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导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9187599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学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土地资源学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土地资源学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土地资源学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土地资源学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学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学导论(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导学及介绍)(导学及介绍)1授课老师:李启森授课老师:李启森手手 机:(机:(655763)QQ:2144810381、课程简介及说明、课程简介及说明课程名称:土地资源学课程名称:土地资源学所属专业:不动产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所属专业:不动产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 管理、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管理、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教教 材:刘黎明编,高教材:刘黎明编,高教“十一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学学 分:分: 2授课时数:授课时数:36个学时个学时考试形式:随堂考试(方式未定)考试形式:随堂考试(方式未定)课程说明课程说明土地资

2、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与时间变异规律、区土地类型的空间与时间变异规律、区域生产潜力、合理开发与保护域生产潜力、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应用基础科学,是土地的应用基础科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概论性课程。主要从土地资源总体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概论性课程。主要从土地资源总体规律的论述,如: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及区域分异、土规律的论述,如: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及区域分异、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产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潜力、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与保护;区域潜力及人口承载潜力、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与保护;区域土地资源论述,如:世界土地资源

3、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土地资源论述,如:世界土地资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及区域分析、区域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等。及区域分析、区域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等。 该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是今后该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是今后相关专相关专业课的基础(业课的基础(即将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们一定很想了解即将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们一定很想了解学习土地资源学能学到那些知识,怎样才能学好这些知学习土地资源学能学到那些知识,怎样才能学好这些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这是我们共同心愿和目标,识,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这是我们共同心愿和目标,下面就上述这些问题做一概述下面就上述这些问题做一概述)。)。2、教学目标与任

4、务、教学目标与任务(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使同学们较好地掌握土地资源学的、使同学们较好地掌握土地资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了解土地资源学的,了解土地资源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为今后从,为今后从事与土地资源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事与土地资源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政管理等工作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2、帮助同学们、帮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地加强对土地资源学原理、方地加强对土地资源学原理、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学习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学习土地资源

5、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法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 科学探索与创新思科学探索与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为其终身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二)基本任务和要求(二)基本任务和要求1、土地资源学课时少(规定、土地资源学课时少(规定36课时),时间比较短,内容却比较多。课时),时间比较短,内容却比较多。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全面系统地领会土地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全面系统地领会土地资源学课程的学习要点,才能很好

6、得学好这门课。资源学课程的学习要点,才能很好得学好这门课。2、根据老师建议的课程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学、根据老师建议的课程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地执行。由于本课程的内容较多,平时考核作业采取系习计划,并严格地执行。由于本课程的内容较多,平时考核作业采取系统自学整个课本为主中间穿插着一些课堂问题思考等统自学整个课本为主中间穿插着一些课堂问题思考等,并分两次提交手写并分两次提交手写版详尽的读书笔记。版详尽的读书笔记。3、认真自学教材和课件,和做好课堂笔记(粗)和课下读书笔记(精),、认真自学教材和课件,和做好课堂笔记(粗)和课下读书笔记(精),

7、尤其要把握住课程主脉,再学习各个部分的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把握住课程主脉,再学习各个部分的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必须做到手脑并用。对于重点的概念、基本原理、知识要点,必须在还必须做到手脑并用。对于重点的概念、基本原理、知识要点,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笔记。通过记笔记,可以加深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做好笔记。通过记笔记,可以加深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增强记忆。增强记忆。笔记要求:每个同学备一个可供长期保存的活页笔记本,针笔记要求:每个同学备一个可供长期保存的活页笔记本,针对相关概念、定义及理论、知识要点及其他扩展性相关知识理念,各自对相关概念、定义及理论、知识要点及其他

8、扩展性相关知识理念,各自的问题、设想及建议等提出做一精细和详尽的手写笔记,最后每章要做的问题、设想及建议等提出做一精细和详尽的手写笔记,最后每章要做一个系统的读书小节:涵盖认识、理解和感悟等一个系统的读书小节:涵盖认识、理解和感悟等。3、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以课堂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内容主要以课本重点与相关扩展性知识介绍相结合);以课堂上以课堂上“教与学教与学” 问题探讨与互动为辅问题探讨与互动为辅;课下指导学生自学教材课下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并结合课堂听讲笔记、问题探讨、互动交流等,做出一系统的手写版读书笔记,并作为定期上交的作业,进行品评和考核);指导读指导读书笔记

