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9184102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血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三章血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三章血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三章血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三章血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血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血液教案(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血液教案第三章第三章 血血液液血液的功能血液的功能1.运运输功能功能:O2、CO2;营养物养物质;代代谢产物物2.缓冲功能:具有多种冲功能:具有多种缓冲物冲物质,维持酸碱平衡、体温等持酸碱平衡、体温等3.防御功能防御功能4.生理性止血功能生理性止血功能第一第一节血液的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基本一、血液的基本组成成水水90%血血浆电解解质低分子物低分子物质血液血液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红细胞胞血血细胞胞白白细胞胞血小板血小板血液由血血液由血细胞和血胞和血浆两部分两部分组成成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全血离心后 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血细胞血血浆的化学成分的化学成分

2、多种多种电解解质低分子物低分子物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营养物养物质、代、代谢产物、激素等)物、激素等)白蛋白白蛋白血血浆蛋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蛋白原 血血细胞比容(胞比容(hematocrit): 血血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百分比。正常正常值:成年男性成年男性约为40%50%成年女性成年女性约为37%48%新生儿新生儿约为55%血血浆 白白细胞胞 血小板血小板 红细胞胞 血血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血液抗凝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液抗凝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液抗凝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液抗凝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清血清 血液

3、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液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液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液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血浆与血清的区与血清的区别血清血清后者无后者无后者无后者无纤维纤维蛋白原等成分蛋白原等成分蛋白原等成分蛋白原等成分二、二、血量血量(bloodvolume):人体内血人体内血浆和血和血细胞量的胞量的总和和.正常正常值:成年人血液成年人血液总量相当于量相当于体重的体重的7%8%。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比重一)血液比重:全血全血1.0501.060血血浆1.0251.030红细胞胞1.0901.092(二)血液的粘度(二)血液的粘度:与水相比的相与水相比的

4、相对黏度黏度为45,血血浆为1.62.4(三)血(三)血浆渗透渗透压:约为300mmol/L 1.晶体渗透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生理意义: 晶体物晶体物质绝大部分不易透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胞膜,保持保持细 胞内外水平衡。胞内外水平衡。 2.胶体渗透胶体渗透压由蛋白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所形成的渗透压, 小于小于1.5mmol/L生理意生理意义:血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毛细血管壁血管壁,调节毛毛细血管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内外的水平衡。等渗溶液等渗溶液0.85%NaCl(生理生理盐水水)、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四)血(四)血浆的的pH血血浆的的

5、pH7.357.45第二第二节 血血细胞生理胞生理一、一、红细胞生理胞生理 (一)(一)红细胞数量和形胞数量和形态 (二)(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生理特征、生理特征 (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胞膜的通透性: 以脂以脂质双分子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骨架的半透膜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2 2)红细胞可塑胞可塑变形性形性 (3 3)悬浮浮稳定性定性 (4 4)渗透脆性)渗透脆性低渗低渗等渗等渗高渗高渗2、红细胞的功能胞的功能主要功能:主要功能:运运输O2、CO2。红细胞内有多种胞内有多种缓冲冲对、碳酸、碳酸酐酶,具有一定的具有一定的缓冲酸碱度的冲酸碱度的功能。功能。(

6、三)(三)红细胞的生成的胞的生成的调节 铁合成血合成血红蛋白基本原料蛋白基本原料1.原料原料蛋白蛋白质维生素生素B12合成合成DNA核苷酸核苷酸辅因子因子叶酸叶酸 2. 2. 红细胞生成的胞生成的调节 干干 细 胞胞 早期早期红系祖系祖细胞胞(BFU-EBFU-E) 爆式促爆式促进因子因子 晚期晚期红系祖系祖细胞胞(CFU-ECFU-E) 可可识别红系前体系前体细胞胞 网幼网幼红细胞胞 成熟成熟红细胞胞骨骨 髓髓 缺氧、缺氧、RBCRBC或或HbHb 肾成成纤维、内皮、内皮细胞(主)胞(主) 肝肝细胞(次)胞(次) - -促促红细胞生成素(胞生成素(EPOEPO) 雄激素、雄激素、T T3 3

