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技术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9183628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技术(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技术技术第第7章章 物流配送物流配送 第一节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第二节 现代物流技术 第三节 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技术 第四节 物流配送与配送中心 第五节 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模式第一节第一节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二、物流的概念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一)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基础(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支点电子商务没有现代物流作为支撑,电子商务的巨大威力不能得到很好发挥。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积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物流,

2、生产不能顺利进行,电子商务将成为无米之炊。 (2)物流现代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电子商务以快捷、高效完成信息和所有权的交换,然而,商品只有通过现代化物流系统以最快的速度送达消费者手中,才标志着电子商务活动的最终实现。因此,物流现代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它提高了电子商务的效率,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协调电子商务的目标。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3)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结算、网络安全都构不成瓶颈。物流却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瓶颈。这种瓶颈目前表现为,在网上实现商流之后,没有一个有效的物流配送系统对商品的转移提供适时、适量、低成本的服务。 一方面,互联网可以优

3、化物流,但无法解决物流问题,虽然互联网可以解决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问题的解决,尤其是社会化物流平台的构建,需要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另一方面是物流本身发展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1)物流需求发生新的变化 如今,由于需求多样化的拉动,出现了“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流需求,物流对象也从以前燃料、粮食、水泥等大宗物资为主体,向多样化和“轻、薄、短、小”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用户也提出了低成本、高水平的服务要求。 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物流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实质就是物流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是指由商品的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

4、成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解决了企业物流某些方面的问题,如节约了物流的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在欧洲,物流服务市场约四分之一都是由第三万物流来完成的。很多仓储和运输业务都是由第三方物流来实现的。甚至有的零售店,早上只管开门,晚上只管关门,缺什么全由电脑管理,该送时由第三万物流来送,根本就没有仓库。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2)拓展了物流服务空间 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具有增值服务,表现在服务的便利性、物流反应的快速性、服务低成本化和延伸服务。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物流,加快了物流的反应速度,减少不必要的物流过程和环节,从而降低成本的作用。 (3)对物流环节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条件

5、下,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传递及时,有效地对物流系统实施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虚拟库存(信息代替库存)和动态库存是物流合理化的表现。虚拟库存是建立需求端数据收集上,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采用EDI交换数据,建立Internet、Intranet,为用户提供Web服务,便于数据更新和查询。由于供求信息得到及时传递和处理,物品在流动过程中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大大降低了库存水平。 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一、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4)电子商务促进物流技术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物流技术向现代物流技术发展。传统的物流技术主要指物资运输技术,包括运输材料、机械、设施等。现代物流技术则是以计算机信

6、息技术为基础的,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EDI)、条形码技术(Bar Code)等。 二、物流的概念二、物流的概念 (一)物流概念的发展 学术界对物流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物流概念是经济原因而产生的,即起源于人们对协调经济活动中物流及其相关活动的追求。就物流本身而言,它是由许多相关活动组成的,主要有运输、储存、包装、装卸等,在物流概念产生以前,企业是将这些活动单独进行管理的;就物流与相关活动的关系而言,物流与生产、销售环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这些联系以前并没有实现。二、物流的概念二、物流的概念阿奇.萧(Arch Shaw)

7、在191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研究了市场流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地将企业的流通活动分为创造需求的活动和物流活动,并指出“创造需求与实物供给的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些活动之间)存在平衡性和相互依赖性两个原则”,“物流(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Of Goods)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流通活动中的重大失误都是因为创造需求与物流之间缺乏协调造成的”。文中提到的“平衡性”、“相互依赖性”、“协调”等正是物流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英国克兰菲尔德物流运输中心主任、资深物流与市场营销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 ChisoPher)教授认为,

8、阿奇.萧是最早提出物流概念并进行实际探讨的学者。他在1994年出版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一书中说,自从阿奇萧的物流概念提出以后,“又经过了70年左右的时间才对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了明确的定义”。 二、物流的概念二、物流的概念第二种观点认为:物流概念是军事原因而产生的,并且第一次在军事中明确地解释物流这个概念是在1905年。詹姆士.约翰逊(James C Johnson)和唐纳德.伍德(Donald F Wood)认为“物流一词首先用于军事”。1905年,美国少校琼西.贝克(Major Chauncey B Baker)称

9、“那个与军备的移动与供应相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就是物流”。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及其盟军的军事人员、物资、装备的制造、供应、战前配置与调运,战争中的补给与养护等军事后勤活动,使得物流和系统分析方法得到有效应用。战争开始前,军事后勤部门要为参战人员提供弹药及装备;战争开始后,军事物资和装备必须保持可以供应的状态。但是军工厂应该生产多少数量的各种战备物资和装备?应该为不同兵种的战士配备多少数量的战备物资和装备才最合理?应该设多少后备仓库?后备仓库应该储存多少数量物资和装备?战争物资和装备如何组织运输?战争物资的生产与配给、储备与运输如何协调等?这些都是直接决定战争胜败的问题,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如何

10、保证战时后勤和运输的问题。 二、物流的概念二、物流的概念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积累的大量军事后勤保障理论、经验,形成和丰富了“运筹学”(Operation Research)的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在战后被很多国家运用到了民用领域,促进了20世纪60、70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使现代“物流”(Logistics)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比较以上两种认识,结论应该是,物流源于军事领域,在1905年就有人明确地提出并解释物流这个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物流理论和方法得到完善。阿奇萧在1915年就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到了物流,但形成系统的物流理论不是在1905年,也不是在1915年,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1、 二、物流的概念二、物流的概念 以上两种观点所说的物流,在文献原文中使用的是不同的表达。第一种观点译为实物分配(Physical Distribution),实际指的是流通领域内的实物供应。第二种观点译为后勤(Logistics),即军事后勤。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认为,Logistics比 Physical Distribution包括的范围及涉及的活动更广泛,Physical Distribution成了logistics的一部分。Logistics把研究的视角定位在整个供应链上,符合物流学科的发展,已经被广为接受。从 Physi