9、要求书笔记要求:每个同学备一个可供长期保存的活页笔每个同学备一个可供长期保存的活页笔记本,针对相关概念、定义及理论、知识要点及其他记本,针对相关概念、定义及理论、知识要点及其他扩展性相关知识理念,各自的问题、设想及建议等提扩展性相关知识理念,各自的问题、设想及建议等提出做一精细和详尽的手写笔记,最后每章要做一个系出做一精细和详尽的手写笔记,最后每章要做一个系统的读书小节:涵盖认识、理解和感悟等;统的读书小节:涵盖认识、理解和感悟等;设立教授接待日(周三上午),答疑解惑设立教授接待日(周三上午),答疑解惑。4、教学计划及安排、教学计划及安排理论方面理论方面:第第1 1章章 绪论(绪论(4 4学时

10、):土地资源学基本概念,学时):土地资源学基本概念,对象,与其他学科关系,发展趋向等;对象,与其他学科关系,发展趋向等;第第2 2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4 4学时):土地资学时):土地资源的气候、地学、植被、土壤、水文、社会源的气候、地学、植被、土壤、水文、社会经济等要素状况与土地资源关系;经济等要素状况与土地资源关系;第第3 3章土地资源的类型章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形成与发展(2 2学时):学时):土地类型概念、类型划分、结构演替等。土地类型概念、类型划分、结构演替等。资源认知方面资源认知方面第第4 4章章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4 4学时):调查对象、

11、不学时):调查对象、不同时期的土地现状分类及调查、土地动态监同时期的土地现状分类及调查、土地动态监测、新技术在调查中应用;测、新技术在调查中应用; 第第5 5章章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4 4学时):土地评价基本学时):土地评价基本理论、生产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环境影理论、生产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人口承载力、持续利用评价、经济响评价、人口承载力、持续利用评价、经济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等;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等;第第6 6章章 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4 4学时):土地系统、土学时):土地系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地资源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12、土地资源安全、土地覆盖变化;资源安全、土地覆盖变化; 第第7 7章章 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保护(4 4学时):土地健康诊断、学时):土地健康诊断、土地退化、土地保护。土地退化、土地保护。资源地理方面资源地理方面第第8 8章章 世界土地资源概况(世界土地资源概况(2 2学时):世界土地资学时):世界土地资 源及其利用现状、问题和对策;源及其利用现状、问题和对策;第第9 9章章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中国土地资源概况(4 4学时):人地关系、学时):人地关系、 土地覆盖变化、土地资源安全、土地资源土地覆盖变化、土地资源安全、土地资源 利用战略;利用战略;第第1010章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中国土地资

13、源分区(2 2学时):分区原则、学时):分区原则、 分区命名、各分区概况;分区命名、各分区概况;期末随堂考试期末随堂考试(2 2学时),形式未学时),形式未定。定。5、教材及教学参考文献、教材及教学参考文献刘黎明刘黎明.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调查与评价.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与信息技术 中国大地出版社 1998年副主编 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参编 土地保护学 科学出版社 2006年 副主编 搞好土地整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6年 参编 土地学英汉词汇 科学出版社 待出版 主编吴传均,郭焕

14、成.中国土地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陈百明.土地资源概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陈百明等.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刘卫东.土地资源学.上海:百家出版社,1996林培.土地资源学(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马克伟.中国土地资源调查技术.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陈焕伟.土地资源调查.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朱德举,刘友兆,王秋兵.土地资源学教程.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张凤荣.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李元.中国土地资源.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

15、00.倪绍祥.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6、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一)对所学知识的基本要求及比例:(一)对所学知识的基本要求及比例:【重点掌握】:能概括主要内容和理解概念实质,能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应用, 占教学内容的20%【掌 握】:能概括认识和理解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并能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 加以一般的应用, 占教学内容的20%【了 解】:本学科重要普及性科学知识,掌握概念内容,占教学内容的20%【一般了解】:不太常用的本学科基本知识,参考课本等能应用其理论和内容, 占教学内容的40%(二)成绩构成与说明(以(二)成绩构成与说明(以18周为计算单位):周为计