7、、生、生长素素EPO(促(促红细胞生成素)胞生成素)RBC数量数量肾脏氧耗氧耗O2感受器感受器大气氧大气氧(高原等高原等)心心脏泵功能功能血容量血容量Hb浓度度O2亲和力和力 肾管周管周细胞胞肝肝细胞胞BPA(爆式促爆式促进因子因子)三、白三、白细胞生理胞生理(一)白(一)白细胞生理特征和功能胞生理特征和功能 1、生理特征、生理特征 (1)白)白细胞可通胞可通过变形穿形穿过毛毛细血管血管-白白细胞渗出胞渗出(2)趋化性化性(3)具有多种)具有多种酶:多:多肽酶、蛋白、蛋白酶、淀粉、淀粉酶、脂脂酶、杀灭细菌菌2.功能功能(1)粒)粒细胞胞中性粒中性粒细胞:吞噬胞:吞噬细菌、异物、清除衰老的菌、异

8、物、清除衰老的红细胞、抗原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抗体复合物。嗜酸性粒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胞在速发性性过敏反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蠕虫的免疫反中的作用;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嗜碱性粒嗜碱性粒细胞:不具胞:不具备吞噬能力,胞吞噬能力,胞浆中中颗粒粒内含肝素、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胺,嗜酸性粒细胞胞趋化因子和化因子和过敏性慢反敏性慢反应物物质。(2)单核核细胞:胞:含更多的非特异性含更多的非特异性酯酶,更,更强的吞噬作的吞噬作用,用,进入入组织中的中的单核核细胞称胞称为巨嗜巨嗜细胞。胞。功能:合成功能:合成释放更多中放更多中细胞因子,胞因子,调节其他其他细胞生胞生长。(3)

9、淋巴)淋巴细胞:免疫防御功能胞:免疫防御功能 第三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几分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几分钟内内会自行停止,会自行停止,这种种现象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出血出血时间(bleedingtime):用采血用采血针刺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刺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定出血延续的的时间称称为出血出血时间,这段段时间为13分分钟。血小板的结构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一部分,由骨骼中软骨髓的特殊血细胞生成。当身体受伤时,血小板被激活,帮助修复破损的血管,并促使血液凝固。一、血小板的生理一、血小板的生理(

10、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粘附。粘附。蛋白蛋白酶的抑制的抑制剂可抑制此可抑制此过程。程。1、粘附、粘附 参与血小板粘附的主要成分:参与血小板粘附的主要成分: 血小板血小板: 血小板膜上糖蛋白血小板膜上糖蛋白 (glycoprotein GPIb) 底物:胶原底物:胶原纤维及内皮下及内皮下层其它成分其它成分 粘附蛋白:粘附蛋白: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来源于血管内皮,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胞、血小板) 血小板粘附反血小板粘附反应: 胶原胶原纤维(先(先结合)合) vWF结合位点合位点

11、 血小板血小板 GPIb识别vWF2.分泌或分泌或释放放 血小板受到刺激后,致密体,血小板受到刺激后,致密体,- 颗粒,溶粒,溶酶体内的体内的许多物多物质排出的排出的现象称血小板象称血小板分泌或分泌或释放。放。 致密体致密体释放:放:ADP、ATP、5-羟色胺、色胺、Ca2+;-颗粒粒释放:放:-血小板巨球蛋白、血小板因子血小板巨球蛋白、血小板因子4(PF4)、)、vWF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蛋白原、血小板因子因子V、血小板源性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因子(PDGF);溶溶酶体体释放:放:酸性蛋白水解酸性蛋白水解酶,组织水解水解酶。血小板彼此粘着血小板彼此粘着现象称象称为聚集。聚集。 引起血小板