12、cal Distribution到 Logistics的过渡表明,物流理论实现了一个从狭小领域(流通领域或者军事领域)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供应链)的飞跃。 二、物流的概念二、物流的概念(二)物流与物流管理 所谓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二、物流的概念二、物流的概念(三)电子商务物流概念 电子商务物流的目的是实现电子商务

13、过程中商品(物资)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在保证商品满足供给的前提下,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是指在实现电子商务过程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所需位移的商品(或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设施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物流的概念二、物流的概念 电子商务物流的作业流程与传统物流的作业基本相同。具体地说,其基本业务流程一般都包括进货、进货检验、分拣、储存、拣选、包装、分类、组配、装车及送货等。不同的是,电子商务物流的最终用户都是享受电子商务服务的企业或者个人。订单的传输、处理都是电子化的,

14、空间和时间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每个订单都要送货上门,因此,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更高,配送路线的规划、配送日程的调度、配送车辆的合理利用难度更大。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物流技术现代物流技术 一、条形码技术 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三、电子订货(EOS)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五、地理信息系统六、射频技术(RFID) 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 (一)条形码概念 条形码(Bar Code)的指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字符组成的,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代码。条形码系统是由条形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 条形码技术产生在20世纪20年代,诞生于Westinghouse的实验室里。由John

15、 Kermode发明的。条形码是一种信息的记录形式,根据不同的编码规则,条形码编码方案多达四十余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有:交叉二五码、三九码、 UPC(Universal Product Code)码、EAN(European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码、128码等。近年来又出现了二维条形码。若从印制条形码的材料、颜色分类,可分黑白条形码、彩色条形码、发光条形码(荧光条形码、磷光条形码)和磁性条形码等。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二)常用条形码 (1)EAN码EAN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 International)制定的一种商品用条形码,通用于全世

16、界。EAN码符号有标准版(EAN-13)和缩短版(EAN-8)两种,我国的通用商品条形码与其等效。主版是由13位数字及相应的条形码符号组成,在较小的商品上也采用8位数字码及相应的条形码符号,如图7-1所示。其构成及含义如下: 前缀码。由3位数字组成,是国家的代码,我国为690,是国际物品编码会统一决定的。 制造厂商代码。由4位数字组成,我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配并统注册,一厂一码。 商品代码。由5位数字组成,表示每个制造厂商的商品,由厂商确定,可标识10万种商品。 校验码。由一位数字组成,用以校验前面各码的正误。 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2)UPC码UPC条形码又称统一产品代码,只能表示数

17、字,有A、B、C、D、E 5个版本,版本A由12位数字组成,版本E由8位数字组成,最后一位为校验位,如图7-2。主要使用于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用于工业、医药、仓库等部门。12位UPC码的含义: 第1位=数字标识(已由美国统一编码委员会(Uniform Code Council Inc,UCC)所建立)。 第26位=生产厂家的标识号(包括第1位)。 第711=唯一的厂家产品代码。 第12位二校验位(used for error detection)。 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3) Code 39码能表示字母、数字和其他符号共43个字符:AZ,09,pace,条形码的长度是可变化的,通常用“*

18、”号作为起始和终止符,没有校验码,见图7-3。代码密度介于39条与空,每英寸4个字符,空白区是窄条的10倍。用于工业、图书以及票证自动化管理上。 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4)Code 128码表示高密度数据、字符串,字符串可变长,内含校验码。有三种不同版本:A、B、C,可表示128个字符,见图7-4。用于工业、仓库、零售批发。 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5)Interleaved 25码只能表示数字09变长度连续性条形码,所有条与空都表示代码,第一个数字由条开始,第二个数字由空组成,空白区比窄条宽10倍。应用于商品批发、仓库、机场、生产包装、工业识别中,条形码的识读率高,可用于固定扫

19、描器扫描。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7)二维条形码 一维条形码所携带的信息量有限,更多的信息只能依赖商品数据库支持,离开了预先建立的数据库,条形码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条形码的应用。基于这个原因,在20世纪90年代发明了二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除了具有一维条形码的优点外,同时还有信息量大、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等优点。目前二维条形码主要有PDF 417码、Code 49码、Code 16K码、Data Matrix码、Maxi Code码等,主要分为堆积(层排)式和棋盘(矩阵)式两大类。 二维条形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存储和传递技术,从诞生时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几年的努

20、力,现已应用在国防、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医疗保健、工业、商业、金融、海关及政府管理等多个领域。 堆积式二维条形码 棋盘式二维条形码 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三)物流条形码1物流条形码的概念通用商品条形码已经普及使用,使商业管理实现了自动化,而物流条形码却刚刚起步。物流条形码是物流过程中用以标识物流物品,实现自动读取的一种特殊代码。它也是一组条、空及字符组成的图形,利用识读设备自动识别、采集数据,达到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数据共享,传递信息更加快捷、方便、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得经济利益。物流条形码与通用商品条形码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通用商品条形码是最终消费单元的惟一标识,常常是单个商品的条形码

