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C12 期间、送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9182227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总论:C12 期间、送达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民法总论:C12 期间、送达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民法总论:C12 期间、送达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民法总论:C12 期间、送达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民法总论:C12 期间、送达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法总论:C12 期间、送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总论:C12 期间、送达(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期间与送达期间与送达第一节第一节 期间期间 一、期间的概念一、期间的概念 期间期间指法院、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进指法院、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或完成某种诉讼行为的期限和日期。行或完成某种诉讼行为的期限和日期。狭义的期间:是期限。广义的期间:期限和期狭义的期间:是期限。广义的期间:期限和期日。日。期限期限通常是指法院或诉讼参与人单独完成通常是指法院或诉讼参与人单独完成或进行某种诉讼行为的一段时间。或进行某种诉讼行为的一段时间。 期日期日是指法院与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是指法院与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一起进行一定诉讼活动的一起进行一定诉讼活动的 日期。日期。 二、期间的分类二

2、、期间的分类 以法律直接规定还是法院指定为标准,以法律直接规定还是法院指定为标准,期间可以分为期间可以分为法定期间法定期间和和指定期间指定期间。以期间是否可变为标准,分为以期间是否可变为标准,分为不便期间不便期间和和可变期间可变期间 。 (一)法定期间(一)法定期间法定期间法定期间由法律明文规定的诉讼期由法律明文规定的诉讼期间。间。法定期间又可分为:绝对不可变期间和法定期间又可分为:绝对不可变期间和相对不可变期间。相对不可变期间。 绝对不可变期间绝对不可变期间是指该期间经法律确是指该期间经法律确定,任何机构和人员都不得改变,如上诉期定,任何机构和人员都不得改变,如上诉期间、申请再审期间、申请执

3、行期间等。间、申请再审期间、申请执行期间等。相对不可变期间相对不可变期间是指该期间经法律确是指该期间经法律确定后,在通常情况下不可改变,但遇有有关定后,在通常情况下不可改变,但遇有有关法定事由法院可对法定事由法院可对 其依法予以变更。如一审其依法予以变更。如一审的案件审理期间;涉外案件中,境外当事人的案件审理期间;涉外案件中,境外当事人的答辩期间、上诉期间的答辩期间、上诉期间 等。等。(二)指定期间(二)指定期间 指定期间指定期间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审理时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审理时遇到的具体情况和案件审理的需要,依职权遇到的具体情况和案件审理的需要,依职权决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或完成某

4、决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或完成某种诉讼行为的期间。种诉讼行为的期间。如:如:法院指定当事人补正诉状的期间、限定法院指定当事人补正诉状的期间、限定当事人提供证据的期间等。当事人提供证据的期间等。三、期间的计算规则:三、期间的计算规则: 1.期间计算单位:时、日、月、年。期间计算单位:时、日、月、年。2.期间开始的时、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开始的时、日,不计算在期间内。3.法定期间或指定期间的最后一天是节假日的,法定期间或指定期间的最后一天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届满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以节假日届满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的日期。 4.期间不包括在途期间。期间不包括在途期间。

5、四、期间的耽误及顺延四、期间的耽误及顺延 民事诉讼法第民事诉讼法第 76 条:条:“当事人因不可抗拒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碍消除后的10日内日内 ,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申请顺延的条件:申请顺延的条件: 1.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 2.障碍消除后障碍消除后10日内申请。日内申请。五、期日五、期日(一)概念(一)概念期日期日(二)期日与期间的区别(二)期日与期间的区别 P.186第二节第二节 送达送达 一、送达

6、的概念、特征一、送达的概念、特征 送达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的程序和方式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行为。特征:特征:1.送达与被送达主体:送达与被送达主体:- 2.性质:是人民法院的诉讼行为性质:是人民法院的诉讼行为 3.要件: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要件: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 4.客体:诉讼文书或法律文书客体:诉讼文书或法律文书 二、送达方式二、送达方式 (一)直接送达(一)直接送达 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是指由人是指由人 民法院的送达人民法院的送达人员将要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直接员将要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直接交