16、算单位):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70%:包括平时作业(:包括平时作业(2-3次作业,共次作业,共45分)、考勤(全勤分)、考勤(全勤25分,非全勤低于分,非全勤低于18分,旷课一次扣分,旷课一次扣5分,累计分,累计3次重修,次重修,3次累计迟到或次累计迟到或早退记为一次旷课)、课堂表现及互动问答(加干分早退记为一次旷课)、课堂表现及互动问答(加干分0.5-2分,依次累加);分,依次累加); 2、期末随堂考试、期末随堂考试30%:考试形式时间未定:考试形式时间未定绪论绪论10目录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土地与土地资源(P3P3)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概述(土地资源学概述(P35P3

17、5)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P45P45) 第四节第四节 土地资源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土地资源学研究进展与展望(P48P48)11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土地与土地资源1.土地土地土地的概念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它包括地貌、岩石、。它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一、土地的概念和内涵一、土地的概念和内涵12 土地是指陆地表面的一定范围内

18、,由气候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植土地是指陆地表面的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并在这些要素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被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并在这些要素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的变化,同时,也受到现在和过去人类自然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的变化,同时,也受到现在和过去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经济活动的影响。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所组成的一个复杂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的自然经济综合体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其

19、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变化。13各方面对土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各方面对土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1972年年荷兰瓦格宁根荷兰瓦格宁根召开的土地评价专家会议认为,土地包涵着地球召开的土地评价专家会议认为,土地包涵着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基础地质、水文、植物和动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基础地质、水文、植物和动物,物,它还包涵着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各种结果,以及它它还包涵着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各种结果,以及它们对目前和未来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们对目前和未来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资源评价纲要土地资源

20、评价纲要,土地包括影响土地用途潜力,土地包括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貌、土壤、水文与植被,它包括过去和现在的人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貌、土壤、水文与植被,它包括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成果。类活动成果。14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的总体,它是由地貌、土壤、植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的总体,它是由地貌、土壤、植被、地表水、浅层地下水、表层岩石、矿藏和作用于地被、地表水、浅层地下水、表层岩石、矿藏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组成的综合体,是自然历史的产物表的气候条件组成的综合体,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双重双重属性属性)。)。 中国学者石玉林认为,土地是中国学者石玉林认为,土地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气候、

21、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和人类过去与现人类过去与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它分为三层它分为三层,表层、内层、底层(或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它包表层、内层、底层(或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它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的全部,以及地表水(如泛滥地)、括地形、土壤、植被的全部,以及地表水(如泛滥地)、浅层地下水,表层岩石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浅层地下水,表层岩石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 土地即地球陆地外壳的陆地部分,由泥土和沙石所堆积土地即地球陆地外壳的陆地部分,由泥土和沙石所堆

22、积起来的场所,或者说土地即土壤(辞海,起来的场所,或者说土地即土壤(辞海,1979),是地球),是地球上疏松的,可生长植物的表层。上疏松的,可生长植物的表层。15 土地土地是自然界为辅助人类而自由给予的陆、水、空是自然界为辅助人类而自由给予的陆、水、空气、光热等各种物质和能力(气、光热等各种物质和能力(A.Marshall)。这种理解)。这种理解把把土地等同于自然资源土地等同于自然资源。 土地是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和自然生产力,凡人能够土地是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和自然生产力,凡人能够占有地面者即可管制这些资源和能力。这种理解把对土占有地面者即可管制这些资源和能力。这种理解把对土地的理解无限扩大,地的理

23、解无限扩大,外延化了土地的定义外延化了土地的定义。162.土地的内涵土地的内涵 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苑也。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苑也。-管仲,管仲,管子管子水地篇水地篇 地者,政之本也地者,政之本也,辩于土而民可富。辩于土而民可富。-管仲,管仲,管子管子地地员篇员篇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威廉配第配第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马克思马克思17土地是综合体土地是综合体土地是自然经济的产物土地是自然经济的产物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

24、维空间实体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土地定义的概括和实质土地定义的概括和实质183.土地相关概念土地相关概念土壤土壤 地球陆地表面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深厚的土壤剖面孕育着无限生机.19 国土国土 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国土辖的区域,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广义上包括一国,广义上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的陆地、河流、湖泊、