21、;物流条形码则是货运单元的惟一标识。货运单元是由若干消费单元组成的稳定的和标准的产品集合。 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 通用商品条形码采用的是EAN/UPC码制,条形码的长度固定,信息容量少;物流条形码主要采用UCC/EAN-128条形码,条形码的长度可变,信息容量多,易于制作和推广。例如,商品条形码6902952880041中,由13位数字组成,690代表中国,2952代表贵州茅台酒厂,88004代表53(V/V)、106PROOF、500ml的白酒。物流条形码由14位数字组成,第一位数字代表物流识别代码,“1”代表集合包装6瓶装,“2”代表集合包装24瓶装。如物流条形码269029528

22、80041代表包装容器中有贵州茅台酒厂的白酒24瓶。 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 2.物流条形码的应用 (1)生产管理 在生产中可以应用产品识别码监控生产,采集生产数据和生产质量数据,进行产品完工检查,建立产品识别码和产品档案,从而有序地安排生产计划,监控生产流程及流向,提高产品下线的合格率。 (2)销售信息系统 在商品上贴上条形码就能快速、准确地利用计算机进行销售和配送管理。其过程为:对销售商品进行结算时,通过光电扫描读取条形码信息,自动输入到收款机,收款后开出收据,同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掌握进、销、存状况。 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 进行货物单件管理。条形码技术不光可以按品种进行管理,

23、而且还可管理货物库存中每一单件。采用产品标识条形码记录单件产品所经过的状态,就可实现对单件产品的跟踪管理。 条形码仓库管理不仅可以直接处理实际运输差错,同时能够根据采集的单件信息,及时发现出入库的货物单件差错(如入库重号、出库无货),并且提供差错处理。 仓库业务管理。包括出库、入库、盘库、移库,完成仓库的进、销、存管理。 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4)分货、拣选系统 在配送和仓库出货时,采用分货、拣选方式,需要快速处理大量的货物,利用条形码技术便可自动进行分货拣选。其过程如下:一个配送中心接到若干个配送订货要求,将若干订货汇总,每一品种汇总成批后,按批发列拣选标签,拣货人员到库中将标签贴于

24、每件商品上,取出用自动分拣机分拣,分货机的扫描器对运动状态的货物进行扫描,一是确认所拣出货物是否正确,识读器识读条形码上用户标记,指定商品在分支上分流,到达各用户的配送货位,完成分货拣选作业。 一、条形码技术一、条形码技术(5)市场销售链管理为了占领市场、扩大销售,企业根据各地销售情况的不同,制订出不同的产品批发价格。但是,有些违规的批发商以较低的地域价格取得产品后,在地域价格高的地方低价倾销,扰乱了市场。由于缺乏真实、全面、可靠、快速的事实数据,企业对之无能为力。为保证产品销售链上有效实施与监督,必须能够跟踪向批发商销售的产品品种或产品单件信息。通过在销售、配送过程中采集产品的单品条形码信息

25、,就可根据产品单件标识条形码记录产品销售过程,完成产品销售链跟踪。 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 销售时点信息(point of sale,POS)系统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如收银机)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店铺、购买顾客等),并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POS系统最早应用于零售业,以后逐渐扩展至其他服务性行业(如金融、旅馆等) 。利用POS信息的范围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下面以零售业为例,将POS系统的运行步骤、系统特征介绍一下。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一

26、)POS系统的运行步骤 (1)零售商销售商品都贴有表示该商品信息的条形码标签。 (2)顾客购买商品结账时,收银员使用扫描读数仪自动读取商品条形码标签上的信息,通过店铺内的微型计算机确认商品的单价,计算顾客购买总金额等,同时返回给收银机,打印出顾客购买清单和付款总金额。 (3)各个店铺的销售时点信息通过VAN传送给总部或物流中心。 (4)总部,物流中心和店铺利用销售时点信息来进行库存调整、配送管理、商品订货等作业。通过对销售时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来掌握消费者购买动向,找出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进行商品品种配置、商品陈列、价格设置等方面的作业。 (5)在零售商与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批发商、生产厂家、物流

27、业者等)结成战略联盟的条件下,零售商利用VAN以在线的方式把销售时点信息传送给上游企业。上游企业可以利用销售现场的最及时准确的销售信息制定经营计划、进行决策。 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二)POS系统的应用 (1)单品管理、职工管理和顾客管理 零售业的单品管理是指对店铺陈列展示销售的商品以单个商品为单位进行销售跟踪和管理的方法。由于 POS信息即时准确地反应了单个商品的销售信息,因此 POS系统的应用使高效率的单品管理成为可能。 顾客管理是指在顾客购买商品结账时,通过收银机自动读取零售商发行的顾客ID卡或顾客信用卡来把握每个顾客的购买品种和购买额,从而对顾客进行分类管理。 职工

28、管理是指通过POS终端机上计时器的记录,对职工的出勤状况和工作效率进行考核。 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2)自动读取销售时点的信息 在顾客购买商品结账时,POS系统通过扫描读数仪自动读取商品条形码标签或OCR标签上的信息,在销售商品的同时获得实时的销售信息是POS系统的最大特征。 (3)信息的集中管理 在各个POS终端获得的销售时点信息以在线联结方式汇总到企业总部,与其他部门发送的有关信息一起由总部的信息系统加以集中并进行分析加工,如把握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以及新商品的销售倾向,对商品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销售量和销售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对商品店铺陈列方式、促销方法、促销期