12、聚集的因素,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总称称为致聚致聚剂(诱导剂)。)。 生理性:生理性:ADP、5-HT、肾上腺素、上腺素、组胺、胶原、凝血胺、胶原、凝血酶、PG病理性:病理性: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物3、聚集、聚集(1)ADP: 低低浓度度ADP第一聚第一聚集集时相相,迅速聚集,很快解聚。,迅速聚集,很快解聚。中等中等剂量的量的ADP第一聚集第一聚集时相相结束和解聚后不久,束和解聚后不久,又可又可发生不可逆的第二聚集生不可逆的第二聚集时相。相。高高浓度度ADP迅速、不可逆聚集,直接迅速、不可逆聚集,直接进入第二聚集入第二聚集时相。相。血小板血小板释放内源性放内源性ADP

13、所致。所致。Ca2+和和纤维蛋白的存在,耗能。蛋白的存在,耗能。(2)血栓)血栓烷A2(thromboxaneA2,TXA2)脱脱落落磷脂磷脂酶A2环加氧加氧酶TXA2合成合成酶PGI2合成合成酶(血小板)(血小板)(内皮)(内皮)PLcAMP游离游离Ca2+PLcAMP游离游离Ca2+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PGG2PGH2TXA2PGI2血小板血小板质膜的磷脂膜的磷脂花生四花生四烯酸酸(3)胶原:)胶原:只引起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只引起血小板不可逆聚集。聚集与聚集与释放反放反应同同时发生。生。(4)凝血)凝血酶:呈呈剂量依量依赖关系。使血小板脱粒作用关系。使血小板脱粒作用强,血小板血小板颗粒内的

14、粒内的纤维蛋白原蛋白原释放。放。聚集聚集过程:程: 纤维蛋白蛋白原原 Ca2+ GPllb/ a致聚致聚剂纤维蛋白原受体激活蛋白原受体激活GPllb/ avWF 在血小板收在血小板收缩蛋白的参与下,血凝蛋白的参与下,血凝块回回缩血小板收血小板收缩蛋白蛋白A(肌(肌动蛋白蛋白 Actin)血小板收血小板收缩蛋白蛋白M(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质 Myosin)分分解解ATP供能供能4. 收收缩 血小板可吸附血血小板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使中多种凝血因子,使损伤部部 位凝血因子位凝血因子浓集,有利于血液凝固。集,有利于血液凝固。血小板血小板较松:松:plasma、牢牢固固:、vWF、(a) )、a、

15、a、a、Pt5. 吸附吸附(1)GPb/、vWF因子缺乏,可因子缺乏,可致出致出血性疾病;血性疾病;如巨血小板:如巨血小板:GPb/缺乏缺乏 (2)阿斯匹林、消炎痛、咪)阿斯匹林、消炎痛、咪唑类药等可使等可使 TXA2, 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作用。抗血栓作用。 (二)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二)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1 .激活的血小板激活的血小板为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 参与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参与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X和凝血和凝血酶原原 的激活。的激活。 2 .血小板血小板质膜表面膜表面结合有合有许多的凝血因子;多的凝血因子; -颗粒粒释

16、放凝血因子,促放凝血因子,促进血凝。血凝。 3 .血小板内的收血小板内的收缩蛋白,使血蛋白,使血块收收缩,挤出血出血 清形成清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填塞的止血栓,填塞伤口。口。(三)(三)生理止血生理止血过程主要包括:程主要包括: 血管收血管收缩受受损局部及附近血局部及附近血管管三个三个时相相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凝蛋白凝块形成形成 血管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血管内皮下组织血管收血管收缩5-HT、TXA2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凝血系凝血系统激活激活(黏附、聚集、黏附、聚集、释放放)血小板止血栓血小板止血栓(初步止血)(初步止血)纤维蛋白形成蛋白形成血凝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形成(有效止血)

17、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程示意图二、血液凝固与抗凝二、血液凝固与抗凝(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指血液由流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成不流动的凝胶的凝胶状状态的的过程。程。 血凝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血凝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的蛋白白质酶解解过程。程。1 . 1 .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血血浆与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统称称为凝血因子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 Synonyms I Fibrinogen 纤维蛋白原蛋白原 Prothrombin 凝血凝血酶原原 tissue