25、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20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镶嵌组成(具异质性体现),具有明(具异质性体现),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肖笃宁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肖笃宁(1997)。景观指土地的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重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重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景观

26、景观21 环境是指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环境的涵义往往比较模糊,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环境的涵义往往比较模糊,范围也较土地更为广泛。范围也较土地更为广泛。环境环境22二、土地的属性二、土地的属性生产性:本质特征生产性:本质特征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面积的有限性。面积的有限性。土地的不可代替性。土地的不可代替性。1.土地的资源属性土地的资源属性232.土地的资产属性土地的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供给的稀缺性 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使用的永

27、久性和增殖性 流通的特殊性流通的特殊性 土地资产的最重要内容不是它的实土地资产的最重要内容不是它的实体,而是占有和利用它的体,而是占有和利用它的权利权利或是或是产权关系产权关系。24三、土地资源概述三、土地资源概述1.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的全部土地。25 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源。 土地资源的概念包括自

28、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土地资源的概念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土地资源实质上是历史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资源实质上是历史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62.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 哈勃哈勃(1889-1953,美国天文学家,观测宇宙学的开创者)的发现作为,美国天文学家,观测宇宙学的开创者)的发现作为现代宇宙论的诞生。现代宇宙论的诞生。 地球形成后,其演化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地球形成后,其演化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天文时期和地质时期天文时期和地质时期。 水水为地球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一般认为,地球使迄今为止发现为地球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一般认为,地球使迄今为

29、止发现的存在智能生物的唯一天体。随着人类的进化及对地表的影响,加速了土地资的存在智能生物的唯一天体。随着人类的进化及对地表的影响,加速了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逐步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的衔接处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源的形成和演化,逐步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的衔接处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土地资源圈层土地资源圈层。27有关各圈层的基本资料(魏菊英,有关各圈层的基本资料(魏菊英,19861986)圈层物理状态主要成分厚度大气圈气体N2O2,其他气体约100km生物圈固体、部分液体C、H、O、N、S、H2O无机骨骼约1km水圈液体、少量固体盐水和淡水、雪、冰、溶解的盐类(氯化物、硫酸岩)约4km岩石圈固体硅酸

30、盐岩平均30-40km地幔固体基性、超基性硅酸盐岩约2900km地核固体和液体镍铁合金3470km 28 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化,始终处在地球内外营力的共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化,始终处在地球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之下。内外营力互相作用,此消彼长的过程,就是同作用之下。内外营力互相作用,此消彼长的过程,就是土地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土地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及其组成要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历及其组成要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历了不断的挑战和应战的对垒,才协同进化至今。了不断的挑战和应战的对垒,才协同进化至今。土地资源的演变规律土地资源的演变规律29土地资源的发展过程与规律性土地

31、资源的发展过程与规律性土地资源要素协同发展土地资源要素协同发展土地资源演变的韵律性和方向性土地资源演变的韵律性和方向性 土地资源的区域性土地资源的区域性土地资源要素的整体性土地资源要素的整体性303.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土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土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与环境协同进化。人类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与环境协同进化。 土地环境对人类的体型、肤色有直接的影响。土地环境对人类的体型、肤色有直接的影响。 人类的文明、社会发展、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甚至人类的文明、社会发展、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甚至疾病、灾害等,疾病、灾害等,都有着土地资源区域特征的痕迹(即作用

32、都有着土地资源区域特征的痕迹(即作用和影响)和影响)。31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人类对自然界的主动作用,是由一系列人口、资源、人类对自然界的主动作用,是由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等相关因素构成的,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环境等相关因素构成的,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交换、储存和反馈,向着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方向演化,交换、储存和反馈,向着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方向演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2前发展时期的自然状态(距今前发展时期的自然状态(距今300万约万约1万年)万年)低发展时期的半自由状态(距今低发展时期的半自由状态(距今1万

