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复习课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9242395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复习课程(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精神养生最重要n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WHO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三良”:WHO“三良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良好的社会适应2013年年10月颁布月颁布 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认识自我,感受安全。 评价要素:自我认识、自我接纳、有安全感。评价要素:自我认识、自我接纳、有安全感。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自我学习,生活自立。 评价要素: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价要素: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绪稳定,反应适度。情绪稳定,反应适度。 评价要素: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评价要素: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人际和谐人际

2、和谐, 接纳他人。接纳他人。 评价要素:交往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评价要素:交往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适应环境,应对挫折。适应环境,应对挫折。 评价要素:行为符合环境与年龄,接受现实,合理应对。评价要素:行为符合环境与年龄,接受现实,合理应对。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又面临来自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又面临来自于于工作工作、社会社会、家庭家庭等各方面的等各方面的压力压力,长,长期处于不良的心境与负面的情绪之中,故期处于不良的心境与负面的情绪之中,故近些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其速近些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其速率令人心惊。率令人心惊。二、精神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精神类

3、疾病的发病状况及危害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状况及危害 自杀自杀占死亡事件的占死亡事件的3.6%,我我国每年国每年25万人自杀万人自杀,全球全球100万万. 抑郁抑郁发病率超过发病率超过35%,抑郁症病人抑郁症病人2600万万. 每每3个个失眠失眠患者就有一个抑郁。患者就有一个抑郁。 人类已经进入人类已经进入“情绪情绪”时代。时代。 传染病时代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精神疾病时代。精神疾病时代。二、精神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第二节心神养生法“淡泊养心”“静以养神”(一)、概念(一)、概念1、心神: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心神: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包括包括神、魂、魄、意、志

4、。神、魂、魄、意、志。2、心神养生的方法:通过心性修养,净化心灵,、心神养生的方法:通过心性修养,净化心灵,升华道德境界,清除贪欲,升华道德境界,清除贪欲,调节情绪调节情绪,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认知,使心态平和乐观,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认知,使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是健康长寿之法。开朗豁达,是健康长寿之法。养生先养心,关键在于一个好心态。养心养神乃养生先养心,关键在于一个好心态。养心养神乃养生之根本,更是精神养生之关键。养生之根本,更是精神养生之关键。神、魂、魄、意、志是内经借五神、魂、魄、意、志是内经借五行五脏对神志活动所作的分类,即心行五脏对神志活动所作的分类,即心为火

5、藏神,肝为木藏魂,肺为金藏魄,为火藏神,肝为木藏魂,肺为金藏魄,脾为土藏意,肾为水藏志。脾为土藏意,肾为水藏志。阿阿Q精神精神酸葡萄心理酸葡萄心理二、心神养生法二、心神养生法心神养生的方法外界环境外界环境脏腑功能心心 神神n淮南子:淮南子:“神清志平,百节皆宁,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欲,养性之末也”n养生贵乎养神养生贵乎养神n老庄老庄道家养生:无为 静养 恬淡虚无 n 天玄子:“养生大法有六:曰心广、心正、心平、心安、心静、心定”n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奏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n 现代生理学证实,人在入静后

6、生命活动的中枢大脑又回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慢波状态;气功入静后,脑电波活动与常人不同。(一)清静养神的方法n1 少私寡欲n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n道德经:“少私寡欲,见素抱朴”n太上老君养生诀“去六害”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财货,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忌妒。2养心敛思n保养心神,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除烦恼n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是决然不同的。n医钞类编:“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日逐相扰烦,神不守舍,则易衰老”(二)养性修德n1、道德修养n孔子:德润身仁者寿n中庸:“修身以道,修道以仁”n孙思邈

7、千金方:“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 讲道德的人,讲道德的人,待人宽厚大度,待人宽厚大度,心旷神怡,体心旷神怡,体态安详舒泰得态安详舒泰得以高寿以高寿n2、哲理养性n明末清初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王夫之提出了一些哲理方面养生的说法,叫做“六然四看”。“六然”是指什么呢?n第一,自处超然。自处就是自己对待自己,自己怎么样来看待自己呢?要超然。态度要超然,也就是说,要达观、豁达。n第二,处人蔼然。处人是对待别人,就是说对人要非常的和气,与人为善。n第三,无事澄然。没有事情的时候要“澄然”,“澄”是非常清澈、非常宁静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事的时候要非常宁静。如果说自处超然

8、有点淡泊的意思,无事澄然就是宁静,宁静就可以致远。n第四,处事断然。就是处事要有决断,不能优柔寡断、犹犹豫豫。n第五,得意淡然。就是说得意的时候要淡然,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n第六,失意泰然。失意的时候要泰然处之,别把它看那么重。“四看”是看什么?n第一,大事难事看担当。遇到大事难事,要看你能不能勇于面对它,是不是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担当起来。n第二,逆境顺境看襟怀。碰到逆境了,或者处于顺境了,这时就要看你的襟怀,够不够豁达,能不能够承受得起。n第三,临喜临怒看涵养。碰到了喜事或者令人恼怒的事,换句话说,也就是得失了,喜就是得,怒就是失,就要看你的涵养,能不能宠辱不惊。n第四,群行群止看识见