18、thromboplastic 组织因子因子 calcium Ca2+ V Proaccelerin 前加速素前加速素 Proconvertin 前前转变素素 Antihemophilic factor(AHF) 抗血友病因子抗血友病因子 Plasma thromboplastic component (PTC) 血血浆凝血激凝血激酶XStuartProwerfactorPlasmathromboplastinantecedent(PTA)血血浆凝血激凝血激酶前前质Hagemanfactor;contactfactor 接触因子接触因子XFibrin-stabilizingfactor纤维蛋白蛋

19、白稳定因子定因子High-molecular-weightKininogen,(HMW-K)高分子量激高分子量激肽原原Prekallikrein,Pre-korFletcherFactor 前激前激肽释放放酶PF3Plateletphospholipidsfactor3结构与生物学特征构与生物学特征: (1) 除除IV是是Ca2+、磷脂外,磷脂外,蛋白蛋白质:丝氨酸蛋白氨酸蛋白酶(内切(内切酶)II、VII、IX、XI、XII、XIII、前激、前激肽释放放酶(2)存在部位:存在部位:组织:因子因子内皮内皮细胞合成胞合成血血浆:II、VII、IX、X、V、肝内合成需肝内合成需维生素生素K参与参与

20、特征:依特征:依赖K参与的分子中均含有参与的分子中均含有-羧基谷基谷氨酸氨酸-Ca2+结合后合后变构,暴露其与磷构,暴露其与磷脂脂结合部位,参与血凝。合部位,参与血凝。(3)血血浆中凝血因子以中凝血因子以酶原形式存在原形式存在,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具有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具有酶活性。活性。(4)酶促作用的因子:促作用的因子:II、VII、IX、XI、XII、FXIII辅因子因子:、 Ca2+、V、高分子激、高分子激肽原原底底物:物:纤维蛋白原蛋白原被消耗底因子:被消耗底因子:II、V、VIII、XIII。最不最不稳定因子:定因子:V、VIII。 2.凝血凝血过程程瀑布学瀑布学说:一系列凝血因子

21、相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解激活的过程,程,形成形成“瀑布瀑布”样连锁反反应,最,最终以以纤维蛋蛋白白凝凝块的形成。的形成。根据激活根据激活X的始的始动途径和参加凝血因子途径和参加凝血因子不同,分不同,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内源性外源性外源性XXaVa-Ca2+-PL(凝血(凝血酶原原酶复合物)复合物)Xa-Va-Ca2+-PL(凝血(凝血酶原原酶复合物)复合物)凝血凝血酶原原凝血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蛋白原纤维蛋白蛋白Ca2+(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浆中,中,因血液与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

22、面接触而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启启动,这一一过程称程称为表面激活。表面激活。 内源性凝血途径(异物表面)内源性凝血途径(异物表面)XII高分子激高分子激肽原原血管内皮下血管内皮下组织激激肽释放放酶前激前激肽释放放酶XIIaXIXIaCa2+IXIXaVa、PLaXXa、Ca2+XIa再激活再激活IX:1.需需Ca2存在与磷脂表面存在与磷脂表面结合,合,磷脂膜提供凝血因子相互作用表面;磷脂膜提供凝血因子相互作用表面;2.在液相中在液相中进行,反行,反应速度速度较慢;慢;3.VIIa-组织因子复合物因子复合物激活激活XXaVIIIa:辅助因子助因子VIII-vWF共价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合形成复合物释出

23、出后后才能活化才能活化(VIIIa)缺乏缺乏VIII,IX,XI的患者,凝血的患者,凝血过程程缓慢,慢,甚微小甚微小创伤可可发生出血不止。生出血不止。甲型、乙型和丙型血友病。甲型、乙型和丙型血友病。(2)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 是指启是指启动凝血的凝血的组织因子(因子(TF)来自)来自组织。TF(跨膜糖蛋白跨膜糖蛋白):存在与大多数存在与大多数组织细胞。胞。刺激物刺激物:血管血管损伤暴露暴露TF+VIIVIIa组织因子复合物,因子复合物,病理:病理:细菌毒素菌毒素血管内皮血管内皮细胞胞TFDIC补体体C5a单核核细胞胞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因子因子TF)TF+VIICa