29、间、竞争商品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等。 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4)连接供应链的有力工具 供应链参与各方合作的主要领域之一是信息共享,而销售时点信息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通过它能及时把握顾客的需要信息,供应链的参与各方可以利用销售时点信息并结合其他的信息来制定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市场营销计划。 三、电子订货(三、电子订货(EOS) (一)电子订货系统的概念 电子订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 System,EOS)是不同组织间利用通讯网络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联结方式进行订货作业与订货信息交换的体系。EOS按应用范围可分为企业内的EOS(连锁店经营中各个连锁分店与总部之

30、间建立的EOS系统),零售商与批发商之间的EOS系统以及零售商、批发商和生产之间的EOS系统。三、电子订货(三、电子订货(EOS)(二)EOS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对于传统的订货方式,如上门订货、邮寄订货、电话、传真订货等,EOS系统可以缩短从接到订单到发出订货的时间,缩短订货商品的交货期,减少商品订单的出错率,节省人工费。 有利于减少企业的库存水平,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效率,同时也能防止畅销商品缺货现象的出现。 对于生产厂和批发商来说,通过分拆零售商的商品订货信息,能准确判断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有利于企业调整商品生产和销售计划。 有利于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率,使各个业务信息子系统之间的数

31、据交换更加便利和迅速,丰富企业的经营信息。 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结合了卫星及无线技术的导航系统,具备全天候、全球覆盖、高精度的特征,能够实时、全天候为全球范围内的陆地、海上、空中中的各类目标提供持续实时的三维定位、三维速度及精确时间信息。 (一)GPS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

32、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二)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1)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 据丰田汽车公司的统计和预测,日本车载导航系统的市场在1995年至2000年间将平均每年增长35以上,全世界在车辆导航上的投资将平均每年增长60.8,因此,车辆导航将成为未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我国已有几十家公司在开发和销售车载导航系统。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2)用于铁路运输管理 我国铁路开发的基于GPS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GPS和计算机网络实时收集全国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及所运货物的动

33、态信息,可实现列车、货物追踪管理。只要知道货车的车种、车型、车号,就可以立即从近10万公里的铁路网上流动着的几十万辆货车中找到该货车,还能得知这辆货车现在运行或停在何处,以及所有的车载货物信息。铁路部门运用这项技术可大大提高铁路网及其运营的透明度,为货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3)用于军事物流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因为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在军事物流中,如后勤装备的保障方面,应用相当普遍,尤其是在美国,其在世界各地驻扎的大量军队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平时都对后勤补给提出很高的需求,在战争中如果不依赖GPS,美军的后勤补给就会变得一团糟。美军在20世纪末的地区冲突中依靠

34、GPS和其他顶尖技术,以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保卫美国的利益做出了贡献。 (4)用于航运物流 用于内河及远洋船队最佳航程和安全航线的测定、航向的适时调度、监测,实施水上救援。 (5)用于航空物流 用于空中交通管理、精密进场着陆、导航和监视。五、地理信息系统五、地理信息系统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20世纪 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成果,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GIS

35、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测量、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五、地理信息系统五、地理信息系统(二)GIS技术的应用 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行驶路线等。 网络物流模型。用于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送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哪个商店,使得运输代价最小。 分配集合模型。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

36、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Z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等。 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六、射频技术(六、射频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相对“年轻”的

37、自动识别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90年代后进入实用化阶段。 射频识别的标签与识读器之间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标签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 射频识别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非接触识读(识读距离可以从十厘米至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能力强,一般污垢覆盖在标签上不影响标签信息的识读。保密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应用领域广阔,常用于移动车辆的自动识别、资产跟踪、生产过程控制等。由于射频标签较条形码标签成本偏高,目前在物流过程,很少像条形码那样用于消费品标识,多数用于物流器具,如可回收托盘、包装箱的标识。 第三节第三节 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技术

38、生产物流与搬运装卸技术 一、生产物流 二二、采购与库存控制三、搬运、装卸与运输一、生产物流一、生产物流 (一)生产物流概述生产物流(Production Logistics)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生产物流的边界起源于原材料、外购件的投入,终止于成品仓库,贯穿生产的全过程。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变化,物料改变自己的实物形态和位置,物料不是处于加工、装配状态,就是处于储存、搬运和等待状态。由此可见,企业生产物流不畅,将会导致生产停顿。 一、生产物流一、生产物流(二)生产物流的计划与控制1生产物流计划的内容与任务 (1)生产物流计划的内容 生产物流计划的核心

39、是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工作,即根据计划期内规定的出产产品的品种、数量、期限以及发展的客观实际,具体安排产品及其零部件在各工艺阶段的生产进度。与此同时,为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安排短期的生产任务,协调前后衔接关系。一、生产物流一、生产物流(2)生产物流计划的任务 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了保证按计划规定的时间和数量出产各种产品,要研究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规律,以及在各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以此来安排经过各工艺阶段的时间和数量,并使系统内各生产环节内的在制品的结构、数量和时间相协调。 为均衡生产创造条件。均衡生产是指企业及企业内的车间、工段、工作地等生产环节,在相等的时间阶段内,完成等量或均增数量的产

40、品。 加强在制品管理,缩短生产周期。保持在制品、半成品的合理储备是保证生产物流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制品过少,会使物流中断而影响生产;反之,又会造成物流不畅,加长生产周期。因此,对在制品的合理控制,既可减少在制品占用量,又能使各生产环节衔接、协调,按物流作业计划有节奏地、均衡地组织物流活动。 一、生产物流一、生产物流 2生产控制的内容 生产物流控制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三点: 进度控制。物流控制的核心是进度控制,即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流入、流出控制,以及物流量的控制。 在制品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对在制品进行静态、动态控制以及占有量的控制。在制品控制包括在制品实物控制和信息控制。有效地控制在制品,对及时完