7、给受送达人或他的成年家属、代收人交给受送达人或他的成年家属、代收人的送达方式。的送达方式。规则:规则:1.送达时,受送达人本人不在的,可交其同住送达时,受送达人本人不在的,可交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但离婚案件除外;成年家属签收,但离婚案件除外;2.受送达人指定了代收人的,可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指定了代收人的,可交代收人签收。3.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诉讼文书,应由法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诉讼文书,应由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盖章。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盖章。4.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既可以受送

8、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既可以向受送达人送达,也可以向诉讼代理人送达。向受送达人送达,也可以向诉讼代理人送达。向上述受送达人处的送达,为直接送达。向上述受送达人处的送达,为直接送达。(二)留置送达(二)留置送达 留置送达留置送达是指法院送达时,受送达人或有资格是指法院送达时,受送达人或有资格接受送达的人拒绝签收,送达人将诉讼文书依法留接受送达的人拒绝签收,送达人将诉讼文书依法留放在受送达人住所的送达方式。放在受送达人住所的送达方式。适用条件:适用条件:1.受送达人或有资格接受送达的人拒收。受送达人或有资格接受送达的人拒收。2.应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受送达人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应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

9、受送达人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日期,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日期,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3.调解书不适用留置送达,因当事人在送达之前有权调解书不适用留置送达,因当事人在送达之前有权反悔。反悔。 (三)委托送达(三)委托送达 委托送达委托送达是指受诉法院直接送达确有困是指受诉法院直接送达确有困难,而委托其他法院将需送达的诉讼文书送难,而委托其他法院将需送达的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交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程序:程序:1.委托法院应当出具委托函委托法院应当出具委托函2.附具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和送达回证附具

10、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和送达回证 (四)邮寄送达(四)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邮寄送达是指受诉法院直接送达有困难是指受诉法院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时,通过邮局以挂号信的方式将得诉讼文的时,通过邮局以挂号信的方式将得诉讼文书邮寄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书邮寄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规则:规则:1.应当附有送达回证。应当附有送达回证。2.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相符的,或者回证没有寄注明的收件日期不相符的,或者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达日期。 (五)转交送达(五)转交送达 转交送达

11、转交送达是指受诉法院基于受送达人的有关是指受诉法院基于受送达人的有关情况而将需送达的诉讼文书交有关机关、单位转情况而将需送达的诉讼文书交有关机关、单位转交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交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法定适用情形:法定适用情形:1.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的政治机关转交;2.受送达人是被监禁人的,通过其所在监所或劳动受送达人是被监禁人的,通过其所在监所或劳动改造单位转交;改造单位转交;3.受送达人是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被劳动教养单受送达人是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被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位转交。(六)公告送达(六)公告送达公告送达

12、公告送达是指受诉法院在受送达人下落是指受诉法院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采取上述方法均无法送达的,将需送不明或采取上述方法均无法送达的,将需送达的诉讼文书的主要内容予以公告,公告经达的诉讼文书的主要内容予以公告,公告经过一定期限产生送达后果的送达方式。过一定期限产生送达后果的送达方式。注:公告送达实际上是一种推定送达,公告注:公告送达实际上是一种推定送达,公告期届满视为送达。期届满视为送达。公告期:公告期:60日日 三、送达的效力三、送达的效力送达的效力送达的效力是指法律文书送达后所是指法律文书送达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产生的法律后果。送达回证送达回证是法院用以证明完成了是法院用以证明完成了 送送达行为的格式化的诉讼文书。达行为的格式化的诉讼文书。 送达回证的作用:送达回证的作用: 1.证明法院送达行为的完成证明法院送达行为的完成 2.是有关诉讼期间计算的根据是有关诉讼期间计算的根据 送达效力表现:送达效力表现:1.实体法上的效力实体法上的效力2.程序法上的效力程序法上的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