24、2+VIITFXaIXVIIaTFCa2+IXaPLXXa两条途径生成两条途径生成Xa,在磷脂膜上形,在磷脂膜上形Xa-Va-Ca2+-磷脂磷脂XIIIIIIIaXIIIaCa2+IIa纤维蛋白多聚体蛋白多聚体 内源性内源性外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凝血因子aaCa2+PLCa2+凝血凝血酶原(原()凝血凝血酶(a)Ca2+纤维蛋白原(蛋白原(I)纤维蛋白蛋白(Ia)Ca2+交交织成成纤维蛋白网蛋白网区区别内内源源性性外外源源性性启启动因子因子XIIIII因子数因子数多多少少 步步骤 多多 少少 速速度度 慢慢 快快因子分布因子分布全在血全在血浆中中 血血浆和和组织血血 小小 板板 必必 须 不必不

25、必须内、外源凝血系内、外源凝血系统比比较3.体内生理凝血机制体内生理凝血机制(1)正反正反馈(2)Ca2+的促凝作用广泛的促凝作用广泛(3)启启动的关的关键:外源性途径启外源性途径启动凝血凝血启启动物:物:III“锚定定”作用(生理性)作用(生理性)(4)维持与巩固:内源性途径持与巩固:内源性途径(三)血液凝固的控制(三)血液凝固的控制 细胞抗凝系胞抗凝系统体内抗凝系体内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体液抗凝系统 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1)屏障屏障(2)抗血小板、抗凝血抗血小板、抗凝血血管内皮合成、血管内皮合成、释放:放:PGI2、NO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硫酸乙硫酸乙酰肝素蛋白

26、多糖肝素蛋白多糖覆盖内皮表面覆盖内皮表面-抗凝血抗凝血酶III 组织因子途因子途经抑制物抑制物凝血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组织型型纤溶溶酶原激活物原激活物2.纤维蛋白吸附蛋白吸附-凝血凝血酶(高度(高度亲和力)和力)血流的稀血流的稀释-血血浆中抗凝物中抗凝物质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灭活活单核巨噬核巨噬细胞吞噬作用胞吞噬作用 3.生理性抗凝物生理性抗凝物质 (1).丝氨酸蛋白氨酸蛋白酶的抑制物的抑制物-主要抗凝血主要抗凝血酶1)作用:)作用:使使a、IXa、Xa、a、XIIa失活失活2)促)促进因素:肝素因素:肝素 通通过本身的精氨酸残基与凝血因子中活性部位本身的精氨酸残基与凝血因子中活性部位的的丝氨酸残基

27、氨酸残基结合,使凝血因子合,使凝血因子灭活。活。 (2)蛋白蛋白质C系系统蛋白蛋白质C,凝血,凝血酶调制素,蛋白制素,蛋白质S,蛋白蛋白质C的抑制物。的抑制物。产生:肝生:肝脏作用:作用:Va,VIIIa、IIa限速因子:限速因子:(1)灭活活Va,VIIIa(2)阻碍阻碍FXa与磷脂与磷脂结合合(3)促促进纤溶溶酶原激活物的原激活物的释放放(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体内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体内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成分:糖蛋白。成分:糖蛋白。来源:小血管内皮来源:小血管内皮细胞胞作用:作用:(1)直接抑制)直接抑制Xa催化活性,并被催化活性,并被TFPI变构构(2)变

28、构的构的TFPI与与VIIa-TF形成形成Fxa-TFPI-FVIIa-TF四合体,四合体,灭活活VIIaTF复合物复合物 (4)肝素)肝素成分:酸性粘多糖成分:酸性粘多糖来源:肥大来源:肥大细胞嗜碱性粒胞嗜碱性粒细胞胞产生。生。肺,心,肝,肌肺,心,肝,肌组织含量丰富含量丰富抗凝机制:抗凝机制:(1)与血与血浆种的一些抗凝蛋白种的一些抗凝蛋白质结合增合增强蛋白蛋白质的抗凝活性。的抗凝活性。肝素肝素-抗凝血抗凝血酶III与凝血与凝血酶亲合力合力100倍倍抑制抑制XIIa、XIIa、IXa、Xa(2)刺激血管内皮)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大量胞大量释放放TFPI和其他抗凝物和其他抗凝物质。(3)增增强蛋

