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发病机制ppt参考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9191437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胖发病机制ppt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肥胖发病机制ppt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肥胖发病机制ppt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肥胖发病机制ppt参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肥胖发病机制ppt参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肥胖发病机制ppt参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胖发病机制ppt参考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肥胖肥胖Obesity1肥胖发病率欧洲:19821986男性15%,女性22%美国:19881994男性20%,女性25%1999儿童10%上海某社区:超重29.5%,肥胖4.3% 2一、肥胖的定义因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3脂肪的形成脂肪的形成 热能摄入大于消耗,多余的热能即转化为脂肪储存。 E储存= E摄入- E消耗4热能的来源热能的来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每克碳水化合物产生4千卡热量每克脂肪产生9千卡热量每克蛋白质产生4千卡热量5热能的消耗热能的消耗1.1.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需的能量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需的能量影响因素:身高

2、、体重、年龄、性别影响因素:身高、体重、年龄、性别2.2.体力活动体力活动63. 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由于摄取食物引起机体能量代谢增高由于摄取食物引起机体能量代谢增高蛋白质:蛋白质:30%30%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5%5%6%6%脂肪:脂肪:4%4%5%5%7白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体内过剩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储存的组织体内过剩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储存的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 分布在颈、肩、腋窝分布在颈、肩、腋窝产生大量热量产生大量热量8二、肥胖的诊断指标二、肥胖的诊断指标1.肥胖程度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身高(cm)-1000.9(男性)0.85(

3、女性)肥胖程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100%9肥胖程度 诊断 10% 正常范围 10%20% 超重 20%30% 轻度肥胖 30%50% 中度肥胖 50% 重度肥胖 100% 病态肥胖 102. 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体重/身高2(Kg/m2)BMI诊断40.0病态肥胖113.3.体脂肪含量体脂肪含量( (F% ) F% ) 按体内脂肪的百分含量计算按体内脂肪的百分含量计算正常男性正常男性F = 15% , F = 15% , 正常女性正常女性F = 22%; F = 22%; 男性男性F F25% , 25% , 女性女性F F30% 30% 则可诊断

4、为肥胖病。则可诊断为肥胖病。12单纯性肥胖: 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的肥胖(simpleobesity)。)。继发性肥胖: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等导致的肥胖。三、肥胖的种类13(一)遗传因素四、肥胖的发生机制四、肥胖的发生机制14人群:1019岁的青少年父母均瘦或正常:肥胖发生率10%父母一方肥胖:肥胖发生率35%45%父母双方肥胖:肥胖发生率70%80%1.遗传与肥胖发生15双生子试验和养子试验 162.遗传与热量摄入热量摄入有明显的家族特征同卵和异卵双胞胎的热量 摄入都非常相似,同卵双胞胎之间的相似性更为明显173.遗传与热量消耗遗传与

5、热量消耗(1)基础代谢)基础代谢肥胖型妇女所生婴儿比消瘦型妇女肥胖型妇女所生婴儿比消瘦型妇女所生婴儿的基础代谢率低所生婴儿的基础代谢率低24%18(2)食物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父母与子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系数为0.30异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之间的相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系数为0.35同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之间的相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系数为0.52摄入摄入1千卡热量的碳水化合物后,连续观察千卡热量的碳水化合物后,连续观察4h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胖人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明显低于瘦人胖人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明显低于瘦人19(3)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父母

6、与子女之间的相关系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关系数:0.12夫妻之间的相关系数:夫妻之间的相关系数:0.28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关系数: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关系数:0.21加拿大:记录加拿大:记录18073人的活动情况人的活动情况20肥胖基因(obese gene) 1950 1950年年IngallsIngalls等发现一株近亲繁等发现一株近亲繁殖的小鼠食欲亢进,殖的小鼠食欲亢进, 过度肥胖,过度肥胖, 其其体重可以达到正常小鼠的体重可以达到正常小鼠的3 3倍,倍, 并且并且患有糖尿病。患有糖尿病。21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 这种小鼠的肥胖这种小鼠的肥胖是由于一个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引是由于一个基因发生了

7、隐性突变引起的,起的, 遂将此基因命名为肥胖基遂将此基因命名为肥胖基因(因(obese geneobese gene),), 这株小鼠也这株小鼠也因此得名因此得名ob/obob/ob小鼠。小鼠。22 Zhang Zhang 等于等于1994 1994 年首次克隆出小年首次克隆出小鼠的肥胖基因鼠的肥胖基因( (ob ob 基因基因) ) 。小鼠的。小鼠的ob ob 基因定位于第基因定位于第6 6号染色体号染色体, ,主要在脂肪主要在脂肪细胞表达细胞表达, ,表达产物为瘦素表达产物为瘦素( (LeptinLeptin) ) 。 23 目前的研究表明目前的研究表明, ,Leptin Leptin 具