41、成作业计划和减少在制品积压均有重要意义。 一、生产物流一、生产物流 偏差的测定和处理。在进行作业过程中,按预定时间及顺序检测执行计划的结果,掌握计划量与实际量的差距,根据发生差距的原因、差距的内容及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首先,要预测差距的发生,事先规划消除差距的措施,如动用库存、组织外协等;其次,为及时调整产生差距的生产计划,要及时将差距的信息向生产计划部门反馈;再次,为了使本期计划不作或少作修改,将差距的信息向计划部门反馈,作为下期调整的依据。 二、采购与库存控制二、采购与库存控制(一)采购与采购过程(1) 采购 采购是一个组织从外部资源获取所需要的全部商品或服务的过程。其目标是用最

42、小可能的总采购成本(Total Acquisition Cost)来获得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这并不单纯地指最小可能的采购价格,它是采购的初衷。(2)采购过程 决定对特定物品或服务的需求。 制定详细的规格要求。 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 就价格进行谈判。 生成订单。 订单追踪(追踪供应商对订单的完成情况)。 验收和检查。 付款。二、采购与库存控制二、采购与库存控制(二)库存和库存控制1库存 库存(Inventory)指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广义的库存还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和运输状态的物品。库存可从几个方面来分类。从生产过程可分为原材料库存、零部件及半成品库存、成品库存三类。从库存物品所处状态可分为静态库

43、存和动态库存。静态库存指长期或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库存(Inventory at rest)。实际上广义的库存还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或运输状态的库存(Inventory in motion/In-Process or In-transit Stock),即动态库存。运输过程的库存指处于运输状态或为了运输的目的而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二、采购与库存控制二、采购与库存控制2库存控制库存控制(Inventory Control)是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使库存物品的数量最少所进行的有效管理的技术措施。换句话说,库存控制既要防止缺货、避免库存不足,又要防止库存过量,避免发生大量不必要的库存费用。库存控制是

44、采购进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的一种动态平衡。采购进货成本是指随着采购次数变动而变动的费用,包括差旅费、邮电费、业务费等。采购进货成本与采购批量成反比关系,因为每采购一次,就要花费一次采购成本。当在一定时间内采购总量一定时,每次采购的批量大,采购的次数少,采购成本就低。反之,采购批量小,采购次数多,采购成本就大。 二、采购与库存控制二、采购与库存控制保管仓储成本包括搬运费、资金占用利息费、商品损耗费等,它同采购批量成正比例关系。当该商品的销量均匀时,每次采购批量大,平均库存量就大,因而付出的保管仓储成本就高;反之,采购批量小,平均库存量小,需要支付的保管仓储成本也小。在采购过程中,既要考虑采购成本

45、的节约,又要考虑保管仓储成本的节约,应当力求使二者之和最小。即能使两种成本之和最小的库存量为最优库存量。二、采购与库存控制二、采购与库存控制3零库存技术 零库存(Zero-inventor Technology)的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即不保持库存”。 实现零库存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社会劳动占用量(减少资金占用量)和提高物流运动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例)。如果把零库存仅仅看成是仓库中存储物的数量变化(数量为零)而忽视其他物质要素的变化,那么,上述目的则很难实现。因为在库存结构、库存布局不尽合理的状态下(层层设库,库存相当分散),即使某些经营实体的库存物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

46、(不存在库存物资),但是,从全社会来看,由于仓储设施重复存在,用于设置仓库和维护仓库的资金占用量并没有减少。换句话说,节约社会劳动的目的并没有全面实现。基于此,从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角度来研究问题。 二、采购与库存控制二、采购与库存控制零库存概念应当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库存对象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近乎于无库存);第二,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零(不存在库存活动)。而后一种意义上的零库存,实际上是社会库存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库存集中化的表现。就其经济意义而言,它并不亚于通常意义上的仓库物资数量的合理减少。 三、搬运、装卸与运输三、搬运、装卸与运输 (一)物料搬运与装卸 物料

47、搬运(Material handing Carrying)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物料搬运的主要内容是移动,而且是发生在建筑物的一定范围内的短距离移动。物流系统的各节点上和节点之间都必须进行物料搬运,如运输、仓储等作业都要有搬运作业配合才能进行,物料搬运是随运输和保管等活动而产生的必要活动,是材料运动的不同阶段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 装卸(hading and Unloading)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为了提高装卸效率,一方面要不断采用先进的装卸设备,另一方面需不断进行装卸方式的创新。单元装卸(Unit Loading and Unloadi

48、ng)就是用托盘、容器或包装物将小件或散装物品集成一定重量或体积,以便利用机械进行装卸的作业。 三、搬运、装卸与运输三、搬运、装卸与运输(二)运输和运输功能 1运输运输(Transportation)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同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作业。 运输和搬运的概念不相同。运输和搬运本质上都是实现位置的移动,但是,运输是较大范围内的移动,是在物流节点之间的转移,而搬运是在同一场所内的物流的移动。2运输的功能 (1)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商品运输改变商品的位置所创造出的价值,称为商品的空间效用;商品运输使得商品能够

49、在适当的时间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就产生了商品的时间效用。通过这两种效用,才能够真正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搬运、装卸与运输三、搬运、装卸与运输(2)扩大商品的市场范围 企业通过商品运输可以到很远地方销售商品,企业的市场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展,企业的发展机会也进一步增加。随着电子交易的发展,企业的市场随着网络发展而无限扩大,任何加入互联网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市场。为了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必须商品顺利地送到这个市场中,这就必须借助于商品运输。因此,商品运输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范围,并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 (3)保证商品价格的稳定性 如果拥有了一个顺畅的商品运输体系,那么,当本地市场的商品供给不

