。在采用正前角车刀以较低的切削速度(620mmin)车削18CrNiMoA钢时,工件表面将产生拉伸残余应力,但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拉伸应力值逐渐减小。在切削速度为200250mmin时表面层呈现压缩残余应力(图a);在高速(500850mmin)。车削时,表面也

23、将产生压缩残余应力(图b)。45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这说明在低速车削时,切削热的作用起主导作用,表层产生拉伸残余应力。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表层温度逐渐提高至淬火温度,表层金属产生局部淬火,金属的比容开始增大,金相组织变化因素开始起作用,致使拉伸残余应力的数值逐渐减小。当高速切削时,表层金属的淬火进行得较充分。表面层金属的比容增大,金相组织变化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在表层金属中产生了压缩残余应力。46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2.前角的影响前角对表层金属残余应力的影响极大,图4-21是车刀前角对残余成力影响的

24、试验曲线。以150mmin的切削速度车削45钢时,、当前角由正值变为负值或继续增大负前角,拉伸残余应力的数值减小(图a)。当以750mmin的切削速度车削 45钢时,前角的变化将引起残余应力性质的变化。刀具负前角很大(=-30和=-50)时,表层金属发生淬火反应,表层金属产生压缩残余应力(图b)。47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48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车削容易发生淬火反应的18CrNiMoA合金钢时,在150mmin的切削速度下,用前角=-30的车刀切削,就能使表面层产生压缩残余应力(图 c);而当切削速度

25、加大到 750mmin时,用负前角车刀加工都会使表面层产生压缩残余应力;只有在采用较大的正前角车刀加工时,才会产生拉伸残余应力(图d)。前角的变化不仅影响残余应力的数值和符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残余应力的扩展深度。此外,切削刃钝圆半径rn,刀具磨损状态等都对表层金属残余应力的性质及分布有影响。49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三)影响磨削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磨削加工中,塑性变形严重且热量大,工件表面温度高,热因素和塑性变形对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都很大。在一般磨削过程中,若热因素起主导作用,工件表面将产生拉伸残余应力;若塑性变形起主导使用,工件表面将产生

26、压缩残余应力;当工件表面温度超过相变温度且又冷却充分时,工件表面出现淬火烧伤,此时金相组织变化因素起主要作用,工件表面将产生压缩残余应力。在精细磨削时,塑性变形起主导作用,工件表层金属产生压缩残余应力。50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1磨削用量的影响51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2工件材料的影响一般来说,工件材料的强度越高、导热性越差、塑性越低,在磨削时表面金属产生拉伸残余应力的倾向就越大。5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53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

27、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碳素工具钢T8比工业铁强度高,材料的变形阻力大,磨削时发热量也大,且T8的导热性比工业铁差,磨削热容易集中在表面金属层,再加上T8的塑性低于工业铁,因此磨削碳素工具钢T8时,热因素的作用比磨削工业铁明显,表层金属产生拉伸残余应力的倾向比磨削工业铁大、如图4-23所示。54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四)工件最终工序加工方法的选择工件表层金属的残余应力将直接影响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一般来说,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及性质主要取决于工件最终工序的加工方法。因此,工件最终工序加工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如何选择工件最终工序的加工方法,须考虑该零

28、件的具体工作条件及零件可能产生的破坏形式。55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机器零件表面上存在的局部微观裂纹,由于拉应力的作用使原生裂纹扩大,最后导致零件断裂。从提高零件抵抗疲劳破坏的角度考虑,最终工序应选择能在加工表面(尤其是应力集中区)产生压缩残余应力的加工方法。56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两个零件作相对滑动,滑动面将逐渐产生磨损。滑动磨损的机理十分复杂,它既有滑动摩擦的机械作用,又有物理化学方面的综合作用(例如粘接磨损、扩散磨损、化学磨损)。滑动摩擦工作应力分布如图4-24a所示,当表面

29、层的压缩工作应力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时,将使表层金属磨损。从提高零件抵抗滑动摩擦引起的磨损考虑,最终工序应选择能在加工表面上产生拉伸残余应力的加工方法。从抵抗扩散磨损、化学磨损、粘接磨损考虑,对残余应力的性质无特殊要求,但残余应力的数值要小,使表面金属处于低能位状态。57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58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两个零件做相对滚动,滚动面也将逐渐磨损。滚动磨损主要来自滚动摩擦的机械作用,也有来自粘接、扩散等物理、化学方面的综合作用。滚动摩擦工作应力分布如图4-24b所示,引起滚动磨损的决定性因素是表

30、面层下h深处的最大拉应力。从提高零件抵抗滚动摩擦引起的磨损考虑,最终工序应选择能在表面层下h深处产生压应力的加工方法。表3-3各种加工方法在工件表面上残留的内应力59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四、表面强化工艺表面强化工艺是指通过冷压加工方法使表面层金属发生冷态塑性变形,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值,提高表面硬度,并在表面层产生压缩残余应力的表面强化工艺。表 3-4中列举了常用的机械强化方法。60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一)喷丸强化 喷丸强化是利用大量快速运动的珠丸打击被加工喷丸强化是利用大量快速运动的珠丸打击被加工工

31、件表面,使工件表面产生冷硬层和压缩残余应力,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产生冷硬层和压缩残余应力,可显著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的工艺方法。可显著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的工艺方法。 珠丸可以是铸铁的,也可以是切成小段的钢丝(使用一段之后,自然变成球状)。对于铝质工件,为避免表面残留铁质微粒而引起电解腐蚀,宜采用铝丸或玻璃丸。珠丸的直径一般为0.24mm,对于尺寸较小、表面粗糙度值要求较小的工件,采用直径较小的珠丸。 喷丸强化主要用于强化形状复杂或不宜用其它方法强化的工件、例如板弹簧、螺旋弹簧、连杆、齿轮、焊缝等。61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二)滚压加工滚压加工是利用经过淬硬和精细研磨过的滚轮或滚珠,在常温状态下对金属表面进行挤压,将表层的凸起部分向下压,凹下部分往上挤,逐渐将前工序留下的波峰压平,从而修正工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此外,它还能使工件表面金属组织细化,形成庄缩残余应力。滚压加工可降低表面粗糙度35级,表面硬度一般可提高1040,表层金属的耐疲劳强度一般可提高3050。6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63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ch43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