33、公元万公元16世纪)世纪)高发展时期的自由状态(公元高发展时期的自由状态(公元17世纪世纪20世纪世纪50年代)年代)前发展时期的自然状态(前发展时期的自然状态(20世纪世纪60年代至今)年代至今)33 21世纪,将是传统的世纪,将是传统的靠土地、劳动和靠土地、劳动和资本等资本等要素为支撑的要素为支撑的物质经济物质经济旧时代旧时代走向走向靠知识、技术、信息等靠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为支撑的资源为支撑的知识知识经济经济新时代,真正走向新时代,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344.土地资源的功能与特征土地资源的功能与特征土土地地资资源源的的功功能能可供万物生存的承载功能可供万物生存的承载功

34、能 土地是负载万物的基础土地是负载万物的基础土地有生长万物的生育功能土地有生长万物的生育功能 “土者,吐也,吐生万物土者,吐也,吐生万物”(许慎,(许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土地系统的自组织和净化功能土地系统的自组织和净化功能土地是人类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是人类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各业生产的物质资源均来源于土地。各业生产的物质资源均来源于土地。35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与需求的关系表现为不可逆(资源与需求的关系表现为不可逆(irreversibility)是其基本属性。)是其基本属性。土地资源的整体性土地资源的整体性 土地资源与其他资源一起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完

35、整的资源生态土地资源与其他资源一起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系统,土地资源的竞争性土地资源的竞争性 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是竞争的结果。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是竞争的结果。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36土地资源的选择性土地资源的选择性 土地资源的选择性和竞争性同时存在,应协调考虑,科学选择。土地资源的选择性和竞争性同时存在,应协调考虑,科学选择。土地资源的增殖性土地资源的增殖性 对土地资源的每一次投入都表示着其价值的提高。对土地资源的每一次投入都表示着其价值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更新性土地资源的可更新性 土地资源系统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达到可更新的目的,这是土土地资源系统

36、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达到可更新的目的,这是土地资源本身固有的特征。地资源本身固有的特征。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续)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续)375.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 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土地资源有了明显的地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土地资源有了明显的地带性规律,水热对比关系是地带性更替的主要原因。带性规律,水热对比关系是地带性更替的主要原因。 土地资源的总体规律和特征按照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化成相土地资源的总体规律和特征按照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化成相互更替的组成单元的现象,称为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互更替的组成单元的现象,称为土地资源的地

37、域分异。 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是土地资源的基本分异规律,垂直地带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是土地资源的基本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则是二者派生出来的规律。性则是二者派生出来的规律。38土地资源的纬向地带性土地资源的纬向地带性 纬向地带性是指土地资源特征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纬向地带性是指土地资源特征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一定的地带,有规律南北更替变化的现象。一定的地带,有规律南北更替变化的现象。 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决定于地球的形状和太阳辐射在地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决定于地球的形状和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而呈南北向的带状分布,组成土地的气候、表分布不均匀而呈南北向的带状分布,组成土地的气候、土壤、植被、水等因

38、素也具有地带性。土壤、植被、水等因素也具有地带性。39全球土地资源纬向分布表全球土地资源纬向分布表 :40土地资源的经向地带性土地资源的经向地带性 经向地带性是指土地资源随地质构造、地形、海陆分经向地带性是指土地资源随地质构造、地形、海陆分布、洋流及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性,布、洋流及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性,地质构造以及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地形对这一过程有着重大地质构造以及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地形对这一过程有着重大影响。是土地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按经度表现出来影响。是土地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按经度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的规律性。 由于维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交叉作用,

39、形成了土由于维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交叉作用,形成了土地分布的地域性(或称区域性)。地分布的地域性(或称区域性)。41土地资源的垂直地带性土地资源的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也称高度地带性,它是在纬向地带性和经垂直地带性也称高度地带性,它是在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规律。土地的各组成要素及由向地带性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规律。土地的各组成要素及由它们组成的单元常常随山地高度及走向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它们组成的单元常常随山地高度及走向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规律。这种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规律。42 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许多是受地带性限制造成的。人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40、,许多是受地带性限制造成的。人类只有在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因势利导,顺应规律,类只有在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因势利导,顺应规律,通过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资源地带性的影响及其深远,又无处不在,这也从一个侧面土地资源地带性的影响及其深远,又无处不在,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我们提倡改造自然,但必须是在尊重告诉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我们提倡改造自然,但必须是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的改造,决不能盲目从事。规律的前提下的改造,决不能盲目从事。43一、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内涵一、土地资源学的概