50、足时,外地的商品就能够通过这个运输体系进入本市场,本地的过剩产品也能够通过这个体系运送到其他市场,从而保持供求的动态平衡和价格的稳定。三、搬运、装卸与运输三、搬运、装卸与运输(4)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实现真正意义的社会的高效率,须推动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对于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来说,也有必要进行分工,以达到最高的效率。但是,当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两大功能分开以后,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商品运输体系,这两大功能都不能够实现。商品运输是商品生产和商品销售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只有通过这一纽带,才能真正地实现生产和销售的分离,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物流配送与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与配送中心

51、 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三、配送中心 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一)配送的概念配送(Distribution)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需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用装卸、保管、运输进行配送,并按时送达到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特殊的物流,它处于用户的一段流通领域,辐射范围小,是末端物流,因而有其局限性,并不能解决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但是,配送是一种重要的物流形式,具有战略价值,是接近顾客的至关重要的作业。 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二)配送分类 1按配送的结点不同分类 配送中心配送。是专

52、职配送的配送中心,规模较大,有的配送中心需要储存各种商品,储存商品量较大;有的配送中心专职配送,储存商品量较小,货源靠附近的仓库补充。配送中心配送覆盖面较宽,是大规模配送形式,因此,必须有配套的大规模配送的设施,如建筑物、车辆、路线等,一旦建成便很难改变,灵活机动性较差,投资较高。 仓库配送。是以一般仓库为据点进行配送的形式。可以是仓库完全改造成配送中心,也可以在以仓库储存功能前提下,增加一部分配送功能。优点是较为容易利用现有条件,而不需大量投资。 商店配送。商业或物资门市网点,这些网点主要承担商品的零售,规模一般不大,但经营品种较齐全。除日常零售业外,还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将商店品种配齐,或代用

53、户外购一部分本商店不经营的商品,和商店经营的品种一起配送给用户。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 2按商品种类及数量不同分类 少品种大批量配送。单独一个品种或几个品种就可达到较大输送量,可实行整车运输,这种商品往往不需要再与其他商品搭配,可由专业性很强的配送中心进行配送。特点是配送工作简单,成本较低。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多品种、少批量配送是按用户要求,将各种物品(每种需要量不大)配备齐全,凑整装车后由配送点送达用户。这种配送作业水平要求高,配送中心设备复杂,配货送货计划难度大,要有高水平的组织工作做保证。 成套配送。将生产每一台产品所需全部零部件配齐,按生产节奏定时送达生产企业,生产

54、企业随即可将成套零部件送入生产线装配产品。这种配送方式,配送企业承担了生产企业大部分供应工作,使生产企业专门生产产品。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 3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 定时配送。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配送,如几天或几小时一次,每次配送的品种及数量可按计划执行,也可在配送之前以商定的联络方式(电话、计算机终端输入等)通知配送品种及数量。 定量配送。按规定的批量在指定的时间进行配送。这种方式数量固定,备货工作较为简单,效率较高。 定时定量配送。按照规定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进行配送。这种方式兼有定时、定量两种方式的优点,但特殊性强,计划难度大,适合采用的对象不多。 定时、定路线配送。在规定

55、的运行路线上制定到达时间表,按运行时间表进行配送,用户可按规定路线站点和规定时间接货,提出配送要求。 即时配送。完全按用户突然提出的配送要求随即进行配送的方式。是有很高的灵活性的一种应急配送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品种可以实现零库存储备。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 4按加工程度不同的分类 加工配送。在配送据点中设置流通加工环节,或是流通加工中心与配送中心建立在一起。当社会上现成产品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或用户需要经过初加工的产品时,可以加工后进行分拣、配货再送货到户。流通加工与配送的结合,使流通加工更有针对性,配送企业不但可以送货取得收益,还可通过加工增值取得收益。 集疏配送。只改变产

56、品数量组成形态而不改变产品本身物理、化学形态的与干线运输相配合的配送方式。如大批量进货后小批量、多批次发货,零星集货后以一定批量送货等。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一、配送的概念和分类 5按配送的组织形式不同分类 集中配送(配送中心配送)。集中配送由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对多家用户开展配送。配送中心规模大,专业性强,可与用户确定固定的配送关系,实行计划配送,集中配送的品种多、数量大,可以同时对同一线路中的几家用户进行配送。配送经济效益明显,是配送的主要形式。 共同配送(Joint Distribution)。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这种配送有两种情况,一是中小生产企业之间分工合作实行共同

57、配送,二是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间实行共同配送。前者是同一行业或同一地区的中小型生产企业在单独进行配送的运输量少、效率低的情况下,进行联合,实行共同配送。 分散配送,对小量、零星货物或临时需要的配送业务一般由商业和物资零售网点进行。由于商业和物资零售网点具有分布广、数量多、服务面广的特点,比较适合开展对近距离、品种繁多而用量小的货物配送。 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 (一)配送合理化 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从而追求配送合理化。 推行加工配送。通过加工和配送结合,充分利用本来应有的配

58、送中转,而不增加新的中转求得配送合理化。同时,加工借助于配送,加工目的更明确和用户联系更紧密,更避免了盲目性。这两者有机结合,投入不增加太多却可追求两种优势、两个效益,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 推行共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配送,从而追求合理化。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 实行送取结合。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不仅成了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而且承担用户储存据点,甚至成为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送到,再将该用户生产的产品用同车运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作为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库存包袱。这