29、白蛋白质C活性。活性。(4)刺激内皮刺激内皮细胞胞释放放纤溶溶酶原原激活物。激活物。影响凝血的因素影响凝血的因素.表面光滑度表面光滑度.药物物抗凝:草酸抗凝:草酸钠、柠檬酸檬酸钠促凝:促凝:VitK.温度温度加速凝血加速凝血: : 粗糙表面粗糙表面 术中温中温热盐水水纱布擦拭布擦拭创面面 加加CaCa2+2+ 三三 、 纤维蛋白溶解与抗蛋白溶解与抗纤溶溶 纤溶的作用:溶的作用: 1.1.使生理止血使生理止血过程种程种产生的局部或生的局部或过性的性的 纤维蛋白凝蛋白凝块能随能随时溶解,溶解,从而防止血栓形成,保从而防止血栓形成,保证血流通血流通畅。 2.2.参与参与组织修复、血管再生。修复、血管

30、再生。 纤维蛋白溶解系蛋白溶解系统(纤溶系溶系统)纤溶溶酶原(血原(血浆素原)素原) 纤溶溶酶(血(血浆素)素) 纤溶系溶系统 纤溶溶酶原激活物原激活物 纤溶抑制物溶抑制物纤溶基本溶基本过程程内皮内皮细胞胞激激肽释放放酶抑制物抑制物组织纤溶溶酶原激活物原激活物尿激尿激酶尿尿激激酶原原纤溶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原激活物抑制剂纤溶溶酶原原纤溶溶酶a2巨球蛋白巨球蛋白a2抗抗纤溶溶酶纤维蛋白蛋白(原原)纤维蛋白蛋白降解降解产物物1.纤溶溶酶原激活途原激活途经两条两条(1)XIIa,激激肽释放激活途径放激活途径,凝血与凝血与纤溶相互配合,保持平衡。溶相互配合,保持平衡。(2)组织型型纤溶溶酶原激活物原激活物

31、途径,可防止血栓形成,途径,可防止血栓形成,组织修复,愈合中修复,愈合中发挥作用。作用。2、纤维蛋白与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蛋白原的降解纤溶溶酶使使纤维蛋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蛋白原肽链分子的分子的赖氨酸氨酸-精氨酸精氨酸链裂解,使裂解,使纤维蛋白或蛋白或纤维蛋白原蛋白原整个分子被分割整个分子被分割为许多可溶性小多可溶性小肽,称,称为纤维蛋白降解蛋白降解产物。物。纤溶溶酶还可水解凝血可水解凝血酶,V、VIII、XIIa 3.纤溶溶酶抑制物及其作用抑制物及其作用 主要有主要有纤溶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抑制,抑制组织型型纤溶原激活物和尿激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2-抗抗纤溶溶酶,2-巨球蛋

32、白巨球蛋白抑制抑制纤溶溶酶、抑制凝血抑制凝血酶激激肽释放放酶正常正常时血液不凝,保持流血液不凝,保持流动状状态的的原因?原因? 1 1)血管壁光滑,因子不能接触活化)血管壁光滑,因子不能接触活化 2 2)血流快,活化因子被冲走)血流快,活化因子被冲走 3 3)血)血浆中存在抗凝物中存在抗凝物质 4 4)存在)存在纤溶系溶系统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血血细胞比容、晶体渗透胞比容、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胶体渗透压、等等张溶液、溶液、红细胞的胞的悬浮浮稳定性定性、红细胞沉降率胞沉降率(ESR)、渗透脆性、渗透脆性、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内源性凝血、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内源性凝血、凝集反凝集反应、血清、血、血清、血浆问题: 1加速与延加速与延缓血凝的方法血凝的方法2抗凝抗凝剂的作用原理的作用原理(抗凝血抗凝血;肝素;肝素;柠檬酸檬酸钠;草酸;草酸钾)3.血凝的基本血凝的基本过程程思考思考:请分析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血液分析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血液不不发生凝固的的原因。生凝固的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