41、念、内涵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探讨其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探讨其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门科学。的一门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综合了地球科学、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综合了地球科学、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其次,它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其次,它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是土地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

42、成部分。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是土地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资源学所研究的是一个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总体,而不是其中某一个土地资源学所研究的是一个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总体,而不是其中某一个组成要素。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合理配置与组成要素。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合理配置与保护,而不是仅停留在其自然要素的分析与评价上,因此,它又有一定的经保护,而不是仅停留在其自然要素的分析与评价上,因此,它又有一定的经济学科成分,所以它是一个交叉性的边缘学科。济学科成分,所以它是一个交叉性的边缘学科。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概述土地资源学概述44土地资源学

43、的学科体系(土地资源学,梁学庆)土地资源学的学科体系(土地资源学,梁学庆) 土土地地资资源源管管理理区域土地资源源区域土地资源源土地保护土地保护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土土地地资资源源调调查查与与分分类类土土地地资资源源类类型型研研究究土土地地资资源源评评价价区区域域土土地地生生产产潜潜力力预预测测区区域域人人地地关关系系调调控控土土地地资资源源保保护护与与整整治治调查技术调查技术价值价格评估价值价格评估土地信息学土地信息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地地 籍籍 学学土土地地生生态态学学土土地地保保护护学学45二、土地资源学的学科性质二、土地资源学的学科性质 土地资

44、源学是其中的基础学科,它直接以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并为其土地资源学是其中的基础学科,它直接以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并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关于土地方面的信息。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关于土地方面的信息。1.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土地资源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土地科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生态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法学地籍学土地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46 土地资源学不仅要在理论上有所发展,更需要紧密结合实际,解土地资源学不仅要在理论上有所发展,更需要紧密结合实际,解决实践中土地资源调查、分类、评价、配置和保护等一整套程序和方决实践中土地资源调查、分类、评价、配置和保护等一整套程序和方法问题,并且要提出具体

45、的成果。法问题,并且要提出具体的成果。2.土地资源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土地资源学是一门应用学科473.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土地资源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理土地资源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理论基础涉及面很广,内容复杂,在可持论基础涉及面很广,内容复杂,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其基础理论续发展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其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细化和深化。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细化和深化。地质学气象学土壤学农学测量学信息学生态学地理学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自身又可以分为土地类土地资源学自身又可以分为土地类型学、土地调查学、土地评价学、土地型学、土地调查学、土地评价学、土地保

46、护学等,内容相当广泛。保护学等,内容相当广泛。48三、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三、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在地球陆地表面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汇合出,形在地球陆地表面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汇合出,形成一个及其复杂的土地圈(成一个及其复杂的土地圈(landsphere),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重点),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重点紧紧围绕土地圈和土地资源这个客体,在人地关系的总体范畴中,紧紧围绕土地圈和土地资源这个客体,在人地关系的总体范畴中,通过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资源这个自然综合体的通过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资源这个自然综合体的研究,为寻求人地关系的最佳模式提供依据。研究

47、,为寻求人地关系的最佳模式提供依据。49四、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四、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 包括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包括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地类型等素分析;土地类型等2.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包括土地分类、土地类型研究;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研究;包括土地分类、土地类型研究;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研究;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50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土地资

48、源可持续利用;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土地资源的保护;资源环境与人地关系。复垦工程;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土地资源的保护;资源环境与人地关系。 4.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对世界和我国的土地资源配置及其利用加以分析,对土地资源的未来发对世界和我国的土地资源配置及其利用加以分析,对土地资源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对策。展进行探讨,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对策。51五、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五、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调查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与定量

49、相结合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常用方法常用方法52 结合土地资源学的具体特点,还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土地资源学的具体特点,还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景观生态学分析的方法、社会经济分析的方法,还需要利用先进的景观生态学分析的方法、社会经济分析的方法,还需要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进行研究:现代技术进行研究:资源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影像分析等,收集和分析资源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影像分析等,收集和分析资源状态。资源状态。分类、区划法:利用土地分类及资源分区进行研究。分