59、种送取结合,使运力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功能有更大的发挥,从而追求合理化。 推行准时配送系统。配送做到了准时,用户才有资源把握,可以放心地实行低库存或零库存,可以有效地安排接货的人力、物力,以追求最高效率的工作。另外,保证供应能力,也取决于准时供应。 推行即时配送。即时配送是最终解决用户企业担心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即时配送成本较高,但它是整个配送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手段。此外,用户实行零库存,即时配送也是重要手段保证。 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二)配送路线优化 为达到高效率配送,做到时间最少

60、、距离最短、成本最低,必然要求选择最佳的配送线路和车辆的综合调度。下面介绍一种节约里程的方法。 1节约里程的基本原理 设Q为配送中心,分别向A和B两个用户配送货物,Q至A和B的直线运输距离分别为s1和s2。 最简单方法是分别用两辆汽车对两个用户各自往返送货。则运输总距离为: S12(s1s2)若改用一辆车巡回送货(这辆车能承担两个用户的需要量),则运输总距离为: S2s1s2s3其中:s3为A、B之间的运输距离。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两个方案比较,后一种方案比前一种方案节约运输里程: SS1-S2s1s2-s32按节约里程法制定配送计划当一个配送中心要向多个用户配送,其配

61、送路线和车辆的安排可按以下步骤确定。 有一配送中心(Q)要向10个用户配送,配送距离(公里)和需用量(吨)。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假设,采用最大载重量2t、4t、8t三种汽车,并限定车辆一次运行距离 50 km。第一步:做出最短距离矩阵,从配送网络图中列出配送中心至用户及用户相互间的最短距离矩阵如图7-10所示。第二步:从最短矩阵中,计算用户相互间的节约里程如图第二步:从最短矩阵中,计算用户相互间的节约里程如图7-11所示。所示。例如:例如:C-d之间的节约里程为:之间的节约里程为: S= s1s2-s3=785=10 km第三步:将节约里程按大小顺序排列分类见表第三步:

62、将节约里程按大小顺序排列分类见表7-1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二、电子商务配送合理化第四步:按节约里程大小顺序,组成配送路线,如图7-12所示。此方案总路线7条,总行程为109公里,用6辆2吨载重汽车和1辆4吨汽车。按上述方法,逐次取代,优化配送路线,得出图7-13的方案,此方案共有两条路线,线路A和B,总行程70公里,用8吨的载重车1辆(实际载重6.9吨),最大行程46公里;2吨的载重车1辆(实际载重1.9吨),最大行程24公里。3节约里程法应用原则节约里程法应用原则 节约里程法的原则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使利润最大,可以通过使路程节约里程法的原则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

63、使利润最大,可以通过使路程最短,运力最优,运送准确性最高来实现。约束条件也就是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最短,运力最优,运送准确性最高来实现。约束条件也就是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 客户的需要。即客户对配送数量、质量、时间的要求。客户的需要。即客户对配送数量、质量、时间的要求。 应充分考虑交通和道路情况。应充分考虑交通和道路情况。 充分考虑收货站的停留时间。充分考虑收货站的停留时间。 应充分考虑运载工具的载重量和容积要求及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等。应充分考虑运载工具的载重量和容积要求及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等。三、配送中心三、配送中心(一)配送中心与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

64、)是从事配送业务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物流功能健全。 完善的信息网络。 辐射范围小。 多品种、小批量。 以配送为主,存储为辅。三、配送中心三、配送中心物流中心(Logistics Center)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主要面向社会服务。 物流功能健全。 完善的信息网络。 辐射范围大。 少品种、大批量。 存储、吞吐能力强。 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三、配送中心三、配送中心三、配送中心三、配送中心(二)配送中心分类 1按配送中心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划分 (1)供应配送中心 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用户(联营商店、联合公司)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例如

65、,为大型连锁超级市场供应的配送中心;代替零件加工厂送货的零件配送中心,使零件加工厂对装配厂的供应合理化。我国上海地区六家造船厂的配送钢板中心,就属于供应型配送中心。 (2)销售配送中心 以销售经营为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配送中心。销售配送中心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生产企业为本身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配送中心,在国外,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已很多; 另一种是流通企业作为本身经营的一种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扩大销售,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国外的例证也很多; 第三种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性配送中心。 三、配送中心三、配送中心 2按照辐射范围 (1)城市配送中心 以城市区划为配送范围的

66、配送中心,由于城市区划一般处于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这种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终用户,且采用汽车进行配送。我国已建的“北京食品配送中心”就属于这种类型。 (2)区域配送中心 以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配送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配送规模较大,一般而言,用户也较大,配送批量也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给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给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虽然也从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体形式。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在国外十分普遍,国外物资管理杂志曾介绍的过的“阪神配送中心”,美国马特公司的配送中心,“蒙克斯帕配送中心”等就属于这种类型。三、配送中心三、配送中心3按配

67、送中心发挥功能不同划分 (1)储存型配送中心 这种配送中心有较强的储存和保管功能,可以调节市场供求。 (2)流通型配送中心 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的典型方式是,大量货物整进并按一定批量零出,采用大型分货机,进货时直接进入分货机传送带,分送到各用户货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货物在配送中心里仅做少许停滞。 (3)加工配送中心从事流通加工功能的配送中心。我国上海市和其他城市已开展的配煤配送,配送点中进行了配煤加工就是个例子。 三、配送中心三、配送中心(三)配送中心的功能 1集货 2储存 3拣选 4流通加工 5配送运输 6信息处理四、配送