8、有广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泛的生物学效应, , 其中较重要的是作其中较重要的是作用于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用于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 , 引起食引起食欲降低、能量消耗增加、抑制脂肪合欲降低、能量消耗增加、抑制脂肪合成成, , 从而减轻体重。从而减轻体重。24脂肪组织增加脂肪组织增加ob mRNA ob mRNA 表达表达循环循环中中Leptin Leptin 被转运系统转运通过血被转运系统转运通过血脑屏障的脑屏障的Leptin Leptin 作用于下丘脑作用于下丘脑神经肽神经肽Y Y(NPYNPY)水平水平食欲食欲和能量和能量消耗消耗脂肪组织脂肪组织25 目前已在两种遗传性肥胖小鼠中发现ob基因突

9、变,致Leptin 合成受阻。因ob基因突变而缺乏Leptin的肥胖小鼠给予外源性Leptin后,1周内能量消耗增加20%,1月内体重减轻30%。26 在人类肥胖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筛查ob基因突变的研究中, 大部分没有检测到突变。27 肥胖患者肥胖患者obob基因表达增强基因表达增强, , 血血LeptinLeptin水平升高水平升高, , 并与体脂含量和并与体脂含量和BMIBMI成正相关成正相关, , 与动物实验相反与动物实验相反, , 故推测肥胖个体可能存故推测肥胖个体可能存在内源性的在内源性的LeptinLeptin抵抗抵抗, , 使其不能发挥正使其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物学效应。常的生物学效

10、应。28Leptin Leptin 抵抗可能机制抵抗可能机制: : 产生产生Leptin Leptin 拮抗物拮抗物增加增加Leptin Leptin 结合蛋白的产生结合蛋白的产生Leptin Leptin 转运系统缺陷转运系统缺陷存在存在Leptin Leptin 受体缺陷受体缺陷29(二)环境因素(二)环境因素30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 31 下丘脑中存在调节摄食的饱食中枢下丘脑中存在调节摄食的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刺激前者可产生饱胀感和饥饿中枢。刺激前者可产生饱胀感, , 引起摄食下降或拒绝进食引起摄食下降或拒绝进食; ; 刺激后者则刺激后者则产生食欲亢进产生食欲亢进, , 进食量增多。进食

11、量增多。 32即刻饱腹效应(心理饱感)即刻饱腹效应(心理饱感)取决于对食物的感受取决于对食物的感受持续饱腹效应(生理饱感)持续饱腹效应(生理饱感)取决于食物消化、吸收后机体内代取决于食物消化、吸收后机体内代谢物质的变化谢物质的变化33(1)多吃与肥胖)多吃与肥胖母亲多吃与胎儿肥胖母亲多吃与胎儿肥胖 34过量喂养与婴儿肥胖过量喂养与婴儿肥胖 35成人过食与肥胖成人过食与肥胖 36(2)饮食结构)饮食结构高糖饮食与肥胖高糖饮食与肥胖37血糖血糖麦芽糖、蔗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等双糖乳糖等双糖葡萄糖等单糖葡萄糖等单糖在细胞内经有氧氧化在细胞内经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能量和无氧酵解产生能量一小部分转化

12、为糖原一小部分转化为糖原由肝脏和脂肪组由肝脏和脂肪组织合成脂肪织合成脂肪淀粉类多糖降解吸收缓慢淀粉类多糖降解吸收缓慢38膳食纤维与减肥膳食纤维与减肥满足饱腹感满足饱腹感阻止其他物质的吸收阻止其他物质的吸收天然缓泻剂天然缓泻剂39高脂饮食与肥胖高脂饮食与肥胖40即刻饱腹效应差即刻饱腹效应差热能密度高热能密度高持续饱腹效应不强持续饱腹效应不强高脂膳食可以诱发肥胖高脂膳食可以诱发肥胖低脂膳食减少肥胖发生低脂膳食减少肥胖发生植物性食品如花生、大豆、核桃中油脂丰富植物性食品如花生、大豆、核桃中油脂丰富41植物油植物油动物脂肪动物脂肪分解为分解为乳糜微粒乳糜微粒经血液循环至经血液循环至肝和脂肪组织肝和脂肪

13、组织合成脂肪储存合成脂肪储存分解为分解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供给供给组织利用组织利用42(3)饮食习惯)饮食习惯三餐分配不合理三餐分配不合理早餐吃好早餐吃好午餐按时午餐按时晚餐清淡晚餐清淡43吃饭速度过快吃饭速度过快吃零食太多吃零食太多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边看电视442.运动不足运动不足 肥胖者肥胖者坐的时间多坐的时间多17%站的时间少站的时间少15%其他体力活动的时间少其他体力活动的时间少35%453.社会因素与肥胖社会因素与肥胖(1)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每天看电视每天看电视4h以上的妇女比每以上的妇女比每天看电视天看电视1h以下的妇女,肥胖以下的妇女,肥胖流行的倾向大流行的倾向大2倍。倍。4