50、类、区划法:利用土地分类及资源分区进行研究。评价、规划法:可针对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评价和规划。评价、规划法:可针对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评价和规划。预测、决策法:在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决策研究。预测、决策法:在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决策研究。53 土地资源学由于复杂的学科性质和庞杂的内土地资源学由于复杂的学科性质和庞杂的内容,不仅与土地科学中其他二级学科有着千丝万容,不仅与土地科学中其他二级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与很多一级学科关系密切。缕的联系,同时又与很多一级学科关系密切。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54土地资源学

51、的学科位置图(土地资源学、梁学庆)土地资源学的学科位置图(土地资源学、梁学庆)土土地地科科学学土土地地资资源源学学资资源源科科学学:综综合合资资源源学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环环境境科科学学:环环境境经经济济学学、环境保护学、生态学环境保护学、生态学技技术术科科学学:数数学学、测测量量学学、航航测测、遥遥感感、地地理理信信息息系系统、计算机技术等统、计算机技术等地地球球科科学学:地地质质学学、地地球球化化学学、气气象象学学、地地貌貌学、地理学等学、地理学等社社会会科科学学:管管理理学学、法法学学、社会学、人口学、伦理学社会学、人口学、伦理学部部门门科科学学:农农学学、土

52、土壤壤学学、草草原原学学、森森林林学学、城城市市学学、水利学等水利学等经经济济科科学学:区区域域经经济济学学、产产业业经经济济学学、资资源源经经济济学学、福福利利经经济济学等学等55 土地资源学是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与土地科学中的其他组成部土地资源学是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与土地科学中的其他组成部分,比如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学、土地生态学、土地保护学、土地分,比如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学、土地生态学、土地保护学、土地信息系统等学科关系密切,共同演绎土地科学。信息系统等学科关系密切,共同演绎土地科学。 同时,土地资源学还与社会科学(如社会学、人口学、伦理学),同时,土地资源学还与社会科学(如社会学、

53、人口学、伦理学),经济科学(如资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地球科学(如地质学、气经济科学(如资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地球科学(如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地貌学、地球化学),资源科学(如综合资源学、区象学、地理学、地貌学、地球化学),资源科学(如综合资源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环境科学(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部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环境科学(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部门科学,技术科学(如数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广泛的联门科学,技术科学(如数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广泛的联系。系。56一、国外土地资源研究概述一、国外土地资源研究概述古代阶段古代阶段近代阶段近代阶段现代阶段现

54、代阶段 70年代,土地评价工作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联合国粮农组织(年代,土地评价工作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于1972年年10月在荷兰的瓦格宁根召开了国际专家会议,出版了会议讨论纪要和月在荷兰的瓦格宁根召开了国际专家会议,出版了会议讨论纪要和建议建议(Brinkman and Smyth,1973)。 80年代以来,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向着综合化、精年代以来,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向着综合化、精确化、模型化的方向发展。确化、模型化的方向发展。现代阶段现代阶段:第四节第四节 土地资源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土地资源学研究进展与展望57 70年代以来国际上

55、土地资源研究开始转向土地资源系统分析理论、土地年代以来国际上土地资源研究开始转向土地资源系统分析理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土地资源协调发展理论等方面,并着重研究土地资源的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土地资源协调发展理论等方面,并着重研究土地资源的发展变化及其条件,研究人类活动和土地质量条件间的相互作用,协调人地发展变化及其条件,研究人类活动和土地质量条件间的相互作用,协调人地矛盾,为解决矛盾,为解决PRED问题服务。问题服务。 土地评价明确提出了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的目的,由一般目的的土地评土地评价明确提出了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的目的,由一般目的的土地评价转向特殊目的的土地评价,评价结果不仅揭示了土地的生

56、产潜力,更主要价转向特殊目的的土地评价,评价结果不仅揭示了土地的生产潜力,更主要的是针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来进行经济分析和效果比较,反映了土地最佳利的是针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来进行经济分析和效果比较,反映了土地最佳利用方式、适宜程度及改良利用的可能性。用方式、适宜程度及改良利用的可能性。 随着土地资源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土地资源研究向着综合随着土地资源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土地资源研究向着综合化、精确化、模型化、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土地资源学中化、精确化、模型化、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土地资源学中的应用,扩大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土地利用与土地保