9、。所谓行止,也就是去留的意思,碰到去留的问题,就要看你的识见了,看你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该去就去,该留就留。(三)怡养性情n1.节制欲望n2.性格开朗n3.循理乐俗n情志是指:情志是指:n喜、怒、忧、思、悲、惊、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七情)。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七情)。n神、魂、意、神、魂、意、n魄、志(五志)魄、志(五志)第三节第三节 情志养生法情志养生法二、影响情绪的基本因素n一、身体因素n素问调经论中有“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

10、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n二、社会因素n三、环境因素三、情志致病的特点n内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过,内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过,则能导致人发生多种疾病。则能导致人发生多种疾病。(一)情志刺激的性质和量n高兴或悲伤,在正高兴或悲伤,在正常范围内,对健康常范围内,对健康影响不大,也不会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引起什么病变。 情志不过n黄帝内经里说:黄帝内经里说:“有喜有怒,有忧有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之常也。”n情绪变化的利弊情绪变化的利弊n养性延命录说:养性延命录说:“喜怒无常,过

11、之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为害” ” 。东医宝鉴内景篇“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二)情志致病的机理n1、七情直接伤及五脏n2、七情影响人体气机运行n3、损伤心神(三)情志致病的个体差异n1.人格体质n灵枢行针:“多阳者多喜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多阴者多怒”n太阴之人,多阴无阳太阴之人,多阴无阳,精神易抑郁、易患哮喘、水肿、郁证等;n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心胸狭窄,多忧愁悲伤,易患胃脘痛、胁痛、湿痹等证;n太阳之人,多阳无阴太阳之人,多阳无阴,感情易爆发,易患消渴、头痛、中风等证;n少阳之人,多阳少阴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爱虚荣,自尊心强,易患胸胁痛、

12、眩晕等。n2.性格差异n3.年龄差异n4.性别差异外台秘要方有“女属阴,得气多郁”之说。(三)情志致病的个体差异四、不良情绪调摄法节制法节制法疏泄法疏泄法转移法转移法情志制约法情志制约法一、节制法n定义: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圣人有情而不累”n(一)遇事戒怒“嗔戒”n老老恒言戒怒:“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n(二)“宠辱不惊”( (一一) )遇事戒怒遇事戒怒( (二二)“)“宠辱不惊宠辱不惊”二、疏泄法n含义: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n(一)

13、直接发泄n怒吼、大哭n(二)疏导宣泄n借助别人的疏导,把心中的郁闷宣散出来二、疏泄法n把心中的不良情把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绪,发泄出去,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心理平衡。三、转移法n又称为移情。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n祝由疗法:“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素问移精变气论三、转移法n改变人的思想焦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围环境。 n(一)升华超脱n升华:用意志战胜不良情绪干扰,用理智战胜生活的不幸,用理智和情感作为行为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以工作

14、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寄托自己的情思。n超脱:思想上淡然,行动上绝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轻于鸿毛。n(二)移情易性n移情: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指向性n易性:改易心志,改变不良的情绪和习惯,排除内心杂念和抑郁n临证指南医案:“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n理论骈文:“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n(三)运动移情nn运动能改善不运动能改善不良情绪,使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人精神愉快。四、情志制约法n又称以情胜情法,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藉以达到协调

15、情志的目的。n(一)五脏情志制约法n“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n以偏救偏以情胜情“无形之药” 1.喜伤心,以恐胜之喜伤心,以恐胜之适用于神情兴奋、狂躁的病症适用于神情兴奋、狂躁的病症过喜过喜心气涣散、神不守舍,重则精神恍惚、嬉心气涣散、神不守舍,重则精神恍惚、嬉笑不休笑不休恐恐气怯,收涣散的气机气怯,收涣散的气机(肾水克心火)(肾水克心火) 2.怒胜思怒胜思适用于长期思虑不解、气结成疾、情绪异常低适用于长期思虑不解、气结成疾、情绪异常低沉的病症。沉的病症。思思脾气郁结、运化失常脾气郁结、运化失常怒怒肝气升发,郁结之气得宣散肝气升发,郁结之

16、气得宣散(肝木克脾土)(肝木克脾土) 3.喜胜悲喜胜悲适用于因神伤而表现的抑郁低沉的种种病症。适用于因神伤而表现的抑郁低沉的种种病症。悲悲伤肺伤肺-林黛玉林黛玉喜喜气机和缓散达气机和缓散达(心火克肺金)(心火克肺金) 4.思胜恐思胜恐适用于因惊恐而坐卧不宁、多疑易惊等。适用于因惊恐而坐卧不宁、多疑易惊等。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神气惮散而不能敛藏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神气惮散而不能敛藏思则气结思则气结收敛涣散的神气,使病人主动地排收敛涣散的神气,使病人主动地排除某些不良情绪,达到康复之目的。除某些不良情绪,达到康复之目的。(脾土克肾水)(脾土克肾水)(二)阴阳情志制约法n运用情志之间的阴阳属性的对立制约关系,调节情志,协调阴阳。“情感的两极性”n人的情志活动复杂,多种情感相互交错,很难明确区分其五脏所主及五行属性。n喜可以胜悲,悲可以胜喜;怒可以胜恐,恐也可以胜怒。n不必完全拘泥于五行生克规律。3.其他疗法n1.激情疗法n2.音乐疗法n3.暗示疗法第三节 调节情绪法一、节制法一、节制法二、疏泄法二、疏泄法三、转移法三、转移法四、情志制约法四、情志制约法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