14、6(2)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47 五、肥胖的危害五、肥胖的危害48肥胖的主要并发症肥胖的主要并发症49(一)(一)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50即即使使BMI控控制制在在正正常常范范围围内内,如如果果腰腰围围大大于于102cm,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会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会提高3.5倍。倍。BMI大于大于35BMI小于小于21女性升高女性升高93倍倍男性升高男性升高42倍倍BMI过高是过高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子51脂肪降解加强脂肪降解加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FFAs)肝、肌肉肝、肌肉FFAs氧化氧化肝脏、肌肉对糖的利用肝脏、肌肉对糖的利用血糖血糖胰岛素受

15、体数量胰岛素受体数量、敏感性、敏感性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脂质毒性作用脂质毒性作用52(二)高血压(二)高血压53国外研究:国外研究:2030岁,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组岁,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组的的2倍,是低体重组的倍,是低体重组的3倍;倍;4060岁,超重者的血压比正常体重组高岁,超重者的血压比正常体重组高50%,比低体重组高,比低体重组高100%。54北京地区对少儿肥胖和血压改变的北京地区对少儿肥胖和血压改变的8年随年随访观察表明,访观察表明,13岁肥胖少儿高血压发病岁肥胖少儿高血压发病率为率为14.3%,是同龄非肥胖儿的,是同龄非肥胖儿的3倍。倍。我国研究:我国研究:55高

16、胰岛素血症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心输出量,血压 1.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胰岛素具有抗利钠作用,使血容量及心输出量2.肾小管回吸收钠增加:胰岛素促进细胞外Ca2+向细胞内流动,使阻力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 ,血管收缩,加之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使外周血管阻力3.外周血管阻力增加:56(三)心脑血管疾病(三)心脑血管疾病57肥胖与冠心病:肥胖与冠心病:BMI大于大于29者患冠心病危险较者患冠心病危险较BMI小于小于21者者增加增加3.3倍倍肥胖与脑血管意外:肥胖与脑血管意外:BMI28.940.4的男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是的男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是BMI16.223.2的男性的的男性的1.4倍

17、,倍,BMI28.635.7的女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是的女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是BMI15.922.0女性的女性的1.6倍倍58肥胖患者大都存在高脂血症、动脉粥肥胖患者大都存在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负荷加重等因素。样硬化、心脏负荷加重等因素。59(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60“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常见的发病最常见的发病类型为类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在睡眠时通过上呼吸道,是指在睡眠时通过上呼吸道( (如喉部如喉部) )的气流受阻,呼吸会发生的气流受阻,呼吸会发生1010秒至超过秒至超过1 1分分钟的停止,

18、通常在夜里睡眠时会发生数钟的停止,通常在夜里睡眠时会发生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十次甚至上百次。61大多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都有肥大多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都有肥胖的表现,体重指数平均为胖的表现,体重指数平均为31.1,而且体,而且体重指数的增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重指数的增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关;肥胖病人约肥胖病人约45%55%有打鼾,有些病有打鼾,有些病人本人不知道自己有睡眠时打鼾和睡眠人本人不知道自己有睡眠时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往往是同室居住的人观察到呼吸暂停,往往是同室居住的人观察到62颈部脂肪堆积,压迫上气道,上气道口颈部脂肪堆积,压迫上气道,上气道口径变小;径变小;当呼吸

19、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时,引起咽当呼吸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时,引起咽壁颤动发出鼾声;壁颤动发出鼾声;严重者可因上气道闭塞而引起呼吸暂停。严重者可因上气道闭塞而引起呼吸暂停。63(五)胆石症和胆囊炎(五)胆石症和胆囊炎 64形成结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胆固形成结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胆固醇结石与胆色素结石。在肥胖者醇结石与胆色素结石。在肥胖者中中, , 男性肥胖者的胆石症发生率男性肥胖者的胆石症发生率较正常体重者增高较正常体重者增高2 2 倍倍, , 而女性而女性则增高则增高3 3倍倍。65(六)肿瘤(六)肿瘤66男性主要是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男性主要是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高腺癌的发病率增高,

20、, 而女性子宫内而女性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和膜癌、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和胆囊癌的发病率增加。胆囊癌的发病率增加。 67六、肥胖的治疗六、肥胖的治疗68(一)非药物治疗饮食疗法69谷类(谷类(300500g)蔬菜类蔬菜类(400500g)水果类水果类(100200g)肉类肉类(50100g)鱼虾类鱼虾类50g蛋类(蛋类(2550g)奶类奶类100g豆类豆类50g油脂类油脂类25g70(二)药物治疗西布曲明(曲美):兴奋下丘脑饱食中枢,增加饱腹感,抑制食欲;诱导外周组织产热,增强分解代谢心率增快、血压升高71奥利司他:胰脂肪酶抑制剂,减少小肠对脂肪的胰脂肪酶抑制剂,减少小肠对脂肪的吸收吸收胃肠蠕动异常胃肠蠕动异常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