57、护并重,的应用,扩大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土地利用与土地保护并重,国际间的密切合作研究全球性问题。国际间的密切合作研究全球性问题。58二、中国土地资源学的研究进展二、中国土地资源学的研究进展古代:古代: 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和长期封建制度的限制,在古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和长期封建制度的限制,在古代只是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朴素认识,缺乏理论上的系代只是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朴素认识,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总结。统总结。59 第一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是50年代初期财政部的年代初期财政部的查田定产查田定产工作。工作。第二个时期

58、第二个时期从从50年代中期到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地区性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地区性的土壤地理与的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重点是宜农荒地资源与橡胶宜林地资源的调,重点是宜农荒地资源与橡胶宜林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查与评价。 第三个时期第三个时期从从70年代后期到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是土地资源学的年代中期,是土地资源学的雏形期雏形期。 第四个时期第四个时期从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这是中国土地资源学的年代中期开始,这是中国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和提高时期发展和提高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大致分为四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大致分

59、为四个时期:60三、土地资源学研究趋势与展望三、土地资源学研究趋势与展望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土地分类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土地资源开发政理复垦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覆被变化61 按照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路,按照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路,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分类体系,其中高级别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分类体系,其中高级别上的土地覆盖类别应尽可能的与国际标准一致,低级别要上的土地覆盖类别应尽可能的与国际标准一致,低级别要结合中国特有覆盖类型进行划分。结合中国特有覆盖类型进行划分。 既能满足数据的比较和为建立全球土地覆

60、盖资源数据既能满足数据的比较和为建立全球土地覆盖资源数据库服务,又能满足中国区域尺度上的研究。库服务,又能满足中国区域尺度上的研究。土地分类方面土地分类方面62 高效的多源海量数据的有效集成与应用系统开发是未高效的多源海量数据的有效集成与应用系统开发是未来土地资源调查监测的重点。来土地资源调查监测的重点。 此外,我国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的预警预测仍此外,我国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的预警预测仍处于初级阶段,快速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处于初级阶段,快速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方面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方面63 土地质量变化的过程机理与尺度效应也是未来的研究土地

61、质量变化的过程机理与尺度效应也是未来的研究重点。重点。 此外,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指标体系构建和技此外,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指标体系构建和技术应用在内的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安全的定量评价已术应用在内的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安全的定量评价已成为我国土地评价研究又一新的领域。成为我国土地评价研究又一新的领域。土地评价方面土地评价方面64 尤其是污染土地风险评价与生物修复技术是我国未来尤其是污染土地风险评价与生物修复技术是我国未来土地评价的重要内容。土地评价的重要内容。 我国污染土地评价还主要集中在施用化肥、农药、农我国污染土地评价还主要集中在施用化肥、农药、农家肥等土地利用行为对农业土地

62、造成的面源污染评价,污家肥等土地利用行为对农业土地造成的面源污染评价,污染土地风险评价更接近于污染场地风险评价的范畴,该领染土地风险评价更接近于污染场地风险评价的范畴,该领域在我国尚属新兴的研究领域,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不域在我国尚属新兴的研究领域,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不断深入。断深入。土地风险评价土地风险评价65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预测、空间异质性、临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预测、空间异质性、临界值的界定等,以及预警是未来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值的界定等,以及预警是未来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土地整理、复垦与再利用技术缺乏先进现阶段土地整理、复垦与再利用技术缺乏先进的、

63、集成化的技术手段,先进的、集成化的土地整的、集成化的技术手段,先进的、集成化的土地整理、复垦与再利用技术研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理、复垦与再利用技术研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66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学科、多尺度的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多学科、多尺度的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 热点区域的变化过程机制和动态模拟研究;热点区域的变化过程机制和动态模拟研究;重视水资源约束和政策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重视水资源约束和政策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被变化研究。67 未来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建设应深化土地资源学未来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建设应深化土地资源学基础理基础理论论研究,建立系统的土地资源学理论体系,强化土地资源研究,建立系统的土地资源学理论体系,强化土地资源技术科学技术科学的发展,注重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围绕土地的发展,注重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围绕土地资源资源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利用相关问题的研究是未来土地资源学基础应相关问题的研究是未来土地资源学基础应用研究的重点与发展趋势。用研究的重点与发展趋势。 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