68、中心规划设计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一)配送中心规模确定 配送中心的总体设计是在物流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配送中心具有收货验货,库存保管、拣选、分拣、流通加工、信息处理以及采购组织货源等多种功能,配送中心的总体设计首先要确定总体的规模。进行总体设计时,要根据业务量、业务性质、内容、作业要求确定总体规模。 1预测物流量 2确定单位面积的作业量定额 3确定配送中心的占地面积 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二)配送中心的选址1配送中心选址的程序 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制定物流系统的基本计划,物理系统的现状分析,确定配送中心规模。 地址筛选。考虑因素包括地图、地价、费用、配送路线、设施现状

69、的分析及需求预测。 定量分析。运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值分析法和重心法。 复查。主要考虑选址的约束条件,如地理、地形、地价、环境、交通、劳动条件及有关法律的条目。 确定。评价市场的适应性、购置土地条件、服务质量、总费用、商流、物流的职能及其他。 2数值分析法选择配送中心地址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设有n个用户,分布在坐标点(xi,yi)上,现假设配送中心在坐标点(x0,y0)处,如图7-14所示。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以ei为从配送中心地到顾客i的运输费,则总运输费用额为:设: ai为配送中心到顾客i的运输费用率。 Wi为到客户i的运输量。 di为配送中心到顾客i的

70、距离,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总运输费用H为 其中: 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令:求得使H为最小值的点(x0,y0),即为配送中心的地址。 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3配送中心选址中的约束条件 配送中心选址决策常见约束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资金。资金约束将会影响到区位决策,因为不同位置的土地价格差异非常大。 交通运输条件。由于只能选择能够到达用户的运输方式,选址决策必须在此范围内进行。例如,对多数用户而言公路是唯一能到达的运输方式,则配送中心位置必须在公路交通枢纽或干线附近选址。 通信条件。订单和其他物流信息传递受现有通信条件限

71、制。但是,中国电信业发展速度很快,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就不成其为约束条件。 政府对土地用途的规划。地方政府对使用不同区块的土地有着各种不同的限制。有的地方,配送中心只允许建在政府指定的区域范围内。对化工、燃料等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物流设施建设,限制就更多。第五节第五节 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模式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模式 一、企业自营物流模式二、物流联盟模式 三、第三方物流 四、第四方物流 一、企业自营物流模式一、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电子商务企业借助自身的条件,自行开展物流业务,称为自营物流。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组织商品配送,可以说是自己掌握了交易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利于控制交易时间。 解决配送问题: 业务集中在企业所在城

72、市,送货方式比较单一。由于业务范围不广,企业独立组织配送所耗费的人力不是很大,所涉及的配送设备也仅仅限于汽车以及人力车而已,如果交由其他企业处理,反而浪费时间、增加配送成本。 拥有覆盖面很广的代理、分销、连锁店,而企业业务又集中在其覆盖范围内。这样的企业一般是从传统产业转型或者依然拥有传统产业经营业务的企业,如电脑生产商、家电企业等。 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资金比较雄厚、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比较适合自营物流。 物流对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例如货物配送量巨大,企业有必要投入资金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以强化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例如亚玛逊网站已经开始斥巨资建立遍布美国重要城市的配送中心,准备将主动

73、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二、物流联盟模式二、物流联盟模式物流联盟(Logistics Alliance)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换句话来说,是指在物流方面通过签署合同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一般来说组成物流联盟的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物流联盟的各个组成企业明确自身在整个物流联盟中的优势及担当的角色,内部的对抗和冲突减少,分工明晰,使供应商把注意力集中在提供客户指定的服务上,最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竞争效率,满

74、足企业跨地区、全方位物流服务的要求。三、第三方物流三、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具体来说,是指由物流的实际需求方(第一方)和物流的实际供给方(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部分或全部利用第三方的资源通过合约向第一方提供的物流服务。也第三方是指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服务的一个外部提供者,是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一种形式。 三、第三方物流三、第三方物流1 第三方物流的产生(1)社会分工的结果(2)新型管理理念的要求(3)改善物流与强化竞争力相结合意识的萌芽(4)物流领域的竞争激化导致综合物流业务的发展 三、第三

75、方物流三、第三方物流3选择第三方物流的依据 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 企业对物流控制力要求 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 企业规模和实力 物流系统总成本 四、第四方物流四、第四方物流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的推动,而第三方物流缺乏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此提出,必须密切客户和第三方物流的关系并进行规范化管理。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便应运而生了。四、第四方物流四、第四方物流1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首要倡议者是安盛咨询公司。安盛公司甚至注册了该术语的商标,并定义为“一个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

76、与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这里描述的第四方物流供应商不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安盛咨询公司在欧洲已有两次成功的第四万物流动作。第三方物流作为整个供应链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不可能向客户提供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也只能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第四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对管理和技术等物流资源进一步整合,为用户提供全面意义上的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四、第四方物流四、第四方物流2第四方物流的功能第四方物流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为供应链管理功能,即管理从货主、托运人到用户、顾客的供应全过程;二为运输一体化功能,即负责管理运输公司、物流公司之间在业务操作上的衔接与协调问题;三为供应链再造功能,即根据货主邮运人在供应链战略上的要求,及时改变或调整战略战术,使其经常高效率地运作。第三方物流要么独自提供服务,要么通过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转包商来为客户提供服务,它不大可能提供技术、仓储和运输服务的最优整合。因此,第四方物流就成了第三方物流的“协助提高者”,也是货主的“物流方案集成商”。四、第四方物流四、第四方物流3第四方物流的特征(1)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2)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增加价值4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型 (1)协同运作模型 (2)方案集成商模型(3)行业创新者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